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1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 网络课程 汽车运用与维修 3ds Max软件 Authorware软件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1]网络课程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课件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感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模式及教学思想。文中提出,基于3ds max软件和Autorware软件,开发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的高职高专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网络课程,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应用,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技术特点,收效良好。
一、课程的开发流程
本文选取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多媒体教学课程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二、教学任务的编制
本文中以一个教学案例“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来详细说明基于3ds 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设计的过程。
高压线路故障是发动机不能启动的一个原因之一。其主要检修的内容为:
(1)高压线路是否通断;
(2)高压线接头是否有故障。
检修方法为通过高压线接头搭铁就可以判断上述两个问题。高压线接头搭铁之后有电火花发出就可以判断高压线无故障;反之则有故障。
详细检查步骤: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三、基于3ds Max的素材制作
教学素材的制作包括3d模型的建立,模拟动画的形成,平面图的渲染等。其中发动机3d建模与模拟动画的形成的比重最大。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到很多的3d建模软件,例如PRO/E,UG,CATIA等比较专业的3d建模软件,但是要考虑到这是要设计一个汽车教学软件,所需要求远不到工业设计那样的精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出模拟演示动画,而3dsmax能很好的满足两方面的要求,无论建模还是动画方面都可以满足教学软件的要求,所以选择3ds Max作为3d建模的软件。
根据故障案例中检修步骤,将涉及的发动机部件整理出来,搭建3d模型及模拟动画。
(1)检查高压线以及连接端子是否完整。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此步骤可以使用文字和图片演示来实现,包括高压线及高压线接头的检查。
(2)高压接线柱接头搭铁,是否有电火花现象发出。
拔出高压线接头,然后起动发动机,使得高压线通电。有电火花发出,则无故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高压接头是否有放电火花跳动,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否则的话,检查点火系统线路的导通性,通过图片来实现。
使用3ds Max进行高压线接头、缸盖等部件的建模。从测量发动机各部件的尺寸出发,把各部分零件的关键尺寸都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工业建模的思维使用建模软件 3ds Max来建立模型。而且在建模时,要注意各部件最后是要求准确定位并组装在一起。
课程中,图2和图3使用动画的方式,给课程使用者清晰演示高压线头的装配、拆解过程。图4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头的拆解过程;图5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过程;图6 通过动画方式演示单缸高压线接头装回过程;图7演示维修完毕后,发动机运转良好的状态。
图2 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建模
图3 高压线接头和缸盖的装配模型
图4 拔出单缸高压线接头 图5 单缸高压线接头跳火试验
图6安装单缸高压线接头 图7 发动机运转过程
四、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
本文中的课件主要是基于Authorware软件的整合制作。Authorware 是一款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媒体课件常用软件,它交互能力和兼容能力较好,操作简单,程序流程简明,开发效率高,并且能够结合其他多种开发工具,共同实现多媒体的功能。通过Authorware软件整合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汽车教学课堂中,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体现得更生动精彩且吸引力大,渲染性强,使受教者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接受知识较快。
1.课件目录设定
目录内容根据前述的教学任务编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高压线路的检查;(2)搭铁的检查更换完成;(3)更换完成。实现目录功能,则是通过authorware软件上的自定义样式功能来实现。因为目录要求简洁明了,因此在实现目录结构上,采用了自定义样式功能,受教者只要一打开目录,就可以清晰看到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操作简单,如图8所示。
图8 课件目录页面
2.课件内容
根据教学任务中编制的检修内容,检修方法和检修步骤,可以通过Authorware,将检修内容、方法和步骤采用指导文字与图片、动画相结合的方式,来整合完成。制作效果如图10-15所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将图片、文字、动画整合在一起,而且配合使用了各种功能按钮,极大增强了网络课件的人机交互功能。
受教者可以通过文字、动画清晰掌握“发动机不能启动――高压线路故障”的相关部件及检修方法,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图10 判断高压线路故障依据页面 图11 高压线外观检查页面
图12 拔出高压接线头 图13 介绍搭铁方法页面
图14 搭铁有电火花动画截图 图15装回高压接线头端子
图16 曲轴正常转动动画截图
五、教学实践应用及评价
开发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研制的主要任务,而应用网络课程则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使命。[3]本文中,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来评价。该方法开发的网络课程,在学校2010级和2011级共4个教学班使用过,学生反映良好;并在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中试运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本文中基于3ds Max和Authorware软件的多媒体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发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网络教育,而且适用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实施结果证明这种开发设计方法,不仅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技术革新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项目编号:JYYZ201302)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纸质媒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不断的对社会生活生产形成巨大的影响。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在新媒体平台下受众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信息交流沟通,实现双向或多项互动,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更加彻底。因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进行研究不单单可以满足时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同时还有助于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
1.1 新媒体传播形式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所带来的传播途径的优化改变着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刚刚兴起的时期,受众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技术中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中开展传播。这一形式下的信息传播大多为单向传播。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成熟,移动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移动手机APP中的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了人们开展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1]。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新媒体的发展也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2 新媒体传播载体发展
计算机网络进步成熟与通讯技术发展下的成果4G网络代表着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结合。移动设备开始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获取、信息传递等功能,成为了新媒体传播全新载体。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经不再仅仅是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的工具,而是可以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获取信息,发表信息观点的工具。人们可以在手机上安装新闻APP,利用手机网络或无线网络来浏览新闻APP中的新闻[2]。
1.3 新媒体传播内容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成为了报刊等主流新闻载体之后的全新媒体形式,并且呈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虽然对新闻等信息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传播形式依然是以文字为主,互联网便捷、快速、互动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字形式的新闻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是在新媒体载体的传播过程中更加重视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呈现。报刊杂志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手机报刊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通过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与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受众开展双向沟通与交流,提升了报刊的传播效率与实效性。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与纸媒的融合发展策略
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传播载体与传播内容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由于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冲击,传统纸媒必须要全面考虑周围环境,积极找寻新的定位以实现转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可以与纸媒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因此,现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人们都成为了自媒体,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时信息,传递信息,形成多主体互动传播模式。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技术与纸媒需要注重受众思维的转变,转变以往传统的传播思维,以全面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完整性。例如,在南京宝马超速闯灯撞裂马自达致2死的新闻中,案件发生初期网络上对于案件的发生与经过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在舆论的呼声中南京交警开始逐渐公布证据以平复舆论的争论。而大量报刊则能够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充分与新媒体结合,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在报刊的微博公众号中,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受众,以便后期可以利用纸媒针对案件进行实时的跟踪与传播,让受众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其次,强化内容创新。在计算机网络下纸质媒体与新媒体开展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容的创新,冲破新媒体内容的限制,加以多元化的营销推广方式,使得纸质媒体的网站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以便真正意义上实现报网一体化。纸媒要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创新处理就需要对内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的规划,全面的改革采编、发行、广告等一系列环节,以形成综合化、一体化、同步化的运作形式。最后,增强用户反馈沟通。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就新闻、信息等进行自由的沟通交流,双向沟通机制十分成熟。新媒体下的传播途径注重用户体验,能够针对受众的兴趣来开展传播,利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使得受众可以获得更佳的体验。因此,纸媒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利用网络技术来强化用户的体验反馈,让用户能够真正参与到纸媒的传播中。例如,《江南都市报》中推出了“云报纸”功能,读者只需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获得当前报纸的相关新闻与信息,并且可以进行点评互动,十分便捷[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新媒体传播形式、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而对于纸质媒体来说,要抓住计算机网络给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的从理念上、内容上、反馈上做好全面的准备,转变思想方式,强化新闻内容创新,实现用户沟通反馈,力求能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丽萍.新常态下高校网络新媒体运行路径的探析――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6(1):109-111.
[2]秦晓慧.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33-34+36.
[3]杨果,唐亚阳.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J].求索,2011(5):179-180+187.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3
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影响
(一)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有效信息是被动的,学生利用的信息则是不自觉的,因为学生不是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更不会主动利用所学的学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环节通常是灌输性的传播知识和机械性的训练学生,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接受完全被动,更没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但是两者的整合就能充分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信息就增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愿充分中展现自己也就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潜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积累知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不断通过新形式和新手段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讲台上教师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来来回回的写同时声情并茂的讲,而讲台下的学生好似带着痛苦的听,这可以说是单调枯燥的课堂。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以后,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立体、动态的新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就能尽情的发挥,语文信息更是以一种灵活、全方位的形式完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兴趣。
二、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巧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感。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简单文字,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有利于语感的训练与培养。
(二)发挥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再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学科。如果课堂上,老师仅仅依靠粉笔、黑板和嘴为媒体,很难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美境,很难让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不能只是教师积极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的学。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多功能平台。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友好、亲近、共鸣和信赖的心灵接触。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形成教师、学生与教学课件之间的三维一体互动模式。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必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机会,保证活跃的课堂气氛。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良性师生关系。在这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兴趣会大大提高,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现代化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个体意识,设计带有个人逻辑色彩的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进行随意组合,将其重组改造再利用,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写作的任务及要求,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写好的作文发到网上,利用现代化交流工具进行讨论、评改,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良好的。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4
针对目前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现状,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增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对策。
一、政府的努力与措施
1、建构有弹性的网络媒体传播规范
目前,我国对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规定尚不全面和细致,对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没有专门性的法规制度,只能参考一般性的法律法规。然而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将现行的知识产权法框架应用于电子市场这一新生事物显然是不可行的。特别是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的不同,国际条约的局限性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网络媒体的跨国保护问题认定困难。因此,对网络媒体而言,有必要建构有弹性的网络社会传播规范。即这个规范的功能覆盖范围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一国家、某一群体或某一个人;要具有功能上的兼容性,人们的网络传播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共同的原则和标准;同时还应保证能够随着网络社会变迁过程的展开不断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2、探索行之有效的网络媒体采编管理体制
宏观上,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控力度,对网站的传播领域和新闻来源进行严格把关,使网络新闻的采编有章可循,避免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微观上,各个网站应借鉴传统媒体采编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有益做法,建立采、编、审、播各程序的严格制度,同时,网络媒体应将新闻传播与商业行为严格区分开来,使其处于各自独立的地位和运营模式,为网络媒体的高效运营和长久发展赢得竞争力和公信力。
3、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政府信息透明度,即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其信息公开,直接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003年我国非典疫情爆发前期,媒体支支吾吾,集体失语,就与政府因素直接有关。其后果就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因此,媒体要提供真实、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政府增加透明度首当其冲。[1]尤其网络媒体更应健全准确、高效的新闻机制,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如“非典”),建立向公众、向多类媒体及时通报新闻信息的制度,加强舆论监督。“流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透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政府和主流媒体报道滞后的被动局面出现,净化网络新闻信息。
4、奖惩分明,鼓励真实原创,打击制假传假
目前我国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这使他们很难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声音。网络传播学者孙坚华在《提升网上新闻服务的品质》一文中说“因特网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恰恰是原创,而非复制。”[2]因此,政府应通过设立“最佳网络原创新闻奖”等奖项鼓励真实原创,开辟独特的网络新闻专栏,从而改变网络新闻的纯报摘形象,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为,在技术和法律双重层面上保护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二、网络媒体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与其社会责任意识密不可分。作为网络媒体,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网络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有: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培养教育和提供娱乐等。社会责任心缺失势必影响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因此,严格履行这四个方面的职责是增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关键。
2、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增强网络媒体经营者自身的公信力意识。媒体公信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丧失却可能只在瞬息之间。作为网络媒体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高度的公信力意识是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首要前提。
其次,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媒体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格力量。一个记者的基本要求除了公正、平衡,还要尽量追求客观,要讲求新闻的真实性以及非常专业化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教育培养,让其研究一些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受众,切实改善服务,找到真正适合网络媒体的新闻采编方式。同时,各新闻教育单位应加大对网络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适应网络传播的专业化采编队伍,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
再次,加强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自律意识,包括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强对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新闻伦理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自我约束。同时,积极拥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因特网传播的政策法规,充分尊重网络产品的知识产权,并有义务为法律规章的制定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其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一套专门的网络媒体法律法规。
3、强化网络技术的屏蔽和约束效应
网络社会,是由不同的网络社区组成的虚拟社会,其存在的基础是网络技术。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信息流通,也是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将网络安全的理论研究与网络技术的研制开发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同时注意培养更多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与管理的高级人才,加快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建设。只有把法律法规与网络安全技术结合起来,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才有保证,网络媒体才有公信力可言。
4、加快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首先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手段上存在着交叉性,新旧媒体之间有互补短长的需要,同时,融合能够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最终搏取“多赢”局面的到来。
其次,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网站的合作。商业网站拥有比较熟练的技术制作能力和较强的新闻传播影响力,但缺乏足够的新闻资源,尤其是不具备新闻采访权,而媒体网站自身的技术制作能力和新闻传播影响力有限,却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容易形成强势,获得市场经营上的双赢。
最后,国内网络媒体与国外网络媒体的接轨与合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媒体巨头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对此国内网络传播事业必须尽快适应“规则”,融入全球市场,学习对方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目前的政策保护,加强网络立法与网络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通过缔结共同管理网络空间行为的组织和法规来规范网络伦理,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三、网民个体的自律
网络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法制、技术、管理、伦理等多种手段的齐头并进。就伦理建设而言,由于网络伦理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网络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也需要多层面、多角度的协调配合来进行。
1、树立崇高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网络伦理要求人们在从事网络活动时,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和评价网络行为选择的最高道德标准。这就进一步要求强化网络主体作为人的“类”意识,强调任何个人和局部网络的利益及发展机会不应以损害其他局部和人类整体的利益和发展为代价,树立崇高的网络伦理道德观。
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个体的网络行为就不能不顾后果,而应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作出正确取舍。绝不能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或为了验证个人的能力而置整个人类的利益于不顾,去制造和传播电脑病毒等其他网络犯罪活动。就国家而言,任何跨国界的信息传播,都应考虑信息输出国或接受国的法律规划和文化传统,而不能把本国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更不能对持不同政见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恶意攻击,大搞文化侵略,以期达到从思想上、文化上统治奴役他国的目的。
2、实行严格的网络伦理道德自律
网络伦理道德自律是指网络主体对自己的道德责任感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将外在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自觉地按照网络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3]网络道德自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高层次的道德自律,它要求人们在网络实践中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自觉遵守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自觉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等,力求在人人自律的前提下,建立一个高度自治的理想社会。
实现网络伦理道德自律,首先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网络道德规范体系,为个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伦理指导,以免个体面对多种行为选择时茫然无措。其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主体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使之真正从内心认同网络道德准则。
3、勇于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网络传播主客体的交互性特征,使得其传播过程往往是通过传播者与网民交互传播共同完成的。因此,就网络传播而言,讲究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网络媒体传播者一方的事,每一个参与传播过程的人——网民个体都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对自己网络行为的社会效果承担责任。
网络空间并非道德真空,而是由成千上万的网民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主体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且在涉及空间和持续时段上都远远超过物理空间的行为影响。因此,行为主体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区分“能不能做”与“应不应该做”。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敢于承担责任,切实负起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政府、网络媒体本身和网民个体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协调合作。政府的努力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网络媒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关键环节,网民个体的自律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只有这三个方面各司其职、携手发展、相互促进,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提升才将指日可待。
注释:
[1]王欣:《提升我国媒体公信力之对策》,《新闻前哨》2004年第5期,第15页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5
我国网络传播人才的进程
大体说来,我国高校网络传播人才培养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网络技术引入网络传播教学,探索传播艺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传播人才培养方式。网络传播学虽然属于文科,但与其他文科不同的是。它既具有与实际业务结合的实践性,又具有运用先进设备和手段的技术性,是不折不扣的“文科里的工科”,是典型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正因为如此,传播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很早就被纳入了网络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中1998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正式组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其制定目标就是要把学院建成为人文社科与电信、计算机等工科交叉的科研基地。199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了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并于2002年列入中国社科院100个重点学科,很大程度上表明当时人们在网络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共识。
第二阶段是网络传播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网络媒体是新型媒体,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也面临着传统媒体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很多教学和科研机构相继把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列入科研课题。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开始了包括媒介形态变化研究、网络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与社会互动研究、人际节目与交换理论研究、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电子出版技术、交互媒体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传播理论方面给网络传播的人才培养和业务实践以指导。
第三阶段是探索出与实践相结合、与业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国内著名的新闻传播学院系纷纷迈出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网络新闻人才的关键一步。2002年9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明确地提出了“文理渗透、技术与艺术结合,数字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紧随其后,由天津市政府信息办、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北方网三方共同投资创办了网络新闻教育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北方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3年12月29日,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
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已经认识到不能仅靠创办一个网站或实验室来培养网络传播人才了。他们更多依赖已有的新闻网站作为教学科研的基地,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华网合作,将新华网作为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
与此同时,新闻网站本身也建立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人才培养,如千龙网成立国内第一家网络媒体的企业研究机构――千龙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五大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就联合培养新型网络媒体人才、合作建设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实践基地签署了合作意向。新闻网站除了与高校联合,进行储备人才的培养外,还积极对现有网络新闻工作者进行在职培训,主要是培训和提高互联网技能。
网络传播人才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现状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高校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与网络媒体的实际需求在素质上和技能上有差距。而网络媒体更看重从业人员在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更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编辑与,能够操作大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能使用常用的网络语言和编程语言制作出简单的信息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美术编辑功底并可以制作出精美网页的工作人员。而这方面的课程不仅需要文理兼通、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而且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在我国严格学科划分的高校里面通常很难开出这样的综合课程。
其次是网络媒体尚未建立完善的员工自我培养机制,媒体业务只能靠员工自己摸索,相互学习。现在大多数网络媒体还没有建立起适合本行业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不能向员工提供系统的网络传播方面的知识培训,也没有建立起这种学习制度。新员工到岗之后,主要靠老员工带和自己学习,素质提高比较慢,知识结构不完整,也不系统。
还有是社会力量主办的网络传播专业技能培训欠缺。现在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还不是由国家和网络媒体主导的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高校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数量有限,所以整个网络传播人才供给状况不太好。由政府和网络媒体主导培训机构培养了来的网络传播人才具有系统化,专业化、周期短,实践性强的特点,但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不足以改变网络传播人才队伍供给现状。
今后的网络传播人才培养必然要走多渠道培养,与实践相结合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道路。高校培养方式应该由“新闻传播学+网络技术+经营管理学”的学院培养模式转向“课堂教学+实验室培训+新闻网站学习”的学院与网络媒体联合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会列加贴近网络媒体的实际需要。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范文6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上网人数逐渐增多和流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许多企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向业务上网的方向发展,电台、电视台等广电系统,作为主流音视频媒体内容采集、制作、的主力军,如何把自己有特色的、新颖的节目搬上互联网,扩大自己宣传的范围及平台,树立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形象品牌已成为广电系统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一、建设有广电特色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通常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等为终端的新媒体机构。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媒体显得异常活跃IPTV、web2.0、P2P、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电子杂志等等粉墨登场,新媒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一番热闹之后,新生的新媒体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认识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在市场逐渐接受新媒体的同时,也对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电领域来说,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报社等平面媒体纷纷打造网络新媒体平台,向视频互联网宣传阵地转移,有的甚至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视频采编播部门;电信等宽带运营商也不满足于仅仅提供网络带宽服务,也在向媒体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宽频内容提供商转型。这些竞争环境给广电网站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广电系统网站必须以前瞻行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网站、整合广电集团资源,结合当地地方政府、ISP、旅游部门等社会资源,构建支持多业务运营的可盈利网络新媒体平台。
二、整合广电特色优势,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
广电机构包括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广电报业、影视集团等下属单位,具有资源丰富、影响力强、业务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相应的需要大型的运营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业务系统来支持其复杂的业务。作为广电传统媒体品牌的延伸、以自由节目内容为基础,整合当地社会资源,与当地ISP合作进行,建设地方综合试听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互动业务提高盈利。
电台网站利用自身已有的采编经验和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可以积极的投入建设网络互动电台,电台DJ变身网络电台的NJ,网络电台自办节目,新鲜多样的视频、音频播客,以及在线实时互动访谈节目,可以弥补传统实体电台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不足。
嘉宾访谈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互动为核心的活动。传统媒体在互动上有些不足,但却是新媒体的最基本功能,通过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嘉宾访谈,即可以成为吸引用户的精品服务,也可以作为传统媒体互动的有力补充。音视频互动是完全建立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上的,最大的特点是让关注同一内容的用户间进行无缝的交流。这正是传统媒体和宽频新媒体各自特点的结合,灵活运用好新媒体的各种互动服务,并与海量的内容相配套,将会为广电新媒体运营聚集更多的动力。
三、构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一些设想
电台、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设宽带网络新媒体业务平台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电台强调网络互动、强化网络视频应用、推广特色网络增值业务(网络书场、网络点歌、视频访谈等);电视台则主要侧重是电视业务宣传,与传统广告相结合推出广告套餐,推动广告业务全方位发展,实现网络和实体节目的在线互动;广电网络公司凭借宽带网络用户接入,扩大广电网络用户增值服务收入、捆绑广电网络增值服务(如vod、网络教育等节目);广电报业则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大伸拳脚,稿件、音频、手机报、视频综合应用立体出击赢得更多的网络用户。
1.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主要功能
广电宽频网站门户建设,门户网站是网络新媒体面向互联网络的活动舞台,因此,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来管理门户网站。一方面,需要支持网站建设的全部功能,包括网站的内容的审编播流程、网站改版等,系统需要简单易用;另一方面,需要流媒体业务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便网络新媒体业务运作。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佳通、制作等完整的网站信息制作过程,用户通过系统后台web应用界面,就可以灵活制作模板,完成稿件选用、编辑、传送、收发等一系列网站信息与维护工作。
宽频门户流媒体业务平台,由多媒体内容、视频直播录播、虚拟直播、视频点播、轮播、用户管理、认证计费、节目数字版权保护、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在实现流媒体节目的采编、、音视频直播点播、后台管理,认证计费的基础上,通过用户访问收费节目和丰富的广告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通过流加密技术进行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
宽频互动平台。目前大部分广电机构都已经非常关注于互联网新媒体形式,并在致力于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渗透;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跨媒体整合互动,也被多数广电机构所看好。传统媒体信息从新媒体通道中推介给网络用户,而网络用户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参与到新媒体当中,这些信息通过导播、主持人等网络终端反馈回传统媒体,参与到传统媒体当中,这些参与同步经由传统媒体、新媒体,传递到传统媒体用户和新媒体用户面前。这样的互动更好的实现了媒体融合,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使媒体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
2.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特点
除点播、直播等基本流媒体应用外,还包括视音频互动,播客等全业务系统,全面吸收web2.0的理念,同时通过开放的系统平台,吸纳各种不断涌现的新的业务模式。
跨网络分布,由于目前国内宽带市场被几大运营商瓜分,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相对较小,宽带用户访问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具备强大的内容分发功能,广电媒体可以被镜像、分发到不同的网络中,方便不同服务商接入的用户。
跨地域,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区域的用户,的内容、营销的策略都可能不同。广电系统网络平台有能力将业务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因此,需要新媒体平台有跨地域的差异化支撑能力,将丰富各异的内容分发至不同的地域。
多渠道媒体内容。通过电信、广电、移动等运营商的宽带用户资源,加以配合,可使广电网络平台提高用户分享能力,和宽带运营商共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