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2-
1.钢结构工程施工的依据和标准
钢结构工程由于其造价低、结构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大量的钢结构工业厂房、住宅小区、高层建筑、桥梁相继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由于钢结构工程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施工质量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如何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一般,钢结构工程上要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5-2001);(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3)《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4)《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DJ08-216-95);(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J18-87);(6)《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程》(YJ216-8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J16-87);(8)《钢--砼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Y9238-92);(9)《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98)。
2.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内容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虽然近年来随着其应用和推广的加快,理论和技术有了发展,但是,出现的质量问题与不安全隐患还是值得关注的。建筑钢结构工程质量与安全通病包含质量通病现象、预防治理措施和质量验收规范3个部分。内容包括原材料、成品进场、钢结构焊接工程、钢结构紧固件连接、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钢结构组装、钢构件预拼装、钢结构安装、钢网架结构安装、压型金属板安装、钢结构涂装。
3.钢结构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措施
板制H型钢的尺寸要严格控制,最好相应从整根H型钢截取,防止牛腿高差错位。严格工艺。H型钢组装时,应有组装胎架。如系组立机组装,也应随时检查调整。 钢板应整张大板拼接,采用埋弧焊焊接改善焊缝质量,既省时又省料。 切割应提高操作技能和参数正确,防止割缝、啃边、塌边、熄火、粗糙度过大等。锈质量尽可能采用抛丸或冲砂处理样板对比检查,使油漆后粘合良好,粗糙度合适利于摩擦系数的保证。严控油漆厚度,不能忽厚忽薄,防止阴面构件小于标准的油漆厚度,油漆过厚超过125μm,会增加较大的费用,造成无谓浪费。构件拼接时,排版要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拼接长度,防止过短拼接,尽量避免构件端面板的拼缝间隙。拼制H型钢,应注意矫正质量,控制角变形值和平整度。构件油漆后应标注构件中心线标记,构件超过20吨应标注起重点标记。构件在运输与场地堆放时,应有搁置件垫平堆放,防止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
4.钢结构基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钢结构工程的基础一般都采用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基础的混凝土及钢筋、模板的施工与其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方法相同,而基础独立柱中预埋的螺栓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单个螺栓及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高低的偏差,直接影响钢结构工程的安装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用措施进行保障。(1)制作安装模板。取钢柱底板大小的钢板三块(其中两块厚20mm,一块8-20mm均可),20mm厚的两块钢板按钢柱底板螺栓孔位置、大小开孔,将三块钢板组装,把一组螺栓插入螺孔,用Ф14-Ф16的钢筋将螺栓焊接成整体,上下各一道,可多次重复使用。这样单个螺栓间间距及高低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A:Ф14-Ф16钢筋B:螺栓C:Ф14-Ф16钢筋E:20mm钢板F:8-10mm钢板G:200-300mm H:50mm;(2)螺栓组的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经纬仪将螺栓组准确定位,在用Ф14~Ф16的钢筋焊接在柱子的主筋上,固定螺栓钢筋端头顶在模板上,上下各一道,这样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高低可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同时,保护好螺栓丝扣,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被损坏;(3)做好中间交接。土建工程完工后,将螺栓组间的间距(轴线间距)、高低,每个柱身浇筑的高度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我们复测验收后,组织土建和钢结构安装单位进行中间交接验收,验收后要求钢构件安装单位进行复测。
5.安装阶段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安装,作为施工单位,取得施工图以后,一定要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看看应用规范有没有问题;节点图有没有表述清楚;强制性条文所要求的内容在设计总说明中有没有显示,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等级、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工程的安全等级有没有明确;节点设计是否合理;施工中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度等,都要向设计单位预先提出。设计图纸的完善,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钢构件安装质量控制。柱、梁安装时,主要检查柱底版下的垫铁是否垫实、垫平,柱是否垂直和位移,梁的垂直、平直、侧向弯曲、螺栓的拧紧程度以及摩擦面清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起吊。当钢结构安装形成空间固定单元,并进行验收合格后,要求施工单位将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间用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密实。
螺栓安装质量的控制。钢结构工程中螺栓连接一般用高强螺栓和普通螺栓,普通螺栓连接,每个螺栓一端不得垫2个以上垫片,螺栓孔不得用气割扩孔,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不得少于2个螺距;高强螺栓使用前我们检查螺栓的合格证和复试单,安装过程中板叠接触面应平整,接触面必须大于75%,边缘缝隙不得大于0.8mm,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不得敲打和扩孔;高强螺栓不得作为临时安装螺栓,螺栓拧紧应按一个方向施拧,当天安装的应终拧完毕,终拧完毕应逐个检查,对欠拧、超拧的应进行补拧或更换。
6.竣工验收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钢构件的质量验收。钢构件的加工已实行工厂化生产,钢构件的进场质量验收就非常重要,构件进场我们除了按明细表核查数量,并进行外观感官、几何尺寸、合格证检查外,还要检查的资料有:钢材材质的复试单(原件);钢材的材质证明(复印件须盖生产单位公章,还需说明原件的存放地);无损检测报告(原件)。在竣工验收中,应做到:由现场管理部门作好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协调,确定竣工验收的时间、地点、方式;竣工验收前现场管理部门做好现场卫生清理工作,安装工程的资料汇总及整理工作并出具《竣工报告》、《工程综合评定表》及其它资料;竣工验收后,应将竣工资料送交建设单位及质监单位签字确定工程等级,并送至相关部门存档。
7.其他方面的措施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处理机制
保证安全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随着建筑工程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工程机械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建立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操作
工程机械的作业属于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应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质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在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中,作业员是关键环节。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表现在无证或假证上岗,缺乏安全常识,不了解操作规程;另外即便通过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仍有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意识到危险源、信息沟通问题、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作业条件
不良的作业条件导致事故发生,例如起重机的“十不吊”;淤泥地带的挖掘机操作;高温、严寒、夜间、坡道环境下的作业,这些都容易造成设备事故和人员的安全事故。因此,机械操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冷静处理。
1.3机械故障、拆装运输、维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技术、安装、配件、材料的使用等等都会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首先,不安全的机械设计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采购设备时要谨慎小心,选择大品牌的设备生产厂家;其次,不合格的设备配件存在安全隐患。一颗螺丝钉松懈,也可能导致部件散落,设备无法运转,因此,配件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设备运转之前也要仔细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1现有的事故处理模式(如图2.1)
图2.1现有的事故处理模式
由上图可见,现有模式注重于事故发生后的报告、追责,而对于前期的防患于未然、提前应急并无提及,因此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滞后,安全事故层出。
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2.1事故处理原则分析
(1)预防为主,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2)系统协调,各方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环环相扣 ,才能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3)有效组织,高效的团队对于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够齐心合力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
(4)规范管理,明确分工、责权,流程畅通、通过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和协调关系,确保安全事故能够责任到人;
(5)快速反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做出回应,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
2.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如图2.2)
图2.2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2.3保障机制
2.3.1制度保障
在企业层面,需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明确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目标;在项目层面,建立健全《项目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中的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目标;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严格考核,确保管理层和作业层人员都能够按照制度完成安全管理目标。
2.3.2组织保障
建立事故处理组织,明确分工,合理授权。与应急救援小组不同的是,该组织自工程项目开始之时便成立,以“工班长”为核心,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2.3.3资金保障
要有足够的储备保证在事故处理构成中各环节需要的资金、为保障处理顺利进行而提前花费的资金以及事故处理导致后期施工额外增加的其他费用
2.3.4技术保障
工程机械安全施工中,我们要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对机械的操作一定要严格培训,必须坚持持证上岗,以保证安全操作。大型机械除了要操作熟练,也要有专业的维修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定有相应的设备维修人员,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修理,以免发生事故。
2.3.5物资保障
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保养、修理。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制度和章程进行操作。在施工之前,先检查机械是否正常,施工后再检查机械有没有损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机械设备设施本身的安全。
按照4M1E分析原则,将这五方面的保障措施运用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具体关系见图2.3
图2.3 4M1E分析表
2.4 反馈机制
2.4.1发现问题,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处理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二是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2.4.2 分析问题,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分析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弥补处理缺陷。
2.4.3 解决问题,制定消除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以及事故处理过程缺陷的改进措施。
3、结语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中的重点。我们从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建筑工程中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和目标,建立了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并从运行、保障、反馈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同时,从事故处理的具体流程出发,建立了工程机械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为项目管理者在实际处理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平.浅谈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建筑安全,2011.
[2]韩利钧,张优,姚军.浅议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安全,2011.
[3]GB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2010.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继电保护安全
中图分类号:TM63;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24-02
引言
继电保护是确保智能变电站可以顺利且正常运行的关键和核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较而言,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其中主要的设备连接电缆都被替换为光纤,并且将其详细分为站控层以及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以及相关的元件构成都会对智能化电网的实际功能与运作过程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要尽最大努力完善和检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并且对其的可靠性评估工作给予充分的关注以及重视,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实际用处,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营。以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评估进行简单探析和研究,并且对提升其可靠性的方案进行详细叙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智能变电站与继电保护的含义与实质
(一)智能变电站的含义
智能变电站是利用在传统电子通信网络技术系统的基础上还将信息测量、采集以及控制进行集成的一种良好应用模式,从而使电网实时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控管能够得到有效展现。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含义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需要利用到的元件为:交换机、合并单元、网络接口、智能终端、电子互感器以及同步时钟源、交直流系统等。智能变电站能够把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以及相关数据都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将其精确的传送到继电保护设备及操作后台,最后在继电保护系统受到相关指令之后实施断路器的跳合阐操作,然后将信息进行充分的反馈到后台及相关调度。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以及可靠性探究
继电保护系统的机构以及相关的元件构成都是使得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因素,相关电力企业要对这二者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下文将对其进心简要叙述和探析。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
220kV智能变电站依照SV以及GOOSE两种方式进行传输,其采样以及跳合闸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①直采直跳。继电保护设备运用光纤直接连接合并单元采样以及智能终端跳合闸。
②网采直跳。SV和GOOSE独立组网或共网采集数据,直连智能终端跳合闸。
③直采网跳。继电保护设备直接开始进行采样的环节,利用GOOSE实现网络跳合闸。
④网采网跳。继电保护系统采样和跳合闸都将会利用SV和GOOSE单独或共网络实现。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最核心部分就是过程层网络,继电保护系统只有顺利经过过程层网络才能够进行信息收集以及控制断路器等相关操作。GOOSE报文以及采样值SV报文能够使继电保护系统的顺利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应用的内部元件及元件作用
将其和以往的电磁互感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更为显著,其不仅拥有无磁饱和、测量准确等诸多特点,而且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合并单元可以使过程层的采样传输得以充分实现,利用接受时间对电子式互感器所传送过来的各项采样信息进行标记,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输送到继电保护设备中。合并单元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继电保护设备间的复杂操作,从而使时间成本得到降低,达到数据共享数字化的目的。
交换机是众多元件之中的重中之重,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它能够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数据帧的交换操作。由于我国交换技术的大力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流传递的速度不断上升。目前所运用的虚拟局域网就是对智能单元进行合理划分,从而使得通信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智能终端能够对断路器进行严格且准确的监控,对设备内的各项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全面的手机,然后根据其对断路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实施断路器监控操作,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出现临时故障从而造成大量损失,使设备能够维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同步时钟能够使智能电网信号采集工作以及传输工作的统一时序得到良好保障,保证智能电网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对于电网运行时所收集到的各项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同步时钟可以准确记录其正确的顺序,从而使后续操作的有效性得到良好保证。
三、基于电气工程基础下,提升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主要方案
(一)保C继电保护工作的完成
想要使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应该运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跳闸系统性工作,使智能变电站内部各项设备的保护工作都得到有效加强,比如变压设备和输电线路等等,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有效避免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故障,尽最大努力使损失降到最低,让电网调度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该要着重关注一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应该要详细了解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和内容,然后熟练掌握该系统的基础功能,并且还应该对电气厂家系统的部分元件、相关设备以及装置进行熟悉,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智能变电站数据查看、操作、巡检注意事项,查错如何开展等工作,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二)完善间隔层中的继电保护工作
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而言,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双重化配置的方式来进心设计,对于后备保护系统而言,可以运用集中配置的方式来进行。后备保护系统的任务在于保证后备设备可以稳定且顺利的运行,并且对部分开关失灵的设备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另外,相关设计人员还应该要根据电站等级注重智能变电站整体集中配置以及相关内容,来使变电站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设计人员根据智能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对所使用的技术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采用最合适的电网工作方案,从而使电网能够更加顺利且可靠的运行。
(三)强化系统的冗余性
强化^电保护系统的冗余性也不失为一个能够有效提升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良好方案。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来提升系统冗余性:一、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双测控主从模式进行数据采集,这样不仅强化了冗余性,也不会增加现有的后台系统负荷。二、利用网络构架的需要来达到强化系统冗余性的目的。构成网络构架要运用到三个基础网络,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使继电保护系统可以顺利且正常的运行。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于总线结构来说,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交换设备来使得信息数据的传送工作得以更好的实现和完成。但是这样就会使得系统的冗余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进行应用设计的时候,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只能适当延缓时间,从而使其敏感程度得到一定提升。其次,对于环形结构来说,环路中的任意一点都能够提供冗余,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区别。设计人员把它和以太网交换设备结合起来,就可以创建出管理交换设备。该结构能够给机电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并且还能够适当的控制网络重构,使其能够处于一定的时间范围中。最后是星型结构,此结构不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也就不存在冗余度。因此如果主交换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者意外情况,那么信息数据的传送就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此结构的可靠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无法使其广泛应用。
结语
继电保护系统能否正常且稳定的运行一直都是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广泛关注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够使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各项性能都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各大电力企业应该对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使得电网更坚强更智慧。
参考文献
[1] 陈星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诊断与系统重构方法[D].重庆大学,2015.
[2] 高鹏.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23-25.
[3] 万林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3:126+128.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4
1.1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目前,风险管理属于哪一学科是学术界尚未确定的问题,但我国已有一些高校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中。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手段来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从而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不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也应是贯穿于众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思想,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和课程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高校对风险管理理论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相关性的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在将风险管理课程划入到安全工程专业规划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我国,通用的风险管理理论在金融、经济管理方面应用较多,发展相对较成熟。但通过问卷调研得知,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各高校中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项目的实践运用结合的内容还较少,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2)风险管理标准作为风险管理过程建立和实施的通用导则,包括确定范围和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处置、沟通与实时监控风险等内容,是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但现有已出版的风险管理课程教材中很少涉及国际和国内风险管理标准的相关内容。(3)有些高校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评价等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致使各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资源浪费。因此,设置风险管理课程对于充实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来适当调险管理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的提取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取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选取50所具有代表性的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高校数目及其在全国覆盖范围。由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向这些高校的相关教师发出问卷调查函,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到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完善其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据问卷统计,所调查高校中已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仅占21%,但93%的高校都开设了除“安全管理”课程以外与风险管理类似的课程,如风险辨识与评价、应急管理等。调查显示:各高校风险管理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内容设置差异较大,与相关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情况。由于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重点研究的领域不同,其风险管理课程的授课重点也有所不同。统计显示,所调查各高校开设的风险管理课程都涉及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共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作为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
1.2.1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按照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之前,首先应使学生了解风险的相关知识,包括风险的定义、特性、分类、要素、成本以及度量方法等。风险管理基础理论方面应介绍风险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组织、程序等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熟悉该门课程的基本内涵。
1.2.2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然而各高校关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相关内容应根据《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2009)进行统一规范,风险管理程序应包括沟通与协商、确定环境信息、风险评估(即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决策、风险应对、检测与评审等主要环节;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3种基本形式。表1中列出了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方法各环节所涉及的具体方法。
1.2.3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提供合理、系统的方法,使组织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因此该部分是风险管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在风险管理标准的指导下,学生能认识到如何更高效地识别、分析、评价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给出适当的处理措施。
1.2.险管理实践
学习风险管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在石油、电力、工程建设、矿山和钢铁等典型高风险行业领域的实践应用,也应是该课程需要重点涉及的内容。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需要利用一些软件来实施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等环节,典型的风险管理软件模型有CRM模型、Riskit模型、SoftRisk模型等。同时,在风险管理实践部分,可以吸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国外风险管理最新发展趋势。
1.3构建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取了13个普适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并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2基于DEMATEL方法的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2.1DEMATEL方法介绍
DEMATEL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Gabus和Fontel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方法主要运用图论及矩阵论原理来进行系统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关系,计算出每个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程度及被影响度,从而计算出每个要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然后判断要素之间关系的有无及其强弱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将DEMENTEL方法应用到教育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因此,将DEMATEL方法应用到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要素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结果分析
2.2.1影响度分析由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影响度计算结果,综合影响值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风险基础知识(A1)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内容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的影响程度较大,是风险管理课程整体内容框架的基础。在风险管理课程13个内容要素中,受其他内容要素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风险管理的3种基本方法,即风险规避(A6)、损失控制(A7)和损失融资(A8),这表明只有在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正确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选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也与风险管理实施的基本程序相符。
2.2.2原因度分析
原因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个内容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若原因度指标大于0,则表明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关联程度高,反之则关联程度低。在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中,原因要素有6个,按原因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风险基础知识(A1)、国内风险管理标准(A9)、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国外风险管理标准(A10)和风险识别与分析(A3),说明这些要素对其他内容要素影响度较大,应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部分知识。
2.2.3中心度分析
中心度反映了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在该门课程中的重要程度,图3中各内容要素从左到右表示该部分内容越来越重要。中心度排在前5位的内容要素有风险识别与分析(A3)、损失融资(A8)、风险应对(A5)、国际风险管理标准(A11)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A2),表明这些内容要素是贯穿风险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内容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3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发展对策
本文根据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的问卷调查和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并针对安全工程专业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若要构建规范、系统的适合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课程本身的学科内涵,并结合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培养方向和知识结构需求,合理规划和选择课程内容。
(2)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注意其与安全管理等其他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内容重叠;同时,应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介绍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方法等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上,而以往的风险管理教材很少涉及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内容,在这方面应加以完善。(3)须重视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应使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等基本内容,并能够较好地应用到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管理中;同时,应增加风险管理软件模型、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等风险管理学科前沿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当前对安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要求。
4结论与建议
(1)风险管理课程内容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通过该课程教学应使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高校数目还很少,该课程在全国各高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2)构建了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确定了风险和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管理程序及方法、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实践作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可为开发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风险管理教材提供依据,也可为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3)DEMATEL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识别与分析和风险管理标准是所提取风险管理课程各内容要素中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都较高的内容要素,应在授课时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矿山安全工程;实践教学;数理力学
一、矿山安全学科分类及属性
矿山安全工程是以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矿山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矿山伤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矿山安全工程在学科门类上是矿业工程的一个分支,跟采矿工程同属于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因此,从学科属性和性质上来讲,矿山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应当遵从矿业工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学科规律。
现如今,煤矿开采工艺已较为成熟,但是安全性制约了高效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地应力、瓦斯、构造等地质条件恶化,带来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热害、水害、火灾等灾害进一步加剧,这对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前所述,煤矿生产的新特征对矿山安全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矿山安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淡化专业,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导向下,很多属于采矿学科的专业课被一再削减,课程的难度也大大降低。课程太多,学时数不够,艰深课程概论化导致的。在通识教育的倡导下,很多本该扎扎实实细致 讲授的数学物理类、力学类课程只能概论化,甚至完全不讲。而这些较为难懂的课程正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向上攀登的基石,缺少了这些硬功夫,学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现行矿山安全专业大中专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数理功底普遍薄弱。在讲授专业课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公式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也没耐心去认真计算推导,若放在课堂上推导又受到学时的限制,若放在课下学生自学,由于数理功底弱,学生又无法完成自学,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大量的文科性质、管理性质的安全管理类课程冲淡了行业专业课程,造成矿山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底子薄、数理基础弱。
此外,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也是许多学校矿山安全工程教学的疏漏,众多学校着眼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只能从书本中想象具体的操作情况,这显然与该专业的专业需求不匹配。
三、矿山安全教学新思路建议
1.加强数理力学基础,构建合理知识体系
只有采用严密定量化的力学理论才能精确计算,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这就需要在知识体系中重点加强数理力学知识。因而矿山安全教育应该构建合理的数理和专业知识结构,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连续介质力学、传热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损伤力学、断裂力学、散体力学、渗流力学等力学知识应该给予充足的学时予以讲授。在强大的数理力学基础上,学生应掌握采矿学、矿山地质学、通风学、工程流体力学、矿山压力岩层控制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学习安全学的一些基本课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矿山安全工程包括矿山灾害所有的防治技术,是保障矿山安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课为主,课堂专题讲座和讨论、影音教学和案例教学为辅。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全面掌握矿山安全基础知识,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体系。将“矿山安全工程”知识内容分为九部分内容: 矿山安全现状与管理、伤亡事故发生与预防原理、矿山机电伤害事故预防技术、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山防火防爆、矿尘防治、矿井水害防治、矿山爆破安全、矿山救护等。在课程教学中,不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应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提高矿山安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程教学理念,在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引用大量的案例对不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结合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实习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开设相关实验,并鼓励学生开展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实验设计、矿井火灾灾变时期风流变化实验等。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采用课程设计与现场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开设了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课程设计。有的设计内容需要设计图纸,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设计;有的是对某矿山事故进行分析,如利用事故树分析矿山外因火灾的原因。通过课程设计,有力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矿山现场的研究项目,选择一些与实践紧密联系、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项目,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预习理论知识,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实验方案的实施,最后完成实验任务。
3.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一是主要对实验课程基本概念和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包括内容、平时的表现、课堂表现、出勤率、回答问题等,占总分的30%。二是采用实验报告占总成绩50%考核;另一项是设计创新性实验形式,它是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其中的实验方法或内容,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占总成绩的20%。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达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矿山安全专业大专教育的数理力学基础和知识结构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对矿山企业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此外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构建匹配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人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未来才能在矿业涌现出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安全工程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钟永明(1969-),男,江西全南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谢超(198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助教。(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CY003)、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0-02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正处于成长初期,办学经验欠缺。[2]在培养模式上,一般将三本学生定位于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为此,国内各独立学院均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别于二本、专科、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即三本生。一般情况下,三本学生平均入学分数要比普通本科生低,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普通本科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毕业后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然而,就专业理论水平而言,三本学生逊于二本学生却高于专科学生,其专业技能逊于高职生,但其就业期望和定位又高于专科和高职学生,导致其处境较为尴尬。
安全学科原为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安全科学的迅猛发展,理论体系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国家对安全科学越来越重视,2011年3月8日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7,安全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一方面凸显了本学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形成科学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针对的行业领域又非常广泛,如化工、建安、机电、矿业等,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因此,必须根据本校教学资源条件和特点,结合我国不同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确定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
一、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船山学院作为南华大学的独立学院,以校本部的安全工程系为依托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11年3月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8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专任教师中有3人来自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1人来自原衡阳市纺织厂,其他教师均来自高校。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要求。南华大学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已建成与完善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技术实验室(包括安全检测实验室、建筑消防与防火防爆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和模型实验室等三个主要实验室。此外,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还利用了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如爆破、采矿、通风等实验室,基本能满足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强项在于以安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如果不能发挥这一优势,而是让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比拼工程技术知识,必然会导致边缘化。因此,要结合船山学院实际情况和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建立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基础性,不片面追求理论知识深度,使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本行业相关基础技术知识以及安全理论知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以建筑安全专业方向为例进行讨论。制订和完善三本学生建筑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着重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原则,强调实践能力。
1.找准市场切入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目前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基建施工行业,次为矿山开采及其他行业。从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工作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应结合实际,培养三本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具备完备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国家现正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鼓励从业人员参加注册工程师等的考试,例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那么,对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对此有所考虑,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尽快掌握取得资格证的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确立目标后就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教学改革,坚持专业理论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适当削减理论课内容,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特点、广度和深度适宜、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建筑安全法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坑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地下工程安全技术”、“道路与桥梁安全技术”等。可见,涵盖面较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安全理论和建筑施工技术,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好处的。一般从事建筑安全的毕业生仍以安全管理为发展方向,因此在授课中需偏重安全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及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3.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平均入学分数要比二本线低,通过笔者多年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学效果的跟踪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二本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能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教学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深度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兼顾今后的工作需要。
为了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掌握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利用船山学院具有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资格的优势,采取深入相关工作单位调研以及座谈会形式,就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大纲指明了方向。近三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先后组织10人次以上的教师队伍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建设项目部以及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就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探讨。
4.强化实践教学,实施“3+1”培养模式
基于三本学生的培养定位,即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近年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向“3+1”培养模式靠拢,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校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实习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企业担心实习学生的安全,并害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普遍不愿接纳学生的实习任务,因此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长期性的大学生实习基地非常必要。为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实习效果,可建立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导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程背景、承担过较多横向项目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则由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随着船山学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团队也应不断壮大,除校本部原有师资队伍外,还应吸收更多有工程经验的教学人员。
5.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的师资队伍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充分说明师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工程应用能力很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安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安全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为此要求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还要积极引进相关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分别引进了结构工程、核技术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此外,还应不拘一格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且有计划地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同时依托共建单位(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加强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聘请共建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从而使安全工程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前高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太少,[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主动适应新模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实践促创新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社会对于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这给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该校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些初步方案,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能为其他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群志.独立学院新机制和新模式初探[J].高教管理,2004,
(18):45-46.
[2]尹万昀.三本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