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1

3G工程考虑因素

WODMA系统需要提供给用户丰富的业务类型(如可视电话、多媒体、高速率下载等),高速率意味着高容量的无线网络,也意味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这又直接和网络建设的投入相关联。由于不同的用户群需要的服务不一样,因此在网络规划初期就有必要按业务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以节省投资,并能加快网络建设速度。所以在WODMA网络建设方案实施前,需要对覆盖目标做详细的规划标准和所需要的服务等级,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一个合理的3G室内覆盖工程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目标覆盖区覆盖等级

按照不同区域对业务需求不同,根据需要提供的服务等级和规划目标可将目标覆盖区分为:

重要区域(384kbit/s高速数据密集区域):要求CS12.2K、0S64K、PS384K等业务的连续覆盖;

次重要区域(144kbit/s低速数据密集区域):要求CS12.2K、0864K、PSl28K等业务的连续覆盖;一般区域(64kbit/s语音电话、可视电话密集区,数据业务低发区):要求C312.2K、0S64K等业务的连续覆盖,可以考虑补充PS64K业务;

非重点考虑的区域(有普通语音电话需求,数据业务低发区):保证CS12.2K业务。

用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区分不同目标覆盖区覆盖等级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策略,这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设计指标标准:

重要区域:边缘导频功率≥-85dBm,Ec/Io≥-8dB;

次重要区域:边缘导频功率≥-90dBm,Ec/Io≥-10dB;

一般区域:边缘导频功率≥-95dBm,Ec/10≥-12d8;

非重点区:边缘导频功率≥-1 00dBm,Ec/1o≥-15dB。

2.信源的选择

由于实际WODMA网络中可能同时提供CSl 2.2kbit/s、OS64kbit/3、PS64kbit/3、PSl 28kbit/s、PSl 44kbit/s及PS384kbit/s业务,每种业务占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对信号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满足话务需求的无线网络,就需要对业务需求做仔细考察。

从外场测试结果看,WODMA系统的容量较OSM系统大很多,考虑在建网初期网络用户较少,网络的广泛覆盖是网络建设的关键,在此前提下可以多使用直放站代替基站作为信源,这样不仅能加快网络建设速度,还可以有效转移大型宏基站的多余资源,能够降低初期建设投资;待日后话务量渐涨的情况下再将其更换为基站。

对于业务需求大、有条件建设专用机房的目标覆盖区,可优先考虑采用室内宏基站;对于建设条件有限(如没有专门的机房)的场合,则优先考虑使用微蜂窝。

信号源的选取,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话务量、覆盖面积、建筑结构、信号源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采用既可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

3.频率规划

WODMA系统中每个载频内的所有用户共享频率、时间和功率资源,用特征码(扰码和信道码)对信号作统计处理来区分信道,也即所说的码分多址技术。

虽然WODMA系统无需进行复杂的频率规划,信道间的隔离完全由特征码的统计特性的正交性来实现。但特征码的正交性并不理想,造成系统的信道隔离不如FDMA和TDMA好,而且使用的信道越多,其他信道信号对本信道的干扰就越强。如果功率配置、覆盖范围设置不合理,经常会出现导频污染现象。

导频污染是WCDMA系统独有的特性,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一项重要因素。导频污染增加了网络的干扰,同时使得切换算法无法有效地工作,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在室内覆盖工程中,因为有建筑物的屏蔽、阻挡作用,室外宏基站对室内信号的干扰一般较小,所以在大部分场合都可以尽量采用室内、室外同频信号的策略,以节省有限的频率资源但是在有较大业务需求而无线环境本来就复杂的区域(如密集城区的高层型建筑物内),室内、室外采用异频策略就能很好的解决增加容量和控制干扰的目的。

4.合理的切换区

WODMA系统由于软切换的引入,对抗了阴影衰落,引入了软切换增益,扩大了小区的覆盖范围,同时减少对于其它小区的干扰,并通过分集改善性能;但是软切换也带来了硬件的额外开销,基站一般需要多预留30%的信道单元。

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室内系统会引入了新的信源,这样肯定要在目标覆盖区边缘形成新的切换区。因为无线信号传播特性和实际环境有很大影响,工程开通后实际的切换区可能会较大,这样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及优化工作,如果采用室内、室外同频策略,需要将软切换区控制在我们需要的合理范围内;如果采用室内、室外异频策略,则更需要仔细设计切换区,既要保证有足够的切换区间供系统完成硬切换,还不能让切换区过大以避免频繁的硬切换。

5.天线的布放及功率分配

表1是WCDMA室内覆盖系统中同一天线覆盖范围内不同业务有效覆盖半径的测试结果。

因为3G室内覆盖区域基本都需要保证CS64K业务的连续覆盖,结合上表测试数据,设计的分布系统中室内全向天线的有效覆盖半径建议控制在8—12m范围内。

另外,WCDMA系统是白干扰系统,理论分析UE发射功率的动态变化量会造成小区内的干扰,其原因是在室内WODMA覆盖系统中,如果手机接收的信号强度足够强,由于功率控制会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达到最低,如果这个时候用户的发射功率达到最低而用户还是离天线越来越近,那么就会对其它手机造成干扰,使其它手机不得不抬高发射功率。

从图1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最小耦合损耗MOL(Minlmum Couplinc Loss,可以认为是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为45dB,它引起了约9dB的噪声抬高,这意味着基站端所需要的功率的升高9dB,或者保证服务的最小比特率的降低;当MOL高于65dB时,由uE最小发射功率所引起的噪声电子的抬高将忽略不计。

经测试,普通全向吸顶天线空间耦合损耗大约为25—30dB,为了保证MOL≥65dB,则从基站到天线入口

的链路损耗需要35dB以上,即天线入口导频功率应不大于33-35=-2dBm。考虑到楼内天线安装高度普遍在2.2m以上,而用户实际持手机高度不会超过2m,所以建议实际天线入口导频功率不超过3dBm,以控制天线的最大覆盖半径不至于太小。

6.干扰

在3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因为要尽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各系统的有源设备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在它的工作频带外还会产生杂散、谐波、互调等无用信号,这些信号落到其他系统的工作频带内,就会对其他系统形成干扰。

通过理论分析,对于整个系统的各种干扰信号的抑制,只能通过多频合路器的通道隔离度来实现。在无源器件的使用上,需要严格选取。

7.其他

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增益平衡是比较重要的问题。若下行增益远大于上行增益,会导致手机接收到场强很高,却打不通电话;若上行增益远大于下行增益,导致覆盖范围缩小。

W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平衡并非网络设计目标。基站功率在下行由小区所有用户及信令共享, 因而不会成为覆盖受限链路。相反,手机发射功率是在规范中加以定义的。由于手机发射功率有限,上行链路则成为WCDMA系统覆盖的受限链路。也就是说,小区的最大半径取决于功率上限最小的一类手机。所以WODMA系统的链路预算通常是指上行链路预算,即从最大允许的上行损耗中除掉路径损耗以外的其他损耗和增益,从而得到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再将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值带入传播模型中,得到预期的小区覆盖半径和覆盖面积。由于WCDMA的覆盖区域不像GSM那样由信号电平的绝对值来决定,它的覆盖与系统的负载或干扰水平相关,加入负载和邻近小区干扰后,小区半径会作相应的收缩。在实际工程中,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及优化工作才能有效控制。

试点工程测试内容

为验证以上思路的合理性,对审计署大楼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了改造和模拟测试,本次测试场景是比较典型的办公环境,单层面积约600m2。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整个室内分布系统按前述方案改造后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信源:Agilent E4438C,输出64信道WODMA信号,导频信号占总功率的1 0%,Ec/Io=-10dB;

路测仪:TSMU(ROHDE&SCHWA2Z)&Notebook(已安装ROMES)。

测试结果

每个天线入口导频功率约5dBm,3副天线都接入分布系统中的测试图和测试结果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3

目前,档案管理正逐步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也逐渐走向数字化,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无疑是一极大的挑战。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概念

信息网络是指将地理上分散的多立的计算机,通过数据传输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对于在实践中起步不久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而言,其概念可以理解为:1、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业务模式的重新设计,是网络技术与档案业务的有机结合;2、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是在遵循档案管理原则和目标的前提下,对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设施最大限度的利用;3、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是一动态的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二、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信息存在着逻辑上的依存关系,即相关内容应该是一致性的,例如卷宗与库房管理、编码与实际含义,总件数与分类件数等。这些关系在进入计算机系统后就变成了数据库之间、数据字段之间与运行程序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和信息数据实体共同组成了计算机数据序。因此在操作中维护数据库的逻辑关系是关系到整个数据库安全的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和维护中,一旦出现差错,主要由用户承担维护和调整。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数据库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在可能出现完整性错误时及时启动检查和维护程序。

在实际运行时,电子数据是相当脆弱的,时刻处于各种有意或无意破坏的威胁之下。因此,在档案系统中,通常要设计一套数据备份方案,定期进行数据转储,以备不测。

当前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1、简单的数据拷贝。主要有硬磁盘保存法,磁带保存,光盘保存。2、磁盘阵列方式。磁盘阵列是为计算机配置多个磁盘,组成海量存储器,从而解决了容量的问题。3、双机热备份方式。这种技术选用两台计算机同时提供服务,并且相互不断对另一台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出现故障后立刻将业务从一台主机转移到另一台机器。4、双机异地热备份方式。这种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两地的设备远程互为备份,突破了以往备份设备局限于同一计算机机房的限制;两地的计算机可以单纯作备份,也可另外运行其他软件,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三、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安全应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和网上信息安全两项基本要求。所谓网络运行安全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硬、软件系统设计合理,运行正常,网络人员操作规范、管理严密,整个网络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要求正常运转,发挥预定的各项功能。网上信息安全是指网络中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即在保管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过程中维护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有效性。

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安全主要涉及到硬件、软件、信息、人员、物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将手工管理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信息进入网络,即从档案的实态转换到虚拟态,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传递的仅是档案信息,用户得到的仅是复制品,而非档案原件。电子档案上网后,安全保密问题将是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最大障碍。对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解为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问题,总体上可以从进口、传输、使用二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在这里我们不作安全保密工作的完整方案讨论,只对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中非常关键而又容易忽略的问题加以讨论。

1、要维护网上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开放性是网络的固有特性,这一特性与档案文件的保密性特性相背离。据安全专家对历史上的电子入侵案例进行分析后,结论却是大多数入侵手段非常一般,内部管理的松懈帮了黑客的大忙。再厉害的黑客要实施攻击,必须在现有信息系统上找到突破口,而这些漏洞往往来源于内部人员的失误,管理上的疏忽。对绝大多数黑客来讲,如果没有一个落脚点,一个信息系统是难以入侵的。

2、关注计算机病毒的新变化。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扩展到局域网甚至互联网时,计算机病毒成为不可回避的危害,而且新型病毒具有许多网络时代的新特征。档案工作者应当时刻注意新的技术变化,制定针对性策略,并从管理制度、技术监督、后备保护、应急措施等多方面综合防范。

3、加强网络访问的权限管理,完善服务器审计制度。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4

随着校园网络在各高校的迅速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保障学校所有人员安全使用网络,成为当前各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学校网络进行安全的审计和监控,本文着重介绍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是如何部署的,以及它的各项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

[关键词]

学校;网络安全;审计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的网络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在各企事业单位中得到充分利用。近几年,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来管理校园工作、信息,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在信息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为学校的工作人员除了利用网络办公外,还有利用网络购物等一些与办公无关的行为,这之间可能有意无意地泄露了学校的机密,学校很难追查是谁泄密的。因此,如果对网络不进行监管,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学校的效率的杀手,并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

1网络审计功能特性概述

1.1机器分组管理

网络审计可以实现对局域网内IP地址和机器名的搜索,并对搜索到的机器信息进行分组管理。自动分组功能可实现对指定IP段机器的自动分组,可生成多级树形结构的组织架构,针对不同级别来进行分组管理。

1.2上网人员控制

网络审计支持12种认证和识别方式,包括邮箱认证、AD域认证、本地Web认证等,可以设定部分或全部机器须用账号上网,通过对账号的分组管理,可实现在同一机器上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上网活动权限。

1.3丰富的策略分配机制

网络审计支持针对组织全局和部分的控制,支持对组织内用户账号、IP、MAC、分组的策略分配根据上网人员的账号或机器及上机范围来对其网络活动权限进行控制。

1.4全系列娱乐应用封堵

网络审计系统支持对魔兽世界、QQ游戏等近百个市场上主流的网络游戏,大智慧、指南针等二十几个财经股票软件,以及MSN、QQ等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实时的封堵,保障组织人员的工作学习效率。

1.5针对关键字的封堵控制

网络审计支持针对内容关键字的各种应用封堵,包括文件传输、远程登陆、邮件收发、即时通讯等,支持针对用户名的关键字模糊匹配,支持对文件传输的文件类型以及文件内容关键字进行封堵控制,支持邮件内容、标题、附件名、附件内容以及发送、抄送、暗送的地址进行关键字封堵,保障组织内部的敏感信息不外泄。

1.6URL地址关键字过滤

根据上网请求,对URL中的关键字进行智能模糊匹配过滤,与关键字匹配的网址将被限制访问。

1.7流量封堵控制

网络审计支持对用户的日、周、月流量进行上网控制,支持对上行、下行流量进行分别统计控制,用户在每日、周、月流量限额用完后将无法正常上网,控制组织内用户的外网访问流量。

1.8用户自定义协议控制

对于系统未知的协议类型和网络应用,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协议特征实现对自定义协议的审计和控制。

1.9审计网络行为

系统的网络数据包通过捕获来分析,不仅可以还原完整原始信息协议,还可以准确地记录关键信息的网络访问。网络审计系统支持几乎所有的网络行为的审计,能识别所有常用网络协议的应用,支持对几乎所有网络搜索引擎关键字的审计,支持对网页登录、聊天工具登录、网络游戏登录等应用登录的账号审计。

1.10深度内容审计

网络审计系统可获取邮件、论坛发帖、聊天记录等所有内容,支持所有Web邮件、SMTP/POP3邮件的内容和附件审计,支持对热点论坛、博客、微博的发帖、留言等的内容及附件审计,支持对网页聊天室、MSN、飞信等聊天工具的聊天内容审计。

1.11敏感信息告警

网络审计系统可设置行为报警策略和内容关键字审计策略,对触发敏感信息的网络行为进行行为告警处理,对触发敏感内容关键字的论坛发帖、网络聊天、邮件收发等行为进行相应报警处理,支持邮箱和短信的报警方式。

1.12报表统计与数据分析

网络审计系统支持对用户、行为、关键字、流量及趋势等的数据了地展现出组织内用户的网络行为情况,IT决策人员通过图形情况了解用户上网行为趋势、了解组织带宽利用分布,可以提出整改网络带宽方案作为参考之用。

2网络审计部署概述

网络审计系统部署通过分布式部署和串接部署这两种方式进行灵活的结合,如果在不同的网络的环境,可以实现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目的控制。下面简单地介绍3种典型的部署方案及其示意图。

2.1单台旁路铜纤镜像

第一种部署方案是单台旁路铜纤镜像,用户的交换机必须对端口镜像进行支持,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以铜缆为介质,这是它的适用环境。该方案主要用于简单的学校和企业的二层和三层网络,审计设备主要是从交换机的镜像端口获取数据,并且该方案旁路部署接入的是最有代表的方案。该方案对原有网络的性能没有影响,而且部署简单、容易维护。

2.2单台旁路光纤镜像

第二种部署方案是单台旁路光纤镜像,它适用的环境是用户的交换机必须支持端口的镜像,它们之间必须以光纤作为介质来连接。该方案是审计设备使用光纤作为介质来用于端口镜像最典型的方案,它主要用在学校及企业的二层或三层网络上,和第一种方案一样都是通过镜像端口来获取数据,获取的数据要使用相应的协议对它进行还原分析。该方案部署方便且简单,维护也非常容易,对原来的网络没有影响。

2.3光纤网络双链路分光

第三种部署方案是光纤网络双链路分光,用户使用的交换机不能用来做端口镜像,必须具备2个或以上,并且独立的物理网络,还有就是在一个逻辑的网络中,使用具有核心功能的两台交换机建立一个均衡或热备的网络,通过上面描述的条件才能使用该方案。该方案是在对千兆线路解决的情况下,交换机不能做端口镜像的时候采用的分光的方案,该分光器采用双向的链路对两组分别进行分光,然后使用4个光口捕获审计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还原及更深层次地分析。该方案使用一台审计设备可以同时捕获一个很冗余或两个不通的网络数据,此方案是光纤部署最典型的方案。

3结语

本文介绍了网络审计系统的功能特性及其部署方式,网络审计系统主要包括上网人的控制、全面的网络行为审计、深度内容审计、敏感信息告警等功能;部署方式主要介绍了单台旁路铜纤镜像、单台旁路光纤镜像及光纤网络双链路分光等三种部署方式。学校安装审计系统和使用设计系统,能帮助管理人员对学校上网的人员进行审计、记录及分析,使管理员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进行管理。

作者:李斌 单位:川北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郝占军.网络流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2]凌波,柳景超,张志祥.基于Windows终端信息过滤的网络访问控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1).

[3]邓小榕,陈龙,王国胤.安全审计数据的综合审计分析方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5

>>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 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 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 教学方案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网络信息编辑 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 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 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 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存储能力

疾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各种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开展疾病监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而如此庞大的业务量,每年都为疾控中心带来数量相当可观的信息储备。这些信息储备有的是纸质材料、有的是刻录光盘、有的是文件书籍等等。这就造成了信息储备资源的逐年增多,让档案储藏是极度饱和。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虚拟空间、云存储等存储技术的引入,将一些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本来占据数立方米的档案资料只需要一张小小的硬盘或者云存储账号就能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储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使用能力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的核心部分,正是由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无论疾控中心开展何项工作,都必须有文件依据为指导,且需要参考之前类似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疾控防治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使用却成为了难题。档案库资料众多,每一次使用信息都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耗时耗工,有时候上网查询资料反而比从档案库中找寻资料更加方便快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信息管理、检索软件的引入,能够帮助档案管理人员迅速帮助信息使用者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之所以会被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因为它也突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一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可以等同于35个人工的作用;同时,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疾控中心每年都要购置很多疾控相关的书籍以及用来存放书籍、档案资料的档案柜等设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降低疾控中心的资金投入;最后,传统模式下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费用,比如档案资料的修复费用、存储架的维护费用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电子化的数据资料仅仅通过备份就能够完成维护,这就大大降低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维护投入。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举措

(一)提高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疾控中心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县级地区的疾控中心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大多由办公室或者是财务室人员兼职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地方疾控中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而在更多的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完全靠人工手工完成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和处置,甚至整个档案管理室都很难发现一台计算机网络设备,这则充分凸显出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信息网络化认识的不足。所以要实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必须首先提高地方疾控中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的认识,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纳入中心发展规划中去,具体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二)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

国家卫生部、档案局在《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而要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系统势必不可少的,疾控中心必须加快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尽快的将这些软硬件设施落实到位,同时也必须加快对于加湿、除尘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配置,做好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室的维护工作。

(三)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网络化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却令人堪忧,甚至连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都不具备,更不要说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了。所以,实现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必须首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及信息网络化素质。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聘用等方式招录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从办公室工作中独立出去,形成独立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培训,对于新引入的档案管理工作设备及软件,可以聘请供货方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帮助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快的熟悉这些设备和软件。

(四)建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制度规范

一方面,结合单位及地方疾控防治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制度规范,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建立一套具体的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确保流程及制度的科学性,并要求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