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1

关键词:吉林市 智慧社区 建设典型培树 问题研究 探索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01-02

现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在国内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未来城市建设与智慧电子网络等结合将更为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点体现。智慧社区建设是城市智慧化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以及先进经验的引进,其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当前吉林市社区管理薄弱,社区服务不够深入,社区参与意识不强等状况,综合国内外智慧社区典型培树经验的基础,有的放矢地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探索。在借鉴国内外智慧社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培树分析,建设有针对性的智慧服务平台。提出植于政府宏观调控下,构建新型管理方式,发展智慧服务理念;同时结合社区社会层面,通过建设社区信息服务中心等多功能服务系统,整合社区资源,切实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从社区自身来说,社区内智慧平台建设应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服务体系,创建智能服务系统。

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以及其治理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成功运行的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促进了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也创新了社会治理观念、手段乃至内容,终将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契机。

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研究现状

(一)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内涵

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其定义是基于街道、镇、村等地理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体验度和感受度。因此,智慧社区建设首先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社区;其次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好与市级层面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项目的衔接工作,减少重复建设;最后探索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二)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基本概况

智慧城市综合了资源多样化、信息交互无障碍化以及信息程序的自动运行化等特点,以实现城市便捷、高效发展和运行为目标。我国从2012年12月开始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工作,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进行试点开展。2014年12月底,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达90多个,涉及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密切联系智慧建设的受众――社区和社区居民。智慧社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经验借鉴有限,有必要进行必要的探索与研究。

社区是城市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更是党和政府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注重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率先从社区入手,基层社区的创新管理与建设事关我国发展的根本,随着社区的拓展以及新要求的提出,社区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结合新时代下新型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社区管理职能要不断提高,管理模式要进行创新,服务平台也应拓展和创新建设。基于这样的基础下,将“智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在全市部分社区启动了智慧社区建设,是吉林市进行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深入研究的根本所在,一方面可以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对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研究的内容

1.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建设

在基于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应用、整合和再造,通过主动感知和网络互连的方式,建立吉林市智慧社区生态化服务和运行平台。

2.智慧社区的系统化建设

智慧社区强调信息的采集、互通、处理和应用的系统化,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智慧社区要求的现代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3.智慧社区的治理化建设

主要是把社区中各主体,即政府公共部门、社区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充分协商的互动过程,综合建构智慧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和基层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转变到以社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培育社区共同体,重构社区共同体。

二、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培养措施

根据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吉林市现阶段要结合社区智慧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网格化策略探索。

(一)信息基础设施“树”的网络化

吉林市要基于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的原则,依托通信运营商全面开展智慧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对通信质量和服务的要求。

当前,吉林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光纤宽带网、无线局域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以及应用终端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为社区居民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上网服务,保障通信质量,为广大社区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并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社区屏等多种载体,面向不同群体和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信息。

(二) 生活服务“树”的便利化

吉林市要以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推进社区生活服务建设。

吉林市的生活服务树主要从生活信息、便捷服务开展,汇聚社区周边生活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社区居民,积极创新为居民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树”的信息化

吉林市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提高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树”主要从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社区文化、关爱救助、教育体育以及交通出行六方面着手实施。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创新社区居民就医模式,为家庭医生提供随访、诊疗服务的信息化支撑,并建立完善的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实现实时查看联网医院挂号就诊情况,同时为社区居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以及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健康监护等,构建社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公益文化服务功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关爱救助信息管理,助力社区帮扶救助和养老助老工作的开展。关注社区学生教育和居民体质,营造社区和谐教育、健康环境,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创建有序、便利的出行环境。

(四)小区管理智能“树”的建设

吉林市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的智能化小区,主要做好居住区周界、重点部位和住户室内的安全防范,提高居住区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可以通过访客对讲、周界防越报警、闭路电视监控、电子巡更、管理与监控(物业运营管理、公共设备监控和小区门禁管理)、车辆出入与停车来进行管控。

(五)家居生活智能“树”的建设

吉林市可以引用先进技术,实现家居生活设备设施和家庭生活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使居家生活更加舒适、安全、低碳,主要从家庭设备监控、家庭安全防范入手,利用各种探测工具和手段,对居家环境进行监控,保障人身和家庭财产安全,提升居家生活品质和安全。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探索的意义

智慧社区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生态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它需要结合到社区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社区管理等一系列基层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建设。吉林市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来重构社区新型管理和发展建设,结合存在的背景和发展的时代性,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智慧社区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

智慧社区在吉林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视角,纵然有理论研究和学术分析基础,但

真正的因地制宜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原有的部分理论概念不能适应新型信息时代背景下社区管理。因此,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需要通过网络背景下,结合网络管理理论,依靠多元治理理论进行合作和自我契合。通俗来说,就是结合时代和信息发展要求,进行新型治理拓展,以更便捷、高效服务和管理为目标。

2.现实意义

智慧社区是社区的高级阶段,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重构“线下”现实社区和“线上”虚拟社区的结合体。把政府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和个人等都囊括进智慧社区平台上进行互动和协商,共同参与治理社区公共事务。

首先是,政府通过信息化平台技术,建设一系列的智慧服务平台,更加高效地提供了社区服务,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整个社区的服务建设,及时提供社区的必要服务,通过技术化手段进行监控和分析。

其次是,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把社区资源全面整合,把社区的卫生、人文、教育、信息化搜索以及电子商务都进行互联共享,促进了社区的网络化和服务化。

最后是,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形成社区治理合力。通过打造现代化社区“智慧综合体”,创造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空间和平台,从而为拉近社区成员之间的距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通过此课题研究,分析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典型培树的优势和未来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化时代基层社区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永民. 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 2014,05:145-156.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2

关键词:RFID;智慧社区;物联网

引言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而智慧社区建设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并且已经逐渐形成规模。针对提升社区智能化管理的问题,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技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之中。文章具体给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社区设计方案,提出了社区智慧化管理的新思路。

1 射频识别(RFID)概述

射频识别(RFID)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天线、阅读器。电子标签用于保存约定的电子数据信息,一般由芯片及耦合元件组成。天线于电子标签与读卡器之间传递射频信息。读卡器是用来读写电子标签的设备。

对于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因此电子标签数据是根据社区管理需要来设置。设置基本信息区与各种应用区,同时还具有拓展功能。基本信息区用于存储持有人或物的基本信息、社区居住信息及其它信息。应用区用于社区各种应用场景中应用标志、权限等信息。

2 智慧社区RFID应用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社区管理系统中,射频识别(RFID)的主要应用在四个大的方面:安全、物业、健康与文化。智慧社区RFID应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1 社区门禁系统

社区门禁是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射频识别(RFID)的“一卡通”在智能门禁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运用RFID技术整合社区“一卡通”,每位社区居民人手一张,然后在社区门禁处部署RFID读卡器设备,读卡器内集成人员识别系统、电子门锁系统。当社区人员出入门口时,读卡器自动读取“一卡通”信息,判断是否具有准入资格,然后操作门禁装置。

同时,社区门禁系统可以记录社区人员出入信息,特别是对有小孩或学生的家长通过系统可以直观了解小孩出入社区的时间。

2.2 社区车辆管理及停车场管理

社区车辆与停车位的管理是社区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社区出入的车辆,制定两种车辆的电子标签,临时电子标签和长期性的电子标签。对于拥有固定车位的车辆发放长期性的电子标签,这个电子临时进入的车辆发放临时电子标签,并在车辆出入口布置射频识别(RFID)感应读卡器。当车辆到达入口时,感应器识别车辆电子标签,如果是社区固定车辆就自动抬杆放行,如果是社会车辆,则人工干预,发放临时电子标签并开始计费,待到出去作为收费依据。在社区内道路上适当布置射频识别(RFID)感应读卡器,可实现车辆跟踪与定位的功能。

进入社区的车辆全部带有电子标签,在停车场停车位上安装感应读卡器。一方面可以实现专有车位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统计车辆车位停放情况,从而实现整个社区停车场智能停车管理,实现停车诱导功能。

2.3 基于RFID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

社区居民个人都拥有唯一ID号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根据这个ID号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居民在进行养老、医疗、健康活动的同时,同步做到健康信息的上传与更新。用户在进行身份权限认证和标签识别认证后,可在线查看和进行医疗、健康的咨询。

2.4 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活动室的管理

射频识别(RFID)在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图书管理,另外一种是借阅的管理。图书采用RFID标签,直接将电子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即可,使用方便又可以减少对图书的损坏,在出口外安装感应读卡器及防盗系统,保障图书的安全。借阅的管理借助于社区居民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进行登记,方便快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多用。

社区活动室一般只针对社区居民开放,居民可以凭借社区居民的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进入活动室活动,同时还可以统计活动室的使用情况。

3 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还处在探索与建设阶段,标准体系与制度还不够完善,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3.1 数据格式标准化

一个城市的社区要实现互联互通,要考虑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数据的标准化,为数据共享与统一管理打下基础。

3.2 信息安全

社区居民射频识别(RFID)“一卡通”中存储的信息都是居民的个人信息数据,必须要有一个的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信息在传输与处理中的安全。

3.3 成本控制

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社区应用十分广泛,用途也多样,在制定RFID标签卡片的同时要注重成本控制,实现社区建设投入的节约。

4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社区建设中的安全、物业、健康与文化管理四个方面中的几个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讲述了一种可以实现的智能化管理场景,对智慧社区建设与规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彭伟民.RFID技术在社区安防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11).

[2]郑勇.关于射频识别技术推广应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

[3]王海燕.智能公交系统网络设计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3

关键字:知识社区;智慧城市;互联网+

1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国城镇人口比率为53.73%,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率超过80%。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表现为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集中,城镇人口比率越高的地区社会发展越快,社会优质资源越集中,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的压力也随着加大。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城市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日趋明显,而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城市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应对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研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城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升源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与城市居民自身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服务,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必将带来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改变。知识社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

2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知识社区研究是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相关研究在最近几年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检索全文,检索结果表明2014年相关的文献多达14844条,2013年多达142 166条,2012年多达138 507条。文献检索结果表明诸多研究都对知识社区予以涉及。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对主题进行检索时,2014年,文献数为2475条,2013年为2562条,2012年为2340条。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2014年的研究文献仅为11条,2013年文献仅为10条,2012年仅为11条。相关文献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数字图书馆方面。以上文献的研究都涉及知识社区的概念,但专门研究知识社区的比例却很小。专门对智慧城市和知识社区加以综合研究的文献则少之又少。

国外对知识社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虚拟社区的研究。研究侧重于通过网络方式和各种社交型软件为民众提供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借助于知识社区分享知识、交流沟通。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开展较早,应用集中于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的智能信息网络化等。但将知识社区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也较少。相关的研究对知识社区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缺乏相关的文献与资料,知识社区在智慧城市的实践中缺少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3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对智慧城市的构建

随着知识社区的发展,知识社区成为越来越多用户信息交流、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的交流是知识社区存在的基础,用户的知识共享是知识社区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城市的出现最初是以人口的集中居住为主要特征,然而这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必然带来激烈冲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无法回头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立足民生,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处理、云平台构建、物联网普及是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上述技术的普遍使用也存在于知识社区的构建之中,知识社区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目标会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知识社区的完善会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智能和直接的数据支持,是城市公共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手段,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可以发挥其在大数据记录和监测的作用。知识社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传统社区中,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是社区生活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建设。传统社区的功能定位影响了知识社区的主要建设方向和建设内容。在知识社区的构建中,物业公司侧重于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物业服务质量,丰富物业服务内容。而社区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应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为居民用户提供更快捷的社区服务,同时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更好的联系居民用户,改善政府和居民的关系。社区的管理协调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民主自治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与使用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知识社区的建设也为居民用户监督社区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通过知识社区建设可以有效地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知识社区商家则可以利用知识社区更好地的扩展销售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知识社区建设也可以打破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对社区居民关系的遮蔽与束缚,居民可以利用知识社区建立更多的联系,这对建立互联网时代的邻里关系有着积极作用。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知识社区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单元。传统意义的知识社区是人们创造、传播、保存和利用知识的数字环境。而新兴的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则是人们生活、沟通、交流、工作的知识平台。

知识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内外的群体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共赢共利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知识社区的建设应打破单一平台的限制,更好地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社区周边城市资源。虚拟的知识社区建设既依赖于实体社区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也需要打破实体社区的地理限制为社区外的周边用户提供服务。知识社区的构建可以从用户、情景、知识、行为的角度对知识社区的行为加以区分,从而进一步研究用户对知识社区的贡献度和实际价值。在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之中用户既是知识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知识社区的建设者。尽管不同用户的内部动机有所区别,但是用户行为都会对知识社区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贡献。用户则包括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个人与社会组织。知识社区的用户出于受益的内在动机,对知识社区的内容建设、社区资源贡献度与受益程度成正向显著相关影响。情景要素则体现出用户在知识社区中获得服务与有效信息,知识社区的便捷、快速、互惠促使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社区的资源建设与信息分享中。知识社区的知识要素体现了智慧城市对知识质量的需求。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知识社区对信息交流、公共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搜索都与用户的参与度正相关。总之,知识社区的建设需要城市居民和城市社会群体的参与,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受益可能。

4智慧城市知识社区构建的方案研究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建设是以服务城市生活为第一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知识有了更高的追求。学校、培训组织、图书馆等传统知识传播场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提升自身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设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每个领域,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渗透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知识社区是一个信息时展为我们提供的一个机遇。

社区通常是中国社会城市管理的基层单元,划分是以某个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共同需求。智慧知识社区的建设容易以此为起点,进而降低建设费用,为知识社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采用云平台建设智慧知识社区打破了信息孤岛是知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技术平台。知识社区通常会打破地域界限,以专业领域、共同兴趣等建立知识分享、研究的共同体。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的架构需要将政府下属的社区机构、社区的物业公司、社区周边的商家、社区居民以及社区附近的社会服务机构等城市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服务,这也是知识社区构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用户需要使用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用户对知识资源的使用频度、知识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知识价值。知识社区的开放程度对知识社区的构建有着2层含义,更好的开放性意味着更快的知识社区普及,知识社区的影响也会随其普及而影响深远。而适当的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的闭合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为投资者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对市场的良性竞争有一定指导性。在知识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如何在开放和封闭之间寻找平衡对知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需要明确投资成本、收益手段、知识共享、群体获益等因素的相互影响。通常认为,知识社区是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分享行为是知识社区的基本要素。知识分享的过程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公共交互平台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社区平台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空间。分享知识是知识社区发展的驱动力,需要用户和知识分享行为的相互作用,用户是需求的获得者,同时也担当着知识分享的责任和义务。知识社区的用户和知识社区的知识分享行为受知识社区服务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知识社区的影响可以从个人、情境、知识、行为等4个维度进行分析,知识社区的用户知识分享和知识使用行为存在相互激励和限制的影响关系。

5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建设的风险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社区的积极作用,按照“和谐建设,人人参与”的理念,以争创“和谐家庭”、“和谐楼组”为抓手,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建设和谐大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创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总体目标

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楼组入手,广泛发动居民群众自觉投身和谐建设,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广泛掀起群众家护家、建设和谐家园的热潮,并打造一批精品社区、示范社区,使全街道80%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国和谐社区标准,力争实现争创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的目标。

三、实施方法

⒈制定“和谐”标准

街道办事处以《**区“和谐家庭”指导标准》、《**区“和谐楼组”指导标准》为基本依据,广泛征求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和谐家庭”、“和谐楼组”标准,并在各社区、各楼组广泛公示,做到标准明确,家喻户晓。“和谐社区”标准按照《**市和谐社区评价标准》执行。

⒉明确落实措施

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谐达标评定。评定应本着充分发扬民主、简化程序的原则,采取自行申报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定期评定与日常评定相结合、街道和社区审核备案与区级通报表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社区要充分发挥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的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上的桥梁作用、在维护社区稳定和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的促进作用,调动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和谐**爱家行动”与迎接2008年奥运会系列活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创建平安**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特点,突出特色,努力做到一居一品、一楼一特色,使和谐创建活动符合实际,收到实效。

⒊实施动态管理

和谐家庭(楼组、社区)的评定坚持定期评定与日常评定相结合,以日常评定为主,实施动态管理。在定期集中评定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新达标或失去达标条件者重新进行评定、变更登记、予以公示,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始终保持居民群众建设和谐家园的热情。

四、实施步骤

⒈宣传发动

各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文化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谐**爱家行动”,动员广大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在全区形成轰轰烈烈争创“和谐家庭”、“和谐楼组”、“和谐社区”的良好局面。

⒉组织实施

各社区要按照实施方案,逐步、逐批地进行评定,为符合“和谐家庭”、“和谐楼组”标准的家庭、楼组签署意见,记录在档,并在展示牌中予以公示表彰,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对和谐社区统一进行评定。

⒊表彰奖励

在“和谐家庭(楼组、社区)”评定、公示表彰的基础上,**区政府将结合全区每年召开的社区建设工作会议,通报表彰一批“**区示范和谐家庭(楼组、社区)”,同时对积极参与和谐建设并为“和谐**爱家行动”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通报表彰和适当物质奖励。

五、基本原则

⒈坚持全民参与原则。实施“和谐**爱家行动”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谐社会建设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和谐建设成为居民的内在需求,形成和谐建设人人有责、和谐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⒉坚持上下联动原则。“和谐**爱家行动”涵盖街道党委、政府各部门工作,包括社区、楼组、家庭各个层次,涉及全体居民群众,是一项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密切配合,上下一起联动。

⒊坚持自下而上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根本在基层、力量在群众。要从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抓起,以争创“和谐家庭”为基础,不断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活力和创造智慧,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无限的动力,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⒋坚持逐步提高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逐步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⒌坚持长效机制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对受到表彰的家庭、楼组、社区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使创建活动充满活力。

六、具体要求

“和谐**爱家行动”是一项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调动社会各方积极配合,动员居民群众全员参与,切实保证收到成效。

⒈强化组织领导。街道、社区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把和谐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目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和谐**爱家行动”的整体部署、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工作。

⒉发挥职能作用。街道、社区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和创新精神,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切实推进“和谐**爱家行动”的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⒊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与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以及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介绍争创和谐先进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表彰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5

一、城市级智慧医疗发展问题

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为城市居民健康提供更优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发展课题。在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基础上,不断推进应用模式及商业服务探索与实践,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运行模式,培育、带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医疗产业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合理覆盖,成为提升城市医疗水平的金钥匙。

目前各地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对于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医院信息化水平较大提升,但城市范围智慧医疗整体发展缓慢,大部分停留在业务型医疗信息处理阶段,智慧医疗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专业人才和政策落实机制。城市级医疗信息集成水平和应用水平总体较低,在智慧医疗建设中医疗机构对技术开发商依赖程度偏高,由于各开发商技术水平和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异,为以后的信息整合和信息利用埋下隐患。智慧医疗推进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以“点对点”方式开展,城市内各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二、城市级智慧医疗的发展建议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智慧医疗”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特殊服务型领域。具体到城市级智慧医疗,就是解决在城市中如何实现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长期矛盾问题,最大限度的让市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一)利用“O2O”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资源包括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等,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内,充分依托城市政务、医疗卫生、民政人社、计生药监和财政等部门信息交换资源,构建医疗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药品配送中心和医疗金融服务机构等,实现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供面向城市居民的医疗诊治、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管理和健康保障增值服务,提升城市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二)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手段,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改善城市居民就医感受

医疗服务的碎片化和医疗服务信息碎片化一直以来是阻碍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通过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网络和居民健康支付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城市级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支持双向转诊服务,使城市居民感受到真正的“医疗惠民、医疗便民”。

(三)在智慧医疗创新价值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医疗数据资源价值

创新智慧医疗合作、服务和运营模式,通过与商业保险、生物制药、体育健身、专业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人群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利用,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三、城市级智慧医疗的资源整合

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行业在高速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医疗、信息和金融等领域资源,将决定城市级智慧医疗的整体发展方向。

(一)强化移动支付,启动移动医疗的金融商机

移动医疗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医疗服务中的在线支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医疗“一卡通”向医疗“一账通”转变,打通移动支付环节,进而提供完善的后续医疗配套金融服务,将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金融领域商机。

(二)建立信息渠道,实现多方衔接的信用平台

对于中国的大众患者或者消费者来说,医生和患者没有建立实质性的长期一对一沟通的习惯。当患者企图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选择医生咨询时,对医生产生信任是关键问题。建立患者、医院和医生等多方的信息对接渠道,实现解决信任问题的医疗信用平台,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衔接,融合智慧社区的智慧医疗

医疗优质资源长期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分级诊疗机制推行缓慢。一方面由于患者的长期诊疗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社区医疗资源的衔接。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将智慧社区经济与智慧医疗经济相互融合,正是解决两个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小结

为了抓住智慧医疗这个面向未来集约、智能、跨界、转型的难得机遇,中国各城市积极结合发展实际,力推智慧医疗与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产业融合,让智慧医疗迸发出无限精彩。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深入,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另一方面居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得对于智慧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智慧医疗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在具体城市级发展建设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总结在各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相信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将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支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孟群,叶强,胡建平,等.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 孟群.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2011~2015)[EB/OL]. 2010.

[3] 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29(8):597-599.

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案范文6

4月18日,在第六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暨“十城市智慧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杭州是全国第一个“无线数字城市”,有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企业,更有成熟的应用市场。因此,杭州是离智慧城市最近的城市。

4月的杭州,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喜

讯接连不断,先是杭州智慧城管、智慧安监项目入选浙江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后是基于“无线数字电视智能交通导航系统”的智慧行项目研发成功、“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启动。随着智慧城管、智慧安居和智慧交通等日益普及,杭州的智慧生活已经悄然来临。

4月25日,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了解到,杭州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施首先从数字城管方面着手。今年,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杭州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智慧城管平台——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利用信息融合、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城管,杭州先行

杭州数字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将面向老百姓,以网络互动、“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市民找车位、找公厕,都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我国近年来试点建设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据了解,数字城管有一个基本工作流程:比如发现路面缺失窨井盖等问题,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会在现场掏出采集器,这个具有显示地点、问题图像等要素的特殊手机终端会即时将信息传送到城管信息中心;此时,城管信息中心值班长进行分类后转入协同平台;协同平台作业人员迅速向本部门或基层作业单位下达处置指令;管理或作业部门根据指令处置后,将结果反馈协同平台进行审核,确认办结。信息中心在得到反馈信息后,通过指令要求所在区域的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结案,对不符合结案的,再次指令协同平台督办,直至问题解决。

作为国家数字城管首批试点城市,杭州 “数字城管”系统管理着城市里大到一座桥梁小到一个果壳箱的每一个城市部件。目前,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思路是在已有“数字城管”建设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管理和运营理念的融合。

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处置中心了解到,智慧城管是“智慧平台”和“智慧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构建一个智慧的信息平台,让管理对象更具智慧,实现基础管理对象和管理服务两者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管理信息更全面、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在杭州数字城管系统处理中心内,记者看到,通过路面监控可以随时查看杭州主城区的任何角落。目前,杭州数字城管走资源整合共享之路,除实时监控借用交警探头外,数字城管系统还借用政务外网整合管理资源,搭建起覆盖“市、区、街、社”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与846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和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这不仅有效保证了管理信息的畅通和共享,还使建设资金节省了50%。

目前,杭州数字城管平时承担城市管家角色,而一旦遇到城市防汛防台、抗雪防冻等应对灾害性天气时,数字城管在第一时间里便从常态化管理切换到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解决街面道路积水、树木倒伏和道路积雪等问题,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安全出行。

那么,杭州正在打造的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它的聪明?

据介绍,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主要是依靠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智能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系统以及固体废弃物及餐厨垃圾处置监管等系统来完成它对城市的管理。其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主要面向老百姓,以网络互动、“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市民找车位、找公厕,都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而智能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对广告牌、地下管线、桥梁、河道、城市亮灯、犬类、环卫作业车辆、建设工地等进行智能化监管。工作人员通过在桥梁、道路上安装远传地磅、监控探头,可以实现对超重车辆的实时发现,为交警、执法部门执法提供信息。另外,还可以借助实景影像信息系统,对广告牌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据了解,杭州整个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的建设将在2014年建设完成。今年,杭州市城管委将完成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项目的规划、标准制定,年内开始实施。

智慧行,“三位一体”导航

你在站台上等公交车,不知道下一趟车里挤不挤、过来的路上堵不堵。用手机搜索要乘坐这路车,关于这路公交车的实时图片、视频将迅速出现在你手机里。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在位置有没有出租车可打,用智能手机上网搜索,即可了解。

4月5日,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科技局等联合了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据悉,这套运用最新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已在杭州投入试运营,目前,杭州已经有100辆左右的车辆安装上了这种智慧行车载终端。该终端还将逐步覆盖杭州的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解决城市行路难和停车难。

据了解,由杭州交警、杭州文广集团和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 “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正式上线,将有助于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目前,“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完成了系统架构研发、三端研发和手机端商用,并开展对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工作,计划在5月份全面投入商用,服务于城市交通。

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施振浩称,“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提供的“一云+三端”城市出行信息服务,“一云”是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三端”是web端、手机端(包括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等功能产品)和智慧行·车载终端。与普通导航软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一系统能实时查看路况视频和车速。目前,该系统的视频和路况内容主要来源于交警部门和该公司在全杭州布置的100多个车载终端。根据测算,只要在全杭州布置8000个终端,就基本能满足车辆出行的需要。

据了解,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服务中心地图提供的实时实景路况交通信息,为市民提供可视化、多方位的出行服务。市民可通过互联网web端查询实时交通信息,规划出行方案外,还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查询实时路况信息,选择公交车、出租车或者自驾车等出行方式。

以手机终端(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等功能产品)为例,如果你想在出门前挑选最佳路线,你只要在下载了“出行宝”的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上输入目的地地址,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不仅会根据路况帮你挑选,还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查询到某个路段的具体路况等。要使坐公交车变得方便,你可以通过手机上下载的“公交宝”查询公交车的实时路况和视频图像。比如你想查阅11路公交车的行车情况,可以在手机上输入“11路”,手机地图立即显示出最近一趟11路公交车具体行驶到了哪一个路段。如果你想看看这趟车里人拥不拥挤,可以打开“公交宝”的视频功能。“公交宝”上装载了向内和向外两个摄像头,向内的摄像头马上将车内的视频传送到手机上。如果想看看这趟车过来的路上堵不堵,可以打开“公交宝”的另外一个摄像头,关于这条马路的视频马上出现在手机上。“打的宝”主要用于出租车,先在出租车上安装车载终端,想打车时,只要通过手机的“打的宝”发出打车邀请,附近的出租车通过车载终端接收信息,并直接通过车载终端导航到客人所在的地址,打车客人还可以通过手机的“打的宝”功能查到这辆出租车已经行驶到哪个路段。

记者了解到,“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智能终端”系统架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无线数字电视、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将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数字化、可视化方式推送给用户,可以有效提升实时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改善及优化路网通行状况。该系统研制的融合动态交通信息、云服务平台、嵌入式终端“三位一体”的动态智能导航系统,除了能提供目前主流导航产品功能之外,还借助国内领先的可视化技术提供动态的道路云图展示、实时路况图片/视频展示、道路拥堵动态提示、动态交通事件、交通违章信息推送、最短时间路径规划等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专家认为,“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对推进杭州“智慧交通”系统工程的建设,更好、更广泛地为杭州的众多出行者提高切实有效的实时交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社区,保障安居

如果家中独居老人摔了一跤,可以通过老人携带的手机重力感应器及时判断;如果确认老人摔倒未及时爬起,感应器会自动通知智慧社区系统,根据手机定位,派出救护车及时救援……如今,杭州很多社区已实现对独居老人进行智能监控,一旦有突况,工作人员就会立刻主动救援。

4月19日,主题为“革新技术,物联网成就智慧城市”的第六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会上,杭州物联网协会智慧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专题讨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

杭州物联网协会智慧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初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具体体验场所,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当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终端等技术已经在杭州应用成熟,有效综合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终端等技术应用,是当前智慧专业委员会研究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社区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城市安居的新问题。目前,在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城市社区独居老人、病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务方面,杭州“数字潮鸣民生在线”经验值得推广。

在杭州潮鸣社区300多名残疾困难户和65岁以上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手机,手机上有一红一绿两个按键,绿的是一键拨号,直通民生热线,红的则是紧急求助电话。独居老人或者残疾人在生活中碰到困难,只要按动手机上的红色按钮,社区服务后台的电脑马上就能够显示呼叫老人所在的位置、姓名、住址、家人联络方式等信息,这样,社区社工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呼救人,提供帮助。

袁阿婆是位独居老人,腿脚不便。她去医院体检,想要一辆轮椅。用社区发给她的老年手机拨打了社区的民生热线。热线接线员输入她的服务请求,马上同步发送到大屏幕和社工任旭峰“掌上办公机”里。正在社区巡查的任旭峰接到指令后,先赶到社区办公室,将自己的装备——社工专用手机(内有社区信息平台)、纸笔(记录居民的一些反馈意见)、民情联系卡、鞋套、条形码扫描仪等检查一遍。拿上装备,任旭峰在社区登记了租借信息,然后取出了轮椅,直奔袁阿婆家。在袁阿婆家楼下,任旭峰用条形码扫描仪扫描小区楼道内的条形码,核对了袁阿婆的信息,然后敲开了袁阿婆家的门。接着,任旭峰扶着袁阿婆上车,送她去了社区医院体检,完成了这次任务,并在自己的手机上登录民生系统,回复“办结”表示已经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民生热线的工作人员随后进行回访,阿婆十分满意。

除了帮助独居老人,社区的另一项基础工作是扶残助残。记者了解到,支持潮鸣社区及时提供救援的是一套GPS定位系统。任旭峰说,社区里残疾困难户每人配发的手机具有GPS定位功能。

“我按一下这部‘老年机’的红色键,大屏幕上马上能显示出我的位置。”任旭峰向记者演示,“如果老人外出的时候出现紧急情况,我们5分钟内就能找到他们,又快又准。”

除杭州市第一个数字社区“数字潮鸣民生在线”关爱老人应急安全外,目前,在杭州数字社区,高龄老人都随身携带着远程医疗仪器,仪器会定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社区监护后台,如果数据显示异常,后台会及时反馈出老人所在具置并调度社区社工、社区医生、第三专业医疗团队进行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