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1
为切实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下简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各项任务。特建立村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内容具体如下:
1、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人员对所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要明确并且做细做好。
2、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人员要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动态档案,并实行电脑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省、市、县(市、区)和乡镇有数据库。
3、全省统一制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记录卡》,由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帮扶单位分别持有。各户责任人要按照要求,根据帮扶情况,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由村负责人、贫困户主、帮扶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名,并作为评议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将记录卡内容录入电脑、存档、更新,建立帮扶动态档案。
4、做好公告栏,及时公布扶贫开发“双到”相关政策信息,对贫困村村委会核实的贫困户张榜公布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更新。
5、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协助搞好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着力提高村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
6、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人员要明确旺山村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大局布置、扶贫重要文件要求,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要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文件、重要会议中明确要求需要报告的事项,要明了对帮扶工作计划和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及各帮扶贫困户的情况,并对每一贫困农户制定具体的稳定增收脱贫的帮扶措施,并得到户主签名认可,帮扶措施和责任人要在村内张榜公布。
7、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每年不少于2次、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1次到挂扶村、户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工作情况记录;三个帮扶单位派出的帮扶责任人(驻村挂户的干部)到村到户累计不少于3个月(不含法定节假日)的工作时间记录。
8、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筹集的帮扶项目资金、物资要及时到位。建立帮扶台账,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扶贫资金要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项目。
9、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情况分析总结会,对实施扶贫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集联席会议的办法,及时采取对策,减少工作失误。同时三个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群众反映强烈、领导关心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对全局有影响的重要问题或事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有效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三个单位的扶贫开文秘站:发“双到”工作组每年年初、年终到所帮扶村委召开一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专题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检查、总结本年度工作。
市政协办公室(盖章)
开发试验区(盖章)20年月日
村委会(盖章)20年月日
市委统战部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2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全镇2016年至2019年完成农村脱贫人口1927人,共777户。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把我镇定点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定点扶贫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级齐抓共管的社会扶贫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做好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组织实施工作。确定具体负责领导和责任人员,镇村与帮扶单位商定定点扶贫计划,密切配合,把定点扶贫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共同做好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干部职工个人。
三、严密组织,精准扶贫
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好事、解难事。
一是落实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镇认真做好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精确扶贫对象,确保“对得上,叫得响,喊得应”。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各镇要按照帮扶任务数将单位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对子,要及时与被帮扶贫困农户见面,实地到户制定帮扶计划,拟定帮扶措施;要精确扶持,按照缺啥补啥,一户一策的要求,确保对贫困户项目、资金和帮扶三个全覆盖;要保障减贫对象的项目资金投入,专项资金、整合资金项目要捆绑使用,叠加投入,确保当年脱贫解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有帮扶成效。
二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镇级27个驻村工作组要围绕年度扶贫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每月到村不低于两次以上,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发展规划;要以稳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标,帮助贫困户搞好种养殖业项目和劳务输出,建立1-2个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开展各项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帮助联系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3
木兰县大贵镇北新村辖5个自然屯,共有307户1143人,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96亩,其中水田3743亩,旱田6853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69人,2019年自然消亡1户死亡1人。现31户,64人。2019年脱贫7户14人。现已全部脱贫,驻村工作队为木兰县城管局单位选派,现阶段驻村工作队成员为魏宝斌、王海超、王星硕三人。2019年未调换工作队员。
一、2019年度总结
1.开展走访慰问方面。2019年共走访非贫困户1轮次,贫困户10轮次,其中宣传扶贫政策3轮次,发放明白卡1张,节日慰问4轮次,共投入慰问折合资金1万元。贫困户中享受政策扶持的共31户,其中享受住房政策29户,医疗保障政策31户,其他政策22户。派出单位主要领导到村指导工作18次,主管领导慰问调研20次。一是组织帮扶责任人在春节、元宵节、青明、端午、中秋节下乡慰问贫困户;二是;七一代单位慰问贫困老党员;三是在扶贫日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为贫困户送温暖,办事实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同;四是指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指导工作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谋划村级产业,主要是黑果花楸种植等。
2.抓党建促脱贫方面。村中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2人,预备党员转正1人,发展党员1人。2019年组织“村两委”、党员共开展“”10次,其中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8次,党小组会6次,党课4次。组织党员活动2次,对基层组织建设投入0.2万元。一是预备党员齐龙飞预备期间为村民积极服务,帮助发展生产,积极为社员服务,积极开展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高,党的理论学习进步明显,在预备期考察合格,经过党员大会民主评议通过其按其转正的决议,并通过接收入党积极分子高平的决议。四是七一党的生日组织派出单位城管局同北新村开展联宜活动,主要是第一书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马旭精神”题目上党课,并开展接收预备党员,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城管局出动环卫机械设务对北新村的环境进行整治。
3.办实事解难题方面。2019年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共3件,“三通三有”已达标。其主要做法是:一是为贫困户曹德山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二是,为北新村文化场投资1万元安装围栏。三是组织帮扶现任人为贫困户擦窗户打扫卫生送温暖,收割秋菜。四是投资5千元为北新安装公共厕所。
4.其他方面。一是驻村工作纪律,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管理规定,打卡签到216天、迎接检查省市县检查3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是产业扶贫自身能力不足缺少发展眼光,产业定位不准。
三、2020年度计划
(一)1-5月份继续完善文化娱乐广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北新村村委会办公环境和提高党建工作;
(二)1-12月丰富村民为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抛弃陋习的新习惯。
(三)7月份与北新村共同拟建临街庭院美化工程,安装艺术围栏,对村内各街路进行环境整治。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及《省扶贫开发规划(—年)》,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改善贫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定点扶贫单位(含驻青、省直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下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利用各帮扶单位的人才、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和潜力,通过定点扶贫工作,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优势主导产业、普及科技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尽快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使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并向实现小康迈进。
二、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一)组织领导
1、帮扶单位要成立有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有一名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
2、帮扶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定点扶贫工作专题会议。
3、帮扶单位要选派一名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处级干部在帮扶村挂职。
4、定点帮扶人员每年在帮扶乡、村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0天。
(二)整村推进
1、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每年基本解决一个贫困村的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用技术的培训,切实发挥整村推进项目的效益,并协助项目村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的后续管理。
2、帮扶单位与被帮扶乡(村)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选择项目,落实具体措施,逐年逐项的组织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3、帮扶单位领导班子或扶贫领导小组,每年在帮扶点上至少召开一次现场联席办公会,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1、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到帮扶点上搞一次走访慰问贫困户和扶贫济困活动;
2、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本单位机关干部开展为定点扶贫的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四)办实事
1、帮扶单位每年为帮扶村解决2—3个制约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问题;
2、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件以上。
(五)工作机制
1、帮扶单位的帮扶工作小组要与省扶贫办和被帮扶县的扶贫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汇报工作;
2、定点帮扶单位要会同县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被帮扶贫困村的村级组织建设;
3、每年年初和年终书面向省扶贫办上报定点帮扶工作的年度帮扶计划和年终帮扶工作总结。
三、考核程序
(一)考核工作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帮扶单位、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被帮扶各县(市)区共同负责组织实施,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二)年终考核前,各帮扶单位要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交定点帮扶工作总结报告,并由被帮扶县为帮扶单位作出帮扶工作鉴定,一并上报省扶贫办。
(三)成立由省扶贫办会同帮扶单位、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被帮扶各县、乡、村等有关人员的考核小组。
(四)考核中,考核工作组要深入到被帮扶乡、村进行调查,通过召开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帮扶单位具体帮扶工作的反映、意见和要求。
(五)考核实行打分制。
(六)省扶贫办收到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报告和考核组的考核结果后,由省扶贫办负责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交全省考核报告。
(七)考核结束后,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考核结果给予通报、表彰,并报省考核办备案。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5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实施
制定《小额扶贫信贷实施细则》,多次召开全县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推进会。小额扶贫信贷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风险补偿金1321万元,贴息资金524万元,担保费90万元。
二、全力推进扶贫信贷工作,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扶贫
参与金融扶贫工作有农商银行、临商银行、农行、村镇银行四家银行,华瑞担保、国诚担保两家担保公司。分别与以上四家银行两家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设三方监管账户。
三、创新金融产品,落实责任包干制度
一是在磨山镇创新“红利富民贷”,帮助100于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建立三级小额扶贫信贷服务平台,实现在县乡有专职村级有兼职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人员;三是落实责任包干制度,银行与乡镇签订包干协议,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银行与其对接。
四、初步完成年度贷款任务,扶贫信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贫困户年度帮扶总结范文6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全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机遇,围绕“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以干部驻村帮扶为切入点,精确瞄准贫困群体,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为推进村全面小康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新居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4年村减少贫困人口21户68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三、工作任务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明确1人驻村,确保69户贫困户有1名帮扶干部。要建档立卡。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要算好帐。以户为单位,了解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路,“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围绕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针对村和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2014年,计划种植红薯700亩,玉米500亩,稻谷1000亩,同时发展家庭养殖,计划每户养鸡10羽,养猪2头以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资助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进一步加大贫困学生家庭救助力度,力争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以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卫生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改变群众传统生活陋习,树立文明卫生新风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确保年度拟减贫且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仍未参加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已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进一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推进小康创建水、电、路、讯、房计划为抓手,引导和支持农户改厕、改圈、改厨、改灶,建沼气池、文化室、宣传栏等,改善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探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新建和改造村水源点和供水管网,解决全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电网升级,实现一户一表率100%,农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5%;硬化部分社道路、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力争将村打造成为文明示范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协调到位。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镇政府、村“两委”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2、帮扶措施到位。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边远贫困人口实施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保兜底。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3、质量和资金的监管。坚持从设计、材料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口,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违纪行为,保证建设质量。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