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循环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气候;影响;办法
一、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1、究进展
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最早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等多个国际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起并开展的,研究计划包括世界气候计划(WCP)、全球能量水循环试验(GEWEX)等。美国是较早组织气候变化与水之间关系讨论会的国家。随后多项研究和报告出台,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是WHO与UNEP共同组建的IPCC,其专门就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进行评估,旨在为政府决策者提供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依据,目前IPCC已4次非常重要的评估报告(分别为1991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气候变暖及其对水资源、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虽已得到全球公认,但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国际环境、政治、经济、能源、贸易等诸多问题,在落实《里约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方面,各国分歧仍然严重。
2、方法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目前都是基于气候变化而引起流域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预测径流流量变化趋势以及对区域供水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评价气候变化时无法得到未来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值,只能得到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气候变化模式就称作“情景”DD种基于假设基础上获得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的描述。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时先定义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再建立水文水资源模型,将气候变化情景作为条件输入到水文水资源模型中,经过模拟运算得到区域水文循环的过程及水文分量,以此评价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气候变化情景可采用任意设置情景、长系列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流模式3种方法生成。水文水资源模型可依据经验统计、概念分析、流域水文分布等方式建模。已公布的气候变化情景与水文水资源模型数量众多,但多属孤立、静态模型,存在气候模型与水文模型耦合性不足问题,且集中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平均变化影响上,故应改进水文模型,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研究方向上加强对供用水系统、土壤水分、农业灌溉用水、水环境、航运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二、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文循环是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虽然水文循环可以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但它也会受其制约。如果气候产生了变化,那么水循环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为流域水循环基本上都是受日照、降水 、气温、风相、相对湿度等这些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属于气候条件,而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降水,毕竟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水循环的开始。除了这些直接影响的因素以外,气候因子可以通过气温、日照、风相和相对湿度对路面蒸散发过程造成影响,从而间接的对水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
1、降水产生的影响
从20世纪全球的降水资料分析,虽然在20世纪的陆地降水增加了2%,但是在北半球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却减少了2%,而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沙漠地区降水更少。从我国范围来看,我国近百年来的降雨量变化不大,看不出很大区别,但是如果从50年来看,我国很多地区降雨量都减少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四川地区、青藏地区、黄淮海平原等,除了这些区域,还有我国的黄河、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在五十年间减少了50~120mm,虽然如此,我国其它地区的降雨量却有所增加,例如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下游、东南丘陵以及东北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由其明显,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2、流产生的影响
以往5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河流的实测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海河流域,相比1980年前的径流量,总共减少了40%~70%,并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在22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断流,就连主要支流也发生过断流,黄河的年径流量也在快速减少。淮河的递减率达到26.95%,而下降趋势最小的是珠江,十年来的递减率才为0.96%。径流对于降水的变化比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但是河流径流量的下降不完全是因为气候变化而造成的,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散发的影响
蒸散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实际蒸散发的测定工作较为困难,所以只能用蒸发皿蒸发量来最为参考指标。根据我国总共664个气象站在96年~00年口径20cm的蒸发皿资料显示:在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有显著的下降趋势,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79年减少了99.8mm,下降幅度达5. 8%.黄河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代~70年代减少了136mm,下降幅度达到7.5%。
4、水位变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效应的出现,冰帽、冰川、冰盖慢慢发生融化现象,因此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根据材料表示,全球在1961年~2003年期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1.8±0.5mm/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仪在此期间测量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速度为3.1±0.7mm/年。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趋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不但会导致土地盐渍化和淡水盐化,也会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灾难。
三、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1、造林,涵养水源
树木的好处有许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据调查林地比农田拥有更强的蓄水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降低洪水的强度,提高土壤的蓄水量。土壤蓄水量可以通过转换来增加枯水季节的地表径流量和水资源,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2、科研工作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却是严重匮乏,而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加大对人工降雨的研究,尽可能低的降低人工降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进行调水,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匮乏地区。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
3、水的利用率
在诸多用水的部分中,数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最为厉害。在农业用水方面,我们有必要加强农业的水利建设,研究并推广抗旱和节水技术,从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双管齐下来达到科学用水的目的。在工业用水方面,我们应该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强制性政策,对那些污染水的企业进行大量的罚款,同时对那些在用水方面表现好的公司给予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他们科学用水。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空调在建筑楼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空调系统电能消耗量大,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相符合,而中央空调系统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若再辅之以合理的节能设计,规范的操作流程及科学的运行方式必然能够发挥巨大的节能效益。然而由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复杂性,其运行管理以及节能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中央空调系统,从概念到相关的技术节能措施等进行分析。
1、概述
1.1、中央空调简介
中央空调系统属于间接制冷系统,不同于普通家用空调的那种直接制冷系统。这种间接制冷系统中不仅包括空调主机系统,而且还包括末端水系统或风系统(本文主要论述水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制冷剂首先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然后载冷剂将冷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空气,从而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现在常用的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基本上都采用这种间接制冷系统。中央空调水系统以水为载冷剂,通过空调水系统、热源水系统、制冷剂和空气的之间的热交换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外面空气中或将地下水中的热量传递到室内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目前国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大都采用定流量的运行方案,致使系统能耗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变频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1.2.中央空调的结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包括风机盘管系统、空调水水系统、空调主机和热源水系统四个组成部分。如下图1。
图1中央空调的组成
在这其中,空调主机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或供暖环节。夏季制冷循环,空调主机一方面将提取的冷量传递给冷冻水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又把工作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载冷剂回路,主要负责将从制冷机组中获得的冷量带到风机盘管系统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将室内的热量带回到制冷机组中。冷却水循环系统主要负责将制冷机组在工作和热交换中的产生大量废热排放到室外空气中。然后冷却水经过冷却塔降温后又被冷却水带到制冷机组的冷凝器中进行热交换,如此循环往复。风机盘管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末端装置。风机盘管系统负责不断地循环室内的空气,将空气中的热量带到冷冻水系统中,并提供适量的新风,以保证房间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等。
1.3、中央空调的原理过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是中央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其中逆卡诺循环是一个理想的制冷循环的过程,而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原理正是基于逆卡诺循环的原理过程,具体如下图2。
图2逆卡诺循环
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制冷剂的温度,横坐标代表制冷剂的熵。
2、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意义及问题
中央空调系统是维持和保障建筑物实现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控制的最主要系统,空调系统的总能耗占整体建筑能耗的比重在一半以上,并且这种能耗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任重道远。首先,社会环境对节能环保的需求,要求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走高效节能的路线。中央空调系统作为耗能大户,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大。而现代社会对于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诉求不断加深,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利用率是现代空调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次,现代楼宇发展的需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高耗能的中央空调系统不适宜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不符合现代商用的发展理念,高耗能、低效率的投入只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为了达到长远发展目标,注重高效节能,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商家必须重视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来看,人们往往将关注的目光和重点放在温湿度控制效果上,而忽视了空调整体的能耗情况,这也是造成我国能源消耗大、中央空调系统能效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节能理念未纳入经济成本中。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投资成本往往将投资重点放在效果上,而没有关注效能比。还有,从节能技术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在节能技术上和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节能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空调系统设计缺乏节能关键技术,导致整体的节能效率低下,这是在技术层面的不足和缺憾,再者是国家的节能标准以及空调节能管理人员缺乏,空调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存在滞后性,特别是作为系统性、整体性很强的中央空调系统,国家还未制定相应的能耗标准。
3、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技术分析
3.1、降低中央空调负荷量,科学设计室内参数
科学设计建筑室内湿度值及温度是进行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关键,部分企业建筑室内设计应用的室内定值法,室内温度全年不变,由于一年四季温度不断变化,居民对室内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若室内温度全年保持不变,会给居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要发挥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应采用变设定值控制室内温度变化。比如说可以将室内温度加热到舒适区的下限,夏天可对其进行降温操作,根据居民的不同需要进行随意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能效果。
3.2、选择合理的空调设备及系统
中央空调设备及系统是影响节能的重要因素,运用与建筑节能设计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空调设备及系统,其在运行过程中会加大电能消耗量,加大了用户电能成本,因此选择合理的空调设备及系统十分重要。在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中应选择冰蓄能的系统,有助于节能设计的有效实施。还要在其内部安装变风量系统,此节能设计大大降低了空气输送到系统这一过程的能耗量。
3.3、机房位置设计
对于大型建筑来说,中央空调系统中机房最多,例如制冷机房、热交换机房、空调机房等等。国外建筑经验是将热冷源集中布置,减少占地面积,将冷冻机房和热交换机房设置在地下室,空调机房则分布在被调房间。这样的好处是减少投资,节约成本,并能够在最短的距离内提高空调功效,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4、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技术分析
4.1、适时开启
由于居民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温度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央空调系统在节能运行中应根据居民的实际要求合理开启,注意室内门窗的关闭状况,防止中央空调冷气外漏,提高电能利用率,为用户节省带能开支,实现节能目的。
4.2、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空调机组
在保证新风量定值的情况下,应根据冬季与夏季不同的温度需要,合理利用外界循环空气,适时调整空调机组的运作状态,满足不同季节居民对室内温度及湿度的不同要求,与此同时要参考室内相关设计参数,降低冷冻机使用时间。
4.3、及时调整机组运行状态
在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中要及时调整机组运行状态,注意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若室内温度持续上升,那么就要采取调整机组运行状况,不然很容易损坏空调系统设备,从而影响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中央空调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设计时抓住系统的各个环节,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信息化,从而实现系统的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梁洁.中央空调系统在节能中的技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47.
[2]许磊.中央空调节能诊断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88-89.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3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CAI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台湾省》、《黄河》、《长江》等课件的片头分别加入“阿里山的姑娘”、“黄河颂”、“长江之歌”等视频影像歌曲,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亲临其境,乐而忘返。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如采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台湾省》、《广东省》、《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分区分课件的设计制作中,把位置、地形、矿产、经济、人口、城市、旅游等各个地理要素分开显示,能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类似“土地类型”、“中国降水”、“人口迁移”等图幅,可制作成类复合投影片,如“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则把它分解成: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沙漠分布等图幅,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逐一显示。又如,在“世界人口迁移”的教学中可分解成二战前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二战后人口迁移路线图,这样,既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又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水循环》课件中,把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分别制作成三个动画,在讲解时一一显示,最后又把三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上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循环类型的环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了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各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渐渐成为谷地,向斜部位反倒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此外,很多自制的CAI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地形雨形成的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配上雷声、雨声;在《中车降水》课件里,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在江淮,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这样,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4. 化远为近,生动副真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屋顶绿化;“草地式”绿化;PM2.5
1、国内外屋顶绿化应用现状
屋顶绿化花园的出现,按国外的相关历史资料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 年左右,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屋顶花园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非常流行,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和感受到绿色屋顶结构带给城市发展的好处。例如,日本东京推出了只要新建筑面积在1000 平方米以上, 就必须有1 / 5 的屋顶由绿色植物覆盖的明文规定,否则发展商必须接受惩罚。
在我国,屋顶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理念、认识程度、推广措施、技术施工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让人欣喜的是屋顶绿化在中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各地掀起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屋顶绿化热。
2、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又称为屋顶花园或空中花园,是在屋顶、露台、天台或阳台等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2.1 屋顶绿化的类型
由于建筑物的多样性设计,造成面积大小、高度不一或形状各异的各种屋面,加上新颖多变的布局设计及各种植物材料、附属配套设施的使用,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的类型按建筑结构与屋顶形式,可分为坡屋面绿化和平屋面绿化2 类。其中平屋面绿化在现代建筑中较为普遍,是发展屋顶绿化最有潜力的部分。它可分为以下几种:
(1)苗圃式。从生产效益出发,将屋顶作为生产基地,种植蔬菜、中草药、果树、花木和农作物。
(2)周边式。沿屋顶女儿墙四周设置种植槽,槽深0.3~0.5 m。根据植物材料的数量和需要来决定槽宽,最狭的种植槽宽度为0.3 m,最宽可达1.5 m 以上。这种布局方式较适合于住宅楼、办公楼和宾馆的屋顶花园。它是在屋顶四周种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花木,设置花坛、坐凳等,中间留有人们活动的场所,四周绿化还可选用枝叶垂挂的植物,美化建筑立面。
(3)盆栽式。机动性大、布置灵活,通常在家庭中最为普遍。
(4)庭院式(屋顶花园式)。是屋顶绿化中较高的形式,设有树木、花坛、草坪,并配有园林建筑小品,如水池花架、室外家具等。这种形式多用于宾馆、酒店,也适合用于企事业单位及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根据栽植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3 种不同类型:
(1)针对承载力较弱、没有预先绿化设计的轻型屋面,采用适合少量种植土生长的草种密集种植的“草地式”绿化。“草地式”屋顶绿化以种植低矮草本植物为主,形成贴近屋顶表面植被层的屋顶绿化,在德国、美国和匈牙利等部分国家又称其为粗放式屋顶绿化。
(2)针对承受力较强的屋面,种植乔灌木树种的“群落式”绿化。“群落式”屋顶绿化在德国、美国和匈牙利等部分国家通常被称为精细式屋顶绿化,选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多种或至少两种以上的植物类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形成层次丰富的屋顶植物群落。
(3)主要在屋顶四角和承重墙边用缸栽、盆栽方式布置屋顶绿化,形成“组合式”绿化。
通常“组合式”屋顶绿化较为灵活简便,但效果也相对较弱,“草地式”屋顶绿化的土层很薄( 土壤深度3cm~15cm) ,通常由苔藓和禾草组成,可种植肉质植物,不需要坚实的屋顶结构及大量养护和额外的浇水。绿色的外观可保持整年,可防止屋顶骤热和杂草的蔓延,是最经济的方法。“群落式”屋顶绿化可种植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和草坪植物,甚至还可以安装拥有泉水的小型池塘。这种花园的建造需要较坚固的屋方米最小承载重量(200~300) kg。
3、屋顶绿化的意义
3.1 屋顶绿化之于PM2.5
PM2.5,英文名字为Particulate Matter2.5,表示大气中的极为细小的颗粒状物质,来源主要是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和道路扬尘、区域传输等。PM2.5 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直接吸入肺部,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亦是造成雾霾天气、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美化景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粉尘有净化作用,因此通过城市园林绿化减弱PM2.5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屋顶绿化可以在不占用城市土地的情况下拓展绿色空间,为城市中心增加绿量以及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屋顶绿化已不仅仅是一种园艺手段,更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延续发展,改善城市
3.2屋顶绿化的意义
通常在进行城区建设时, 地表都会因建筑物而形成封闭层。降落在建筑表面的水, 会按惯例通过排水装置引到排水沟,屋顶绿化种植了植物之后能提高蓄水能力、减少雨水下泄。而普通的屋面约有80%的雨水流人下水道。在雨季, 这给下水道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屋顶绿化后, 50%的雨水滞留在屋顶上,贮藏于植物的根部和栽培介质中, 待日后逐步蒸发, 从而减轻了下水道的压力, 也显著减少处理污水的费用。屋顶水具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在参与物质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点考虑, 建筑物的屋顶水应该不再引向下水道, 而是让其渗人到地下, 重新形成新的地下水, 从而成为水循环的另一种补充方式。
屋顶绿化好处众多,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突出的就是其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我国房屋房龄相差很大, 房屋结构不一, 不是所有的平顶屋顶都适合屋顶绿化。因此, 还涉及到屋顶的改造等工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许多老房子, 就无法满足屋顶绿化的承重要求。
总之, 屋顶绿化已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根据屋顶条件的特殊性,解决屋顶绿化相关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屋顶绿化的普及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西班牙]切沃.商务园林与屋顶花园:世界景观设计[M].吴锦绣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美]西奥多・奥斯曼德森.屋顶花园历史设计建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景观设计:屋顶花园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 [日本]NIKKEI ARCHITECTURE.最新屋顶绿化设计、施工与管理实例[M]. 胡连荣.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国际绿色屋顶协会健康绿色屋顶协会.最新国外屋顶绿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 徐峰,封蕾,郭子一.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效率
由于我地区的中考科目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会考的拦路虎。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3)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从开学第一天至今,我几乎每堂课都使用这套设备,认真制作了课件用于教学中。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假如没有这套设备,我不可能有时间来复量的初中地理知识。
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
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因此我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同时还可以将选择题、读图题等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练习或老师讲解(如画晨昏线);还可以将学生画的图投影、点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水循环的好处范文6
一、实践法
地理教学重在实践,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农村学校到处都有地理实践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素材进行教学。
1.等高线地形图。
(1)教师可带学生到附近山冈上,让学生自己画等高线,然后找脊、谷、峰、陡崖,并且以此讲解海拔、相对高度的相关知识。
(2)可就地取材,从家里拿一个马铃薯(土豆),用菜刀切成片,片上涂颜色,然后从侧面和俯视的角度观察等高线,把观察到的画在纸上,比较书上的等高线图,进行修正。
(3)观察坡改梯工程。以此讲解这种工程措施的好处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2.热力环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燃烧纸屑,观察纸灰从高空又能回到着火点的实验,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实验。
3.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变化。可抬家中的花盆进行现场浇水,观察土壤情况。
4.岩石、岩层、化石、地质构造。可带学生到郊外找岩石、看岩层、寻化石,借此讲解岩石和岩层、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5.气候植被变化规律。教师带学生攀登大山,观察垂直自然带变化,感受气候变化,然后讲解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
6.作物熟制。教师带学生到田野间,用当地的农作物进行讲解。也可以请当地的农民讲解他们是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来达到农业丰收的。
7.地下水。教师带学生到本地地下水丰富区,了解地下河、溶洞等。
8.星空观测。可以带领学生在晴朗夜晚,对照天文图,找星座,找行星等。特殊时间可临时组织观看日食、月食等。观察(测)后及时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总之,实践法很直观,都是学生平时知道的素材,只不过平时没有把当地的地理素材结合实践上升到理论。教师要时时处处多留心,收集和整理好地理素材,以便随时可以用到课堂上。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切实落实了地理教育的初衷:生活中的地理。
二、画图法
从认知方面讲,如果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好,就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只有手到,心才到,方能把知识记得牢,用得上。
在农村中学、小学,不可能有齐备的教学设备,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地球仪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要想短期内解决教学设备上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因陋就简,想法子“纸上谈兵”。多年来,针对学校教具少,学生识图难,识图后又难以“胸有成图”,笔者采用画图的笨拙办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了“心里地图”,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是:
1.蒙画。即把半透明的打字纸覆盖在课本或地图册的图上,依样画葫芦。这种方法可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中。初中或高一阶段,用这一方法效果更好一点。
2.临画。比着书上的图,然后画下来。如图例、景观图和一些动态图,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指导。
3.创作画。针对课本上的理论、原理,要求学生画出一些简单的示意图、过程图。如:热力环流中的典型事例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学生在听、看教师讲、画有关热力环流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能自主地画下来。又如学习了城市地域结构后,可布置学生画出本县(市)、镇的简要城市地域结构图,以此分析城市功能区结构。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也可以让学生自行作画。当然,也可以布置学生画一些地理小漫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评比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事实上,创作画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这一步,教师教学就得心应手了,不再为分析图而费尽心思。当然,练习画地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指导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保存好自己的画,以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地应用。
三、说法
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说地理的有关故事、知识点、地图中包含的意思。农村学生生性内向、少语,通过让学生说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有时候觉得,如果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互动效果就差。笔者当学生时教师的提问场景大多至今清晰于耳,故悟出何不让学生也说说地理,当一两回小老师呢?基于此,笔者每学期都要安排一些学生上两节地理课或一两个地理故事。当然,安排讲的内容不能太多,最好是一节书中的某个知识点。如:三圈环流、中国的地形、中国的疆域等这些容易讲的知识点,然后大家进行讨论提高;地理故事如课本上的蜀犬吠日、卢沟晓月、沧海桑田等,抑或本地区一些地理奇观故事,都可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解释其中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