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统计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1
一、基本工作
1、认真选配辅助调查员。辅助调查员是我们开展农村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素质好,配合程度高的辅助调查员是搞好调查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选辅助调查员时与当地村干部和农户座谈,尽可能选取一些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乐于农调工作的同志从事辅调员工作。从目前辅调员的基本情况来看,全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调查技能,负有责任心的辅调员队伍。
2、加强与辅调员和调查户的沟通和联系。搞好辅调员和调查户的关系是开展农村调查工作的基础,一是利用经常下乡调查的机会和农民拉家常、交朋友,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对辅调员家中遇到孩子上大学,盖房、娶媳妇等大事我们都积极帮助,近几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达千元之多;三是利用入户调查的时机,经常向农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农村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农村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另一方面使辅调员和调查户对我们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提高,保证了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3、加强业务培训,确保调查工作质量。巨野县统计局担负着全县农产量、农村住户、农经、播种面积、畜牧业调查任务。为了确保调查数据能准确、及时上报,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辅调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对辅调员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授课和测试使每个人掌握调查技能,同时包点人员对所在点的调查户如何记好帐逐一进行讲解,使记帐户都能按调查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记帐。
4、按时足额发放调查补贴。记帐补贴和辅调员工资,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一种补偿,虽然补偿的数额不多,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为了按时足额把记帐补贴和辅助调查员的工资发放到手中,我们严格执行辅调员及调查户补贴发放签收制度,从没发生过截留克扣等现象。在足额发放补助的同时,我们还从不多的业务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购一些实物,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检查工作时发放到调查户手中,进一步增进了农调队与调查户之间的感情。
5、严格包点、检查制度。针对调查工作任务重、工作面广、量大的实际,我们将分布在全区的各调查点,根据地理位置、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各调查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片包干。包干的主要内容有:负责点上的辅调员和记帐户的培训,定期检查所包点的记帐工作,一次性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审核,帐页编码的填写和报表汇总工作。这项制度的实行,使每个调查人员工作有目标,检查有方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源头数据质量。为了确保调查的工作质量,我们采取每月定期走访记帐户的办法,要求包点人员熟悉记帐户的基本情况,对记帐过程中漏记的及时进行补记,对疙瘩帐当面分解,并且说明分开记帐的理由,保证记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针对每季度上报情况,有计划的重点检查。
7、对调查村户建档立卡。每年初,我们都对调查村的基本情况(如人口、户数、耕地面积、主要产业等)建立档案,对调查户的家庭情况(如人口、劳力、耕地、外出人员、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等)登记造册,每月核对一次,遇有变化,及时更正,避免了基本情况的大起大落。
二、存在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策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2
关键词:龋病;乳牙;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01-02
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上的慢性细菌性渐进性疾病,造成牙齿硬组织的颜色、形态、 质地的改变[1],特别是对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是口腔的常见病,世界 卫生组织已 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因此对儿童乳牙龋的早期预防、早 期治疗十分重要。为此,对济宁市所属的两个县区12岁以下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进行调 查,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鱼台、曲阜两个县区12岁以下儿童1432名,男1031名,女401名。检查对 象除1岁及1岁以下组来源于免疫接种站的婴儿外,其余均来源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 对于所检查的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检 查,年龄以调查日期为准。
1.2 检查标准
龋病检查标准按照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采用口镜、探针和镊子在自 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
1.3 统计学处理
原始资料用SSPS 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不同组间的患病率比较采用行X列表的卡方检 验。
2 结果
2.1 12岁以下儿童龋齿发病率
1432名12岁以下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在0岁、1岁 年龄组患病率均为0,2岁年龄组患病率为11.2%,3岁年龄组患病率为41.25%,4岁组37% , 5岁组为53%,6岁组为66%,7岁组为87.12%,9岁组65%,10岁组46%,11岁组35%,12 岁 组5.12%。有关龋均的统计,出于乳牙难以区分生理性脱落及病理性脱落,故只记录dfi, 各年龄组分别为0,0,0.26,1.8,1.4,7.1,2.7,4.7,3.8,2.1,1.2,0.7。
2.2 12岁以下儿童不同牙位、牙列患龋情况
1432名儿童乳牙不同牙位、牙列患龋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患龋率、龋均与年龄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改变,1岁及1岁以下组患龋 率为0,龋均为0,2岁年龄组患病率为11.2%,3岁年龄组患病率为41.25%,4岁组37%, 5岁组53%,6岁组为66%,7岁组为87.12%,9岁组65%,10岁组46%,11岁组35%,12岁组5. 12%;龋均为0,0,0.26,1.8,1.4,7.1,2.7,4.7,3.8,2.1,1.2,0.7,以后随着乳恒牙交替,口腔内的龋蚀乳牙逐渐被新生恒牙所替代,致 使患龋率、dfi逐年下降,到12岁患龋率和龋均又下降到5.12%和0.7。
3.2 乳牙龋与牙列、牙位的关系
本调查共检查乳牙18897颗,上颌牙9605颗,下颌牙9292颗。其中有龋齿1510颗,上颌710颗,患龋率为7.39%;下颌800颗,患龋率为8.61%,两者比较P<0.01,存在 显著差异 ,说明下颌龋齿的发病率远多于上颌。在龋齿好发牙位方面:下颌Ⅴ、Ⅳ的发病率最高,其 次是上颌Ⅴ、Ⅰ、Ⅳ、Ⅱ,然后是下颌Ⅰ、Ⅱ,上、下颌Ⅲ发病率最低。
乳牙龋的好发牙位与乳牙的萌出先后顺序、形态结构、毗邻关系以及唾液作用有关。乳 下磨牙由于窝沟较深,又位于口腔后部,儿童难以通过刷牙保持其口腔卫生,又缺乏唾液的 冲洗,因而常有大量的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导致乳下磨牙的患龋率很高。
乳上磨牙由于有腮腺唾液的冲洗,其患龋率相对较低。而乳上前牙则由于萌出较早, 而且其邻面又呈直线形,使相邻牙保持面与面的接触,与乳下前牙相比它又缺乏唾液的冲洗 ,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导致乳上前牙患龋率较高。
本调查还发现同一牙列的同名乳牙常同时患龋,即乳牙龋常呈对称性。这主要是由于同 名乳牙位于同一口腔环境中,萌出时间、解剖情况又基本一致,再加上乳牙又相对较恒牙容 易患龋,导致此情况的发生。
3.3 乳牙龋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中儿童患龋率、龋均均低于石四箴等[1]资料中的数值。其原因可 能是本次 检查结果中包括了12岁以下各个年龄组的儿童,由于1岁以下儿童许多人乳牙仍未萌出或刚 萌出,尚未发生龋齿,而12岁儿童有龋乳牙基本上被恒牙替换,这样就会使整体的龋齿发病 率、龋均下降。如果不考虑1岁以下、12岁组,则1~11岁组的龋齿发病率和龋均分别为45. 90%和1.96,仍低于石四箴[1]等的资料。
在本次调查中7岁和9岁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87.12%、65%和4.7、3.8 ,与1982年上海市7岁、9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87.83%、4.74相比患 龋率明显降低(χ2=10.3924,P=0.0013),龋均也有所下降[1]。
以上情况表明,这些年在社会中大力推广口腔保健知识,大量使用各种含氟牙膏以及在 幼儿园、小学推广含氟溶液漱口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二次全国流行病学上海部分的调查情况12岁儿童中有89.5%在6岁前就开始刷牙,其中84.5%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或 各种药物牙膏,91%的人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在调查中有55%的人有饭后漱口习惯,并 且有5%的儿童有用含氟溶液漱口的经验[2-4]。
以上这些情况必须引起重视,因为患儿随年龄增大,龋齿数目增多,龋坏程度加重 [ 5],这不仅影响咀嚼,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颌面部的发育。对此除了 要进 一步加强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还必须采取措施让患儿及时得到充填治疗,提高乳牙龋 充填率。
参考文献:
[1] 石四箴,丁燕君,徐世贤.上海市15045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情况调查[J ].口腔医学,1983,3(1):10-13.
[2] 吴纪楠,苏葵.中山市儿童龋病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1996,4(增刊) :10.
[3] 刘大维.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4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4.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3
为及时掌握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更好地为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厅决定开展*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调查范围
本次统计调查工作包括*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范围包括:
1.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2.在民政、工商或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中介组织;
3.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4.从事季节性农产品代购代销的农村经纪人;
5.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特产业及其它产业为主业的专业大户。
各类产业化组织填报标准和要求见附件“填表说明”。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统计范围为*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确认在册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范围为全省参与“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的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二、调查内容
*年度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表主要收集全省各类产业化组织基本情况、产业类型、规模效益、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以及有关部门对产业化扶持等信息。
*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重点掌握了解*年度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基本经济指标、自有生产基地、开展农业产品加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吸纳社会就业、利用外资、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各级各部门对企业的扶持情况等。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表主要了解我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结对共建情况,包括带动结对村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带动途径和合作内容等。
三、工作要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有关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调查全面、数据真实、填报规范、上报及时。
请各市农业局负责有关统计表下发、指导填报和回收,认真审核,汇总有关报表,形成分析报告,经局分管领导签名、加盖公章。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必须经企业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企业公章。省属有关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若参与了我厅实施的“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需要同时填写*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表。所有报表及分析报告请于2009年2月20日前统一报我厅经管处,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有关调查表请在省农业信息网经管处“农业产业化”栏目下载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4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统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统计调查系统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决策科学化进程的推进,统计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目前已涵盖了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下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农村贫困监测、农民工监测、退耕还林监测、畜禽监测、企业景气指数、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常规调查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文明城市测评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重大专项调查以及临时性单项快速调查。
(二)统计调查数据是政府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统计调查系统在为中央和省提供调查信息的同时,也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基本情况,同时也为核算地方生产总值提供价格指数依据,为综合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是量化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认识市情、县情的重要渠道。
二、支持统计调查系统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三)维护统计调查制度的权威性,确保统计调查工作的独立性。国家统计局统一的制度方法是统计调查工作的行为准则,全市统计调查系统必须严格执行,不断提高制度方法的执行能力;由统计调查系统承担的各项调查任务,由统计调查系统独立组织调查,独立上报调查结果,并对调查数据采集、审核、评估、上报和实行严格的监督,确保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准确。
(四)严格调查网点管理。调查网点是调查数据的源头,其代表性与数据真实性对总体推断十分关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查工作宣传和调查点、调查户的思想工作,加大行政支持力度,落实调查补贴,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抽中调查点、调查户不能随意变动,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报批。
(五)加强辅调员队伍建设。支持统计调查系统配齐、配强调查网点的辅调员队伍,承担统计调查任务的乡镇办统计人员为辅调员,每个调查点或10户调查户选配1名辅调员,负责协调和落实本辖区的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加大对辅调员的业务培训力度,落实必要的待遇,确保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六)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统计调查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改善市、县统计调查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建立联网直报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七)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统计调查目的、意义的宣传,使调查对象明白接受统计调查是《统计法》赋予的法定义务,提高其接受调查的自觉性。要严格执行《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调查对象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调查数据和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拒报、瞒报、虚报、迟报统计调查资料的调查对象和篡改、干扰统计调查数据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八)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统计调查系统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调查数据来源可靠,真实可信。执行统计调查数据下管一级制度。密切和市、县级统计局的关系,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建立重要数据协调机制,实行数据共享。
(九)不断提高统计调查服务水平。要不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方法,提高进度分析的及时性和专题分析的针对性,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分析研究水平。
三、切实加强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导
(十)加强对统计调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各地、各部门要把统计调查工作纳入政府序列进行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统计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落实统计调查改革的各项措施。
(十一)支持统计调查队伍建设。进一步支持统计调查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把统计调查系统干部纳入地方干部交流、调配、培训等予以考虑;加强对调查队辅调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表(MPS)。但由于MPS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SNA体系,于1992年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自那时以来,经过对试行方案不断的修订、改进和完善,在2004年,全国实行了GDP按初步核算、最终核算和数据制度,并建立了地区GDP质量评估制度。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在我国整个统计制度体系中起着一个基本的核心作用。就我省而言,浙江积极研究与实践GDP核算方式改革。自1987年建立县级GDP核算制度以来,针对由于统计调查制度不完善、核算的可塑性和其他非制度等因素导致各地区汇总的GDP以及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且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2004年起,我省采取了积极措施: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统一核算核实经济普查年度各级GDP数据;建立地区GDP核算下管一级制度;规范全省和各地GDP数据时间和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效
1.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从MPS到SNA的转变。
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统一核算达到了省与各市汇总GDP数据的基本衔接,改变了以往“分级核算,分级负责”核算方式下各市汇总的GDP与全省GDP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各市GDP增幅普遍高于全省的状况;二是确保了各市GDP数据的横向可比,避免了以往存在的部分地区相互之间专业数据与GDP数据横向比较不相匹配的状况;三是减轻了地方统计局承受的一些非制度因素的压力,避免了部分地区以往存在的核算数据受地方领导等非制度因素的干扰。新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以及我省GDP核算方式的改革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统计制度也在循序渐进地改革。国家统计局相继建立健全了人口、劳动就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价格、城乡住户、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贸易、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和环境等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批统计调查项目,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取消了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用处不大的指标,如投资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分类统计等,逐步增加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指标,如增加反映市场要素的指标、财务统计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强化经济效益指标等。与此同时,我省也根据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相继建立了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社会经济科技的综合统计制度框架,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我省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基本是以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2.完善统计项目,统计制度由偏重经济向经济、社会、科技并重转变。
3.逐步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初步建立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全面报表、科学估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汇总为特征的调查体系,改革开放后,这种调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在1994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2003年又对国家普查项目的设置和周期进行了重大调整,将第三产业普查与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合并为经济普查,形成了十年组织三项四次普查的普查制度,即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十年各开展一次,经济普查五年开展一次,同时抽样调查方法也大力推行在统计调查中的基础地位,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城乡住户、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价格等一系列抽样调查。我省在国家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个体服务业抽样调查以及大量的社情民意调查,此外,还相继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专业的直报制度。经过近30年的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抽样调查方法正逐渐渗入到统计调查的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统计支撑。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将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将日益增多,对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30年来,我们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当前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轨的过程中,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和统计工作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近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但是目前国家和省级的调查样本仅对国家和省市具有代表性,未考虑市县区的代表性,而各级统计部门为了满足当地党政领导的需求,层层增加样本点,无疑大大增加了基层尤其是乡镇和市级统计的负担,在人口变动、劳动力调查、部分服务业、城乡住户等众多抽样调查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今年,国家统计局对各省组织实施了报表项目清查工作,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在内的统计报表制度近50种,报表502张,指标达到1.6万个,这还不包括人口、经济等大型普查以及临时开展的抽样调查等项目。数量之多为我省统计史上之最。在众多的指标中,指标分类过细较为突出。如城市住户统计中《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表中要求各个家庭成员填写文化
二、现行统计制度方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程度、居住性质、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等近50个指标,同样在农村住户统计中的《农村住户人口和劳动力就业情况》表中也要求每个成员相应地填报近60个指标,农业统计报表中农产品分类、农业机械动力分类太细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指标用处少、填报困难,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要准确填报这些报表显然是难以保证的。另外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也存在财务指标过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产业划分
标准不规范。在各地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今天,各种跨行业的产业统计需求越来越大。如海洋产业、旅游产业、物流业、生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近几年,为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各地都在自主研究制定这些产业的统计标准,但是缺乏权威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因此对于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需要在全国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以便各地使用研究;第二,城乡划分标准不统一。为科学真实反映现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制定了《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在今年对该规定也有了明确批复,但在实际统计及分析研究时,各专业的城乡划分标准不统一。如贸易统计中的市、县、县以下分类(通常将“市”作为城市市场,将“县、县以下”作为农村市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城镇农村分组以及城乡住户统计中使用的城乡分组均既未统一,也没有严格按照《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造成了各专业数据无法匹配使用,也给数据的使用者造成困惑。
由于体制和机构设置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多头对下、指标重复交叉等问题。主要是统计局内部各专业间、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存在的重复交叉现象。如劳动工资中对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开展常规性统计,而在工业、建筑业、贸易等专业的财务表中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加上指标内涵略有差异,基层统计人员无法搞清其区别,增加了负担,也对准确填报带来了困难;又如农产品产量统计、农民收入统计等,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都在进行相关调查,调查方法的不同、数据来源的不同,造成不同结果甚至差距较大,使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受到人们的质疑。
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但是在生产价格方面,还缺少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价格统计,在消费价格统计方五是价格统计体系不健全。面,缺少政府消费价格统计,这对国民经济核算以及相应的国民经济统计分析都带来了不便。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统计指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继续不断地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标准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调查体系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管理体制变化的需要。
农村统计调查范文6
工作方式,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统计服务能力。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统计 服务
服务型政府,就是政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指导,以公民利益为本位,以公共需求为尺度,把公共服务职能作为主要或核心职能,尽最大可能地、公正、有效地为公民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和公共服务。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统计是支撑行业发展、管理决策、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因此在当前形势快速发展、对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交通运输统计改革,改进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提高交通运输统计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运输部统计服务现状
目前,交通运输部行业统计的归口管理由综合规划司负责,具体统计职责包括:归口管理公路、水路行业统计工作,拟定有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与民航、邮政及其他部门的统计协调工作;组织开展公路、水路行业普查及专项调查,参与国家有关统计调查;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拟定综合统计调查方案和报表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公路、水路行业统计资料的管理、汇编、出版等工作,审核、统计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统计队伍建设和统计信息化工作等。
1、统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统计调查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型交通基本情况调查。2006年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状况,摸清了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及电子地图年度更新和补充调查工作,增加了国有农场、林场道路等方面内容,为全面评估“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成效和编制“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提供了支撑。200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摸清了运输量基数,获取了省际间客货流量流向数据,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公路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全面掌握了在港口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港口业快速发展条件下,港口总量、能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通过开展大型交通基本情况调查,逐步形成了日常统计和周期性普查相结合,全面调查、经常性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定期数据更新有机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
制度建设和管理逐步规范。2009年制定并印发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明确了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提高了分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编制并实施了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进一步提升了交调数据采集能力、路网运行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了对各类交通统计调查制度、主要交通经济运行数据的统一、归口管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统计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交通统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实现了建国以来交通统计信息的综合查询、处理交换和更新维护等服务。2010年,启动了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试点工程,推进重要公路通道及区域路网的智能化交调数据采集与服务平台建设。
2、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制度,定期、定时各类统计信息。统计产品和成果载体不断丰富,形成了内部汇编和对外资料、详细数据和指标摘要、国外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等不同类型的统计产品,开通了中国交通统计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和报纸、刊物等平面媒体开展统计公共服务。
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开展了季度和月度分析工作,建立健全部内各单位及省厅、科研机构、交通运输企业共同参与的会商分析工作机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加强了对运输服务、建设规模与投资形势、航运市场、安全生产等方面数据和宏观经济形势的跟踪,拓展分析深度和广度,为部党组提出“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的工作思路和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围绕国家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的运输保障组织开展专题分析,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支撑。
当前形势发展对于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的新要求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主要是:保增长、保稳定仍然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是主线,扩内需、惠民生是新的发展主题。“十二五”期交通运输行业的总体发展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改进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服务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交通运输发展理念的转变对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交通运输发展“三个服务”的理念要求交通运输统计不仅能反映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运行情况,而且要充分体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间的互动关系,要求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为部领导提供决策支持,面向社会公众及时行业信息,不断丰富统计信息服务内容,拓展统计信息服务渠道。
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拓展统计内容的全面性与及时性提出了新要求。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要求交通运输统计部门在传统的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存量和生产“实物量”统计的基础上,拓展运输服务、运输经济、综合运输、土地及岸线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统计内容,以满通运输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向广度、深度发展的需要,以有效支撑对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跟踪、评价和决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