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1

一、创新规划理念,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要发展,规划须先行。__是一个年轻的城市,面对新

的机遇、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不求大,只求精,塑精品,上品位”的思路,创新规划理念,努力把__打造成中国红色文化优秀旅游城市。

强化“生态意识”,把城市做美。生态是城市的命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日趋重要。__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要把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美化城市、优化环境的不竭动力,切实搞好城市绿化规划编制,规划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体系,重点实施好滨河绿化、干道绿化、小区绿化、广场绿化和山地绿化,形成独特的河景、路景、山景。

树立“人文意识”,把城市做特。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独特的文化彰显城市的品格。比如纽约的曼哈顿区、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深圳的世界之窗等,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富有魅力的独特城市气质。__1900多年的历史沉淀,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这些在城市规划中都应予以充分体现,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以文化丰富城市内涵,突出城市特色,改变当前“千城一面”的格局,体现城市个性。

要强化“品牌意识”,把城市做精。深入开展城市风貌设计,按照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要求,高标准、高品位搞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精心实施建筑立面造型、色彩以及街道、广场、城市小品等重要节点规划,形成特色品牌。__历史文化悠久、生态优势突出,各县(区)也各具特色,这些都应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彰显,特别是要把城市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自然风貌、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二、树立精品理念,完善城市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__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总体来讲,却是“纵比有进步,横比又落伍”。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等的中心,必须注重完善和强化城市的集聚、辐射、人居、服务等功能。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抓畅通工程。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好以道路体系为核心的城市框架。城市道路建设要与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风貌等保持高度协调,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县城为节点,干、支道衔接,公路、铁路、水运、城市公套,特色各具、畅通便捷、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二抓景观工程。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城市创建活动,重点打造好河景、山景、路景、房景和园林景观、广场景观。努力为市民提供一个“青山健身、绿水休闲、环境可人”的人居环境。三抓功能配套。重点抓好城区主干道和出入口的改造,全面整治改造小街小巷;进一步完善城区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等环卫设施,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管网配套改造;坚持建成一片、亮化一片的原则,加大城市亮化工程建设;加强城区市场、停车场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广场、公园、滨河路以及小区等公共场所的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设施,丰富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公用行业服务质量。

提高建设品位,塑造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要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努力让每一座建筑都能成为一件凝固的艺术品。从城镇设计入手,对城市重要街区、景观线、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精雕细刻,把好规划建设审批关,提高城市建设的园艺水平和景观艺术水平。按照彰显大气、务求精细的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建设“青山健身、绿水休闲、环境可人”的宜居空间。立足于__自身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具有川北民居风格的精品住宅小区,集中进行以打造标志性地段、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为目标的人居环境建设,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

三、树立人本理念,加强城市管理

针对我市城市管理粗放、与人民群众期待差距较大的状况,进一步推行科学、人本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方式,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实行科学化管理。坚持“规范有序、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既严又精”的基本方法,实施综合管理,以管促建,推进城市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四有”(有标准、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总揽全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城市管理网络,完善管理规范,落实管理责任,抓实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增强社区、街道、居委会的责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城市管理中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

行政执法和行业监管力度,严格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坚决打击挂靠、转包、违法分包、违规开发及销售等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

实行人本化、精细化管理。要体现整洁、整齐、优美,既要注重美化“大场面”,又要整治支路和小街小巷,清除卫生死角,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按照“摊不出店、货不出柜,车不乱停、人不乱行,门前三包、街道整洁”的要求,大力查处乱贴乱画、乱堆乱码、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加强建筑工地封闭化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推行垃圾分类袋装,努力营造洁、绿、亮、美的城市空间。大力倡导和谐管理,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的认识,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

四、树立市场理念,激活房地产业

树立“环境招商”理念,用市场手段推进城市发展,以提升城市品位促进项目投资开发,以规模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以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协调,建立相关证件的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配合发改、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关心支持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置业、合法经营,为建筑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空间和条件。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推进改革创新,引进培养人才,增强科技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有一定信誉度、知名度和具有一定技术、资金实力的有发展潜力的建筑施工、建筑劳务、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企业进行优化组合,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综合实力的外向型、拓展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五、树立亲民理念,打造和谐建设

从住房、饮水、行路到乘车……建设部门承担的工作大多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建设部门要以“服务”和“务实”为根本,树立关注民生、重视民利、确保民安的理念,着力做百姓身边的事,干百姓身边的工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2

在进行“中西医的区别”之类的讨论中,如果能摆脱知识体系、诊断方法、药物来源等细节的羁绊,就不难看出现代医学具有的最大优势在于,在其体系下,可以通过卫生防疫、人口控制、生长水平、医疗保险等诸多因素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这是传统医学无法做到的,因为现代卫生体系与现代医学同出一源,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

因此,技术层面的科学化与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理应成为传统医学的“当务之急”,否则,传统医学只能离社会民众的卫生医疗需求越来越远,而最终失去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以“韩医”在韩国的状态为例,韩医的前景,已足让雾里看花的中国同行叹为观止,但事实上韩国的商业性重症保险,并不包含传统韩医。韩医一般也不出现在韩国公立医院中,而只能供职于私立医院及诊所。同时,大多数韩国民众更认可现代医学的诊疗能力,而主要将韩医视作保健之用。传统医学与现代需求之间的沟壑可见一斑。

那么,技术层面的科学化之于传统中医究竟意味着什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本质的差异在于,两者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观察手段的局限性导致了古代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性。世界各地的古人不约而同地将人体与自然环境逐一对应,将自然规律想像成“完美选择”,并认为人体应当与之匹配,否则就会因失衡而招致疾病。这些观点造就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也构成了西方古代医学的主要理论。古人通过生活实践发现一些天然药物的效用,然后用这些理论解释效用的发生,并由此衍生出一定的术语体系,传统医学的创建即告完成。

而目前的中医现代化进程,则绕开了传统中医赖以存在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活动主要针对与中医有关的药物应用,多半不涉及中医传统诊疗方法和疾病理论。虽然其结果经常被用来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但有效成分的鉴别、针对症状的分类都需要在现代医学的术语体系下,由现代技术进行处理,所有活动体现的是“现代科学的世界观”。看似“曲线救中医”,却事实上逐渐取消中医相对与现代医学的独立性。

这样,作为一项技术的中医陷入了两难的陷阱:现代化,则可能丧失独立地位;不现代化,则只能离公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远。

问题还不止于此。尽管很多研究者将现代医学的种种细节视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但现代医学本身并包括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之内。但中医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3

【关键词】医学模式;社会化;现代化建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06-01

医学问题的社会化从整体观念出发,突破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而适用于现代医学模式,也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个体的生老病死与整个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疾病可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使有效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影响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已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对“医学问题的社会化”的大规模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推动社会发展是不可否认的。

1“医学问题的社会化”的含义

诺尔曼说:“医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实际上,这是对医学问题的社会化的一种解释和论述。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揭示的是医学中的社会问题,从健康教育和疾病现象出发研究社会[2]。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目的。

2 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所涉及的内容

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诸多方面与医学社会学的内容相一致,具体包括:

2.1医学领域内各种社会人群、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对传统医学领域中的有关概念的社会层面的分析。具体包括:健康、疾病等概念的社会学含义。社会关系的研究,包括医患关系、医护关系、人际关系、医院及保健组织的研究。

2.2 医学与社会的互动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⑴医学理论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变革给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法律、道德、文化、习俗所带来的影响。⑵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既研究医学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也研究其负面影响,以扩大社会的正面影响,减少、控制负面影响。社会制度、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对医学领域产生的作用,如医学发展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控制的增强作用,社会改革、开放对求医行为,医患关系的影响等。⑶具体医学领域的社会学研究,医学问题的社会化需要将视角深入到具体的医学领域,研究其中的社会层面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 医学问题的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医学问题的社会化对现代医学的影响主要涉及:⑴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医学问题的社会化打破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⑵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从医学问题的社会化的角度提出,改变目前封闭式的专科学院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综合大学,有利于理医、工医、文医等结合,使学生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应进行更新,增加必要的交叉学科知识,尤其是人文科学知识[3]。教学方法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社会服务。⑶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现代化的诊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使一些临床工作者过分迷信和依赖实验室和仪器检查,而轻视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辩证思维,表现出用高技术去完成低水平诊断和思维,这是一种浪费和退化[4]。医学问题的社会化要求不断拓宽,不断完善临床医师的思维结构,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所带来的诊断水平的提高,才能推动临床医学的进步。⑷对预防医学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疾病和死因结构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已由过去的以急慢性传染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病和传染病的新发和复发为主。由于慢性病涉及到每个人的行为,新发和复发的传染病与个体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之密切程度甚至传统的传染病。所以,行为的干预和改变一方面要依靠社会卫生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防御。

从以上的几点分析可知,医学问题的社会化通过影响现代医学而推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途径为:①了解某一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抛弃“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劳动能力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群从事劳动年限增加,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化、都市化是现代化的四大特征。医学问题的社会化就是用代表现代最高水平的知识和技术取代传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医学整合[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9): 1-5.

[2] 崔晓阳, 李益, 廖虎, 等. PBL 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4): 439-442.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4

1西医学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1西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西医学的发展与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同步,西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有赖于17世纪兴起的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法国医生拉美特里(Lamettrie)著作《人是机器》就是把人体医学研究纳入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还原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论,主张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于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医学实践逐步建立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等学科,为现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医学研究日益向微细方向深入,从大体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到达基因水平[2]。迄今为止,以还原论为哲学指导的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重组DNA理论和技术更是引起了生物学、医学的革命性变化,分子生物学将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引入到分子水平,使人们对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3]。可见西医理论的世界观源自于西方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西医学研究的方法论倾向于还原论。

1.2中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理论是以中国古代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其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联系观、平衡观是其主要的特点。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中医理论诞生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其指导观是以中国古代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相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全过程。阴阳学说代表着人体与环境,机体内部、脏腑间、气血津液间的动态平衡观,五行学说代表着机体内部的多系统、多层次相互间的联系观,因此整体观、平衡观、系统观、联系观是中医理论的主线。经过近千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融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对疾病诊治有着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性、联系性,其研究方法完全符合系统论思想。可见中医学理论的世界观源自于以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中医学研究的方法论符合系统论。

2中医学理论与西医学各自的理论特点及不足

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主体,以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5]。由研究的主体、内容可以知道西医学和中医学是可以相通的。由于两个医学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论也各具特点和不足。从两者特点可见,他们的世界观是可以互通的,方法论是可以互补的。

2.1西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与不足

2.1.1西医学基础理论特点西医理论是以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他的发展与现代西方科技发展同步,从医学的形式看西医学遵循着现代科学以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它以客观、具体、形象的实物证据为基础,重视人体细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用微观的变化解释宏观现象的本质就成了西医学纵向思维方式的基础[6]。西医学把单元结构作为其理论基础,把单元结构局部微观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研究依据,善于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和起始因素,主张对疾病的一元化的解释,根据西医学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西医学简单理解为“元”医学。西医这种纯技术的还原论的研究方式促进了人类医学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多数传染病被有效控制、多数疾病找到了诊断治疗的方法,人类平均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

2.1.2西医学理论的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学这种过于依赖于实验科学,过于强调对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把生命视为一个线性的系统,以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推导生命活动、推导生理病理、推导治疗手段的还原论方法日见其局限性。有时单纯的还原分析难以导出由一些随机、综合因素所引发的变化和产生结果的机制[7]。例如,生物体活性的理解,按线性关系从无活性不能得出活性;没有组成要素的非线性关系、复杂系统的概念,则难以理解活性[8]。由于还原论过于强调新发现、新技术,新的技术常常以市场为导向而忘记了医学研究的人本主义精神,存在着技术性有余、思想性不足的现象。其片面性、局限性是难以避免的,例如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医学虽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的认识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诊断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创新技术产生的成果被快速产业化运用于临床,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提供了理论庇护。其产生的后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这种非人性化的局限性是以单纯的技术至上的还原论的哲学观指导下的西医自身无法解决的。

2.2中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与不足

2.2.1中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中医学以阴阳平衡观为指导,以五行相关学说为联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中医理论诞生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以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相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的过程,脏腑、气血津液学说代表某一脏器的结构单元的动态平衡观,五行生克代表着多个脏器间的多层次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的层次平衡关系,天地人的平衡观代表人与环境的整体平衡状态,因此动态平衡观是中医理论的主线。经过近千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以阴阳平衡为指导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对疾病诊治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人体健康和对疾病总的看法是以平衡观、联系观为基础的。因此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以动态平衡为基本线索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衡”医学。

2.2.2中医学理论的不足中医理论系统观思维是其最大的特点,但我们必须看到系统论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核心内涵是需要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在中医理论的构建中,由于中医理论对还原论思想有着先天不足,过于依赖系统思维,对一些客观存在的结构不够重视,不重视对微观结构的研究,常常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存在病变部位不清,治疗方法笼统的缺陷,面对蓬勃发展的西医科技,常常显示出思想性有余而技术性不足。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否则这种系统论的研究只能是一种“暗箱”。

2.3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与不足

从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形式看,我们不难知道,中西医结合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如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研究、解释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诊断和疗效,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药(药理分析、组方成分分析),以中医的疗法补充西医治疗或用西医的疗法补充中医治疗,用西医的技术方法进行检查诊断,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或同一病种使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治,这些中西医结合方式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不少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基本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互补,对中医科学性论证及对中医理论的局部观点的证实,以及对中药组分分析,存在着点多、线长、面广,较庞杂不够系统,且多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其主体指导思想仍然是把中医药处于被动从属和被检验和验证的地位用还原论方法指导中医药现代化。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思想和创新医学理论的指导,中医与西医在医学指导思想和医学基本理论层面上的结合非常有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中西医结合虽然走过了50余年,至今未能形成系统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所以中西医结合目前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不能满足于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急需在取得前述的大量成果、经验、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两个学科各自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理论特点进行更高层面的结合研究。

3创新理论的医学哲学基础

3.1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理论的世界观

由中西医学理论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中医理论具有整体观、平衡观、系统观的“衡”医学特点,其研究方法倾向于以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具有与系统论相符合的医学哲学观。西医理论具有以单元结构观的“元”医学的特点,其发展受西方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较大,具有与还原论思想相符的医学哲学观。从当代的哲学观看,无论是自然辩证法还是机械唯物主义都有着历史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的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在医学理论的世界观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样可以把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的世界观。

3.2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理论的方法论

由前述分析可知,无论是还原论还是系统论都有着其方法论的局限性,都不具备引领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发展的重任。我们把西医理论以解剖结构单元为基础的“元”医学特点与中医理论平衡观为基础的“衡”医学特点进行融合,形成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统一的“元衡论”观点。“元”是西医理论的精髓,是结构单元的简称有形态的、结构的内涵,是以静态的、孤立角度研究人体;“衡”有阴阳平衡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有平衡的、联系的、动态的内涵,是以联系的角度研究人体。我们可以把“元衡论”简单地理解为以结构单元为研究基础的人体平衡观。包括整体单元结构、层次单元结构、单元结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状态。用它进行医学研究就可以形成兼顾点(单元结构)、线和面(层次单元结构)、立体的(整体单元结构)多维研究思路,可以丰富阴阳平衡理论的内容,完善中医的科学内涵,弥补西医学重技术轻思想,重局部轻整体的不足。使对疾病的分析更具整体性、系统性。用它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本理论构建可以有效地兼顾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等。可以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方法论。用于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研究。

3.3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中西医结合元衡论观点的医学哲学特点

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中西医结合元衡论观点的医学哲学特点见表1。

3.4试用“元衡论”指导临床医学研究

痤疮有着复杂的病因病机,我们曾经以“元衡论”对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痤疮的发病是由于三个层次的内在平衡失调共同作用产生的,性腺雄激素循环为第一层次,皮脂腺皮脂循环为第二层次,微生态循环为第三级,当他们的循环保持平衡时,人体不会发病,当第一个循环被打破,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第二层次循环的平衡被打破,皮脂分泌增加,进而导致第三级循环的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痤疮。这三个循环由第一层次到第二层次到第三层次分别由雄激素、皮脂参与介导,构成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的病理过程[9]。我们根据病因病机特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皮肤微生态、皮脂腺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等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复发。同样的道理,遇有复杂难愈的疾病,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元衡论”思维进行临床研究,例如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的、顽固的、反复不愈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医学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医学上一般认为静脉性溃疡的病因是静脉曲张后静脉机能不全,静脉长期淤血,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最后因轻微外伤或感染形成溃疡[10]。但通过我们的一组研究可知,以上情况只反映了病因的一个方面,静脉性溃疡除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外,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与下肢淤积性皮炎、足癣、甲癣、反复发作的丹毒、甲沟炎、心衰、糖尿病等均有一定关系[11]。从“元衡论”观点看包括三个层次的失调:①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循环障碍—淤积性皮炎;②慢性足部真菌感染—反复引起丹毒—淋巴循环障碍—淤积性皮炎;③淤积性皮炎—外伤感染—微生态失调—皮肤溃疡。可见静脉性溃疡的发生是有多层次病因导致的,其反复不愈、顽固难治是由该病病因的多样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决定的。通过给以相应的针对各层次的综合治疗和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以大幅提高疗效,并且可以有针对性防治复发[12]。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再者,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所以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的交流沟通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随着医学发展愈加趋向全面,今后二者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必需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检验方法的大量更新,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实验室认证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实现科学化的实验室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用来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根据国外设立实验室认证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检验科提高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作用重大。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根据美国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己科室的具体需要建立实验室管理标准,对检验科的检验标准实施准确的检测,确保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双方的合作应从以下入手:①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②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范文6

糖尿病虽是一种慢性病,但它确是呈进展性且伴发和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最终危及生命,在我国目前己成明显上升趋势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也引起人们关注和社会的重视,系列的降糖药物的面世就是很好说明,虽然通过饮食调节和适度运动可得到改善,但仍然离不开药物的帮助。糖尿病的治疗,就降糖角度来看,化学药品无论是作用于胰岛 β 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或是调节糖代谢,其药品类别甚多,也有较好降作用。但都必须得严格讲究服药时间和方法,否则降糖作用再好也不能很好奏效; 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在所难免而当特别重视; 因为个别品种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转。

就降糖药服用方法和时间上看,常用的胰岛素增效类的罗格列酮、毗格列酮就必须空腹服; 使 β 细胞发挥作用的诺和龙、唐力应在饭前 5 ~ 20 分服用; 而优降糖、达美康、美毗达、糖适平则当在饭前30 分钟服; 为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的拜糖平则当同笫一口饭同服; 能增强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的二甲双胍,为免在摄取的同时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应在饭后服。它们除有严格的服用时间掌握外,多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最明显和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对肝肾影响,且降糖使用的同时就糖尿病也有不少禁忌范围,因而要达到降糖目的又能正确服用和掌握这些的人群为数不多,所以很多人虽服降糖药而降糖效果并不理想。

糖尿病无论 1 型或 2 型都源于人体代谢障碍或紊乱所致,1 型可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而 2 型尿病则隐匿性更大,患者大多无任何明显自觉症状或表现,仅有少数可偶有肌肉跳动或阴囊、会阴瘙痒,或皮肤瘙痒。常在医生提示或健康体检才知道血糖增高。因而这一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常常因其隐匿性而在发现之先而被忽视。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论述治疗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名为“消渴”,而就其发病因素亦分别作了论述。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也颇为详尽,《金匮要略》列有消渴专篇,载有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亦指出: “消渴之人,……常须思虑有大痈。”《河间六书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指出,消渴一证可见: “变为雀目或内障。”《医学心悟三消》篇说: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这些描述记载,充分说明历代医家对消渴一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极深刻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完全符合。

历代医书记载及对本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均按上、中、下三消论治,鉴于科学发展因素,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分型和认识来看,该治疗法则主侧重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对 2 型尿病的治疗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从科学和发展的态势出发,对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应当充分借鉴和遵崇利用,但不能拘泥。正如《医学心悟三消》篇告诫: “……,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由于体内代谢障碍紊乱所致本病,除充分注重饮食调节和正确适度的体育运动外,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为避免化学药品不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特点的运用优势就凸显和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本病为代谢紊乱失常,其根源在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以及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功能下降,从而使体内血糖增高,并多同时见有血脂血压的增高。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同样是脏腑功能下降,气机不利,运化失常所致。就本病的发生发展其认识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