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1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建设;注册安全工程师

作者简介:朱方(198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安全工程系,讲师;刘宏(1968-),男,江苏江都人,江苏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改研究课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3JGYB0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36-02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筹建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五所高校之一,坚持“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办学思想,培养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安全人机工程”是以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环境适宜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使人一机一环境相协调,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本课程专业基础性强,为后续设备安全技术、职业卫生防治技术、通风除尘技术、噪声控制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实践性强,所传授内容直接与工程实践的需要相衔接,有助于培养学生安全系统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几乎被所有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列为核心课程。

为适应该课程的特点,笔者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努力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建设

1.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通过在人机间合理分配功能,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人的安全健康。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该学科发展很快。许多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和运用,出版了许多安全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有些结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多的航天、采矿、交通等行业特点,有些内容与后续的机械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噪声控制技术等专业课内容重复。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根据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编写了安全人机工程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围绕人机结合面这一中心,通过讲述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特性,人机功能分配、作业环境布局原则,培养学生进行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使得学生所学内容能够与工程实践接轨,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注册师培养三位一体的课学实践体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较快进入角色,承担相应任务。

2.重视实验教学

安全人机工程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是人的生理特征,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了三个实验,人机动作协调实验、人的安全反应限度实验、人体疲劳测定,并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上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实验,了解人的协调、反应限度、疲劳情况,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性能和流程,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独立设计实验项目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及关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编写实验报告,处理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构建多样的教辅资料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托江苏大学图书馆丰富的电子数据库和馆藏图书,学生可以方便查阅各种有关安全人机工程方面的资料,如《Applied Erg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Ergonomics in Design: The Quarterly of Human Factors Applications》、《Human Factors》、《Journal of Cognitive Engineering and Decision Making 》等知名期刊;《人机工程学入门:简明参考指南》、《设计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等参考书。

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料,如人体工作域、工作环境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的flas,人体测量项目、人的视错觉、颜色的心理作用、作业环境的数码图片,《Objectified》工业设计纪录片,工作座椅设计实例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1.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教师满堂灌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兴趣不强、学习效果不好,探索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讲授完第二章人体的测量参数后,给学生布置设计工作座椅的课后作业,从学生提交的作业中选择一部分,结合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知识做成课件,进行工作座椅的安全人机学设计专题授课。分析工作座椅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人机学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展开讨论,指出其设计不足,并提出设计改善意见。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实验作业,丰富了多媒体课件,对于作业前、讨论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有了一定的体会。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参与积极性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现场参观学习

安全人机工程学中的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对于接触企业较少的大三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单纯讲授知识点难以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认识实习环节,专门安排到作业环境设计考虑到人机因素的企业去实地参观,然后进行授课,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学习认识,做到了教学、工程应用相结合。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谏壁发电厂近年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全面引进了NOSA(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安健环五星管理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对厂区内的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有毒环境、振动与噪声环境、安全标示等进行了安全人机学改造。通过认识实习,学生深入现场实际,由企业安全员结合NOSA安健环五星管理系统要求具体讲解厂区环境改造情况。在课堂上,根据人机学作业环境设计原理,分析厂区环境改造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资源配合教学

课题教学如果仅有演示文档,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再加上授课内容较抽象,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充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动画、图形、声音、短片等内容,展现生产实际情景,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成动态清晰表达的知识。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安全工程系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讲义、设计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库等教学资料。今后准备整合现有资源,建设课程网站,将电子教案整理出版。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申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在科研中探索性、创新性学习。增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建立稳定的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准备开设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辉,袁昌明,等.《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设置于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1,(8):94-95.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变压器;水电站;安装施工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57-02

1 概述

仁宗海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和石棉县交界处的田湾河流域仁宗海水库。水电站厂房为地下式,变压器布置在地下厂房洞室内,电站主接线采用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方式。两台主变压器由江西变压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采用组合式变压器,即主变由3个单相变压器组成。变压器型式为户内三相组合式双绕组铜线圈无载调压强迫油循环水冷升压电力变压器,型号为SSP9-X-135000/220,额定容量为135MVA。

2 变压器的卸车与吊装

变压器到货后,由业主、监理、施工方以及厂家联合对其进行外观及相关技术文件与图纸的检查,无误后即可卸车与吊装。第一要做的就是需对周边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同时布置好卸车平台与拖运轨道;其次需对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的方向进行确认,以此核对并确定卸车方向,将主变用厂房桥机吊运至拖运轨道之上。

3 器身检查

3.1器身检查准备

选择在晴朗天气时候进行器身检查。检查前应首先将运输剩余充油排放干净,同时封锁主变室各方通道并暂停一切可导致扬尘的活动。检查中需同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测,确保环境温度不低于0℃(器身温度应不低于环境温度),湿度不超过75%;检测由未携带任何杂物的专业安装技术人员进行;对分接开关进行拆卸时采用白条带系活结标记,同时应均匀松懈螺栓后再降低彻底取掉。

3.2器身检查项目

1)检查紧固件是否有发生松动的情况,以及相关部件与导线夹有无存在倾斜与损坏等;2)引线的位置是否正确,其绝缘状况是否良好,以及其支撑与夹持状态等;3)所有的分接开关接头是否与线圈良好连接,与此同时,还应检查所有分接头的三相是否处于额定位置并是否保持有良好的接触状态与良好的弹力性能,检查时可采用0.05 mm×10mm塞尺,以不能塞进为宜;4)检查铁芯、夹件与压板等部件的接地情况是否良好;5)确认绕组绝缘层完整且无变位情况,其绕组应整齐排列,油路未有堵塞;6)整体检查器身的清洁度。

3.3器身试验检查

在完成器身检查及相关试验后,再将变压器的钟罩缓慢放下,准确对位分接开关,切记勿对线圈引线造成碰刮伤,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铁轭螺杆与铁芯之间的绝缘电阻;2)同时打开上夹件和上铁轭的接地片,同时需准确对夹件与铁芯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3)在接上接地片后,再次对夹件与铁芯的接地情况进行相关测量;4)对线圈压板的情况进行必要勘察;5)需确保铁芯与压件均为一点接地。

4 主变压器及附件安装

4.1变压器本体的调整定位

组合式变压器对高程和中心的要求很高,如变压器的高程和中心调整不好, 将影响变压器三相低压导油盒的连接。在安装前应校核厂家到货的低压导油盒长度、 高度及中心是否与厂家图纸尺寸相符, 如有差异, 现场单相变压器本体定位时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满足变压器导油盒安装的要求。

4.2分接开关的安装与调整

在进行分接开关的安装时,需严格参考拆卸标记操作;确认其开关可灵活转动,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剂;安装好指示器后应确认可正确动作指示;任意位置锁定调压开关时,均不应有任一绕组开路或短路。

4.3储油柜与油位计安装

本变压器为金属波纹膨胀式储油柜,油位计为盘式油位表,将两者一并安装。安装储油柜时需首先现场检查其是否充压,一方面可看油位指示在黄色压合线是否与红色标线重合,另一方面可在打开管口时观察是否有强烈气流喷出;安装前应将其内部的气体排净,防止出现假油位的情况,排净与否一般以排气口连续稳定出油为标准,同时在将气体排净后,切忌再次打开排气口,并紧闭排气口阀门,以盖板密封其下部。

4.4低压侧线圈套管安装

在安装此部分套管的操作过程中应做到均匀缓慢安装,安装套管顶部结构密封垫时应严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关键需确保绝对的密封性能;在连接引线时,需时刻注意勿因操作不当而造成顶部构建松扣的情况;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套管的油标保持外侧朝向。

4.5高压侧升高座安装及高压套管安装

一般情况下,在完成必要的电流互感相关试验后,即可安装高压测的升高座,在具体安装过程需首先确认具备良好的出现端子绝缘水平和良好的密封状态,需未发生有渗油的现象;另外,其互感器的铭牌应保持朝向邮箱外侧,同时还应将放气塞固定安装于高座的顶部;安装前还应先行卸掉接线板和导电头,并将大概长20m、直径8mm~10mm的尼龙绳贯穿与导管内,另外安排工作人员在上端拉住已经挂在吊钩上的滑轮,将套管用吊车缓慢吊升至升高座上方,将绳子的另一端接头采用吊环螺钉连接于变压器的引线接头上面;吊装套管到既定位置后,还需将引线的接头上提,一般以刚超过套管顶部为宜,最后旋下吊环螺钉并牢固固定套管即可。

4.6冷却系统安装

安装时,首先将所有的蝶阀均关闭,并将连接法兰的临时封板拆掉。用起重机将吊起设备,将上下部位的法兰螺栓拧紧,在拧前需注意有垫上橡皮圈,若无则需先行加用后再拧紧,如果在拧紧的过程中出现有对位的轻微误差的情况,通常应以上部的法兰为准,而再采用工具将下部法兰拨正即可。之后再安装油水热交换器、潜油泵、冷却管路以及控制箱等;冷却系统的保护装置为流动继电器,该部分的安装首先应将安装位置确定于潜油泵出口的连管之上,具体安装过程中,保持其轴向应随时处于水平状态,并采用耐油橡胶环将继电器的每个连接面都严格密封。水冷却系统安装完成之后进行通水检查,观察冷却水流向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4.7气体继电器、吸湿器及净油器安装

在完成气体继电器的检验与整定后便可进行安装,需保持水平位置进行安装,同时应将其壳体标注的箭头方向始终朝向储油柜;在进行吸湿器的安装时,需确保其装的硅胶为具较好干燥度的变色硅胶,需将适量的变压器油注入到下部的油杯里面,并让空气先经过油;安装净油器时,切记要在罐内先装入干燥的活性氧化铝。

4.7测温装置安装

按成温度计的校验后即可进行安装,安装时时需确保其信号节点动作无误且表现有良好的导通性。将温度计的测温包装在油箱顶,其中间的金属毛细导管半径应不低于50mm,同时应确保其无压扁或急剧扭曲的情况。

5 运行前试验与送电试运行

在将变压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送电运行前试验。如合闸的全压冲击试验,试验时通常选择高压侧投入进行合闸冲击,变压器的第一次受电时间持续应不低于10min,分别进行3~5次冲击试验,期间详细记录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次与二次电压、温度等参数,且总空载运行时间不低于24h的情况下,若无诸如励磁涌流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等异常情况,方可将变压器投入负荷运行。

在通过上述安装施工的情况下,仁宗海水电站变压器自正式投入运行至今,几乎未发生任何运行故障,提示本次安装施工其方法质量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旅游城市 地下通道 交错通道处理方法

Abstract:: Northwest underground passage of a tourist city works, for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city underground passage staggered channel approa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 make reference to the peer.Keywords: tourism city; underground channels; staggered channel;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TP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很多老城的交通改造,是城市交通改造的难中之难,在很多城市就采用地下通道来缓解交通问题。而城区内修建地下通道的特点:1、浅位开挖;2、须人工开挖;3、对周围影响较小;4、开挖相对危险性较大;5、综合经济评价值高。根据以上特点,城市地下通道的建设有现实意义,而根据地下通道的施工特点,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施工难度大。对于含水率较大的湿陷性地区,人工开挖施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修建时,如何处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浅谈该处理方法。

2、特点与施工状况

该工程位于西北地区某较发达旅游城市,城市人口与外来人口较大,城市交通不十分发达。施工区域地质情况:杂填土2.90~3.00m粉质粘土3.00~10.00m,5.00~8.00m间含水率最大为38.2%,平均为27%。该施工区域最大湿陷深度为4.5m,湿陷量为115.7mm。 施工区域交通情况:该区域与通道上部垂直交错城市主干道。街道车辆人流比较密集,车辆居民游客活动频繁。

该通道修建意义:通道的两侧均为名胜古迹,国家保护的星级文化遗产,游客量较大,为了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同时保证该城市主干道的交通通畅,最重要是保留该古迹的特点,故选择采用地下通道方式解决游客流通,给游客带来了方便,同时解决修建天桥影响文物遗迹与城市规划不协调的矛盾。

施工特点:施工时不允许采用机械开挖;施工工期短该施工区域地下情况复杂施工环境受限严重该工程设计较为肤浅,没有深化设计。

由于该工程存在上述特点,给施工带来了众多的困难。难点简述如下:地下通道的转角处理地下通道的消防处理地下通道遇原有地下通道交汇的处理等。在本次施工中新建地下通道与原地下通道交汇的施工处理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为此根据本工程浅析该部位的处理详述。

3、浅述新暗挖通道与旧原有人防通道交错部位的处理

该新建地下通道顶标高-7.356m,而人防通道的底标高为-8.870m,新建通道的贯通将原有人防通道破坏,因此在该部位,需将新建通道顶标高下移1.5m。方可达到不破坏原人防通道的目的。而原设计对此部位的设计处理比较淡化,按此设计,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该设计仅仅设计了二衬的结构部分。未提及初衬安全防护的处理;需进行深化设计。

而在该施工部位,人防通道已年久失修,施工部位打通后,发现该人防通道在交错部位结构良好,无安全隐患,但人防通道的若干部位已损坏,从人防通道入口或出口都无法进入该通道,若强行进入,人身安全无法保证,为此,原设计方案无法施工,其可行性为零。为此,根据现场详细勘察及对土层进行取样试验,并进行建模计算,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性施工方案如下:

该通道采用的是双向开挖,经过周密计划,几乎同时挖至人防通道两侧,阴影部位已开挖且开挖处初衬已完成,人防通道与正在施工的通道停止开挖。详见交错部位平面布置图。在交接处临时开凿出一

洞口,并进行加固后,进入人防通道内,将施工通道上方的人防通道段拱及拱脚进行加固后,将人防通道增加一钢筋混凝土底板,详见下图1-1和2-2剖面,通过该底板将原通道加固成为一体,并在原人防通道下方做加强暗柱支撑,该暗柱与初衬同时施工,详见人防通道初衬详图。初衬采用喷锚方式施工。因为该土质含水率较高,且为粉质粘土,其可塑性差,塌方非常严重,为此初衬施工前,原人防通道底板施工后,以保证施工安全,做超前注浆支护,超前支护延伸范围2.2m,开挖向前推进每1m做注浆支护一次,同时初衬推进1m;按此工作方法依次向前推进,通过严格按此施工方案实施,很圆满完成了交错施工的初衬。解决了该施工的难点,通过该方式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塌方,有效遏制交错位置施工图纸受力体系的破坏。保证原人防通道完好无损。为二衬的施工提供了安全和质量的保障。同时节约了资金和工期。该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新旧通道施工的难题。

四、小结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地下

近几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地下城市的空间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其中,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1]与此同时,地下人防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其结构设计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地下人防设计中要对人防问题进行考虑,对人防负荷的能力大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性的对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一、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特点

一般而言,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主题结构设计与孔口防护设计。[2]其中,人防工程主体结构设计的内容与民建工程相似,主要是对底板、顶板、墙面以及柱的设计,不同的是,地下人防工程主体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战时爆炸荷载进行考虑;而孔口防护设计主要是对门框墙、临空墙、单元间隔墙进行计算以及对密闭门、防护密闭门进行选用。

在对人防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平常所使用的荷载,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时爆炸荷载,从根本上保证人防工程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战时防护功能。在对人防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由于对战时爆炸荷载的大小不了解,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从战时爆炸荷载的等效基础上进行考虑。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爆炸荷载的影响下能够按弹塑性工作进行,在整个构件选择的工作中,要积极选择更多的能力,将各种材料的基本潜力进行充分发挥。因此,在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

二、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设置上挡墙加强梁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抵御抗战时由于爆炸对防护密闭门所形成的冲击,在对其结构设计上需要对上挡墙的下段设置加强梁,使其当做抵抗爆炸荷载的基本构建。[3]加强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需要从如门框的两侧墙内或者柱子中进行受力,使其在洞口形成特殊的传力体系。除此之外,在对加强梁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使其凸向防护区之内,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密闭通道的长度是否够长、防护密闭门上的门框是否会对密闭门的开启产生影响等。如果不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一般会将加强梁凸向防护区的外面,由于防护密闭门比较大,要从根本上保证防护密闭门能否顺利安装,那么需要将上挡墙的下边缘预留300mm的高度。

(二)在封堵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对人防工程进行封堵的时候,要观察建筑物的净高是否与结构的预留一致;在对外进行封堵的时候,两侧的墙壁与结构的顶板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封堵时的宽度要介入7000mm的对外竖向型钢封堵处,封堵时是否预留封堵槽。[4]

(三)地下人防的防倒塌措施

地下人防工程会将出口设置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之内,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建筑物倒塌对地下人防出口所造成的堵塞,需要采取防倒塌措施。在对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在设置人防出入口的时候,要采取防倒塌措施,避免倒塌行为对人防工程的出入口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地下人防工程方案设计的时候,要对出入口合理布局,将出入口布置在建筑物倒塌的范围之外,如果受到特殊条件的限制,出入口的设置必须在建筑物倒塌范围之内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防倒塌措施。

(四)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地下人防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对防护密闭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人防工程的防毒通道以及密闭通道,在对其设计的时候,不留书评施工缝。因此,后浇带应该避开相应的密闭通道以及滤毒室通道,并且位置也要设置在剪力比较小的地方。除此之外,在设计的同时,要在防护门以及防护墙上进行螺栓固定,不得使用套管,需一次性穿透墙壁,在施工之后不能再取出。对于具有防水要求的外墙,在固定模板上需要设置止水片。

(五)混凝土

通常情况下,地下人防工程所选用的混凝提轻度以C30―C35为标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选用C40以上的混凝土。对于C25―C35之间的混凝土,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比较小,基本上保持0.25,C40―C55混凝土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3,而C60―C80之间的缓凝土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则为0.35。[5]与此同时,地下人防工程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密闭性与防毒性,并对墙体、顶端以及底板都具有比较厚的防厚要求。对于防厚要求比较高的地下人防工程,在对其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小配筋率,从根本上满足结构构件受力的主要要求。因此,在对地下人防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选用C30―C35的混凝土,使地下人防工程的含钢量得到降低,在最终减少工程造价。除此之外,对于强度越高、等级越高的混凝土而言,其水热化则比较大,而强度越低,等级越低的混凝土,水热化程度则越低,在采用等级比较高的混凝土时,其工程产生收缩、干裂的风险便会得到增大,从而为日后混凝土的养护带来困难,导致混凝土的结构构件产生开裂,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

三、地下人防工程设计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现场勘查要认真

在地下人防工程施工中,要对现场进行勘查,并且制定深基坑安全施工方案,其中,结建式人防工程需要采用掘开式,并且人防工程需要设置在两层或者三层以下,在施工中会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对建筑物、现场进行认真勘察,并获取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二)严格遵守施工要求

在地下人防工程设计施工中,要严格遵循施工要求,不论是对施工中的施工缝、混凝土进行处理时,都要严格按照其要求,避免因个人因素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危险或者拖延工期。除此之外,在施工中,人工人员不可根据自身因素对工程擅加处理,需严格遵守施工方案,避免出现误差。

结语:

综上而述,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作为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对工程的实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工程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要求,并且要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工程造价,使其从根本上做到安全、合理、科学。因此,地下人防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总结,从根本上提高人工工程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慧吉. 关于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J]. 科技创业家,2013,02:25.

[2]杨寿渝. 人防结构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分析[J]. 门窗,2014,01:55.

[3]袁二键,宋春晖. 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浅析[J]. 河南科技,2014,10:36-37.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5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质量;措施

引言: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成型,在拆模后即达到装饰抹灰的效果,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除必须保证的强度指标外还要保证建筑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真正做到建筑的内实外美。

近年来,清水混凝土已广泛应用在房建工程,在混凝土拆模后直接在其表面刮涂料进行装修,取消抹灰工序,彻底根除抹灰装修空鼓、脱落等装修质量通病,但是在框架结构中却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梁柱几何尺寸控制复杂和与二次装修结合困难等原因影响了清水混凝土技术的推广。

由于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砼专项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参建单位认真研究并参照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及省内外相关资料,共同商榷制定了清水砼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完善与否是新技术应用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作为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应在清水砼技术应用实施前认真编写清水砼施工方案,对其中关系到结构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工序如:模板设计与施工、砼的垂直运输、浇捣,养护,以及防坍塌等安全措施重点审核,确保清水砼施工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为清水砼技术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清水砼施工是一项综合技术,它的成活关键点是砼构件的外观质量。

1、 施工工艺流程

框架柱的施工质量是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 其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定位———钢筋制安———预埋件安装———合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拆模及养护———成品保护。

2 、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难点

湖南湘江航电枢纽联合调度中心及天城榕园住宅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93396.72㎡。其中联调中心,地上10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3700㎡左右;住宅小区共八栋住宅均为地上13层,地下1层,建筑总面积共79688㎡左右。联调中心为框架结构,小区住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共一个整体地下室,地下室所有内外墙柱为清水混凝土。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7000㎡左右,它划分为九个防火分区,同时又分为人防和非人防两个大区。其中人防分区建筑面积为6991.6㎡,它又分为2个甲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每个掩蔽所分为2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又分为四个约500㎡左右的抗暴单元)、一个甲六级人防物资库约2800㎡左右(每个物资库又分为2个抗暴单元)和一个人防固定电站110㎡。

地下室防火分区非混凝土部分隔墙为砖砌体厚300(包括装饰层),地下室框架柱断面主要为600×600规格的,其余有少量800×800以上的。地下室外侧墙和大部分内侧剪力墙均为300厚,部分人防密闭室墙和主要通道人防门墙有400厚;地下室层高大部分为4.2m,有一部分为6.1-7.0m。地下室顶板梁高大部分为1m左右,宽度300-400mm,顶板厚人防部分为200厚,非人防部分为180,地下室外侧墙四周总长度大约600m左右。该工程地下室结构复杂,工艺要求复杂,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但施工方通过多方努力,抓住技术难点,精益求精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强化施工准备阶段控制,严把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关,最终使地下室整体清水混凝土质量无伦从裂纹产生程度还是外观质量与其他项目地下室混凝土质量相比较看,都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效果,深得业主的好评和肯定。

为了保证其外观质量达到设定的外观质量验收标准,必须加强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等各工序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清水砼施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 、施工注意事项

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重点审核了地下室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及质量保证措施。

(1)支模体系设计及模板选择

模板类型选择及模板拼装设计是清水混凝土墙柱施工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质量控制的难点所在,模板选择及拼装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满足要求的关键。

①模板拼装前应按墙和柱分别进行排版,模板拼放分块应力求横平竖直,且分块要模数化、定型化、通用化和整体化。

②模板若采用木模板,则应选用木色花纹均匀一致的木模板,结巴多而大的木模板一律不用。

③对拉螺栓孔排列布置应力求间距相等、均匀且上下横平竖直成线,且要达到对称性和规律性的装饰效果。对拉螺栓两端模板内侧采用大小一致的定型橡胶垫圈,使螺栓孔端头达到大小一致的效果。

④根据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更高的要求,整个地下室一万余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墙柱及顶板所用支设模板,全部一次性采用新进木模板,不考虑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周转,全部排版设计安排到位。此部分模板再次周转利用只用于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

⑤模板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包括混凝土侧压力荷载计算,支模架体的安全稳定性验算,木模面板承载力计算和强度、挠度验算,横肋承载力计算及强度挠度验算,竖肋承载力技术和强度、挠度验算。

(2)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运输的技术质量和控制措施。

①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资质和商品混凝土所用水泥、粉煤灰及其掺合料品牌质量的审核选用。必须经甲方、乙方及监理三方比选考查后确认。

②清水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强度等级及抗渗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在保证能泵送的条件下,混凝土塌落度的配比设计值要有利于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易性好并减少气泡发生。塌落度值最后控制在140mm-180mm之间。

④确保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色彩均匀性,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的制备、运输进行严格控制,特别应重视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膨胀剂等材料的批次质量和颜色的一致性,施工方要做到派专人驻商品混凝土站实施监控,监理人员每周至少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抽查一次,并对原材料颜色进行封样对比控制。

(3)清水混凝土施工作业阶段的监理控制措施和要点

①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内容:梁钢筋主筋数量规格及安装质量、箍筋规格数量间距加密区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墙板钢筋主筋数量规格间距及安装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钢筋表面应清除浮锈、油污,保护层的厚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接近且位置、间距准确,钢筋绑扎铁丝扣尾端应全部向构件内侧。

②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模板表面涂脱模剂的品牌确定要经过实验确定,脱模剂涂刷应均匀一致,无漏刷、流挂现象,且不得污染。严禁使用废机油做脱模剂。

③模板安装拼缝及几何尺寸偏差应执行比国家验收规范更严的要求,在施工之前通过开技术专题会对相关检查指标加以规定并写入监理实施细则中

④旁站监控混凝土浇筑质量:一是检查每车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混凝土从出罐到浇筑完毕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疑时间。对塌落度值和混凝土初疑时间值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货。二是严格监控施工人员将入模混凝土振捣密实,做到无漏振、无过振。

(4)综合各种科学方法,严格控制并避免混凝土裂纹的产生

①建立优化结构设计形式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纹的产生。建筑结构产生裂纹的部位:应力集中的部位、刚度小的部位比刚度大的部位更易产生裂纹。一般地说地下室顶板开裂较多的部位是高层结构主体与地下室顶板相结合处的部位,外墙则是两栋主体结构之间相连的那部分没有任何垂直间墙的相交带形直线墙比设计成转折“Z”形外墙和垂直间墙较多且刚度大的外墙易产生更多的裂纹。

②后浇带钢筋采用全断开搭接形式的设计比不断开的后浇带钢筋形式更有利于减少后浇带与后浇带之间的外墙混凝土带或顶板板块裂纹的产生。因为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不会因后浇带钢筋相连产生拉应力使相邻两块墙或板的初期混凝土产生裂纹。

③合理布置清水混凝土顶板和外墙的施工顺序可以减少板块之间因不合理施工顺序产生的板块混凝土干缩应力而相互牵扯,使其中某些板块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更多裂纹。

④实践证明混凝土清水墙带模养护时间长有利于减少地下室清水外墙混凝土裂纹的产生,但必须在带模养护期间经常对其进行浇水湿润。本工程先施工的一段地下室外墙因未实行带模养护,而在两天之内就拆除了模板,后检查发现在不足20m长度范围内出现了十来条竖向裂纹且已贯通外墙。后经组织专家论证会后建议实行带模养护7-15天以后拆模,后续施工的清水混凝土外墙在严格执行按顺序施工且带模养护按上述时间拆模的条件下,结果检查后续施工的外墙体大部分没有发生裂纹,内墙体根本没有裂纹。

人防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文6

关键词:道路桥梁 轨道施工

一、工程概况

岗石区间工程,东接岗顶站,西连石牌桥站,整个隧道在交通繁忙的天河路下穿过。隧道起点里程Z(Y)DK5+445.75,终点里程Z(Y)DK6+087.15,左线全长645.444m,右线全长641.400m。合同价3779.9818万元。隧道平均埋深10.45m,线路最大坡度29‰,区间设2个施工竖井,YDK6+042.5处的1号竖井,井深17.925m, YDK5+658.567处的2号竖井,井深20.024m。

本项目合同开工日期2002年9月15日,合同竣工日期2004年8月15日,合同工期645天;实际开工日期2003年5月10日,业主批准完工日期2005年2月底。2004年8月23日,隧道顺利贯通。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具备城市地铁的共有特点。

——施工场地狭小。1号竖井施工场地仅1600㎡,2号竖井施工场地不足1300㎡。

——施工环境较差。1号竖井位于天河路,场地占用主干道路;2号竖井位于侨鑫教院大院内。

——地面、地下环境复杂。所经天河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高楼林立,地下各种管线密布,隧道距离两侧构筑物基础较近,并两次与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围护桩发生冲突。

——文明施工要求较高。施工产生的三废需严格按照要求处理、排放,材料及渣土运输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也受到限制,施工围蔽需与城市风格协调,交通疏解量大。1#竖井距小区较近,2#竖井位于侨鑫教育学院大院内,施工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不能污染城市环境,不能惊扰市民,不能对临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损伤。

——施工风险大。沿线所经的环境,无论是地下管线,还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或者是地铁隧道本身,都不能出现任何损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质量标准高,防水要求严。区间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即结构不得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的湿渍。本区间隧道结构复杂,断面转换频繁,使变断面连接处的防水结构连接困难,同时由于联拱隧道分步施工,防水的连接及防护更为困难。同时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位置的防水更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不利因素多,工期压力大。

原设计仅1#施工竖井,几乎设置在标段西端头,只能往东端独头掘进,而且场地移交时间推迟约8个月;后变更新增2#施工竖井,到03年11月中旬才具备开工条件,很难实施均衡生产,加上地铁矿山法隧道常见的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几乎一应俱全,工期压力极大。

3、地质条件差,技术难点集中。

本区间是三号线技术难点较为集中的标段,自始至终为各方高度关注,一直被列为重点项目,被视为三号线的“老虎”。地质条件差,断面形式多,工况、工法转换频繁,下穿石牌涌和含水砂层,截除高层建筑围护桩,双联拱隧道较长。尤其是隧道过砂层,更是整个地铁施工相关的各方个个极端关注的头号重点和难点。

4、调动一切有用资源,顺利度过了一系列难关。比如:成功的实施了CRD、CD工法,完成了双联拱段隧道的施工,顺利实施了双联拱改近距离单洞的科研公关,完成两处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桩截除,隧道穿越石牌涌,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工期提前等等。

三、工程难点:

岗石区间是地铁三号线6大重点难点项目之一,其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期压力大:

考虑到新增2#竖井的作用,按正常施工进度预测,本区间工期大约仍然要延后5~6个月时间,难以满足业主批准的2005年1月末完工的策划工期。原因如前所述。

2、诸多工法频繁转换:

本项目共有双联拱、三线断面,双线单面,共16种不同断面形式,施工中断面形式和施工工法转换频繁,施工工法有:台阶法、CRD工法、CD工法、中墙加台阶法、中墙加CRD法,中导洞法等。

3、双联拱隧道:

本区间渡线段有30米双线断面加单线断面的双联拱隧道,单线段有109米两个单线断面组成的双联拱隧道(ZDK5+782.918~+892.229),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条件差,施工控制难,施工效率低,防水难度大,严重影响工期。

4、截除高层建筑基坑围护桩:

ZDK5+803.369~842.356段(长约39 m),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3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需截除;ZDK5+758~+731段(长约27m),天河电脑城地下室围护桩1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也需截除。围护桩为直径1.2 m的密排人工挖孔桩,护壁为200 m m的钢筋砼,该段为双联拱段,隧道所处地层为强风化岩。截桩施工难度大,控制地表建筑物沉降及卸载等工艺较复杂,施工困难,工期也因此增加约一个半月。

5、隧道下穿石牌涌:

隧道左右线在DK5+780~+805段从石牌涌下穿过,石牌涌为南北流向的排污涌渠,常年有水。涌底距隧道顶只有9 m。隧道结构为单线隧道及双联拱隧道,地层破碎,属Ⅰ、Ⅱ类围岩。施工难度增大。

6、隧道穿过含水砂层地段:

隧道左线里程ZDK5+445.75~590.75段约长145 m,右线里程YDK5+445.75~520段约75m,共长约220m,砂层最厚处达5.45m,砂层底部距隧道顶部距最近处0.2m,砂层为中细砂,水量丰富。隧道起点端的人防密闭门更是触破砂层,处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四、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利用集团公司的强大支持,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兑现投标承诺,树立良好信誉。

进场准备期间,全面配合业主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临建,及早开工。

施工的各种资源有保证,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到位,而且长期在施工现场,组成了被业主和监理评价为全线最强的项目班子,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反应及时、积极,“没有给业主添任何麻烦(业主评语)”。在资金上也给予了充分保障,特别是2004年春节前夕,调入现金50万元,支付一线工人工资和材料款,保证了春节间施工正常进行。

2、依靠相关单位和部门,整合一切有用资源,创造并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为项目服务。

岗石区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未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离不开业主、设计、监理、咨询、总体等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尤其是业主最高层对项目高度关注,对项目的一些重要课题组织高规格的论证会,在施工中又具体指导实施,具体管理人员对项目监管帮助十分到位,保证了项目正常运转。从地铁总公司,到建设事业总部和土建部的各级领导,几乎都在岗石区间留下了足迹,岗石区间的两年多的风雨里程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设计和监理等单位也积极配合,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3、只要是能够提高进度,有利缩短工期的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困难,都设法做到。比如:

——1#施工竖井变更了围护结构,由人工挖孔桩支护变更为格栅、锚喷联合支护,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委组织的基坑审查,工期提前2个月。

——增加2#施工竖井,改善了施工环境,加快了施工进度,实际提前工期1~1.5个月。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将部分隧道由CRD工法改变为CD工法施工,改善了施工环境,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

——双联拱改单洞,节省工期2个月。

——过砂层方案的改进,节约工期1个月。

——南方信托大厦的截桩施工,由于提前筹划,准备充足,几乎没有延缓进度。相当于节约工期半个月。

——利用1、2#竖井与石牌桥站的贯通成果,提前施作二衬。比预计时间提前4个月,大大缓解了总工期的压力。

这些措施为确保工期,甚至提前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把各种施工措施做到位。岗石区间施工中的一些亮点,比如:开挖断面几何尺寸的控制、格栅钢架的架立、初支轮廓线的控制、CRD工法的成功实施等,就是严格执行准确交底、三级检查和管理到位的结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地段和部位,信息化施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种塌实的工作风格我们将一直保持,这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保障,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5、针对双联拱隧道的设计、施工特点,经过研究、分析和检算,先将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最大厚度由2.5m变更为2m,双联拱段长度则由109m缩到为86m(减少了23m);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将双联拱隧道改为近距离单洞隧道的设想。经检算,理论上可行。变更之后的隧道结构,在施工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可缩短工期2~3个月;②简化施工工法,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便利机械化施工;③可提高防水质量,解决双联拱隧道联拱墙顶处的防水难题,有利于隧道防水;④通过新的尝试,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有一定的价值。上述施工方案在03年12月通过广州地铁总公司莫庭斌副总工程师主持的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并被业主列为科研课题。我部也自行投入科研经费约10万元,参与科研。该段已经顺利完成开挖、初支和二衬,从监测数据看,所用方案和加强措施,都是比较合理的。

主要的技术措施:隧道的初支结构较强,格栅的纵向连接筋加密,通过边墙的对拉锚杆把两个隧道连成整体,三角区的侧向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严格控制爆破和超挖也减小了对后施工隧道的扰动,隧道及早封闭成环,初支背后的注浆紧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一切措施都是为减少和控制先施工隧道对后施工隧道造成偏压以及两个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6、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侵入隧道左线这一情况,是在施工复测时发现的。详细调查了解后,及时报告监理及业主,并多次与南方信托大厦业主协商沟通,使南方信托大厦北侧、西侧地下室续建部分项目与隧道截桩工程结合起来施工,让围护桩载荷不作用到地铁左线隧道顶部,改由地下室顶板、底板托住及附近土体锚杆承载,这样,既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安全,又减少了施工桩基托换的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截桩采用静态爆破、人工凿除等方法,个别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技术,隧道掘进顺利通过了截桩地段。截桩施工没有对大楼造成任何损害,也确保了隧道自身的安全。

天河电脑城的截桩情况类似,在出现南方信托大厦截桩后,我们推测天河电脑城可能会出现相同情况。借鉴南方信托大厦的经验,使隧道顺利通过了该电脑城。

7、隧道下穿过石牌涌:由于涌底距隧道顶板较近,为防塌方涌水,我们采用超前大管棚,个别渗水采用小导管注浆止水的方法施工,同时制定了地面注浆加固和洞内紧急封堵的应急抢险预案。施工已顺利通过此段,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8、过含水砂层段:

岗石区间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是本项目的第一大难点和重点,也是三号线的主要难点、重点之一。各方高度关注,研究探讨和制定施工方案均十分慎重。通过数十次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

8.1砂层概况

在区间隧道起点端左右线共有298.5m的上覆含水砂层段,分别位于:左线ZDK5+445.75~+630,右线YDK5+445.75~+560。砂层厚1.20~5.45m,砂层底部距拱顶距离0~3.2m。地质详勘资料揭示,砂层底部距离拱顶不足2米的危险段共有3段:左线ZDK5+529.332~+552.154,ZDK5+484.699~+492.659,右线YDK5+474.693~498.820段,总长约55m。其中左线ZDK5+542.81处,右线YDK5+485.69处为砂层距拱顶最低点,砂层底部距离拱顶分别为0.70m和0.25m。人防密闭门位于支ZDK5+451.75~459.75m,该段隧道顶部已触及砂层。

8.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采用φ89、长12m的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在开挖过程中视围岩及渗水情况每隔3m再补打长3.5m、φ42的小导管进行注浆止水。

8.3施工方案

过砂层是岗石区间的头号难点工程,确定砂层施工方案极其艰难。施工过程中,我们上报过多种方案,业主组织多次专题会议,遍请行业内专家,进行研究,对包括冷冻法、洞内水平旋喷、地表帷幕注浆、大管棚结合小导管及双排小导管等方法进行充分论证,比较优缺点,论证可行性,我们根据每次研讨结论重新修订施工方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于04年5月8日最终确定了该段施工方案。

⑴基本原则:

通过补勘进一步探明砂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以洞内治理为主,充分利用拱顶隔水层〈5-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谨慎通过,准备应急预案,洞内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做好地表处理的准备工作。

⑵具体方案

①对砂层段进行补勘,彻底摸清砂层分布情况及与隧道的关系。在业主的安排下,省重工设计院对该段进行了补勘。从而对正确制定砂层段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②原设计的人防密闭门上部侵入砂层约0.5~1m,施工时极易发生涌砂涌水现象,造成隧道失稳变形、坍塌、地表下陷沉降。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将左右线人防密闭门位置后移了约50m,使人防密闭门隧道拱顶距砂层底2m以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风险。

③一般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支护;危险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全封闭预注浆固结止水,拱顶周边小导管(管棚)超前支护;搞好监测量测,必要时格栅间距缩小,格栅钢筋加强。

④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备足抢险人员、物资、机具、设备,并准备封锁部分危险地段的路面,预备地面紧急处理条件。

8.4应急预案:

⑴在洞内备齐充足的抢险物资:如砂袋、棉纱、锚杆、型钢、特制格栅、钢筋网片、大管棚、木材、引水管、注浆管、注浆泵、注浆材料等。

⑵到交警部门办理相应路段的交通疏解手续,并将围挡用的隔离墩、移动式护栏及时放在工地,以防一旦洞内出现险情,导致地面沉降变形严重时可以及时封闭,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⑶洞内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马上封闭掌子面,用砂袋、型钢、钢筋网等封堵,施作喷射砼挡墙,然后注浆,地面实行围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⑷如果砂层进入拱顶开挖范围,则采用降低拱底的办法,临时通过,待砂层段的前、后、侧向三个工作面都具备施工条件时,再行处理。先三个方向注浆固结,然后小进尺开挖,利用钢插板等支护手段辅助一点点掘进,进尺控制在0.30~0.40m。

⑸当洞内手段都失败后,采用地面措施处理。

8.5技术措施

⑴施工准备:

今年5月16日开始进入含水砂层距拱顶2m内段(即危险段)施工。项目部成立了过砂层段施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项目部领导现场轮流值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按施工方案做好准备,同时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⑵严格按方案施工,超前小导管密排布置,施做时角度放平,防止击穿隔水层,并进行超前注浆。

⑶加密格栅间距,在距最低点左右各10m段,将格栅间距由500mm调整为300~400mm;及时封闭掌子面,放慢施工进度,待上一环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下一循环。

⑷每两循环打一次超前探管,长度为2m左右,以便探明砂层,掌握第一手数据,探测表明,砂层最低点在YDK5+483处,距拱顶0.25m。

⑸保留上下台阶的适当间距,保持掌子面和通道畅通,确保一旦抢险有工作面。

⑹利用左右线危险段里程上的差异,在施工砂层段时采用“倒边施工”的办法。施工中,左线开挖一直超前,但左线施工至ZDK5+555时(第一段危险地段前3米处),暂时停止掘进,让右线开挖超前,一则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二则可以部分降水,三则可以对左线隧道部分引水,四则当左线危险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从右线相应部位注浆加固。另两段也采取类似方法。

⑺严格按要求施工锁脚锚杆,保证长度及角度,减少下半断面施工时的拱顶下沉。

⑻加强监控量测,加密布点,加大监测频率,特别是在三处危险地段,地面监测点埋设到砼路面以下土层中,观测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拱顶最大沉降值在50mm以下,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0mm,地面无明显变形沉降,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均处于安全状态。

⑼初支背后注浆及时跟进,每施做2~3榀格栅后,对砂层段从外向内全面注浆一次。

⑽在掘进掌子面进入岗顶站围墙范围,及时与岗顶站协调,进行地面减载。

⑾如果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则立即起用应急预案。

由于准备充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于6月6日左线顺利通过ZDK5+529.332~+552.154处的砂层距拱顶小于2m段。左线危险段通过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管理及施工方法,为右线顺利通过做好准备。7月10日进入右线YDK5+474.693~+498.820危险段,7月28日顺利通过该段。

8.6结语

⑴各种方案的比较

从砂层掘进段施工情况来看,原比预选方案各有利弊,并且投入较大。

——采用地面帷幕注浆,需要地面交通疏解费用170万元;钻孔注浆23300m,注浆费用350万元左右。合计510万元。工期增加3个月(仅算一段施工增加的时间)。

——采用大管棚配小导管注浆施工,由于实际砂层长度比投标时设计长度长约100多m,将增加成本支出约400万元。

——采用洞内水平旋喷注浆,一是施作时易破坏砂层下的隔水层(具有一定承载力)在旋喷效果不好时易造成涌砂涌水,造成隧道失稳。二是增加成本支出超过400万元,工期增加3~4个月。

——采用冷冻法施工,一是受场地限制,地面交通疏通难度大,二是施作时易给地面以下自来水管、煤气管、下水管线造成破坏危险,三是费用将达700~800万元。

——采用地表钻井降水,因附近高层建筑物多,大量抽取地下水有可能造成地表沉降较大,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现有施工方法,顺利通过该段,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据初步统计,增加支出成本约300万元,虽比投标时相对增加约150万元,但与其他方案比较,成本仍是最低的,同时工期比原计划提前约3个月(原计划11月末掘进完)。

⑵摸准砂层的准确位置、形状以及与隧道的相对关系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的基础。

⑶有效保留隔水层(5-2),尽量减少对砂层的不必要的扰动,充分利用隔水层的作用是顺利通过砂层段的关键。

⑷信息化施工对于砂层的通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几点体会

1、在建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勇争第一,越困难的工程,越要敢于争第一,越要争到第一。只有争到了第一,才有可能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对于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做到情况摸清,准备充分,方案得当,措施扎实,遇变不乱,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