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统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信息需求调查;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生产模式;会计信息化
一、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是以“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为构架展开的(吴水澎,2007)。按照这一构架,首先需要确定会计目标。首次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研究的特鲁布拉德小组依次研究了如下问题:谁需要会计报表?他们需要什么信息?会计师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多少?要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应建立什么框架?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决策有用性。可见,财务会计报告就是向有关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文件。当然,现行会计理论无法直接满足各信息使用者每项决策的信息需要,进而提出了财务会计只能满足各信息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杨世忠,2006)。会计信息只要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性需求就达到了会计的目标,除此之外的信息是无需也不能提供的,因为这是集体选择的结果。个别利益相关者如果不想默默接受这一集体选择,只能个别定制个性化报告,这又带来成本效益问题或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公平问题,所以,现行会计只能满足共同性需求(葛家澍等,2005)。
二、基于信息化条件的理论分析
现行理论的形成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信息生产和传输只能依靠手工进行或虽能电算化生产但各个市场主体还是信息孤岛的情况下,现行的理论是合适的选择。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还固守着原有的观念就是错误的。首先,如果会计以不是共同需求为由不提供某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信息,那么,对于该利益相关者而言,会计信息就不是高质量的,就会影响其决策。其次,成本效益问题应针对同一主体进行分析,可是现行会计理论却将成本局限于企业,而将收益限定于信息使用者,这必然会得出按共同需求提供信息是成本效益最优均衡的错误结论。其实,应将一项信息的取得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决策权交给信息使用者,由其根据自己的决策需要、该项信息对决策影响、该项信息取得成本来决定是否取得该项信息。再次,现行理论所认为的个别信息使用者付费取得所需要的信息会导致不公平的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会计系统要保证所提供的信息不影响市场公平,但并不需要保证每个市场参与主体只能取得同样的信息,因为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本来就是不同的。会计系统要做到的是让信息使用者掌握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被获取,至于谁需要什么信息则应完全由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加工出来,并独自负担其成本、享有其收益,这就是公平的。最后,会计信息化条件已经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报告更优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如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尽可能多的情况,由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现时的决策需要去自行析取,这是否比只提供共同需求信息更优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手工生产与报告信息的条件下是很难建立的。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则很容易。
三、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要求被调查者表述其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给出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企业必须填报的主要会计报表所能提供的信息;第三部分汇集了现有多种文献中所提到的描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业绩情况、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68项其他信息;第四部分为一张空白表,供被调查者填列的前两部分中未包括其他需求信息。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所列示的信息项目进行重要性评价,并用1~10分标识其重要性程度,10分为非常重要;1分为不重要。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由于调查是对广泛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进行的,所以事先不必规定接受调查的对象的情况,可以向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任何人发放调查表。但是,由于调查表所调查的内容较多,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的不配合或者不认真填写,从而影响调查表的回收或信息的有效性,所以寻找那些能够有足够的耐心提供客观调查数据的被调查者成为关键因素。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家长,因为一般说来。学生家长对于老师提出的合法请求是会认真对待并努力完成的。本次调查的方法是:在假期前将调查表发放到专业学生班的每个同学手中,请他们帮忙在假期时让家长或亲属认真完成调查,假期结束时回收。同时,研究者采用亲自走访调查的方法,也收回了相当可靠的调查问卷。并能感受被调查者的态度等情况,故此,本次调查方法中也包括研究者的亲自走访调查。
(三)回收问卷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2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总体回答情况是:第一部分都给出了回答。第二部分均被跳过;第三部分均对每项信息给出了重要性评价;第四部分均为空白。对于第二、四部分的回答情况,笔者认为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好的方面看,可以说现行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均得到了被调查者的认可,现行的会计报告是有用的,不存在信息过量的问题;同时,除现行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和笔者所列示的信息之外,也不存在被调查者还需要的信息,即调查表所列的信息是全面的。从坏的方面看,即使调查前就考虑了被调查者的敷衍倾向,但实际上仍未能消除。被调查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交差,不得不对作出的选择予以回答,而将可以不回答的选项完全忽略。如果事实情况是后一种的话,将极大地损害调查数据的质量,甚至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可信。
(四)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笔者采用现在衡量信度最佳的克伦巴赫α系数方法进行信度检验。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第三部分的回答数据进行处理以分析问卷的信度。最后得出问卷整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达到了0.8672。可以说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运用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另外。汇总了在第一部分第五个问题中回答会关注公司企业职工构成及人员素质、企业长期提品及售后服务情况的被调查者,他们对第三部分中的相关问题也给出了重要性评价,说明被调查者的回答是认真和可信的。
笔者又对问卷数据从内容效度、标准关联效度、建构效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效度检验。首先,就量表的内容来说,各信息指标的选择是在总结现有研究结论
后综合得出的结果,应具有满意的内容效度。其次,对问卷的标准关联效度进行检验,除个别信息指标(年内被淘汰的员工数量、一年内大于账期结算次数、一年内与供应商结算次数)外,其他指标对总体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5以上,可以说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标准关联效度。在测量建构效度时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量表的KMO检验结果为:该问卷的KMO值达到了0.879,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对问卷中70个指标间项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正交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8.13%,所有问项的变量共同度都达到了0.5以上,应该认为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可以用于下一步的分析。从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看,虽然被调查者只回答了必须回答的问题,但所给出的回答是可以信赖的。
(五)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笔者对有效问卷数据按被调查者所处角色不同分为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债权人、企业职工、潜在投资者、其他和总体汇总七种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每类角色对每项信息重要性评价的平均分、标准差和方差,并统计每项信息评价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统计结果见表1。
为了进一步验证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的可靠性程度,笔者考虑其置信度。以企业所有者身份接受调查的有42人,样本容量大于30,应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笔者以5%的显著性水平即95%的置信度进行统计,计算出的各指标置信区间在0.53到0.94之间变动,均大于0.5,数据统计结果是可靠的。以企业管理者、债权人、企业职工、潜在投资者、其他身份接受调查的人数不超过30人。因此置信区间不符合Z分布而应符合T分布。笔者通过T分布计算得出这几个样本集各指标的置信区间均在0.3-0.9之间波动,T分布的置信区间越小越好,不超过1时的数据统计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六)各类信息需求者认定的重要信息分布
将各类信息需求者所评价的重要性平均分的前20项信息对比汇总,得到表2。
四、初步结论和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总结出以下初步结论:第一,从每一个接受调查的客体来说,他们对每一项信息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存在着较大差异,说明信息使用者个体并不同等地需求各个信息指标。而是依据自己决策的需要和信息偏好进行信息选择;第二。从每一个信息指标的重要性评分来看,即使同一类型的信息使用者也给出了较大差异的重要性评分。更加说明信息使用者个体在决策时对同一信息的需要程度也不相同;第三,从每一类信息使用者来看,虽然各个信息指标的平均评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并未表现出较大的结构性特征,即无法依据重要性评分的差异将各项信息分类;第四,各类信息需求者所认为重要的前20项信息并不能较好地体现出其间的信息需求差异,而且将其中不重复的信息汇总竟达59项之多,占全部68项信息的87%,剩余的9项信息(本期已利用的机器设备数量、某种产品从购入到售出时间、产品生产时间、产品加工时间、当期研究开发次数、从收到订单到交付产品的时间、同类产品市场的平均开发时间、本期发生意外次数或受伤次数、本年增加工资员工人数)也基本可以在某类信息需求者的前40位中找到,可见,各类信息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并无差异;第五,信息需求者并未表现出对货币性信息的偏好。
本次调查表明:外部信息使用者要求获得与内部信息使用者同样多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在信息需求量上,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信息使用者差异不显著,而且各类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也无明显差异。以往的会计理论认为会计应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等只提供各类信息需求者的共同信息需求的观点是不合适的,会计应该提供的不是各类信息需求者需要信息的“交集”,而应是各类信息需求者需要信息的“并集”。这样才能满足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的信息需求。当然,增加信息报告的总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生产与披露成本,但在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今天,ERP系统已经能够整合企业大量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并迅速将之加工成所需要的报告信息,信息的生产和披露成本不会有大的增加,而信息报告的收益和水平却会有极大的提高。
如果本次调查的初步结论能够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得到确认,那么必将引起现行会计理论的全面变革。首先,现行会计理论所主张的满足共同性需求即可以达到会计目标的观点将被。不论是基于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所确定的财务报告信息都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财务会计系统应该脱离管理当局或信息使用者的立场,而从自己独立的立场出发去分级提供可以取得的反映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情况的各种信息。其次,会计目标的调整必将引起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变,信息的充分性将取代相关性。财务会计系统将不再陷入到如何为各个信息需求者生产相关信息的困境中,而是将所获取的信息充分地存放于数据仓库之中。信息需求者随时根据自己的决策需要进行析取。再次,提供充分信息的质量要求必将导致财务会计要素的扩充,并且出现非环接、非货币性的要素。进而引起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根本变革。最后,充分信息的报告方式必将出现全新的变化,财务会计系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多级的数据仓库,信息使用者不再是被动地得到信息报告,而是根据自己的级别主动地进行决策所需信息的析取。总之,这些变化归结于一点:这必将导致基于手工条件无法进行会计信息的生产、报告。信息化的会计将最终取代传统会计。成为未来会计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等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2
全球财务报告体系正在迅速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分别是被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所采用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和被其他许多国家包括欧盟、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埃及等国作为财会基准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对于是否应该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这两种不同体系的趋同上,以及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准则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某些地区一直存在争议。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作为在1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万会员和学员的全球最大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支持实行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将IFRS和US GAAP趋同是重要的,原因在于:
1、在全球范围采用协调的财务报告,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他们用来进行决策和风险评估的信息的信心。反而言之,如果根据不同的财务报告体系就相同的事情和信息发表两组截然不同的数字,显然,在投资者的眼里会计就会不断失去可信性。
2、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统一的财务报告能够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包括降低利率和股价上扬等。
3、对于同时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上市的公司而言,准备报表的开支和成本将明显降低。取消目前US GAAP要求的繁琐的调节表(reconciliation statement),将为企业节省开支。
4、在会计准则趋同的情况下,拥有专业资格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将不受地域限制。专业人员的流动总归是件好事。
5、那么,趋同的进展如何呢?令人鼓舞的是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一些引起数据差异的主导因素已经被删除或减少。例如:IFRS第三号对企业合并和集团变动的会计处理规则已经与US GAAP趋同,因此,按两种准则制定的报表将会呈现同样的数据。这对于目前频繁的全球性合并及收购活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两大体系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关于以股票为基础的报酬支付的会计处理(包括美国的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的IFRS第二号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3号(SFAS123)相互对应。事实上,美国已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3号从非强制性修改为强制性条例。
当然,两大体系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关于何时检验以及如何衡量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损耗,两者的规定不尽相同,虽然两者运作起来似乎都非常合理。在收入确认方面,IFRS中相关的说明屈指可数,然而在US GAAP中却有超过两百条相关的准则、解释和其他声明。
那么,两大体系到底应该趋同到什么程度呢?首先,我们并不认为资本市场中每一个案例都需要相同的准则,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对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信心,以及能够和另一种体系相吻合。这也是欧盟委员会在与美国就两种准则相兼容和取消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外国企业递交调节表的问题进行的磋商中期盼达成的目标。
另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必须向股票市场递交数据的上市公司来说,整合财务报表固然是一项关键任务,但其实更多会计和报表方面的工作是在非上市公司里进行着,而且并不面对相同的投资者。在此前提下,统一的准则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两种体系在质量上得到相互认可就已足够。
以上就是与US GAAP趋同的利效。然而,对IFRS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在准则趋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成本和困难,包括:
1、对于根据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公司来说,必须承担执行新要求以及重新报告现有数据所产生的费用。
2、准则修订后,必须传达给从事做帐、审计和使用报表的所有相关人员并使他们掌握。
3、准则修订后,需要翻译成采用IFRS的国家的语言。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3
一、查办涉财资金职务犯罪的总体情况
2013年-2017年,X市共立案查办涉财资金职务犯罪41件70人,其中贪污案34件60人,渎职案3件6人,挪用公款案3件3人,受贿案1件1人,上述案件中涉案5万元以上的大案22件42人,涉及全市11县(市)区,涉案金额高达千万余元。这些案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财政人员、乡镇干部、村干部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征地补偿、退耕还林、国家“一事一议”、农机补贴、粮食补贴、安居工程、国家教育补贴、以及畜牧补贴等财政资金。
二、涉财资金职务犯罪案件发案特点
(一)犯罪主体呈现“四个集中”。一是职务集中,被查办的这7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8人为村干部(其中15人为“村支部书记”),主要集中在受政府委托依法从事公务环节,而非其本村事务管理活动中,占总人数的54.29%;二是罪名集中,70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0名全部集中在贪污犯罪上,占全部罪名的85.71%;三是学历集中,专科以上学历33人,占47.14%;四是发案年龄集中,主要在41-50岁之间,占总人数的54.29%。
(二)涉财职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多样化。
一是虚报财政补贴项目或伪造项目资料骗取财政补贴资金。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利用伪造或者虚构相关资料的方式骗取国家财政资金。此类案件共19件,占总立案数的46.34%。二是在财政补贴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拨付等方面以权谋私。三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贪占财政补贴资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帮助村民申领建房补助过程中利用村民不清楚补助政策的空子,非法占有村民安居工程款。
(三)涉财资金发放的末端环节贪污、受贿案件居多。此类案件35件61人,占总立案数的85.37%。在涉财资金发放、使用等末端环节,一些基层干部胆大妄为,在为群众发放财政补贴资金时索要好处或在具体落实财政补贴项目、使用财政补贴资金时贪污财政补贴款项。
(四)基层财政成为职务犯罪多发区,涉财资金拔付环节易生腐败。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拨付等过程中,一些具有项目分配、资金管理职权的基层财政人员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财政补贴资金或收受贿赂,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基层财政工作人员有8人。
三、涉财资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原因
上诉这些涉财职务犯罪之所以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主观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原因,也有工作制度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在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漠。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一些贫困地区、乡镇获得的财政资金越来越多,看着大量财政资金从身边流过、投向农村,一些自我要求不严、廉洁和法制意识不强的干部没能抵挡住金钱诱惑,思想防线崩溃,逐渐产生“顺手捞一把”心理,利用职务之便趁机“咬掉一口”。
(二)財政补贴项目、资金不规范,难以有效统一管理。近年来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大量拨付,涉财资金的项目和种类越来越多、资金量巨大,但对这些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实施财政统一管理,而是谁管项目谁管资金,甚至多项补贴政策中还存在同一个部门(机构)既管项目又管资金的现象,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涉财资金公开不规范,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财政工作人员及基层干部不能模范地遵守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无从谈起。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将国家有关文件放置于公示栏上,拍照保存后立即予以撤回的现象,导致群众对财政补贴政策知晓率低,这也加大了群众的监督难度。
(四)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动态监管机制不健全。财政补贴资金是否真正惠及于民,关键在于对政策落实过程的有效监管。从检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情况看,一些主管部门对下级对口主管部门落实财政补贴政策缺乏有效监管,尤其是动态监管机制缺失,既对资金发放对象和资金流向缺乏必要监管。一是主管部门是审核环节存在漏洞,对农村基层组织上报的数据资料没能进行认真核实,给虚假冒领,重复领取等留有空间。二是无督查回访机制。对于财政补贴资金执行的监督,一般止于发放环节的完成,但发放资金以后,是不是按照相关政策发放到位,发放金额、发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并未进行抽查回访,事后监管缺位。
四、预防财政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专门的涉财资金信息公开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所以涉财职务犯罪当事人的犯罪动机变成犯罪实施时,都存在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这些财政资金是“天知地知,几个干部知”,“分了钱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为了达到目的,现行的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没有按要求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协调各个涉财部门将涉财资金的拨付及使用管理事项进行永久的公开,并处在随时可查状态。
(二)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有效规范权利运行。财政资金领域监督机制不健全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建立健全财政补贴项目和财政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安全使用到位。一是各职能部门应完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以具体负责政策计划、申报、审批、下发等各环节任务的内设机构为主体,明确监管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二是落实各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共管,建立畅通的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处置机制,对财政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三是建立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动态监管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抽查,对下级部门落实财政补贴政策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四是建立资金流向备案监督机制,强化内外监督有机统一。通过建立和实施资金流向备案监督机制,便于开展内外部监督,同时也增强了各主管部门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
(三)加强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财政补贴领域职务犯罪易发,相关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是主因,建议进一步加大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将财政补贴工作人员、乡镇涉财岗位干部及村干部作为廉洁教育、法制教育的重点,通过法制讲座、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积极抓好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知法、守法意识。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4
一、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供内容全面、真实准确、编报及时的数据资料,使各级政府能够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情况,为进行国有经济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依据。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本县(市、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并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二、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有效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要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内容完整、编报及时的原则,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财务关系、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市国资委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政府和省国资委报告全市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本级政府和市国资委报告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处室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国资委报送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监管企业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编制并直接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报范围
凡我市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要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包括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快报表和简要财务情况说明构成;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报表构成;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
四、认真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指定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监管企业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编报范围和工作程序,按时布置、收集、汇总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确保编制质量。一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在全面进行财产清查、债务债权确认、内部往来核对、损益及时结转等工作的基础上,以年终决算结果为依据,认真组织编制2005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国有资产运营情况。二是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等要求,如实编制、录入、汇总和上报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报表信息填报真实准确,上报及时完整。三是集团型企业要按照规定在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充分抵销的基础上,将各级子企业的会计报表自下而上逐级合并,编制集团合并报表。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5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机制
(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等状况;完善GDP核算制度,满足GDP分级核算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部门服务业业务统计,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及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机制。
1.分工负责制度。由市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统计和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
2.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市政府办公室召集市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3.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市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市统计局根据《浙江省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负责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市级有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限额以上单位一季度报告期为1至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至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至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到至11月,以及全年1至12月,各县(市、区)及市级部门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次年3月25日前,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季报制度。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一季度报告期为1至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至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至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至11月,各县(市、区)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2月25日前;2009年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决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市统计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抽样调查制度,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和网上直报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本地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名单,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市统一的服务业财务统计网络平台上,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辖区内业务统计和限额以上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同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抄报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综合业务统计报表。
(五)工作要求。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抽调专业人员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规范统计基础。统计部门牵头,人事、民政、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工作。加强统计台账和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强化依法统计。要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附件: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职责分工
附件
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职责分工
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和综合协调,建立健全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和抽样调查制度,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基础台账建设,检查、评估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和数据质量,开展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其他有关行业的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日常统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核算服务业增加值,分析、监测全市服务业发展。
市信息办: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软件产业、通信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软件产业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组织全市软件产业、通信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教育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教育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教育行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相关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科技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科技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科技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民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民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社会福利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民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财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财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财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财政决算报表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表。
市建设局:负责做好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变动统计,向统计部门抄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变动统计资料。
市房管局: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统计制度,做好房地产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交通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道路运输、水上运输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相关业务指导、检查,会同统计部门做好全行业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卫生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卫生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卫生行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卫生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体育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体育服务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体育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旅游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旅游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旅游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市工商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工商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市工商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做好企业、个体经营户注册登记库建设,向同级统计部门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基本单位名录的登记、变更和注销资料。
市人事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人事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机关和事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向同级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机关和事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登记、变更和撤消资料。
市质监局:做好法人代码库建设,及时向同级统计局提供赋予法人代码的单位名录的登记、变更和注销资料。
市邮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邮政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市邮政业限额以上法人单位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市邮政统计业务指导、检查和数据质量评估;向统计部门报送本部门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财务统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财务重述;披露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52
1 引言
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简称XBRL),是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技术标准的支持下,财务报告的内容被其分解成不同的元素,XBRL再根据信息技术的规则对这些元素进行唯一的数据标记,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披露,极大方便了信息数据的流通。
2004年,美国SEC宣布开始评估实施XBRL的潜在收益,同时颁布披露规则。2007年,SEC免费将XBRL数据对使用者公开。我国证券交易所于2003年开始实施XBRL。2005年,上交所、深交所加入XBRL国际组织。2009年,上交所推出全新的XBRL平台,标志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完成XBRL年报的全面披露,全球掀起XBRL的浪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2.1 文献回顾
在美国,XBRL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XBRL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Hodge,2004;Baldwin,2006)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Li等,2006),XBRL不仅对信息数量和准确度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对证券市场上的信息组成形态、传播、分布情况发挥持久影响(Pinsker&Li,2008)。沈颖玲(2003)发现XBRL对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盈余操纵以及会计失真问题起到缓解作用。曲吉林(2004)认为XBRL在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透明度等方面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王艳艳(2009)认为XBRL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王琳等(2012)研究表明XBRL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学者们一致认为XBRL的实施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本文试图从财务重述的视角,来探讨XBRL的实施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为XBRL的广泛推进提供证据支持。
2.2 研究假设推导
财务重述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在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后,对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修改补救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各类补充及更正公告,在财务报告附注中纠正错误或补充信息,或者重复公布年度财务报告等行为。根据资本市场信号传递理论,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财务重述行为产生的负面的市场反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大打折扣。
从理论上来说,XBRL的实施能够减少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从财务重述角度出发,重述行为本身就对已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质量构成严峻挑战。而XBRL的实施,大大减少财务报告中错报、漏报或盈余操纵的几率,从而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质量。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实施XBRL能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提高年度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
2.3 研究思路和样本来源
为检验H1,统计出了上市公司公开的或是隐藏的财务重述行为的证明。通过分析2008年前后重述行为性质和方式的变化趋势,只需验证财务重述行为是否在XBRL实施后有所改善就可以验证假设H1。同时,为消除不同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07-2014年中国上证成分股5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3 数据统计
3.1 财务重述行为分类数量及占比分析
五大类重述行为数量与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知,被认为危害较大的更正公告的数量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7之后,就处于不断减少的状态。被认为比较无害的补充公告的数量却在逐年攀升,两者呈现相反的发展趋势,但重述行为的总数量是在不断减少的。
3.2 与盈余相关的重述公司数量和比例分析
投资者对财务重述行为非常敏感,调节盈余的重述行为对市场产生的危害是最大的。发生重述行为的上市公司中,与盈余相关和无关的公司及占比如表2所示。
如表2,发生与盈余相关的财务重述行为的公司的数量占所有重述公司数量的比例总体上在下降,除了2007年和2008年外,其余的年份都低于50%,2010年和2012年甚至减到了18.18%。因此,不仅发生重述行为的公司的数量在减少,与盈余相关的重述公司的比例也在减少,这体现了上证成分股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有了“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了“质”的飞跃。
综上,XBRL实施后,使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降低了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几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对2007年至2014年发生年报财务重述行为的公司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研究,验证了假设H1,得出如下结论:XBRL的实施能够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提高年度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
XBRL的实施: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能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嗜返木霾撸欢杂谏鲜泄司来说,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减少差错率;对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来说,增加了监管部门发现异常数据的可能性。
4.2 政策建议
在上文研究结论基础上,从公司和国家层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如下:
在公司层面上,建议公司在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XBRL标准。现代大多数公司正在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无法从企业内部不同口径及时收集和汇总数据,实施XBRL后,这些问题都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在国家层面上,建议国家抓紧推广实施XBRL,减小企业的报送成本;同时,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证券市场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Baldwin,A.,Brown,C.XBRL: An Impacts Framework and Research Challenge[J].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2006,(3):97-116.
[2]Hodge,F. D.,Kennedy, J.J. and Maines, L.A. Does Search-facilitating Technolog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687-703.
[3]Li, Y., Roge, J., Rydl, L.,Crews, 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dresses Transparency: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XBRL on Financial Disclosure[J].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2006,(7):241-245.
[4]Pinsker,R. and Li, S.Costs and Benefits of XBRL Adoption:Early Evidence, Communications of ACM[J].2008,(51):353-368.
[5]曲吉林.XBRL及其Σ莆癖ǜ娴挠跋[J].财会月刊,2004,(6).
[6]沈颖玲.网络时代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的创新[J].财经论丛,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