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1

摘 要 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要科学有效地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以应对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协调配套的创新。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 创新思想

一、目标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即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它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内容重点和着力方向,同时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不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亦不同。当经济过热时,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了重点目标;经济不景气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重点目标。重点目标的实现,能够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其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都是源于经济总量平衡出现问题。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欲望增强,合理把握总需求的增长尤为必要。目前,居民消费行为已趋于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比较稳定,除个别热点产品外,不会出现排浪式消费热潮。因此,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就成为保持总量平衡的关键之举。在总量平衡中,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尤为关键。例如,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再如,我国持续采取的刺激内需的政策,也会刺激进口的需求。

二、主体的创新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履行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的内容是塑造现代政府主体,具体表现为组织创新和人员创新两个方面。其组织创新的实质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政府职能、确立政府规模与提高政府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是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要按照政企分开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实现由微观直接的干预向宏观间接调控的转变;按权责一致原则,调整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防止职能交叉,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不负责的弊端;按照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效能原则,确立最优政府规模,政府最优规模应是边际政府交易成本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边际制度收益和边际制度成本分别相等的那一点上;按照效率原则,要以尽可能少的机构、人员去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以降低政府工作的成本,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关键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定位。不仅要进行组织创新,而且要进行人员创新,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客体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客体即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管理对象,具体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协作等。

四、手段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所采用的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一切手段,它包括软件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也包括各种硬件,如各种传媒和网络等。管理手段是决定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能否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水平。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问题。人们一般的提法是:宏观经济管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无论如何,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重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一般都会采取法律的形式,以法律为依据,以相应的法律作保证,避免主观随意性。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还包括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网络化,即进行电子化政府建设。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努力构建我国“电子政府”的完善体系,加快网上“政府工程”的实施步伐,必须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政务网”体系,加强政府网站管理,探索政府上网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办公自动化为突破口,推进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

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府运行成本逐年增长,公共投资项目启动盲目等等,平衡记分卡是高效的绩效评估工具之一,平衡记分卡从其本身所涵盖的领域来看,他的影响将涉及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技术选择,组织再造乃至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等多个方面,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估方法有其必要性,平衡记分卡是高效的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记分卡的引入无疑将引发一场新公共管理的革命。它的核心理念在于谋求组织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它是一种多元化、多维度的平衡理念和模式,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研究党政部门绩效体系,对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公共战略有效执行,促进党政部门工作目标细化、量化、科学化,改进党政机关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宏观经济调控;机遇

一、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企业群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注重民营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顺利。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环境中,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对民营企业就会产生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就要利用这次时机,发展自己的企业。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强研究,对实际发展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1.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分析

宏观经济的调控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对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促进作用,使得民营企业从低端向着高端化的方向迈进,在技术优势方面的发展就会愈来愈突出,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比较鲜明。再有就是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有了加强,开始向着研发型的方向迈进。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下,对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有着积极作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些发展的机遇民营企业要能牢牢的抓住,只有在这些机遇方面得到了重视,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挑战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下,对民营企业就带来了诸多的发展困难,其中人民币的升值就会使得民营企业的利润遭遇下滑的情况。在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的影响下,各国间的利益博弈会引起争执压力等,这就会造成人民币的升值,这样就会使得出口型的民营企业出口乏力,在经济利益上也会出现下滑的问题,严重的就会造成民营企业的倒闭以及外迁等后果。

再者,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下,在劳动力方面的涨价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对民营企业的用人成本也提高了,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以往的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出口的企业,在这一形势下就会出现亏损以及倒闭的现象。宏观经济的调控实施下,在原材料的涨价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这些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宏观经济调控下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度也增加了,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宏观经济调控下民营企业的应对策略探究

第一,为能使得民营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注重发展策略的科学实施。民营企业要能从分散竞争向着联合竞争的方向迈进,对企业的集合度要能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从而有效的实施生产的规模化,民营企业要在资本的集聚方面进行加快,在规模化的生产基础上能进行强化。民营企业要能从生产导向向着市场导向的目标转进,引领社会消费,在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创造上能进行加强。

第二,民营企业要充分注重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要能加快步伐。民营企业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所以企业要能从整体的发展上进行着眼,在宏观的经济发展的高度上进行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加强。民营企业的经营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在核心竞争力上加以明确化,避免盲目的扩张以及多元化的发展倾向,要能紧密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

第三,民营企业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中,充分注重企业改革的措施落实,和市场的发展进行结合,以及注重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还要能够在自身的创造能力上不断的加强,以及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上进行加强,将科学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能在管理的体制上加以完善化,在管理中的专业化以及品牌化等目标加以实现。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就要能充分注重自身的发函思路的调整,民营企业要能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中从新的角度思考,对发展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在产品的质量上能有效提高。还要能充分注重自身的建设工作,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比较关键,加强自己优势的充分发挥,在产业的强势上得以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下要充分注重方法策略的科学实施,只有注重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科学实施,才能真正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民营企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的分析,对实际的发展就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

[2]冯砾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深化发展[J].知识经济.2015(17).

[3]林颖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应对之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

[4]郑捷,李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电子政务“金宏”工程“小金宏”工程

一、“小金宏”工程建设背景与内容特点

⒈“小金宏”工程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宏”1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中的十二大业务系统之一。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共建的第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交换、主要宏观经济管理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建设等内容,将对宏观调控与协调机制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其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牵头的“金宏”工程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与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改委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同时,要求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上述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发改委的基本职能。地方统计信息与数据是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的基础,虽然国家层面的“金宏”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地方“金宏”工程建设脚步没有跟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宏”工程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过程中,他们要求开放更多的资源以增强政府的透明性,更需要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大量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

为了推进“金宏”工程的地方建设,各地发改委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小金宏”工程建设,为本地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其建设过程以宏观经济管理建设为核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共建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推进共建部门之间相关经济信息资源共享,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信息支撑,为用户及时提供动态性和实时性较强的经济信息资源。

⒉“小金宏”工程内容与特点

⑴“小金宏”工程内容

“小金宏”工程是在国家“金宏”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各省市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执行国家发改委下放到地方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为主,协调地区相关部门协同建设,通过为地方宏观经济发展搭建宏观经济分析平台、建设必要的业务系统,以提高地方宏观经济预测分析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公众服务水平,为实现与国家“金宏”工程的配套和衔接打下基础。

“小金宏”工程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由各地方政府与发改委统一规划,中央与地方共同投资实施。通过统一宏观经济数据平台和技术业务标准,共享数据资源,利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等手段,在宏观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权限的相互制约,促进地方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催生新的地方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其建设内容主要集中于:依据国家现有“金宏”专网和地方政府内网搭建基础网络环境,构建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围绕地方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构建地方宏观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地方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宏观经济预警预测系统、地方宏观经济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部署在线分析、统计分析、数据挖掘、计量模型等经济预测分析工具[1]。

⑵“小金宏”工程建设特点

①强调地方宏观经济预警预测能力,突显地方特色。“小金宏”在各地发改委的支持下,围绕本地宏观经济情况对宏观经济进行预警与监测,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与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和急需的业务信息系统。与国家“金宏”工程相比,“小金宏”工程以地方经济为基础,从地方宏观经济特色需求出发。

②办公自动化先行,关键业务系统为切入点。目前“小金宏”工程建设的模式大致是:以各级发改委内部OA系统建设为起点,依据现有网络基础建立有关的业务系统,目前集中于宏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投资系统等与经济相关的重点业务系统。

③注重整合现有资源。目前“小金宏”建设重在整合资源,主要包括3个层次:首先,整合各级发改委内部的办公系统及资源,实现各处室资源共享;其次,整合省、市、县三级发改委相关资源,实现发改委垂直应用系统资源的统一与共享;最后,整合地方发改委与其共建部门的资源,实现各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协同与共享。

二、北京、上海、浙江三地“小金宏”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小金宏”工程建设现状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市级以上发改委都已基本实现网上办公,协同办公程度与水平不一;基础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相关专业数据库建设专业化与规范化程度较低,本地范围内还未实现对接;各地“小金宏”业务系统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价格监测系统、投资项目系统等几个项目上(各地的叫法各不相同),其宏观经济预警预测能力较低,缺乏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分析工具。下文以北京、上海和浙江为例,对其“小金宏”工程建设现状进行简单的描述。

⒈北京市

2006年10月,北京市发改委委托市信息中心启动北京市经济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该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进行,2006―2007年实施一期工程,2007―2008年实施二期工程。一期工程重点实现对统计局数据的接入和共享,完成对发改委内部资源的整合与改造,建立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系统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二期工程实现对其它主要委办局业务数据的接入和共享,完善形势分析预测系统和经济地图,建立规划计划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系统。目前北京市“金宏工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建立了一套数据资源体系(即共享机制)、两个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四个主要应用系统(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形势分析预测系统、投资项目系统、发展预测系统)2。

⒉上海市

上海市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建设“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系统”的想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年后提出了面向上海市发改委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和解决方案,并于2002年9月正式实施。上海市发改委先进的OA应用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政务、事务、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等多个业务辅助决策系统,还包括其委内信息、委外信息、地理信息、多媒体信息和用户与系统安全管理等11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原上海市信息委和上海市信息中心还合力建成了市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价格听证会旁听在线申请、企业投资企业备案申请、外商投资项目采购设备退税确认书办理等多个业务系统。

⒊浙江省

2005年,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省信息中心开始建设浙江省“小金宏”工程。浙江省“金宏”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共享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共享信息数据库建设三大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金宏”工程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实现:在省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平台,研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监测评估系统、浙江省宏观经济管理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网上办公系统(改版和升级)、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系统办公门户等应用系统;建立了宏观经济数据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计划数据库等一系列数据库。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计划系统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评估、形势分析、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平安浙江长效机制研究等功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对一个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竣工、投产、终结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宏观经济管理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由价格监管信息系统和宏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两部分构成,前者由省发改委直属局――省物价局负责建设,后者主要依托省测绘局已有资源,两部门之间已实现了资源共享3。

三、“小金宏”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盲目模仿国家“金宏”工程

国家与地方经济管理职能的不同决定了其建设过程不可能完全一致。各地“小金宏”建设大都是遵循国家“金宏”工程建设的路径,从部门内办公自动化入手,在提高自身办事效率的基础上建设基础数据库和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方便企业和公众办事。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但是有的地方出现了一味模仿国家“金宏”工程建设的盲点。

宏观信息是反映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总体情况的信息,它是从全局视角进行宏观考查;微观信息反映了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中的某个具体情况和特征,则是从局部角度进行微观考查。国家“金宏”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做大一个国家宏观数据中心,做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门户网站,完善一个国民经济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建设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价格监管信息系统;而各省、市、自治区“小金宏”建设的重点是省级宏观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建设,国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程的建设。如果地方盲目复制国家“金宏”工程建设模式,忽略了适合地区发展业务系统的需求,其结果就会本末倒置,严重影响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⒉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孤岛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大多已建成功能较齐全的业务系统。以上海和广东为代表的东南部以及华北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信息化、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以及社区信息化已逐步走出低谷,进入平稳发展期,并将继续向纵深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城市信息化及“小金宏”工程建设也均取得比较快的发展。而经济较落后的省市,特别是众多偏远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却不容乐观,其“小金宏”工程建设仍停留在内部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基本信息公开阶段,业务系统建设尚未启动,在线服务和在线互动还存在较大距离,地方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能力极低。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信息化发展的差异。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决定了各地“小金宏”工程建设的信息基础有优有劣、起步有早有晚、水平有高有低。此外,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导致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⒊资源难以整合,延伸性和扩展性较差

由于“小金宏”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各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独自进行,并以强制性行政指令推进,其结果是不同垂直业务系统之间的横向业务集成难度越来越大,信息系统以行政、地域条块分割[2],导致“小金宏”建设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其在资源整合与共享、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方面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信息化建设时间长短不同,致使其在数据库采用以及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经常出现相关业务系统端口不一致、难以对接的困难。早期建设一般采用的是note数据库,而现在普遍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例如天津市政府使用的仍然是note数据库,而天津市发改委及其它多数委办局目前大都使用Oracle数据库。这样,市政府与下属各部门之间要实现无障碍公文流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两种数据库的对接需要极大的投入,这不仅仅加大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成本,而且导致许多重要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种横向上资源难以整合的困境。

另一方面,由于“小金宏”建设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建设,缺乏纵向垂直与各级发改委资源共享。虽然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金宏”工程目前在重要商品价格共享数据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共享数据库和经济文献共享库,价格监管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将地方“金宏”工程纳入其中,其影响还仅限于国家宏观层面。虽然目前各地“小金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价格监测系统,但尚未统一于国家发改委共享信息平台整合资源,省以下连网又难以达到一定覆盖面,国家、省、市三级还不能做到纵向上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国家无法了解地方政府网络建设现状,地方政府亦无法充分利用国家已拥有的政府网络资源。信息化的潜能不能完全释放,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利于国家“金宏”工程建设的统一与规范化。

⒋工程实施主体职能不清,资金保障难以制度化

各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渊源不同,所以工程实施主体也不尽相同。目前“小金宏”工程建设主体多集中于各地信息中心,但也有部分地区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北京、天津、浙江三地的“小金宏”建设均由各级信息中心负责,而上海则主要由信息委实施。信息中心属于各地发改委下设的事业单位,而信息委是市政府专门管理政务信息化的机构,两者在性质和职能上截然不同,前者为事业单位,其职能是执行决策;后者是国家行政机构,其职能为制定决策。同时,大部制改革又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化主体的复杂化,在大部制改革中,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下属的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办公室今后的职能可能也会相应地发生一定变化,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地方“金宏”工程建设的混乱。目前工程实施主体职能不清的问题使得各地区“小金宏”工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多方利益博弈,部门职能交叉导致责任不清。国家层面上,发改委负责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财政部负责电子政务资金的拔付,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政策标准的制定。到了地方关系更加复杂,由于“小金宏”工程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地方发改委“小金宏” 工程建设既要符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小金宏”工程是一项长期建设任务,其宏观数据库的发展和业务系统的运行需要长期更新和维护,因此其建设周期和资金链较长。目前各地的“小金宏”工程建设往往是短期投资,没有将电子政务建设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资金来源缺乏制度化保障。

⒌注重单个业务系统建设,忽略流程再造与宏观经济职能

一个好的业务系统并不是机械地把所有的数据、硬件和软件放在系统中就得以实现了。目前“小金宏” 工程建设的业务系统往往只是考虑了本单位、本系统员工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受理单个业务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业务之间分割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其整体效能没有体现。虽然公众办理单项业务的效率提高了,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的业务办理并没有体现效率和便捷,反倒进一步固化了传统分割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了分散执法、多头执法、执法混乱的情形。这样就难以实现从各业务处室根据不同需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式运用――发展到跨部门、跨业务、跨应用系统集成整合――再发展到以数据中心形式实现的数据共享;不利于实现电子政务从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向以集中的、整体和无缝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3]。

此外,各地“小金宏”建设还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与机构间的业务,将基于部门内职能的业务系统建设看成是自身工作手段的改良,缺乏整体上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变革和创新的理念[4]。宏观经济职能是国家发改委的核心职能,它是“小金宏”工程建设存在的逻辑前提。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太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态势下,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国家和地方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目前只有北京市建立了专业、实时的经济信息网,提供权威的宏观经济统计与分析数据,而其它各地都缺乏有效的经济数据分析与预测,无法完善本地宏观经济动态仿真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宁家骏. 2006-2007年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况[M]//王长胜,张新红,于施洋. 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6-131

2.赵仲明. 动态善用政务与技术资源实现电子政务“条块结合”[J]. 电子政务,2007(8):24

3.蔡立辉. 电子政务应用中的行政流程再造[EB/OL]. [2008-10-25]. 省略/article.asp?id=64

4.陈拂晓. 电子政务与行政体制改革[J]. 电子政务,2008(2):92-96

作者简介: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经济活动会计监督措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使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无论在商业环境内部还是宏观经济调控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监督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经济环境的稳定、经济管理力度与强度的提高,为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及加强相关措施的必要性经济活跃度越高,会计对于经济的监督及衡量作用越明显,会计监督通过发挥三大职能,从点到面、从内到外的保证了经济管理的安全与有效,树立一条经济管理活动中“警戒线与安全带”。

(一)严查会计信息失实规范经济秩序近些年会计制造虚假信息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扰乱经济秩序的主要原因。比如在企业经营和股份公司准备上市过程中,为了避税、逃税,提高本身利益,往往不顾国家的经济法规与制度,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掩盖经济信息真实情况,阻碍了市场的良性竞争和会计工作发挥正常作用,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及经济管理的健康运行。因而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才能使会计信息失实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理。(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随着市场的自由度和竞争度进一步提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一些企业陷入了发展的危机:缺少内部控制机制,在经营中陷入恶性循环,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握好会计监督这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它的监督职能可以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审查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在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资金的合理组织,增加效益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三)促进宏观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当前国企制度改革虽然有一些成效,却仍存在国有资产浪费、损毁、流向不明等现象。一些企业经营者只图一己之利,不顾法律的惩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擅自转移、倒卖国有资产,甚至将国有资产占为私有。只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从内部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因素从内外两方面研究,造成会计监督不利、相关职能缺失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一)经济环境变革导致会计监督强制力弱化市场经济大环境运行过程中,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及信息直接决定了各方利益的协调。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日常所做的只是收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不具有监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职权。所以,会计监督职能随着经济外部强制力的减弱而弱化,相关监督措施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只好依托于外部的监督机制。(二)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会计人员的身份和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为了保住“饭碗”或权衡利弊,只好与企业管理者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同时存在业务素质低,甚至无证上岗等现象,像会计核算过程口径不一致等情况经常出现,业务基础都如此,又如何奢望他们能履行监督职责呢?这种情况导致了会计监督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虚假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5

1、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作为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和控制着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在经营和生产的管理当中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并且能够为科学性的经济预测以及合理有效的经营和企业生产上的管理提供最完善、最完善的依据,同时能够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作用在企业这个大的系统当中。由于在企业自身的大系统当中可以分为制定规划,企业的生产、商品的供应、产品的销售、财务会计管理等许多个分支系统,其中财务会计管理这个分支系统能够与其他的分支系统相互间的配合与协调,同时要更好的运用会计信息的职能上的作用,才能够促使企业这个大的系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总体功能上的作用,在组织所有可利用资源的过程当中,要选择最佳的方式,以此能够确保企业这个大的系统实现最合理有效、最完善和健全的长久目标。根据上述的阐述,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对于整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2、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会计信息无论是在企业的系统当中,还是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当中对于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是能够依靠的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料,将会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以预算会计为例,他的针对性的目标是实施国家经济上的预算,从一个相关单位的核算能够反映出来国家在预算这个部份当中的执行情况,但通过逐个级别的综合以后则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来各个地方以及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相关的信息。国家能够参考这方面相关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有关财政的收支平衡对全社会的经济上所产生的反作用,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同时及时的制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对其管理的方式,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在综合上的平衡。我们能够推断出,会计信息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有效的管理上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会计信息管理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1、以完善好会计相关的准则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

当前,在我国会计准则还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作用,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我们更不能只是依赖着会计准则的本身健全和完善会计的信息质量,因此继续建设和改进有关准则的配套法律法规是相当重要的。一是要提高会计法规的在制定上的健全和完善。与其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仅能够保证会计准则具备更高水平公平正义,更能够为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市场秩序的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二要持续性的增强与各个监督管理机构的相互配合,加强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交流。三是要在今后的会计准则的施行过程当中,要始终保持着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达成有效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时的进行公布。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的财政部门和企业的两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体系,能够及时的反馈出一些问题,并合理有效的处理出现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有关会的计准则正处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逐步的与国际上的会计准则接轨。每个上市或者准备上市的企业都应该及时的关注相关的动态和将要开展的活动在会计准则中,能够及时的跟随着其有关会计信息情况的步伐,同时能够运用更新的会计准则来更好的处理各个有关事项。

2、增大政府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监管机构对企业进行外部的有效监督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能够有效的参与监督管理整个的市场。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整个市场上的公平公正,建设一个在经济上能够不间断和良好发展的社会。我国的监管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的配合协调,更好的遵守监管的体系当中的联动机制和高速的发展,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监督管理。在普通的事件后,我们要进行监管的监督过程中,不只是监管的结果。监管力度的大小直接能够影响到相关的企业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在信息质量上的水平,具体的措施:一要更新监督管理的观念,持续的进行有效监管,增大进行监管后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二是要完善监督管理的方法,在总体上提升监督的力度,为了能够及时的找出违规的现象,更好的实现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调配合。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人员,在开展对公司相关的会计监督的时候,如果发现本公司以及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操控利润,利用一些比较专业的关系进行一些虚构的交易,导致市场的秩序混乱等等,必须对有关的专业人员和相关机构严惩不待,进一步的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同时必须提高惩罚的程度。

三、总结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范文6

依稀记得,“两则两制”的颁布是何等地轰轰烈烈,它们成为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的里程碑。而时值今日,它们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依然生机勃勃,不断推陈出新,而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却一成不变,已是昨日黄花,其中的原由确实值得我们回味和沉思的。在财务会计改革的初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立,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此时出台以《企业财务通则》为核心的统一财务制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作为经济主体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行为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依靠政府的惯性,其财务行为也不例外。由于长时期体制的束缚,企业几乎丧失了独立决策能力,总是希望有一套现成的行为指南作指导,既容易执行又可以降低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将本应由企业自己控制的各项财务政策以及应由企业决定的财务决策拱手让出是客观必然的。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政府仍然集宏观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为一身,尚未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此情况下,其职能的重心总是偏向于宏观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财政政策。但这必须以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基础,因而政府希望通过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以确保各时期财政收入的实现是不难理解的,制定统一的财务行为规范则是其必然选择。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这种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这种选择更深层的影响来自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现行财务制度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在现阶段的延续。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现行财务制度无路可走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虽不是很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其应有的功能。此时现行财务制度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制度的运行出现了问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企业改革,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每一个企业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熟起来,其行为也更多的围绕自身利益来开展,企业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发展方向,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要制定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并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财务决策。但这一合理要求却被现行财务制度严格束缚,其结果是企业想方设法绕开现行制度以谋求其最大利益。这一方面大大削弱了财务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手段的运用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因而企业抵制现行财务制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去自发调节经济的发展,在必要时借助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的作用应是指导而不是控制。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确实朝这一方向转变,其行为也趋于理智,也更多地应用法律等手段去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而不再是应用行政力量粗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用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如公司法、税法、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制度等,这些规范出现重叠和矛盾时,谁更具有权威性,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势必给企业财务行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容易让企业抓住规范的漏洞,违犯操作,从而可能扰乱市场。此时的财务制度真正地成为了鸡肋。

应该说经济转型初期曾经赋予了现行制度较强的生命力,但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已经让它无路可走。

三、财务制度改革方向

现行财务制度既然已不能继续发挥其作用,那么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其结果只能是进行改革。就改革方向而言有两个:其一是重新制定一套财务制度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其二是废除财务制度,以其他规范取而代之。笔者以为第二种选择是大势所趋。

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具有人格特征的独立法人,其依照企业产权管理的理论构建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每一企业都具有独立的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其财务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其财务制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实现统一。此时再制定新的统一财务制度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显然有违客观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其次,随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其指导性作用代替强制性行政干预成为现实。其指导性作用的一方面体现在于各项法律、法规对于行为的规范,这一点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已成为可能。所以通过《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去构建新财务制度框架,由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其财务行为是明智的选择。而且,我国这些法律、法规中已有相关规定,需要我们做的只是如何进一步去完善,使其更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