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循环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循环意义

水循环意义范文1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得到自己所需的产品。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出现大量的物力变化,在温度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降温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降温的过程就是一个热交换的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热交换主要是通过换热器来实现的。换热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三类。每一类下面多种形式,此处不再赘述。不管何种形式的换热器,也不论介质间是否直接接触,最终的目的都是将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消除或带走。循环水系统就是一个主要的降温设施。

循环水系统是将循环水池中的水通过泵输送到各个换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器后回到冷却塔降温。再将降温后的水输送到各个换热器的过程。循环水的衡量指标有很多,压力、流量、浊度、碱度、硬度、浓缩倍数等。循环水的流量和压力是由输送循环水的泵的流量和扬程所决定的,各系统不同,所选的泵也不同,只要选型时符合系统要求即可。而循环水的水质的调节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风吹损失等情况使循环水不断浓缩,其中所含的盐类超标,阴阳离子增加、pH值明显变化,致使水质恶化,而循环水的温度,PH值和营养成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冷却塔上充足的日光照射更是藻类生长的理想地方。而结垢控制及腐蚀控制、微生物的控制等等,必然的需要进行循环水处理。控制及测量的主要指标为:浊度、硬度、PH值、浓缩倍数等。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循环水的浊度要求一般是≤10mg/L,浊度太大容易造成管线及设备堵塞,浊度太小要求加入的新鲜水和排放的循环水量都会增大,成本太高。

硬度最初是指水中钙、镁离子沉淀肥皂水化液的能力。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硬度过高说明水中的钙、镁离子多,容易出现管道及设备结垢。因此,当水的硬度超标时需向水中加入阻垢剂,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变成难溶于水的物质,排出循环水系统。

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PH值<7表明水显酸性,14>PH值>7表明水显碱性。一般循环水中的PH值要求弱碱性,即10>PH值>7。

水循环意义范文2

关键词:排污水回收;工艺流程;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给水PH值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上,环保问题变的格外敏感而严峻,知道向哪个方向努力能够降低成本,贯彻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保持竞争能力的关键。消耗更少的水意味着水费支出更少,水处理费用更少,污水排放费用的更少。对于我厂来说,现有12个循环水站是排水大户,循环冷却水系统耗水量占全厂的70%以上,其中排污水量约占我厂总耗水量的20%~30%,回收利用好这部分水,可节省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赔率一般在3.0以上,所以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含盐量比较高,回收利用这部分水需要对其进行脱盐处理。目前,反渗透(RO)技术以其无需要酸碱、设备占地面积小、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占据了水脱盐处理的市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经反渗透脱盐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和锅炉的补充水。电力行业锅炉补给水几乎全部采用带有RO预脱盐的水处理系统,取代单一的离子交换系统。

1、水质特点

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含有一定数量的悬浮物,颗粒细小,浊度低;(2)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方式以蒸发散热为主。在连续生产中,浓缩倍率不断提高,所以水中成垢的离子Ca2+、Mg2+、HCO3-、SO42-及活性硅的含量较高。

2、工艺流程分析

排污水的预处理需投加絮凝剂和微生物抑制剂等,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器出水水质(SDI<5〕不太稳定,波动较大,反渗透膜对进水水质要求严格,否则易引起反渗透膜滋生微生物,控制起来较困难;为此采用压力式过滤器加超滤的预处理工艺处理循环水排污水。超滤(UF)出水浊度小于1mg/L,SDI小于2,出水水质稳定,为反渗透除盐处理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山西某电厂回收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工艺中,其RO系统为一级三段式,采用BW30-4040型复合膜,流程如图I所示。各段出水回收率分别为37%、60%、75%,每段组件为一个压力容器。运行中,每个膜元件的回收率控制在15%左右,膜元件要求给水PH范围为4~11。

(如果以下图形未显示,请点预览,见图后关掉即可)

2.1预处理系统选型的基本原则

通常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就是一种压力式过滤器,上层滤料颗粒最大,由密度小的轻质滤料组成,如无烟煤、活性炭;中层滤料粒径居中,密度居中,一般为石英砂组成;下层滤料由粒径最小,密度最大的重质滤料组成,如磁铁矿。上层滤料起粗滤作用,下层滤料器精滤作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多介质滤床的作用,出水水质明显好于单层滤料的滤床,不但能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生物粘泥,而且能有效去除色、味、余氯和有机物,也可以去除硬度、碱度和盐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其出水水质(SDI<3〕和运行稳定性均满足后续反渗透设备的要求,从而延长双膜工艺系统(UF+RO)的使用寿命。由于无阀滤池(1)反洗强度低,反洗效果差,(2)砂子易板结,过滤效果无法保证,(3)开放式结构,易滋生藻类和细菌,(4)反冲洗耗水量大,浪费药剂和冷却水,(5)维护工作量繁重,等缺点,逐渐被压力式介质过滤器所取代。在保证基本的过滤效率的基础上,克服了上述无阀滤池的缺点而得到客户的认可。

2.2 RO系统的测试和计算方法

溶液的PH值会影响溶液组分的离子化形态,进而影响膜的脱盐率和膜通量。脱盐率与膜通量是RO的主要性能参数,表征RO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所以通过测试了在不同给水温度下,给水PH的变化对RO系统的脱盐率与膜通量的影响,并确定不同给水PH下RO系统所能达到的极限回收率。给水PH值对RO 系统水处理效果及系统回收率的影响,为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1 脱盐率的计算

脱盐率S由下式计算:

其中,ρ。和ρ分别为给水和产品水中离子的质量浓度。

2.2.2 膜通量的计算

膜通量J由下式计算:

J=V/(At)

其中,V为透过液体积,A为膜的有效面积,t为时间。

表1 不同温度下给水PH对膜通量的影响

2.2.3 回收率的确定

RO膜将给水分为产品税和浓水2部分,产品水中离子的含量趋于0。在水中难溶盐不在膜上结垢的情况下,浓水中的某种离子的物质浓缩倍率Km与水的体积浓缩倍率Kv相等:

式中,qv,0和qv,c分别为给水和浓水的体积流量,ρ。和ρc分别为给水和浓水离子的质量浓度,R为系统回收率。

而当浓水侧的某种难溶盐的物质浓缩倍率Km<Kv,则表明这种难溶盐在膜上析出结垢。试验通过测试不同给水PH下RO装置浓水侧难溶盐离子(CA2+、SO42-及活性硅)含量的变化,以Kv与氯离子的Km为衡量参照,观察难溶盐离子浓缩倍率随RO回收率提高的变化情况。若某种离子的浓缩倍率与衡照参量明显偏离,说明这种离子开始在膜上结垢,把膜上开始结垢时对应的回收率作为RO的极限回收率。

表2不同温度下给水PH对脱盐率的影响

2.2.4 结 论

RO的脱盐率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温度越高脱盐率越低;各温度下的脱盐率都随给水PH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当给水PH在7.0~8.0时,脱盐率的增幅趋于平缓;当给水PH达到8.0时,脱盐率达到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给水PH对脱盐率没有任何影响。

为保证RO较高的系统回收率,以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排放的目的,并防止RO膜表面产生浓差极化,保证膜的使用寿命及产水水质,应控制RO系统给水的PH小于8.0;如我厂回用的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用于锅炉补水,考虑后处理工艺中酸碱再生与排放费用较高,并对环境产生污染较严重,应把RO给水PH控制在7.0以上,保持RO系统的高水平的脱盐率。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考虑,应把RO给水PH控制在7.5左右,以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及最低能耗。工艺设计与运行可根据出水用途及水质要求进一步确定造作参数,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和节能减排的运行要求。

实现循环水排污水以及工厂废水零排放,可将被动局面转为主动局面,但需投入一定的资金。

注:1、SDI――是水质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代表了水中颗粒、胶体和其他阻塞各种水净化设备的物质含量。在反渗透水处理过程中,SDI值是测定反渗透系统进水重要指标之一,是检验预处理系统出水是否达到反渗透进水要求的主要手段。它的大小对反渗透系统运行寿命至关重要。

2、TSS――总的固体悬浮物。

3、浓缩倍数――循环冷却水中,由于蒸发而浓缩的物质含量与补充水中同一物质含量的比值。或指补充水水量与排污量的比值。

4、UF――超滤系统。

水循环意义范文3

【关键词】乙烯装置 污水回用 处理 技术

当前,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良好,乙烯装置在工业取水和排水大户中占有核心地位。企业要想做到节水减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污水回用,而在这其中,把污水回用到循环水是做到节能减排的重点之处。当前,我国有两方面的污水回用技术路线,一种是深度处理,提升水质质量,保证水质稳定,但该处理技术难度较大、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高;第二种是对外排污水进行适度的处理,以确保水质与回用循环水要求相一致,然后通过先进的循环水技术使水质趋于稳定,该项技术投资与运行成本低,不过,因乙烯装置循环水系统工艺十分的复杂,有着极为严格的运行条件,所以,必须制定高效的水质稳定技术。

1 回用污水的适度处理工艺1.1 实施中试试验

外排污水的COD存在较大的波动,BOD值也十分的低下,BOD6和CODcr通常为0.05到0.10,这就表示外排污水不具备较好的可生化降解性。假如通过经常使用的生化方法进行处理,因水质属于贫营养性水质,所以,最后的处理效果是不够好的,必须通过强化生化工艺进行处理,水质才可保持稳定。强化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具体是通过贫营养型异养菌、原后生动物、硝化菌等组合而成,由于这些细菌不具备较高的营养底物浓度,生长速度非常慢,所以,有必要对微生物的流失速率进一步降低,以确保系统中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由于曝气生物滤池主要以高密度填料为主,其所产生的生物床主要将过滤、生物絮凝以及生物降解进行了融合,把微生物存在的流失问题予以了有效的处理,使得系统内活性微生物数量进一步增加,处理效果非常理想。

BAF中试试验装置最初对COD的去除效率不够理想且不稳定,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变,在试验后期取得了高效率及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生物膜逐渐的发育和成熟。试验初期,生物膜刚开始发育,试验后期生物膜逐渐的趋于成熟稳定。生物膜刚开始发育时,因BAF在挂膜初期阶段,生物滤床中生物质数量以及生物膜质量都在逐渐发育完善时期,所以,对COD有一定的去除率,不过,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当生物膜处于成熟稳定阶段时,其滤料表面生物膜完全成熟,对COD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去除负荷和生物膜发育阶段相比,提升了一倍,这就表示培育了两个星期的生物膜具有很好的活性,就算进水水质的波动较大,BAF系统依旧能够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性。BAF中试试验装置主要采用填料的物理截留以及生物膜表面的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存在的悬浮物,效果显著,悬浮物出水浓度较低,出水干净明亮。

通过中试试验得出,BAF的抗污水水质波动性能较好,能够使回用污水COD和悬浮物满足于污水回用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要求。

1.2 工业应用

将BAF作为核心技术,由于污水浊度高于标准要求以及细菌数量多,所以,应以BAF+氧化+过滤作为适度处理工艺,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污水适度处理回用循环水装置,实施联运试车。在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及适度处理系统工艺参数后,实际出水CODcr全都不超过60mg/L。通过适度处理装置后,除了电导率、钙离子质量浓度与总碱外,适度处置装置出水的其他水质指标均合格,出水水质极为稳定。

2 污水回用循环水水质稳定的技术

虽然乙烯装置外排污水通过适度的处理之后,水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新水作为补水相比较后会发现,回用到循环水系统后会出现微生物繁殖、腐蚀、结垢现象。本文以下对几种污水回用循环水水质稳定的技术进行了一番探讨。

2.1 腐蚀与结垢的控制

由于乙烯装置具有较大的换热强度和多样化的换热器特点,故要求所采用的水质稳定技术对循环水的腐蚀与结垢的控制效果要好。结合回用水质及实际工况,研发出将复合缓蚀阻垢剂RP-12(MM)作为核心的水质稳定技术。下表主要是整个补水通过回用污水及百分之六十通过回用污水、控制循环水浓缩倍数在4.5到5.5之间的动态式的模拟试验结果。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试管的腐蚀速率与黏附速率数值较小,这就表示所采用的水质稳定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表1)。

2.2 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日常循环水水质监控

一方面,对回用水水质超标处理;各班组对回用水水质指标予以监控,如实际发现pH值、浊度、CODcr、电导率超出了标准要求时,应及时的告知部门技术人员,同时,暂停污水进循环水水池。另一方面,班组人员应对循环水分析数据进行详细的查看,发

2.3 微生物控制

由于污水中存在诸多的营养物,致使污水回用循环水后的微生物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急需要研制出有效的杀生剂。通过新研发出的RP―79与RP―78、RP―78(Z)杀生剂迅速杀死异养菌、真菌、铁细菌等,效果俱佳。对于异养菌和铁细菌的杀菌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对真菌的杀菌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将氧化性杀菌剂RP―79作为日常微生物控制剂,通常情况下能够把循环水系统的微生物控制在105/mL以下;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应投入RP―78予以杀菌及黏泥剥离;如果微生物发生失控,应同时加入RP―78和RP―78Z,以对非正常下的微生物生长及繁殖予以有效控制。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使用乙烯装置污水回用循环水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污染,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采用乙烯装置污水回用循环水技术能够保证乙烯企业做到节能减排;其次,乙烯污水装置在采用了BAF+氧化+过滤的工艺适度处理之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循环冷却水的标准要求;另外,通过复合水处理配方RP-12(MM)作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和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方案,能够使回用污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达到生产装置的运行要求;再有,由于乙烯装置污水适度处理回用循环水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技术水平高、工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经济效益显著。

水循环意义范文4

关键词:循环水处理 系统优化 水质管理 工艺优化

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氯碱生产销售为主的基础化工企业,有4套自然通风冷却塔,属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循环冷却水系统必须实现优化运行,即通过规范操作,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合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水处理设施,使系统处理效率最高。

一、循环水系统简介

循环水冷却通常分为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和敞开式循环水冷却系统。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中,水是密闭循环的,水的冷却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敞开式循环水冷却系统,水的冷却需要与空气直接接触,根据水与空气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水面冷却、喷水池冷却和冷却塔冷却等。

循环冷却水一般占企业用水总量的50%~90%。循环冷却水由泵送往冷却系统中各用户,经换热后温度升高,被送往冷却塔进行冷却。在冷却塔中热水从塔顶向下喷淋成水滴或水膜状,空气则逆向或水平交流流动,在气水接触过程中,进行热交换。水温降至符合冷却水要求时,继续循环使用。

空气由塔顶溢出时带走水蒸气,使循环水中离子含量增加,因此必须补充新鲜水,排出浓缩水,以维持含盐量在一定浓度,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补充水的量应弥补系统蒸发、风吹(包括飞溅和雾沫夹带)及排污损失的水量。循环水与补充水中含盐量之比,即为该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在一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只要改变补充水的含盐量,就可以改变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而提高浓缩倍数是保证整个循环冷却水系统经济运行的关键。

在化学水处理行业中,有句行话:“三分药剂,七分管理”。所以,对于一个稳定的循环水系统而言,选择了合理的塔型和水稳配方固然重要,但若管理不善,同样可能使好的设备和水稳配方发挥不了好的作用,保证不了水温和水质,满足不了工艺,甚至设备能耗增加,水冷器短时间结垢腐蚀穿孔,直至停车,后果不堪而言。

二、水质管理

1.pH值的管理

pH决定了循环水腐蚀或结垢的倾向。pH高磷酸钙沉淀极易析出,根据经验pH超过8.2,水体开始明显发白。pH低于4达超过2小时,腐蚀明显加剧,严重时甚至将预膜时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破坏,需要重新预膜。我公司的pH根据不同季节进行严格控制,夏季7.0~8.5,冬季7.5~9。遇到过正常运行时pH高达到9.2超过20分钟情况,当时水体异常发白、发浑,可见明显沉积发生。

控制好pH关键是加强指标监控,对在线pH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控。巡检中注意观察水体颜色变化,及时通过加酸、碱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通过水体颜色便可判断pH的结垢倾向以及杀菌的效果。

2.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的大小反映了水资源复用率的大小,也体现了药剂的消耗情况。浓缩倍数大,节水、节药,但水质不易控制;反之,保证了水质,但成本增加。并且当浓缩倍数达到4~5倍以上时,再提高倍数,补充水和排污水减少量很少。只是在相同倍数下,随着温度增加,补水量和排污水量会相应增加。

三、加药管理

1.水质稳定剂

对于我们类似的无机磷配方而言,应时刻警惕聚磷酸盐的水解以及生成的磷酸钙沉积问题。根据影响磷酸钙沉积的pH-温度因数、钙因数、磷酸盐因数,我们密切监控观测水温、钙离子、正磷的变化,及时调整配方比例,pH、总无磷控制范围,以及浓缩倍数和增加滤池反洗,总体上避免了磷酸盐沉积的恶化,确保了水质。

2.杀菌

我公司以氯气为主要杀菌剂,采取间隔12小时冲击性投加的方式。根据下式:

CL2+H2O=HCLO+HCL;而次氯酸HOCL水中发生以下离解反应:HCLO=H++CLO-

由于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次氯酸HOCL,根据HOCL于pH的关系,低pH利于HOCL的存在。我们在加氯和投加缓蚀阻垢剂并行,在有效地保证了氯气的杀菌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可能导致的腐蚀。

四、设备工艺优化

1.循环水系统变频运行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公司仅烧碱装置在运行,因此对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势在必行。循环水系统采用高压电机拖动水泵工频运行的方式进行生产,根据所需水量不同,需要靠阀门对系统压力、流量进行控制,电能浪费较大。经技术人员研究,对该水泵进行高压变频器改造,把电机、水泵共同组合成为一体,操作人员根据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设定系统压力期望值,通过变频器闭环控制程序结合DCS模拟采样、控制的方式,跟踪和调整工艺指标,自动运行电机转速,调整系统压力和流量;也可手动设置频率,根据工艺要求运行水泵,从而节约大量电能。根据实测:改造前后每月可节约132480kw/h,节能意义巨大。

2.优化循环水系统管理

公用循环水泵在其变频基础上,其后续单位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导致水泵频率的高低,高低最高可相差20%,因响应公司节能降耗,避峰用电号召,很多用水设备都是间歇运行,用水量的多少与各岗位员工的责任心有直接关系加强员工责任心意识,就能在停用设备的时候即使关闭循环水阀门从而降低循环水用水量。

为了降低公用循环水泵运行频率,对用水岗位循环水阀门关闭的及时性进行考核并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岗位责任心,避免了岗位员工对此种现象习以为常,不肯做出改变,通过循环水系统优化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员工责任心和节能减排意识,公用循环水泵频率都有了很大降低,降低循环水泵耗电量。经过方案实施后统计,公用循环水泵频率由原来的95%降低为现在的80%左右,每天节约电耗3000度。

种种措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循环水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使系统处理效率最高,使其运行成本最低,进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水循环意义范文5

为了缓解冷却塔结冰、降低发电水耗,某电厂通过分析、论证、调整冷却塔运行方式,实现了循环水系统双机一塔运行,经28天的运行实践得出:在凝汽器真空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双机一塔运行较为经济,也无安全隐患,而且运行方式较为灵活,根据机组负荷以及循环水温度可随时切换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

系统简介

某电厂2?30MW机组汽轮机为北重汽轮机,额定功率为330MW,额定采暖抽汽量为550t/h,最大抽汽量为600t/h。循环水系统按一机一塔设置,冷却塔淋水面积为4500m2,每台机组配置2台循环水泵。冷却水塔分内、外区配水。两台机组循环水泵出口有联络管、凝汽器出水也有联络管,通过阀门切换循环水系统可实现扩大单元制运行。

双机一塔的论证

必要性:发电厂中循环水损耗主要有:风吹损耗、蒸发损耗、冷却塔排污。机组长期负荷低时,虽然冷却塔负荷减小,但冷却塔损耗减少不多,发电水耗反而增大;冬季冷却塔切外区配水后,冷却塔结冰依然严重,且冷却塔结冰后填料存在被冰块坠落损坏威胁;冬季机组供热后,若供热负荷过大时凝汽器排汽量减少,循环水带走热量减少,循环水温度会更低,冷却塔结冰更严重;若机组运行中清理冷却塔淤泥等工况均要求冷却塔必须调整运行方式。

可行性:该电厂循环水系统设计扩大单元式供回水系统。夏季工况,每台机组的循环水量为38115m3/h;冬季工况,每台机组的循环水量为16347m3/h。因此,冬季双机一塔运行,冷却塔流量可以满足要求。

该地区当地平均大气压力95.2KPa,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压力设计5.2KPa,,冬季该厂1、2号机组真空均在91~92KPa之间,机组真空允许进行双机一塔运行。

正常运行中,循环水系统各联络门开启,循环水系统为扩大单元制运行方式。若进行一塔双机运行,在扩大单元制运行方式基础上,维持冷却塔全塔配水时,关闭需停用塔的两个回水门,即可实现两机一塔运行方式,操作十分简单。

实施及效果

为了缓解冷却塔结冰、降低发电水耗。2010年1月6日该电厂切换冷却塔运行方式,关闭1号冷却塔内、外区回水电动门,1、2号机组凝汽器循环水均回至2号冷却塔,维持2号冷却塔正常补水和排污,关闭1号冷却塔补水、排污,维持双机一塔运行方式。具体运行参数见表:

冷却塔运行方式切换为双机一塔后,检查冷却塔淋水密度良好,运行片刻后,冷却塔大冰开始掉落,为了防止冷却塔冰块堵塞冷却塔出口滤网,组织人员利用一定工具阻止冰块流向滤网。

通过近28天运行观察,双机一塔运行期间1、2号机组真空均大于91KPa,机组真空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调整维持循环水浓缩倍率小于4.4时,2号冷却塔自来水平均补水量为560t/h(取28天平均值),而调整前冷却塔总补水量为793t/h(取2009年12月平均值)。

安全及经济性

安全性:该电厂双机一塔运行时,2号冷却塔运行水位1.88m、1号冷却塔停运水位1.57m,循环水泵前池水位均为正常10m;经过调整循环水浓缩倍滤维持3.5~4.4之间;设计冷却塔全塔配水时,最多运行两台循环水泵。双机一塔运行时,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循环水系统超压,只能投入一台循环水泵联动备用,同时在DCS上冷却塔配水电动门挂上“禁操”。这样也解决了循环水系统超压的可能。总之双机一塔运行采取措施后不存在安全隐患。

经济性:通过2010年01月6日至2月3日该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双机一塔运行试验,试验期间双机真空远远大于设计真空,真空略微变化对机组负荷影响可忽略。(注:试验时当地大气压力95.3kPa、低压缸排汽设计背压力5.2kPa。)

双机一塔运行时,循环水压力升高0.01MPa,1B循环泵电流上升6A、2A循环泵电流上升2A,循环水泵每小时耗电量增加:

W=1.732譛Icos%O=?000祝?+2)?.85=70.67KW.h

折合人民币每小时增加电费损失=0.3?0.67=21.2元。

双机一塔运行时2号冷却塔平均补水量为560t/h,双机双塔运行时冷却塔补水总量为793t/h,每小时节水233t,目前该地区自来水价格每吨3.5元,折合人民币=233?.5=815.5元。

综合经济效益=815.5-21.2=794.3元。

在机组低负荷或机组真空达到设计要求时,维持双机一塔运行经济效益明显,根据性能试验数据参考,若双机一塔运行对机组真空造成较大的影响,即真空下降>0.4KPa时,应立即恢复双机双塔运行。

水循环意义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氧化沟 立体循环 城市污水 生物脱氮

1 工艺特点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由曝气转刷、上下两层沟道及沉淀区组成,其特点是:

① 化沟的上层为好氧区,下层为缺氧区,混合液在上下循环过程中完成降解有机 物和生物脱氮过程;

② 氧区在底层不与大气接触,缺氧环境形成快。与常规氧化沟相比,采取上下两层沟道立体循环方式减少占地面积约50%;

③ 淀区与氧化沟合建(建在氧化沟的一端),沉淀的污泥可自动回流到氧化沟内,无需污泥回流设备,节省了投资和能耗,并对氧化沟内混合液的流态无任何影响;

④ 构紧凑,运行操作简便。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该装置由有机玻璃制成,总有效容积为33L。

2 试验条件与方法

原水取自城市污水检查井。试验期间的水质见表1。在试验过程中,装置内混合液的温度随季节而变化,基本维持在11~28℃。

表1 原水水质 项目 范围 平均值 pH 6.84~8.1 7.2 SS(mg/L) 55~651 152 COD(mg/L) 289~1 147 628 BOD5(mg/L) 119~470 257 NH3-N(mg/L) 45~67 59.1 TN(mg/L) 65~87 79.4 BOD5/TN   3.2

在试验系统内混合液的循环流动由转刷推动。转刷的功能一是充氧,二是使混合液循环流动,底部不发生污泥沉积。根据设计要求,当转刷淹没深度确定后调节转刷转动速度可以保证沟内DO浓度及水流速度的要求。试验期间氧化沟上层沟道的DO≥2mg/L,下层沟道保持缺氧状态。混合液的循环流速平均为0.25m/s,未出现污泥沉积现象。

试验初期进水量为0.33L/h,逐渐增至6L/h,污泥浓度由0.9g/L逐渐增至5.0g/L。在稳定运行期间污泥浓度保持在2.0~4.9 g/L,污泥负荷为0.08~0.14kgBOD5/(kgVSS·d)。

每天监测温度、进水流量、DO和pH值,进出水中的SS、COD、NH3-N、NO3-N、NO2-N、TN等项目每周测2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方法。

pH值用PHS-3C型pH计测定;DO用YSI52型DO仪测定;NO3-N和NO2-N等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测定;COD和BOD5分别用CTL-12型化学需氧量快速测试仪和BODTrakTM型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对有机物的去除

稳定运行期间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2(系统SRT=30 d,HRT=10 h)。

由图2可看出,系统的COD去除率达到95%。当进水COD<1000mg/L时出水COD<50mg/L。

系统对BOD5的去除效果见图3。

由图3可见,系统对BOD5的去除率>98%。运行期间进水COD和BOD5平均值 分别为628mg/L和257mg/L,出水分别为37mg/L和5mg/L。由此可见,系统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3.2 对氮的去除

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如图4所示。在运行期间系统内氨氮负荷为0.011~0.02kg/(kgVSS·d),BOD5负荷为0.08~0.12 kg/(kgVSS·d)。由图4可知,进水NH3-N浓度为45~67mg/L,出水中NH3-N平均浓度为1mg/L,对NH3-N去除率达99%。由此可见,该系统同样 具有常规氧化沟的良好硝化效果。

由于氧化沟的下层沟道处于缺氧状态,因此可发生反硝化,试验装置出水中NO3-N平均浓度为6.5mg/L,同时还发现下层沟道内有氮气泡出现。

对TN的去除效果见图5。

在稳定运行情况下,进水TN浓度为70~80mg/L,出水TN浓度为7mg/L左右,对TN的去除率>90%。

3.3 对出水SS浓度的控制

试验系统出水的SS浓度与进水SS浓度、泥龄、沉淀区的沉淀时间及分离效果等因素有关。运行期间装置进、出水中SS浓度的变化见图6(SRT为10~30d)。

由图6可见,装置出水中SS浓度随进水SS浓度的变化而波动,但系统对SS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沉淀区沉淀时间对出水SS浓度影响较大。当进水SS浓度<150mg/L、沉淀时间>0.6h时,出水SS浓度<15mg/L。在试验中发现,当进水SS浓度为650mg/L、沉淀时间为1.1h,出水SS浓度为48mg/L;将沉淀时间延长至1.5h,出水SS浓度为36mg/L。由此可见,当进水中SS浓度较高时需将沉淀时间适当延长。

在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氧化沟内SVI值为50~260mL/g,进水SS为150mg/L左右,出水SS<15mg/L。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HRT的影响

HRT是影响氧化沟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进水COD浓度为480mg/L左右、水温为23℃、HRT<5h时,对COD去除率<75%;随着HRT的延长,出水COD浓度迅速降低,去除效率明显提高。当HRT>6h时,出水COD浓度<50mg/L,去除率>90%;但HRT>10h后,去除率无明显提高。

当进水COD浓度增加时,氧化沟的HRT应相应增加以保证获得较高的COD去除率。此外,在试验条件下当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时,对TN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 上。

4.2 温度的影响

在试验系统内温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水温为12~15℃时COD去除率约为89%;水温>15℃时COD去除率>90%。

温度对TN去除率的影响较明显,当总氮负荷≤0.08kg/(kgMLVSS·d)、BOD5负荷为0.08~0.14kgBOD/(kgMLVSS·d)、温度为11~13℃时,对TN的去除率为75%左右;随温度升高,对TN的去除率明显增加,温度>15℃时对TN的去除率>90%。这是因为氧化沟中形成缺氧状态时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5 结论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COD去除率达到95%,相应的BOD5去除率为98%。同时,由于在下层沟道形成缺氧区,有利于生物脱氮。在H RT为10h、SRT为30d时,对NH3-N的去除率达到99%、对TN的去除率>90%,因此采用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立体氧化沟的优点是:①由于活性污泥混合液呈立体循环,故在同等处理能力下较常规氧化沟节省占地面积约50%;②实现了污泥自动回流,沉淀分离器置于立体氧化沟的一端,不改变主沟混合液的流态,不造成能量损失,因而更加节能;③整个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少、投资少、操作方便,是适合现阶段我国中小城镇及城市小区污水处理需要的新工艺。

参考文献

[1] Mandt G,Bell A.袁懋梓译.污水处理的氧化沟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