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1
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制定,也过于形式化[1]。三维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将会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多的困难,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效率降低,因此必须要引起教师的特别注意。以下基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教师能够紧扣教材的中心内容,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确立,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前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
(二)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这些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还表现在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新课改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成长和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也应该要做到从全体学生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如有必要,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习进行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如,对于学习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是:“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一般运用和灵活运用。”
(三)重视三维目标的确定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以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二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目标[3]。但是,在三维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既要把握目标的难度适中,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可以设置目标为:“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原理的能力。”主体是“学生”,目标内容将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上升到“实践能力”,难度适中,才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设计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以教材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施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紧扣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师只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才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脱离教材内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其带来的教学影响是不完整的。当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照搬书本。事实上,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放松,要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探索。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营造出来的教学氛围较为紧张、压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不利。因此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且积极营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奠定课堂环境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为了保证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均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教材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设计了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浦.让思想政治课奏响生命之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之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7-179.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2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为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儒家思想中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君子”与“圣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要求,结合现实条件,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和方向保证,决定着某一个阶级在教育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反映着该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家们始终把培养和塑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想人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谓理想人格,是指能表现一定学说、团体以至社会系统的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的理想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典范的行为倾向和模式。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有。②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这个理想人格是一个分层目标的体系,如圣人、贤人、善人、士人、君子等等。由于人的发展不仅受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影响,还深受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主观条件的制约,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可能期望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同一目标。先秦儒家思想家们提出将人先培养成“君子”再到“圣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君子”人格是理想人格中让普通人在受教育后最易达到的人格。“圣人” 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能将“仁”的精神弘扬极致的理想人格,是先秦儒家学派追求的最终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孔子认为,圣人是极为崇高的,是至高至大至神的理想人格,这种境界的人格连尧舜也难以做到。而“君子”在品德表现为“仁”,行为表现为“孝”,方法上表现为“忠恕”;孟子认为圣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③又是百师代表,民众的学习榜样,更善于最完美的发挥人伦价值。而君子首先表现为重气节,其次是“明人伦”,还应该具备“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荀子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诚是“君子”必须恪守的德行,是处理政事的根本。
2 先秦儒家学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方式
为统治阶级培养出本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君子”、“圣人”的重要实践方式就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进行传授。
2.1 培养“君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率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打破了奴隶主和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更重要的是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为培养“君子”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修身为本、德育至上”是儒家治国和治学的核心精神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是儒家思想教育的灵魂。孔子认为,智、仁、勇,是君子应具备的三种贤德,只有那些在德性修养方面抵达仁、智、勇三重境界, 真正做到德行高尚、恪守道义、坚守操行的人才堪称君子。《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④提出君子要注重自身德行与素养的修为,以发扬光明美好的道德感化众民。
2.2 培养“君子”的教育方法
先秦儒家学派在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 形成了以人为本、主体自觉、道德实践为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1)因材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教育方法,即根据教育对象的性格、能力、兴趣、志向等特性以及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特征的异同,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同一施教方法将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培养成为“君子”和“圣人”。这就意味着施教者需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特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启发诱导方法。孔子是我国首创启发式教育的伟大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⑤即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诱导教育对象主动思考,只有当教育对象在经过深入思考和努力探求却未达到目的时,再进行启发和引导。施教过程中,务必达到教育对象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强调教育要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追求自身“君子”道德品行的修养。
(3)自身内省方法。“内省”指人在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内省的方式,对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进行反省,不断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时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身言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教育者的道德说教是外因,受教育者的内省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没有受教育者的内省,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实现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现代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高中基础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行生活化教学方案。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现代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既总结了学生生活的经验,又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阐明这两种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这两种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达到丰富政治理论知识的目的。另外,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也在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消化思想政治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现代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生活化教学模式以重视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知识,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另外,在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还重视提高学生长远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稳定发展。
3.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在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仅作为客体出现,教师的话不容反驳,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不多,即便有,也仅是老师发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提出想法。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定律打破,推行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生活化教学还主张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将老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生活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点,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设定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并且,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从认知目标转移到生活化目标上。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将教学目标生活化,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连接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书本知识为目标,课堂教学重点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虽然有时有些老师也设定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但是其出发点仍然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不是随便进行的,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制定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指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有效进行生活体验的教学知识。有人说:“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将生活融入课堂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重视内容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教材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积累。
因此,在现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将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进一步运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合理选择教学话题,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掌握、理解生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当然,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生感知方面、学生生活实例方面,等等,通过不同的方面,充分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性,把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经历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引进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生活化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学生是否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内化。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课堂实施过程和学习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重点不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不断地成长。
4.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弊端严重,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有效地实行生活化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与学生特点相吻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许多不足。在现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善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样,善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4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高中阶段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只是采用传统课本教育模式,与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无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兴趣,影响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新程改制方案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最优教学目的。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所谓政治教学生活化即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贴近生活案例,进而完成政治理念的传授,赋予政治生活化的特征,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马克思提出,认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全面发展起来的,完成实践目标是提高认识的核心动力。因此,全面贴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距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第一,在新课程改制方案的要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部提出要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以实践为最终发展目标,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的形成,所以“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制方案中明确表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真正实习“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第二,通过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中是学生形成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中教育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拉近课堂教育与生活环境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大纲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从目前发展状况分析,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都是采用传统被动教育模式,教师机械性的宣读课本内容,学生被迫接受,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想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学以致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发展目标。
三、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相对而言,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课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多数采用口述方式向学生描述情境,但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设备,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欣赏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形成联想意识,打破环境所造成的局限性,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列举生活实例,重现生活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开多类型小活动,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例如,以小组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场景。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诱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人民币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印发的,如果国家无限制的进行钱币的印发,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大量人民币,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会有显著性的提高。为什么国家不采用此种形式,而是要通过多途径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呢?由于此问题与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学生会积极加入到问题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理解通货膨胀给国家发展造成的不良危害。
(三)在生活中慢慢渗透教育内容
主体意识对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要逐步渗透到生活中去,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新课改提倡教师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独立学生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建立完善的发展目标,采用灵活性发展模式,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生成性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典型发展特征,环境变化存在众多不可控因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人的价值观形成也需要一个持续性阶段,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距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5
【摘 要】通识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通变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识教育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利于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高校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进而对通识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似性进行了探讨,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内在世界价值观的构建的影响。
关键词 思想政治;通识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细观多年来的教育状况,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识教育理念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借鉴通识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优化。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缺陷
1.1思想道德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
思想道德课程在大学教育课程中,所占比重比较少,教师缺乏足够的教育意识。导致思想道德课程内容经常进行调整,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理念。教学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与课程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思想道德课程往往沦落为空洞的政治说教,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基础价值,课程教授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具有一定距离,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因缺乏整体性与趣味性,思想道德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1.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缺乏指导性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实际性的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呈现出目标空洞,教学的随意性大。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基础是促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人格结构与能力结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可靠的接班人。重视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科学文化素养教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但是这些都没有体现在实际教学目标中,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1.3未实现师资力量的有效整合
高校内部的德育师资没有实现共享,影响了创新性课程的开展。缺乏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德育教师的工作,存在孤立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仅局限于政治课程当中,其教学成效很容易受周围大环境影响,其影响力也会不断消弱。
2.通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2.1具有相近的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不断拓展学生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感情与理性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素质能力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政治观念,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2.2具有相似的教育内容
通识教育内容融合专业教育之外的多种学科,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全方面的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偏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观念,强调学生对基本方法与原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虽然通识教育内容比较丰富,但两者在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相似性。
2.3具有形似的教育方法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注重营造良好的知识教育氛围,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强调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内化,虽然实践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3.通识教育的教育应用思路
从教育思路角度来看,通识教育提供的一种以通达识的实践思路,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价值观的教育,从而达到立足于鲜明基础意义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及人生发展。通识教育不仅追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通变能力。
从学生给你价值观构建与引导方面考虑,通识教育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基本且广泛的知识价值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全力推进学生价值意义世界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发展氛围。前面,笔者提到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通识教育的整体性思路可以进行一定的教学补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问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水平不是单一课程教育的产物,而且多种教学活动的影响所产生的产物。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的人格形成依赖整个教学环境,思想道德政治教育不可能进行对应性塑造活动。可是,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出现问题,就会有人把责任归咎于高校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活动缺乏时效性,却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或高校其他学科所应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唯一发挥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学科。必须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丰富课程教育资源,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强调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价值的学习,训练学生面对社会、面对群体所必须掌握的价值与知识。通识教育更多的向学生传递不是某种知识技能,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应对人生和社会问题、支撑生存与发展的解决能力、智慧和批判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解放的教育。我们可以把通识教育理解为一种“人之为人”的教育,并非专业性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
4.总结
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但是需要从大学生自我觉醒角度出发,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符合生命本性的价值理想与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水平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通识教育融入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础价值、政治信仰,让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基本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型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范文6
【关键词】微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实现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转变高校思想政治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微课设计和实现探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相关概述
1.1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微课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与各个环节进行展示,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其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微课针对零碎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设计,能够将理论性质的思想政治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次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新颖,呈现形式多样化,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另外,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已经将手机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
1.2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微课设计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必须遵循四大原则,首先为创新性原则,微课设计重在教学,一切为课堂教学服务,必须注重课件制作与教学视频录制环节。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微课课件制作难度较小,教师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还可以根据需要亲自拍摄录制,具有较强的系统功能。其次微课设计要满足开放性,微课设计要关注不同人群、不同角色的需求,尽可能使每位同学、不同学习者均能够参与其中,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设计与编辑,为更多学习者提供服务与帮助。另外要遵循发展型原则,微课设计要考虑单元整体性,能够围绕某一单元、话题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微型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设计的实现策略
2.1课程主题内容的确定
基于思想政治教学理论性强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这不仅有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原因,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所致。而微课与压缩课、普及课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对重难点知识的专题解析与探讨,因此,微课主题内容一般选择具有一定讲授难度、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主题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应用性原则,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2.2课程表现形式的甄选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信息的同时,能够明确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关注,在这种模式下,主动权从教师的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体,进而完成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科学性,其中存在大量的关于马克思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抽象知识可以通过图表、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表现[3],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学的严谨性。
2.3微课教学设计的细化
微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微课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制作成为多个微课,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细的制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一般微课视频为15分钟左右。微课教学设计要能够准确反映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融入自身的教学思想与设计思路,对于复杂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先对教学背景进行相应介绍,然而再逐一呈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并反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能够极大提升课堂效率。
3结束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办学特色与办学质量的有效体现,因此,要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微课教学,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微课实施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淼. 浅析“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设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