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的专业知识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1

一、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金融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就业的方向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有财务公司、担保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早期职校培养出点钞高手、珠算高手、汉录高手等技能型人才很多,迎合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定走了,而目前职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却出现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很多,具体如下:

第一,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像早期那样大肆扩张,需要很多一线柜面人员;同时,银行按上级机构的规定提高了入职的学历门槛,并且学生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资待遇也不及以前,造成了就业困境。

第二,金融专业自身的专业性较强,就业方向较单一,早期金融专业学生主要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很少关注财务公司、担保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当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就业困境时,学生却没到流向相关的非金融机构。

第三,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职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变化或略有形式上的变化,根本还是按照旧理念培养单纯的技能性人才,没有迎合用人单位需求。

第四,在银行工作,虽然看似体面,但压力却非常大,如有信贷压力、有信用卡的压力、有业绩考核的压力、技能末位淘汰的压力等各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部分金融专业的学生却选择逃避,有机会进去也不去,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状况。部分高职生就是进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长时间留在基层柜面,重复做些机械性工作,没有职业发展能力。

二、学习能力是提升职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关键性能力

(一)学习能力属于职业能力的范畴

传统的知识本位观已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此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不符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有利于在某一职业方面成功的能力素质总和,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

(二)学习能力是提升职业能力的一种关键性能力

学习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对职业能力有持续性的影响力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拥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不仅能快速的适应本职岗位,更能灵活地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成果,而且还是转换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一种持续性能力;不仅如此,在职业能力的多种能力中,学习能力对其它能力还有辐射作用。基于此,学习能力是提升职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关键性能力,下面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及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提高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新常态下,借助互联网引入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实行课前自主性学习以获取知识,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互动,内化知识,此模式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社会人。 “互联网+”带来了教育上的创新,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录制MOOC课等形式传授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硬化及专业的枯燥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翻转课堂成为了可能,以后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课。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高职生除了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大量的知识是从互联网的渠道获得。

(二)新常态下,让互联网与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提升学习能力

1.让互联网成为情境教学法的载体

情境教学法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场景加以模拟,提炼和加工以后运用到课堂上,由“境”生“情”,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产生职业认同感。如在模拟“证券开户”时,设计场景――证券交易大厅,给学生角色定位――投资者与柜面操作人员,岗位流程操――资料审核、阅读风险提示书、签字、退还资料、完成开户。这个过程若以可视化的形式做成微课,动态地呈现“证券开启”的流程,学生不仅会有兴趣,更突出了教学的职业化特点,生动地再现了岗位工作场景, 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有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2.借助互联网,实施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性学习的平台,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堂效果的评价、作业的布置都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意识就是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起来。高职生要想上一堂专业课,仅仅靠书本上的东西肯定不够,现在互联网给高职生提供了条件,通过互联网学生能够搜索到连老师都不知道的内容,进一步提升高职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拥有持续性学习的机会,培养持续性职业能力

不管在学校还是在职场,学习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无论是自主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不出门就可以学习的途径,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甚至比图书馆的资料还详细。经济新常态下,知识更迭超出了想象,教材与图书馆知识较社会需求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要,若想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利用互联网快捷、专业等特点,不断地学习。

(四)鼓励学生兼职,以此反思职业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学习――应用――反思――再学习”,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学习圈,这个圈子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成果,再进一步促进学习。高职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学习效果如何要通过职业能力的强弱来检验,如果高职生在社会上找到兼职的工作或在岗位上能快速适应工作,并能够坚持下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说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专业问题、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等各方面问题,学生可通过这些问题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更进一步提升了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慧如.关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战略性措施 [J].职教论坛 2010(14)

[2]杨丽敏,王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 2011(3)

[3]吴雨龙,戴永清,魏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探索[J].新课程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9)

[4]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教学 团队建设 研究与实践

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推行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作为高校教师之间缄默知识传送、转化的纽带,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因而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1、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上世纪80年代,团队研究开始被应用于教育体系,美国学者Joyce B.和Showers S.率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们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认为教师应协同互助,形成同伴关系共同对教学进行研讨,并实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与反馈,相互学习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并突出了教学团队的两大基本特征:(1)目标同一性,教学团队需具备明确、一致的团队建设目标;(2)责任互担性,教学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团队建设的责任。2、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作为一类非正式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有很多种,如基于教学研究室组建,基于课题组建,基于一级、二级学科组建,基于课程组组建等。根据学科方向、教学内容要求和培养模式等,成立数个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组,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这一组建模式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3、专业教学团队研究。专业教学团队研究即以某一具体专业的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提炼与归纳,进而对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1、参照职业标准,改善教学工作。把握金融专业职业动态,根据金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积极与金融C构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2、依据岗位要求,强化职业素质。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个体职业素质的教育,金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以人为本,首要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以推动学生充分发展、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养成。3、结合企业需要,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叱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行为引导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创新,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4、根据教学需要,强化师资认伍(1)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2)提高教师“三术”(技术、教术、学术)水平,当前特别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3)重视职业道德养成、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升,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三、高职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

依托高职院校的平台,努力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金融专业教学团队,发挥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上采取以下方式:1、打造涵盖学界专家、业界行家的专兼职教学团队邀请金融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的组织提供倡议,这些专家还直接走上讲堂或者带领我们的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支队伍形成的教学团队确保了金融教育的实效。2、制订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训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建立完整齐全的学生校内实训手册和校外实习档案,做到实践教学的“六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内容落实,使实践教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3、规范教研组织活动,建立“示范”的教研活动除了开展常规的教学管理活动外,根据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能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学习提高、展现自我、学科融合、经验交流、互学互帮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4、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开发,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是传授常规专业知识,对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理由、专业技能应用,经济现象解读、货币政策很少涉及,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发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素质的特色课程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审视理由的角度、分析信息的策略,为未来的职业实践夯实基础。5、编写理财综合读物,培养学生敏锐的经济洞察力我们根据最新财经报道,动态编写了专业学生课外读物,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金融课程的教学活动要受到外部的经济环境、国家的经济政策、汇率的变动等各因素的影响,若能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将最新的财经事件融于教学之中,我们的引导启发将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这种潜力将是无穷尽的。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3

资金来源概况

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是最主要资金来源,17年累计到位约174亿元。大兴安岭林区“天保工程”一期分为试点阶段(1998~1999年)和实施阶段(2000~2010年),截至2010年年末“天保工程”一期结束,国家累计投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天保工程”资金98.1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6.16亿元,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92.03亿元。“天保工程”二期(2011~2020年)资金的投入包括森林资源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和后备资源培育补助四项,预计总投入为198.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75.03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3亿元。据《大兴安岭年鉴》数据,2011~2014年,共到位“天保工程”二期资金82.40亿元。

银行贷款余额逾百亿元,金融信贷支持作用日益凸显。“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区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年末,较转型之初新进驻1家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制,同时新设1家政策性担保公司和3家小额贷款公司,弥补了林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和小额贷款行业的空白。区域内贷款方面,截至2014年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3.31亿元,较1997年末增加54.17亿元,增长185.9%。尤其是近三年各项贷款年均增速为29.66%,高于全省增速12.4个百分点,扭转了长期以来信贷投放增速大幅低于全省水平的情形。区域外贷款方面,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重点惠及城市建设投资领域,截至2013年末,累计从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5.5亿元,占城市建设融资总额的51.5%。另外,“天保工程”一期期间对森工企业因木材产量调减而无力偿还的银行债务通过停息挂帐、清理核实、呆坏账冲销等方式累计减免金融机构债务20.64亿元,其中林业企业减免债务达18.13亿元,卸掉了森工企业的大部分债务负担。

资本市场融资逐渐兴起,正在成为新型资金来源。自2012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一是林业企业首次面向全国发行企业债券。2012年10月23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式发行13亿元企业债券,主要用于全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匹配资金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二是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上市(挂牌)融资。截至目前,全区已上市挂牌企业2家,其中呼玛河酒业有限公司挂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未来两年内,拟上市绿色食品企业2家。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000年“天保工程”正式实施以来,第一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占比始终较低,基本分布于14%~23%区间之内,且呈现明显震荡下行趋势;第三产业占比提升有限,且后期出现明显快速下降态势。

按照规划阶段来看,“十五”时期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其中200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2%,为历年来最高;“十一五”时期,林产工业和矿产开发业发展态势良好,林区经济转型步入“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最顺畅阶段。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38.5s14.3s37.1调整到40.1s22.8s37.1,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8.5个百分点;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内部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的影响,“十二五”中后期产业转型调整步伐异常艰难。特别是2014年,全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近年最困难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增速为10年来最低,财政收入7年来首次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9s17.3s33.7,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震荡下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随着棚改等基建工程减少、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木材行业全面萎缩,预计全区未来经济增速可能将长期在中低位徘徊。

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贷资金配置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一是总量少,信贷资金大量闲置。“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尤其是免除森工企业大量债务后,鉴于森工企业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增大等因素考虑,全区各商业银行对森工企业均执行了“余额锁定、逐步退出”的谨慎信贷政策,直接对信贷资金的配置利用产生了显著影响。2005~2009年间,全区存贷比维持在14%~21%区间,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1997年的82.2%降至历史最低水平32.1%。2010年开始,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全区存贷比缓慢上升,至2014年末,全区存贷比达到29.89%,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4.1%,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但仍大幅低于全省总体水平;二是新增贷款倾斜于大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中小微企业群体出现“资金饥渴”,信贷资金配给呈现“马太效应”,日益成为金融支持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短板。

融资结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方式。受企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大幅下滑、林区机制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大兴安岭地区融资体系绝大部分仍以银行贷款方式为主,间接融资在融资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2012年以来,虽然国有、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均实现了从无到有,但相比吉林森工、伊春等国有林区,直接融资起步晚、额度小特点显著,资本市场锁定目标主要局限于 “新三板”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从实践情况看,绿色食品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和成功率相对较高。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即无法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加重了林区企业的融资成本,近年来全区企业的贷款利率大都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70%,融资成本高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支持“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一是缺乏整体性、系统化、协调性的金融总体规划。全区各金融机构在支持林区经济转型方面的主要导向是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出台的指导意见,软约束的特点明显,也天然缺乏系统协调性,金融支持最大合力尚未形成;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例如农业保险,全区种植业投保面积基本保持在100万亩左右,投保率历年最好水平仅为30%;三是担保公司、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目前全区仅有1家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仅为1.16亿元,规模偏小,辐射功能低,财政资金的增信和杠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不利于释放林区实体经济和关键领域的融资担保需求。

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有待健全。一是金融创新受既有信贷审批制度约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沿用或套用既有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基层机构信贷投放权限低,难以根据属地实际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如针对林下资源承包经营,商业银行虽推出了“林下资源承包经营”贷款,但适用的仍是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或再就业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与林业发展特点不匹配。二是地方政府政策激励不够,难以有效激发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潜能。如受林区财政约束,涉农贷款增量政策、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贷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等政策实行几年来,地方政府并未出台财税政策等激励措施,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影响金融供需对接。三是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域内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农村物权流转平台缺位,极大限制了动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业务的开展。

对策及建议

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金融供给总量。一是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增进大型银行服务功能。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地方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对国有林区项目建设、产业调整的长期的资金支持。二是丰富新型机构类型,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的发展。三是创新社会资本服务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形式与内涵。推动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新型机构进驻国有林区,鼓励民间资本引入或设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民间资本在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改善融资结构。一是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上要继续争取国家对“天保工程”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对内要加快国有林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补充现有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基金规模,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激发金融投入的潜能。二是坚持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在大力推动间接融资市场建设的同时,依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融资需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初期要引导林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定位重点选择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等市场上市融资,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待时机成熟时,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全国性、国际性直接融资市场,显著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健全金融支持配套体系,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一是结合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实际需求,联合伊春、黑河及呼伦贝尔等地,以金融支持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核心,制定形成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加大向上政策争取力度,力争获得批复并启动建立大小兴安岭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是进一步跟进金融支持配套体系,如加快评估、担保、风险补偿、税收减免等制度建设,为促进融资便利化、形成资金“洼地”提供条件。三是借鉴国内外林区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推动林业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碳金融的发展,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效益转换。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4

一、高职教师进行企业行活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专业技能

金融保险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单一,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或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由于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教师在讲授时,难免觉得功底不足,有心联系实际,但联系起来往往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有时对于一些知识点自己也一知半解,在讲课时就点不透。而通过到企业去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拓展眼界,见到新的东西,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实践中,教师可与业内专家和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可以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在以后的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注重与用人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在企业实践锻炼时,教师可以与公司业务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获得企业对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在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更能有的放矢,并根据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措施,把企业用人的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努力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和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的工作中能有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市场,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双赢

教师赴企业锻炼增强了校企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拉近了校企间的距离,创造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良好条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同时通过教师的企业锻炼也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科研的进步,效益的提升,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教师赴企业锻炼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间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实现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结合,加深了校企间人才供与需的紧密性、一体化。

除此之外,教师通过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也会了解到企业文化,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与应对问题能力,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实践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

二、实践过程

(一)提高认识,通过实践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明确实践目的,在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就业,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所以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储备的知识必须通过不断补充、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知识的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通过实践,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能提高自己操作技能,而且能提高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充满信心完成实践任务

我所在的部门是信贷管理部,其工作职责主要为组织信贷业务管理、规范贷款审批程序和发放手续、消费、住房、项目贷款等信贷业务是审查和审批、报送贷款审批表及有关资料、文件、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等。在此期间,有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张某,男,23岁,未婚,湖北荆州人,高中毕业。在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租了一间约15平方米的门面,主要经营服装生意,现已经营两年,因为想升级改造、扩大规模,申请个人经营贷款50万元,5年还清,中国公司银行江岸分行经办,将材料递交上来审查。其材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户口复印件及婚姻状况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个人收入证明(年收入30万元)等。从这些材料来看,无任何不妥之处。但同事与客户约好第二天上午十点在江岸支行面谈,进行贷款调查。当我们与张某见面后,首先核实了身份证、户口等,并告诉他还需提供在工行近3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详细流水账目,以此审核当事人是否具有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这一点很关键。与客户沟通完毕后,并征得他的同意,在江岸支行打印了张某2013年5月―7月

所有收入支出的明细账目,经过计算他的月平均净收入为八千元,而其月还款额为一万二千多元,证明张某没有偿还能力。所以最终审核无法通过。贷款审批有项要求为月款额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显然这一项没有达到。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此期间,我经常与本部门的一线人员进行交流,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方向提供了直接依据。我的任教专业是金融保险,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整个金融保险领域服务,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从金融服务机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国内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发展基本稳定,对金融人才会有一定量的需求,但一般对学历要求较高,必须是“全国211大学”的本科,而且数量不会太大;而中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只设一个支行或分行,业务也主要是以对私高端客户和公司的理财为主,储蓄业务有限。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些银行未来会增设一些分支机构,从而会增加对柜员和精通理财、信贷等业务客户经理人才的需求;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于柜员的需求量会比较大,而且这些银行对于所需人才的学历不会做太高要求,主要要求精通、熟练业务。以上其他银行和信贷公司、担保公司是未来高职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

(四)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

银行从业资格证与会计电算化是进入银行的必备条件,可根据这些岗位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金融基础、点钞技术、会计基础等课程系列。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素养,为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个人理财、商业信贷业务、保险营销、证券投资实务操作等课程。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金融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即基层金融人才必须具备的临柜交易、服务营销和理财三种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主要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收获体会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扎实,实践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是相背离的,通过近几年来的高职教育改革,教师的教学意识发生显著变化,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教师赴企业锻炼增强了校企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拉近了校企间的距离,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同时,教师赴企业锻炼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间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构建,实现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结合,加深了校企间人才供与需的紧密性、一体化。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观念;调查研究;报关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48-03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外向型经济不断加快,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巨大的视阈。通过对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力图解决高职报关专业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培养及供需对接方面出现脱节问题,旨在针对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及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以图达到转变报关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以解决报关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一、就业观念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理念

“从基本内涵来讲,就业观念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最基本的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理念,是个体拥有的对企业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对个人而言,创新的就业观念可以应对报关这个劳动力市场的不断转变和其不确定性,获得较为满意的工作。落后的就业观念也成了报关专业毕业生的软肋。这也凸显出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弊端: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与观念的培养。所以,目前的任务就是着眼于实际,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研究步骤

为了掌握嘉职院报关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设计了一份问卷,分别在08级报关专业的毕业生以匿名方式进行。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调查对象报关081、报关082各49人和46人。均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分院报关专业的学生。两班共95个被调查者,均为报关专业毕业班实习回来学生。调查随堂组织问卷展开。所有被调查者都已在报关专业学习了三年且近毕业。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

因为尽管拟定调查对象为95人。但由于一些不可知原因,作者收回91份问卷,回收效度有效。对测问题的逐项分析

1.您毕业后最想去工作单位的性质类型是:A国有B合资C集体D外资E私营

您毕业后最想去的理想工作单位是:A海关B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报关企业货运E其他

19人(20.88%)选择了国有(还好)。34人(35.42%)选择了外资(最多),21人(21.875%)选择了私营(较多),而只有5人(5.21%)选择了集体,有些被调查人给了多个答案;在工作单位选择上都选择报关企业、货运或者其他(专业不对口)。这说明报关专业毕业生希望工作单位性质和工作单位考虑得比较现实和理性,分布得很均匀,没有较大的偏差,就业观念逐渐从国有,集体向外资,私营转变。

2.您认为报关专业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A很满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65人(71.43%)选择了一般(最多),12人(13.19%)选择了不满意(较多),10人(10.99%)选择了满意(还好),3人(3.3%)选择了很不满意(较少),1人(1.1%)选择了很满意;64人(70.33%)选择了一般(最多),13人(14.29%)选择了满意(较多),10人(10.99%)选择了不满意(还好),3人(3.3%)选择了很不满意(较少),1人(1.1%)选择了很满意。这表明报关专业毕业生总体上对嘉职院报关专业就业指导和指导的教师还是比较满意,毕竟一般的人占大多数,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和谐之音,这要求学院还得在就业指导工作这方面精益求精一下。

3.您能承受的工作环境:A要很好B要好C一般也行D较差也行E很差也行

您在未来工作中所能承受的工作强度:A很大B大C一般D小E很小

54人(57.45%)选择了一般也行(最多),35人(37.23%)选择了要好(其次),5人(5.32%)选择了较差也行(较少),要很好和很差也行没人选择,有些被调查人给了多个答案。这就间接造成报关专业毕业生错过很多就业的机会,有些好的工作都是从最基层开始的,并不是进去马上就有好的职位在等待你,所以要做好先吃苦的准备,从而减低了报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您的月工资预期范围:A1 000元以下B 1 000元~2 000元C 2 000元~3 000元D 3 000元~5 000元E 5 000元以上

您希望单位有的福利(可多选):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生育保险E工伤保险F住房公积金G无

44人(48.35%)选择了1 000元~2 000元之间(最多),33人(36.32%)选择了2 000元~3 000元之间(较多),8人(8.9%)选择了5 000元以上(较少),6人(6.6%)选择了3 000元~5 000元之间(很少),选择1 000元以下一个也没有。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月薪方面还是有点偏高的,因为现实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如此之高的月薪的,再说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地区工资水平不平衡。一个国家的保障体系,社保实现的是基础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般都要求企业为职工缴纳5金1险或者3险1金,报关专业毕业生对此比较了解国家社保政策,选择得都比较统一,都选5金1险或者3险1金。

四、改变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就需要高职高专报关专业毕业生了解就业观念转变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适应时展的需要,从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接下来,对以上影响报关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因素分别做一探讨:

(一)目前就业的基本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就业观念

1.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2010年第四季度监测报告表明,全国人才市场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据介绍,被监测的全国103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约1.9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9.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 584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7%。监测报告显示,总体而言,2010年第四季度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继续回升;与第三季度相比,劳动力供求总量有所减少,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监测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1.7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36.1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0.97,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0.03,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2。监测报告还显示,分区域看,东部城市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中西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三大区域城市劳动力需求人数均呈增长态势,其中东部地区尤其长三角、闽东南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幅度较大。

2.就业无序的自发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如果无法可依,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就会模糊不清。有些报关优秀毕业生高高兴兴地签约,到单位一看,就“心灰意冷”,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把稳招聘单位进驻招聘会进行招聘资格的审查。同时,还应明确就业程序,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法律便民,努力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正确执法,依法行政,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二)一些社会现状为高职高专报关专业就业观念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就业观念转变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日趋完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报关专业人才求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报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年扩大,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并将日趋突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鉴于此,提高就业率成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高职高专报关人才就业求职面临的新挑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供需规律,充分把握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就业观念的转变,构建就业的新体制,才能切实解决当前报关专业人才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解决报关专业人才的就业难问题,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需要深刻把握成因,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着力创新,努力形成与时俱进、系统完整的就业新机制、新模式。其核心和重点是对报关专业人才在就业观念转变方面的创新,转变缺乏市场意识,惧怕竞争的劣汰。

2.就业市场转变的形成,对就业观念转变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报关用人单位性质的变化:用人单位性质指的单位所有制的形式,国有、集体、私营、全营、外资等等。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其他经济成为重要补充的经济格局已形成,私营经济已有更大的发展,在招聘会上用人需求也就间接的体现出来。从近两年公务员报名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社会地位高,薪水稳定诱人的公务员仍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现实当中,考公务员的竞争激烈程度令毕业生望而生畏,各地公务员考试报名时常出现几千人争抢一个岗位的情况。(2)报关用人选择方式上的变化: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方式上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过去的依据毕业生档案确定用人改变为面试用人,而近几年已从面试确定用人变化到试用合格用人,既需要通过相关技能的测试后确定,而且将来对其要求会更加规范化、职业化。(3)报关用人条件的变化:通过报纸、招聘广告、人才劳务市场招聘信息,都可以看到企事业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变化。从这些就业市场转变上来看,做为报关专业毕业生必须转变求职观念扬长避短,扬自己专业技能优势,踏实肯干,敬业爱岗优势,总之,建立高职高专报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一定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五、结语

在上文对影响的每一项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之后,本文对促进报关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近日表示,目前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引导,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谈到就业观念转变,我们强调不能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即考虑用人单位知名度、又考虑个人收入多少,还考虑离家远近,什么所有制等等。应趁此刚刚毕业,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时,尽快走向社会,发展自己,在今后的人才市场条件下有能力后再改变供职单位,这应当是一条可行之路。社会和学院要培养学生树立多方位的就业观。

1.确切落实大学生见习计划,缓解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实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开辟了新路,其将为短期内无法就业上岗的应届毕业生提供缓冲期,实现就业人员的分流,也有利于弥补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接轨。所以我们报关专业,要在政府部门、学院的带领下,落实本专业的见习计划,适当的让“专业对口”转向“通用人才”培养。

2.加强自主创业教育,拓展学生就业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报关创业教育,必须真正落实到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因此,实施报关创业教育,高校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科学发展观。如果说单纯的给报关专业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是输血的话,我们应该让报关毕业生自己学会造血,这样才能很好的存活下来。我们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全院性的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成立专门的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场地支持和政策服务。同时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讨论通过后予以适当的进驻资格。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全程化体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的发展。第一要优化报关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在学科结构的调整上,要加快报关学科的改造,加大学科创新化的发展力度,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型的学科结构。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避免专业划分过细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以往那种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开展案例讨论分析、实践模拟、参观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来训练报关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就业指导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充分合理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政策指导、创业指导、生涯设计规划、职业咨询等方面。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全程化体系,全程跟踪落实就业指导内容。

现在也很有必要讨论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因为所有测试者来自一所学院,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反映社会其他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对所调查问题的看法。尽管条件有限,作者以为,这篇论文将为总结高职高专就业观念转变提供一些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对现在高职高专的教学和在校的大学生将会提供一些有效的、实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建国.从符号学研究看翻译学研究的多元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5).

[2]孟建国.英语双及物构式的语义理据与ICM[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8).

[3]孟建国.大母神及俄底浦斯情结[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孟建国.委婉语翻译的过程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3).

[5]王恒恩.委婉表达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

[5]孟建国.英语广告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特点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

[6]孟建国,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注重经典理论凸现及特质延伸[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4).

[7]孟建国,等.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4).

[8]孟建国.解读汉代语言胎教理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3).

金融的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经济增长转变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问题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保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保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向的转变,在以“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下,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这必然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过程中,货币总量适度增长,信贷结构适时调整,信贷投放向常态回归,在经济增长方式及政策调控目标发生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在金融机构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时,面临着新的博弈。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及经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政策资金总体呈现趋紧的态势下,呈现的变化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值得关注。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自年初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落实有关专项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的改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上充分发挥了骨干和支柱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上升,贷款投放呈现出积极变化

在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切实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自今年初以来,保山市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上升,贷款占比稳中有升。据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为94.81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亿元,增长16.5%。其中:中型企业贷款余额40.49亿元,比年初增加2.99亿元;小型企业贷款余额5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0.43亿元。2011年7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31.3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的贷款比重为72.2%,占比较大。

(二)中小企业贷款方式以抵(质)押形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贷款方式呈现出多元化

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多数采取传统的抵(质)押担保贷款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资金风险,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68.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17亿元,增长23.7%;同比增加11.99亿元,增长21.12%。抵(押)担保贷款占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为72.5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的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采用其他方式的比例也逐步上升,贷款方式呈现多元化。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9.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增长16.9%;采用信用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4.73亿元,比年初增加8314万元,增长21.3%。

(三)中小企业贷款投向重点突出,贷款投向结构得到优化

目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服从服务于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工作大局,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信贷政策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贷款投向结构看:保山市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制造业、建筑业、电力、水利等地方优势产业。截止2011年7月末,中小企业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9.74亿元,比年初增加3.83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20.82%;建筑业贷款余额达18.91亿元,比年初增加5.69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9.94%;电力业贷款余额达13.98亿元,比年初增加1712万元,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4.74%;水利业贷款余额达10.95亿元,比年初增加3818万元,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1.55%。

(四)各级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贷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切实加大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信贷政策的优势及信贷产品的多样性,把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开拓与发展的重点对象,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1年7月末,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5.92亿元,比年初增加2.04亿元,增长14.7%,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6.8%。二是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调业务发展与市场定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截止2011年7月末,农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增长11.34%;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8.93亿元,比年初增加4630万元,增长5.4%;三是政策性银行充分利用政策上的优势,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止2011年7月末,农业发展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3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增长26.09%,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5.12%,占比较高。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增加,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截止2011年上半年,保山市企业盈利变化指数为96.14%,比上期下降了14.44%;企业流动资金指数为90.92%,比上期下降了6.92%。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严重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难度大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使中小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容易使其陷入生产停滞或破产状态。这些现实加剧了贷款风险,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小型关停企业贷款余额达2042万元。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失真现象比较突出,对银行贷款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中小企业逾期贷款余额达1.56亿元,比年初增加3717万元,增长31.27%。

(三)融资渠道偏窄,结构不合理,企业融资成本加大

一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重偏大,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保山市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从融资结构看,银行信贷资金所占比例较大,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明显加大。此外,由于受到贷款投放节奏调节,企业贷款审批周期较以往明显拉长,并且获批时间不可预测,增大了企业调度安排资金的难度。二是直接融资比重偏小,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目前,保山市尚未有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也无使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四)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企业信贷供需矛盾加大

一是为了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稳定物价总水平,今年以来,央行先后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紧缩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在信贷规模和节奏控制下,银行紧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中小企业信贷供需矛盾加大。截止2011年7月末,保山市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0.49亿元,环比减少5457万元,下降1.33%。二是新型融资供给主体难以产生规模融资效应。目前,由于业务发展受限,保山市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具备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能力;同时,受资本金规模较小的影响,保山市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十分有限。截止2011年上半年,保山市辖内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贷款余额仅为1940万元,占小额贷款公司各项贷款的比重仅为12.78%,占比较小。三是由于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控通胀,在当前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控制总闸门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力,信贷规模及节奏调整仍不会放松,未来银行资金可能更趋紧张。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保山市中小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虽然资金短缺仍有一定程度存在,但政策实施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银行贷款总体满足度较高。但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层面来看,为了防止通胀压力集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必然会给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为了应对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融资能力

在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上,一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扩充有效抵押物和贷款担保能力,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三是中小企业应扩大资本金规模,改变自有资金太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提高政策灵活性,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对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判断基础上做出的战略决策,因此,在政策传导中,一是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对于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中小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产业、就业、环保以及金融监管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政策合力效应的最大化。三是不断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股票、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债券、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三)加大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一是各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信贷管理体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流程、风险管理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以中小企业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同时,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信贷综合成本、责任认定等进行单独考核,强化定价能力,形成有特色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积极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展应收账款、林权等动产质押贷款产品。三是创新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测评体系,将评测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业主个人信用记录、企业发展潜力、对银行综合贡献等方面。

(四)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扩大其资本金数量,多方位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各级金融机构要扩大县域金融服务的领域,适当增加在县域的经营网点,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友健,董敬茹.稳健货币政策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北京:金融时报.2011.7.

[2]史建平著.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0).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