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是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存在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以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工作岗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单一追求考证需求,忽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大一下学期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课,开设本课程得主要目的就是对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进行满足,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误导,将考证作为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采购、销售以及库管等属于管理模块,但在实际进行会从业资格证考核以及电算化内容考核时没有对上述内容进行涉及。因此市面上教材内容通常不包括管理内容,部分学校在实际进行教学时也没有提高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相对比较复杂是上述管理模块的显著特征,相对于总账基本模块来说其难度更是较大。因此部分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通常对上述内容进行省略。现阶段电算化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得到广泛应,其中的管理模块的使用次数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导致学生虽然对理论实践进行掌握,但还是不能够实现对电算化的灵活应用。1.2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为促使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充分了解,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活动时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明确的区分。新阶段在真正对会计实电算化进行教育时并没有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区分,因此学生还是在使用同一套教材以及资料进行学习与操作。在这种大环境与大背景之下,学生根本不能对会计岗位进行充分认识,最终导致不能提高对会计岗位以及职责的重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阻碍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学生在毕业后为实现与社会距离的零接触,必须在帮助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正确认识与掌握,促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与帮助。
2基于工作岗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
为适应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具有综合素质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学内容应以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企业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2.1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分析。通过对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发现,随着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购、销、存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反映、分析、考核企业经营规模、资金运营状况、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购、销、存业务的管理。为此,传统的以财务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原有传统的:1)会计主管。2)出纳。3)总账。4)工资和成本费用。5)往来会计。6)稽核。7)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等岗位,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保管等岗位外,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等岗位也成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岗位。2.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建议。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常包括系统管理、总账、日常业务、报表以及工资、固定资产等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正好适合进行基于工作岗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应进行调整。为了满足新的会计岗位对会计电算化知识、能力的要求,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变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加以调整,由原来的以财务为主调整为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主。在电算化岗位调研基础上,紧紧围绕每个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相应工作技能,设计教学内容并提出任务,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为此,我们确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包括账套建立系统初始化、日常会计业务核算、购销存业务管理与核算、财务分析、系统维护与管理。1)建立账套和系统初始化包括建立与修改账套、设置操作员及权限、公共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初始设置、购销存业务初始设置。2)日常会计业务核算包括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工资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会计数据查询与账簿管理、总账系统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生成。3)购销存业务管理与核算包括采购和应付款核算管理、销售和应收款核算管理、日常库存业务管理存货业务核算。4)财务分析包括基本指标分析、报表分析、预算管理分析、现金收支分析、因素分析。5)系统维护与管理包括账套数据备份与恢复、MS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这几个任务业务处理的难度逐步上升,内容也逐渐复杂,要求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综合性越来越高。教学内容设计构建既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也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难度梯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般以企业一个月的任务进行电算化模拟,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实训方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位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账、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及报表处理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账套的备份文件。分岗位轮换操作实训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人按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如财务主管、核算会计、总账会计、出纳等角色),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及职责,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账套的备份文件。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应掌握好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模拟实训等课程的对接,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能逐步熟练掌握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安排实用性强的、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基础技能。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考证或考试上,而更应侧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吕桂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用友T3)课程内容设计[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5):26.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2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
2007年9月起,随着福建和泉州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既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专门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通过对泉州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掌握各用人单位对会审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的要求,以社会需求导向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一方面,依据2014年福建省和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泉州市2013年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财会类职业在服务类岗位群中的需求大于求职缺口,在最大的10个地方产业职业群中排名第8,求人倍率为1.04,说明财会专业人才在泉州缺口仍然较大;另一方面,2012年通过针对会审专业的人才需求调查,福建和泉州的行业企业对出纳、收银,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等会计岗位群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会审专业以职业岗位群为抓手,适应行业企业对会计、税收、内审专门人才就业的需要,为此,本专业立足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立足大泉州,面向福建省,定位培养兼具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3项“核心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理财能力、纳税筹划能力等3项“发展能力”。适应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会计岗位群(中小企业主办会计岗位、报税员岗位、内部审计助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理财岗位等)的生产类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贴近行业企业发展对会计人员培养的要求,面向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会计岗位群,将主办会计、中小企业出纳、报税员、仓储管理、内审员、助理财务分析师岗位等作为会审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群,使之培养的专业群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专业岗位群进一步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产业联系更加紧密[3],以充分发挥会审专业在福建省的优势品牌和龙头引领、带动作用。基于此,会审专业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拓展,构建“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体现一条主线、二个驱动、三个能力、四个突出。一条主线,即以会计岗位群(核心岗位群和相关辐射岗位群)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驱动,即技能竞赛驱动和校企共育驱动;三个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核查能力;四个突出,即突出就业质量、突出企业地位、突出成长培养、突出社会服务。会审专业以会计岗位群为主导,培养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业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在岗位主导中培养中小企业主办会计岗位、报税员岗位、内部审计助理岗位等“三大”会计核心岗位,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财务管理岗位、理财岗位、税收筹划助理岗位等相关会计辐射岗位群的人才培养,重点强化专业三个基本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核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开展各类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实施专业建设与地方服务产业融合,与泉州宏兴记账公司长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产学研方案等教学内容的制定、优化和完善,强化共办、共管、共育、共享的“四共”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在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下,突出专业高分录取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的“四高”特点,以就业质量评价为主体的专业品牌美誉度;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业企业在“四共”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就业、学生成长、学生创业与实践技能提升;突出专业在“校企”和“政校企”社会服务中的智力支持与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产学对接,双方合作共同培养服务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面临的会计、纳税现实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大”专业核心能力。
三、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会审专业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核心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社会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三对接”[4],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课程改革的“三融入”,即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岗位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在核心课程讲授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敬业、拼搏、诚信等)。同时,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富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核心课程“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1.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733”阶梯式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733”阶梯式能力递进会计课程体系,即构建会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发展能力”的阶梯式课程教学体系。即凭证编制与审核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财务信息分析涉税申报审计核查等7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素质能力;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3个专业核心能力;财务管理、理财、纳税筹划等3个专业发展能力。通过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专业技能耦合的课程体系,进而强化会审专业核心能力、发展能力和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会审专业根据地方服务产业和中小企业对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群能力的技能需求来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所需支撑的课程体系内容。一方面以“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个专业核心能力所必需的课程教学体系。支撑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涵盖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填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技能实训、财务信息分析、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工作规程、审计程序实训、财务分析处理、会计电算化实训、小企业会计技能实训、大中型会计综合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以会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提升财务管理、理财、纳税筹划三个发展能力,支撑三个发展能力的课程包含会计基础工作认知、会计报表编制、企业财务信息分析、会计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纳税筹划、税务申报、公司理财、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实训、税务流程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职业技术课程。上述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有力支撑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所必需的课程体系,并将其专业职业素养融入会计工作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解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未来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必需的人才培养操作技能。二是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总学时占52.58%以上。目前,本专业在校内已建有“一中心、二实训”的校内实训格局。即会审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ERP软件模拟实训室等2个专业实训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各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因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模拟仿真实训与校外职业环境实训结合、专题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来指导职业岗位群实践操作。实训课程与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有机对接,较好地训练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大”专业核心技能,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体现在每学年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中,一般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其总学时的40%~50%,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超过50%。三是优化“双证书”教学制度。根据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实施“双证书”教学制度,即学历文凭(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为此,选用财政部门编写的职业考证教材作为会审专业的专业核心或选修课程,目前会审专业的双证毕业率高达97%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在教学中实施“教-学-练-讲”四位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会审专业核心课程采取集中式“做中学”的“教-学-练-讲”四位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根据对会计一般职业岗位群(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员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理财岗位等)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典型应用案例为主线,将课程教学场地安排在会计综合实训室、纳税申报大厅的现场,学生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老师再边讲解、边演示,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学生在“教、学、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理解并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等基础知识,因而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既保持“做中学”,通过实践项目的系统设计与实施掌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贯彻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采用会计仿真情景,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方面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课件、讲义、教案、案例、习题与企业纳税申报实训软件上网。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整合网上教学资源,且学校提供充足的机房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设备要求,以方便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校内按照真实的会计工作仿真环境布置和配备,模拟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现场、会计项目等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下学习和训练。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掌握专业技能,还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将来进入工作岗位能够迅速适应环境。2011年至今,本专业开展国家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财经在线》建设1项并通过教育部验收。《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ERP应用与实训》和《财务会计报告分析》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课程,便于教学资源共享。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
摘要:现阶段,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大、中、小型企业会计人才为会计培养目标。究其原因在于新会计准则以统一规范、约束大、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为核心,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较注重规范企业各项会计核算行为,因此给予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要求围绕会计专业学习相关内容确定新会计准则内容。在相关政策及新会计准则的强烈要求下,我国职业学校逐渐重视起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最大程度让毕业生和在职学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然而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致使现行多数职业学校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重心定位于初级会计业务与会计技能的重复性训练,以致不利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日后更好发展。
关键词 :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就业需求;培养策略
一、职业学校会计学员职业定位分析
1.会计职业类型定位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既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又要符合会计职业相关要求。深入分析会计的职业需求现状可知,由于“管会计的人”需求量相对较小,并且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不适宜将其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查会计的人”与“研究会计的人”门槛相对较高,并且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同样不适宜将其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只能够将“做会计的人”确认为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2.就业去向定位
统筹分析发现,诸多职业学校在开展会计教育时倾向于对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而对大型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笔者认为,现行多数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存在局限性,究其原因在于:(1)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无论从实力规模方面还是从经营理念、模式等方面均较为优越,并且大型企业给予会计人员提供的岗位也远远多于中小企业;(2)职业学校毕业生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大型企业会计核算职责。尽管大型企业需要更多高级会计人才,但同样需要一部分初级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二、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塑造就业人才
第一,会计工作的分工状况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则会计工作的分工越粗略;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会计工作的分工越精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以致传统会计所呈现的滞后性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更多与会计具有相关性的新职业岗位出现于社会市场内,给会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笔者认为,通过分析了解现代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可将会计行业的职业划分为四大类,包括“做会计的人”、“查会计的人”、“管会计的人”及“研究会计的人”。
第二,对于“做会计的人”,其指的是在企业内同时承担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多项职能的相关人员;对于“查会计的人”,其大都为资产清算评估人员、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并要求这些人员承担起鉴证服务、管理咨询、融资咨询、税务及资产评估等多项职能。特别注意的是要求“查会计的人”着力于多视角审查会计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工作审查的准确性、合理性及全面性;对于“管会计的人”,其大都为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管理人员和其他组织机构人员。要求“管会计的人”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即不仅可依照企业职称级别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还可依照公务员职务级别系列聘任;对于“研究会计的人”,其大都为各类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及会计专家,并要求这些人员负责起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及教学工作。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社会市场内,“研究会计的人”远远多于“管会计的人”,但少于“查会计的人”与“做会计的人”。近年来,诸多职业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用于拓展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使得对“研究会计的人”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三、适应就业需求下职业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1.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沟通合作能力。(2)组织协调能力。会计工作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中会计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会计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有序进行,笔者认为,若要落实好会计工作处理,不仅要依托其他组织或个人的配合,而且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与其他组织或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从企业外部组织层面看,会计与诸多职能部门具有相关性,如工商机构、外部银行机构、海关机构及税务机构等,因此则要求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既要严格遵循行业自律原则的指导,又要维护好组织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总结来说,提高会计的沟通合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对规范会计处理行为极具现实意义。
2.社会适应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前者是指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能够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务或行为的能力。后者指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贯彻落实、监督控制和协调配置活动的能力。
3.经济业务判断能力
经济业务判断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其指的是会计人员以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惯例等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与经营环境现状,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决定如何处理所遇到的诸多复杂经济事项。
4.会计核算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素,指的是运用多种有效方法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诸多常规会计事项的能力。
5.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能力作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指的是以专业会计理论为指导对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环节及财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尤为注意的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着重剖析财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
6.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并在该行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效应。只有以熟练操作计算机与使用会计软件为基本前提,才能够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制作与打印各种图表及财务报告,并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从而为作出各种会计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实践表明,当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时,其会计工作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便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瑞兴,韩亚兰. 承包制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05).
[2]刘峥,范莹莹,蔡文芬.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9-02
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1.1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材与实训资料方面的探讨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当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转为以网络为主的ERP软件。结合中职学校在这一块的落后之处,首先在于改进教材内容,并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要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尽可能对实际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操作,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的子系统,至少学会两种软件的使用,掌握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了解几种常用的财务软件和一些有关网络财务的知识。
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用友通10.0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这一实验数据建议采用《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用友通10.0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最好基本保持同步进行。
首先,《初级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相应内容模拟实验同步教学,或安排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之后。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记账凭证、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功能模块,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并分成若干个实验单元,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1.2中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在同一间实训室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目标让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同步进行,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通用的财务软件,如金蝶和用友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示,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既开设手工会计模拟课,又开设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课,可以让学生亲手完成从建帐、编制审核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等一个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在完成手工核算全过程后,再完成电算方式下的全过程。这种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从事手工会计的工作能力、电算化会计的工作能力及组织会计核算的能力都是很有利的。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对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1.3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方面的探讨
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培养,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 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以我校为例,可使用《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习》) ,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表备份数据等。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第一以任务为驱动。具体的做法是:在每次课程中完成一个实例内容讲授和操作。每次先给出一个实训内容作为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去思考,要想完成任务,应该怎么做,分几部做,在做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具体如何操作。第二利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机房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方式进行演示教学。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如:在开始建立帐套时,多数学生对过程都不太清楚,教师最好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使学生建立直观的了解。在操作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演示或广播教学。
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计算机教学轻松、互动的特点。
1.4 重新定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对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在毕业后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使少部分学生达到或接近中级水平,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即能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5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上机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特别注重实验内容,侧重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上机实验课中,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注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实验部分可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自动评定成绩。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不少于50%。因此注意了对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整个教学成绩中的比重。
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学习态度,使考核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2.对我们学校中职会计电算化展望未来
中职会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第一、将会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二、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莉.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郝玉峰.会计电算化教学如何适应中等职业教育[J].决策探索,2007,(11).
[3]赵志坚.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新思路[J].邵阳学院学报,2003(6).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5
会计电算化类课程要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第一,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教材要具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每年选派课程骨干教师开展专业调研,增加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时效性。第三,开展案例教学,多方面收集实训资料,如对已毕业学生回访、走访各类型中小企业,采用寄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紧盯企业对电算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不断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第四,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模拟企业从事相应会计实际操作,而且要注重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有实际效果的“走出去”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种认知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简称。它应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者是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是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操作有着相同的目标、相同的会计功能、遵循同样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现实企业当中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也都是手工会计核算的计算机操作翻版。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多次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实践,学生们已经扎实地掌握了手工会计核算过程。只要掌握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结合的原理,把握具体结合的步骤,再配合开展有效的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核算相结合的实训内容,完善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原理,对各种财务软件即学即会。
三、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
任务驱劝、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为驱动,将各任务划分为若干具体应用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按岗位职责,开展课堂和课下的案例教学和实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针对性极强的任务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核心的学习内容和相关技能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实际是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内课外互融法的结合。在教学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设置任务模块。即按照企业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以下模块:系统初始化、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会计报表、应收应付、供应链管理(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等几个相互关联又彼此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模块。在授课中运用企业实际会计操作案例,突出课程仿真性。第二,按任务模块实施教学。即在强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类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和岗位职能性的同时,开展实训活动。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每个模块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进行模拟性教学,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第三,建立科学评测体系。可将电算化会计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的评测体系设置为软件操作评测和理论答辩两部分,将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在软件操作评测部分,模拟真实企业一个月的业务活动,设置企业基本信息设置、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报表生成等五大评测项目,按照总账、应收、支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五大业务模块内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一个月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活动,科学设置业务采分点。要求学生进行单机版业务操作,教师根据学生保存的账套内容,一对一地进行软件操作能力评测。在理论答辩部分则是结合理论知识点采取一对一、一对组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理论掌握程度进行测评。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1.采用立体教学,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立体教学法是指将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互动。采用该方法,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以配合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日常教学和实训,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不论是教材的编撰、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还是多媒体电算会计实训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课件的制作,都要求做到:第一,任课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搜集大量声像资料,使教学内容更翔实、信息容量更大,在表现形式上更丰富多彩。第二,专家、教师们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三,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收集案例资料。
2.整合各类辅助教学软件产品,带给学生真实的职场体验
现在市场上与会计类教学有关的软件产品颇多,院校在引进时应考虑各个教学类软件产品的整合性。比如可以将企业沙盘软件(金蝶创业版、经营之道版)与财务版核算软件结合,分岗训练;在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培训的同时,将其与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比赛、全国信息化三好生精英赛等带有职场能力锻炼环节的赛事,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多元结合和全面提高。
3.开展专项报告和沙龙等活动,给学生以丰富的学术体验
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组织学生成立会计电算化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还要充分利用校内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开展各项有助于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比赛、研讨会等。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民办普通院校应扩展、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探索学生到企业参加财务工作实践、提升操作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模式,制定一整套校外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包括校外会计学专业实践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软件应用技能实训等。我校会计系校内外实习基地已有一定规模。第一,在校内建有校级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一次可以容纳500人进行会计学专业相应课程实践教学。第二,大量企事业单位与会计系形成校外实习基地关系,为会计系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岗位,具体单位包括用友软件公司、金蝶软件公司、中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吉林安信会计师事务所、长春百事可乐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吉林康中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
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6
1.1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关注招聘者的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经验、职业资格证书、学历、口才、分数、外表;但是经验排第一位,职业资格证书排第二位,其次是学历、口才、分数、外表等。经验代表了能力,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人才,这表明单纯注重文凭的时代已过去了。
1.2会计专业型
企业对会计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专业型的会计师。尤其是优先录取具有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技术职称考试、会计执业资格考试(CPA)等。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会计理论知识贫乏,在学习中,知识接收的浅表的知识,潜在的知识未能接收;然而业务素质也不高,非常不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
1.3综合能力人才
现代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会计人才,只会记账、算账、报账而已等。还要他们懂得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3.1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因为会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劵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企业外部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2]。在企业内部,财务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
1.3.2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是一个整体,自然会计师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会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加工系统,而是一个组织、监督、协调、控制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3];会计工作不再是以核算为主体的工作,而是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网络经济时代,使得管理在空间、时间、效率上都发生改变,形成具有网络程序化、实时动态化的管理。因此,现代的会计人员应当是既懂核算,又懂财务管理,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1.3.3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职业道德也直接左右着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经济管理规则和会计法的健全,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求实讲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第一要求。以诚信为本做好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准则,是会计人员特殊职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4]。
1.3.4知法守法
企业在法律上是一个法人,所以在法律上不仅要承担义务,还要履行职责。对会计师的要求就会从法律方面严格。作为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律知识和充实完善的之手结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作为经济主体中的会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必须加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经济主体的权益,以免受到侵害。
总之,以上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面对这样的要求,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就业压力上面,就更加的困难了。因为知识不够深,学历不够高,经验不够多,实践不够全面等等,造成了学生们在面对就业方面,显得尤为困难。
2 创新教学,提高实践
高职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但就目前的就业形式来看,并没有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前景也并不乐观,这就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摆脱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要改变这个就业现状,就应根据市场需要,以中小企业为就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大学三年等于三年从业经验”,让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育体制,调整课程与教材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5],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调整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层会计人员。在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方面,应让更多的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以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侧重点,真正做到企业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我们就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同时,应注意打破学科界限,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材不需要严格的学科划分,可将多门学科中与基本会计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综合为两至三本综合教材。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更好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综合性经济业务,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定位是面向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而这些中小企业又多为零售业和小型加工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适当加入有关零售业和小型加工业的行业基础知识,为将来尽快适应本企业的会计工作起到辅助用。要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衔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就业率使学生毕业后即能就业的有力保障[6]。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还应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定。同时为接下来的助理会计师考试提供课程衔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受益的教育。
2.2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都是“两年在校学理论,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年的顶岗实习也都是流于形式,缺少教师的必要指导与监督。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在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搭建起财会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教育平台,真正实现“工学结合”;而另一方面可延长在校模拟实习的时间,同时采用长时间综合模拟实习与短时间、多次分模块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即在前两年的理论学习中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穿行模块实习。所谓模块实习是指,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具体会计岗位,将实训课细分为“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工资核算”、“库存管理”、“成本计算”等多个模块进行有针对性地模拟实习[7]。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反复思考揣摩,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正确引导。具体操作上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定期轮岗,改变传统的一揽子到底的实习方法,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一具体岗位职责的熟悉和掌握。教学方法上,由于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作为教学的主体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分组讨论、实习报告、案例教学都是应该积极尝试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此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动手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支既善于讲解理论知识,又能用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来支持教学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一是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职业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熟悉实际经济业务和会计工作流程及账目核算方法,同时能对会计基本工作岗位的性质和企业需求有更直接的认识,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授课水平。二是改善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为社会上的会计人员提供短期教师培训,将那些既有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会计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当中。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师资队伍。
2.4、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专门的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素质教育课程,而这些又是一个财会专业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除了要开设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要增加一些素质教育课程。如《会计法》、《经济法》、《税法》、《会计职业道德》等。也可以通过各种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2.4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拓就业渠
在借助政府和舆论界大力宣传和引导、树立就业典型的同时,更应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配合,拓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业率和工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生源质量必然得到保障,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够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