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铁路;通信网络;优化升级;方法

通信行业的改革进步对社会其它产业结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铁路运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数据传输平台。考虑到未来铁路通信数据传输量大幅度地增加,铁道部门必须要加强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对现有的铁路通信网络实施优化升级,完善铁路通信工作的运行机制。另外,鉴于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信网络在升级改造期间也要灵活运用自动化操控平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一、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及分类

铁路通信按通达地区和范围可分为铁路长途通信、铁路地区通信、铁路区段通信和铁路站内通信等;按通信的业务性质可分为铁路公用和专用通信。铁路长途通信是经过长途传输设备连接的铁路电话、电报和数据通信,使用人工交换机和长途自动交换机,存储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也用于长途交换。铁路地区通信为同一地区的铁路系统用户间的通信,主要是采用电话通信,通过长途交换设备可接长途通信网,设置市话中继线可接入市话系统。地区通信一般使用电缆传输,将广泛采用存储程序控制数字交换机。铁路区段通信为铁路沿线各部门用于指挥、调度、行车、管理等公务的专用通信系统,包括调度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基层业务电话、区间电话和列车预报确报电报等。铁路站内通信用于铁路站场各种作业指挥和生产联系,采用站场有线电话、站场无线电话、站内电报和电视,以及站场扩音和信息控制。

后,迅速建成以铁道部为中心的统一的铁路通信系统,实现了铁道部、铁路局、分局以至车站和铁路段间相互通话通报。70年代初,开始采用音频调度电话,用音频选叫代替原有设备的高压脉冲选叫方式。长途电话自动化方面,在70年代初,安装了点对点的长途自动拨号装置,实现了铁道部对铁路局以及铁路局对分局的长途自动拨号。70年代末,安装了长途电话自动交换机,使长途电话自动化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初,200门到3000门铁路专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得到广泛应用。在无线电通信方面,60年代中期北京与天津间开通了60路微波接力通信,1977年开通300路微波接力通信。70年代中期,大量安装了列车无线调度电话。80年代初,在编组站使用了站场无线电话。这些无线电话对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83年试验开通了12公里光纤通信。

二、传统铁路通信网络存在的不足

铁路工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建设期间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全面运用,尤其是通信网络结构的优化改造,还没有达到相对领先的阶段。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了铁路通信网络面临着诸多不足,影响了网络通信功能的发挥。

1、数据问题。铁路线路在正常运输状态下需传递多项信息内容,尤其是与车辆运输、道路运输相关的内容。但铁路通信网络在编制数据或处理数据时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导致网络数据传输的水平偏低。如:原始数据处理之后,数据内容有明显的丢失现象,影响了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2、效率问题。由于硬件设备或网络环境的限制,铁路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效率较低,尤其是在传输时间方面消耗过多。如:铁路监控中心发送道路信号之后,运输车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容无法接收到信号内容,信号时间差异偏大不利于车辆的正常运行,易引起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3、传输问题。由于铁路通信工程中高科技运用项目较少,导致数据传输的速度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如:虽然铁路通信工程建立了数据自动化处理平台,但其连接范围较广,勘测数据处理结束后要及时传输给使用者,这对于铁路运输交通的稳定运行不利,降低了通信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三、优化网络数据的处理平台

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社会科技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自动化平台优势明显。铁路通信工程项目成本投资巨大,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辅助数据处理,可充分改善数据处理的效率。处理模块需包括:收集、分类、处理等三个重要的模块。

1、收集模块。技术人员到达铁路施工现场进行勘测,首先必须要对各项数据全面收集,为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收集模块的功能是负责收集勘测所得的数据信息,结合计算机系统功能可减少勘测数据的丢失。该模块的设置摆脱了手工收录信息的不足,提高了数据记录的效率。

2、分类模块。并不是所有勘测得到的数据均有助于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分类模块的作用是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从而保证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对计算机数据库添加分类功能,把铁路工程勘测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分为地质数据、水文数据、气候数据等,方便了设计人员的数据调用。

3、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是数据自动化处理的核心构成,该模块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铁路工程勘察数据的处理效率。设置处理模块必须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而定,如:服务器、内存、数据库等,这些都是添加处理模块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决定通信网络传输数据准确性的关键要素。

四、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及趋势

铁路接入网系统能为铁路各专业的远程监控系统和各单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2M、64K数据、ISDN、自动电话和音频等主要业务。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组网方式灵活,保证了铁路现代通信的高可靠性要求;二是在电路和接口配置上可以根据铁路每站业务的不同而做到按需配置,在同类业务可以在OLT处做到交叉整合向上一级传输,节约电路和投资;在自动电话业务中以V5接口提供高集成比用户接入,为铁路及铁通在自动电话业务需求上有足够的支持且投资较低;四是在各种低、高速数据节点、视频业务节点和租用线等多业务节点方面铁路光接入网系统适合现有我国铁路各车站的信息管理和文化传播。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不仅要求铁路通信网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而且要以铁道部的全程全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及经营与中国电信业务范围一样的电信业务。一方面,从有线接入部分来看,客运专线正在我国蓬勃发展,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需要数字网络技术的支持;较大的站间距需区间接人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信息要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另一方面,从无线接人部分来看,需要做出更好更快的移动通信系统。考虑到未来铁路发展对通信的需求,认为在通信系统寿命期内,运输会出现明显的增加,作为用户联络手段的通信系统,在规划其指标构成时,必须计算一定的弹性需求。

五、结论

总之,铁路通信网络在建设期间要注重使用功能的调整,以此来满足各种通信网络的运行要求。针对传统网络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要加强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通信工程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龙.铁路工程建设中的通信网络改造[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9,18(11):34-35.

[2]钮海明.新时期铁路项目施工的质量标准研究[J].现代通信,2011,41(25):12-14.

[3]郭志锋.未来铁路通信网络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10):56-58.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企业网络安全;内网安全;安全防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69-01

一、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意义

据调查统计显示,源于企业外部网络入侵和攻击仅占企业网络安全问题的5%左右,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网络,内部网络也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部分。因此,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极为重要。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多数都是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入侵和攻击,这种方式只是将企业内部网络当作一个局域网进行安全防护,认为只要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内部网络的入口,就可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但是,这种网络安全防护方案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网络发生的恶意攻击行为,只有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规范每个用户的行为操作,并对网络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够真正解决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安全防护问题。

二、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一)内网安全防护模型设计。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模型,能够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防护。

由图1可知,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模型从五个方面对企业内部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防护,组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企业内部网络终端数据信息的窃取、攻击等行为进行安全防范,从而保障了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体安全。

(二)系统功能设计。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主机登陆控制,主要负责对登录到系统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确认用户是否拥有合法身份;二是网络访问控制,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所有用户的网络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监管,组织内网核心信息资源泄露;三是磁盘安全认证,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终端接入情况进行合法验证;四是磁盘读写控制,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传输等数据信息流向进行控制;五是系统自防护,负责保障安全防护系统不会随意被用户卸载删除;六是安全审计,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过程进行实时审计。

(三)系统部署设计。本文提出的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基于C/S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由安全防护、安全防护管理控制台、安全防护服务器三部分共同构成,实时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保障内部网络信息资源不会泄露。安全防护将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状态、动作信息等传递给安全防护服务器,安全防护管理控制台发出指令,由安全防护服务器将指令传送给安全防护完成执行。

三、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一)安全管理控制台设计。安全管理控制台是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员提供服务的平台,能够提供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还可以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日志查询等操作转换为执行命令,再传递给安全防护服务器,通过启动安全防护对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完成对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登录管理控制台时,系统首先提示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并将合法的USB Key数字认证设备插入主机,经过合法性验证之后,管理员获得对防护主机的控制权。为了对登录系统用户的操作严格控制,本系统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方式,结合USB Key数字认证方式,有效提高了系统安全登录认证强度。用户采取分级授权管理的方式,系统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过程可以自动生成日志记录,由系统审计管理人员进行合法审计。

(二)安全防护服务器设计。安全防护服务器主要负责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都交互传递,作为一个信息中转中心,安全防护服务器还承担命令传递、数据处理等功能,其日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安全防护服务器的设计不但要实现基本功能,还应该注重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安全防护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负责将安全管理控制台发出的安全控制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和安全信息查询指令传送给安全防护;将安全防护上传到系统中的审计日志进行实时存储,及时响应安全管理控制台的相关命令;将安全防护下达的报警命令存储转发;实时监测安全管理控制台的状态,对其操作行为进行维护。

(三)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防护的主要功能包括:当安全防护建立新的网络连接时,需要与安全防护服务器进行双向安全认证。负责接收安全防护服务器发出的安全控制策略命令,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管理、磁盘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策略的修改等。当系统文件已经超过设定的文件长度,或者超过了设定的时间间隔,则由安全防护向安全防护服务器发送违规操作信息;当其与安全防护服务器无法成功建立连接时,将日志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等待与网络成功重新建立连接时,再将信息传送到安全防护服务器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模型,提出了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进行全面防护,有效解决了企业内部网络日常运行中容易出现的内部信息泄露、内部人员攻击等问题。

参考文献: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问题;完善;探讨

中图分类号: TN818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原则和目标

为了保证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设计和规划质量,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此来推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设计规划活动的有序实施。一般来说,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的基本目标在于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电网的管理业务需求,并且本着增进网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建设一个稳定、安全和可靠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保证网络的先进性是通信技术的发展的要求,而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是通信网络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二者缺一不可,不得偏废。另外,为了在系统的设计中,实现更加经济和高效的运行,还应该适当的遵循网络的经济性原则,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

二、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通信方法,实现了通信网络的新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并且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不做好科学的网络规划和设计,将会导致光纤网络的运行质量的下降,严重的还形成安全隐患。下文中笔者将对目前我国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问题

拓扑是整个电力光纤网络的信息入口,所以其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通信网络的运行效率,因此,在整个的通信系统的网络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先从拓扑的结构设计入手。就目前我国的拓扑形式来看,主要有星型、链型、环形几种,不同的拓扑形式在应用中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所以有关部门在进行拓扑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其自身的特点。以星型网络拓扑为例,其最终以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更加简便的结构设计,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由于其存在多个对角节点,也就使得其能够满足大量的信息传输要求。

(二)电力光纤通信设备的选型问题

所谓设备的选型,就是在电力光纤的通信网络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网络的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行设备。具体的设备选择标准,应该从组网特点、容量、线路兼容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并不是容量和兼容性越大的设备就越好,而是要根据线路的运行需要和通信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否则将会导致设备的容量的废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还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支出。

就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通信设备来看,一般存在着以下几种应用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首先,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通信设备都由通信网进行设计,也就是说其受到的地区网络的限制比较多,在是实践中无法实现更加灵活的应用;其次,不同厂家和批次的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配网标准,也就导致的市场上的各种设备和网络之间缺少连贯性;再次,目前的一些通信设备存在着接口种类小的问题,也就导致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无法实现更加大范围的应用;最后,不同厂家之间的产品不具有兼容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运行网络存在安全隐患。

(三)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专用电缆选择问题

电缆的选择对于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光纤电缆通信网络采中所采用的电缆主要是复合光缆(OPGW)、无金属自撑式光缆(ADSS)和缠缆式光缆(GWWOP)三种,这些光缆在应用中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特点,需要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根据网络的需要进行选择。

(四)自愈切换时间、切换方式问题

所谓自愈,就是指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在故障发生后自动的恢复到正常的性能和运行状态,这种自愈能力将会规避掉系统故障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其切换的时间和方式也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尽量的选择切换时间短和方式灵活的自愈网。

(五)网管功能和管理系统建设问题

我国的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在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后,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通信网络,为生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采用。但是实践中,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问题,并不是十分完善的,需要我们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来克服。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笔者将逐一进行分析:第一,运行系统模板基本按照专业分块,且各专业自成体系,导致调解协调能力不高,以致于形成不了全网的概念;第二,国产与进口设备往往不尽相同,一个监控中心通常需要安置多种监控身背,导致操作界面、操作方式各不相同,造成了规划设计困难;第三,部分设备不具有专业的检测手段,导致电信网络中存在“盲点”;第四,自动化水平低。通常情况下,运行的大量数据需要靠人口进行统计和比较,导致电信网络自动化水平低,以致于根本满足不了实时性需要。针对以上四种相关缺陷,电力系统生产运行部门应大力专研有效的、高效的电信通信管理系统,并在模块设计、操作方式等方面实施进一步研究,以优化通信系统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争取达到对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通信设备和通信业务进行高效管理,满足现代社会对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系统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引发业内同仁的积极探讨,为推动我国的电力光纤通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凯穗,连柯. 电力光纤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 电力系统通信, 2003(05).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一、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的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根本要求,反映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规定时间及范围内所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前提。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抗破坏性、生存性以及系统部件在多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要求计算机通信网络部件和基础结点必须为各用户终端提供可靠的链路,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理论包含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可靠度两方面内容。可靠性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保持连通并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参数之一。而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度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涉及到二终端可靠度λ 终端可靠度以及全终端可靠度三种类型。

二、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1.用户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用户终端设备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与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主要就是确保用户终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用户终端的交互能力越高,网络的可靠性也越高。

2.传输交换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以及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必需考虑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布线时最好布置为双线,以便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切换。网络集线器将若干个用户终端集中起来接入网络,通过它可将所连设备的问题与通信网络其它部分隔开,构成保证网络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线。集线器是一种单点失效设备,若它发生故障,则与其相连接的用户就无法工作,可见集线器在提高网络可靠性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对于大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来说,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一般来源于不同设备供应商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的规模庞大和复杂度高。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过程中,为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故障发生率、信息丢失率、差错率,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提高的目的,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实时采集网络运行参数并统计网络信息,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4.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决定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自身特点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在不同行业领域及规模层次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对于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有着关键作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初期,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和容错性的评价标准通常由网络拓扑结构的直径和连通度来决定。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设计的优化是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靠性的提高,能够有效避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损失。

(1)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体系架构,从而能支持异构系统和异种设备的有效互联,具备较强的扩展与升级能力。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选择先进而成熟的网络技术,选择实用和通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2)计算机通信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高,具有较强的冗余和容错能力。应选择较好的网络链路介质,保证主干网络具有足够的带宽,使整个网络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3)在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条例的同时,加强相关应用人员的定期培训,同时对运行中的网络进行自动检查和维护,养成良好的维护和应用的职业习惯。

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所有设备、软件、硬件、网络协议以及各分层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化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通常有以下三种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1)最优选择方法。该方法就是研究出各种满足网络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并进行比较,在几个方案中甄选出最优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求精和优化。此外,在费用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设计一定冗余的方式来增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从而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扩容和升级的顺利进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最优化的实现。

(2)多级容错系统设计方法。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的容错系统可保证网络继续正常运行。多级容错技术使网络具有一定的自保和自愈能力,即便网络出现多种故障,容错技术使网络仍能正常工作,故障单元无需立即修复或更换,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了维护成本。

(3)分层处理方法。分层处理法的应用对于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所面临的此类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分层的方式,分别定义系统层、服务层、物理层及逻辑层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化可靠性度量指标,从而制定针对性方案措施,以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设计的最优化。

五、结语

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到造成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漏洞原因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实施,从根本上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以提高我国信息网络设计的水平。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监控;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44-02

1 引言

目前。各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商的网络环境是异质的,其中包括了GSM网、IP网、智能网、信令网、GPRS等,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和控制的费用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目前还不能将全网的管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随着未来几年IN、GPRS、移动IP、WAP等新业务的高速发展,这一切都迫切要求加快网管建设,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规划能力,保证移动通信业务向更深更广层次的发展。

研发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控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从而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优化网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滞后,从而出现通信容量不够、小区划分和话务量分配不合理、同频干扰严重、无线覆盖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监控,搞好运行维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 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层次架构分析

移动通信多业务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GSM网络的无线通信多业务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可根据需要加载不同业务并对其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满足多种移动业务的需求。此外,该平台还可建立与BSC的连接,通过对特定通信过程中上行和下行信令的比较来对网络故障进行深入分析。

监控系统通常有两种结构形式: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信号电缆过长,信号易失真、易受干扰,且由于数据采集通道数和存储量的增加导致监测实时性差,只适用于测点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场合;后者可靠性高、易于扩展、适用于大规模且监测点分散的场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分布的特点,要能监控移动通信网络在任意点的通信质景,必须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的。

从体系结构上,智能监控系统一般包括3个层次:

(1)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由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传功能的数据采集前端。

(2)网络通信层主要完成采集终端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监控中心层主要面向具有管理和调度权限的管理人员,由计算机在此完成集中监测。

2.2 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终端监测仪离散分布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整个系统主要有终端监控子系统、监控中心和通信网络组成。

(1)测试监控子系统:测试监控子系统可以分布在任意测试监控点,负责采集监控系统所要监测的内容,同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设计的协议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监控中心。终端监控子系统由GSM模块和测试控制两部分组成,用于测试移动网络在固定点的网络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使用短消息的方式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系统中是采用单片机来实现的。

(2)移动短消息服务中心:完成系统中终端监控子系统和监控中心的短消息互发功能。

(3)监控中心: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和各个终端监测仪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设置终端监测仪的工作参数和控制它们采集数据。同时监测中心软件系统可以分析处理终端监控子系统传送的数据,为移动网络维护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报表功能。所以监控中心必须设计开发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

3 移动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

3.1 监控平台中的硬件设计分析

本系统的硬件核心设备由放置在基站或者直放站(主要)附近的监控点组成,它们通过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拨测。监测点终端系统由手机终端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终端系统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控制终端以备查询。

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使用两套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由手机终端和终端控制系统构成:一套是安置在监控主服务器端的控制终端系统,负责发送测试命令和测试数据的接收,并将数据传递到监控系统的监控服务器;另一套是安置在监测,该终端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控制终端。这两套系统在硬件方面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控制程序上有所不同。

3.2 监控平台中的软件设计分析

移动业务监控系统平台软件的设计的总原则是: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正常运行或者降低原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集中操作维护,而且可以灵活的升级和扩展。下面以网络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监控主服务器、监控从服务器和DB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分析。

(1)监控主服务器

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所在。完成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户的管理策略、监控系统的接口配置(055接口、DB服务器、从服务器、监测点、SMS、GPRS)、不同业务的处理单元(语音/SMS/GPRS)、信令分析和统计指标形成模块、告警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平台配置模块和日记文件系统。一个监测系统只能有—个主服务器。

(2)监控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是Web Service服务器。一个监控系统可以有多个从服务器组成,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可以增加相应的从服务器来扩充功能。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直接的通信是通过基于XML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进行通信。它的功能是监控任务的定制和调度,SMS短信收发和配置管理。

(3)D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基础数据,统计信息等所有设计到的数据的存储。各个服务器与DB的数据交互通过ADO.NET高效数据访问技术和SQL语句。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通信管理;线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通信管道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是指通信网络体系中专门用于通信光缆与电缆布放的通道。既往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中显示:通信线路的发展规模、覆盖范围、容纳能力、乃至设施质量等均会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通信网络体系的发展情况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必须高度重视对通信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并加强通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促进通信工程系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下通信线路数量持续增加,对通信管理以及线路规划、设计进行全盘考虑与统筹分析,是业内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所在。

一、通信管理概述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发展格局日趋完善与健全,特别是在通信网络发展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通信管道建设以及通信线路的规划设计项目不断涌现。受此因素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管理效率,已成为业内规划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在通信系统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要求业内人士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国家现行相关法规标准中所制定的工作流程为依据,科学制定各类通信网络项目操作流程,并配套建设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以促进通信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2)在通信系统管理实践中,必须充分遵循安全性、规范性的基本原则,加强通信管理系统内部各个机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促进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

(3)在相关人员展开通信业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将网络信息技术在通信系统建设方面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实现与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通信系统建设安全性、技术性以及拓展性的目的。

(4)通信管理必须以现代化技术为主导,通过引入先进设备的方式及时发现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通信管理成本,促进通信管理实践操作经济化水平的提高,以达到更为确切的效益目标。

二、通信线路规划与设计

在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针对通信线路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划以及通信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全面规划的角度入手,兼顾近远期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及时跟进市政建设步伐,从网络安全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投资经济性等多个层面入手,综合考虑通信线路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以促进通信网络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在通信线路规划与设计作业中,必须着重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通信线路规划

针对通信线路的规划必须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所出台的政策标准基础之上执行,在符合安全管理这一前提条件的基础之上,确保通信网络通信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在通信线路规划操作实践中,必须实现与现有通信网络技术的结合,以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规划成本管理为约束条件,提高通信线路规划的合理性水平。从整个通信网络线路规划的情况来分析,通信线路是由光缆线路以及电缆线路这两个部分所构成的。其中,光缆线路指的是在局站内进行通信光缆及其相关终端设备的规划,避免光缆、管道、杆路等设备之间出现干扰,保证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正常执行。同样,电缆线路的规划需要综合考量的内容更多,因其除了要满足电缆配线驾到用户端口的途径路线规划要求以外,还需要考虑杆路以及分线设备等规划内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避免造成影响电缆线路合理规划的安全隐患。

2.通信线路设计

在确定通信线路整体规划方案后,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通信网络平台中各条线路运行的正常与稳定。在通信线路设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通信路方案设计阶段中,必须对同一路由上的光缆容量加以限制,以免出现多条散置小锌数光缆的问题;(2)通信系统光缆线路必须确保性能安全与可靠,并面向通信系统业务最终端口进行延伸;(3)在对通信系统光缆线路网络路由以及容量进行选择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网络路由及其容量符合通信系统业务规定标准,设计前期即需要确定通信系统网络建设规模。在通信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应确保通信系统线路科学合理后方可进一步对通信线路各个模块的稳定性进行考量;(4)在通信系统线路设计中,设计方案必须与通信系统发展相互结合,在网络发展规划基础之上确定最终的技术与建设方案,并合理选择配套通信系统设施以及通信光缆线路,考虑通信系统长远发展的功能要求;(5)在通信系统线路设计过程中,相关电信设备必须具备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的许可证以及其他证明文件,严禁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信设备投入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6)通信系统线路应当尽量选择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进行埋设。同时,管道应尽量建设于人行道下,若客观条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则应尽可能地避免在快行车道下埋设通信管道。除此以外,针对高等级公路、铁路沿线所涉及到的通信系统建设项目,管道埋设过程中垂直过应采用拉管或顶管的敷设方式,在沿道路建设的情形下可优先选择将通信线路管道埋设于路肩或中央分隔带下方。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通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规划设计以及项目建设必须以确保通信线路规划可行与合理为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对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加强各个环节的配合,强化对通信系统的管理,实现各个通信模块的有效连接,以确保通信系统整体安全且可靠地运行。本文上述分析中围绕通信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通信线路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措施、途径,望能够促进通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促进通信线路发展的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张有兵,赵波,等.考虑规划需求的EV充电桩集群管理系统通信方式综合评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24):63-71.

[2]陈如波,傅晓东.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修订[J].规划师,2013,29(6):62-65.

[3]孙兆伟,刘雪奎,吴限德,等.用于通信保障航天器的遗传蚁群融合路径规划[J].光学精密工程,2013,21(12):3308-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