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2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73-01

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离开了实践性,技能、技巧、实际操作能力等,也就无从谈起。

一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会计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

在会计教学的理念上,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一是重知识轻能力,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把灌注视为教学的唯一手段;二是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

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胜任实践性教学任务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90% 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熟练的操作技能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4.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实习设施及基地严重缺乏

由于实践、实训基地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操作严重脱节,结果是满足不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1.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当前会计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的关键。

2.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方面,应该在校内建立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让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一定时期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改革课程设置将“双证”培训带入到教学之中

职业学校必须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人员从业证书,为他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1.更新观念、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中职学校领导应带头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思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不断改善实践、实训基地的环境,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2.创新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创新会计专业师资建设举措

主要举措有:(1)加强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做兼职或脱产会计。(2)招聘引进兼职教师。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3)鼓励每位专业教师取得教师系列职称外的专业技术职称和相近专业的高级工证书。

4.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有实训场地,这是职业学校质量保障的一个基本条件。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在校内建好财会技能实训室、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向企业转移,学生按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实际业务,完成实习任务,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和反馈。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写出翔实的实习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半年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不仅容易掌握知识,而且记忆深刻,也可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不需要太长的过渡期。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3

摘要: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物质基础。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现状从学校、企业、校企合作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措施,旨在加快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更突出实践强调实践。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途径,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学习,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环境,能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会计工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要求会计人员本身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时都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是这部分工作经验从哪里得到,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困扰很多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会计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该院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

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会计专业不断努力,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主要通过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的方式,推动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综合考虑了目前会计人才的需求点,着重加强了会计电算化操作方面的技能,所以建立了3 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购买了厦门网中网会计学习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会计校内实训方面建立了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模拟某大型制造业企业的12 月份经济业务进行手工操作,同时实行分岗位操作,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关系。

仅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练习,学生并未真正的走向会计岗位,很多业务虽然仿真度很高,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业务,和真实业务处理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如何让学生走出去,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根据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点多面广”的特点,该院会计专业与30余家单位都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以会计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加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熟识会计工作的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2 目前该院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核心,而专业实训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又是专业实习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场所。因此,建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尤为必要。结合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现状,分析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自建为主

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基本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各种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践的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都是由学校自主建立的,缺乏企业专家的论证,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仅参考了会计专业教师的意见,因此,对实训基地的构建规模、学生规模、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性等考虑欠妥,最终导致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或不能有效进行利用。

2.1.2 校内实训项目以单项实训为主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体系如表1。

同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实训体系进行实训,在各学期相应开设的各课程对应的实训,

因此多数实训都是单项实训,如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电算化实训等。单项训练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练习,其优点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功,缺点是实训功能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1.3 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缺乏共享性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本都是为本专业服务,对外不公开对内只面向本专业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资源缺乏共享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一地区内的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都是单独建设、单独使用,校与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第二,同一院校经济管理类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各自为政”,校内各专业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这种资源缺乏共享性,导致了很多高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利用效率低,资金支出很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

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训,即学生可以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直接参与会计工作,能够实现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接触。但是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机密,关系到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稍有差错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一般规模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很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困难,主要靠学校单方提出合作意向,由企业被动参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困难。虽然有部分企业和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办学,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能够提供的会计岗位的数量很有限,只能解决少部分同学的校外实习问题,不能满足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问题。

2.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效果差

受会计专业保密性的特征影响,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接受的会计学生实习数量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意愿。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会计学生的校外实训都一筹莫展,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为主。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本找不到实习单位,学校又不能够提供实习单位,因此根本不能实现实习目的。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找到实习单位,但是鉴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很难放手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操作,学生没有会计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学习兴趣,对实习釆取应付了事的做法,实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 高职院校建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探索

3.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改变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全部由学校出资的现状,寻求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的局面。比如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就实现了基本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具体合作方式是由企业出资购买电脑等实训室硬件设备,学校出资购买会计核算软件等软件设备,正常上课期间由学校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完成校内实训,在其他闲置时间段,企业可以将实训室开放收取额外的收益。

3.2 调整校内实训课程体系

将校内实训调整为集中实训,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衔接,这样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各高校可以具体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能达到教学目的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3.3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训模式,解决学生实习困难问题

3.3.1“校园实训企业”式实训基地

可以由学校牵头,教工、学生参与,建立一些校园企业,比如说超市、书店、咖啡厅等。由教师组织指导成立管理委员会,设置经理,财务主管、出纳、会计、营业员等岗位,全校的各专业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参与到校园企业的经营中去,定期轮岗。其优点是:学校不需要资金投入,可以为会计、经管类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节约了实习费用,还能实现创收发展校园经济。

3.3.2 全员参与共同建立专业公司

在做了专业调查和调研基础上,创建专业公司,比如会计服务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通过成立会计专业公司,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加大学生专业实训力度,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将来就业积累宝贵的经验财富。

总之,在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以及在紧迫的招生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结合目前学生特点和企业需要,调整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只要学校高度重视,始终以学生就业为中心,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新模式,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就能实现推动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爱喜.探究高职会计专业记账公司的校外实训模式[J].企业导报,2012(09).

[2]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11(05).

[3]王永莲.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35).

[4]刘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3).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4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实习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应依据专业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实习实训模式。

一、国外高职教育实习实训的特点

(一)校企合作紧密

在美国职业教育有多种模式,比如占重要地位的“学徒制合作训练”,把学徒制和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以克服职业教育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资格证书授予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把实践课程重点放在企业。如果广泛采用的波士顿教育协定是由学校、教育委员会、地方企业和工商协会等组织签订的一种契约。签订契约的地方企业利用暑假开办职业培训班,向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协定”提出的目标。广为熟知的德国“双元制”模式,更是重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并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学生直接到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更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实现培养目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上分工明确,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地点交替进行。

(二)实践课所占课时比重大

美国高职教育的实习实训中,平行模式下,学生每周抽出20多个小时参加进行实践,通常上午学习理论,下午到实验室实践。交替模式下,学习和工作分学期交替进行,在学习学期学生进行全日制学习,在工作学期学生作为全职工作人员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或工作。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也注重实训环节,实践内容多在企业完成。

(三)模块式、学习包式授课形式

英国的教学公司模式中,按照项目组织实践活动。学习中,多为模块式,分部分展开,在项目实验中,学生是项目助理,在上岗前需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项目助理需要从事分析、协调、计划、组织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够与企业内各种类型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在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意志品德等方面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培养,为以后工作提供条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习内容相对独立,教学过程容易控制,学习包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实践内容的完成由易到难,易于开展

英国高职教育多是在教学过程中间,进行工作训练,把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教育和工作实践分阶段或分期交叉进行,即先进行学习,然后工作时间,再进行学习。学生在企业实训时,由企业指定导师进行指导,按照点、线、面的关系先后开展,实践内容的完成由易到难,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我国高职高专实习实训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实习实训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之中。随着对国外合作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各个高职院校也纷纷学习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由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实习实训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完善。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有校办产业模式、校企联合模式、项目合作模式、“三明治”模式、委托培养模式、学生自主创业模式。

三、会计专业实习实训模式探索

(一)校内实训模式

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校内实训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内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建立“基础-岗位-综合-仿真-实操”的五级递进校内实训模式。

“基础”是指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建立基本技能实训室,重点训练会计专业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等基本技能,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末,基础课程结束后开展。

“岗位”是指会计岗位技能训练,校内建立会计岗位技能实训室,重点训练会计工作中各个岗位实践技能,主要安排在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岗位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实训,采取计算机模拟软件训练和实际动手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是指各个会计岗位技能综合训练,校内建立会计综合技能实训室,安排在第五学期前九周,采取计算机模拟软件训练和实际动手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动手模拟采取纸质介质,按照会计处理要求进行处理。计算机模拟软件训练采用会计模拟软件,可以实现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切换来处理各个岗位权限下的业务。

“仿真”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实际数据传递过程,在不同岗位之间,以及企业与银行、工商局、税务局之间出具传递并进行相应处理。校内建立会计仿真技能实训室,建立模拟银行、税务等部门,实践主要在第五学期后九周进行。

“实操”是指在校内建立的“校中厂”中处理实际业务,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最佳的“校中厂”是引入会计记账公司,可以涉及多个行业的会计内容。由于“校中厂”数量有限,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众多,实际操作很难长时间进行,所以,在各个学期,学生分批进入校中厂进行实际业务处理。

(二)校外实习模式

1.项目合作模式

项目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项目实施上,在数据规范化、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但该项目合作通常依赖于软件公司,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有较大帮助。

2.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采取的模式。一般可以分为认知实习、企业见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认知实习通常安排在学生入校后,专业知识开始学习之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专业有感性认识,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相应资料的分类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企业见习一般在专业课程讲授中间,或之后,让学生对会计不同岗位职责和技能有所掌握,以巩固各个课程内容,掌握专项技能为主。

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真正地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在实习基地不同会计岗位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在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感受企业文化,把会计工作与整个企业融合为一体,为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做最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义智,江文雄.海峡两岸职业技术教育[M].现代知识出版社,2004.

[2]陈解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中国高教研究,2006,(8).

[3]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职教论坛, 2007,(4).

[4]史文生.奥地利职业教育的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4).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5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会计逐步成为国际化“商业语言”。许多人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校一些非会计专业纷纷开设诸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电算会计等会计类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笔者先后担任了学校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感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2)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3)教学时间紧;(4)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是未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会计学》的教学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从完成学业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2)从实效性角度看,当前许多学生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扩大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争相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教师还应承担应试学生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教学任务。

笔者曾经以100名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35%的学生对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希望学完后能拿到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将来的就业机会;45%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专业课的学习联系密切,因而不得不学;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大,与专业课的联系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教师授课时首先要向学生重点介绍会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突出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后要逐步引导学生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引导学生联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提高竞争优势理顺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等工作环节、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会计学原理侧重于介绍会计核算应用的方法和工具,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涉及面窄;财务会计则侧重于介绍如何用上述方法和工具处理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教学内容多,难度较大,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优化和整合两门课的内容。

吉首大学各专业该课程教学时数均只安排了56课时,时间短、内容多,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应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讲课时,采取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展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传递的信息和间接隐含的信息,更好地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根据两门课程中内容的轻重和难易程度各有侧重。其中,会计学原理部分只安排了12个课时,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课堂理论教学,只对其概念、编制方法、编制的理论依据做一些简要说明、解释,而将重点放在手工实习和计算机操作实习等相关的实践性教学中。财务会计部分则安排了44课时,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在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则突出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学课程具有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丰富内涵,并将新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如结合国家会计制度的修订和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以及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是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

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组织的开放。由于本课程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多,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等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枯燥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有趣。(2)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讲授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时,结合学生掌握的经济学有关理论,让学生自己分析企业资金的形态与循环周转的关系,以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中,展开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分析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主要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对后面章节的账务处理、转账关系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以学生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教学环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虽然不从事会计工作,但是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可以达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效果。会计实践性教学可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含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岗位实习锻炼、网络作业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等,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和课时的限制,不同的专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将实践性教学分三个步骤:

1.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手工模拟实习

主要采取规范化的仿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步骤,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和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2.基于沙盘模拟教学进行的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虽然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岗位工作,在全面接触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独立面对实际问题,对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众所周知,工作岗位实习存在着学生无法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实习基地不足等局限性,无法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体现实习的作用。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引进了ERP沙盘模拟教学软件,在校内可以组织实施企业运作模拟实习,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沙盘模拟实习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也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校内的沙盘模拟实习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能加深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六大要素的相互关系、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会计处理中的转账关系等都会有很清晰的思路,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3.借助ERP教学软件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实习

从会计电算化到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被取代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会计学的教学重点还应包含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模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学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反复练习,一方面加深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过程的理解,体验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已有成果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分析手工操作和计算机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差别;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课程作业,达到学习会计知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双重目的。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以往采用黑板教学,很难把这些内容的步骤、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讲授清楚。教师讲授费时费力,学生听得也云里雾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教师仍然得从头到尾介绍一遍,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内容后,边讲解边演示,同时让学生动手练习、模拟操作,教学效果就好得多。以记账凭证的登记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看记账凭证,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种类、主要内容,然后选择几笔经济业务,利用投影仪,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最后让学生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练习,并且通过幻灯片中规范的记账凭证来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与否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学生原先很难得到的直接经验演示出来,学生在观察、想像和思考过程中将这些知识加以理解、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丰富会计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145-147.

[2] 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当代经济,2009(1):130-131.

[3] 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9-35.

[4] 孙再凌,梁勇.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2):57-59.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6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校企合作 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王蓬(1976- ),女,山东莱芜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工程系会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践。(北京 10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院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809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68-02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建设培养急需人才,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专门技能人才。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离不开企业、离不开社会,校企共育、校企共荣、校企共赢已经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发展与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大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任务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运作机制,一些院校进行了会计专业订单班、中外合作交流班等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从事会计教学和实践多年,深刻体会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此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个人的对策建议。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稳定性差

笔者认为,虽然全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都与企业之间有了合作关系,但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合作关系相对松散,每一次合作的单位、内容、时间及侧重点均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体说来,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时间不稳定。会计工作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的,一旦遇到月初报税、月底年底结账时,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工作将会十分繁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往往合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校要么选择其他时间实习,要么就要考虑变换合作方式。第二,合作岗位数量不稳定。企业均设有会计部门,这对于会计专业寻找对口的合作单位及岗位并不困难,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一,会计部门的岗位多少就不定,而每一个会计岗位能安排实习学生的人数就更为有限了。这就导致出现会计专业的合作企业众多,但每个企业能接收实习的学生人数却很少这种比例失衡的现象。第三,合作基础不稳定。由于会计岗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导致学生不能在实习中为企业带来劳动价值,反而会给财务部门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因此一般企业并不愿意在会计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这导致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基础不稳定,一般都是靠个人感情维系。由于学校或企业感情维系人员一方的变更或感情的疏远,就会导致该合作单位的合作终止或间断,合作因此不能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第四,合作内容不稳定。从实际来看,企业会计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往往会根据会计部门每个岗位忙闲的程度来安排学生实践,这个企业可能安排现金出纳岗位实习,那个企业可能安排管理会计岗位,小的企业可能安排会计部门全部岗位实习,而大的企业可能一次只能安排一次预算会计的实习,这就导致了一次参加企业的同班学生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往往会涉及会计的每一个岗位,导致了学习效果的高低不齐。

(二)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就是想借助企业这个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专业、职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得到技能提高和理论夯实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但如前所述,会计行业有其特殊性,会计工作既涉及单位的财务机密,涉及钱账等实物的安全性,又往往涉及会计工作的经验积累。因此,合作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不得不“留一手”,仅安排流于形式的讲座、观摩,或拿出部分会计凭证、账簿让学生翻看,而不愿意把真正的会计部门运转流程以及长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就很难领会到岗位的真谛,这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就相去甚远了。

(三)合作方式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的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生、签订专业或顶岗实习协议等方式进行的。这些方式的选择和确定,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协商确定的。高职院校一般是按照会计专业某门课程的需要或会计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寻找合作企业,缺乏对合作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分类,缺少对合作项目的整合,也缺少对合作方式的规范,仅仅是解决了有了合作企业的问题,以及合作企业数量的问题。课程、实训项目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合作企业的资源浪费和流失,让双方的努力付之东流,校企合作也就流于形式了。

二、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借鉴与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有幸赴德考察学习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做法,了解到了德国校企合作的体制和方法。对于如何做好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笔者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德国的经验做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