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开发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1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镇位于山区和平原的接合部,岩马水库位于镇中心地带,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林果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湖光山色,林果飘香,*周围的梨园花海与蓝天碧水相映生辉,分外美丽,“岩马夕阳”被列入枣庄市自然景观之一。环水库周围的溢洪闸桥头堡、发电站放水塔、岩马公路站等建筑,结构奇特,古朴典雅,与一望无际的碧水相映成辉。四面环水的*,林木葱郁,果树繁多,是良好的鱼类观赏和休憩基地。此外
*巨大的旅游潜力,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我镇专门邀请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考察和详细论证,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大打招商引资牌,积极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并于2001年6月1日与澳门华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投资2000万元开发*合同,建设驻驾山庄。目前,驻驾山庄已建成唐代风格的大殿、旅游餐厅、高档洗浴设备、大型宾馆、岩马女神像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山体绿化和美化,于二00四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全市及周边范围内树立了一定的旅游品牌。同时,*东岸的九龙溶洞为我市最大的地下溶洞,开发洞长已达400余米,配置了灯光设施。洞内各类钟乳石发育齐全,造型奇特,景观缤纷怡人,光彩夺目,极具观赏价值。二00四年国庆节同时对外开放,门票定价为20元,年平均门票收入为50000元左右。同时,环湖周边还有旱海石林奇观,配套建成了万亩生态林果园和千亩莲藕池,使水上娱乐、溶洞揽胜和湖畔观光相得益彰。以驻驾山庄为主体,以溶洞为支撑,集餐饮、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垂钓于一体的*旅游区主体构架已形成,*旅游风景区已开始展现其优美的环境和无尽的魅力。
二、旅游业发展规划
*是枣庄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库),*镇是闻名遐尔的“林果之乡”,山水花木的美景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每年4月梨树、桃树开花季节,自发而来的游客已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利用周末休息日来湖区垂钓游泳的游客也有相当数量。
当前,规划开发的*旅游区内,旅游资源以湖水、山地、果园、溶洞等景观为主,*的大坝建设较为突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组合较好。
旅游区的自然景色具有西奇东秀、南舒北幽的特点。野外勘测初步查明,面积为16.7平方公里的湖面,是规划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同时,湖西南的薄山礁石、湖周山麓的果林带、南部的国旗山、湖周围的文明生态经济村,欧峪村东南的山涧、庙岭村南部伸入湖中的“半岛”等,均是我镇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自然景区。
(一)驻驾山庄及九龙溶洞主景区。镇党委、政府将近一步督促引导驻驾山庄加大投入,搞好周围环境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补充建设,拓宽溶洞规模,争取两年内建成3A级景区。
(二)驻驾山庄旅游景区休闲渔业示范点。充分利用*2.3万亩大水面和长达40多公里的湖岸线,把休闲渔业建设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建成枣庄市其他景区不可比拟的旅游优势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创建要求,加大投入,在垂钓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等方面抓紧抓好,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综合开发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渔业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度假胜地。利用现有的餐饮基地——隆源山庄,在*村南扩大规模,建设*度假胜地。建成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独资民营企业,建设成为鲁南地区具有较大规模的娱乐休闲场所。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分四期工程(21世纪科技生态园、*度假村、望母湖、娱乐场)建设,总占地200亩。
(四)姚沃村文明生态村。姚沃村位于*东北岸,与*驻驾山庄遥相对望,又处规划区纵深处,环境幽静,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该村全部建成省级果树样板园,盛产“绿色食品”大樱桃及水蜜桃,为市级文明生态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把该村建设成为农家乐鲜果采摘之地。
(五)国旗山山水景点。国旗山及其邻近水域位于湖域南面,是游人入区和离区的必经之地,山地拔湖而起,山顶视野开阔,整个旅游区内的湖光山色尽收眼中;山下是*水深最大的水域,湖面宽阔,适宜于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是规划区内动态性较好的山水组合单元;国旗山西麓有一寒武纪毛庄组紫红色钙质页岩的地质露头,岩石成层性好,年代古老,可开发成一处较好的地质科普教育景点;柏幽谷(秦洚)位于国旗山东南,是一片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工栽种的侧柏林区,如今林木茂密,树形整齐,计划开发森林浴、林中休闲娱乐等项目。
(六)迤逦长龙——*主坝。*主体大坝长约1.2公里,高约10米,巍巍壮观,护坡整齐美观,且视野开阔,是极好的观光载体;坝前的湖区目前已是自发的垂钓区和游泳区,可开发为专项旅游区。
(七)鸟鸣翠谷——欧峪山涧。欧峪周围的生态河谷位于湖东侧中部的一个入湖小河两岸,区内桃、梨、苹果等果树分布连片密集。山谷内以欧峪村为代表有庭院种植樱桃的传统,也是全省有名的樱桃产地,以此村为中心适宜于生态庭院和民风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远期还可在欧峪上端建一低平的滚水坝,形成人造瀑布,可成为极具吸引的旅游景观。
(八)湖中瀛台——庙岭半岛。庙岭村南部伸入湖中的半岛是一片地势平缓的开阔地,目前以农田和果园为主,对岸望去,葱绿幽静,十分雅致。远期可开发成层次高雅的度假村,如主题建筑设计成船帆造型并伴以湖光景色观览台或音乐台等。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半岛绿化。
三、旅游产品
目前旅游规划区内服务接待主要依托*镇驻地,商业网点零星分布,有农贸市场3处,旅游产品以大樱桃、油桃、水蜜桃等新鲜时令水果产品和淡水鱼、池田藕等农副产品为主。玩具类旅游商品有待开发。
(一)湖鱼。*为鲁南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目前有网箱6000多架,年产淡水鱼近10000吨,主要品种有鲤鱼、罗非鱼、花白鲢、草鱼等,还有最新品种斑点叉尾回鱼。湖域水面积2.3万亩,更有着品种丰富、数量可观的大水面野生鱼,品种除主要的经济鱼类鲤鱼、罗非鱼、鲢鱼、草鱼、鲫鱼等之外,还有名贵的甲鱼、鲇鱼、黑鱼、大银鱼等20多个品种,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垂钓。因此,绿色天然的*鱼应是我镇旅游开发的主要特色产品。
(二)水果。我镇现有山坡果园6万多亩,年产各类干鲜果品20000多吨,为全市最大果品镇之一。水果品种比较齐全,有苹果、油桃、蜜桃、扁桃、黄梨、大樱桃、大枣、核桃、山楂、柿子等等。并且5000多人的水果流通大军;有顺发、万发等五大水果包装企业;有宏祥、誉兴等四大恒温库,基本上全年都有各类水果出售。所以,水果为我镇第二大旅游开发产品。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2
【关键词】旅游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开发 泰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95-02
一 泰顺旅游文化概况
1.地域范围
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西北与景宁县接壤;东北连文成、苍南,直达温州;西、南连通寿宁县及福建。隶属于温州,为温州下辖六县之一,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被称为“世界蜡都”。泰顺还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2.内容
第一,廊桥文化。据记载,历史上许多名流骚客为避祸乱,陆续搬迁到这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泰顺,他们创造了独具山区田园特色的文化,遗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无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廊桥”顾名思义,也就是盖有廊坊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散布,交通偏僻,人员之间往来,往往要步行数十里。于是人们想到,在无法连通的两条石砌路上建造廊桥。而廊桥的构造形式即桥上建造屋檐,不仅可以避免木质桥梁因日照雨淋而遭受腐蚀,同时起到风雨亭的作用,不得不说这体现了泰顺人民独有的智慧。
“廊桥”这一称谓来源于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版面头条刊登的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中,这里首次采用了“廊桥”的名称。自此,中央、省级、市级新闻媒体和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泰顺的采访、考察和研究,“泰顺廊桥”也开始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第二,茶文化。泰顺因茶闻名,尤其是其特产的“乌龙茶”,但由于当时浙闽相邻两处价格差异无法统一,这一制茶工艺开始消逝。然而,随着泰顺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对于这一古老制茶工艺重新开发研究,使其得以重新生产,更使其重焕光辉,重现于消费市场。
泰顺的高山云雾茶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据史料记载宋代时曾被列为“贡茶”。
第三,畲乡文化。畲族开始迁入泰顺的历史要从明代算起,至今先后有90多批畲族人口迁移,多由福安、寿宁、福鼎、苍南、平阳、文成、景宁、云和等周边县迁入泰顺。据90多个支系的宗谱记载发现,最早迁入泰顺的是司前小段的蓝姓,迁入时间为明景泰二年(1452年),至今500多年,这也是现在泰顺蓝姓畲族人口最为普遍的原因之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县畲族人有20000余人,分布在全县不同村镇。
为保护畲族文化,泰顺政府每年会定期举行“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第四,建筑文化。目前,泰顺比较有名的古民居有司前圆洲古村落,筱村徐岙底古村落,新浦吴宅古村落,三魁庵前张宅、雪溪胡氏大院,泗溪前坪张十一故居,雅阳百福岩、塔头底古宅等。
由于发展前较为封闭,泰顺目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它们具有古朴的造型、典雅的风格、独特的结构,虽没有北方建筑的大气,却不失南方水乡的娟秀。其结构因地制宜,没有固有的营造法式,顺势成型,形成了独有的建筑风格。近年来,泰顺古民居引起新闻媒体和建造专家的关注,并被载入《老房子:浙江民居》、《乡土中国——泰顺》、 《温州乡土建筑》等书籍。
第五,木偶戏文化。泰顺药发木偶戏又称“放花木偶”,单纯来讲,是以火药牵引木偶转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调查显示,仅泰顺境内有传承其制作方法的国家级民间艺人。
据考证,泰顺药发木偶起源于宋代的一项烟火杂技,当时人们为了使木偶戏更具欣赏价值,便把“烟花”与“木偶”相结合,于是便有了“药发木偶”。然而,药发木偶出现的场合往往仅限于庙会、祭祀、开业、过节等重大庆祝活动上。近年来,它也是泰顺元宵节舞台上除百家宴外的另一重头戏。
泰顺药发木偶作为泰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价值性体现在:药发木偶和水木偶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却在泰顺有关部门研究人员考证后被发现,长期以来存在于泰顺民间的“琼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这一发现,证明它的传承历史已历经百年,不仅具有极珍贵的学术和欣赏价值,更是为我国木偶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第六,石文化。泰顺石,学名叶蜡石,由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石英等多种化合物组成,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和质地。
泰顺石温润如玉、色泽饱满、种类各异、纹理精美、石质细腻。在国内雕刻市场上,小有名气的泰顺石主要品种有:状元红、凤凰黄、牛角冻、彩霞红、紫藤玉等。龟湖的叶蜡石有品质高、品种全、储量大、用途广、易开采等特点,近年来,其独特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它在工艺美术行业的广泛应用,龟湖叶蜡石创造了自己的品牌,渐渐被行业人士所接受和赏识。
3.泰顺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困境
有人曾用“消逝中的廊桥”来形容泰顺县古廊桥的生存
现状。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和系统的保护政策,现今大多数的泰顺古廊桥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的状态,部分古廊桥已出现扭曲变形甚至朽化现象,濒临坍塌,所以泰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得到保护。
近年来,泰顺县政府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申报、传承人保护、廊桥文化园建设及传承教学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实施了一整套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而且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悉,目前泰顺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5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6项,成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
历经千百年变更的文化遗产,也终于有了白纸黑字的“护身符”。泰顺县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制定并出台了《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22条明文细则规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机构、职责、措施、资金和奖惩等内容。类似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制定在温州各县市系首次。
二 泰顺旅游文化的开发与未来发展
1.旅游经济开发
泰顺凭借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较丰富、降水量多等生态优势,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旅游业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温州氡泉旅游度假区和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区的开发。预期在氡泉大峡谷建成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户外浴场,同时发展温泉沐浴、理疗养生、探险健身和会务旅游,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在廊桥景区加快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整合廊桥文化,向世界展现最美的廊桥。同步推进飞云湖、乌岩岭、九峰路、南浦溪、三魁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建设,逐步推出古迹建筑、民风民俗、独特景观等旅游资源游览观光并做好各类风景资源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
除了加快景区开发的工作外,泰顺还将加快景区景点沿线道路、景区内专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改变长途跋涉的现状。计划中还包括建设一批旅游接待项目,扶持一批旅游重点企业,配套一批旅游娱乐中心,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通过与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充分展现深厚文化底蕴的景区群体的互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2.旅游产品经济开发
泰顺虽说自然资源丰富,但仍有许多可利用而未开发的产品。据调查了解,由泰顺县竹炭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开发的竹炭系列风铃,通过外贸出口公司顺利销往美国。这一案例充分说明泰顺又创造了一条利用山区资源,做活产品加工链,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泰顺县竹炭研究开发中心成立时间并不长,但一直致力于竹炭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拓展,是一个集科研、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民办机构。目前已开发的产品有竹炭系列风铃、竹炭除味炭包、坐垫等近十种产品。竹炭在日本被称作“21世纪健康环保新卫士”,具有吸附异味、居室调湿、遮挡电磁波、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环保、绿色的产品。目前,浙江省的竹炭生产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然而泰顺县甚至温州地区在竹炭产业开发领域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以竹炭为原料生产加工成的鞋垫、坐垫、床垫、炭包等初级产品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说明这是泰顺可以进一步挖掘的财富。
3.泰顺旅游文化发展策略
泰顺旅游文化的发展应该是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在文化留存中注重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低端产业向高处走,高碳行业向低碳化迈进,实现绿色GDP的同时传播生态优先的理念。
第一,保护+改良:夯实生态基础。泰顺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6%,全县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居全市第一。良好的生态基础,少不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政策。从2000年起,泰顺的绿化由“扫盲阶段”转入提质阶段。10年之后的今天,针阔混交林已经成为了泰顺植被的基本形式。按照发展要求,再经过多年的更新换代后,泰顺植被覆盖将达到最大值,促成人与自然最大限度的和谐。
泰顺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还能利用林业增收,真正达到绿色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质的提升,量的保证——泰顺生态基础不断提升。
第二,修旧+创新:老树萌新芽。据新闻媒体报道,“百家宴”近年来逐渐兴起,曾在泰顺7个乡镇摆下了6000多桌,吸引了慕名而来的6万多游客。其中泰顺县雅阳镇更以2981桌的数量被冠以“天下第一宴”而被载入上海吉尼斯纪录。
历史上,“百家宴”无非是一种祠堂酒,亲友间借正月闲暇之时,相互走动,交流信息,祈福来年。如今,“百家宴”的内容不再单一,并带动了泰顺旅游的连锁反应,氡泉、乌岩岭等景区游人如织,旅游发展一时呈井喷之势。
古民居、土楼、宗祠等遗产,“修旧如旧”保护利用;药发木偶、畲乡民俗、百家宴等注入新的血液,越发光彩,将延续传承。面对泰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守护但不守旧,利用但不滥用,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在形式上更加丰富,让老树发新芽,在打响名声、发展旅游上发挥作用,丰富内涵又扩大外延——泰顺的文化旅游产业生机勃勃。
第三,扬长+避短:特色产业升级。泰顺县政府不断积极创新发展经济,领导科技、农业、林业、质监等11个部门成立猕猴桃品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新标准,有策略、有组织地为泰顺猕猴桃打响品牌。避免了无序竞争、缺乏管理、叫好不叫座、产业缩小等弯路,泰顺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按标准化种植,坚持生态、绿色生产,选择抱团营销。
从各自为主到品牌战略,从独户经营到集体“抢滩”,小小猕猴桃开始走出泰顺,打响自己的品牌。为满足市场需求,泰顺计划把现有的猕猴桃基地5000亩扩至1万亩。
避开缺乏工业基础的短板,发挥生态优势对农林产业的带动作用,泰顺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利用后天努力弥补原本的不足,泰顺的特色产业化道路将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谈晓.泰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论坛,2012(12)
[2]董枫.中美泰顺历史文化联合考察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丛论,2007(2)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3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旅游开发 开封
旅游餐饮作为旅游产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因此地方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一个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开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其他菜系的摇篮――豫菜的发源地,灿烂悠久的历史使开封饮食文化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同时也对促进开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作用较大。在此种情况下,加强开封旅游饮食文化的特色及旅游开发研究很有必要。
一、开封饮食文化的特色
开封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先后七次成为中国的国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开封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豫菜渊源,菜具中和之味
开封的饮食文化是大众文化。开封饮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官、商、寺、民肴馔的完整体系。七代王朝在开封建都,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名流高士、富商大贾云集汴京,从而使官府肴馔应运而生,官府之肴馔,高雅清淡,鲜奇滋补。商业性质的中小型店铺遍布全城,提篮推车的串街小卖更是不计其数。汴京佛寺、道观百所之多,素馔斋食是寺庙观庵的主要饮食。民食的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果说官府的肴馔是开封的精华,那么市肆、民间的肴馔则是开封肴馔发展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明清两代,开封是“中原首邑”,民国时期,开封又是河南的省会,开封仍然是是南北商贾交流贸易的热闹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仍在继续,具有鲜明特色的开封肴馔四处传播,成为中国著名菜系之一――豫菜的代表,又被誉为“汴梁风味”。
开封地处中州,烹饪方面则相应形成“菜具饮食中和之味”的特点。“中和之味”适合中州人的生理习惯等方面的需求,于人体的五脏六腑调和适中,确属美味中之上乘。这是开封菜,也是豫菜所独具的特色,集众美于一身,自立于中国烹饪之林。开封菜坚持“五味调和制汤提鲜,技法讲究刀工精湛,选料精细取料广泛”的特色,强调色、香、味、形、器、营养六要素有机的结合。“五味调和,口味适中”源于中州,是开封菜独有的特点。烹饪之圣伊尹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提出“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要做到“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开封菜调味的尺度一直承袭这一宗旨,形成了不可过咸、过辣、过甜,要求亦甜、亦咸、亦辣,不偏不倚,不藏不露。所以,开封菜适应性强,男女老少适口,四面八方皆宜。
2.选料精细取料广泛,烹饪技法高超
开封菜选料严谨,取材广泛。长期以来,根据时令变化,更替不同的原料。任何时令鲜料,仅选用精、鲜之时,过时者不用。开封菜技法全面,烹调细致,刀工精湛。煎、炸、熘、炖、烧等皆有所长,其别讲究火候的运用。火力可大可小,火势可猛可缓,火度可高可低,火时可长可短,变化颇多,不一而足。如传统名菜扒广肚,讲究文武用火、锅内成形,号称“无芡自来黏”。而熘可使油水交融,用油不见油,如传统菜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将炸好的鱼对入清汤熘制,烘出的“活汁”,酸、甜、咸三味俱全。
3.风味小吃名扬天下
开封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制作精美。虽是小吃,均极为讲究,已成为开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开封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封不仅有名扬全国,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和“中国名点”的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其他如桶子鸡、炒凉粉、黄焖鱼、杏仁茶等等风味小吃也各具特色,不一而足。说开封满街的美食一点都不为过,开封许多的美食店铺,大都随意地开在路边,方便实惠且物美价廉,让人随时随地换换口味,美餐一顿。开封晚上夜市更是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在开封,最著名的夜市是鼓楼夜市,已入选为全国十大夜市。这里共有800多家摊点、铺位,其中经营小吃的就有l40多家,有l20多个品种,成为国内外游客游在开封、吃在开封的必经之处,而统一进场,l0分钟入场完毕的特有场景也成为鼓楼夜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开封特色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民以食为天,旅以食为先。近年来,随着开封旅游业的兴旺与发展,开封地方饮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在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的背后,开封地方饮食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知名度不高,缺乏精品和品牌、消费环境欠佳,以及文化韵味显现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去进一步开发开封丰富的饮食文化。
1.政府重视和扶持
目前开封旅游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开封饮食文化开发缺乏深入挖掘,同时开封饮食文化在政策的扶持与社会支持方面力度不够。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与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有统一的政策。因此开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封饮食文化发展,政府必须明确开封旅游餐饮业在对开封旅游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建立旅游强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开封相关部门成立旅游饮食文化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开展旅游餐饮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扶持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
2.加强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
首先对旅游饮食景观空间布局规划。饮食文化景观是借助餐馆特色、菜肴特色等多方面的物质形态来体现。由于开封饮食文化种类、类型、风味,以及档次的不同,开封在饮食文化布局方面要按照适当聚集又分散的特点来布局。如高档旅游餐饮应该布局在开封老城区,特别是开封宋街,以及景点附近,地方风味小吃应该集中布局,建设规划好鼓楼夜市,使之成为一个景观。此外也对饮食建筑景观进行规划。开封的饮食建筑景观突出宋代建筑的特色,是开封饮食业打造鲜明形象的关键之一。因此开封的一些酒店必须很好地和历史相结合,神形兼备地体现宋代东京建筑特色,才能有别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食文化旅游,使游客在开封能够体验到一种厚重的宋文化饮食就餐环境。
其次特色旅游饮食的开发规划。开封旅游餐饮文化要做大做强,开发具有开封本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种是关键。为此对开封悠久饮食文化内容挖掘整理是最基础的工作,组织相当的人力,在全市范围内对历史饮食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做到古为今用。二是根据开封饮食文化的历史,在地方菜肴和饮食品种方面的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旅游餐饮品种,突出开封的豫菜渊源,菜具中和之味的特色。三是对开封小吃的规划,开封的小吃很有特色,应该对开封小吃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争取把开封鼓楼夜市规划开发成为闻名全国的夜市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规划。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人才是关键。首先是餐饮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开封部分餐饮企业管理者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应该加强对重点管理人员的培养。其次是厨师队伍的培养和规划,目前厨师队伍老化、弱化,传统的名肴、名菜几近失传,厨师队伍要有教育培训作支撑,因此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培养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又熟知餐饮文化,掌握餐饮技术的人才是产业形成的关键。
3.树立形象,加强营销宣传
开封在旅游业对外宣传促销中,应把开封饮食文化作为不可少的内容。为此应做专题宣传,隆重推出,在旅游线路编制中,可以考虑开封饮食文化的介入,或穿插在一些线路中间,或编制饮食文化旅游专线。其次要将饮食文化与美食节与美食街的建设联系起来。美食节和美食街要突出特色和主题,具有号召力、吸引力的主题性美食节将会更快、更有力地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二是开封可以通过举办“开封美食节”来弘扬开封的饮食文化。中国公认的四大“厨神”之一的伊尹就出生在河南开封,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宰相,精于烹饪,后人尊其为“烹饪鼻祖”,可以利用伊尹举办伊尹国际饮食文化节,招徕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也要兴建开封的美食街和办好鼓楼夜市,使旅游者可以尽情领略当地的美食。三是开发生产开封饮食文化商品,把开封代表菜肴、食点作为重要土特产和旅游商品进行开发生产,做成系列化的便于携带的商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激发游客购买兴趣,提高旅游购物比重,广泛传播开封饮食文化。
4.建设绿色消费环境
优美消费环境对饮食文化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开封一定要注意开封的环境卫生的整治,给游客树立一个良好的饮食文化消费环境。首先是要做好开封的城市风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绿化,给游客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印象。其次要在游客集中的景区、街区、车站码头,开辟餐饮区,加强对各个餐饮点的卫生管理,规范市场,搞好卫生,使游客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4
一、烟草的历史及辽宁满族吸烟风俗
烟草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据史料记载,中国真正开始风行烟草及吸烟习惯,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烟草从海外传入以后,才为世人共知.(摘自《吸烟的历史》52页)由此可知中国人吸烟的历史已经五百年了。悠长的历史使广大吸烟者对烟具的喜好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烟嘴”、“烟斗”、“旱烟杆”、“鼻烟壶”、“水桶烟”、“烟袋”等等。这些都是辅助吸食烟草的工具。那么包装贮存烟草的烟具又有那些呢?天津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是一家历经明、清、民国三朝的老字号。那么最初的烟草包装主要是白纸包包即可。到了近代随着烟制品的种类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吸烟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烟具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更注意其装饰性和艺术性。出现了角质、骨质、玉石、金属、塑料、陶瓷等烟盒制品。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紧密相关,清代东北满族烟俗的形成与发展亦然,它与当时满族身处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东北地处寒温带,烟草自身的生物特性,为人们抵御风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烟草因其所具有的药物属性,在满族生产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满族人喜吸烟草,在长期吸烟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与烟紧密相关的生活礼俗。在日常交往之中,敬烟是满族人迎宾待客的主要方式之一。敬烟也是满族人尊长敬老的一种表现形式。满族是有着敬老传统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烟在东北满族的婚姻礼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满族婚姻礼仪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装烟礼”,一般是由女子向男方的长者敬烟,礼毕后,尊长要将事先准备好的钱送给女方作为酬礼,谓“装烟钱”。由此可见明清时候烟草刚刚传入中国在辽宁吸烟的风俗已经形成,并且成为辽宁地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俗。
本文介绍的这款“烟跳”是一款比较新颖的烟盒设计。在保持原有贮存香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取出香烟的功能。在注重增加新功能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不断加强了对烟盒本身设计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以及地域的文化性。以提高设计中的情感因素。那么设计中情感因素往往会成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烟跳设计中的情感因素都有哪些。
二、烟盒设计中情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消费者的情感具有复合性,对于一个产品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感觉。正是因为对于产品的评估我们有着多元的影响因素,产生的情感通常不会是单一的一种。光是在功能的设计中的创新往往是不够的。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目前比较昂贵的红木材料,如:花梨木、紫檀木、红酸枝木,楠木等珍贵木材。中国是一个木材木使用比较多的国家,对于木器的加工工艺也是历史悠久。皇家帝王对高档的木材的使用选择也是相当考究。民间对于木料的种类、品种、价值的认知度也是比较高的。那么在烟跳设计材料的选择大大提高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再经过中国传统的木器加工工艺如榫卯工艺、雕花等工艺的使用以及传统图案的运用,在提高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产品的的收藏价值。
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具有时效性: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个人的期望目标、衡量标准、态度也随之变化,对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反应。红木等材料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产生变化。如红木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使用者的不断抚摸也会产生颜色的变化,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色泽光亮,显得很沉稳饱满,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金镶玉”。在烟跳的设计中加入玉石和金箔也为整个设计增添璀璨的一项,尤其玉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本身会变得更加圆润。使产品的本身的艺术价值得以进一步的提高。产品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紫檀木,以及产品花纹是嵌入的是青海玉和金子,花纹都是采用的古典象征祥和福瑞的图案。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使产品大大的增加了它的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花纹都是采用的明清象征福气花纹式样。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5
(一)旅游文化产品的概念
在我们熟知的旅游商品点主要包括:
1.旅游纪念品,主要指以旅游点的文化古迹或自然风光为题材,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富有纪念意义的小型纪念品。
2.文物古玩及其仿制品,主要指不属于国家严禁出口的古玩、文房四宝、仿制古字画、出土文物复制品等。
3.土特产品,主要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农副产品等。
4.旅游日用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话动中购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活日用品,包括洗漱用具、鞋帽、地图指南、箱包、防寒防暑用品等。而丽江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主要重点就在于旅游纪念品和日用品上。
(二)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纳西族文化的再创造与艺术加工,主要就少数民族中所流传的神话传说,宗教文化中的故事进行分析比较,用艺术的手法再创造,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焕发出新的活力。开发设计旅游产品,立足于传统文化,开发设计出全新的旅游产品,结合现代技术,创造出新奇有趣的文化产品,玩具。旅游文化产品带来的变化与价值,强烈的民族地域文化能促进产品的销售与开发,是产品推陈出新的灵感源泉,是取之不竭的资源。由于产品本身带有地域文化特征,能很好的代表当地进行宣传,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影响。
二、旅游文化产品的现状
(一)旅游文化产品欠缺设计和包装
现在国内多数旅游文化产品生产者做工粗糙,缺乏设计,给人低劣感。产品缺乏设计,很少融入传统文化,很难代表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包装与旅游产品价值不相称。很多店铺都是将旅游商品直接出售,包装只是简单的盒子或者袋子,有些商品甚至跟没有外包装。很多游客因为产品没有包装,无法运输大件的和易碎的商品,如木雕,瓷器等这样的商品,从而放弃了购买。旅游商品还存在设计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在相同类型的商品面前,人们更愿意选购那些视觉语言丰富,能够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品。旅游产品设计缺少创意,对产品的特色、品质、价格、体积、使用功能、包装等因素考虑不周,市场定位不准确。
(二)旅游文化产品缺乏地域特征
丽江旅游局组织开展的旅游商品市场调查表明,区内八成以上的旅游商品并非“丽江制造”,旅游商品市场缺乏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本身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品牌意识,致使经营的商品单一;另一原因是具有丽江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少,游客难以在铺面林立的街面上买到能代表丽江特色的商品。这一现象不但存在于丽江,全国的旅游景点都普遍有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全国的哪个城市,所贩卖的旅游文化产品多数大同小异,还常常是同一市场里批发处来的商品,缺乏当地特色。
三、丽江纳西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
(一)传统文化正在被重视
近年来国内民俗文化的复兴,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都彰显出人们和政府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丽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丽江市政府曾举债10多个亿对古城进行保护,还曾举债400万出版了《东巴文化历史全集》,进行文化保护。成立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建立多个东巴文化传承点。从2008年开始,丽江市政府还将从每年的旅游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人们对蕴涵有传统文化的商品和事物也表现得越来越有兴趣,有的人自发的学习传统文化,有的人开设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班。这些现象表明政府和群众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正在逐渐重视。
(二)丽江旅游市场需要更多新的旅游文化产品
现在丽江旅游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主要有毛纺织品,皮毛革,小饰品、民族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古玩等几大类。在从丽江开发旅游业至今的这几年内,商品品种变化较小,虽然有很多从外地引进的商品进入丽江旅游市场,但民族气息和地域特征不够,不足以代表当地的旅游商品。当地生产的如围巾,风铃等商品,已经形成一定的形式,再创新的空间不大。所以,丽江的旅游市场需要更多新的旅游文化产品。
(三)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蕴藏丰富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其实,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艺术品及东巴祭祀活动等。其中现存的《东巴经》约4万册,其中不雷同的书目约1千多种。其因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多国博物馆收藏。经书中的故事如纳西族创世故事《崇搬图》(又名创世纪),英雄史诗《东埃术埃》(又名黑白战争)、悲剧长诗《鲁般兽饶》等,从中可以充分反映出东巴经典内容的丰富和题材的广博。涉及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医药等等各方面内容,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将这些文化素材运用到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中,势必将创造出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四、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对策和办法
(一)应用丽江传统文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旅游文化产品带来了严峻的生存挑战。当代旅游商品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丰富内容为丽江旅游文化产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丽江旅游商品事业的兴旺发达。东巴经里的故事为旅游商品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二)优化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旅游文化产品的包装给人的第一映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件商品的受欢迎程度,好马配好鞍,做好产品的包装设计,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开发地方特色产品,从地域特点和地方文化内涵入手,改进包装的设计。在世界信息流通快速,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包装的科技和质量问题已得到保证。如何让产品以视觉语言在最快速的时间内抓住旅游者的眼睛,在同类型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如何明确的表达出地方文化内涵,这都需要加强产品的视觉包装。对旅游产品设计者来说,需掌握国内外文化流行趋势,体味地域文化特点,切中产品包装设计要害,让普通商品融入当地文化特征,印上文化思想的烙印,使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更加生动、深刻。对于旅游者,很多游客都想在领略自然山水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文旅游的魅力,由于各人社会、生活、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远离家乡的旅游区,就产生了奇妙的旅行体验,往往带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更能吸引游客。所以旅游产品包装上融入地域文化内涵是必须的。在制作工艺上要注重材料和造型的合理运用,装饰手段多利用地方特点,丽江拥有独特的东巴文化,应通过对旅游产品包装的精心设计,着力创意,把地方特色提炼出来。用明快的造型和色彩等手段表现为包装的视觉语言,唤起游客的购买意识和欲望。
2.包装运用绿色环保设计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便开发出更加环保便携、保护产品、节约资源的包装设计。(1)游客喜爱自然风景,也会喜爱环保绿色的旅游产品包装,所以在包装选材上要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因地制宜。如自然植物的茎叶、木、石和东巴纸等当地特有和与当地风景文化有关系的材料。(2)旅游产品包装普遍呈现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游客在选购商品的时候,除了个人爱好、造型美观、纪念意义等因素外,更多会考虑携带和运输的安全和便利。因此,要根据旅游产品的特点设计,方便游客携带,食品类的包装还要注意食物保存的特殊要求。
3.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定位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细分。设计者、生产者应做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国内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包装设计,在缘由产品基础上开发调整出更加适应国内外游客需求的商品和包装。做到多层次和定位的设计,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旅游者的需要。
4.将旅游文化产品包装通过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系统化品牌。因市场竞争与营销、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造、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消费者适应方便等因素,旅游文化产品包装适宜以系列化的形象出现。统一的视觉形式给消费者郑重强烈的印象,促进了产品的销售,树立了品牌形象。一个良好的产品形象,也代表了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质量,因此设计中必须将品牌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统一视觉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与消费者进行深度的沟通,建立起心理认同。旅游文化产品在市场中起到了推广品牌和宣传旅游地的作用。
五、结论
旅游开发计划范文6
【关键词】成都锦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也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其中承载着民族风情、地域特色、传统节日和特种工艺等,将诸多的内容浓缩在文化旅游产品之中,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也能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对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成都文化产业的相关计划中提出了集中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就有打造锦里文化一条街的计划,现如今锦里文化一条街已经打造完毕,但是想要实现长远发展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中让成都锦里的“名片”走向世界。
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价值
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是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全方位分析后,发现其价值是多方面的。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众所周知,文化旅游资源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是特定区域内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更好地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产品之中,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包含当地的民俗、民风、文化等诸多特色,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灵感与素材,也让当地人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正是在多重作用的影响下,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文化旅游资源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还能带来吸引力,正是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下,才使得大众对于文化旅游心向往之,想要一睹它们“本尊”的风采。
(三)发展社会经济的功能
进行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让人们感受到文化旅游独特的美,对文化旅游以及当地特色有全方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领略地域之美。进行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为文旅产品的经营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文化旅游资源向着社会经济资源的转变,而且当地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旅游之上,进行诸多文旅资源的整合发展,树立起一个城市或者地域的整体旅游形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二、成都锦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想要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需要对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全方位的认识并且进行资源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成都锦里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行多方位的资源整合,为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一)进行成都锦里文化主题形象的确定
锦里文化街立足于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有了2000 多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拥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锦里”二字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成都作为天府之国有着诸多别称,比如:龟城、蓉城、锦城,而“锦里”在取名时,选择了“锦城”中的“锦”字,而这一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蜀锦远近闻名,并且设立了专门的“锦官”管理蜀锦的生产工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锦城”,而当时生产蜀锦的国家工厂集中在锦江南岸,所以这里被称为“锦里”,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是整个锦城的商业中心。现在的锦里文化一条街在规划设计方面紧跟时展的趋势,以传统川西建筑为主,并且依托武侯祠以三国精神为灵魂,实现了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让人有一种“画中游”的感觉,如同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再加上成都这座城市有着浓厚的休闲娱乐的底蕴,这一底蕴在“锦里”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在街区里设立客栈、餐厅、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小作坊,将其文化主题定位为都市旅游休闲街区,有了明确的定位,为其自身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功能区和产品设计定位
现在的锦里文化一条街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除了具有明确的定位外,还因为其进行产品功能区的划分,为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精准的定位。经过多方位地分析发现锦里文化一条街实现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能更好地满足旅客对于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需求,再加上整个街区实现了整体化的设计,巴蜀风情、蜀汉文化与现代风情完美结合,从而拥有自己的独特韵味。锦里文化一条街虽然只有350 米长,但是却齐聚酒吧休闲区、四川小吃区、客栈休息区以及特色工艺品展销区等,实现了功能区的明确划分,从而在进行旅游的时候拥有更好的目标性。有着明确功能区的划分为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定位,根据锦里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打造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旅客在看到文化旅游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想到锦里文化一条街,想到成都,从而实现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承。
(三)进行经营运作模式的创新
想要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变为经济资源需要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综合形成文化旅游资源,为后期的发展,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锦里文化一条街的经营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实现自主经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锦里文化一条街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从2004 年开始在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锦里品牌,并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适合锦里文化一条街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古街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了促进锦里文化的传播,实现锦里与武侯祠的结合,买票进入武侯祠后进入锦里不需要任何费用,依托武侯祠进行锦里的宣传,实现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开放的姿势迎接旅游者,形成新的锦里商圈,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灵感。
三、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遵循的意见
进行锦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让产品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遵循相关的意见,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开发更适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让文化旅游景区更深入人心。
(一)政府加强重视
政府对于锦里文化一条街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锦里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并且要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进行锦里文化一条街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管理和销售,实现文化产品设计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进行文化和创意的结合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对于当地文化特色的浓缩与概括,其文化作品要承载着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信息元素,将文化旅游产品概括为一个新型符号,在设计中进行多种特色的展示,呈现出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除了具有良好的视觉体验以外还有听觉感受,能在生活中轻而易举地想起锦里的独特之美,也能勾起旅游者当时旅游的美好记忆,在无形之中达到宣传的效果,从而让锦里文化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
对于文化旅游产品而言在制作时应注重其品质,因为只有良好的品质才能让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更长时间的保存,在保存的过程中发挥其促进文化传播的功效。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游客购买文化旅游产品的动机更多是为了纪念和收藏,所以锦里的文化旅游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该更加精致和美好,能长期保存。本文全方位分析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价值,并且依托成都锦里文化一条街,分析了想要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为其开发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还应该遵循相关原则,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行发,王庆生,郭静.旅游产品文化开发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1):14-18+127.
[2]刘莹.非物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7,39(04):99-100.
[3]毕海龙.基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学术交流,2014,(04):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