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营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运营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运营模式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1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 运营模式 投资主体 运行模式 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政策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还需有更能适应当前环境的商业运营模式。本文围绕分布式能源的商业运营模式展开研究,从经营模式、投资主体、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然后就不同的分布式能源发展阶段进行商业模式推荐,并对单个、综合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 分布式能源经营模式分析

针对电网统一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独立经营及BOT等几种商业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

(1)统一经营模式具有项目权属清晰及便于管理、流程简单的优点,但也有成本划分不清晰及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的缺点,在项目的技术、资金、运营等方面上只能依靠一家企业,很难综合利用不同企业的资源及优势。

(2)合作经营模式具有优势资源共享和项目成本核算清晰的优势,但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以及投资利益分配存在较大困难。

(3)租赁经营模式具有快速获得分布式能源站项目以及获取一定的建设、运营及技术经验的优势,但租赁费用的确定和审批存在困难,而且难以获得项目的核心技术和资源。

(4)独立经营模式具有项目核算简单清晰以及方便转让项目的优势,但资源会受到限制,项目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5)BOT模式具有融资便利以及获得政府支持的优势,但由于前期谈判时间较长延缓了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的时间,并且在建设小型分布式能源站时,采用BOT模式不经济。

2 分布式能源投资主体分析

研究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各类型投资主体的投资模式、特点及优劣势。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3布式能源运行模式分析

分布式能源可能运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运维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商和用户等类型。表2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营主体的优劣势。

4布式能源商业模式选择

基于以上对分布式能源商业运营模式特点的分析,以电网公司为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出商业运营模式的建议:

(1)示范阶段:统一经营的投资模式,与燃气公司进行合作,争取政府在项目建设阶段给予支持;

(2)起步阶段:采用独立的项目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与燃气公司进行合作,争取政府在电价、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

(3)发展阶段:寻找不同合作方进行合作投资,与燃气公司及用户合作,争取政府的区域全能源特许经营权及BOT项目。

(4)成熟阶段:灵活地替代抽水蓄能的调峰效果,争取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推荐与燃气公司、用户、社会企业合作投资。

5 分布式能源经济效益分析

5.1单个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分别对某商业和民用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案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商业用户:装机容量为4MW,年运行小时数为2500小时,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2.67%;

(2)民用(公立医院):装机容量为4MW,年运行小时数为4000小时,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69%。

可见投资商业项目相比投资民用项目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示范及起步阶段,应大力发展商业型用户,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分布式能源项目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5.2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以某市2013-2017年五年的电网投资为背景,对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前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方案一:不考虑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经测算,电网投资内部收益率为8.92%;

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建设60万千瓦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并减少相应的电网项目及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经测算,电网投资内部收益率为9.88%;

方案三:在方案二基础上考虑天然气价格每立方下降0.5元。经测算,电网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0.4%。

可见在大电网建设的基础上,若能进行合理的分布式能源规划及建设,可以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若能争取天然气价格优惠,可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的收益水平。

6 结语

本文首先从经营模式、投资主体、运行模式等几方面分析了不同商业运营模式的特点及优劣势,从而给出分布式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模式建议。针对单个、综合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示范及起步阶段,应大力发展商业型用户;对民用型用户,需要在政府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天然气优惠及电价补贴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建设;在大电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布式能源规划及建设,保持现有的电价、冷热价格水平,保证一定的电负荷及冷热负荷,可以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华 贲.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4,(1):3-4.

[2]韩晓平.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障碍与解决对策[J].中国石油企业,2011(11):22-23.

[3]曾鸣,刘宏志,薛松.分布式能源商业投资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华东电力,2012,40(3):346-347.

[4]曾鸣,程俊,钱霞.分布式发电竞价上网市场交易机制研究[J].华东电力,2012,40(1):1-4.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2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运营模式

随着2014年5月我国自建的MOOC平台“Icource”(/imooc)的正式,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理论上讲,该平台具备国外MOOC平台所具有的一切基本功能,某些方面还考虑到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习惯。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内容简明易用,支持对学习行为及学习记录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目前,该平台已上线千余门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但艺术类课程无论在课程门数还是在修学生数等方面都占比极小,和全国范围内的艺考热形成强烈反差,良好的运营模式是MOOC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拟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现状进行探析,了解国内外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的可借鉴因素及风险因素,从而对探析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的路径提出分析设计思路。

1运营模式的定义

运营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一系列方法进行选择的范式。美世管理顾问公司(Mercer Managementconsulting)的全球副总裁斯莱沃斯基认为运营模式通常应该包含四个战略要素:客户群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循环,而四者的有机联系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兼顾战略要素之间的媒介性、支挣性、产业链接等。例如,媒介性需考虑到资源配置、公司本体与技术支持的边界等;支持性需考虑到运营的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利润的助推因素等;而利用产业链分析构建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并进行预期评价,又是目前政府及相关企业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的主要参考依据。

2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现状

多年以来,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困惑还是教育资源的开放化程度不够。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为2907万,18~22岁的人口数为12438万,毛入学率为23.3%,意味着中国存在着巨大的高等教育供给上的缺口。而2010年后,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影响程度的加深和促进,从教学素材、内容来源、信息更迭等方方面面显现出了在线教育的优势:知识获取方式更灵活,碎片化自主学习,移动设备的便携性、普适性的知识教育方式在内容上也越加丰富。随着4G资费下降、智能手机的普及,运营模式的创新使得传统的线下教育信息化和新兴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同步发展。移动端在线教育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据GSV报告预测,相较于2012年全球在线教育产业规模909亿美元,2017年将高达25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2010年11月,我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登录http://,随机抽取100门网易公开课课程,发现涉及高等艺术院校的只有5门(其中样本抽出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门,加州艺术学院3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门)。而且,网易公开课目前是网易门户网站的纯公益项目。网易在坚持公益原则下,争取将名校公开课服务做成互联网文化经营的精品资源。而本文开篇之首提到的“爱课程”,则开始尝试有偿收费服务。

相比中国,美国在线教育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快,运营模式更为多样化。与中国在线教育的传统运营模式(无偿的公益模式、有偿的收费模式)不同,从形式上,越来越多的美国在线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位教育申请,为雇主提供招聘平台、电子结业证书、付费人工服务。在美国,网络教育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高端形态。2009年,美国网络学历或学位课程接近5万门,已经基本涵盖了美国大学所有的课程。以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为例,公开课程参与方已经规范为公开课程委员会、教授、网络学习者、基金会、第三方技术开发或平台供应商这样多个方面。网络公开课程已然包含了技术保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障机制。

在对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时,必须厘清产业链上内容商、技术服务商、平台商三者的关系。在以内容为核心,以效果为唯一考评标准的我国教育领域,品牌和口碑才是最终的综合性评价因素。在最终需求中,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消费占据着文化产业的主要位置。教育行业很难被互联网彻底颠覆,线上与线下将,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平台分成模式是相对较好的运营模式,但成为平台的门槛较高。中小创业者的机会在于内容领域,巨头的优势在于搭建平台。目前,涉足在线教育的国内平台商比较著名的有网易、腾讯、YY等。

3国内外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的可借鉴及风险因素比较分析

短短2年多的时间,世界各地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MOOCS项目,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美国多所高校联合推出的Coursera、edX项目,英国开放大学推出的FutureLearn项目,欧洲十一国推出的OpenpEd项目,澳大利亚推出的Open2Studv项目等。国内高校自2013年以来也是积极应对,尝试推出本土化的MOOCS项目。例如,201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MOOCS国际论坛上,包括上海交大在内的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宣布在教育部支持下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好大学在线;2013年10月,清华大学依托开源学习管理系统推出本土化的MOOCS平台一一学堂在线。由于推出时间尚短,课程数量尚不够丰富,层次也不够明显,艺术类院校尚没有明确的跟进计划,平台功能和国外的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这就需要我们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MOOCS项目进行比较。就内容维度而言,国外MOOCS课程群除OpenpEd提供了较多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外,其他都以科技和商业类课程为主,对研究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借鉴意义不是很大。但就课程的组织方式上的有无时间节点、课程设计上的内容、交互与评估,管理系统工具开发上的开源与否,在线课程的运营是选择国内外非艺术类MOOCS项目的以在线教育创业公司为主的实体运营,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运营,还是选择高校之间形成联盟由第三方机构运营?乃至创立初期运营模式的营利与否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版权设定、学习结果是否可认证等都需要高等艺术院校利用MOOCS项目建设上的后发优势慎重选择。

纵观国内外代表性MOOCS项目的比较研究的结果,都认为MOOCS项目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风险因素。例如,在线课程开发运营的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下属一些问题: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化组织比较困难,在线学习过程尤其是艺术类作品的创作上的优劣反复缺乏有效的长期监测,质量评价和认证机制尚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官方认可,MOOCS课程完成率不高但网络的维护成本不低,学习体验缺失导致存在普遍性的学习动力难以长期维系等。

4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运营模式的路径分析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以其独特的内容提供商地位把自己优质的线下教育资源整合,搭建线上教育平台,以网络作为高效便捷的分销渠道,吸引部分习惯于体验学习的用户群体,进而实现运营模式的拓展或影响力的拓展,是笔者进行本项目研究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如上文所述,近两年,国内顶尖高校在加入国外知名MOOCS平台和打造国内中文高校MOOCS平台的热情不减,但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艺术类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尚止步于国家精品课程,MOOCS尚没有起色。实际上,在4G新时代利用B2C模式:直播课,录播课完全可以部分再现艺术家现场创作教育的传统魅力,完全可以让高等艺术教育不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面就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运营模式的四个战略要素进行路径分析。

(1)客户选择。我国学龄人口数量巨大,文化产业消费比重逐步提升,职教培训需求旺盛,网民规模巨大,都决定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线教育的潜在市场规模。客户选择存在着产业链分工,高等艺术院校在线教育要优化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做好合理规划平台的建设模式,与内容提供者、课程制作者等合作,完成网络化的教学环境的合理构造。

(2)价值获取。主要运营模式是对提供的课程和相关资料的内容收费,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的在线教育原创内容,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增值服务(如考试、咨询等)、用户订阅模式、结业证书模式。MOOC核心推力应该来自政府或公办教育的相关机构。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获得大学的认可、企业的认可或社会的认可。尽管MOOC自发展初期就吸引了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高等艺术院校在实践类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艺术素养及创新意识的培育。

(3)战略控制。在于良好的公共关系、品牌及教育质量和良好的运营能力、优秀的技术并重。高等艺术院校尤其要利用MOOC平台为教师与学习者、艺术家与艺术鉴赏者等合作伙伴提供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开发智能化、多元化的客户争端,甚至开展和当地文博部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战略长期合作。

(4)业务范围的拓展。多样化运营模式趋势,向运营收费、向学分学位收费发展,引入虚拟化校园管理,平台课程共享等形式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随着中国互联网大数据、Web3.0移动终端APP等技术的发展,定制将更加准确和个性化。例如,中国知网(CNKI)是期刊资料用户、在线数据库服务提供商,收费模式基本上采用网上包库模式和流量计费模式;新浪爱问的网络社区模式,将内容的专业性与大众化相融合;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广告的交互性对接,COS(认知、兴趣、分享)模型、社区模型等。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3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复合型实用英语商务翻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33-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36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据此,高职院校商务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既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国际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即“通识型”人才(戴炜栋,2008: 71),以满足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然而,现今不少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由于受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影响,不能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主要体现在:1. 教学内容单一、手段单一、考核方式单一、教师队伍元素单一;2. 课堂教学表现为不注重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只是通过翻译学翻译,就事论事,一味罗列现象,未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一味强调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只限于某一商务项目翻译,即重在“翻什么”,而不注重“如何翻”及其缘由,致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3. 仍然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授课方式、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我国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要求,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滞后性在高职教育中尤为明显。为此,本文倡导并试验商务翻译课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理论最初由美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 1924~1994)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反对单一、独断,主张开放型、创新型的方法,也就是“怎么都行”的认识(刘放桐,2000:539)。此理论用于教学,突出全方位、立体式思维,强调多取向、多视野、“多模态教学模式”(冯奇,2011:317),也就是辩证综合的教学模式(田式国,2001:293)。

而所谓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实践多元化教学模式,即是贯彻“英语、商务、实践”有机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思路;创立工学结合、课证一体教学体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竞赛相结合,校外翻译专家、行业兼职教师与课程专任教师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考核手段、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教学改革;探讨出一套针对商务英语翻译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翻译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实际、我国商务市场需求实际,适用于高职教育需要,符合职业行业特点的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商务翻译方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造就能适应并服务我国外贸新形势、新需求的真正复合型实用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1 .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尤其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单一、零碎,往往只介绍某一翻译方法,只涉及某一商务翻译现象,不重视理论依据、翻译本质学习;只介绍某一商务项目翻译,不重视对商务英语、汉语基本特点的介绍、对比研究,教学体例上多是由词到句的语法体例,多是采用“知识点+例句”,侧重句法层面,模式单一,使学生学习“只见树,不见林”,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理论性;翻译练习形式单一,与教学内容及实际脱节,多做单句机械性练习,较少做活用性练习尤其篇章练习。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教学中设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体现多元化教学内容,即由商务英语知识+商务翻译基础理论及技巧知识+国际商务、外贸、旅游等知识+常用商务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构成,突出商务翻译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教育并重,专业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养并重原则,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和商务实用文体翻译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自行编写出了针对商务英语翻译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翻译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实际、我国商务市场需求实际,适用于高职教育需要,符合职业行业特点的英文商务翻译教材《A Course of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12年8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彭开明主编),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商务翻译方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突出商务主题、以综合学习商务英语总体特点为切入点的理念,注重在学习商务(文献、合同、信函、单证等)英语语言(包括用词、结构、语体风格)特点基础上开展翻译理论、技巧探讨,突出商务主题,体现商务翻译特点、学习理据,使教材架构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培养有扎实基础、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2)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既注重商务能力的操练和培养,又必须打好语言技能的基础,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1)注重翻译理论及技巧的系统学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综合介绍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点后,就商务翻译标准(忠实、道地、同一性)、过程(理解与表达)及常用商务翻译方法及技巧专门作较全面、系统阐述,使学生对商务翻译基本性质、要求、过程及手段有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了解,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印象,能把握翻译要素及主要注重方面;此外,在方法、技巧章节后,我们对反映商务英语共相的语言现象如缩略词等的构成、表现形式及其翻译作了专门介绍,这种学习具有普遍意义,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商务翻译的普遍规律,实践中举一反三,培养真正的商务翻译实用人才。2)致力于突破传统教学通过翻译学翻译、就事论事的方法,重视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将现代科学中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新观念、新方法应用于翻译学理论的探讨,运用语义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逻辑学、符号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近缘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阐述翻译标准、过程、方法、技巧等,使其成为教学有机部分。

(3)重在双语对比的理念。翻译属于语际间的交际活动,涉及至少两门语言,翻译理论的探讨、方法和技巧的建立和翻译实践都离不开双语的对比研究。我们教学中,注重对英汉语言及商务英语和商务汉语在语言成分、修辞手段、交际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其共性以及各自异质性表现和双语的对应情况,以使翻译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地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有效提高实际商务翻译能力。

(4)练习中,注意将翻译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机械性练习与活用性练习相结合,句子翻译与语篇翻译相结合。

2 . 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

传统翻译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作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结果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知识,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我们提出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翻译实训、翻译竞赛、翻译讲座等相结合,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使教学生动活泼、充实、丰富多彩、仿真感强,实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我们改静态、单一方式为动态、综合形式,在有针对性介绍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仿真式教学,进行现场模拟、演示报告、翻译点评等实景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外贸谈判翻译、旅游翻译等课堂仿真活动。这样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逼真、收效大。要特别提及的是,我们课堂上进行的翻译点评较有特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课堂最后一刻钟左右时间作佳译欣赏讲评,也就是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学习价值的佳译就原文风格、内容理解、传译方面作画龙点睛的双语对照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学到高招;二是对学生作业主要是篇章练习作专门讲评,首先对原文的文体风格及语言特点及翻译中拟注意方面和可运用的方法、技巧作要点提示,然后针对一些大多学生较难理解、传译的句子作重点剖析、订正,最后给出老师自己的译文,学生反映这样学习影响深刻,具有醒目作用。

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接受翻译任务及在线作坊翻译实践等进一步巩固、强化、检验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因而课后翻译实训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和必然。我们的做法是,在基础性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大量的课外实践机会,针对特定教学内容,通过接受企业翻译任务及与实训基地即广州某翻译有限公司等合作实践,要求学生分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一些较简易的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书、商务信函、广告、导游、合同等英译汉或者汉译英。大家感到,这种学习刺刀见红,能够提高大家的翻译实战能力,立竿见影。此外,我们还不时开展翻译竞赛,以活跃外语学习气氛,检验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比如2011年5月5日开展了商务翻译竞赛活动。竞赛在09、10级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报名参赛人员共43名。本次竞赛为英译汉单向翻译,翻译材料取自徐锡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商务口笔译:笔译篇》(2009年)一书,内容为“谈判策略”,篇幅为约1000英语单词,难度适中。竞赛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时间150分钟。竞赛较为成功,大多译文基本忠实、道地、符合一致性原则,参赛人员全部及格以上,其中70分以上26人,80分以上8人,90分以上4人。考虑到教育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翻译课教学要求对翻译速度要求每小时300字左右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底子,应该说这一结果较为难得。

在开展分级教学、因材施教过程中,我校翻译课程组为了加速优秀人才培养,采用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年选拔各班成绩出色、笔译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举办Top Class,开办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辅导班,实施课证一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如2010年5月组织09级大二学生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统一考试(初级),72人参考,通过的达60人之多,并且其中获优秀(85分以上)者2人,良好(75分以上)5人。这一做法在江西省高校外语界中属于首创,现已成了本课程固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实施因材施教,举办精英班是高职院校快出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能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

3 .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影响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戴炜栋,2008:200)。商务英语翻译课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型应用课程,传统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法无法实现培养既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国际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这一目标,而是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多视野、多手段开展教学。因此我们探索、设计多种方法服务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开展翻译教学改革。

(1)实施“①课前翻译实践(课外练习,包括试译本翻译基地的商务翻译资料);②翻译讲评;③学习翻译理论及技巧,开展翻译实例解析(包括翻译范文学习);④课后翻译实践(语篇翻译为主)”的四步教学法,突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贯彻“融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探讨、翻译实践为一炉”的理念,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如本课程组教师教学中运用自己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杂志已发表系列翻译理论探讨论文中提出的理解层次观、照应、运用微观整合性和宏观整合性、翻译的多元性、运用图式进行表达等观点、思想讲授翻译标准、过程、技巧、方法等,丰富了翻译教学内容,拓宽了视野,有深度,教学中还利用我们为广州某翻译公司等企业从事商务文献翻译中大量较成功译例及学习商务文献翻译资料发现的佳译阐述翻译理论、技巧,用作翻译实践材料,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现身说法,使学生印象深刻。

(3)抓好译例案例教学。翻译课中无论是学习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或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都要围绕具体的译例案例。通过译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自己独特的招数。

(4)运用情境教学法。传统翻译教学的素材常常是黑白的文字,而我们《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学中的案例(项目)和丰富的翻译基地视频资源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具体翻译的情景,便于学习者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中强调“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重在“授人以渔”。即既注重实用商务文体翻译案例教学,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工作需要,更重视掌握、运用必要翻译理论、方法、技巧等能力培养,使他们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本途径。

(6)运用循环递进法(cycle)(Quirk,1985: 37)。先是提纲挈领,而后层层深化,互参对比。即是教学中通过反复不断对学生进行某一语言知识或翻译知识刺激,不断感知,达到认知目的。如商务英语基本特点首先在第二章作了总体简介,此后在商务翻译标准、专项商务翻译章节中再深入了解;再如在理解一章节提出运用逻辑包括暗含逻辑分析进行理解,而后在增词法、拆译、定语从句翻译、长句翻译等章节中反复出现,加深逻辑推理在翻译中重要作用。

4 . 实践多元化的考核手段

通常翻译课考核与其他英语专业课雷同,都是以课堂考试为主,约占70%,再加上平时作业成绩,约占30%。课堂考试多为应试式,学生按考前老师布置的范围复习,基本知识考核靠背,有些翻译考题取自课本上或老师上课列举的体例,某种意义上流于形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及实践技能。为了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即课堂考试+平常作业成绩+校内外实训考核+翻译基地实习成绩+翻译资格证考试等,考核形式由教师阅卷、专家鉴定等构成,强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考核由三个方面构成:即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实训考核主要是指考查学生接受企业翻译任务完成情况;就翻译证资格考试我们规定,凡是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及格以上,课堂考试可免试。

5 . 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培养复合型实用翻译人才关键在教师,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商务英语翻译师资力量普遍来说非常薄弱,人员不足,尤其具有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及商务英语的教师严重稀少,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院校尤其如此。为了克服这一瓶颈状况,我们教改中通过引进、聘用、派出培训及老教授与青年教师结队等方法,着力建设多元化教学团队,组建一支由能融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探讨、翻译实践为一炉的“双师型”专任、兼职教师及校外翻译实践指导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及课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队伍建设。今天我们这支队伍不仅有多年从事翻译教学的教授,还有“双师型”教师,还聘请了广州及南昌两家翻译有限公司商务合同、信函、工程等方面翻译专家讲学、兼课,承担具体的翻译实践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翻译工作中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整体水平。

6 . 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符合翻译课是一门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课为一体的综合型应用课程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是实现培养复合型实用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目标的需要,其理念在于以掌握实用的商务翻译技能、强化商务实际翻译能力培养为主线,着手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和商务实用文体翻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理论指导、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综合教学形式,以此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性和商务素质。

参考文献

Quirk, Randolf,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Inc., 1985: 37.

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1,200.

冯奇.外语教学与文化[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317.

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9.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4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体系;医院运营;内部管理

一、前言

我国管理会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逐步进入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初始阶段。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中的治理作用突显出来。公立医院作为我国自主经营、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业务繁杂,经济管理压力巨大。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为适应新医改政策,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原)制定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全面施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医院管理与决策层期望医院财务部门能够提供可利用的各类财务数据及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充分融合,提高医院综合运营管理能力与竞争力。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工作模式

1.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2008年定义会计管理为“管理会计是一门专业学科,在制定和执行组织战略中发挥综合作用”。通俗的讲,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直接接合,它通过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提示组织运营过程中内部经济信息规律,辅助管理者科学管理,并为决策者在战略决策和规划时提供参考。

2.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

医院管理会计是以医院各层次的责任科室为主体,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和评价,是一种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的管理行为。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一是经营效果的预测和决策。医院运营过程中需要科学的预测与决策,业务发展所需的学科发展、基建建设、药品和耗材采购与库存等,更为重要的是现今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施行,需要通过过去几年的医保运行情况,更好的应对医保制度的重大改革。倘若在制度实施上一年度,医院能够通过多年医保数据,运用相关方法分析,预测下一年度医保运营情况,做出合理决策,提前作出反应,必然能更从容的应对改革。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二是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规划。规划与控制是继预测和决策之后实时监测医院运营过程。例如,医院在采取措施应对医保总额预付制一个季度后,立即提取本季度的运行数据,分析业务收入、病人费用、医保额度使用情况等指标,纵横向对比,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及新农合政策的变动,分析运行情况,如有不利情况产生,应及时找原因和方法,使医院更好的运营。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三是经营结果的考核和评价。管理会计贯穿业务活动的始终,从最初的预测和决策,至过程的规划和控制,每一步都通过技术和方法,分析优劣,作出考核和评价。例如,医院在基建投资时,通过资金规划,是自筹资金还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需在当时金融政策情况下,与医院多年的资金流量和收益作科学比对,综合评价后作出决策,基建动工以后实时监测,考核、评价,为建设的顺利完成护航。

三、医院财务分析方法概述

现有的医院财务分析主要通过考核指标计算,通过既定的标准来分析业务活动的优劣。传统的指标分析方法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目的在于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剖析。刘文娜等、袁超等、肖丽等多位学者和医院工作者研究了财务分析的指标应用、财务分析方法的选用等引进杜邦分析方法等其他方法,主要是将医院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通过核心指标层层分解到整个经营活动中的环节中去,以期找到影响某一指标的相关因素。

四、结合管理会计构建医院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而财务分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财务指标层面上,更应从财务的、非财务的层面进行分析,为医院运营更好的服务。管理会计是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以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考核和评价三种模式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其思想可以用于构建财务分析体系。

医院管理会计要求分级核算,是构建财务分析体系的坚实基础。管理会计分级核算要求实行院科两科核算,院级核算以医院总体为核算主体,核算收支,负责对外及上级报告;科级核算需要做好科室归集,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即科室责任成本,这样,将医院利益与科室利益整合,在医院战略规划下,科室与医院同步运营,产生良好的、可归集的财务数据,完整、分类的数据有利于财务分析应用。

管理会计三大工作模式将提示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角度。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不仅关注财务指标,也应注重非财务信息,应涉及到医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成本管理、资产运营、收支结构、社会效益和发展能力多方面,从财务效益、风险控制、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成长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构建全面的分析体系,如表1所示。利用表1中财务效益、风险控制及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发展能力5个方面选择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分析体系,可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使财务分析体系能覆盖医院管理所需分析指标,分析数据全面,分析结果可用。

五、小结

管理会计以行为科学为基础,注重预算、责任成本控制等多内部管理方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若以管理会计思想为指导,从预测与决策、控制与规划、考核与评价三部分来考虑体系的构建,从战略上指导医院将财务效益、风险管控、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成长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有针对性、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将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内部经济运营管理,更好的适应新医改政策和总额预付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刘文娜. 论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9): 163-164.

[2]袁超, 陈禾.完善医院管理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初探.中国总会计师, 2012, 6(107): 108-109.

[3]肖丽.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探讨―基于沃尔综合评分法和杜邦财务分析法的结合.卫生经济研究, 2013, 311: 53-55.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5

随着医改政策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推行,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从前长期以来的“以药补医”的运行模式即将面临取消,医药价格的调整也凸显了医务人员的劳务性价值,政府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险支付方法的不断的改进等外部因素,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由原来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运营模式上转变,也就是要医院的实际经济管理者思维也随之改变,必须学会运用财务战略思维。从医院的实际经济角度出发,规划出医院财务管理战略的方针,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中找到最适合医院经营的新理念,有效的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益,让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进而使医院可以持续发展。

二、医院财务战略的实质

医院财务战略的实质是指寻求医院资金的流动以及资金的周转达到相对的平衡,增强医院财务的实际竞争力,在医院内外因素对其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医院资金的流动及周转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保证执行过程顺利的进行,财务战略要求医院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开展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让财务管理在医院战略管理以及决策上提供判断基础,进而实现医院整体战略思想。

三、财务战略种类的划分与提升财务管理效力的有效措施

医院财务战略种类的划分是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发展战略内容而制定的,其中主要包含投资、筹资、营运、收益分配等。

(一)医院投资战略

现阶段我国医院常见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医院基础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投资上。为了确保投资战略的有效性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应该遵守投资要适量,集中放在最需要资金建设项目中的基本原则;注重投资的灵活性,针对卫生行业的动态、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上的变动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的原则;投资要合理分配比例,降低投资风险选取投资收益大且易完成的项目进行投资;医院要合理安排投资的规模和方式,保证与自身发展相适应,要符合医院的实际规划,投资的金额要保证医院的业务能够正常的进行运作,投资的方式要符合医院的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医院投资必须在投资项目开始前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审计以及项目完成后绩效评价工作的公正客观。

(二)医院筹资战略

根据医院实际的环境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更好的满足医院整体战略的要求,就要对医院实际的筹资目标、筹资原则、筹资结构、以及筹资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医院的筹资策略从以前相对快速的扩张渐渐向稳定型过渡。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筹资目标,既要满足实际医院正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又要保证筹资渠道的稳定,尽可能的减少筹资存在的风险降低实际的资金成本,不断的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医院筹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做好医院内部资产的积累、通过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加大医院资金的流转速度、还可以与国内的社会资本或国际融资机构进行项目的合作发展,扩大医院的自身规模,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医院运营战略

医院的运营资金是医院保证能正常运作及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效力的重点内容,运营资金表面上体现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差额,而实际上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短时期内的偿还债的能力以及风险大小的情况。运营资金的多少直接代表了医院的整体状况。从实际的战略角度对运营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好医院短期运营和长期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医院的运营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医院内部对资金的控制管理,提升专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就可以有效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医院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四)医院收益分配策略

医院的收益涉及到多方面,如政府、患者、与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要想长期发展就要选择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分配策略,医院外部利益的分配受到来自政策上的影响,例如,医保部门的实际报销比例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等。所以医院的收益分配策略,只是针对内部收益分配进行规划,要平衡好医院自身与员工之间的利益,使收益分配达到平衡,促进医院的发展。建立起内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分配机制,平衡好内外利益关系,实现医院不断的、健康的发展。

医院运营模式范文6

关键词:公私合营;PPP;私人筹资模式;PFI;独立医疗中心;ISTC

中图分类号: R199;F294

一、英国引领各国公私合营发展

公私合作制度(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或PPP)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此名称本身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公私合作制泛指在传统公共行业中引入私人机构, 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部门通过合同购买私人机构提供的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公共部门而言,可以直接利用私人机构的管理技术优势,并享有私人机构的资金和财力的支持。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公共部门有效地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并和私人机构共同分担风险。而私人机构主要负责项目商业功能,在分担风险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合营方式互惠互利,有效地结合了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各自的优势与能力。

欧盟欧洲委员会在2004年的绿皮书中就公私合营伙伴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PPP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相对长期的合同期限(一般25~50年);二是私人出资(单方或多方私人出资,有时也会有部分政府出资);三是在项目各个阶段,私人机构主要负责设计、完成、实施和筹资等重要职责,公共部门主要负责定义项目产出标准以及支付达标的服务;四是风险共担。

近十几年来,公私合营制度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用以作为基础设施采购和维护的方式。例如,交通运输(公路、桥梁、隧道、铁路、港口和机场等)、社会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监狱和社会住房等)、公用事业(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政府办事处和其他住宿以及一些专业服务(通讯网络或防御装备)。

欧洲地区在公私合营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英国发展得最早、处于前沿位置并极具代表性。在2001年到2009年间,英国的公私合营项目数量和资本开支均占整个欧洲的约2/3(见图1和图2)。尽管在2008年前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私人投资或者公私合营项目数量有一定下滑,但整体来看,英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行动依然远远领先欧洲其他各国。

英国的公私合营项目涵盖了众多公共部门,其中医疗单项占比最大。2012年3月英国财政部公布的年度数据显示,自1992年开展私人筹资模式(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或PFI) 起,累计项目数高达717项,共计资本开支547亿英镑。其中,由英国卫生部支持的项目数量为118项,资本开支116亿英镑,从数量和金额上均占总量的20%左右,为单项占比最大领域。医疗卫生主要分为医疗(医院)和辅助社保(如养老院),其中医疗(医院)占绝大部分(约85%)。在公私合营项目领域中,排名在英国卫生部之后的依次为国防、教育和交通运输(见图3)。

二、探路英国医院公私合营模式

英国PPP公私合营模式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私人筹资模式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第二种是独立医疗中心模式ISTC(Independent Sector Treatment Centres);第三种是医院托管模式。其中,PFI私人筹资模式是应用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模式。

(一)私人筹资模式(PFI)

1992年英国提出的私人筹资模式(PFI)是第一个旨在鼓励公私合营合作的系统体系。截至2012年底,私人筹资模式(PFI)作为一种公私合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英国医疗行业。据英国财务部统计,到目前为止,英国政府已经在这种模式下建成了100多家医院,总资本价值超过114亿英镑。

英国政府最初引入PFI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和改善两个问题:一是资金短缺问题,政府需要修建或改善大量公立医院,而公共财力却存在一定缺口,引入私人筹资模式则可以帮助政府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公共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效率低下,建设项目往往存在预算超支和不能按期完成的问题,需要引入私人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提高效率。

一个典型的PFI模式是,政府通过合同购买私人机构PFI项目。合约内容通常包括设计、建设、融资和运营(Design, Build, Finance and Operation或DBFO)几大板块,政府不直接支付这些项目的费用,而是通过私人机构筹资完成。在随后医院开始运营的过程中,由私人机构提供设施管理和其他非临床的配套服务(如清洁和餐饮等),由公共部门提供包括医生和护士人员配备在内的临床、医疗和护理等医院核心服务。在合同期内,政府每年向私人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就相当于政府用远期每年费用来解决当前的筹资压力。合同条款也明确规定私人机构需要提供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水平,政府部门需在审核私人机构提供的服务都达到合同规定的水平后,才进行逐年付款。这样可以确保私人机构履行条款,提供有质量、有保证的服务,最终使广大民众受益。

PFI私人筹资模式拥有几大显著的优势:第一,保障按时建设。私人筹资模式能够避免公共部门大规模初始投资,将初始筹资的压力转移给私人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政府部门通过每年支付费用的方式达到了分期付款的目的。第二,避免工程延期。私人机构投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尽快完工投入使用。根据历史数据,PFI私人筹资项目通常都可以按时甚至是提前完成。第三,由私人机构分担维护责任。公共部门往往因自身资金压力而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医院维护,或者由于政治原因将政府资金挪作他用。而通过PFI合同可以将此责任转移给私人机构。在合同中规定政府部门逐年支付费用,并在支付前需确保私人机构提供的服务已经达到合同规定的水平;私人机构则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医院运营。 第四,提高效率、降低整体花费。利用私人机构在采购成本方面的控制和精益化施工方面的经验来降低整体成本。同时,私人机构对医院有效的维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传统护士的工作负担,使得医疗成本整体减低。第五,通过合同来严格控制执行和保证质量。第六,将政府从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者的繁重职务上脱离开来,真正成为行业的监管者,制定标准和规范,各司其职。

通常情况下,参与一项大规模PFI项目的私人机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私人机构联合体。私人机构联合体包括建筑公司和设施管理公司等子公司。图4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英国医院PFI项目合作模式示意结构。

英国PFI医院典型案例当属早在2000年签下的重建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UCLH)的公私合营项目。据英国财政部报告,该项目耗资2亿多英镑,是最大的PFI医疗项目之一。该医院已于2005年4月开业,占地7万多平方米,病床数超过600张,员工达5000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UCLH)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下最大的医院之一,提供医疗服务、医学研究和培训。项目之前,该医院在伦敦市拥有8家分院。这些医院大楼散落在市区各地,较为陈旧且狭窄拥挤。为了翻新改建医院,NHS选定私人大型企业“健康管理公司(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 (Health Management PlC. UCLH)作为PFI项目的合作伙伴,采用DBFO(设计、建设、融资和运营)方案,由Interserve公司在医院建好之后提供设施服务。在项目合约的40年内,NHS以3200万英镑的年费租用新建的医院大楼。此外,该健康管理公司还将负责提供非临床支持服务(如物资、废物管理、保安、停车场、衣物床单换洗以及物业管理服务等)。

新医院大楼坐落在伦敦市中心,有669张病床,原来分散在数个分院的服务现在都可集中在此完成。这幢新医院大楼可以支持治疗54000名患者,较之前增长10%,同时可以更便捷地服务民众。而在效率方面,与传统建设和经营模式下的医院相比,预计该医院在合同40年中可节省3000万英镑。这种公私合营的模式为医院节省了6.7%的开支。

从公众获益角度来看,引入私人机构所擅长的项目管理技能、创新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比如确保医院大楼在预算开支内按时优质完工,同时保证医院大楼未来高水平的管理),不仅能够直接使就医患者享受优质及时的非临床,而且更能帮助医疗提供方集中精力提供临床服务,从而全方面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各擅所长”的理念最终达到制订的初衷需要缜密的计划与强劲的执行力:第一,需要系统科学地衡量并把关项目交付名细与成果,在合同中准确简练地体现出对项目输出结果的要求;第二,需要清晰判定哪些技术含量高的服务由私人机构提供会为民众带来显著益处,而哪些则可以由医院掌控或以非捆绑形式外包给第三方,从而控制输出质量和成本。

(二)独立医疗中心 ISTC 模式

独立医疗中心ISTC项目于2003年引入,是由私人机构所拥有并运营的医疗中心。该中心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签订合同,向NHS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英国政府最初引入ISTC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择期手术患者就诊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公立医院往往因频繁接受源源不断的急诊患者而导致其他非急诊患者预约延迟甚至取消,从而不能有效地按照预定计划为患者提供检查及手术。政府希望可以将择期手术从急诊治疗中分离出来,以此减少整体等待时间。ISTC主要承担一些常见的择期手术、诊断及检查,比如髋关节置换、白内障手术或核磁共振扫描等。而如神经外科手术等较为复杂的手术则仍由大医院来负责处理。此外,政府也希望通过建立医疗中心以吸引私人资本进入英国医疗保健领域,同时也可以在现有的NHS医院之外为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从发展规模上来看,到2009年,共有34家私人机构所有的独立医疗中心投入使用,48家NHS所有的医疗中心开门营业或在建中,每年承担超过17万台手术,参与投资的集团主要有Ramsay Health Care UK、Interhealth Canada和Mercury Health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ISTC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第一,该模式规划清晰,定位明确。在这一模式中,ISTC与NHS医院并非竞争关系,而是通过同地协作创造了一个共生的环境。由一家NHS医院周围可以规划多个ISTC,分别医治不同类型的患者。并且ISTC诊疗的患者所需的手术大多较为简单且标准化,也更易于私人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后的运营和操作。同时,设置一定的NHS医院和ISTC 间的转诊关系,以达到政府制定的患者等待时间不超过18周的目标,NHS医院会将部分适合ISTC诊治的患者转诊治疗以减缓自身压力。第二,该模式得到了切实可靠的落地政策的支持,使得私人投资者进入医疗行业后能够获利。两种主要支持方式包括:一是额外费用补贴,二是最低患者量保证。ISTC的手术定价基于国家NHS医院定价标准,但每个手术同时还会有一笔额外费用补贴以鼓励投资者的参与。除此之外,ISTC合同中还约定了最低患者量保证,以进一步鼓励投资者的进入。给予第一类ISTC“照付不议”的保证,基层保健基金会(PCT)100%支付合同签订的金额,不管所诊治的患者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的水平。第二类ISTC虽然没有获得100%的承诺,但也得到了一个固定金额的保证。

ISTC所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患者满意度高。ISTC的患者满意度总体上高于NHS医院,所有NHS医院的平均满意度在89%左右,但ISTC的平均满意度更高,达到97.3%。此外,NHS医院的大多数患者(81%左右)对他们的医生感到很有信心,而这一比例在ISTC患者中更是高达96%。ISTC患者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ISTC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提供相较于NHS更为干净的医疗环境(如病房和卫生间等)。此外,ISTC自身也会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在医疗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简便的电子工具填写与他们各方面就医体验相关的问卷,ISTC通过调查发现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进提升。

第二,等待时间缩短。精益化的流程设计是缩短等待时间的主要途径。例如,许多医疗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一次门诊患者就诊时提供医生会诊、核磁共振扫描、术前诊断甚至预定手术时间等各项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患者的吸引力,一些ISTC还会通过改善安排来尽量减少术前患者到院次数。相较而言,在患者入院时间确定后,ISTC中能按时入院的患者占比也高于NHS医院10%左右。更多的ISTC患者在选择入院时间后能够按期入院获得诊疗。

第三,运营效率提高。这主要是通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来实现。比如,针对一些关节置换的患者,以局部麻醉代替全身麻醉。由于局部麻醉恢复时间短,从而使得平均住院日从NHS医院的8日缩短为5.3日,同时也降低了手术麻醉风险。又如,利用有效的疼痛管理技术缓解患者疼痛,从而使得术后物理疗程可以提早进行,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四,激发公立医院竞争意识。尽管没有系统的评估,但一些迹象显示,ISTC项目带来的最明显益处是其能够激发公立医院的竞争意识。某些英国公立医院院长对ISTC这种模式表达了兴趣,表示曾带领团队去观摩ISTC的运营。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ISTC 可以缓解局部地区公立医院资源紧张问题。虽然在国家层面,只有大约2%左右的NHS择期手术在ISTC中进行。在某些专科,ISTC所承担的诊疗量占比很高:2006年,ISTC承担了4%的白内障诊疗,7%的髋关节诊疗以及9%的关节镜检查。但这些国家层面的数据很难反映出ISTC在地区层面的诊疗量占比,据英国卫生保健委员会统计,一些地区的某些专科几乎所有的择期诊疗都由ISTC完成。

案例研究一:

谢普顿·马利特镇医疗中心(SMTC)是ISTC的案例之一。这是一家拥有外科医生、护士及理疗服务的一站式诊疗中心,主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SMTC的一站式访问确保决策迅速且及时,大多数患者离开中心时就已选好了手术日期。从第一次联系患者到为他们选择预约时间都得到了很好地管理和控制。同时,在患者治疗方案确定之后,SMTC会随即预定所需设备,并于手术前一周送到,再加上麻醉类型的选择、疼痛的缓解以及集中的理疗支持,SMTC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平均住院日仅为4天,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只有5%的患者需要后续理疗。总之,在SMTC,个性化的患者支持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一站式访问也使得对患者的支持更加快捷有效。

案例研究二:

圣玛丽医疗中心是Care UK以及Mercury Health联合建造并运营的一家多用途的独立医疗中心,而且与朴茨茅斯基层保健基金会(Portsmouth City Teaching PCT)合作,主要由轻伤救治和无预约中心组成。该中心与Queen Alexandra医院的急诊部门紧密合作,成为英国汉普郡西南部紧急救治网络的一部分。其轻伤救治完全由该中心护士负责,NHS的医生会定期来轮转诊治患者。据统计,圣玛丽医疗中心每天可以诊治130个患者,大大缓解了朴茨茅斯NHS医院医疗的压力。

相比私人筹资模式PFI和独立医疗中心ISTC模式,医院托管模式在英国总体来说不是很普遍,有些医院存在检验科室外包的情况,有个别地方政府在尝试对亏损的公立医院整体托管的试点。

三、英国医院公私合营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从英国公私合营的经验来看,有四点主要的成功因素可以值得中国借鉴。

第一,明确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建立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支持。英国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不仅是停留在政策表面,而是建立完善的模式和制度支持私人资本进入公私合营项目。比如,针对医院基础建设的私人筹资模式PFI,以及针对患者择期手术等候时间长的独立医疗中心ISTC 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种模式的实施都较为复杂,需要对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权责义务有明确的界定才能保障双方的利益。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制定规范化的流程和实施路径,帮助有兴趣、有意向的私人机构参与合作。

第二,落地政策切实可靠,保证私人资本进入后有利可图。在独立医疗中心ISTC模式中,通过额外费用补贴和最低患者量保证来吸引私人机构。ISTC的手术定价基于国家NHS医院定价标准,但每个手术同时还会有一笔额外费用补贴以鼓励投资者的参与,除此之外,ISTC合同中还约定了最低患者量保证,保证ISTC的收入。

第三,公私合营模式框架确保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私人筹资模式PFI 中,合同期往往较长,私人机构在医院建成之后还要负责医院的保养维修,合格之后公共部门才会逐年付费。私人机构的切身利益将不可避免地和医院正常运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给予了私人机构很强的激励,以保障初始的设计、建筑和后期运营维护的质量。

第四,设立特定的公私合营模式,各擅所长,权责清晰,发挥私人资本的长处以获取公私合营利益最大化。在PFI私人筹资模式中,私人机构负责筹资、设计和建设,并在随后医院开始运营的过程中提供设施管理和其他非临床的配套服务;而公共部门提供包括医生和护士人员配备在内的临床、医疗和护理等医院核心服务。这种模式引入私人机构所擅长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使得公共部门能够更集中地提供医院核心医疗服务。在独立医疗中心ISTC模式中,ISTC与医院协同共生,分别医治不同类型的患者。ISTC 侧重简单择期手术的患者,大型医院侧重复杂急症的患者。这种共生的模式给予了ISTC 足够的生存空间,并且ISTC诊疗的患者所需的手术大多较为简单且标准化,也更适合私人机构发展。利用公私合营的方式也可以将政府从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者的繁重职务上脱离开来,真正地成为行业的监管者,制定标准和规范,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朱幼棣.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Green Paper 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Z]. 2004.

[3]Andreas Kappeler, Mathieu Nemoz.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Europe – Before and During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R].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port , 2010.

[4]A Deloitte Research Study. Closing the Infrastructure Gap:The Rol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D]. 2006.

[5]Geoffrey Hamilton, Meerim Kachkynbaeva, Isabelle Wachsmuth, Emi Masaki.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the Best Practice in PPP in Healthcare Sector: A Review of Different PPP Case Studies and Experiences." Conference, PPPs in Health Manila 2012: Developing Models, Ensuring Sustainability[J]. Perspectives from Asia and Europ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