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各类生产事故不断发生,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目前各高校的安全工程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因此,针对各高校学科建设特点,对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建立科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1984年,教育部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列入《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目录》。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提出了建立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和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及专业设置方案的设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在全国1028所本科高校中,已有127所院校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6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7个,其分布涵盖了军工、航空、化工、石油、矿山、地质、消防、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十几个领域。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比较完整的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招生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据统计,2009年安全工程毕业生总数达到3905名,2010年,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达到7000名,在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多,而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统一
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涉及矿业、环境、建筑、化工、能源等多种类型,导致我国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一些专家倡导“大安全”的培养论,但由于受到各高校原有专业背景的影响,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倾向于原有较强专业的课程,而和安全专业相关的一些关键性课程却未能开设,使得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离散性高,系统性和普适性较差。
(2)教材建设缺乏科学性
搞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4]。但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建设明显缺乏系统性、规划性、适用性。尤其是随着不同高校的多种类型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开设,符合不同类型的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很缺乏。而且,目前已出版的多套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用书中存在明显的移植痕迹,内容缺乏创新。
(3)教学体系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但由于多数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硬件条件欠缺和实习地点和效果无法保证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高校执行的教学体系存在明显的轨迹偏离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
4.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发展现状
我校于2005年设置安全工程本科并开始招生。截至目前,该专业在校本科生404人,已毕业学生187人。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6人。
4.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涉及了煤矿、化工、建筑、火灾和电气等方向,即所谓的“大安全”范畴,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定向。
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条件,在方向和程度上应有所侧重。首先,通过对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和安全专业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分析,得知大多毕业生从事煤矿行业和多数教师有从事煤矿安全方向研究,同时结合我校所处的地理优势,位于国有重点煤矿基地——平煤,有利于我校就近建立实习基地,使在校生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其次,根据2006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要不断扩大与煤矿安全紧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因此,建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可以确定为以煤矿安全为主,其他方向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4.2.2 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课程设置需进一步优化
我校是在国家对安全的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新增设的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比如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等。
针对此问题,建议学校大力引进高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研究的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质量;根据确定的专业发展方向来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开煤矿安全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不断充实学生基本知识储备。
4.2.3 实验室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有的实验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针对该专业实验设备严重匮乏的情况,学校应加大力度和强度购置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并增开相应的实验室,以满足主干专业课实验要求。实验设备的购置,保证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考虑为学生及老师的科研服务。
5.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过程、形式和途径。培养模式的选择正确与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基础课程按照高等教育工学类要求设置外,还应着重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专业实践上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因此,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为: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拓宽知识面。
(1)重基础教学。加强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的教学,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有效开设以及社会实践等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3)拓宽知识面。除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外,应加强学生对通用安全工程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安全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的了解,以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6.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各高校的安全工程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标准不统一等情况,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发展定位应以煤矿安全为主,其它方向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经过不断的探索得出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拓宽知识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达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超,杨书宏.安全工程继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讲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上)[J].劳动保护,2011(1):116-117.
[2]牛金成,许放.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65-168.
[3]傅贵,周心权等.安全工程本科的“工程型大安全”教学方案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64-68.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3
通过比较分析重点高校与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差距,全面剖析了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办学定位、行业依托、学科背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师资结构、精品课程建设、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科研与学术活动、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实习实训等入手进行改革和研究。
关键词
安全工程;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
0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位体系、职称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1-2],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对员工生命与健康极大关注的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时代,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促使更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地方性高校和独立学院占据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半壁江山,年招生人数远超过了国家重点和省重点大学的招生人数,如贵州理工学院采矿学院2014年安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超过280人。由于学校资源、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企业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3-4],地方性高校安全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以及提升人才的竞争力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湖北理工学院是比较典型的地方性高校,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小、课程体系交叉重复、实践教学工业企业少、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面对地方性高校普遍具有办学能力不足、精品课程少、学校特色不鲜明的特点,地方性高校不应一味追随重点高校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全面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地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为前提,走特色办学道路,培养出具有扎实实践功底和技能的优秀人才。
1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学科与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专业开设的动力与重点高校办学具有明显差距,重点高校以现有学科和社会资源为发展平台,追踪科技发展前沿、行业趋势和产业转型而对专业进行调整或开设新专业,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羽翼丰满的学科。目前一部分安全工程专业与资源相关的学科在一个学院,如武汉理工大学;一部分安全工程专业与机电相关学科在一个学院,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而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小,学科背景弱。例如贵州理工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在采矿工程学院,但这个学院只有安全工程一个专业,并无采矿或资源相关学科;湖北理工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环境学院,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小,而且在“大环境”思路下,“以大欺小”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在环境学院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既有壮大学院生源及提升经济效益动力,也有稀释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率低的考虑。除了学科与专业衔接问题之外,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应该说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师资比基本无法满足教育部的要求。往往是几个老师就开了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往往不小于年100人的招生数,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下,一个老师要承担4~5门课的专业课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大、企业要求门槛低,在其他专业分配吃紧的情况,扩大安全工程专业招生可以缓解学校招生不足的问题。同时社会上普遍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识不足,认为专业难度小,技术性不强,导致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老师都成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教师,甚至生物、文科、艺术类老师也登上了安全学科的讲台。
(2)行业依托不紧密。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服务于工矿企业,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的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更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行业依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能更深入地加强对某一行业技术的理解,通过教与学,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对于没有行业优势的学校来说,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宽而不深、专业技术薄而不精的问题。
(3)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欠缺。地方性高校由于缺乏学科背景,往往都是有专业无学科,导致专业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办学年限短,社会资源缺乏,导致学校及社会对专业学科的发展投入不足。急功近利、得过且过的办学思想也促成地方性高校实验室经费投入少;由于缺乏足够调研和需求分析,设备采购和实验项目设计上盲目盲从,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导致地方性大学实验教学项目形同虚设。
(4)科学研究与科技活动不活跃。地方性高校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也开始不切实际地把国家和省部级纵向项目作为考核硬指标,导致教师横向项目热情不高,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上合作不多。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性项目少而无法推动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学术气氛不浓厚。
(5)办学定位规划欠缺。办学定位规划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阶段性办学定位有利于专业良性发展。一个高校的老师如果疲于奔波在上不完的课里,很难要求他们提出一个有远景的发展规划。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单独影响着地方性高校安全专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使安全工程专业发展陷入走不出的死循环。
2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德国为例[5],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的特质建立起的一种高等技术教育模式,明确所培养的人才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上相对应的位置,并据此确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忙于学院升大学,大学升重点,把学校规划从普通高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把能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高校发展的目标,认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那些技术学院的事情。这种无视自身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公共资源、地方财政、学生生源、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等硬软条件的理想化发展思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极端不利的[6]。地方性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各种社会资源,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上,应结合时代背景、科技发展和劳动力需求,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品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2.1师资结构建设
品牌的专业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高品质的师资结构包括学历层次、年龄阶梯、职称分布、不同专业背景搭配、理论学者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相宜。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课堂上课质量,学生能针对某一安全专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更需要教师具有探究意识,引导能力,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关注最新教学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丰富其他各科的知识,在教学中灵活地进行学科之间综合知识的指导,为学生做好引路人。
2.2人才培养计划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适当培养学术性人才,大众教学与精英教学相结合。建立学务指导制度,从入学开始就点对点地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跟踪制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加强与学校其他学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可以直接选修他们感兴趣的课程,特别是对研究生阶段学习有明显促进的课程,打破现有专业选修课只能是本院本教研室上课的选课模式。建设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一方面便于本校本科生的读研途径,另一方面将会加强本校安全工程的竞争力,为实现更好的安全工程应用型大学做出努力。基于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本科阶段培养的经验,积极发展、探索在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模式,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阶段与安全产业有不同的融合度。
2.3精品课程建设
对于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系统的安全专业知识是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的重要前提,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得当,同时梳理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组织专业备课组,把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固化,在选修课设置中,力求教学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以985院校、211院校和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一本院校的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为依据,从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为学生制定2~3门选修课。精品课程不是盯着一二门课来抓,而是力争把每节课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要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分阶段逐步实现,可以把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作为第一批精品课程来建设。完备的实验条件和设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大型私企、国企等进行实习培养,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以及专业实习。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意愿,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设立安全协会,让同学们自组织参与其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实践活动等;加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作业展示,通过PPT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2.4产学研实训实习
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与产学研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区别开来,并作为学位课程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具体如下:①制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操技能考核标准和实训大纲;②可在对本地区工矿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实训实习企业,确定实训教学内容,选定企业导师;③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训实习理论与实操测评。
3结语
目前全国有140多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地方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紧迫问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广泛吸收优势学科中的人才优势、设施优势和科研工作等基础优势,加强自身专业的塑造,打造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也要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内容,从而加强本专业的竞争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安全工程专业。
作者:赵培 何明礼 王成 方月梅 赵旭德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丹,刘剑,贾进章.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41-443.
[2]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2):35-37.
[3]徐精彩,马砺,邓军.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2(4):567-569.
[4]刘祖德,梅甫定,伍颖.安全工程专业加强危险化学工艺课程教学研究[C].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CCE2012),2012.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监测能力
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千百万农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农村供水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掌握浙江省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供水的卫生现状,根据《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2013 年在全省范围内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水质分析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浙江省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选取40个监测县,共计7908个水厂,按照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供水规模等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定100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具体分布见图1。
1.2 调查及采样方法
按照《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各监测点的水源选择、净水工艺等,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厂现场调查和水质卫生检测,每个监测点设2个采样点( 出厂水1个、末梢水1个),合计1000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共20项,共计集中式水样3973份。
水样采集、保存、检验按照GB /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依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以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判断样品为合格,其中1项及以上项目不符合标准判断为不合格。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资料核实后,通过MS Excel 进行录入,采用SPSS 10. 0及DUNCAN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结果
2.1水源类型
在7908个水厂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共计5635个占71.2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有2273个占28.75%,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占了绝大部分,见表1。
2.2 净水工艺
在7908个水厂中,完全处理的水厂有1282个占16.21%,沉淀过滤的水厂有3576个占45.22%,仅消毒的水厂有1034个占13.08%,未处理的水厂有2016个占25.49%,从调查结果看,仍有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没有任何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是较不安全的直供水方式,见表2。
2.3 水质状况
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的总合格率为46.72%,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58.57%,丰水期合格率为35.03%,出厂水合格率为44.60%,末梢水合格率为48.82%,见表3。总体来看,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合格率,末梢水合格率略高于出厂水合格率,此结果主要与我省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净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消毒设备配置率偏低以及消毒设施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有关,也与广大农民群众改善饮水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有一定的距离[3]。
从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监测结果看,所有检测指标中,达标率最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为57.44%,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为61.92%,第三是浑浊度为86.03%,以上三项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这与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4和表5。
3.讨论
3.1现存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合格率较低,全省40个县(市、区)的集中式供水监测水样中的总合格率为46.72%。
(2)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工程水质的主要因素,主要超标指标为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以及浑浊度等感官指标。
(3)净水工艺流程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均应进一步提高,本次监测显示,采用完全处理的工程仅占16.21%,甚至有25.49%的工程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是造成水质不达标的重要原因。
3.2 对策与建议
(1)加强监测工作管理,落实监测配套资金。各监测县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落实配套经费,不断加大监测资金投入,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一是要努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并逐步规范。二是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促进各地加强和完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管理;四是要建设一批水质卫生管理示范区,模范带头,推广交流。
(3)加强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协调机制建设。发改、水利、卫生、环保、建设等部门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监督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4)加强农村饮水卫生安全的宣传。结合工程建设和水质卫生监测,积极向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饮水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使用自来水的益处,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GB /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 GB /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3]李连元,张岚,王丽等. 2004年全国十省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303-2305.
作者简介:
徐栋(1985-),男,工程师、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5
>> Coremail邮件系统安全防护策略探讨 手机邮件系统安全性分析及实验平台搭建方法 基于数据库的新型电子邮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主流电子邮件系统安全与缺陷改进设计 Exchange邮件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基于邮件系统的智能DNS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系统 高性能邮件系统的设计 高端企业需要安全、可靠、可定制的邮件系统 论大型企业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建设 多重安全机制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电子邮件系统的整体通信平台的研究及设计 基于JSF的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邮件系统的虚拟网络社会管理的研究 基于JSP的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简单邮件系统的设计 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简单邮件系统的设计(1) 基于Mobile Agent的协作式反垃圾邮件系统设计 基于门户平台的邮件系统集成与功能实现 基于Java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年10月06.
[2] 蔡方博.加密算法的分析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04期.
[3] 钓鱼邮件/wiki/index.php?doc-view-222238, 2014年5月26日.
[4] 邮件炸弹/wiki/邮件炸弹,2012年5月5日.
[5] 什么是垃圾邮件/service/cjwtxx/09644893920-610.html, 2012年5月14日.
作者简介: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筑安全投入;最优安全成本率;
1.引言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1]。安全生产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筑安全生产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部分,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建筑工程固有的特点和建筑企业自身的原因,中国的建筑安全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2],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建筑安全投入
建筑安全投入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用于安全工作的成本,包括安全管理方面的投资、安全措施和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3]。
2.1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工作成本(简称安全成本)
建筑安全成本可分为五类,包括劳动安全防护和保健商品、安全培训和宣传费用、安全工程项目投入、安全保险投入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费用。
2.2建筑安全事故经济损失
按中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规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分为两部分[1]:(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财产损失价值等。(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和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财产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和其他损失费用等。
3.最优的建筑安全投入
建筑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成本和经济损失两部分。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投入合理的安全成本,减少或避免事故经济损失。最优的安全投入为这两部分之和达到最小时的安全投入。
4.最优建筑安全投入的计算
作者在总结前人对最优建筑安全投入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优建筑安全投入计算的改进方法。此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
4.1确定安全事故率与建筑安全成本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安全成本投入较多,安全事故率就会较低,相应的事故经济损失也会较少。安全事故率是建筑安全成本和事故经济损失的联系点。当安全成本趋于无穷时,安全事故趋于0。假设:
α=k×exp(cr)(1-1)
式中:α――企业安全事故率,即(事故职工数/总职工数)×100%;r――企业安全成本率,即(安全成本/总合同价)×100%;k――r为0时的企业安全事故率,(%);c――与α相关的影响系数。
其中k、c的值可用回归分析法得到,这需要建筑企业有连续数年的α、r的准确数据。
4.2确定安全事故率和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的关系
国家建筑业平均每位安全事故职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由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的,表示整个社会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b=(I+D)×1N′(1-2)
式中,b――国家建筑业平均每位安全事故职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I――间接经济损失;D――直接经济损失;N′――国家总的建筑安全事故职工数。
其中,D和N′可从国家统计部门都到。
(1-2)式中的间接经济损失I和直接经济损失D相比,较难获得,因此人们常用式(1-3)来求得I:
I=n×D(1-3)
式中:n――间接经济损失与直接经济损失的比值。
美国学者发现n的大小随着每起建筑安全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而改变。中国也有学者对间接经济与直接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D(美元)
将式(1-3)带入(1-2)得:
b=(1+n)×D×1N′(1-4)
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等于建筑安全事故人数乘以平均每位安全事故职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即:
C=N×α×b(1-5)
式中,C――企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N――企业职工总人数。
4.3确定最优的建筑安全投入
最优的建筑安全投入是安全成本C′和安全事故经济损失C之和最小时的安全投入。其中,C′可表述为:
C′=r×M(1-6)
式中,r――企业安全成本率;M――企业每年的合同总价。
而建筑企业安全投入T的计算公式为:
T=C′+C(1-7)
建筑企业安全成本C′和建筑安全事故经济损失C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即建筑安全成本投入越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越少。
将式(1-1)、(1-4)、(1-5)和(1-6)带入式(1-7),得:
T=r×M+N×k×exp(cr)×(1+n)×D×1N′(1-8)
当T′(r)=0时,r值最小(设为r×),即:
M+N×k×c×exp(cr)×(1+n)×D×1N′=0(1-9)
求解得:
r*=1cIn-M×N′N×k×c×(1+n)×D(1-10)
式中,c<0。
若要预测来年的的建筑企业最优安全成本率可采用近期预测的方法求出。
(1)当采用平均数法:
*n+1=∑ni=1r*i/n(1-11)
(2)当采用加权平均数法:
*n+1=∑ni=1wir*i/n(1-12)式中,r*i――第i年的最优建筑安全成本率
*n+1――第n+1年的最优建筑安全成本率的预测值
n――计算r*的年数
wi――第i年的权重,其具体大小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5.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作者认为:1.中国要提高建筑安全水平,首先建筑企业必须更加全面地认识安全投入的含义。其次建筑企业需收集有关建筑安全的数据,如认真收集α、r等准确数据,为建筑安全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2.国家应建立专门的安全研究机构,进行安全研究和安全数据统计。同时出台相应的建筑安全投入强制性规定,保障建筑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作者单位:沈阳市房产测绘中心)
参考文献:
[1]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外出版社,2004
[2]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