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1
(点击此处查看大图)
据CNZZ数据专家介绍,网民分布的情况与省市GDP、人口结构情况、人们生活学习习惯和教育等有很大关系。据了解,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达到约3.38亿人,通过CNZZ数据专家所提供的中国互联网各地域网民的网页浏览量统计报告可以看出,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网民始终占据了约30%的国内网民网页浏览量,其次网民数量较多的省市则多位于华东地区。根据CNZZ数据专家对以往的网民浏览量数据分析,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网民浏览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该地域网民浏览量相对中国网民总浏览量的比例在工作日较大,节假日呈现规律性下降。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东中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数据差距显著。东部网民网页浏览量占到了全国网民网页浏览量的67%,超过了中西部网民数总和。另据相关数据显示,东部拥有域名数和网站总数则分别占到了全国总量半数以上。而站在西部互联网发展角度而言,2008年西部地区网站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从2007年的103042个升至253518个,增长率高达146%,这一数字去年仅为42.8%。但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还是拥有绝大部分的网络资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为了使中国互联网均衡发展,需要加大对中西部互联网的发展力度。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2
一、我国互联网的使用率
根据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手机网络游戏从爆发式增长变为稳步增长,预计2015年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手机旅行预订用户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快的移动商务类应用。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高于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呈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应用,使用率达到90.6%。平板电脑凭借娱乐性和便捷性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
二、互联网的使用人群
据悉10~39岁网民近八成,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与2013年底相比,4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19岁及以下青少年儿童网民的比例有所降。
有意思的是,CNNIC还对网民收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8%和20.2%。而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网民占了5.7%,仅次于无收入网民的2.2%。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网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在加深。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较2013年底增加了1.1个小时。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网民总数的86%。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已经有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明显低于城镇网民,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报告》分析认为,这表明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其生活服务平台。
此外,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小学及以下网民中有44.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
三、互联网理财和网购爆发力强
过去一年间的大热门里互联网理财肯定算一个: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但是,由于收益率下滑和中国股市回暖带来的分流作用,互联网理财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
另一个是手机商务应用,2014年是它的爆发期,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
而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4年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
手机游戏的爆发式增长在2014年上半年达到最高峰,下半年开始逐渐进入洗牌期,并表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预计2015年在延续这一趋势的同时,手机网游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四、特点与趋势
1、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2、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增长强劲,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继续稳步增长
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
3、微博用户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保持较快发展
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的渗透率已经过半,用户规模增速低至10%以下。但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4、网络购物用户增长趋于平稳
截至2012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亿,网民使用率提升至39.0%。较2011年底用户增长8.2%。从2011年开始,网络购物的用户增长逐渐平稳,未来网购市场规模的发展,将不仅依托于用户规模的增长,还需要依靠消费深度不断提升来驱动。
5、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应用增速加快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在2012年上半年的增速分别达14.8%和12.3%,截至2012年6月底两者用户规模分别为1.91亿和1.87亿。手机在线支付发展速度突出,截至2012年上半年使用该服务的用户规模为4440万人,较2011年底增长约1400万人。
6、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3
(网经社讯)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69亿,相较2017年末增长6.7%,占网民总体比例达到71.0%。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57亿,相较2017年末增长10.2%,使用比例达到70.7%。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上零售交易额达到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图30 2017.12-2018.6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从行业格局来看,上半年各家电商平台加速线下整合,推动零售业阵营化发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利用自身资本、流量和技术优势,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实体零售企业,逐渐形成“阿里系”、“京腾系”两大阵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助于转变零售业“小而散”、“环节多”的现状,促进流通效率提升和行业模式创新,同时,实体零售企业也为线上平台提供了“直面客户”的消费场景,为零售业态模式创新开拓了新空间,但行业“阵营化”可能带来零售商业资源向少数平台集中,加大不正当竞争、垄断等风险。
从行业趋势来看,电商与社交、内容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微信小程序、京东和淘宝推出社交电商应用“拼购”和“淘宝特价版”等都反映出社交正在成为电商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式。同时,电商与内容业务交叉融合加速。电商平台通过短视频打造多元化购物场景,如淘宝推出生活消费短视频应用;内容平台跨界拓展电商业务,部分短视频企业上线电商购买链接等。
从用户角度来看,网络零售消费群体分层趋势日渐凸显,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成为带动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重点。一二线城市高收入年轻用户作为网络零售存量市场主要群体,更注重购物品质和消费体验,网易严选、盒马鲜生等品质电商、创新业态带动该用户群体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中老年“长尾”消费群体成为网络零售市场新增量用户,社交平台通过低价拼团模式满足此类消费者价格敏感、消费升级的需求。(来源:199IT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4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了以上数据。CNNIC预计在2008年,我国互联网三项基础指标――网民总数、宽带上网人数和国家域名(.CN)数量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呈现向下兼容的趋势
CNNIC报告首次对新增网民构成进行了细化分析。2007年新增网民中,向各层次扩散的趋势明显: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互联网。
另外,CNNIC数据显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来自农村;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这一数据表明:农村网民的高速增长,使得农村成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互联网消费市场,随着“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乡乡有网站”等乡镇信息化普及工程的推进,农村互联网市场必将大有可为。
基础资源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势头也“当仁不让”。作为基础地址资源“根本”的IP地址和域名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8%和190.4%,保证了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国IP地址数已达到1.35亿,但与每个网民一个IP地址的基本需求相比,缺口还很大;国家CN域名在2007年迅速崛起,数量增加4倍,即每天增长2万个,创下了世界域名史上的增长奇迹。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双双大幅度超过国内COM域名,巩固了国家域名的主流地位。另外,网站数、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均以超过60%的速度增长,网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数字娱乐是应用重心
CNNIC调查显示,中国网民首选的互联网应用发生了转移,娱乐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最重要的网络应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依次是:网络音乐(86.6%)、即时通信(81.4%)、网络影视(76.9%)、网络新闻(73.6%)、搜索引擎(72.4%)、网络游戏(59.3%)、电子邮件(56.5%)。体现互联网娱乐作用的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排名明显靠前,94.2%的网民对互联网的娱乐功能给出了正面评价。数据显示,使用网络音乐的网民高达1.81亿人,使用即时通信的网民高达1.7亿人,近40%的网民选择即时通信为上网第一落脚点,而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基础应用落在其后,其中电子邮件在2007年之前一直位居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应用率榜首。互联网娱乐功能成为网民快速增长的拉动因素之一。
目前互联网产业规模急剧膨胀,各种细分领域服务与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路径纵横交错,网民差异性越来越大。对此,CNNIC在本次会上表示,将由以往偏重数字记录的“统计报告体系”向领域更广、更有深度的“研究报告体系”转变,以更权威的数据、更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政府、企业和网民提供参考。
[相关链接]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5
从62万到5.38亿,15年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路线确定,普及率将达到45%以上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对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事实上,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并于同年11月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62万到5.38亿,15年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网民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据介绍,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为62万人,现在我国上网用户数达到了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7%,即使在增速放缓的当前,最近半年,我国用户数增长了2450万个,平均每天增加13.5万个网民,5天的新增网民数就已经超过15年前的中国网民总数。从国际对比来看,2008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球每100位网民中,就有24个是中国人。
《报告》认为,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因而需要关注互联网在这些人群中扩散的障碍。总结过去几年中国网民的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目前,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到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
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图表25: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资料来源:《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报告》还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与整体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稳步增长相比,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在视频网站、运营商等多方积极推动下,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在线看视频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庞大的流动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简便的方式。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这一群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60.4%,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只有45.7%和8.7%,而新网民中城镇人口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7.2%,这一结果显示出,相比于电脑,手机对农村网民的增长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设备的普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通过电脑使用固网的成本依然较高,在这样的限制下,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是在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更加现实的方式。
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微博客,是当前互联网的新宠。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称,微博用户规模已进入平稳增长期。自2011年上半年爆发式增长以来,微博用户增长已逐渐回落。2011年6月底用户数增速为208.9%,网民使用率增加26.4个百分点;2012年6月底用户数增速已低至10%以下(9.5%),网民使用率仅增加2.2个百分点。在网民使用率超过一半的前提下,用户增长的回落,意味着微博已走过早期数量扩张阶段。
手机微博则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其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一方面,手机微博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和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用户体验较好,流失率较低;另一方面,手机微博客户端功能不断增强,例如增加LBS交友、社会化阅读、兴趣社区和通过客户端直接购物等,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体验。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路线确定,普及率将达到45%以上
目前,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但由于技术和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互联网存在网络地址获取量不足、安全可信度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互联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仅拥有约3.32亿个IPv4地址(不含港澳台地区),即使大量应用地址翻译(NAT)等技术延缓IPv4地址消耗,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还会显著增加网络复杂性和管理难度,降低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2010年起,不断有研究机构和互联网专家发出警告,IPv4(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地址短缺从一个科技问题一步步走近社会大众。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此次会议明确了以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大规模部署和商用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2012年2月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通知这是第一个出台IPv6发展的国家专项,是对国务院的确定发展IPv6路线的细化和落实。
2012年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政府统筹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新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推进IPv6网络规模化商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安全保障、业务应用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构建设施先进、节能泛在、安全可信、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
据有关专家介绍,基于IPv4的现有互联网,用于标识全球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约有40 亿个,目前已基本分配殆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数量是2的128次方,是现有互联网的1029倍,一个通用的形象说法是:能使“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拥有一个IP地址”。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更大,采用IPv6协议,使下一代互联网具有非常巨大的地址空间,网络规模将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二是更快,100M字节/秒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三是更安全,可进行网络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实现一个可信任的网络;四是更及时,提供组播服务,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五是更方便,无处不在的移动和无线通信应用;六是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七是更有效,有盈利模式,可创造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意见》在明确下一代互联网的重点任务的同时,对下一代互联网进行了描述,6”时代的互联网不仅有IPv6,而且“地址资源足够丰富、设施先进、节能泛在、安全可信,应该能提供更大信息量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更智能地支持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联通,为社会生产生活构建更坚实有力的信息基础”。为此,《意见》提出将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后续演进技术、光纤网、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IPv6宽带接入业务,促进基于IPv6的宽带数据业务商用;积极发展地址需求大、速率快、移动性高的个性化互动业务;建设基于IPv6的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平台,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融合类业务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重点,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教育、农业、工业、医疗、交通、铁路、水利、环保和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分阶段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重大工程,积极引导电信运营企业、有线电视运营企业、软件研发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根据发改委已经确定的发展路线图,2013年底前,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2014-2015年,开展IPv6网络大规模部署和商用,逐步停止向新用户和应用分配IPv4地址。具体目标包括,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
互联网统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 IP IPv4 IP现状 IP分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IP地址又是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是互联网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资源。目前,网络IP地址的分配的现状和趋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什么是IP地址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间互连协议”,即为网络连接通信设定的协议。IP协议规定了终端设备在因特网上相互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终端设备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互连互通。IP地址是互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资源。
2IP地址分类
按照国际规定划分: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IP地址左边网络编号部分,用来标识终端设备所在网络;右边终端设备标号部分用来标识终端设备。国际规定,用IP地址最高位,将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按照接入方式划分:可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公网IP地址,由Inter NIC负责分配,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私网IP地址属于非注册地址,留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按照分配状态划分:可分为固定IP地址和动态IP地址。固定IP地址,也可称为静态IP地址,是长期固定分某个配给终端设备使用的。动态IP地址即在终端设备每次接入网络时,向终端设备随机分配IP地址供暂时使用。按照地址空间划分:可分为IPv4和IPv6两类。通常所说的是IPv4地址,地址位数为32位,即有232个地址。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即最大地址个数为2128。
3 IP地址分配管理政策
3.1国际分配机构及管理政策
IP地址分配机构是按照区域分级。IANA是全球IP地址管理和规划的最高权威机构,职能现由ICANN行使。ICANN下级为地区级互联网注册机构RIR。ICANN将IP地址分配RIR,由RIR负责该地区IP地址注册登记。现全球共有5个RIR。RIR下级是国家级或者普通地区级IR,从APNIC得到IP地址,并向下级分配。
3.2亚太地区及中国分配机构及管理政策
亚太地区IP地址分配由APNIC管理,主要负责亚洲太平洋区域。APNIC属于开放性、会员制的非营利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确保IP地址等资源的公正分配以及管理。中国境内由CNNIC负责。CNNIC成立了IP地址分配联盟,已经为130余家ISP提供IP地址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服务。
4 IP地址分配使用现状
4.1国际IP地址分配使用现状
IP地址主要由美国控制。IP地址分配等服务最初是在美国政府合同下,由IANA等组织提供。行使IANA职能的ICANN,是由IANA等实体与美国政府约定管理。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某些大学和公司分配了大量的IP地址。后期,北美地区ARIN地址量是地区级机构RIR中最多的,而亚太和欧洲地区所分配量较少。
4.2中国IP地址分配使用现状
中国自2011年起IPv4地址规模停止了快速增长,定格在3.3亿。根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人均IPv4地址数约0.53个。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不断多样化,IPv4地址在中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5中国IP地址使用分布特点
5.1东部地区IP地址分配多于西部地区
在IPv4地址的分配中,东部发达地区IPv4地址分配数量较多,越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IPv4地址分配也越少,其IPv4地址数量占比也少于网民在全国网民总量中的占比。
5.2 IP地址分配数量与互联网普及率成正比
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统计数据,将各省互联网普及率由低到高将省划分为一二三类区域,这三类地区的IP地址分配数量、网民占比进行对比,发现互联网普及率与IP地址分配数量成正比,即普及率越高的地区,IP地址分配数量越多。
5.3 IP地址人均占有率与网络普及率密切相关
根据各省网民数量及IP地址数量计算的人均IP地址占有量,进一步分析各省人均IP地址占有量及互联网普及率,计算两者的相关关系。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653,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6小结
根据国际规定、接入方式、分配状态、地址空间等可将IP地址划分为四类。IP地址分配是地域级和链条式管理。CNNIC从APNIC获得IP地址,再分配至联盟成员。美国掌握全球IP地址分配管理权力。目前,全球IPv4地址资源已经枯竭。中国IPv4地址数量已停止增长,定格在3.3亿。中国IP地址分布与地域、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华胜,胡军庆.IP地址分配现状及申请.CNNIC通讯第二十三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