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国库资金收支状况,包括国债发行、兑付及预算资金收支、库存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国库资金运行状况及税收收入增减变动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这项工作虽只是人民银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但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独特地位。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
为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国库资金涉及财政、税务、银行和企业等多部门。多年来,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多方位、多视角地获取财税银企等相关信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解决宏观与微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深层次、边缘性问题,为政府协调改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如通过对财政信用问题的调查解析财政资金银行化对信贷政策执行和区域经济运行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国库收支和库存变化规律的趋势分析,了解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等等。
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高效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国库资金作为市场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流入、流出国库的规模、时间等情况,对市场资金供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适时关注国库资金的流向、流量及存量,对中央银行科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以预算收支为分析主体,通过实时监控和准确分析,能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科学预测国库资金变动趋势,确保公开市场操作的顺利实施。
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资金日益增长,国库资金库存不断增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国库资金将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作。中央银行国库部门作为国库资金的管理者,对国库资金的收纳、报解和支出等环节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是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开展和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库资金的分析可以剖析国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尽早采取措施,加强国库资金管理,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力量薄弱
未设专职的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首先必须保证国库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配备到位,基层国库由于人员偏少,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难以按照制度规定和职责要求落实。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库业务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国库的业务量成倍增加,国库人员数量、结构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专职国库统计分析人员配备不足已严重影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客观上使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
国库统计分析人员素质偏低。按照有关要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熟悉经济、金融、财税、统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国库普遍存在操作型和核算型人员偏多、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偏少的现状,难以满足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现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普遍理论知识欠缺、写作水平不高、分析能力不强、对宏观政策把握程度不够,因此,抑制了基层国库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法律法规滞后,相关系统有待升级和完善
国库法律法规滞后于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未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做出具体规定,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指导意见》也难以满足当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所以,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权威性难以提高。
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分析系统)功能不齐全,有待于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目前统计分析系统中编制的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只能提供自年初累计数,不能反映本期发生额,无法与上年同期完成数及计划数进行历史对比分析。而且统计分析数据还要通过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进行人工采集,增加了统计数据信息采集的流转环节,使得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利用效率降低。
国库统计口径不规范,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由于统计数据是通过核算系统转换导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全取决于核算系统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若核算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就可能引起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完整。这在预算支出科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财政拨款凭证用途栏填写有误或预算支出科目非法或一张财政拨款凭证同时填列几个预算支出科目等情况,核算人员在核算系统进行录入时,就无法判断预算支出科目正确与否,只能凭意向进行大概归类。可见,核算系统预算支出数据的不准确,会造成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信息来源涉及面广,采集难度较大。国库统计分析信息需从政府统计部门、财税部门、金融机构和本行相关部门等多个渠道获取。由于国库尚缺少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渠道和手段,通过多部门收集相关经济金融数据的环节多、难度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上报时间偏紧,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总行有关规定,各级国库要在每季后一定时间内上报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加上信息资料传递渠道不畅和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滞后等原因,只好在资料掌握有限的情况下闭门造车,难以保证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基层国库由于尚未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已建立的联网系统功能也不完善)和完整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库,有的只停留在手工统计收集阶段,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存储、传递,达不到资源共享目的。
较落后,技术手段欠科学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报送对象重纵向、轻横向。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报送对象不仅包括上级国库(纵向),而且还应包括地方政府、财税部门及本行有关部门(横向),在实际中往往从纵向角度考虑较多,从横向角度考虑较少,难以满足相关部门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信息的质量要求。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重统计、轻分析。目前,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特别是基层国库的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就数字分析数字,而对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反映不够,分析不够透彻。同时,对新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也缺乏深入、详细的分析,导致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对当地政府决策借鉴所起的作用不大。
国库统计分析方法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通常采用统计学上的基比、环比等简单对比法,只进行静态的比较分析,而没有能够采用动态和静态、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新形势下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建议
增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库是国家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在财政与银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作为拓展国库职能、提高人民银行地位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行内部门的工作协调,使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真正纳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中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国库职能的发挥和国库事业的发展,要树立“国库会计核算是基础、国库统计分析是升华”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第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要加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对国库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弥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努力为中央银行、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水平
准确定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应结合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和货币、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库资金全貌,注重对国库资金发展趋势的预测,重点分析国库资金运行特点以及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提供参考,为提高国库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国库监管提供指导意见。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国库应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国库资金运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引进相应的计量分析模型,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和方法,探索国库资金实证分析的新思路。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各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与国库统计分析程序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预测。这对于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能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库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过去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模式向注重国库综合服务的工作模式转变。这种综合服务工作模式即要求国库在做好日常国库会计核算,加强国库监督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反映国库资金运行情况。这就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拓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范围,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及人民银行货币信贷、调查统计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学习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理论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要结合国库工作实践和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多出质量高、实效强的分析报告和调研材料。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协调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单枪匹马地进行分析、调研,工作就难以深入和取得实效,得出的结论也难以客观、准确。一方面,它需要借助财税部门、统计部门、企业的力量,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断拓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外延,确保国库收支统计分析达到更高的水平,以实现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扩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对外报送范围和宣传力度。可以根据不同受阅对象的使用范围及目的,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转换成各种形式,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预算收支信息。这也是提高国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松奇.金融学(第2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为加强铁路信号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在主要干线的站场机械室都安装了微机监测系统,用于采集信号设备的状态数据。然而对于这些状态数据的分析目前一般还是由人工来完成。
信号专家系统的出现,可自动收集和管理各站场(机械室)信号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信息,用于车间、电务段、铁路局的业务管理,可以解决业务管理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对提高信号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此,研究开发了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管理和处理各站场(机械室)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用于支持各级信号设备的业务管理,解决目前业务管理中缺少直接来自生产现场信息的难题,根本改变了业务管理的被动局面。
一、系统的基本结构
由于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是基于信号专家系统应用信息的管理系统,因此全部输入信息均来自各站场(机械室)的前端机。既表示了系统与信号专家系统的关系,也表示了自身的数据处理软件结构。系统可以用于信号设备质量、安全信息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于业务查询终端(车间、电务段、铁路局等)。
二、系统的查询功能
(一)站场实时信息的查询
由于信号专家系统是自动将站场信号设备的开关量实时信息和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转发到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服务器上。因此,可以通过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查询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站场实时信息主要是微机监测的开关量信息。转发该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需要的人可以实时获得站场的作业情况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在大仿真控制台上双击鼠标左键,可选中车站,大窗口内将显示该站控制台,实现站场控制台的放大显示切换。通过在大窗口左右拖动图面,可以查看仿真控制台的情况,也可以直接选择线别或站场进行显示。
(二)站场信号专家系统运行信息的查询
点击实时记录功能键,可查询选定站场的故障和异常记录。如选择分析报告,就可显示站场的分析报告和维修指南。
如果选择管内故障实时显示功能键,则可分页显示管辖区内近期发生,且没有确认处理的故障报警情况,以便快速了解管内设备运行基本情况。这类故障报警信息会自动在相关终端上弹出。在分析报告和维修指南界面条件下,还可以查询该站场的故障统计数据。主要有30日内各类报警统计分析、30日内区段红光带情况、30日内区段变化特性分析、30日内电容延迟特性分析、30日内不排进路调车作业情况、30日内总人按钮破封统计、年度区段红光带情况、年度区段变化特性分析、年度不排列进路调车作业情况、年度各类报警统计分析、年度破封记录情况等。
(三)站场图纸查询
站场图纸是信号专家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智能分析的基本依据。这些资料必须与实际设备相一致。一旦不一致,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异常。这些站场资料必须同时安装在服务器和终站查询机上,以支持查询业务的开展。
为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网络上不传输基础资料。以最少的信息传输量,支持最大的信息获取量,这是信号系列信息化软件的设计基础。系统查询的站场技术资料,不是从远处的站机上或服务器上传输过来的,而是查询终端机本身存储的资料。点击打开图纸功能键,则可得到站场的平面图,并可选择区域进行放大。此状态下,将鼠标移到左侧,则会显示可选图纸的菜单。在电务段管辖示意图上直接双击某个站场而显示该站场的平面图。同理还可以查询控制台盘面图、室内平面布置图、进路联锁表、双线轨道电路图及电缆径路图、组合位置图、组合器材排列表等。
双击鼠标选中某个设备,则会在窗口中显示该设备的电路图(局部),再双击该电路图,则可得到该图的全图。
三、系统的分析、统计功能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通过收集各站场信号专家系统的运行信息,按业务管辖区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对车间来说,由于辅助决策中仅安装了所在车间管辖站场的资料,因此,可以获得的统计资料仅针对管辖的站场。各车间只能从电务段服务器得到管辖站场的有关信息。其他业务终端也只能从电务段服务器上得到授权的有关信息,并形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
在信号故障的统计分析中,系统会自动考虑:①站场的道岔组数;②设备制式(三显示自动闭塞/四显示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③车站联锁制式(计算机联锁车站/继电电气集中车站/非集中车站);④线路运输繁忙程度;⑤站场信号设备建设年/大修年/中修年等情况。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不仅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比较,还会通过对客观因素的考虑,进行同类比较,以获得管辖站场相应的故障统计分析数据。
在查询界面状态下,在线别类内选中管内全部,再查询统计分析情况。通过选择不同的故障种类,可以得到当年年度每个月各工区(或站场、车间)的相应故障数量情况。
系统既提供了对管内故障按线别、按设备类型、按站场、按班组分布情况的绝对比较的查看方式,也提供了考虑按道岔组数、线别、设备整修时间等因素以后的相对比较模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故障重点线别、重点设备、重点站场及重点班组。
结束语
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是一个站场信号设备质量及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各站场的信息,再按设定要求进行分析统计,可以满足指导业务管理的需要。
由于信号专家系统的应用,站场信号设备的质量及安全信息质量不再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而收集的信息直接反映了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得到的分析统计数据可以直接指导业务管理。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业务模式完全依赖于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的情况,解决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不确定的最基本问题,实现了信号设备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大创新。
通过信号专家系统的技术升级,支持本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升级。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计和分析能力的升级,可以更好地发挥信号安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业务管理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俊.铁路工务检测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研究及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6.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一、职责分工
市教育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市教育局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一)局办公室负责直属教育系统及局机关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负责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10月14日前报送市教育局。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填写后上报市教育局,再由市教育局审核汇总并上报市节能办。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局办公室汇总直属教育系统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局办公室填写后报送市节能办。
三、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应指定专门统计人员(以下称“统计员”)负责能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按时报送。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确定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
局办公室负责对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内容符合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有关规定。
实施网络填写报送的也应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四、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按月和年度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月汇总情况于次月5日内报送市教育局,年度汇总情况于次年1月10日前报送市教育局,由局办公室汇总后报市节能办。
五、数据分析
各直属单位、直属学校应每月结合本单位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按月对电、水、气、油、煤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数据同步报送市教育局。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主要用能设备变化情况、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的变化趋势、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车辆能耗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同比分析,以及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水平降低(升高)原因分析,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摘 要 本文针对于现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中存在的多项弊端全面的剖析,之后,结合我国现行新一代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需求特点,从会计事后监督观念、监督系统中的分析模块以及监督手段与和查处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确保新一代银行各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得以顺利、高效、有序开展。
关键词 新一代银行 会计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事后监督体系作为新一代银行经营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对规范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与水平、降低银行会计风险,保护资金的安全性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建构起步比较晚,以至于我国现行新一代银行在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上存在着监督手段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监督成果、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与实际严重脱节以及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等多项弊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高效性、时效性。
会计事后监督作为会计工作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银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近几年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资金损失,给有“三铁”之称的银行会计抹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加强银行会计事后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障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一道防线、更是促进金融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此,充分发挥银行会计事后监督职能,是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与实际严重脱节
现阶段,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中分析模块功能未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受系统设置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仍处于原始状态,使其缺乏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从而,不利于新一代银行更好的分析历史数据;另一方面是监督系统报表内容无法满足监督分析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银行监督报告表是对各项业务监督管理开展状况的详细记录,基于我国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报表统计口径偏差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监督企管科统计分析报告表》、《会计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表》以及《会计核算质量情况比较分析报告表》严重脱离了实际,不利于实现监督系统的充分应用。
(二)监督手段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监督成果
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我国新一代银行在实施会计事后监督时采用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单纯以人工监督方式的薄弱环节,但其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如,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监督工作仍以人工监督为主,以此,大大降低了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效率和质量。同时,以人工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给予银行事后监督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使其不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不利于及时发现新一代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使得新一代会计事后监督体系难以起到有效防范银行资金风险的作用。
(三)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
会计事后监督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具有显隐性特点,其显性特征表现为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等,其隐性特征表现在规避的各种风险。目前,我国新一代银行对会计事后监督思想认识不足:一是新一代银行尚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事后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至于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实施积极性不高,重视力度不够,影响了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二是监督职责定位不明确。我国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事后监督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复审和检验上,对风险防范预防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大大削弱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应有的职能。
二、建构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监督系统分析模块
一方面是拓展会计监督系统查询功能。即增设“历史监督数据查询”模块,由该模块承担对账户设置、准备金余额、卡片记录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的全面查询职责,保证新一代银行能够更好的查询所需信息;另一方面是健全《会计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表》、《监督情况统计分析报告表》以及《会计核算质量情况比较分析报告表》,统一监督情况报告表统计口径,确保每一个监督情况报告表均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二)创新监督手段,加大监督查处机制执行力度
1、改善监督方法。新一代银行应立足于传统优秀监督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会计事前控制和事后监督工作,全面挖掘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积极吸取多方意见,以此,促进监督方法的不断改进。
2、创新监督手段。近年来,我国各银行突飞猛进发展,使得传统的监督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新一代银行的需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新一代银行会计事后监督手段的创新,首先是积极引进现行日益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构建计算机监督系统,实现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的信息化、现代化;其次是新一代银行在实施会计事后监督体系时需统一思想,避免人财物重复和浪费行为,力争实现电子化监督手段,运用该手段将有助于事后监督堵塞资金漏洞,最大限度上规避资金风险。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一、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管理
1、依法落实农牧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继续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特别是妥善解决二轮土地承包的遗留问题,做好“两证”的补发与发放工作,发放率达到95%以上。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档案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确保农村牧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以及市委、政府有关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合同鉴证、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确保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规范管理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各旗县区经管部门一方面要跟踪监测、分析全旗(县区)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典型模式,另一方面还要选择2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土地规模经营典型作为联系点,进行经验总结。最后分别形成全旗综合分析报告和典型分析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3、构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各旗县区要尽快设立农村牧区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快建立健全镇村调解、旗县区仲裁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此项工作要求年内必须完成。加强仲裁员培训,依法开展调解仲裁活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4、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土地承包督查督办,对越级上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加强与纪检、监察、纠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调整和收回农牧民承包地、强迫农牧民流转承包地、借土地流转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等严重侵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健全依法解决农牧民土地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1、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开展的示范社建设行动,积极配合搞好自治区1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指导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工作,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年内全市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
2、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在实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中,争取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和财会人员的培训规模。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来源:文秘站 )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和业务辅导员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3、强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章程、制度的建立到日常规范化运作等多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帮助、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和成员个人账户,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
4、搞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的经验总结。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每个旗县区要树立3个合作社典型,对这些典型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最后形成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
三、做好农村牧区经济情况统计和农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1、做好农村牧经济情况统计 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工作,落实统计分析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季报、年报统计分析报告,发挥统计在掌握动态、判断形势、服务决策、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年初(一季度)对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目标值和收入构成,分析达到目标的支撑措施;二是每季度要统计分析农牧民劳务输出和现金收入及其构成,并形成分析报告;三是做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半年报和农村牧区抽样调查户收入情况预报;四是年终要统计和测算农牧民全年的纯收入,形成完善的总结分析报告。
2、做好农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每个旗县区要至少设立2个农产品成本核算点,年终对10种主要农作物做出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畜产品成本点设在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和临河区,其中:乌拉特中旗设绵羊、山羊核算点1个,调查户6户;杭后设奶牛核算点1个;临河设巴美肉羊和肉鸡、蛋鸡核算点各1个。各旗县区要加强对农畜产品成本点各项费用的跟踪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市各类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为农牧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
1、继续贯彻减负“五项制度”。涉农涉牧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涉牧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牧区订阅报刊“限额制”、农牧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牧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都是农牧民负担监管的有效手段,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抓好落实。
2、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指导和监管。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好《市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经验,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限额标准,逐步建立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筹补结合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办法组织农牧民,充分发挥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农牧民急需的事办实办好。
3、加大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各旗县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按照政策要求,严格防止截留挪用,确保国家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
五、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与审计
1、加强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资源公开协商、招标投标、承包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等十四项制度。认真总结加强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发展完善党领导的嘎查村民主自治机制的要求,推广“四议两公开”。完善议事程序和公开内容,切实解决损害农牧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推进农村牧区财务管理规范化。继续全面推行“村财民理镇代管”及村会计集体办公、先审后记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规范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做到村级财务按月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3、强化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开展嘎查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三资”管理、土地补偿费管理、农村牧区筹资筹劳、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以及农牧民反映特别强烈问题的专项审计,并加强整改监督。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化解”的原则,指导村嘎查组织积极稳妥地化解债务。
六、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研究
通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研究和探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牧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
安全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理论体系三个基础六个能力
一、该理论体系的保障
1、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调度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梳理信息通信调度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形成标准工作体系。
2、人员队伍建设。对信息通信调度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将调度岗位分为专责、值长、主值、副值、运行方式、应急管理等,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信息通信调度经验知识库,编制考试大纲,组织开展培训交流、调度持证上岗资格考试与技能竞赛等。
3、技术支撑平台。依托IMS、IDS、ISS、IAS和可视化展现等系统,支撑信息调度日常运行监控和管理工作。IMS主要支撑调度运行日常监控,一单两票等日常运维工作的业务处理;IDS主要支撑调度管理的业务流程处理;ISS主要支撑信息外网安全监测工作管理;IAS主要支撑公司业务应用综合分析。采用统一化平台技术路线开发将实现桌面、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设备等方面数据的实时共享,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先进平台技术的共享。一体化平台技术满足公司核心资源管理的集中化、精细化,为公司的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力量。
二、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
调度六个能力建设是指以标准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技术管理平台为手段,以调度队伍建设为载体,对指挥协调、资源调配、应急处置、安全管控、分析预测、全景展现六个能力实施扁平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
1、指挥协调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是对各类信息通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统一指挥的管控能力、与电力调控衔接的协调能力、对下级调度队伍的业务指导能力。具体在系统监控、科学调度、业务督导和协调沟通等方面提升指挥协调能力。
2、资源调配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是合理分配全省信息资源、使其充分发挥能效、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稳定性最高、资源利用最优、运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运行的能力。具体在基础资料管理、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和系统(设备)投退管理等方面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3、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信息与网络系统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及时、有序、高效处理事件的能力。具体在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和系统预警等方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管控能力。安全管控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设备安全、内容安全的主动防御和及时处置能力。具体在缺陷管理、信息安全联合防御、容灾管理、安全策略管理、事故调查方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5、分析预测能力。分析预测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业务等情况的历史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业务与逻辑关系的能力。具体在安全预警、状态检修、运行方式管理方面提升分析预测能力。
6、全景展现能力。全景展现能力是以可视化手段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形象、全面进行描述的能力。具体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展示等方面提升全景展现能力。
三、主要做法及内涵
加强信息通信调度六个能力建设,将具体的信息通信调度管理工作转换成六个能力的建设项目,并将六个能力建设内容逐一分解,形成量化指标。
3.1指挥协调能力
利用IDS、TMS系统对信息通信系统的检修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严格执行信息通信检修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信息通信检修管理、执行、业务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内控机制,规范检修发起、申请、审批、执行、审计等流程和时限要求,强化检修流程各环节安全管控,规范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
建立方式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按月编制运行方式,对运行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年底形成信息系统调度运行工作分析报告,指导下年度的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风险预控水平。
加强工作联系单及调度指令票督办能力。完善《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和《调度指令票管理规定》,规范工作联系单处理流程及调度指令的下达和执行,发挥调度纵向和横向的指挥协调能力。通过短信平台建立处理进展汇报制度,结合IMS系统一单两票模块,形成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
建立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机制,防止误操作、误调度造成业务中断,全方位提升通信系统运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通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应对网络快速发展,提高网络管控能力。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信息通信调度间的纵向联动机制和横向协同机制,提升网络管理和调度指挥的及时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3.2资源调配能力
细化调管范围明细,强化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加强调管范围的梳理工作,组织各专业细化调管范围,明确管理责任。细化调管内容,由系统为单位细化为设备为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提高调管准确性,提升调管范围内的资源调配能力。
加强资源调配和统一管控能力。资源调配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并与设备运维台账进行联动更新,增强调度员全局掌控能力。通过信息通信监控手段,对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安管系统、灾备系统、机房环境等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调配资源进行排查处理,并对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汇报、督办。
加强信息通信月度运行分析,实时掌握信息通信网运行状态和网络资源,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加强信息通信故障、缺陷发现、处理、分析、总结、归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此为基础依据,完成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设备统计分析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信息通信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3.3应急处置能力
规范紧急抢修故障处理流程,加强紧急抢修流程管理,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建立严格的抢修汇报制度,对紧急抢修全过程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快速响应、迅速处理、及时跟踪,事后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故障重复发生,全面提升调度管控能力。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统一调度应急技术力量。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超前预想为导向,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梳理工作,深入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和手段,全面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防护意识和科学指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补充完善重要通信应急物资,调整和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抢修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应急物资准备,落实保障措施和抢修方案。每年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反事故演习,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3.4安全管控能力
强化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7*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严格事件管理,提高异常事件处理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安全监督。完善信息系统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管理常态机制。深入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利用上级检查、专家检查、网省互查和内部自查等一切机会,对设备安全进行统一检查,查死角,找隐患,落实整改方案。开展信息系统春秋检工作,规范定期安全大检查、设备关键时期特巡,确保关键时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对病毒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病毒信息分析和预测机制,利用IMS、ISS等系统,每天记录病毒信息,每周对病毒木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加强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联动,提前掌握病毒木马预测信息,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进一步做好病毒信息管控工作。
加强系统账户的管控工作,实现审计管理。加强系统账户的梳理工作,对系统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实现账号分级管理。建立账户审计管理系统,主动监控账户访问操作,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颗粒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实现运维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提升运维安全管控能力。
3.5分析预测能力
完善调度报表,提高运行分析水平。不断完善调度日报、周报、年报及专项分析报告,细化调度运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行分析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调度运行工作的差距和优势,为调度运行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检修计划性。按月召开月度检修计划平衡会,加强与业务部门及运维厂商的沟通,提前掌握各信息系统检修需求,提高检修计划性。
围绕信息通信专业发展实际,开展信息通信系统月度运行评价,通过加强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促进责权紧密结合,促进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继续开展设备运行状态评价分析工作,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依据状态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检修策略,丰富运行手段,完善设备的效能分析机制。
加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分析和预控,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和月度检修计划。尤其要强化关键业务的脆弱性分析,重点加强网络薄弱环节的排查治理。
3.6全景展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