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1
关键词:环境会计 实施障碍 企业效益 绿色GDP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其过度开采和掠夺以及工业废品的排放,也导致了极其严峻的环境问题。在这一趋向之下,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现如今,“低碳经济”和“绿色GDP”的理念成为主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求其势必要承担一系列的环境责任。由此,企业环境污染的预防活动、保护活动以及污染后的治理活动将产生相当巨大的会计核算事项。传统会计模式忽视了这些环节,导致企业无法合理地估算这些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支出、损失或资产减值,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环境风险。
一、环境会计的概念及其出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关于环境会计的概念和定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环境会计的定义。一般说来,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基础,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会计学与环境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
(二)关于环境会计出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分析和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而我国直至90年代初期才将“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引入,这归功于葛家彭教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此文一经发表,便轰动了当时中国整个会计理论界。环境会计的出现概括而言可分为三点。首先,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且不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家还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6部环境保护法律以及多项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法律。同时,还成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能源研究发展机构等若干个监督企业行为的权力机构。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峻,企业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面对日益稀缺的资源和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企业在无形之中也陷入众矢之的。企业不仅承担着资源不足所带来的生产上的风险,更承担着重要的环境责任。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良性、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会计存在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再者,近几年“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理念成为社会思潮,环境会计的出现更是时展的产物,理应提上日程。
二、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其实施阻碍
(一)中国政府与企业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与执行
环境会计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包括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两个方面。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涉及两方面,包括生存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环境的恶化。以此为基础,环境会计的核算也应建立两个体系,包括建立对生态环境破坏与治理的核算体系以及建立对自然资源总量使用与补偿的核算体系。中国政府对资源环境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与此相对应,企业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承担主要责任。关于政府对于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上面已经提及,而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会计的态度也可见一斑,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这就要求其具有相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的核算模式。而在实务操作中,企业的环保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且不说没有公认的计量基础,环境信息计量与搜集也存在问题。
(二)中国环境会计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乱世用重典”。可以说,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目前就是处于一个乱世之中。且不说国内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环保的例子频频出现,国外发达国家也将一些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迁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家的宏观调控也难以面面俱到,有关的环境整治系统又不尽完善,环境会计也只是存在于局部企业之中,可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甚至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与会计工作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的环境会计在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必修得到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环境会计发展的措施及意义
(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是企业迎接绿色挑战与机遇的必然选择
毋庸置疑,在21世纪的今天, “绿色品牌形象”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无形资产。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可以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企业声望,从而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环境会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绿色产品和绿色品牌更加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从而塑造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力。其环保和健康的支持力、辐射力以及政府的保护力将会共同提高企业的最终效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培养环境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环境会计的推广和执行
我国会计环境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缺少相关环境会计专业的专业人才,可以说,发展至目前为止,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并未使得环境会计成为一门热门专业。谈及原因,我们已经列举了很多,而真正需要做的,还是要尽快较为全面的转变企业领导者的观念,将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家政府也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企业完成一个良好的转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会计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具有及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重视,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01):89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2
【关键词】模块化 环境设计 实践教学
目前,全国已有5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每年毕业学生约3万人,但大部分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如何把握住国家当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破解就业难题,构建多元化、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环境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环境设计实践串联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而提升教学质量成为破解就业难的重要途径。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教学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实施和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运用模块化理论,建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实践类课程,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极大丰富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模块化理论研究
模块是一种能够独立地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具备可重建、可再生、可扩充等特征。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模块,通过信息交换对子模块进行动态整合,各模块兼具独立性和整体性。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模块是教学整体系统的子系统,在具备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受整体系统的制约。“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模块集中与分解可以生成无限复杂的系统,因此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型。“教学模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具有有机生长性,可从子模块中归纳共同点并形成新的模块,还可以从子模块中分裂出若干新模块。在模块化理论的指导下,把原来破碎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成一个系统,各子模块之间相互渗透、共生共融,具有动态性。各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设置模块,形成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模块化教学体系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完善。
二、实践教学内容研究
按照模块化理论,先将整个实践教学系统分离出基础实践教学、体验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学四大模块,再按照这四个大模块去设计更多的相关子模块来构成整个实践教学系统。这些子模块根据需要可增、减少或更新、升级。基础实践教学属于基础铺垫阶段,通过实践进一步夯实知识体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体验实践教学属于认知体验阶段,通过实地研习经典设计案例和调研设计企业,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促进学生设计价值观的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则属于设计思维形成阶段,学生参与设计的全过程,加深对环境设计方法论的理解;设计实训教学属于素养具备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地积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素养,通过这个阶段升化、提高,使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专业在实践过程中,艺术与科学的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认识与环境设计息息相关的自然、人工和社会环境,为培养复合型的环境设计人才奠定基础(图1)。
(一)基础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践手段,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其了解具体的设计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其专业基础素质。此阶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来实现,属于基础铺垫阶段,包括通识类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进行基础实践教学时,应结合社会需求及经济发展,跟踪科技发展变化,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培养学生洞悉变化的能力。基础实践教学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主,按照“三位一体”的模式即艺术实践、生态实践、人文实践来进行(图2)。
(二)体验实践教学
该环节在基础实践教学结束后开展,属于认知体验阶段。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重大设计活动,调研各种类型的环境设计作品以及深入优秀的设计企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视野,深化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设计企业运作和最新的设计资讯,培养设计责任感和设计伦理感,促进学生设计价值观的形成(图3)。
(三)专业实践教学
在完成基础实践教学和体验实践教学后,就进入到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属于设计思维形成阶段,教学模式开始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学生可以作为个体或加入团队,从前期的现场调研,到设计方案和设计项目的实施,再到项目的社会评价,亲身经历设计的全过程。专业实践教学并不是孤立地开展,而是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相互穿插,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按照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城市环境设计、建筑内环境设计和乡村、风景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三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又分成更加微观的子模块(图4)。微观子模块可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紧跟时展。
(四)设计实训教学
设计实训教学需要学生深入设计行业第一线,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市场观。在设计实训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以及使其熟悉施工流程与管理,也要培养学生的设计伦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设计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工作坊(Studio)和实践基地模式。
1.工作坊(Studio)模式
在高级职称教师的带领下,以专业教师为骨干组成环境设计工作坊,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设计团队中,把实践教学过程渗透于实际项目中。可以与国际、国内知名设计院校联合开展工作坊,通过不同的文化、理念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探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设计特质的挖掘,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以设计竞赛为导向,鼓励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国内的设计竞赛,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竞争中提升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
2.实践基地模式
与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共建设计实训基地。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处于设计行业的第一线,通常承担重大设计项目,且项目类型多样化,实习的学生接触的项目较为丰富,通过在项目组的耳濡目染能较快地提升设计技能。为保证实习效果,可建立双导师制,即设计机构设计师与本校教师组成联合指导组,形成校内与校外实践的无缝衔接。
(五)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环境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同时对于培养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可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保障体系和社会评价四个因子组成。教师教学评价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可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创新,设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保障体系评价则从师资建设、实践设备和基地建设、经费支持、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社会评价可从实习单位和工作单位评价等方面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构建模块化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贯穿整个设计教学的四大模块,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通过基础铺垫、认知体验、思维形成、素养具备等阶段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同时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动态反馈机制,通过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不断吸收最新行业资讯,不断更新完善实践体系。在实践课程中强化学生对美学价值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掌握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了解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良好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
(注: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140;第56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4M562074)
参考文献:
[1]邹阳,陈飞虎,邹峻.整体观 体验化 开放式――中美两校设计实践交流活动启示[J].装饰,2011(4).
[2]廖启鹏.“三位一体”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0(10).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3
【关键词】环境会计;影响因素;多元回归;社会责任报告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提出“低碳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热潮。本文将依据湖北省A股上市的35家公司2008~2010三年的年报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并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披露质量的因素。
一、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脱胎于对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再次升温。相比而言,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披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了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特征。随着国家环保部、证券交易所陆续出台针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鼓励性政策(尤其是2006年后),披露的公司逐渐增多,由此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性研究出现。
尽管数据来源、考察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国内外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共识。Pattem(1991)认为环境敏感行业的大公司会更多的披露环境信息,张星星等(2005)分析了2006年度20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也发现重污染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更多;Trotman&Bradley(1951)、DierkoS&eoppoek(1975)、L.LEng和Y.T.mak(2003)的实证分析都得出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的结论,沈洪涛(2007)对1999~2004年沪深两市的石化塑胶公司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即规模大、盈利好的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较多;Leftwichetal(1981)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负债程度的提高,公司会自愿提供更多的环境信息。吴丹红、罗幼喜(2010)通过研究2007年度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按照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影响的大小对各因素进行了排序,依次为盈利能力、增长能力、规模能力、核心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的影响最大。
现有的研究多是针对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是随着披露的公司越来越多,问题已经从“有无”发展到“质量的高低”。本文将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研究企业所处行业、部分财务指标、高管股比例等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即质量)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1.相关假设
(1)假设1:重污染行业比一般行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多。在我国,重污染企业存在更多的环境问题;同时,环保部、证交所也不断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因此,政策压力以及自身特点都要求重污染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多。
(2)假设2:公司规模越大,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越多。1987年,Cowen等人在“基于财务分析的公司特征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公司规模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实际中,规模大的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大,受到的关注多,因此大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信息。
(3)假设3:公司的负债程度越高,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近年来,国家环保局绿色证券的指导意见,银行也提出绿色信贷的概念,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企业需要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4)假设4: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契约理论认为,为了维持地位以及为薪酬安排提供理由,公司管理者更愿意在盈利好的年份对外披露信息。
(5)假设5:高管持股比例越高,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公司管理者持股之后,拥有了管理者和股东的双重身份,决策时会更倾向于股东,这样就会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债权人会要求披露更多的信息,为了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管理者也倾向于披露更多的信息。
(6)假设6:发展能力越强,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公司的发展能力强,发展中会需要更多的资本,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公司会加强披露,以满足企业外部的信息需求。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将上市公司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次数加权和定义为披露数。由于披露的环境信息中既有货币信息又有非货币信息,鉴于货币信息的可计量性,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因此对“货币信息”计分为“2”,对非货币信息计分为“1”,加总即为披露数。
(2)解释变量。根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本文选取六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①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本变量为二值变量,重污染行业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
②公司规模。本文选取期末总资产的常对数作为衡量指标。
③公司的负债程度。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指标。
④公司盈利能力。本文用期末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
⑤高管股比例。高管股比例即高管持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值。
⑥公司的发展能力。本文使用“可持续发展能力”衡量公司的发展能力。
3.样本选择
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共有49家(截至2010年12月31日),考虑到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本文选取2006~2010五年间从未被ST以及重组的35家公司(2008~2010)共105份年报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公司涉及14个行业,16家重污染企业:湖北宜化、天茂集团、双环科技、武汉塑胶、大冶特钢、人福医药、湖北能源、兴发集团、武钢股份、凯迪电力、广济药业、长源电力、凯乐科技、三峡新材、武汉健民、马应龙;19家非重污染企业为:航天电子、汉商集团、武汉中百、葛洲坝、东方金钰、武汉中商、美尔雅、桑德环境、武汉控股、京山轻机、福星股份、东风汽车、华工科技、安琪酵母、长江通信、洪城股份、烽火通信、光电股份、楚天高速。
4.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本文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是笔者从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年报附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手工统计整理所得。年报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巨潮资讯”等网站,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5.模型构建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达式如下:
(1)
式(1)中代表“是否重污染”,代表企业规模,代表资产负债率,代表净资产收益率,代表高管股比例,代表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
通过整理公司报告,并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16家重污染企业2008~2010三年的披露比例均高达94%,而19家非重污染的公司为76%;如表1所示,披露内容以“环保政策”、“体系认证”等“非货币信息”为主,而“环保投入”、“环保费用”、“环保收益”等“货币信息”不断增多。
分析结果还显示:2008~2010年各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呈增长的趋势。重污染公司比其他公司披露的更多,而不同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差异也较大。
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披露数的均值为3.19,标准差最大,说明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差异较大。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的峰度最小,说明这两个统计量的分布最接近正态分布。净资产收益率、高管股比例的分布最集中。
3.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对105个样本进行全样本回归分析。表3显示,全样本回归的拟合度为0.79,而调整的仅为0.597,可见拟合效果并不好,显著性也较弱。
样本总体中的异常值对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影响较大,而这些异常值往往不能反映样本总体的分布情况,因此将预测值中标准残差大于1的样本从总体中删除,对剩余的72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表3显示,改进后的样本拟合度高达0.919,调整的达到0.818,可见此时的拟合效果较好,显著性也较强。
表4显示了各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其中,“是否重污染”、“资产负债率”这两个因素对披露程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其他各变量(P值均大于0.05)均没有通过检验。此外“是否重污染”和“资产负债率”的系数都大于零,符合假设1和假设3。
综上,公司的行业性质,即: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以及资产负债率是影响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对公司的披露行为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现状,并对影响公司披露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逐渐“变多变良”。一方面披露的公司增多,披露的信息多样化;另一方面披露的信息中“货币信息”增加了。但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负面信息少、公司间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
2.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重污染”、“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最显著。重污染企业本身的环境问题多,经营中发生环境支出的可能性大,同时,国家对于重污染企业有政策上的导向性和强制性,这些都决定了“重污染”影响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资产负债率高,借款压力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大,为了提高自身的债务信誉,增强债权人的信心,企业也会选择更多的披露环境信息。
公司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因此提高信息的披露质量,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制定环境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使企业披露信息有章可循;加强对公司的环保监管,明确企业的环境管理责任;加强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审计,以引导企业真实的披露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62-268.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在国内的企业中实施。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完成记账、算账与报账等相关的工作,同时运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集成处理,通过加工、预测和分析获得相应的数据集成处理结果,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谧髦薪夥懦隼矗而且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
中小企业中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我国中小企财务管理的一次飞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操作处理方式,更加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形成具有更高准确性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总的来说,实施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少,所以个别中小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缺乏规范性,导致会计信息混乱,无法发挥会计信息价值等问题的存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处理方法更加规范,避免了传统手工记账容易出现的错漏现象,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实现会计信息的计算、分类、归档和存储等工作,这种处理方式与人工操作相比,显然具有更高的效率,节约工作时间的同时,也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有利于增强企业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增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相应的会计报表,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依靠完整的数据信息和资源,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则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使得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获得更大提升。
(四)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而且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水平。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人员必须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在会计专业方面的技能,有利于推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对于增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操作问题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已经适应了电算化操作。但是由于很多会计人员只是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对于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却不甚了解,所以当计算机出现死机、断电等突发状况,或者会计人员错误操作导致系统混乱、会计人员的操作尚未确认存盘等现象时,便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及时修复和找回会计数据。
(二)忽略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对数据进行技术的备份,分人、分处保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电算化操作人员并没有每天坚持备份,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同时,财务数据中包含很多关于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会计的信息的保密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会计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或者会计软件的操作权限设置有误,经常会使会计信息暴露在所有的用户面前,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划分操作人员的权限,任何人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操作,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电子数据的修改没有痕迹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人们以算盘作为核算工具,运用手写账本的方式完成记账、对账等工作,而手工操作过程中,每一项错处都需要保留修改的凭证,再附上下相应的修改手法。在电算化环境下,运用计算机完成凭证信息的录入工作,而且很多会计软件中设置了相应的作废凭证、整理凭证、取消审核等内容,这些设置可以帮助录入人员快速完成正确的信息录入且不留修改的痕迹,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录入的效率。但是这种录入方式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无法从现有的信息材料中判断出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无形中增加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
(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电算化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操作。从当前会计人员队伍的组成结构来看,大部分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人员都是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演变而来,所以他们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方面,仅仅学会一些软件的操作,但是对于很多延伸功能却不会应用,仍然离不开手工核算的辅助。另外,虽然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有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考核,但是其考核方式单一,且操作只是简单的录入、修改和杉树,这种会计电算化的考核方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ERP管理模式的需要,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十分紧迫。
三、中小企业促进会计电算化有效实施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尚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
(一)强化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电算化意识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互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是简单的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记账,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思想上的重视,还需要在物质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方面、会计人员的培训方面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意识转变,并且积极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工作带来的转变,更好的投入到会计的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中,确保会计电算化可以顺利实施。
(二)开展系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数据源。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大多已经积累了一些会计档案,如果不能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归档,就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充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不同存储格式的信息进行统一确认和规范,并且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为了避免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双份保存,并且分别保存。
(三)增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影响会计电电算化实施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中包含很多商业机密问题,如果收到外部攻击损坏或者丢失,将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途径,为企业会计信息提供一个安全屏障。另外,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面,也需要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权限控制,避免任何人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修改,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计算机岗位,负责电算化的技术操作问题,当会计软件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复,减少损失。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会计人员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绦姓撸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一方面,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除了基础的会计软件操作以外,还应当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应急操作,如数据备份、分析故障等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强化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功能的运用能力,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利用ERP、SQL数据库等软件环境为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提供帮助,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应用。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逐渐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应的电算化管理工作,显著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对此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电算化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红.浅议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2]曾春伟.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
[3]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
[4]傅红英.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J].财会学习,2015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云计算;会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39-03
前言
云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必须结合云计算的基本特点与特殊需求,只有结合云计算的基本特点,才能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展开分析。云计算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云计算也为中小企业的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只有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道路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没有对于云计算的研究与把握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不能够正确和全面认识的。正确认识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改革。
一、云计算概述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基于互联网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服务的不断增加、使用和交付的固有模式,一般而言,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来专门提供动态的、容易扩展的且是虚拟化的网络资源。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互联网催生了云计算的诞生。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换言之,只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性,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认识互联网云计算的特点。第二,云计算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化的资源,这种资源由于分布在网络上具有易扩展性以及发散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云计算资源的难以把控性,这是云计算环境下的基本特点。
(二)云计算的关键词技术
云计算的关键词技术是指在网络上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资源之下,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被识别,只有通过使用与需要寻找的资源相关的“关键词”,才能够寻找到相关资源。换言之,在云计算环境之下,尽管网络资源异常丰富,但要寻找到相关的数据资源往往依赖其关键词进行寻找,只有在关键词技术的运用之下,才能对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寻找与精确定位。
(三)云计算的特点
根据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状态,云计算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资源上来说,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是与中小企业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更加异常丰富。丰富的网络资源往往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寻找具有相关性的资源数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第二,从资源的获取与识别上来说,尽管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数据资源具有异常的丰富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识别与获取相关资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三、资源的可利用度不高,前已述及,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数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识别与获取,因为网络数据资源以及与中小企业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的丰富度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偏低的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小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状态。其现状基本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初步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软件运用系统。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小企业运用网络会计软件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软件的发展与逐渐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条件之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软件的运用具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第二,企业领导层逐渐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来看,经历了被企业领导漠视、歧视以及逐渐重视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总路径。任何情况下,只有中小企业领导能够重视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才能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第三,注重会计信息化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对网络技术的重视以及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不会顺利进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推动者,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有真正地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上去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信息建设的步伐与质量。其二,缺乏专业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技术研发部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是依托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技术支持,没有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研发部门的技术支持,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不可能高质量发展的。其三,从国家层面来说,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与政策保护。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技术支持,只有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支持结合起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支持。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在中小企业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必须认清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才能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决财务会计信息的发展速度问题。从传统上来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一直在追求会计信息能够在极短地时间内大量处理其会计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满足其会计信息发展速度的需要。第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决策的能力。会计决策的能力是指,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预算、核查以及结算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只有认识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决策能力一直是伴随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才能认识到中小企业决策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会计信息化的程度。第三,适应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互联网经济是指经济实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理念,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理念的支持之下,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正是在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影响之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与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要求。
三、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
云计算环境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资源存在环境的简称。云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与网络的使用量、互联网的基本交付模式等相关。一般认为,云计算环境问题是云计算始终面对并始终摆脱不了的问题。只有认清云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过程的全面认识。在云计算环境之下,会出现很对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某些环境问题不相关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云计算环境下其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其对云计算的影响。我们认为,环境复杂性一方面使得云计算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增大,需要中小企业投入更多的、更大的人力与物力才能真正完成资源识别与提取,另一方面,对云计算的技术问题也提出了一种挑战,也就是说,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环境的复杂性,必须正确认识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不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能真正应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二)安全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主要指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外部安全问题。主要是说,基于云计算的数据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网络,而网络从目前来说并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资源存放方式,基于网络病毒、网络黑客问题的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胁着网络数据资源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网络安全构成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障碍。二是内部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之一,一个企业不能正确对待与认识会计信息的安全,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泄露的安全事故,而会计信息泄露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三)技术问题
无论云计算还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技术发展的完善与提高。现阶段,云计算技术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财力有限,不能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通常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只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才能在一定程度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只有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技术人员才能熟知其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得技术解决问题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需求分析和策略定位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在明确其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策略定位。不明确甚至不了解市场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策略定位与策略选择。现阶段,从宏观上来说,中小企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不能与其技术相匹配,也就是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能正确处理现实需求与技术匹配的问题。从微观上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包括技术需求、人员需求、资金需求等。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策略定位必须结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现实需求,从上述情况来看,一方面,只有国家加强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宏观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需要加强研发技术的力度以及对于其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支持。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与策略定位。
(二)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基本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以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支持为中心,以网技术发展的程度为基本着眼点,以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为存在基础来展开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的建设。以上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只有认识到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基本模式的探讨,才能更好地进行其基本模式的建设。
(三)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网络设计方案
目前来看,对于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明确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设计方案,真正解决网络资源的识别与获取是其关键。目前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资源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关键字技术,缺少相关技术的研发。实际上,云计算环境下快速获取网络数据资源的技术可以模仿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360搜索等来建立相关的搜索引擎来使其网络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
(四)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不同于传统上的会计信息化过程。所以一方面需要建立并健全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促进与鼓励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明确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建设的监督与监管机制,二者不可分割。另外,必须明确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机制是建立在对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的,这是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补充。
五、结语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云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核心,明确二者与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联系与关系。并且必须认识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立与健全。
[参 考 文 献]
[1]吕橙,易艳红.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SWOT分析[J].商业会计,2013(7):103-104
会计的实习经验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 研发费用资本化 会计处理 信息披露
国家近两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来鼓励全社会进行科技创新。上市公司作为全社会最具活力、最富创新精神的微观主体,承担着实施创新的重要责任。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开展项目研发过程中,相关会计处理需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信息披露同时受到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如何从政策层面上引导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又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准确反映公司创新情况和经营业绩,杜绝人为调节利润的发生,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监管现状
国际上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三种模式:完全费用化、完全资本化和有条件资本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经历过一段变迁,由最初的全部费用化逐渐转变为目前的有条件资本化,即根据所处的阶段将研究开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资产,不符合的部分进行费用化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计入无形资产成本:(1)完成该项目使之可以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明确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够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政部于2007年的《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则对可在研发支出中列支的项目进行了详细规定,规范企业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归集。
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对研发费用支出的信息披露也在不断完善,以深交所为例,年度报告中要求披露以下内容:(1)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要求披露研发投入情况,包括研发投入总金额、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及两者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求披露开发支出明细,包括项目名称、年初金额、本年变化及年末金额情况;研发投入费用化在总费用支出占比较高的,要求在管理费用明细中进行披露具体金额。
除企业会计准则、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相关要求外,其他相关部门也有相关规定,具体如下:(1)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考核时,往往将国资委要求的EVA指标作为考核指标,在计算EVA时,通常将研发支出作为调整项,研发支出不仅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同时也包括当期从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2)科技部在审核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时,要求上市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总额必须达到营业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国家税务总局允许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研发费用支出进行加计扣除,其中对费用化研发支出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无论是高科技技术认定还是所得税加计扣除,对研发费用支出的范围和项目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均从不同角度出台了相关监管制度,起到了较好的鼓励创新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
二、相关监管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财政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国资委及国家税务总局均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但从上市公司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应对考核及进行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际执行与政策监管期望出现了一定偏差。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为存在相关政策制定不够完善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主要问题。
(一)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如前所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只有在满足五大条件情况下方可将开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但是笔者认为五大条件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研发费用资本化后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可实现性缺乏基本的形式和数据支撑上的要求,完全依赖于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能力有限,往往对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同时对市场预期情况也缺乏足够的预判能力,这就导致了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合理性和资本化确认金额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即使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缺陷,也可能主观上故意利用上述缺陷进行盈余管理,人为调节利润。
任何研发项目均需要经历从立项、预研到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研发项目从费用化到资本化需要经历两个不同阶段转换的过程。目前会计准则及指南对两个阶段转换所需准备的基本材料、立手续及评审过程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研发费用资本化比较普遍的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项目研发特点差异较大。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从事的业务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资源与环境技术等多个新兴领域,研发项目周期呈现显著差异。这也导致了企业对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划分比较随意,为人为调节利润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
从研发费用资本化可以列支的项目情况来看,财政部、科技部及国税总局对可列支的项目也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各个项目支出占比的合理性也基本依靠财务人员的判断。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日常经营支出与研发项目混淆,将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进行资本化;二是扩大试验费和制造费等支出的比例,特别是大量通过外协合同将本属于日常经营的支出进行资本化。
(二)研发支出相关指标的考核存在人为可调节性,且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引入EVA指标进行考核已近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在计算EVA时允许对研发支出进行调整,客观上起到了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国资委对研发支出进行调整时,除费用化的部分直接调整外,对资本化的部分在开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的当年进行全部调整,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商榷。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研发项目达到确认无形资产的条件缺乏可操作性,存在人为调节的空间;另一方面,研发项目在成功前周期往往较长,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后的收益期也往往持续5―10年,在开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的当年对结转无形资产的金额全部进行调整,会导致结转当年与其他年份间EVA指标出现大幅波动,不同年份间缺乏可比性。
(三)研发费用资本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阳光是最好的催化剂。上市公司通过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和非财务信息披露,有利于监管机构和外部投资者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不同公司进行比较和判断。由于上述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存在人为调节的可能,更应当通过改善信息披露,增强企业研发项目的透明度。证监会和交易所近年来不断加强了对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监管,如研发支出需按照项目披露年初、本年变动和年末金额情况,但是披露内容仍不够具体。特别是研发项目往往比较专业,单从名称上很难进行直观判断,财务信息披露缺乏如研发项目预算、项目研发进度、费用化及资本化所占比重等内容,对研发项目转为无形资产后缺乏对原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对比,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通过预算与实际对比,以及外部不同企业间横向对比,从而对资本化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判断。另外,除财务信息披露外,非财务信息披露较为缺乏,如重点研发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该项研究所具有的优势与面临的风险等。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有关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操作指南。如前所述,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建议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有关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操作指南。如明确要求企业制定研发费用资本化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立项和审批流程。特别是对于从研究阶段转为开发阶段,要求必须形成研究阶段完成情况报告及开发阶段立项报告,详细分析研究阶段预算执行情况、形成成果、开发阶段预算及可行性分析,并将全套相关文件作为支撑材料备案以备查。另外,对于开发费用入账的凭证和手续的合法性,也要严格地加以控制。
(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研发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这就为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了防止人为调节报表情况的发生,需要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取得企业的相关证明材料,并通过不同材料间以及不同企业间的比较,确认相关财务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与研发费用资本化相关财务指标的考核。在EVA计算中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调整可能导致人为可调节性以及不同年份间的大幅波动,建议对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调整时,按照每年摊销金额进行调整,减小人为调节因素的影响及不同年份间的不平衡。
(四)完善研发费用资本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披露。建议对研发项目的财务信息披露增加单个项目预算金额、预算执行进度、费用化及Y本化占比等信息,对形成无形资产的,建议披露实现收入情况及与预期情况对比。同时,建议引导和加强非财务信息披露,特别是重点研发项目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对于研发时间的估计等,对项目研发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企业进行该项研究所具有的优势与面临的风险进行披露,使得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正在开展的研发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研发项目形成有效监督。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