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调查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调查研究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1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001年我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07%,2010年为2.70%,平均增长速率为0.0970。达“两纲”要求。见图3。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3年以前出生缺陷监测未纳入常规调查和统计,无数据显示,200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93‰,2005年明显上升,以后呈上下波动,2010年为10.68‰,平均增长速率为0.0877。未达“两纲”要求。见图4。

“两纲”保健服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2001年我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13%,2002年上升至98.39%,以后处较稳定水平,2010年为98.31%,其中,农村99.65%,城市97.67%,平均增长速率为0.0085。达“两纲”要求。见图5。

2.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2001年我市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1.12%,2004年上升至80.65%,以后呈上升稳定趋势,2010年为86.46%,其中,农村82.4%,城市88.49%,平均增长速率为0.0354。城市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两纲”要求。见图5.

3.住院分娩率2001年我市住院分娩率88.88%,2005年上升至98.60%,以后处较稳定水平,2010年为99.96%,平均增长速率为0.0156。达“两纲”要求。见图6。

4.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年我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64.58%,2003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下降,2004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0.66%,2010年为28.05%,平均下降速率为0.1008。未达“两纲”要求。见图7。

讨论

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达到了“两纲”目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这3个死亡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已很低,提示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将这3个死亡率维持在目前水平,并认真研究死因防止反弹。在孕产妇死因构成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其次是羊水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见,加强各级妇幼保健和产科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规范培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同时,加强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围产保健的认知度,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在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中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居前3位,因此,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预防早产,开展早产预测,加强优生优育指导,开展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自“两纲”(2001~2010年)执行以来,我市通过狠抓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开展“母婴安全年”活动、实施“降消项目”、强化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培训等一系列措施,2001年以来我市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住院分娩率稳步提高,分别接近99%、100%。随着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及新法接生的普及,从而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的提高,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妇幼保健工作,还控制了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出生体重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而且与小儿长期预后、生长发育迟缓、残疾、成人期疾病等也密切相关。根据监测情况,我市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虽然达“两纲”要求,但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我们狠抓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扩大,监测质量提高,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我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上升的原因。儿童保健覆盖率是反映儿童接受最基本的保健服务的指标,它体现了政府对儿童的关心程度,也体现了卫生保健部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动力。儿童保健工作从启动时间到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始终较妇女保健工作进展慢。

2010年全市及农村的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两纲”目标,但城市的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到“两纲”目标。农村是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而且与预防接种工作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目前城市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而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人员配备不足,且儿童保健专业素质欠缺,儿童保健业务及对辖区的儿童保健管理相对薄弱,另外,城市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小型民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不规范管理,都给儿童保健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我市儿童保健覆盖率,提高儿童保健质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地各单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力度,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用于硬件和软件建设;②各地各单位要重视群体保健工作,配备保健专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本辖区的儿童保健宣教工作,并加强流动人口的儿童保健服务;③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职责划分做好辖区民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监督管理工作。

婚前医学检查是保证健康婚配、防止疾病传播和遗传病延续的重要生殖保健措施。2002年以前我市的婚检率还在50%以上,2003年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婚检工作难以开展,婚检率明显下降,平均下降速率达10%以上。虽然2008年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各县(市)逐渐开展了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检的工作,婚检率有所上升,但与“两纲”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2

【关键词】学龄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5-02

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时一种严重威胁其健康发育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给予疾病的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措施,我院对210例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地区偏远地区2010年2月~2011年12月21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在3~6岁,平均(4.95±0.37)岁,男110例,女100例;其中就读幼儿园者141例,未就读幼儿园69例。

1.2 方法:根据《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止方案的技术规定》对其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测。收集所有儿童的新鲜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对蛔虫、钩虫和鞭虫等进行检验,使用透明胶纸拭肛发对蛲虫进行检验

1.3 数据处理: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0例学龄前儿童肠道感染者101例,占48.10%;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地与外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学与未入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蛔虫感染人数最多,为97例,占96.04%,与钩虫及粪便吸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均无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感染者。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蛲虫、带绦虫、鞭虫、结肠内阿米巴虫、溶组织阿米巴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等。此外,还包括肝毛细线虫和人芽囊原虫等。

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肠道寄生虫感染较多,占48.10%。患儿无性别差异,但外来人口的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p<0.05,其可能是由于外来人口对我地区的环境不适应,儿童居住环境有一定差异,流动人口卫生习惯较差等。而入学与未入学的儿童发病率并未存在差异,这与部分报道结果相反,其可能是由于我院本次实验调查对象较少,出现误差,加之部分幼儿园对儿童寄生虫感染认识不足,学生集中等,容易导致对学生的健康指导效果降低,学生之间相互传染造成幼儿园内儿童发病率也较高。

从感染寄生虫调查发现,蛔虫感染例数最多,与国内大部分调查结果类似。主要是由于蛔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其经过粪口途径感染,导致传播广。蛔虫类似蚯蚓,一般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幼虫会钻入到肠道粘膜,甚至经过淋巴管和微血管进入肝脏等,引起各种疾病。患儿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其可能会呈现脐部周围的腹痛、食欲降低、消瘦、哭闹、烦躁、易惊醒、磨牙等。如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肠梗阻等并发症,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发病率较高,其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给予预防,并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中,首先要积极控制传染源,对已经携带寄生虫的患儿给予普查和广泛治疗,对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群进行集体的驱虫。其次,要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改善儿童的卫生条件,并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未经过清洗的蔬菜和水果,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此外,还要鼓励儿童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率。家属还要重视家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积极消灭家庭中的苍蝇、蟑螂等,避免虫卵入侵。第三,对发现患儿有此疾病后,要积极给予治疗,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甲苯咪唑咀嚼片、复方阿苯达唑片等。

参考文献

[1] Scherrer AU,Sjoberg MK,Allangba A,et al.Sequential analysis of helminth egg output in human stool samples following albendazole and praziquantel administration.[J].Acta tropica,2009,109(3):226-231.

[2] 吐送托合提·肉孜,古丽鲜·巴依孜,阿布都卡依木·阿布都拉,等.某县3~18岁肠道寄生虫感染监测与驱虫药效果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08-209.

[3] 唐莉娜,王世海,陈兆义,等.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儿童蛔虫、钩虫、鞭虫疗效观察[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8,24(7):681-682.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3

关键词: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工作;数据失真;统计机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4-018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4.093

统计调查是围绕各类数据展开的,而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关乎统计机构的声誉和形象,也为未来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随着国际组织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管理工作的研究深入,对于数据质量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中国国家统计局也从关键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评估中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改进和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水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当前制约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估方法上,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DQAF),主要从数据质量的前提条件、保证诚信、方法健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性及可获得性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国内学者主要从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及衡量标准上,以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和评价方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统计调查实践中的数据质量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改进数据质量评估。

1 统计调查中数据质量的内涵及标准研究

统计调查工作对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限于对调查数据准确性的考核,还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统计调查工作都是建立在数据准确性基础上,并从减少数据统计误差、提升数据控制质量上来落实。随后,由于统计调查工作的深入,人们对数据质量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调查统计中数据特性的研究,更需要从用户视角来提升统计信息的满意度。为此,数据质量逐步衍生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而要建立与数据质量管理相对应的评估体系,则需要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可比性、可行性和衔接性上进行全面考察。与此同时,对于统计调查中的数据质量的标准研究,国际组织主要从数据质量涵义的解释及理解上进行研究,由于各统计机构之间的理解差异性,对统计调查中的数据质量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但就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数据的准确性上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能够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映,并能够被使用的准确信息;二是从数据的时效性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能够在用户做出决策之前提供参考分析;三是从数据的完整性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内容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存在残缺;四是从数据的适用性上来看,统计调查中的数据应该具有可用性,符合用户的需求;五是从数据的简便性上来看,能够从调查数据的统计中简明、扼要地反映相关问题。

2 当前统计调查中数据质量常见问题

以全面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统计调查中的数据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改革及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机制转换、体制转轨而带来的新旧制度间的衔接问题,使得统计调查工作往往陷入被动;二是在统计职能上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无论是信息、咨询还是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全面及时的反映,服务对象对统计调查工作还存在误解,调查结果在指导生产、生活上还存在局限性;三是调查环境不理想,特别是在人、财、物等软硬环境相对薄弱的广大基层,统计调查环境不完善,制度宣传不到位,专业化术语与公众接受度相去甚远;四是缺乏完善的数据质量考核体系,构建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是提升统计公信力的基础,而对于简单的事后调查,已经难以满足质量控制要求,迫切需要从统计调查全过程中来改进制度,从统计调查设计、实施、评估上健全完善;五是统计调查法制意识有待加强,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调查对象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影响统计调查执法力度,也对统计调查申报制度、调查对象经济利益带来影响;六是统计调查数据失真问题,随着统计工作在不同层面的深入,对于政绩考核、地方利益以及不同阶层间的分歧较大,从而引发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七是在统计调查中采用不同指标、不同统计方法上的差异性,对于统计结果的一致性和涵义模糊性问题缺乏可比性,甚至出现对统计数据的误解。

3 影响统计调查工作中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3.1 经济环境变化,统计调查难度复杂化

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带来了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难度。如调查对象的配合度较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增大,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面临的非公有制调查工作往往成为统计调查的“黑洞”。

3.2 统计调查方法滞后,缺乏适应性

从国家统计局一再强调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工作来看,建立必要的周期性普查,辅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但在实践中并未获得预期效果。以全面调查、层层汇总的方式所形成的统计体系依然存在,统计调查分工不明确而带来的业务上的重叠或交叉,对统计数据质量带来影响。同时,统计部门审批备案管理混乱,有些部门越权下发报表,未能履行统计制度,对各种统计信息、调查数据的评估工作缺乏全局性;另外,在统计信息上,一些单位未能从统计调查数据中进行引用,而是以浮夸数据、领导讲话数据等进行传播,也给统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者,统计范围不完整,对于当前“抓大放小”原则下的统计工作,限额的设定往往存在不适用性,特别是在抽样调查工作中,对于规模以上及规模以下各调查机构来说,一个指标两个单位、两个方法的合成,使得统计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如在第三产业统计调查中,对于个体、私营经济因涉及行业部门较多,在数据搜集难度及科学性存在漏洞,导致数据质量失真。

3.3 统计基础薄弱,基层负担较重

从当前统计调查工作细化及实施上来看,基层统计力量相对薄弱,基层人员队伍不稳定。如在一些城乡及农村,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多为兼职,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对于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带来影响;再如企业在改制后统计基础也较薄弱,多数统计兼职人员不熟悉统计业务,对于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认识不够;县级统计机构根基薄弱,县级统计部门建设不容乐观,人员少、素质低、任务重而带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统计调查数据质量。

3.4 人为干扰严重,统计调查监督不力

统计调查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很多统计活动与统计调查的主体、客体间的利益关系矛盾加剧,对统计工作各方关系协同带来阻碍。特别是某些地方领导的干预,对于统计调查工作缺乏相关监管与监督,如行政干预对调查数据质量的影响,都是造成统计调查数据失真的重要因素。

4 推进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

加强对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管理,从问题中来探讨积极的改进对策:一方面依托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统计部门应该从法制化、科技化、管理科学化上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促进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4.1 强化体制改革,完善统计调查工作环境

进一步深化统计调查工作机制,从当前政府统计工作中,政府多重角色的转变上,引入全面考核及评价机制,尤其是在加强政府监督工作上:一要改进管理方法,从垂直管理上细化统计管理体系,实现对统计工作的直接领导;二要强化统计职能建设,特别是对地方统计的监督与审核,明确各级统计机构的职责,做到业务分工不交叉、不重复;三要注重政府、企业、民间统计职能的划分,充分发挥各自潜能,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引入评价监督体系,增强统计调查数据的整体质量。

4.2 注重统计数据质量意识培养,完善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对数据质量意识的全面宣传,从保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技术手段上,狠抓全过程、全员参与管理,进一步落实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如对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对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对统计调查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甄别、对统计调查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强调等,要从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上,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明确相关责任,落实好差错追溯制度,确保数据质量的统一性。

4.3 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构建高素质统计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对于县级及以下统计部门,要从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上,尤其是在基层统计组织的管理上,一方面以资金投入来解决相关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提升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基层统计人员内部管理,特别是从制度上构建统计工作流程,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录入、交接、传递、审核、报送、归档等业务,积极开展基层统计人员学习培训工作,利用新知识来提升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4.4 注重统计法制建设,为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供法律支撑

法制化建设在统计工作中的推行,是提升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对现有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转变重数字、轻实际的短视行为,要从具体实物指标上来进行反映工作实效,减少综合性指标、难以核实的统计指标,要加强对统计指标准确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事关社情民意的调查中,要从关注民生的指标中来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对统计工作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特别是对于相关人和事,要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结合上进行严肃查处。

4.5 注重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

推进统计工作制度的改革,必然需要从构建新的指标体系上,避免GDP核算中数据失真的负面影响。为此,在统计调查方法上,尽早扭转传统报表统计的主导地位,逐步建立以科学普查为基础的,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和控制方法,强化对国家统计调查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国家调查在宏观经济服务中的能力;强化对第三产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克服“数据不够三产凑”的统计乱象。另外,在统计信息发放管理制度上,要从政府公信力的维护上,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对于未经审批的统计项目或信息严禁,对于相关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增强统计调查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许涤龙,叶少波.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述评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7).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4

关键词 教师 课堂 非语言 调查研究 策略

0 前言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语言符号学家艾伯特·梅热比对人际传播中信息表达的情况做出研究后,提出一个公式: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 = 语调(38%)+表情(55%)+语言(7%)。就是说,信息沟通的效果93%是源于言语以外的因素。这种通过非语言、非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非语言沟通或交际。

在任何沟通场合,非语言因素总是和语言一起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的是在课堂教学这一沟通情境中,教师应如何使用非语言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1 调查研究

1.1 调查概况

为了了解教师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笔者在某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布于七个系,每系各抽取样本50个。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42份。调查问卷由单选题、多选题(封闭式)和填空题(开放式)组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手势、面部表情、微笑、肢体语言、副语言、服饰、化妆、体味和空间距离等。

1.2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

1.2.1 关注内容

据调查结果(详见表1),在342位调查对象中,关于学生对教师非语言信息的关注内容,按被选择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面部表情、眼神、服饰、头发和声音。由此可见,排在前两位的非语言信息都集中在面部,这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关注的焦点。

1.2.2 客体语

(1)服饰。当问及“教师是否有必要穿正装上课(体育课除外)”时,有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7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可见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穿着上可以有相对自主的表达。

在问及“不喜欢女教师穿戴什么上课”时,有37人(10.9%)选择了“有文字或图案的衣服”,有201人(59.5%)选择了“领口低的衣服”,有104人(30.8%)选择了“紧身的衣服”,有92人(27.2%)选择了“无袖衫”,有14人(4.1%)选择了“七分裤或五分裤”,有79人(23.4%)选择了“膝盖以上的裙子”,有120人(35.5%)选择了“较大的首饰”,有180人(53.3%)选择“凉拖”,有9人(2.7%)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领口低的衣服、凉拖、较大的首饰、紧身的衣服和无袖衫。(注:凡是比例之和超过100%的均为多选题,百分比为该选项选择人数占有效样本数342的比例,下同。)

(2)化妆。当问及女教师的化妆时,在342位调查对象中,除2个缺失值外,有2.3%的学生认为女教师可以化浓妆,有80.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化淡妆,有16.4%的学生喜欢教师不化妆。由此可见,八成以上的学生喜欢女教师化淡妆上课。笔者认为,化淡妆上课也可算是教师职业化的一种体现。

1.2.3 体态语

(1)微笑。在问及“教师的微笑能否给你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时,有94.7%的学生选择了“是”。由此可见,教师上课时面带微笑,让学生如沐春风,可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微笑对学生的影响,在开放式填空题中,笔者要求学生用词语表达对教师微笑的感受,具体结果详见表2。

(2)不喜欢的表情。在问及“你见过并且不喜欢的教师表情”时,有273人(80.1%)选择了“蔑视”,有261人(76.5%)选择了“冷淡”,有155人(45.5%)选择了“生气”,有72人(21.1%)选择了“疑惑”,有56人(16.4%)选择了“惊讶”,有12人(3.5%)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表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蔑视、冷淡和生气。

(3)目光接触。关于教师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有283人(83.5%)选择了“注视到全班同学”,有101人(29.8%)选择了“注视到认真听课的同学”,有59人(17.4%)选择了“注视到自己”,有39人(11.5%)选择了“低头或看PPT,没有目光接触”,有38人(11.2%)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八成以上学生希望教师的目光能兼顾所有的同学。

在问及教师目光的作用时,有211人(62.1%)选择了 “询问”,有303人(89.1%)选择了“鼓励”,有214人(62.9%)选择了“警示”,有15人(4.4%)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教师目光的作用,学生认为除了有正向的鼓励和询问外,还有负向的警示作用。

(4)手势。在问及“教师应使用哪种手势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有81%的学生选择了“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上”,有9.9%的同学选择了“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下”,有2.9%的同学选择了“手臂伸直,食指指向同学”,有6.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看来,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手势应该是“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上”。

在问及“不喜欢教师的什么手势”时,有119人(34.8%)选择了“手臂下垂在两边”,有44人(12.9%)选择了“手臂放在讲台上”,有168人(49.1%)选择了“手臂相握放在背后”,有231人(67.5%)选择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有18人(5.3%)选择了“用一定的手势配合讲解”,有24人(7.0%)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排在第一位的是“手臂交叉放在胸前”,这是一个防御性的姿势,不太受学生喜欢。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通过对南通市部分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9世纪中叶,英美等列强在我国设立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执教,这是外籍教师的雏形。南通聘请外籍教师始于通州师范学校,在1903年建校之初,张誊先生就先后聘请了6位日本籍教师讲授理科、农业等课程,1906年张警先生在通州师范学校开设测绘科,聘请8位日籍教师任教。外籍教师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江苏省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为599人,2005年为624人,2006年为657人,2007年为698人,2008年已达到733人。外籍教师已然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队伍,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笔者就外籍教师的教学情况、校方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研的基本情况

(1)时间安排。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1月,采用问卷调查对南通市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辅以访谈,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南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职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

(3)调查详情。发出调查问卷422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回收率为93.6%。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65名,专科生330名;男生162名,女生233名;英语专业学生%名,日语专业学生35名,其他专业学生264名。调查的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157名,二年级学生166名,三年级学生72名。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准备情况

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准备情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外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责任心较强,但部分外籍教师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习惯带入中国,却不能处理好娱乐和工作的关系,从而影响了课前准备工作及作息时间安排。故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外籍教师师德教育和教学常规管理,以避免各类教学事故,提高教学质量。

2.2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

课题组把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过程中就课堂气氛、教学手段、讲授内容、教学安排等指标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①大部分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多,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变化较多,上课有新鲜感。课题组为进一步了解外籍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曾多次参与外籍教师授课过程,课题组发现外籍教师能经常运用电脑、多媒体、图片、电影片断、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授课内容以及教材使用权限等方面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本科学校的外籍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权限较大,教授内容基本由外籍教师本人选定,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给外籍教师选定教材,教授内容按照课本进行。课题组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外教自己选定教授内容,往往教学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教学安排不够紧凑,教学目的不明确,上课随意性较大。而选定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囿于书本,知识面得不到拓宽。故笔者建议,学校在选定教材的同时,还应鼓励外教补充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③大部分外籍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较强,个别外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随意、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责任心的教育。

2.3学生对外籍教师教学的评价

外籍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评价见表3。课题组在就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调查中发现,外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考核总体来说难度较低,考试的形式随意、轻松,随时让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或进行一组对话就算进行了考试。大部分学生在综合外籍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后表示,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总体是好的、令人满意的,但有些英语底子较好的学生却并满足外籍教师的教学,他们对外籍教师的满意度不高,有些甚至对外籍教师产生了厌倦情绪。

3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取样的样本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涉外部门了解外籍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对外籍教师的评价。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统计结果,课题组在采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辅以访谈等方式,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3.1坚持聘请标准,严把聘请质量关

聘请外籍教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持聘请标准,严格学历和专业要求,要求外教出示学历原件、TEFL证书、工作简历以及原聘学校的推荐信,聘方应着重引进具有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外教,并看重外教在原聘学校的教学、生活实际表现[f21。同时注重把握以下几点:①聘请外籍教师母语必须为所教课程语言,以免影响教学质量;②聘请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教学资质,如教英语必须有TEFL或EFL等语言教学证书。调研中发现,拥有这些证书的外籍教师经过语言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学效果较好;③所聘请的外籍教师必须有1~2年的教学经验,并且在上一任学校工作、生活表现良好,学历和专业背景最好为所教课程或与所教课程相关。课题组调查发现,部分外籍教师有学历造假行为。因此学校在聘请审核外教时,应要求其出示学历证书原件;④所聘请的外籍教师必须有上一年任期学校的推荐信,如果条件许可学校可与外籍教师上一任期学校取得联系,以全面了解外籍教师各方面的表现。

3.2加强岗前培训,重视日常管理

为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教学质量,考虑到外籍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人对外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课程要求、教学大纲、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学生情况、教材内容、课表安排等情况,鼓励他们根据需要补充材料,若自带教材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可提前交付印刷。同时还要向外籍教师介绍中外文化差异、中国的法律法规、学校在外籍教师生活管理方面的规定、生活指南、教学生活联系人等等,并把上述内容汇编成册,分发给外籍教师。做好岗前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外籍教师的日常管理。外籍教师到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热情会逐渐降低,生活圈子越来越广,娱乐生活的过度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对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系部和外籍教师生活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外籍教师进行跟踪管理,以保证其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3.3要求外籍教师定期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中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外籍教师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活泼、风趣,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教学气氛好。中方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严谨规范,对知识点传授主次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起备课、写教案、共同到课堂授课。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外籍教师参加,并根据外籍教师专业特长组织学术讲座等科研活动,通过教研、科研活动,双方教师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互相交流教学科研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统计调查研究范文6

关键词:CATI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社情民意调查机房是信息中心、数据中心,政府调查社情民意的交互基础平台所在地,机房中的计算机设备价值很高,承担社情民意调查的重要任务,担负政府与民意交互的政府职能,对机房运行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因此,CATI机房的维护与管理已成为社情民意调查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房采用专人日常管理巡查及夜间值班巡查,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只能简单的通过直观进行巡查,不能准确高效的实时监测环境设备,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或机房环境故障。机房主管领导及负责防火安全的相关领导同样不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的运行管理情况,我们通过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为机房建立一套电子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里的设备及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的智能管理。

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由远程控制计算机、监控计算机、3G通信网络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声光控智能模块、智能采集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协议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多传感器控制模块等模块组成。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3G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融合技术,其监控对象是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

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的电子环境监控系统主要监测以下五大类系统:供电系统、环境系统、空调照明系统、安保系统、计算机系统。其中:

供电系统包括:交直流供电系统,配电柜、UPS、稳压器及逆变器、蓄电池组等;

环境系统包括:温湿度、消防报警等;

空调照明包括:空调、换气系统、照明系统等;

安保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防盗系统、对讲系统等;

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备份系统、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该系统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管理为手段,以统一监控模式为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机房监控系统,强化了机房维护手段,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机房安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网络维护水平,实现了机房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或集中值守,改进了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现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该电子环境监控系统硬件采用集中-分布构架,即采取“集中管理,分布布设”,集中管理中心,设置在网管机房,由集中监控系统及备份系统组成。其主要职能是集中监视所有机房电子环境系统,诸如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环境系统等,以视频图像监控各系统工作状态及运行参数,并通过图文传输、声音报警、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等接口方式,及时监测机房电子环境的实时状态,并且根据系统预先设置采取不同的处置策略,该系统可对告警情况、机房位置、具体的告警设备、告警时间段、告警处理方式、故障级别进行查询、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以XML的格式进行保存,可以进行告警统计分析。

分布管理,提供远程登陆管理,对监控系统管理员授权,通过浏览器根据授权的监控管理功能远端管理、维护和操作监控管理中心的监控系统。

容灾系统,对集中管理中做备份系统,保障监控中心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容灾系统能正常运行,替换故障监控中心系统,做到监控系统万无一失。

机房电子监控系统软件,采用的B/S软件架构,将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的各子系统信息融合到统一的监控系统平台下,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员的监控与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访问,可实现本地及远程登录,简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方式,可在工作、出差、家中对机房电子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也可设置多名管理员对系统不间断的进行24小时监控,或者采用系统无人值守的自动模式对机房动环进行自动监控、自动报警、自动采取合理措施的方式对机房进行监管,对微小不宜人为发现的故障早做预警。正是在深入研究了机房电子环境系统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我们从实际情况,对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对市面上主流的监控系统的分析,我们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满足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要求的监控系统。

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采取了以下设计原则:

1.设计先进性:系统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借鉴了国外成熟产品以及国内500强企业、航天研究院的成熟设计,传感器设备选型也是按照相关标准选取,在可靠性,性能上超过现行的关于机房电子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各项技术规范和要求;

2.可靠性:系统选型参照了国内外产品的成熟设计,在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等方面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具备国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

3.可维护性: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选用的设备多选用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强的产品,充分考虑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因此维护工作量较少,设备易于维护,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4.开放性:社情民意调查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广泛的采用了通用设备,具有开放的接口。考虑了监控系统与综合网管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预留的接口同时能满足所有机房和其他本地远程监控系统连成一个系统监控网,实现政府不同部门机房电子环境监控系统的统一维护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