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技术应用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1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影视传媒,应用

1 新媒体技术概述

1.1 新媒体技术定义

所谓的新媒体实际上就是以数字、网络等为基础的各种媒体技术,为满足大众需求,新媒体技术又被广泛应用于各处,其主要形式有数字电视、移动网络以及各种广告媒体,这些新媒体技术实际上就是对传统媒体的整合,在数字网络技术的作用下成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1]。现阶段,新媒体技术以新型媒体的姿态出现在影视传媒中,尽管它在社会上应用时间较短,但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应用最多的传媒技术。

1.2 新媒体特点

首先,新媒体技术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在新媒体技术被应用以后,存在于传统媒体中的地域局限性便会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随时随地了解各种信息,如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人们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互动,如微博、微信、QQ等,随时表达自己的感受,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其次,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与实时性。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可以第一时间让人们获取,这样的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媒体更加及时,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2 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

2.1 数字电视技术

在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多以有线数字电视为主,它的信号传输通常是利用数字技术完成信息处理,所有画面都要经过数字处理来实现,从画面的制作到传输再到用户接受,需要经历很多过程,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并不会损坏电视节目的质量,更不会出现信号被浪费的情况,相反,用户所接受到的信号效果会更好。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信号的接受需要有机顶盒与解码信号为依托,在有线数字电视逐渐普及的今天,人们的精神层面与生活状态也就得以改善,人们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但一些较为先进的电视节目,尤其是超清或高清电视节目却需要付费才能收看,这样一来就难以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所了解到的信息也就更多。

2.2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

所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就是利用广播移动终端提获取信息,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媒体等,这些移动多媒体基本实现了全国普及。之所以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以下几大特点:首先,形体小,便于携带,这也是移动设备最突出的特点,只有人们所在之处有信号覆盖,就可以随时接收各种信息,这是数字电视技术无法企及的。加之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接收有卫星支持,信号质量也更好,财务管理论文这同样是其备受大众青睐的原因。其次,所需流量费用较少,由于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离不开卫星无线电发射信号的应用,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数字形式,也就无需消耗更多的网络流量,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最后,服务对象较多,人们可以利用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传递各种信息,为更多人服务。如有人将行李箱丢在出租车中,就可以利用广播将信息传递出去,出租车司机在获得信息以后也便于将失物归还。随着移动多媒体的普及,在电视作品的制作上也更加方便,如恐怖悬疑作品《波澜万丈》就是用两部手机拍摄的,这也是新媒体技术给影视传媒所带来的好处。

2.3 交互网络技术

交互式网络电视需要有线信号电视作为依托,它可以与互联网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以家庭为主的新型电视服务形式。与普通电视相比,交互网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传统电视所播放的很多内容不一定被受众喜爱,但受众却无法选择,只能是播放什么就看什么,这样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难以满足受众需求,但交互网络技术却可以消除这一弊端,用户可以与媒体信息者进行互动,不仅可以让媒体信息者了解到用户需求,也便于系统升级,为受众提供高质量服务[3]。如爱奇艺网络就有这样的功能,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官方,官方也能够按照用户所提意见进行整改,直到用户满意。同时,交互网络技术能够为受众提供各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如教育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等,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各个卫视的节目单,让受众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观看节目。加之交互网络技术在电视剧播放上具有联播功能,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看电视,不受时间限制。

3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新媒体技术对影视传媒的影响十分深远,尽管该技术应用时间并不长,但却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丰富人们生活、娱乐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影视传媒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而是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不断优化自己,增强自身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皛.新媒体对影视宣传的影响及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72-73.

[2]刘扬.论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40.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现代媒体 应用现状 改进措施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将线上经济与线下经济进行联接的纽带。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存在显著的区别,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特性以及应用现状的探析有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媒体行业的进步。

1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便捷性以及实时性等方面。

1.1 灵活性

传统媒体环境下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进行信息内容的选择,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需要的信息进行浏览观看,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信息的获取手段以及内容选择的灵活性都大大提高。

1.2 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还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信息的传播受到的空间限制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大千世界,还可以将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并共享给其他人,媒体环境实现了开放化共享性的特点。

1.3 实时性和便捷性

这也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报纸、电视新闻信息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时间进行内容的编辑收集,现代媒体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可以达到实时传递的特点。

2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

2.1 移动多媒体广播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即CMMB,其主要针对的是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该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在无线电发射广播以及卫星技术等的支持下满足人们的画面、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需求。与传统的3G业务不同CMMB不用受到流量的限制,在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接受到媒体信号,信息传输的效率较高且图像的质量也跟高。但是目前该技术尚未实现双向交互信息传输,单向信息的传播渐渐无法适应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要求,双向交互信息传输也是该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2.2 有线数字电视

这也是在现代媒体中应用最广的一项新媒体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实现有线网络数字节目的收看。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电视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满足公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有线数字电视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目前普及的主要是一般的数字电视媒体技术,而技术要求较高的超清电视、互动电视等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小。

2.3 交互式网络电视

交互式W络电视也就是IPTV,与CMMB和有线数字电视相比,该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对于媒体信息的需求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选择信息的内容。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可以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且在交互式网络的支持下数字媒体服务的质量更高,信息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用户自己的受众,充分实现了媒体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根据用户对于信息内容和系统的反馈对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和提升。

3 新媒体技术的改进策略

3.1 恰当处理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针对目前常用的CMMB、数字有线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平台,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及时向公众传达他们所需要的媒体资讯,促进我国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其中有线数字电视主要承担公众基础信息服务的作用,为了应对CMMB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冲击可以将CMMB系统与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结合,提高研发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将CMMB技术应用于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中,加快其研发和普及应用的进程,促进现代媒体网络的发展。

3.2 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

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为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新媒体相关企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加快解决技术研发中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提高新媒体技术研发上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对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即系进行完善,提高其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公众数字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3.3 提高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当前的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媒体仍然有着巨大的竞争力,会给新媒体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压力,为此相关企业必须要注重新媒体技术以及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正确处理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完善内部的硬件系统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注重新型媒体人才的引进,提高新媒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现代人对于媒体信息的要求建立个性化的媒体信息服务模式,采取差异化的信息内容推送,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新媒体技术在现代传媒体系中的竞争力。

4 结束语

大众媒体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发挥着产品宣传、舆论引导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技术在现代媒体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媒体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现代媒体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关从业人员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对新媒体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新媒体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娟,彭勇.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研究――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第四版)》[J].青年记者,2016(32):104.

[2]曾真.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助推影院放映质量提升――《现代电影技术》杂志全媒体服务系统应用实践报告[J].现代电影技术,2016(12):9-13.

作者简介

车学泓(1978-),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3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的平面媒介转向为数字媒体媒介传播,在信息的表达形式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来进行阐述,分析出新媒体技术为公益广告的表达带来的影响,新的技术的出现也促使公益广告传播的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公益广告;传播影响;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62-02

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影响下,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创作带来了新的视觉效果,而公益广告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表现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公益广告的传播已由单一的视觉表达、听觉表达发展为视觉、听觉、动态表现等互动形式的传播,同时公益广告的发展形式,也不断的受着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在新媒体技术多元化的影响下,公益广告在创作设计上也将体现出思维方式、设计语言和艺术内涵的突破.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1.1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媒体技术在数字网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手机等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新媒体技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特征是及时的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并且能产生“连接性”和“交互性”.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媒体传播从出现以来,传播的形式不断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发展,媒体的主要作用是及时的向人们传播信息,承载着信息流通的作用.而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了传统媒体信息的接收从单一化、静态化、被动化转向为信息多元化的接收,并且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扩展了广告作品艺术形式的表现,提升作品的主题意义,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视觉、听觉、触觉效果,在信息文化的传播上达到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

另外,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广告的创作更加具有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将广告的艺术表现与新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促使各学科的相互融合,同时提升了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2 公益广告传播形式的演变

2.1 公益广告表达的内容特点

公益广告是一种服务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警示内容,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公益广告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教育上通过宣传的内容,以警示或劝导为目的来使大众在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得到改变,如早期的“节约用水”主题,到现在社会上触动的敏感问题“保护环境”、“关注艾滋”和“节约粮食”等等.

公益广告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定位性、主导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传播的过程中用简短的文字或图形图像通过艺术的表现来进行社会宣传,从内容的意识形态上来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

2.2 公益广告传播形式的变化

公益广告在媒介传播的使用上,从早期的平面公益广告开始,通过报纸、杂志、户外招贴等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向人们提醒、规劝或倡导,把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传达给社会大众.但这种平面的公益广告传播方式在形式表达上由于过于简单和受众接受的被动性,在教育教化上往往难以达到公益广告“寓教于乐”的效果.而随着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公益广告开始由无声的平面传达逐步发展为视、音、触等多种传播形式,如广播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网络公益广告和户外公益广告等,大大丰富了公益广告的传播表现形式.

公益广告的最终受众者是广大群众,使群众接收到信息的内容而达到社会警示作用.在对受众群体的调研中,人们对于公益广告媒介的方式已有传统媒介转变为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介,并且逐年增加,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3 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表现特点

3.1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公益广告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效果,传播的形式不仅仅再是主动的单一性表现,通过数字技术的设计后出现在户外各大场所,如街道、商场、公交站台、地铁车站等,依据数字播放平台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播放载体也不断扩大,手机、平板电脑、车用载体和户外显示设备等已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主要形式.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大众在接受这些信息时,受新媒体技术传播的影响,在接受信息上激发了求新、求快的心理需要,也易激发观看的热情,从而与媒体产生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促使公益广告的社会教化和精神寓意的提升,也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

3.2 信息接收的大众性

公益广告的宣传最终的目的还是使人得到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扩大了受众的群体.通过新媒体技术多元化、交叉性的特点,扩大了社会接收群体,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达到与信息互动的效果,让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参与互动来了解信息的寓意,通过在媒体载体上无障碍的轻松操作,增强了大众接收信息的热情,从而使传播的效果达到了更加有效的社会精神文化价值.

3.3 广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连接性”特点,促使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并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趋势.目前,在新媒体技术的引导下,公益广告在表达内容上通过视觉元素的冲击、语言艺术的运用和巧妙的创意构思已经形成了一项新型的广告艺术门类.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也出现多样性,如户外视觉表达、媒介载体互动、艺术形式传播等.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的公益广告充分调动人们的视、听、触感官来感受内在含义,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大众的互动性,将大众设计为公益广告中的一部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使大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充满情趣,提升接受信息的兴趣,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所要传达的深刻寓意.

4 新媒体技术对公益广告发展的影响

4.1 制作技术上的支持

公益广告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画面表达上的艺术性,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还结合了广告心理学、多媒体制作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将其特点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制作中,通过将数字技术和艺术形式融合达成作品所要传达的立意.如央视播放的以“关注老人”为主题的“家”的公益广告,作品通过多媒体制作软件Adobe flash Professional CS5软件和ActionScript3. 0语言来完成实现的,在画面的处理中利用Flash中插件的使用使画面字体的变化达到自然融合的效果,也使画面的播放更加流畅.

4.2 创意多元化的实现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公益广告的实现形式已不在是静态化、平面化,而是向着动态化的方向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们不在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希望有选择的主动接收信息,并且与信息产生互动性.这些要求促使公益广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出现了一个新的视觉体验形式.因此在内容的创意表现上通过数字技术、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创造出个性的、互动的,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意方法.新媒体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常规展示,在表现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光影、空间、色彩等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充满趣味.如出租车车载媒体,人们在乘坐的同时,通过车载媒体的播放,达到对公益信息的传播,同时通过触摸显示交互技术产生信息的交流,使人们在接收的过程中产生主动性,提升对公益广告播放内容的扩展性.

4.3 促进公益广告的情感表达

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对于触摸屏的研发是快速的,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触摸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在户外的电子播放载体上,对于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也由单一的播放形式转为通过触摸屏来接收信息,人们主动的带着自己的情感参与信息的交流,在接收过程中将公益广告的表达内涵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信息的互动.

新媒体公益广告的出现涵盖了多个交叉科学领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内容的表达形式从平面创作上、语言运用上、声音配音上会出现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受众群体的互动参与,将大众带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加深大众对于公益广告在情感上的表达,升华作品的情感.

5 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需要快速准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扩展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对作品艺术欣赏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情感的互动,也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成为信息时代传播社会文明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开阔,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通过技术的交流性、互动性来不断提升公益广告作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且通过新媒体技术将作品的创作形式不断的发展、创新,将多学科融合,将新媒体技术、平面创意、艺术语言和表达内涵完美结合,创造出更利于现代人们接收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马春辉,吴予敏,李新立.广告学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广告媒体分析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宏,陈小申,张星剑.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4

(一) 虚拟化。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 新媒体展示设计应运而生, 它与传统的展示设计相比具有诸多优势, 不仅能够通过3D技术使得许多不存在的事物和想法创意得到展现, 还能够很大程度节约实物运输、维护等成本,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这种优势正是得益于新媒体展示设计具有虚拟化特性, 因为这种虚拟化, 设计师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无限的设计, 让人们在很小的地方就能够感受到多种感官上的体验, 例如, 通过新媒体展示设计能够使人们坐在座椅上就从春天的百花烂漫走到冬日的白雪皑皑, 能够从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走到一览众山小的黄山之巅, 将四季的风光与中国大地的魅力风物尽收眼底, 这都是得益于新媒体展示设计的虚拟化。虚拟化的展示能够通过VR眼镜等多种道具的配合让参观者体验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现象, 当参观者戴上VR眼镜, 他不仅可以与猎豹赛跑, 还可以体验像超人一样飞在天空的感觉, 这为参观者带来了更好的参观体验。由于新媒体展示设计具有的这种虚拟化特性, 设计师可以摆脱传统设计的平面化叙事风格, 将故事更加立体化、现实化地展现出来, 使得展示变得更加有趣, 不再空洞。

(二) 互动性。

在新媒体展示设计环境下, 参观者的观感是越来越受到设计师重视的一个因素, 新媒体展示设计不再是传统的那种简单将实物摆到参观者眼前, 而是更加注重与参观者的互动, 注重人性化设计、强调参与者体验已经是新媒体展示设计设计师的共识了。目前, 新媒体展示设计越来越多地转向通过人机互动等方式来加强参观者与展示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样的互动能够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体验到设计展示对象的特点和优势, 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 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比如, 通过为参观者佩戴数字化手套、头盔和VR眼镜等装置可以帮助参观者达到在月球散步的观感, 这就是将参观者融入展示设计之中的一大体现, 是新媒体展示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媒体展示设计的一大特点, 这种互动性增强了参观者对于展览的体验度, 帮助展览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同时也能够活跃展览的氛围, 打破传统展览那种严肃甚至枯燥的氛围, 为参观者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三) 沉浸感。

新媒体展示设计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沉浸感, 设计师通过对数字设备的运用能够对一个时空进行展现, 让参观者仿佛真正置身其中, 沉浸在设计师展现出来的故事或环境中。比如, 现在利用VR技术能够实现对历史遗迹的虚拟展现, 让那些已经破败甚至接近销毁的历史遗迹重新出现在参观者眼前, 让参观者能够置身其中, 体验这些遗迹曾经的辉煌。这就是新媒体展示设计沉浸感的体现, 通过设计环境、人物、故事情节等将参观者更加深入地带进展示对象中去, 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沉浸感是新媒体展示设计对新时代的适应, 也是对具有更高要求的参观者的满足, 这种沉浸感能够帮助参观者真正融入进展览中去, 体验展览所要传递的信息, 能够极大地提升新媒体展示设计的效果。

二、VR技术

(一) VR技术的概念。

VR技术是随着科技发展产生的又一大成果, 它是一项新兴的高新实用项目, 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一个虚拟三维空间, 将参观者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把参观者带入虚拟空间, 实现在虚拟空间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的交流与互动, 从而达到让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的效果, 提升展示效果。目前, 媒体展示正逐渐打破局限性, 向着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 而VR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发展方向, 是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实现交互艺术、增加参观者体验感的重要技术基础。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丰富的展示形式才得到了实现的可能, VR技术的出现帮助设计师实现了许多以前不可能实现的设计, 比如带领参观者体验原本普通人无法体验的活动或者将已经消失的物种重新展示到人们面前加强人们对动物的关注等等。VR技术能够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不仅仅体现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上, 还可以运用到桥梁设计、机器人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 由此可见, 加强对VR技术与其发展方向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 特征。

VR技术主要具有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三大特征。交互性是指VR技术能够通过数字化设备如VR眼镜将参观者的动作等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作出反应, 产生一定的交互性与实时性, 这种交互性和实时性能够极大地提升参观者对于该虚拟现实环境的体验度, 从而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该设计所想要表现的思想。VR技术帮助参与者在虚拟现实中能够做出与现实中一样的动作与反应, 甚至还能够模拟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互动, 非常神奇, 同时对于很多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沉浸感是指通过VR技术的运用让参观者真正进入到设计师的展示中去, 将传统媒体展示中以展示物为主体转变成新媒体展示中以人为主体, 帮助参与者在虚拟现实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从而达到良好的展览效果。构想性是指设计师能够通过VR技术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地表现出来, 但是并不作为控制的主体, 设计师实际上是为参观者提供一个虚拟环境, 但是真正的体验与参与是参观者自身进行的活动,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师为参观者提供一个环境, 但是参观者在环境中如何发挥是一个充满参与性与形象力的过程。以上三个特点是帮助虚拟现实更好地为新媒体展示设计服务的基石, 缺乏了这三种条件, 新媒体展示设计的特点就很难展现, 效果也很难实现。

(三)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 VR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 VR技术及其思想在我国诸多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运用, 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与突破, 带来很多行业变革, 尤其是在设计行业, 虚拟现实的出现让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它使得艺术设计很多不可能实现的构想得到展现, 同时也打破了艺术设计材料、成本、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使得艺术设计原本单一的展示方式向着多样化、趣味性、科技化方向发展, 为艺术设计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促进了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对于博物馆这样具有庞大储存空间与展示空间的场所来说, VR技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 它能够极大地缩小展览所需要占据的空间, 同时也能够增强展览的趣味性, 吸引更多的人参展, 可谓一举多得。同时, 对于大多数展览来说, VR技术能够增强参观者对于展览对象的真实体验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将展览想要传递的思想和观念更好地传达给参与者, 从而增强展览的效果。在商业化的展览上, VR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 由于VR技术具有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三大特点, 客户对于企业产品的感受和了解更加直观, 这也增加了商业活动的效率, 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由此可见, VR技术在设计展览行业的应用范围很广, 作用也很显著, 因此, 加强对VR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展览行业的发展来说很有帮助。目前我国VR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方面的运用但是总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层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VR技术在我国很多行业都有运用的价值并且能够带来十分显著的变革, 尤其新媒体展示设计行业, VR技术既是其发展的热点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三、VR技术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我国VR技术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一大应用实例不得不提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 在这场世博会中设计者使用了大量的VR技术来进行展示, 比如参观者能够通过VR技术模拟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而这种体验只要通过触摸屏幕便可以进入影像之中进行体验, 另外, 在这场展示中, 地面采用了触感式地面, 于是在影像中行走的参与者看到的景象会随着步伐的改变而改变。而在这场世博会中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展示, 通过VR技术让参观者仿佛置身真实的北宋汴梁风情之中, 相比较观看动画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北宋汴梁繁华的街市和人文风情。与此同时, 在上海世博会的众多展览中, VR技术不仅应用在了中国馆, 在其他国家的展示上也有很多运用, 比如在意大利馆就展示出了一个虚拟翻书的触摸媒体装置, 这种装置与真实的书本不同, 使用者不需要真正动用手指去翻动书页, 只需要在装置前摆动手臂就可以进行书页的翻动, 同时, 这个装置能够帮助使用者迅速找到想要阅读的内容。通过上海世博会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 VR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多, 虚拟现实无疑是新媒体展示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总结

VR技术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新兴产业, 虽然仍处在起步阶段, 但是其在新媒体展示设计方面的应用展示出了其巨大的潜力, 它不仅为新媒体展示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空间以及成本, 还为新媒体展示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打破了传统展示中实物带来的局限性。尽管VR技术在我国新媒体展示设计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很好的发展, 但是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VR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使VR技术在新媒体展示设计及其他行业中发挥更大的效果是目前VR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耿志宏.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70.

[2]曹田泉.新媒体实验与艺术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38, 21.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5

新媒体教学模式非常简单,是运用新媒体的前提下,通过视频的方式把上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汇总起来,供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的模式下领悟要点、领会含义。新媒体不仅创新了新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代替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为学生完善自我、储备知识、不断创新提供有利条件。而且新媒体技术把教学简单化,利用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趣味性,使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更加集中。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短期有效抓住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体制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媒体信息化的潮流下,改革创新是教育的一大趋势,而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创新趋势的产物,也为教育发展开辟新道路。

二、新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老师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可以设置对话情景并带有问题,再引入课程正文,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好奇心,问题的提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解答,可以引出有趣的案例,博得学生喜欢,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这节课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致,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2.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的新媒体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且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媒体教学中,同学之间能够积极讨论问题,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能积极回答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还可以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新媒体教学模式下培养扎实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新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兴趣培养。在课堂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趣味性问答环节,具体通过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趣味性英语故事视频,用投影仪放给学生们观看,看完后进行相关情节进行提问,让学生们举手回答,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视频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前能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前进行视频观赏可以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学生的心思放在学习上,通过视频观赏,也更能够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情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2.课堂教学应用。通过教师进行新媒体教学视频的录制,把主要英语语法等知识点进行集中,在通过穿插一些符合他们年纪的英语故事或者电影等视频音频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用现有熟知的案例使得学生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学生本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的再好,学生不理解就一切归零,所以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通过视频案例测敲旁击,引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英语问题的探讨分析,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养成良好习惯。3.课后作业辅导。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后作业辅导,简单来讲,现在的学生家中人人都有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设备,新媒体的便捷化、高效化成为受捧的主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和手机软件进行统一的新媒体视频教学指导,对于课后作业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而且不懂的问题应该及时与英语教师进行互动,在教师帮助下学生的理解才会更加简单充分,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四、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本文通过新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取得好的英语成绩,为国家的语言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作者:葛燕萍 单位:杭州市余杭区舟枕小学

新媒体技术应用范文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博客、播客、SNS、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渐渐影响和改变着原有的媒介生态,传统的报业媒体已受到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的传播业态和渠道上深度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的数字骤升显示出我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报业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推动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新媒体运用作为第一生产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已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参与传播内容的创造,人人都能成为上传者、内容的传播源。进入网络中的人都可以通过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邮件、博客、播客、微博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表新闻不再是记者的专利,尤其是博客、微博技术的运用,这种开放的传播应用已达到一个新高度。正如传播学家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受众在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媒介印象将影响其以后的媒介选择行为。”媒介(博客、论坛、微博、播客等)与受众的关系不再是泾渭分明,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媒介即人”的合体效应。特别是进人手机媒体的时代,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全时空、多功能、瞬时”的功能,彻底改变传统报业媒体效率的不足。传统报纸通过数字化创新变革为提升自身功能带来了机遇。身处数字时代,传统纸媒如果固守平面传播模式,会非常危险且看不到未来,只有与网络新技术紧密协作,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所长,才能在数字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

转型要以受众需求为推动力

过去十多年中,科学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主导力和推动力,新技术还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新媒体、影响着传统的媒体,包括报业媒体。比如云计算,许多人认为云计算的计算方法很可能改变现有媒介的整体结构。在微博兴盛的时代,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恰恰需要传统媒体从中选择鉴别、整理、再传播。要想获取影响,占领权威地位,就需要能做信息选择和聚合的传统媒体。传统报业媒体只要能在第一时间对信息利用技术手段做到选择、整合、集聚、“即时”再传播,形成“聚合再加工”,照样会达到“原创”时代的权威和影响力。这是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利用技术适应媒体变局的一个非常好的生存之道。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在美国各报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之时业绩却一路攀升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该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歇尔・莫顿将收益的增加归功于媒体的数字化:“我们所有的财产都有赖于我们积极实施数字媒体策略,仅我们的网站一项,就创造出16%的增长率。”

利用新技术实现报业转型除了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同时还有利于媒介内容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业务创新,可以同步获得报纸需要的优质新闻,扩大内容来源。报纸的品牌形象通过网络得到推广与延续,同时拓宽报纸新闻到达受众的渠道。报纸与网络已渐渐融合,也逐渐发挥出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使得传统报业的新闻信息传播和舆论的扩散效果成几何倍数增长。

报业的全媒体之路

媒体的内容和形态创新、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和碎片化促使传统媒体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扬自己之长?传统媒体无疑需要突破固有的传播技术,利用新兴传媒技术,强化深度报道、强化独家视角和观点,利用新媒体的新鲜体验强化对受众的冲击力,以良好的体验留住读者。传统媒体不再死守内容为王的理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渠道为王、服务为王也能成就事业,吸纳受众更多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可以实现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子书、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功能的有机统一。2011年,iPad用户将会大幅度增长,传统媒体也会介入创办iPad版报纸。与国外纸媒不同的是,中国的报纸的iPad版仍在试用中,采取的是免费的形式,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