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假制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1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小长假和黄金周均有到哪去都人满为患之感,加上这一两年来推行节日期间七座以下小型客车高速路免费这项旨在惠民的政策,却无形中加剧了拥堵的激烈,让节日的混乱局面愈演愈烈。鉴于平日周末时间太短,很多家庭只有在法定节假日的时候才能有共同的休假时间,所以总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此刻出行。这无奈的偏执之下,反映的是我国节日休假制度里一些公共政策的失衡。公共政策如何制定与修正,值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和修订。2007年,经过调研、公开征求大众意见后,我国把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也列入法定假日。2008年开始,共有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七大全民法定节假日。相比之前的放假安排,春节和国庆的黄金周依旧保留,而五一黄金周则被取消,和其他节日一样均只放假1天,并利用调休周末而形成“小长假”。经过几年的磨合执行,人们又逐渐发现新的问题,没有赢得期待中的肯定。实行了7年的小长假休假制度再次引起民众的争议,在网上的民意调查中,许多网友提出取消五一小长假,恢复黄金周;也有网友提出新的思路,如延长春节假期至元宵等。从传承的角度上看,把传统节日作为全民法定节假日有其积极的文化意义,可以增强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应该保留。但是鉴于目前形成的小长假只是利用周末两天的调休凑成的,而还原给工作的时间却被切割零碎,有时或只用上一两天班,有时或要上八九天班,这样不符合生物钟规律的调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应该考虑对调休方式做出调整,改进节日休假安排。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对今后节假日方案如何调整,纷纷献计献策。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目标
公共政策是权力机关对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利益分配制定的方案,通俗的说是政府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出的一个行为准则和决定:要做什么事或不要做什么事。公共政策目标的制定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分配好社会资源,实现公共利益,具体制定时体现在向谁分配,怎么分配才是最合理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导向与调控功能,不同时期因矛盾不同而会有相应的倾斜与侧重,旨在更好的处理社会公务事务。但作为权威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将影响着社会成员之间、成员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无论何时,它必须反映和维护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才能彰显公平与正义。近十几年来,中国人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主要有几个原因:其一是家庭成员的闲暇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全体公民休息的法定节假日上。其二是周末两天时间太短只能进行市内游郊区游,而出省游或出国游只能在放假时间相对较长的黄金周。其三是客观的天气影响因素,春秋季节较适合出远门旅行。自2008年取消了五一七天长假之后,春节过后就要等八九个月才到十一“黄金周”,长时间的积蓄让十一的出行压力倍增。而在清明、五一这样的三天小长假,远行虽不现实,但鉴于春天的良好气候影响,仍是吸引了不少民众踏春出行,于是出现各大中城市景区爆满以及高速路拥堵的情况。大众其实是在纠结的矛盾中做出无奈的决定,在呼吁治理拥堵现象的同时也传递着现行休假时间太少的声音,尤其是黄金周这样的长假屈指可数。有民众提出把春节收假时间延至元宵,让好容易奔波回到家的游子能多在家陪陪父母。切实增加节日休假的天数,而不只是利用周末拼凑成小长假或黄金周,因为收假后会面临长时间的工作或是零乱的工作时间安排。民众对涉及自己权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给予高度的关注与积极的响应,制定者在目标的确定上应重视民意且体现民意。2012年开始,我国相继在多个省份开始执行部分节假日里小型客车高速路免费政策,此举鼓励了民众自驾出行,刺激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此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成为假日高速拥堵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制定公共政策以惠民为目标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此附属带来的扰民效果,制定者需要在坚持好与避免坏的两个目标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三、公共政策的方案设计
公共政策确定目标,明确要对什么事情做出决策后,下一步进行的就是方案的设计。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公共政策的规划与设计,做出符合大众期待与可行的方案,政策才能顺利推出与运行成功。这需要制定者们有创造性的思维,能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方案,能在规划政策中构想出方案的大致思路与轮廓,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对于节日休假尤其是长假不够用的问题,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在保留新增传统节日的同时再适当增加休假天数,如恢复五一为三天的休假,这样就可以在其他假日安排不变的情况下,令五一七天长假回归。毕竟五一黄金周还是有很多刚性的需求,不应漠视。再如全国人民最大的节日春节,它不像其他休假选择去旅游那样一两天都能直达目的地,而不少民众的老家是在飞机火车还不能直达的地方,辗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的消耗让真正意义上待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能增加两三天假日,让更多想回家的人感到时间的宽裕,假日也就能起到更多使命的作用。如果可以,还可以增设七夕或中元节这样一个长假,此时正值学生放暑假,方便一家人出行,而不用都等到十一长假。这样一来,春夏秋冬四季都有长假,利于全国人民更均匀的出行,基本满足各层次民众对假日的需求。部分省份或民族有着自己特定的传统节假日。如农历“三月三”,从2014年起正式列为广西法定假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一般能与相邻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因是广西特有假日,如果选择此时出行,能较好地错开全国旅游高峰,体检更自主与轻松愉快的假日之行。但近年来在对此事的讨论中,在一边呼吁延长假期的同时,也能听到反对的声音,认为不应靠增加全民集体休假的方法解决刚性的需求,而应靠带薪休假制度来缓解难题。也有民众指出,带薪休假与公共节日休假并不冲突,且带薪休假暂时还不能解决全家集体休假或出行这一带有国情的难题。另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节假日太多,会导致有事无人做,部分企业增加经营成本。针对高速路拥堵引发的是否应该免费的问题,这本是一个惠民的政策,但或许在某些细节方面欠考虑,造成了新矛盾的产生,甚至对整个政策的质疑。每一个公共政策,都会带来一定的利好,同时可能也会造成另一个矛盾的激发,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中间的平衡点,能把政策做得更细更好,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对小型客车免费旨在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自驾游行,减少飞机火车的交通压力。但目前出行的时间太过集中,需要修改政策去引导,如免费政策不只限于从放假的零点开始收假当天的24时结束,可以提前和延长半天到一天,或者在放假前和收假后一天实行半价收费,这样将会有不少自驾者提前或延后错峰出行,利用政策可以有效地分散车流,减缓拥堵。目前高速免费只限春节、清明、五一和国庆四个节,也使得这四个节日段出行特别密集。如果惠民的免费政策可以在如元旦、端午、中秋也一并享受,那么出行的人或许可以再分散引导到这三个相对出行较少的节假日时段,让民众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四、公共政策的优选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2
关键词: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争议
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从1999年开始以后就一直存在争议,包括该不该休,该休多少天,此项公共政策到底是惠利于民还是添乱于民,到2008年调整后的制度,中间又经历了些什么。是什么原因让政府做出第二轮休假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些方法舆论又有何信息反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案例回放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黄金周”从此诞生。2008年国家节假日调整正式实行,实行9年之久的“五一”黄金周终被取消: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增加清明、 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同时将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调整为除夕,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国家法定节假日形成两个七天的“黄金周”(春节和国庆节)和五个三天的“小长假”(元旦、清明、国际劳动节、端午、中秋),增加了假日的次数和扩展了节假目的分布。
二、舆论观点
1 改革前舆论的正方观点
国假日的延长为民众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黄金周”的意义不止于经济:“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
2 改革前舆论的反方观点
(1)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由于我国没有切实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大多数劳动者的旅游计划都集中在“黄金周”的长假中。这种排浪式的消费使旅游业旺淡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了长假期间旅游地容量的饱和与严重超载,不仅安全事故增多,而且也造成了对旅游地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失衡。
(2)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假日旅游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人数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景区地域分布不均导致的。致使“黄金周”假期期间交通拥挤,出游困难现象日益凸显。
(3)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在假日期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和消费需求,导致管理滞后,问题解决不及时,市场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并设有达到广大消费者预期的效果。
(4)社会成本增加。每逢“黄金周”,相关部门都要抽调大量入力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公共管理费用逐年增加。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由于职工集体休假,各项工作在此期间全面中止,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关的正常、高效运作,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
(5)劳动者工资方面。在“黄金周”期间,一些处于一线的劳动者例如服务行业人员等,仍然需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且在此期间的工作强度相对于平时还要增大,不能得到应有的休息休假。我国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虽然做出了对节假日期间及加班加点工资的具体规定,但由于中国劳资关系不对等的现状,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三、休假政策改革新方案
1 出台前奏
(1)公民参与制定。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改委等网站上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网友们对“国家法定节日增加一天”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对于“保留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几大网站上的支持率都在80%以上。对于“传统节日连休3天小长假”,也获得了至少七成的支持率。“国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 更是获得了高达90,24%的支持率, 说明普通民众对这一制度及早实施的殷切希望。
2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让文化传播成为旗帜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3
@独孤求败:假日安排,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聚居、生活习俗差异大、多气候特征等,考虑得再完备,也会有瑕疵。况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同,企业生产周期不同,都有赖于出台差异化假日安排方案。
@追梦人:社会假期安排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较之于2.5天休假制度,我们仍面临着“底线不保”的现实困境,双休、带薪休假、加班费等都还远未落实。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推行法定假期之外的2.5天休假制度,其所展示的“理想色彩”本就需要正视。
@月满西楼:“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黄金周,充斥着蜂拥的扎堆人群和蜗行的高速公路,风景只能是人头,2.5天的休假制度能否终结这种现象。
@甲方乙方:在日常性的法定假期与带薪休假的落实上,机关、事业单位原本就比一般企业规范得多。当前只有少数地方“尝鲜”2.5天休假制度,其实很可能既符合一些单位自身的实际条件,同时也兼顾了舆论的“情绪”。
把“延退”做成一道选择题
记者获悉,今年底,延迟退休初步方案将会出台,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此前,人社部曾对外表示,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而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6月18日《中国经营报》)
@领舞者: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延退持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这项关系到众多家庭的民生政策,施行起来应该更应慎重。
@余音绕梁70038:下岗的人,都50多岁了,打临工微薄收入根本交不起。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也透支了,技术单一,很难再就业,还得想法上交不断上涨的养老金,希望延迟退休多考虑一下下岗工人。
@摘星的你14945:人上一百,种种。“延退”,大一统、一刀切是不行的。在推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人们诉求的复杂性,多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励“延退”的政策,并且坚持灵活、弹性的特色,让人们有自主的选择权,把“延退”做成一道选择题。
@悠闲的猫48344:中国国情不能与发达国家比,不能因不够发退休金就提高退休年龄。不够发退休金国家财政应多出,才能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不能一味地效仿他国延退。
盐业改制能否走出“一放就涨”的怪圈
国务院日前《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6月15日《人民日报》)
点评:“靴子”终于落地了,“百味盐为先”,盐业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公众的神经。
“抓死放乱”是公共管理难题,也是公众对盐业体制改革的一点忧虑。食盐虽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离不开,但大多数消费者对食盐的认知非常有限,甚至连真假都无法辨别,购买产品全凭对盐业公司的信任。
毫无疑问,随着盐业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监管难度将随之加大,专业化管理必须提速。管理与价格放开了,盐业改革迈开实质性一步,期待未来有更多实质性举措,解决食盐这个民生大问题。
别让高温津贴变成“纸上清凉”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出现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6月20日新华网)
点评:高温津贴是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补偿。关怀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体现社会的文明和时代的进步。
事实上,各地执行高温补贴政策已经有多年,然而这项充满人情味的政策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白纸黑字的文件规定落不到实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谁又能保证高温津贴发到劳动者手里呢?
因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还是需要有关部门的强势保护,将高温补贴的发放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确保高温补贴真正发到每个劳动者手里,让这份体现人文关怀的政策,真正带来一份清凉。
如何不让“路堵”变“心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拥堵成了不少大城市的“心头之痛”。如何找到治理拥堵的“药方”,也早早就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近日,北京市今年或将动“真格”收取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究竟该如何看待拥堵费?(6月14日人民网)
点评:拥堵费既关系城市治理大局,更与广大车主、居民利益息息相关,自然格外牵动大众的神经。
任何一项改革和政策,都应于法有据。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向谁收取?如何收取?收取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些“二阶问题”不解决,即使收取拥堵费成为共识,也会在征收时遭遇困难。
交通治理,根本目的还是方便群众出行。不过,假如公共交通承载量不够,接驳不畅,车主要交拥堵费不说,还要承受交通不便带来的困扰,实则是堵上添堵。
曝光恶意欠薪的企业只是第一步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追究刑责等8类情况,人社部门查处后要向社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这些企业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办法拟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6月24日《京华时报》)
点评:劳资两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之一。也只有如此,市场经济的天平才能重新趋于法治化平衡。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4
2013年,严伟结婚已经10年了,女儿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单独带着太太去休假。
“八项规定”实施后,让他有了实实在在的带薪假期。
早在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3年之前,我们的带薪假期都形同虚设,你如何跟领导说要去休假,是个大难题。”严伟说,“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由于工作比较繁忙,而且怕影响领导对个人的看法,99%的人都没有请过带薪假期。”
“八项规定”实施后,变化来了,有些部门直接下达了带薪休假的文件,还有些部门在会议上传达了带薪休假的意见。
严伟说,2007年后,虽然基层公务员自身多无法提出休假要求,但是每年或者每两年所属单位或工会都会安排旅游,“八项规定实施这一年间,所有的集体旅游都已戛然而止,反而促使了带薪假期的实施。”
严伟是“80后”,生活比较潇洒,旅游概念超前,经济也比较宽裕,所以能够享受带薪假期。
严伟的姐夫泸西在无锡经营一家颇有资质的旅行社。泸西说:“2013年,无锡的公务团不到2012年的10%。而且2013年的公务团基本没有任何旅游性质,通过旅行社订的行程都只包含机票和酒店,结束公务后都立即返回。”
在泸西看来,“八项规定”和旅游法的实施对旅游业来说是双重打击,“保守地说,未来5年间50%的传统旅行社将倒闭关门,不保守的话这个数字将达到2/3。”
“一般老百姓,只有在个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才会考虑旅游。”泸西解释。在他的理念中,无锡市民的旅游观念要落后上海5年,所以当地市场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充实公务团退出后的市场真空。
“如果上海市民中有50%的人有护照,那么无锡只有30%的人有,越往北,这个数字越低。这是旅游概念造成的差别,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公务团的撤出影响更大。”
带薪休假对旅游业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所谓带薪休假,往往属于工作比较稳定的人群,高级白领、公务员和央企职工才能切实享受到这一福利。“以公务员而言,大多数年长的人并不推崇带薪休假,毕竟以前旅游是公费全包,现在虽然假期可以自己调配,但经济账上还是吃亏的。”泸西说。
而严伟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他认为跟单位去旅游,不仅不能带家属,并且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旅游经费也捉襟见肘,“自己的假期就全然不同了,我愿意住五星级酒店就住,还可以和家人团聚,完全不受限制。”
“旅游观念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我从事这个行业而言,带薪休假的开放最好在2017年。”泸西说,“旅游欲望需要一个培养期,二线城市消费者的旅游习惯更需要一个养成期。”而“就算带薪假期市场全面启动,其消费能力最多达到2012年前公费团的20%”。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5
当废:“黄金周”功能已日趋异化
“黄金周”诞生于1999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有两点: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9年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国内经济内需低迷,通过“黄金周”长假和旅游这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刺激公众的休闲、度假需求,成为当时的一个最优选择,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二是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一些专家指出,“黄金周”制度虽然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休假制度,但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普通的工人、办事人员及至部分农民工享受七天的假期。一旦没有了这种强迫性,那么毫无疑问,在劳工和资方力量还很不对称的情况下,所谓的休假就只会是海市蜃楼。
但是,目前这两个重要的背景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整个社会的消费早已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今年前6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在这一背景下,“黄金周”的存在与否,显然已不会对消费和内需产生更大的拉动力,相比较其利益背后的安全、生态、交通等看不见的综合成本,其存在的价值更需考量。
而从保障公众休假权利来看,“黄金周”固然可以使公众享受长假期,但休闲质量却日趋下降。一方面,旅游景点票价上升和旅游费用上涨,额外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作为“黄金周”旅游主体的中低收入阶层。另一方面,“黄金周”的拥挤已使旅游的休闲价值大幅下降,游客在各地遇到的各类不痛快事件层出不穷,这样的休假实在没有多少休闲可言,不受罪、不挨宰已相当不错了。
所以,从真正维护公众休假权利、提高公众休假质量、提升公众幸福感的角度看,“黄金周”的废止或至少是改良已迫在眉睫。目前,亟须的,是要通过法律手段,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制度。所谓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制度,是在现有《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基础上,对法律条文予以修订,赋予其强制性和自由支配性,并完善其法律责任,尤其是要考虑“计件制”下如何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摘自2007年10月8日《大河报》 杨杰/文)
当存:“黄金周”现阶段有其存在合理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玉灵认为,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固然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但当前全方位实施带薪休假制度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压力无法缓解、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冲突问题等等。由此决定了我国只能采取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模式,也由此决定了“黄金周”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晓安认为,目前“黄金周”长假已形成刚性制度,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从市场到消费者都在“黄金周”中成长成熟起来。今年“五一”“黄金周”消费达到20%以上的增长幅度,这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专家同时指出,“黄金周”一方面意味着很多人准备休息,另一方面意味着大批相关从业者进入忙碌季节。“黄金周”逐步成熟,使得“让更多人忙起来”与“让更多人闲下来”结合在一起。2007年旅游业要实现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50万人的目标,三个“黄金周”的作用不可低估。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黄金周”长假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旅游、文化、商贸等为特色的县、乡、村。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黄金周”成为越来越多农村从业者的“黄金周”。在一些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农民家庭仅7天的旅游纯收入就超过万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年的纯收入。2006年“十一”“黄金周”,北京11个区县的“民俗村”接待旅游人数就达到141.06万人,民俗旅游收入1.3亿元;成都监测的58个重点景区景点中,排在前两位的都是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景区。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目前,中国的出境旅游规模已大大超过原居于亚太地区首位的日本,成为全球客源市场中的朝阳地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此外,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假日经济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
如何缓解“黄金周”
供需矛盾成关键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说:“‘黄金周’制度自1999年实行至今已走向成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他们对‘黄金周’很期盼。”全国假日办通过中央电视台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黄金周”得到改善的超过50%,在节日期间有安排出行需求的超过60%。搜狐网络调查的9030人中,认为有必要保留“黄金周”的占54.76%,认为没有必要保留的占45.24%。中国青年报联合新浪网调查的3071人中,明确表示赞成“黄金周”休假方式的占61.46%,明确表示不赞成 “黄金周”的占30.07%。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说,这充分说明,国务院关于实行“黄金周”假日制度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黄金周”制度原则上不会有什么变动。
休假制度方案范文6
首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要长期发展,面对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包括资金、技术以及人才。而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希望找到最适合岗位的员工为企业服务,同时也期望员工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及岗位要求所带来的变化,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这不仅要求员工不断提升能力,也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不断完善。
从太和顾问对企业的研究来看,近几年,企业的薪酬支付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全面薪酬战略”体系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全面薪酬战略”是指公司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所设计的奖励方案,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薪酬项目,更包括一些非物质的奖励等等。大致可划分为四部分:第一,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和变动性收入;第二,以物品发放形式或其他形式体现的,如休假、退休、医疗等福利,这是全面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常常被企业忽视;第三,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第四,工作环境。
就绩效考核本身来说,应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改进和效率提升为目的,而不是奖惩。企业通过绩效考核发放的绩效奖金属于变动薪酬中的短期激励部分,带有激励导向,用于激发员工积极性,促使企业实现当期业绩。而就休假来说,休假福利是福利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对福利价值的深度挖掘,其良好的保留和激励、低成本的特性,正逐步被企业和员工所认识和重视,成为最主要的薪酬支付手段之一。太和顾问通过多年对企业的休假福利调研发现,大部分所调研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企业的休假制度。尤其是带薪年假和带薪病假这两项福利是企业以及员工最为关心和重视的。在这两项企业自主性最大、差异性最大的福利项目上,企业充分利用其激励作用,针对员工的不同绩效给予差异性的奖励。
其实,企业如何看待员工,决定了企业对于员工的投入方式和激励方式。如果企业只把员工看做成本,那么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他的薪酬成本以及由员工带来的各种成本投入,企业肯定会设法缩减;但如果把员工看成是资本或者资源,企业就会希望通过“经营”使资本增值,会更看重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让这些资源更有效地为企业发挥价值。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人性化管理对于人才的保留、吸引和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