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1
我的复习方法是,每章先听一遍课,自己把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一遍,再把《应试指南》上的题做一遍,就算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差不多到7月中旬,第一轮复习结束,说实话,除了实际工作中碰到过的一些内容,其他的理论知识没能记住多少,对审计仍然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7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我采用的方式是“看书+背诵”,或许有些学员会认为这时候开始背似乎太早了点,到考试的时候肯定会忘记,但我要说,考试真正考到背诵的其实很少,多数题目还是靠理解和灵活运用,我所说的背诵,目的不在于要一字一句记住书上的原文,而是通过背诵这样一种方式把重要的知识点连贯地串连起来,在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将标准的审计语言变得能脱口而出。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考试的时候时间还是较为紧张的,对于简答题和综合题,如果明知道答案,但无法在第一时间用标准的审计语言表达出来会是很吃亏的,而对重要知识点的背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该说,第二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枯燥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但一定要坚持,一旦有所松懈或想要放弃,复习进度就会来不及,一切都前功尽弃。8月中旬第二轮复习基本结束,这时候对于审计已经有了大致的概念,对教材的思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是熟练度还不够,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没到位。所以,第三阶段我采用的复习方式是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再拿来重做一遍。差不多到8月底9月初,网校就会陆续推出模拟卷和考前串讲,对于模拟卷,我认为不宜做太多,3套就差不多了,做多了发现也只是大同小异,考前串讲值得认真听一下,把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再在脑中过一遍,不清楚的再翻书复习一下,这个就是冲刺阶段了,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能做一些很难很偏的题,否则会大大影响备考的信心。在考前一两天,建议把审计报告等必须要牢记的知识点再仔细背诵一遍,不要再做新题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再拿来温习一遍就可以了。
财务成本管理
总体上来说,财管的复习计划包括三轮。第一轮是5、6月的时候,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记下看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网校的课。我当时听的是徐经长老师的基础班,个人还是很崇拜徐老师的,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听过他的课都能弄懂了。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争取将书本读薄。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断断续续地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二轮是7、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温故而知新。我重新看了一遍书,看的重点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 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还是要重新看一遍书,查缺补漏,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再将前两轮都做错的题目再做一次,正所谓事不过三,通常第三次都能做对的。在这一阶段,我还会将一些疑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老师解答问题的速度很快。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都是掐着时间做的,尽量模拟考试的环境。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当然,这是在复习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的复习计划,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经过财管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做题很重要。有些科目要多看书,有些科目要多做题,财管属于后者。看书看明白了,不代表会做题,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题,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些理论。而且做题做多了,才会有题感。多做题不是说不断地找新题目做,而是要把做过的题目弄明白,将错题做多几次,直到做对。
第二、考试时要注意取舍。考试时间是很紧迫的,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完题目的,所以要注意取舍。试卷在编排上没有从易到难的顺序,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很费时间且没把握的题目时要跳过,先攻下简单的题目。这个经验尤其适用于计算题和综合题中。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门科目内容较少且较简单,所以我花在这门科目上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复习计划也是分为三轮。第一轮是7月份的时候,我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
第二轮是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记忆,将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背下来,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
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网校的老师会总结一些考点,我着重将这些考点再背一遍,加深记忆。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主要是客观题。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经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战线不必拉得太长。前面已经说过,这门科目相对较简单,所以可以在考试前两个月再开始复习。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个人认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09年的教材编得不是太好,尤其是前面公司战略的部分,很多问题都没有说明白。所以我建议以前没有学过公司战略的考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深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比如说什么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书上讲得不是太清楚,也没有具体的应用举例,就可以参考网络上对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零基础考生注会之心得
我是一名数学系学生,在学注会之前基本不知道会计是什么,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基础,不需要任何基础,需要的是你的决心。
我觉得注会的6门课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不能就说哪门难,哪门容易,特别是对个体而言。对我个人而言,最容易,花的时间较少的是会计和财管这两门,最让我头痛的恰恰是很多人口中最容易的经济法,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自己试了才知道,我下面说的也仅仅是个人的理解和一些方法,可能对像我这样的纯理科生参考意义更大些。
先说会计,很多人说难,我觉得这是最容易的一门,只要做到两个字,理解。用徐经长老师每堂课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要去背会计分录,每个分录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要理解透了,分录自然就写出来了。建议大家学完一遍会计以后,再回头把第一章这看似没用的一章仔仔细细读一读,体会下,我认为对整门课的理解是相当有意义的。会计中的计算,只要脑子里有清清楚楚的分录,那计算也就剩下计算器里的加减乘除了。
审计,第一遍学会很晕,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种感觉。建议第一遍不必把书看的太仔细,只要把整个审计的结构,流程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然后第二遍再仔仔细细的看书,一点一点去填充,饱满知识结构。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而且不容易知识前后混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把各位老师在冲刺串讲班强调的需要背诵的背下来,虽然不一定就能考到,但至少能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审计语言基础,在时间紧张的考试中尤为重要。
再说财管,这是注会课程里最理科的课了,可能是文科生的噩梦吧,呵呵。虽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但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学底子。需要清晰地思路,精准快速的计算。公式很多,如果能理解其中的数学含义应该很容易记,如果实在理解不了的话,那就去听陈华亭老师的课吧,他会告诉你一些形象的记忆方法。这门课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特别对于数学底子不太好的学员,没什么别的方法。
税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税率,要记的不多,也容易记住,难记的是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每个税种都会有,特别容易记错位。我的方法是直接放弃,多做些题,把题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叶青老师特别提的几条记一记,其他就管不了了,毕竟我一次准备6门课顾不过来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重要的那些计算,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消费税的复合计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等。我的哲学就是把算的题目都算对,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考60分就行。
最后是公司战略和经济法,这两门纯文字的很是让我头痛。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吧,主要是记忆,背诵。这方面能力强的可能会比较轻松。我自己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书,感觉这两门课看书比做题重要,我那时题目做多了,看书时间少了,结果都考的不怎么好,特别是经济法,很遗憾的少了2分。
我是从xx年12月开始学的,零基础,开始听网校各门课的基础班,第一遍平均半个月一门课,每门课分开学的。这一遍就是把要理解的东西都理解了,要记的能记多少算多少,然后每听完一章,把随堂练习做了。3月份开始就第一轮复习了,听强化班,因为有了基础这遍会比较轻松,通常我都是听1.5-2倍语速的,听完课马上做梦想成真的经典题解,那会做的还是08年的。等到5月份09年新教材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完一套经典题解了,基本上能把模拟试卷做及格了。只要把新教材变化的地方着重看一看,大多时间还是在题,有时实在做累了,就听听09年的强化班课程,毕竟听课比做题轻松多了。这几个月我做完了一套梦想成真的应试指南和一套全真模拟试卷。模拟卷要自己对着时间做,给自己压迫感,提高做题速度。但是现在想想建议会计,财管,税法多做题,审计,经济法,公司战略可以少做些题,多看书和历年试卷。到最后十几天,就狂背书,把该背的都背了,心里踏踏实实的上考场吧。可能有人问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做那么多题,想想高三每天的作业量吧,拿出高三那种劲头,几本参考书,几十张卷子算的了什么呢?
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2
实习,是为了在大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使知识更融会贯通的理解到人的脑子里去,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子的。每次实习,尽管工作的性质可能有些相似,但是我总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
在实习以前,我觉得在银行工作的人是从事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是普通人很难懂的工作,所以我一直认为在银行从事工作的人都是懂得丰富的金融知识的高手,他们平常接触的都是我们在课本中那些高深莫测的金融学名词,是很有挑战性、很高难度的工作。但是经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错了。他们也会有很繁杂工作程序要不断的重复,有的工作程序的难度并不大,甚至只是连小学生都会做的繁琐的工作,但是就是需要他们一点一点的做好每个程序,才能成功的完成每一笔业务,为银行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取利润。所以说,无论多高难度的工作,都是要循序渐进才能最终完成。
还没工作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人要同时接三个电话,还有一大堆赶着做出来的业务该如何好好处理,这可相当于最少两个人的工作量呀。这次实习就亲眼所见了。因此,要根据时间的迫切性、事情的耗时性等方面来抉择了。然而现实工作中并没有很多的时间让我们去慢慢想、慢慢规划什么事情应该先做、什么事情要应该后做,一切都规划都在大脑内自动生成。所以就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好好思考,怎么做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了。
这次实习,我有些工作又是以前做过不知道多少遍的东西,本来想着像个机器人不断做就是了,毕竟自己是来实习的。但是只要繁琐的事都多留一个"心眼",就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受。就像复印机用了上千遍都是按那么几个键,但是只要细心发现它的其他功能,例如平常比较少用到的缩印、增加墨色、遇到背景比较透明的要夹一张纸在背后以防把后一张的纸也复印出来影响复印效果等等。尽管我曾经用过好几台不同品牌的复印机,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孔子说的那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真的是很有道理呢!
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3
《金融会计》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涉及金融相关知识,应在学习《会计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商业银行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由于与《财务会计》中以工业企业为主的业务核算区别较大,不容易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金融会计教学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金融会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的财经院校的调查,总结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有待提高
该课程的性质从部分高校教学计划来看,主要在金融学、会计学专业两个专业开设,大部分为必修课,还有部分院校是选修课。绝大部分院校都未将该课程列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一般为2-4学分。课时最高的64课时,最少的是24课时。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该课程地位较低,学校重视不够。
(二)选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
笔者通过了解目前国内高校使用金融会计教材的情况,发现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参差不齐,有的采用最新的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或十一五规划教材,而部分院校采用的还是新会计准则前出版的教材。其中有个别教材质量较差,内容缺乏创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新准则变化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金融会计应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但从各高校网站的教学大纲来看,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而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业务都没列入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为《金融会计》,实质上就是《银行会计》。大大缩小了课程的覆盖面,也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金融会计因其特殊性,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设有实验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各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学手段等原因,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毕业后到了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单位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情况。从目前部分院校建成的实验室情况来看,其条件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条件好的院校建设了金融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主要采用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条件差的、缺少资金的院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只是根据单项实验资料填制几张凭证、登记几个简单的账簿而已。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除了硬件条件差外,实践教学的课时也较少。有的院校开设的实验课为12课时,而少的只有4课时。实验课课时太少,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财务软件。高校实验室购买的财务软件基本都是院校版或教学版,而像商业银行使用的都是从知名软件公司定制的软件。这也是造成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原因之一。
(五)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会计课程师资来看,很多老师都是从财经类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学历较高,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但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三、对《金融会计》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金融会计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地位
笔者希望各财经院校提高该课程的地位,建议将《金融会计》定为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有条件的院校应将该课程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定为4学分较为合适,学时调整为64课时。也就是每周4课时左右。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选用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以适应教、学双方的需要
选用教材的质量优劣,既影响到教师讲授内容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自学的需要。以笔者教学经验看,如果某位老师选用的教材不新或不好,学生的反应较为强烈,意见很大。原因很简单,学生花钱买教材,就希望教材质量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为了对教学、学生负责,选用的教材一定要过关。此外,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想对金融会计教材的编写提一点建议。这是很多教材共存的问题,就是对银行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实际案例等介绍较少。并且各商业银行在部分业务上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还是有差异的。如银行系统内资金汇划等业务,各行采用的科目,核算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各有各的做法。所以,笔者建议编者中应邀请商业银行尤其是已上市银行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担当顾问,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三)教学内容应覆盖各类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改变
目前部分高校只重视商业银行会计,而忽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主要业务核算的现状。由于加大了教学课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内容还是可行的。另外,建议除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以外,也可开设《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金融会计的教学更加系统。
(四)重视金融会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以新会计准则为准教好理论知识外,组织好实践教学也同样重要。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最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希望应聘者录用后能直接上岗胜任工作。因此,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实践教学。走的是培养人才适应市场之路。所以,社会上也掀起了职业技术学院热,受到更多求学者的青睐。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引起领导的重视,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从硬件上保证教学的质量。软件采购上实现公开招标,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财务软件。此外,还应增加实验课时数,选用好的模拟实验教材,配备专职的实验老师组织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有可能,建议单独开设《金融会计实验》课程,更好的配合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做好任课教师岗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4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完善的课程在我国不过二十年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财经院校开始开设《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选修课,但基本上没有形成系统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是讲授证券方面的知识,内容杂乱,且各高校师资、教材奇缺,不同高校授课内容差异较大。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日益全球化,社会上也形成了证券热和股票热,民众迫切要求了解证券知识。在此背景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也逐渐发展。但当时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以证券的类型、证券市场的组织以及西方的证券投资理论为主,虽然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却缺乏证券投资实务操作方法、投资技巧等,学生所学投资理论仅仅限于死记硬背的理论,既不能应用于实际投资,也无法通过实践得以巩固。然而,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级人才,也需要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人才。2000年以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建设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部分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分为侧重理论的证券投资学和侧重实践的证券投资分析,有的高校还专门编写了证券投资学实践课程教材,如证券投资实验教程等,证券投资实践教学逐步发展和完善。至此,虽然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已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实践教学,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证券投资学实践课程时间有限。证券投资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学时一般在16学时左右,有分散在整个教学学期的,也有集中在一周的。但无论是分散还是集中,都面临着模拟实践交易时间与真实市场行情有较大差距的问题,特别是交易时间一般也是学生上课时间,这就容易错失一些实践机会。特别是集中实践的,还面临着真实交易仅仅只有上实践课程的短短一周的时间,证券投资理论和分析方法等都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实践。而对于没有开设证券投资实践教学的来说,仅仅教授证券投资理论既缺乏对学生证券投资实践操作的授课,也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证券投资理论,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证券投资实践。其次,对于学生的考核过于简单。证券投资实务的目的是投资获得收益。直观上,对于学生证券投资实践的考核也应该以其投资收益作为考核标准。但一方面,我们的证券投资理论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论为主,其投资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的基础之上。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从产生至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程度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在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理论,特别是在短短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运用,大多情况下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到政策、投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学生在证券投资模拟时间过程中盈利更可能是运气的因素占主要。因此,简单的以盈利与否及盈利多少来考核学生证券投资学实践过于单一。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
基于以上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议一套科学、合理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指导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具体包括:
1、及时补充更新证券投资理论。
无论是进行证券投资理论研究,还是进行证券投资实践,都需要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西方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迄今已有400多年,西方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发展相伴相生。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证券投资理论发展的突出特点。因此,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证券投资实践的发展,总结证券投资实践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理论。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除了经典的道氏理论、股利贴现理论、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传统的证券投资理论外,证券市场的竞争性均衡理论、资本结构理论、随机游走与有效市场理论及期权定价理论等必不可少。同时,新的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也要及时更新。
2、建立基于移动终端的开放式的证券投资模拟平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建议一个随时可供学生模拟交易的证券投资模拟平台已经具备可行性。2000年以来各高校建立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大多是要求在固定的实验室进行模拟交易。这种实验室虽然能让授课老师方便集中学生进行集中实践,但是却在时间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而基于移动终端的开放式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只能在实践课程时间进行模拟交易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进行证券投资模拟实践,以进一步加深对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举行证券投资模拟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竞争是最好的激励。在学生对于证券投资感兴趣的基础上,采用模拟比赛的形式,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证券投资理论进行证券投资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系。
证券投资模拟实践虽然是以实际的证券市场行情一致,但模拟投资与真正的证券投资仍有不同,包括交易流程、直观感受、投资心理和心态等。因此,与这些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系,甚至达成实习定点单位协议,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学生到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及实习,让学生对证券投资有一个真实、直观的感受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和实习,可以发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室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出口。学生在校期间能亲身感受以后可能的工作岗位运作流程,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证券行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甚至,学生在实习中,公司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而从证券公司获得工作岗位。
4、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虽然真实的证券投资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但证券投资学教学不仅仅是获得投资收益。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仅以投资收益为标准。特别是在有些情况下,有的学生可能在模拟投资初期由于运气或其他因素遭受较大损失之后失去兴趣。而初期获利较多的学生也易认为获利丰厚、其他同学不容易赶超自己而失去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考试、出勤等考核内容外,可以结合投资收益,并结合学生的证券投资分析综合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一是每次课前的学生时事新闻政策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可以在每次上课前,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投资的证券对影响当前证券市场的重要时事进行分析,并进行考核评分。二是采取多帐户进行证券投资模拟实践。即给每个同学分配A、B两个帐户,A账户用于赢利比赛,取前1O名加分;B账户用于亏损比赛,用于体验与书本知识相反的操作,也就是理论不提倡的操作理念,取后1O名加分。最后综合A、B两个帐户的情况对其证券投资模拟进行考核。三是要求学生每周进行投资分析和总结。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过程之后,进行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并不难,随便选择一只股票就可进行买卖,甚至在运气比较好的时候,还可能盈利不少。但进行证券投资模拟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投资理论来指导投资,因此,运用证券投资理论进行分析后再投资才能真正发挥模拟投资的效果。
三、心得体会
1、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信息。
资本市场是受宏观经济政策驱动的,我国的资本市场如此,发到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只有了解、掌握、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才能在股市大海中自由翱翔。也只有深刻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才能正确把握投资机会。具体到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定期分享、分析当前我国的各个层面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新闻,比如每次课前安排一组同学播报、解析最近一段时间影响资本市场的一些重大经济新闻。在此,特别要强调学生对于新闻的分析,同时老师再进行进一步的点评和分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析其对投资的影响。
2、鼓励学生小规模的真实投资。
金融学的心得体会范文5
经济法课程是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开设的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营销五个专业,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专业平台课的开设时间通常在专业核心课程之前,接触的是较为低年级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大一的新生。有的学生或者认为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紧密,或者觉得这是过于专业的一个部门法律课程,此时如果简单直接地进入具体课程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从取得高效的课堂质量。因此,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课堂导入是教师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重要活动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经济法》为例,讨论教师应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在近几年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各专业学生的第一堂课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经济法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其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自身的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一个部门法律定是枯燥乏味的,加之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用书,该教材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从头到尾都是纯文字的叙述,没有一个公式符号。这对于偏理科一点的学生来说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趣。因此,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方式就是简单的“死记笔记—硬背法规—突击应考”;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涉及大量的法律术语,解释法律规范,从法条到法条,从规定到规定,大量的法言法语可能并不是学生所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而由于缺乏前期必要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加之法学本身的专业性、规范性、严谨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对法律术语感觉陌生,对法律规范感觉晦涩,对法律精义感觉深奥,理解比较困难。为此,在具体进入课程知识学习之前如何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留在课程并且持续高效率的留在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课堂导入是学生感知一门课的首要环节,因此有效的课堂导入也成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关于经济法课程导入方式的思考
武昌首义学院的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涉及全院的所有专业学生,而不同专业学生认为自身专业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第一次课程的时候希望比较理想的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点,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几年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以利益相关性原则为导向的引导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大家都是利益相关者,与同学现实利益或者潜在的风险相关,这件事情必然会引起重视。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性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结合自身风险防范的利益导向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年龄都达到了18周岁,属于法律上认定的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能够行使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首先让同学认清自己的行为是与要依法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相对应的,然后进一步用案例说明。城市私家车的保有量逐年攀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会考驾照,尤其是拿到驾照后可以冲抵一部分学分的情况下,考驾照接触车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但是,作为一个在校生,以拿学分为目的的考驾照接触车,对于车辆带来的风险意识可能还不太明确。因此,以行车安全为案例导入关系到同学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会提起对法律常识的兴趣。例如,公共假期,朋友一行人开车到另外一个朋友小区家里聚会结束后,从楼栋出来分别从车后面走到前面上到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置。上车后司机正常的点火打灯起步走了不到两米就碾压了个东西,下来查看发现是一个年龄50左右的成年男子。报警后,急救医生宣布该伤者已经没有任何生命体征。后经交警现场勘查和相关人员的检测发现,小车上的一行人均没有酒驾和毒驾,健康状态和精神状态良好,但是死者处于严重醉酒状态,无法辨认自己的行为,而且死者所处的位置是小车司机和同伴的视线盲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经过简化在陈述完这个案件后,向学生抛出的问题是,让他们从常识上判断这个事故的责任应该如何划分?大部分同学都会认为司机和死者都应该承担责任,但是有学过交规的同学会给出不同的意见,司机应该付全责。因为他们知道违反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负全责。当同学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大家都惊讶不已。很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风险问题,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学生们开始思考生活中所存在的风险,而避免或者降低风险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以及保持这样的法律意识可以受益终身。
(二)提高课程成绩的利益导向
通过上述案例可能不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为了能够使更多同学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课堂,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进一步将学业成绩这一学生直接利益作为导入的第二阶段。分享往届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心得体会,介绍往届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最终的考试成绩。总体上分成三个阶梯状,第一个阶梯极少数同学会认为这个课程还很简单;一部分认为还能接受不是很难;一部分认为内容过多很难,考试不容易通过。对于学习平台课程的低年级同学来说,课程的成绩还是需要受到足够重视的,对于大学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一个决定因素。另外,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经济法是他们职业发展中相关职业证书考证中的必考科目,加上课程使用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这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迅速提升到一个高度。因此,从自身课程成绩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三)增加就业满意率的利益导向
自从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下699万新高,面临“最难就业年”后,2014年和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仍持续增长,分别是727万和749万。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校就业率均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就业的大学生当中有近不到一半对自己所签单位不满意。因此,就业难一定程度体现在就业的满意度或者与专业不能完全匹配上。就该问题曾有舆论表示“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以及专业不对口,供求矛盾加大。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2-3个月。其实,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的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传统是通识教育,培养通用型人才。因为校方已经考虑到学生从学校出来的专业不对口问题,所以先要把基础打好,当真正发现专业不对口的时候,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具备迅速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经济法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平台课程,其目的并非是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更多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这门课程的一种学习思维,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对待自己核心专业问题的视角更加全面,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尤其是在跨界的时候学生的就业空间会更宽阔,同时也应该降低自身在执业工作中的相应风险。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