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相关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类相关政策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1

[关键词] 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金融投资;金融专业

[作者简介] 聂勇,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 南宁,530003;黄秋惠,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陆艳莎,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灿恒,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李维婷,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苏 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覃燕媚,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24-0004

一、前 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学生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金融投资活动中,金融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金融投资行为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全面了解大学生投资状况,提倡健康合理的投资观,对大学生养成良好投资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本次调查中,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达97.7%。

二、金融投资现状分析

(一)有无金融投资经验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29%和71%。各年级学生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0%、15%、23%、41%,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70%、74%、77%、53%。结果表明,各年级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均高于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并且大二年级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结构占比差异最大,大四年级学生差异最小。

(二)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是该院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打工赚来的钱”和“金融投资赚来的钱”,较少部分学生依赖“奖学金”和“借款等其他方式”(见图1)。从图1来看,大一学生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父母,采用借款等方式较少;大二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都比较高,但该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通过借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大三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差异明显;大四学生主要资金来源途径较集中于父母、自攒和打工,这跟该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形势等有相关性;“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两种资金来源途径在各个年级表现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他四种资金来源途径差异较明显。

(三)如果进行金融投资,有关金融投资工具选择情况

该院学生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其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安排先后和深浅度有关,主要以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工具为主,但对于信托、外汇等投资工具,由于学生进入该市场的局限性和自身经济能力等问题,对其选择学生比例相对小(见图2)。

年级越高,对专业知识学习就越深入,其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就越向所学专业领域靠拢。从大一到大四,选择储蓄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而选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说明了金融专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而拓宽其金融投资工具。

三、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选择金融投资工具的因素分析

1.金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性

调研显示,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本金安全和收益等,交易门槛和手续费等对其金融投资行为影响也比较突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保本的硬性需求程度越降低,相反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而既想保本又希望利用较低风险实现基本收益的学生比例在各年级表现几乎无差异化,但风险因素在大二阶段表现得较敏感。

2.投资理念

调研显示,该院学生稳健型、保守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2%、18%、16%和14%。越往高年级,保守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稳健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大一阶段,风险中性型与风险偏好型所占比重持平;大二阶段,有一部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过渡为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大三阶段,一部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转变成了风险偏好型投资;大四阶段,风险中性型和偏好型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持平。表明其投资理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而做出改变。

3.金融投资心理诉求

该院有28%的学生以实现本金收益最大化为目的,46%的学生以不亏本为前提,26%的学生以获取投资经验为首选因素,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他们还没有毕业前事先体验自己毕业后的投资生活,比别人更早获得其中的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把金融投资当作赚钱的途径,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决策与业绩的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该院有6%的学生期望投资年报酬率为2%~6%,34%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6%~10%之间,29%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10%~13%,20%的学生表明其期望年报酬率为13%以上,只有11%的学生表示不明确其金融投资年报酬率(见图3)。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金融知识面越宽广,金融投资技能也越高,因此对金融投资期望年报酬率越趋明确。

(三)影响金融投资结果因素分析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其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但受幕后交易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影响较少。调研结果反映出金融类专业学生能比较理性看待自身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与自己内在因素息息相关,但对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调查数据表明投资经验和知识不足一直是制约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主要因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幕后交易、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大一、大二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敏感,但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影响则比较突出,反映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学生对金融投资市场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与程度会加深。

(四)投资计划分析

该院43%的学生表示未来投资计划主要视工作情况而定,明确将增加投资的学生有32%,表示“维持现状”、“减少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5%和4%。从大一到大四,表示“增加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在这个过程中,达到预期收益的学生不断增加投资,达不到自己预期收益的学生则减少投资;表示“维持现状”、“视工作情况而定”和“减少投资”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表明金融专业学生随投资经验的成熟而不断增加投资,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而逐步撤出,说明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投资决策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理性化。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金融投资风险认识能力不高

该院53%的学生将炒股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工具。作为学生,即使是本专业类学生,其主观意识仍不够成熟健全,客观方面资力经验不足。他们凭借自身一些专业知识及高昂的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欣然跃入市场,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由父母支持,他们金融投资决策受羊群效应、个人偏好、专业推动、满足欲望等因素影响,并且期望投资年报酬率高。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工具,甚至不惜采取借款、拖交学费等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投资失败的结果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还会滋生不良思想等。

(二)金融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74%的学生明确其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利,这样的投资观念容易使他们形成投机的心理,时刻让投资市场的变动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少数表明赚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并获取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为了追逐利益,40%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金融投资结果,认为导致自己投资失败的不是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投资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而是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投资失败的学生容易促其产生赌博的心理,投资成功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自大的心理。

(三)对自身权益相关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22%的学生表示,如果金融投资过程遇到权益受损则不会进行维权,42%的学生表示对与维权相关信息完全不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即使金融专业学生,也并非能充分利用自身对该市场的基本了解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甚至有部分学生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被动式维权表现不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四)学校、培训机构有关金融投资的指导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30%的学生表示,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一些与金融投资有关的讲座,更多地是停留在金融投资理论层面上,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提高金融投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以学业为主,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注重培养经济意识,提高理财能力,合理调配学习和参与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金融投资大厦的根基。

(二)培养理性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制定理性金融投资计划的能力,在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了解各种金融产品,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注重自身投资技巧、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投资技能高的投资者,逐步培养主动的投资意识,确立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

(三)提高自身获取投资资金的能力

调查发现,67%的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资助,但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社会兼职等方法进行资金积累,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实现金融投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避险能力。在拓展自身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投资能力,减轻金融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主动了解与金融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

作为金融类专业学生,应该养成时刻关注财经时事的习惯,提高对影响金融投资市场变动相关信息的嗅觉力。例如,提高自身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与幕后交易、市场虚假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辨别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斌,郭迎欣,李晖.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6).

[2]刘靓.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0,(4).

[3]谢楠,陈鑫,牟昕盼,刘思伟.当代大学生投资意识及行为分析——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商业,2010,(12).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2

[关键词]境外投资;隐性投资;投资风险

[DOI]10.13939/ki.zgsc.2015.16.13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境外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延伸。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仅2014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进行境外投资一般应按照东道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注册外商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后开展经营活动,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国部分投资者采取了另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隐性投资。近年来在境外进行隐性投资的企业数量日趋增多,境外隐性投资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必须予以关注。

本文将在界定境外隐性投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产生动因,系统研究其主要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助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健康发展。

1 境外隐性投资的概念与特点

本文所指的境外隐性投资是指我国境内投资者在境外不以中国投资者的身份而是借用东道国当地企业或自然人的身份注册本地公司开展经营,所注册的公司并非外资公司,不显示其外资身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隐性投资领域仅限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与一般境外投资相比,中国投资者在境外隐性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国有企业在境外依法正式注册,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则很少受到此类约束。二是投资东道国主要是法律环境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隐性投资的总成本和风险代价在发展中国家要远远低于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三是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东道国利润较高的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等领域,例如在缅甸,中国企业以隐性投资方式参与的矿业项目数量远超过通过合法外资注册的项目数量。四是具有隐蔽性,境外隐性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论是我国还是东道国政府主管部门均难以准确统计。

2 境外隐性投资动因分析

一般境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用东道国的要素优势,主要是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土地或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等;第二是受东道国给予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第三是为开拓、占领当地市场;第四是规避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等。而我国境内投资者在境外开展隐性投资,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主客观因素。客观上是某些东道国对外商投资的某些领域设置了障碍;主观上是一些企业习惯游走于政策法律的灰色地带,境外投资时把国内钻空子的“本领”带出了国门,守法经营的意识有待提高。具体而言,我国投资者在境外隐性投资的动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逾越当地投资准入方面的障碍。一些东道国禁止外国投资者进入某些领域,或严格限制外资比例,例如,缅甸2012年修订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禁止外国投资者在玉石矿开采、农业和畜牧业以及海水捕捞等领域进行投资。一般来说,由于东道国本地企业受到特殊保护,缺乏竞争,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薄弱,而中国投资者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往往具有相对优势,以本地企业或自然人的名义进行投资,可以避开东道国投资政策的限制,发挥自身优势,获得可观利润。

二是规避东道国给外国投资者设置的高门槛。一些东道国在某些领域尽管允许外国企业进行投资,但对外商在资本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而对本国企业的要求较低。中国的中小投资者资金和实力有限,采用隐性投资更易获得投资准入。

三是绕过外资注册的繁杂手续。一般而言,外商投资的注册手续较本地企业更为复杂,审批程序烦琐,周期长,有些国家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时间长达两年,耗费投资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尽快进入市场,把握商机,一些中国投资者宁愿选择隐性投资。

四是避免外资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歧视待遇。有些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资本的冲击,对外国投资者在税收、劳工、水电、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了歧视政策。中国投资者为降低经营成本往往采用隐性投资方式。

上述动因在具体国别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说境外隐性投资的动力是获得东道国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所带来的收益(或成本)差异。

3 境外隐性投资风险和问题

一般境外投资主要面临政权更迭、战争和内乱、国有化、政府违约、外汇管制等政治风险;汇率、利率、市场以及劳工罢工、经营管理等商业风险;地震、台风、海啸、恶劣天气以及疾病传播等自然风险;文化差异以及民族主义导致的民众排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文化和环境风险。境外隐性投资除面临上述风险外,还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一是非法经营风险。中国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的隐性投资往往涉足该国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一旦被发现,其资产不仅将被罚没,还有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

二是资本保全风险。境外隐性投资的资本金通常由中国投资者通过银行或地下钱庄转入东道国本地企业或自然人名下,再以其名义进行投资,双方签署的投资协议建立在彼此互信的基础上,但并不受东道国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一旦与合作的当地企业发生纠纷,或者是合作方违反协议约定侵吞中方财产,中国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面临的资本保全风险非常大。

三是投资失控风险。境外隐性投资不论是在公司注册环节还是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中国投资者都需要借助合作方或人,而不能直接与东道国政府主管部门打交道,其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无法全面、及时、有效地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存在投资和经营失控的风险。

从整体上看,境外隐性投资大多发生在外商投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执法效力有待提高、对外资企业要求和限制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者在这些国家开展隐性投资除违反了当地法律法规外,一些投资者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个别中国投资者忽视东道国正常的办事程序,在遇到问题时惯用商业贿赂,损害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影响双边经贸健康发展。

二是有的中国投资者缺乏诚信,在与当地企业或自然人的合作过程中,不按协议约定兑现对方应得收益,易引发投资纠纷。

三是部分中国投资者进行境外隐性投资既不向国内主管部门备案,也不向中国驻东道国使(领)馆报备,仅在投资项目出现问题时,向主管部门或使馆寻求帮助。国内外主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其投资情况,指导和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4 有关建议

境外隐性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同东道国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之间的差异正相关。这种差异越小,进行境外隐性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将越少。但就目前来看,在某些国家,境外隐性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仍呈上升趋势。从控制隐性投资的角度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需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人手。

4.1 政府层面

一是要加快推动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推动投资便利化,减少投资壁垒,推动资本全球自由流动。二是要建立我国境外投资主管部门和东道国主管部门间的定期交流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境外投资动态。三是加强与境外投资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就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所遇到的重点问题和难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做好企业境外投资咨询工作,帮助拟在境外投资的中方企业了解东道国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识别境外隐性投资将面临的风险;督促已在境外进行隐性投资的企业尽快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完成从隐性到合法合规经营的转型。五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以及恶意违约的中方企业予以警告和相应的处罚。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3

为使股权投资在上海更加便利,今年8月,上海市颁布了《关于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工商登记等事项的通知》,从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综合性提出促进股权投资的操作办法。据透露,上海考虑将股权投资企业视为金融企业看待,使其可享受一系列后者能享受的优惠政策。

深圳私募基金人士桂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将股权投资企业视为金融企业意味着投资金融市场的私募基金可能会诞生,这样做意味着以后VC、PE都可以开设证券投资帐户投资证券甚至其他金融类产品。目前私募基金投资证券的都是通过信托方式,此举对于想发展私募基金的企业无疑是利好,因为他们的投资渠道宽了。

创投私募视为金融企业

此次上海大力发展的股权投资企业包括两类,一类是股权投资企业,另一类是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对于股权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出资金额),《通知》要求最低为1亿元,并且出资方式仅限于货币形式。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此次出台的规定,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案,目的是先把股权投资企业吸引到上海,而有关税收以及其他方面措施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业内人士王新源认为,私募股权中心的打造是为了引入各类长期投资资金,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企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此外,随着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进一步回归,VC、PE也会考虑投资上市公司。方星海称,希望上海能成为试点,允许注册在沪的、有限合伙形式的股权投资公司开设自有证券账户。据透露,上海考虑将股权投资企业视为金融企业看待,使其可享受一系列后者能享受的优惠政策。

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新区在这次私募股权中心的打造中再次充当了“排头兵”。据浦东新区副区长严旭介绍,浦东将结合上海市的总体规定,从三个层面鼓励股权投资企业在浦东发展。首先,对落户浦东的股权投资企业给予扶持政策。其中对机构在浦东新区登记注册的企业,按照注册资本金的比例给予300万至1500万的开办费。而对企业高管,以返还个税部分40%的方式进行奖励,对企业中层则返还个税部分20%。同时,还将通过产业政策扶持、提供服务支持等鼓励股权投资企业投资浦东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对于投资高新企业的还将享受高新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上海智博方略资产管理总经理周贵银认为,此举和原来政策的具体不同主要看相应的优惠政策。

“灰色地带”迈上“阳光大道”

据上海市工商局介绍,截至2008年8月,上海目前共有创业投资公司216户,而从事投资、创业投资、投资管理的有限合伙企业就多达66户,其中浦东新区设立的41户从事股权投资的有限合伙企业募集资本额高达30.6976亿人民币。

但由于当前我国现行立法只涉及公募基金,对于包括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的企业缺乏相应立法,因此导致股权投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其一直处于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灰色地带”。但是,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却没有因此而停滞。

目前在本市实际从事股权投资运作的企业,往往以“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名义从事民间资金募集。因此,上海市工商局支持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让更多股权投资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灰色地带”迈上“阳光大道”,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上海私募经理崔军认为,将创投私募视为金融企业,并享受相应系列优惠,大大地激励了私募基金发展,这将使上海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股权投资产业集聚地。

联合证券基金分析师冶小梅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将创投私募视为金融企业,要看创投私募的投资方向是特定的产业基金还是二级市场。目前国内私募在法律法规上尚未被规范,这个可以看作是制度上的一个完善。

■视点

中期投资机会持续增加

在市场处于低迷的时候,普华永道报告指出,现在较大规模的私募基金正在扩展他们的投资评判标准及地域选择方向。私募基金持有其投资公司股权的时间亦会延长,私募基金经理将据此展示他们积极管理其投资组合的能力。

普华永道咨询合伙人费里斯表示:“全球私募基金目前市场交易活动显著下降,并深受金融市场动荡引致杠杆效应减弱的影响。因此,他们为大型交易进行融资的能力大受影响,令其所投资公司缺乏买家。中国的私募基金公司不会幸免于这些影响,因此他们要持有其投资组合公司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作出准备,包括为这些公司提高价值。他们同时需要考虑扩大交易项目的范畴,包括协助中国企业为经历信贷危机后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4

关键词:碳金融 CDM产业链 参与者模型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各国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帮助缔约国完成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建立了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允许附件1缔约方(通常是发达国家)与非附件1缔约方(通常是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量(CERS)可以被附件1缔约方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实现减排治理所带来的成本不同。依托以上三种机制出现的价差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可交易的商品,从而出现了承载碳交易的“碳市场”。在碳交易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碳金融的概念也逐渐成熟―一般而言,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和由相关活动产生的担保、咨询服务等。可以说CDM是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国内碳金融发展,也就是指依托于CDM的金融活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针对CDM项目发展的研究来看,国内的现有成果种类很多。包括对不同方案下中国CDM成本效益分析,政府对国内CDM项目管理的经济手段分析等,而对CDM价值链下碳金融的发展大多数属于纯文字论述:叶东认为CDM机制已经成为一个新型的融资渠道,它积蓄了一个现实的买方市场,包括政府多边基金、政府基金、商业和发展银行、多边组织、欧盟内部交易体制等;郑思海和苏跃辉认为,中国CDM项目的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环境友好型的信贷环境、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产品开发落后等挑战。

国外文献关于CDM的价值链概念已经被探讨,其中包括由联合国环境署管理的CDM项目管道管理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通过给公司分组来描述卖家的性质,但是有些分组比较抽象,而且用于分配卖家的方法尚未公开;此外,Capoor和Ambrosi曾解释过如何把参与者分配到CDM价值链中,并强调了发展国家的金融部门所扮演的角色。John Psarras,Argyris G Kagiannas, Kostantinos D Patlitzianas 在研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 的融资方案时,重点介绍了荷兰清洁发展机制(CERUPT)和世界银行原型碳基金会(PCF)介入这个新兴领域的实践经验。

低碳经济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并得到推广,但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在中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碳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利用数据深入剖析中国CDM产业链上的环节和各参与者的活动情况,来构建中国特色的CDM产业价值链和参与者模型。

CDM价值链下碳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CDM机制的周期概况

由联合国环境署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CDM项目周期包含以下几个步骤(见表1)。

从项目周期可以看出,CDM项目开发作为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前期项目准备到后期碳减排额出售都有许多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面对CDM形成的一条复杂产业价值链,国内碳金融行业发展目前已经起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将利用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明确中国CDM项目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并针对各环节的缺陷或特点来对碳金融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二)因子分析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说明

1.数据来源。本文选择了名为CDM Bazaar的网站以及名为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网站作为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时间截止于2010年4月19日。其中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得到的目前参与国内CDM活动的公司共有173家,其中有效样本167个;从CDM Bazaar得到来自中国的卖方公司20家,有效样本20个。

2.方法说明。如图1所示,通过样本信息初步整理,列出目前在国内开展与CDM有关业务的25项公司活动。为了得到CDM价值链中各个环节,首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使信息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条件下来压缩25个基本的重要活动。利用SP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因子分析,要求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并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把最终得到的8个因子整理归类,赋予有经济意义的名称后按照CDM项目周期的步骤对因子重新排列顺序。之后对所有的样本公司做聚类分析,以便更清楚的认识项目每个流程中参与方的性质和参与情况。

(三)CDM价值链

首先监测变量间偏相关性的KMO统计量,数值为0.864,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适合做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再利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来突出每个公共因子和其载荷较大的那些变量的关系,并找出有较强相关性的活动,把它们归成一类,将原来的25项基本公司活动的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得到8个主要成分,对它们根据经验命名,如表2所示。

将以上8个因子解释为国内企业参与CDM价值链的各个步骤,整个项目价值链中的各项活动包括项目的前期开发准备、项目商业咨询、技术支持、项目核证、项目融资投资、碳减排额的出售、金融中介、减排额购买。其中前四个环节都是与项目周期直接相关的碳具体活动,后四个环节则属于碳市场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探究CDM机制下中国碳金融活动的具体参与方和各个参与方的特点,下面将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187个样本公司进行聚类分析。

(四)参与者模式

利用上述因子分析结果中每个样本的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K值聚类分析,从而确定了7个参与者模式。将最后的累中心位置数据阵的数据范围转化至0-1之间(加上最小值后除以极差),并根据经验给每个类别的参与者命名(见表3)。

从聚类分析的最终结果来看,中国CDM价值链上的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技术提供者、CDM专家、金融类机构、买方、卖方、指定经营实体(DOE)和咨询公司。为便于分析,将数据归类后整理如表4所示。

从因子分析得到的CDM价值链来看,项目流程繁琐且各个环节并非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复杂性给碳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审批程序来看,CDM项目必须在经过DOE的核证之后,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再到EB注册。

结论与建议

CDM机制下的碳金融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其中应该包括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等各个环节。只有各方面配合,才能保证碳色金融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碳金融业务发展。由于金融机构在选择发放贷款的项目时,往往愿意与流动性好,收益率高的项目业主合作。而部分能效产业投入大,资金的回收期又很长,项目融资的时候往往四处碰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具体措施,通过相关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办理碳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可以采纳“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提出,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其在环保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层层评估,银行能够针对不同项目制定不同融资计划,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保障了银行的收益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和交易平台,为碳金融发展打下基础。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相对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如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从而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2.孔瀛,卢五一. CDM:开发过程和风险评估[J].中国科技投资,2006(7)

3.司徒秋玲,徐烨.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4.王增武,袁增霆.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J].中国金融,2009(24)

5.邹亚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10(4)

6.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4)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5

【关键词】债务期限结构 经营业绩 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择了2000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公司作为原始样本公司,并对这些公司进行了连续6年的数据考察,即从2000年到2005年建立一个原始样本数据库。样本的确定原则:(1)由于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通常是基于生存状况正常的公司,而特别处理类公司的生存状况显然已经发生异常,因而剔除了截至2005年12月31日前所有带有pt、st、*st标志的样本公司;(2)由于外资股与公众a股相比,受到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外资市场的 发展 程度,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剔除了b股和h股公司;(3)不考虑 金融 类上市公司,这是鉴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自身特性而将之剔除于样本外。经过选取后,本文最终选定的样本公司为55家,连续六年共330个观测记录。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来源于

四、研究结论

(一)从以上的回归估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参数都能在较高的置信度下通过检验,仅有个别年份的个别参数不显著或者没有通过检验,这不影响模型的整体回归结果,大部分的模型的拟合优度也基本达到预期水平。

(二)由拟合优度可以看出,债务期限结构对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四个指标的解释能力不同,从总体上看,债务期限对总资产收益率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净资产收益率,然后是每股收益,最后是主营业务增长率。

(三)从全部四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由自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显著的还是不显著的,其结果的符号均是统一的。流动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均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主营收入增长率由正向的影响作用;而长期债务比率对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主营收入增长率都有正向影响作用。

(四)分析全部四个模型中两个自变量的系数,可以知道,所选的两个自变量对四个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由模型一、模型二的系数可以知道,流动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作用要强于长期债务比率;而流动负债率和长期债务比率对每股收益和主营收入增长率的影响程度基本差不多,差别不明显。

五、提出建议

从本文的总体分析来看,债务期限结构对 企业 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针对本文的分析结果,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也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快我国债务市场的 发展 。企业选择合理的债务结构必须有发达的企业债务市场作支撑,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的基础环境。债务市场不仅为债权、债务提供了放债、举债的场所,而且,在统一的债务市场中使债权方和债务方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债务成本与债务风险、债务约束和债务流动性的比较,使债务结构更趋于优化。

(二)改变企业债务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单一类型,开辟新的债务融资渠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银行借款融资占绝对地位,几乎不存在国外大量使用的公司债券和租赁等融资形式。因此,政策和融资环境都应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尽可能的发行公司债券。

(三)改变债务期限结构中的短期债务融资倾向,鼓励发行中长期债券。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安排应当兼顾成本相对较低的中长期债券融资,充分发挥企业债券的治理作用。

参考 文献 :

[1]袁卫秋.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微探.财会通讯,2006,(10).

金融类相关政策范文6

关键词:消费金融;金融蓝海;电商分期;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

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5年6月10日决定:全面放开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至全国。于是消费金融开启井喷式发展元年,参与者如同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层出不穷,持牌正规军、电商零售巨头纷纷进场布局,初创消费金融公司也争相抢占。消费金融俨然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消费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即“借钱消费”。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居民对消费需求的逐步提高,各类消费场景被接入了消费金融,从而消费金融的内涵也逐渐地丰富起来。比如:百度金融率先将消费金融定义为不仅仅是“借钱消费”,更应该是“边消费边赚钱”。借助于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和平等,打造属于投资者、融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生态圈。消费金融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不仅提供了跨期消费服务,也融入了在线场景服务,从而给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带来新的变革。

二、我国的消费金融现状

从发展历程可知,消费金融在广东地区于2007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近9年。据罗兰贝格测算,除房贷外的一般性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在2015年已接近5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6%以上,2020年将突破15万亿元,整体规模翻三倍。2016年,央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由于国务院、银监会等政府机构陆续推出刺激消费、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近期政府工作报告消费金融发展的利好消息,这一切都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使得消费金融成为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三、我国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从我国消费金融模式分类上来看,目前市场上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商业银行,即传统消费金融互联网化;第二类是银监会批准成立、拥有消费金融合法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第三类是依托于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P2P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即在未获得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许可下,但从事同质业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性质工作。

1.商业银行

消费金融作为我们经济结构升级、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银行相比较,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灵活性。商业银行成立自己的消费金融公司有助于填补传统消费信贷业务的空白,扩大市场份额。商业模式总结如下:

(1)服务模式: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含抵押消费贷款及信用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2)目标人群:主要针对银行存量用户,主要是信用卡持卡人。

(3)风控手段:借用银行原有的征信及审批模式,结合消费金融的产品特点加以改造,坏账率低,但审批时效较低。

(4)资金来源:自身吸收的存款,资金成本高,资金实力雄厚。

(5)运营模式:一般而言,消费贷款是由消费者向银行提交个人资料,并申请消费贷款业务。银行审核客户基本资料后发放贷款,消费者获得贷款后,即可购买相应产品或服务。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比较成熟,但是审批要求较严格,申请周期相对较长,效率较低,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

(6)特点总结:线上导流,线下落地,网点优势明显;自身积累了宝贵风控经验;产品覆盖度广,满足个性化需求;产品智能化、自动化不断升级。

2.消费金融公司

(1)服务模式:只贷不吸收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

(2)目标人群:主要针对不能获得银行服务的低端人群或者是作为银行之外的补充资金来源。

(3)风控手段:接入人行征信系统,审批所需材料相对简单,一般为逐笔审核。时效较高,坏账率相对较高。

(4)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股东资金、同业拆借及金融机构借款。部分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进行融资。资金来源比较广泛,资金成本较低。

(5)特点总结:贷款额度小、时限短、无担保、无抵押;门槛低、容易申请,面向普通大众;业务线单一,服务效率高,更加便捷。

(6)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分类

截止2016年6月,国内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5家,根据股东背景可以将这15家消费金融公司分为银行系和产业系:

①银行系: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具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的主要股东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服务不足的问题。目前持牌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包括中银、北银、杭银、晋商、盛银、锦程、兴业、招银、湖北和中邮。

②产业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为非金融企业,涉足消费金融领域原因之一在于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一般而言,产业系的突出特点是消费场景嫁接和产品设计。一方面,通过将金融消费产品嵌入消费场景,以提供低息信贷的方式刺激消费者消费意愿。另一方面,通过获取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其购买特点和需求喜好,来个性化定制消费金融产品,以需定产、产融结合。产业系主要包括捷信、海尔、苏宁、马上和华融。

(7)消费金融公司两种运营模式如下:

①消费金融公司与商务开展业务合作,将对消费金融的申请、使用环节嵌入到消费环境中,实现水到渠成的嫁接。再将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即被称为商户消费贷款或者消费分期业务。

②由消费者直接向消费金融公司提交个人资料并申请贷款,公司在完成审核后,将贷款资金直接发放到消费者的银行账户里,供其在合作商户中消费使用。

3.互联网平台类消费金融

由于互联网平台类大多数是通过自有的消费场景,或者与其他消费平台合作,为自身平台的客户提供分期消费信贷服务。其风控手段、资金来源以及运营模式都不相同,现分开阐述如下:

(1)电商平台类消费金融

提供消费金融类产品的典型电商平台代表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零钱贷、微粒贷和齐家钱包等,他们大多数提供授信额度的方式,为电商平台上本身的消费者提供类似于“虚拟信用卡”的消费金融产品。电商系企业拥有海量的用户交易大数据积累,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更低成本、更准确地判断消费者的风险水平,也可以基于数据挖掘识别优质客户,从而更加有效地获得盈利服务。

(2)分期购物类消费金融

提供消费金融类产品的典型分期购物平台代表是趣分期和分期乐,目标主要是分期购物平台上的消费者,目前针对大学生或年轻群体的市场发展迅速。在消费金融领域,众多平台将场景作为制胜之道,与场景结合,带来有效引流,增强市场渗透力。因此,近几年,每一个垂直消费场景都已被挖掘,使得消费金融的战场,也被引向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去。目前国内各大场景类消费金融模式有:校园、汽车、数码3C、住房、装修、医美、农村、旅游和教育等。

(3)P2P平台消费金融

拍拍贷、积木盒子读秒是提供消费金融产品的P2P平台的典型代表。目标客户主要是P2P平台的存量客户,及不能够获得银行服务的低端人群。主要业务分为现金借贷和场景化消费分期。平台提供全程线上申请、自动审批、快速放款、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短期小额信用贷款。P2P平台再将自有平台上的借款人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在P2P平台上募资,从而资金成本较高。

四、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展望

截止目前为止,在金融蓝海掘金市场,排行前25家消费金融品牌,总估值1,788.7亿元,平均估值71.548亿元,中位数为33亿元。未来消费金融竞争市场将更加激烈。

1.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更多垂直领域场景有待继续开发

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风控、支付等技术,互联网正在让金融业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各种消费行为已经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目前消费金融垂直领域中,教育、医疗、校园、装修、租房等领域现都是创业热点。但是农村和汽车市场更是有待深挖细分。

2.技术好渗透率大幅提高,消费金融将按下时代的快捷键

随着消费金融的逐步渗透中国市场,以及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快捷化是消费金融未来像电商一样方便平常,实现金融普惠化,实现“人与钱”简单便捷安全的连接。这种大趋势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即时贷款、无需申请即可享受额度服务,没有信用卡和信用历史的消费者也能享受更多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3.体验经济时代,消费金融场景或将实现个性化与定制化

随着各领域平台以不同的方式嵌入金融服务,那么在这个体验经济的时代,面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消费金融公司将聚焦在各种个性化需求,以金融服务为舞台,以金融产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也就是带来更加美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扬,邢伟,亢荣,刘星,董佳玮.中国邮政协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研究[J].邮政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