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1
关键词:科技金融;发展;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前言
所谓的科技金融,就是利用制度与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科技与金融实现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与社会的资源,使其服务于我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金融投入为其主体,科技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多元化性质的科技投资与融资体系。科技金融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企业的资金与政府的投入、科技贷款与担保以及中介服务等等。科技与金融是不尽关联的两个行业,在进行结合之时必将存在一些消极因素。面对我国社会发展对于科技金融的需求,笔者选择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作为研究主体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1、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面对科技与金融整合的挑战,我国的相关人士开始进行科技金融行业的探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利于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阻碍了科技金融前进的步伐。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1有关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科技金融的探索,希望以此来推动科技金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性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科技金融中够的重视,使得科技金融的发展缺少主导力量。政府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相关政策不能有效地进行落实,这对于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我国的许多部门早在多年前就针对科技金融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等多个方面。正是因为政策涉及的内容过多,才使得政府关于科技金融的政策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没有了主干支撑,科技金融政府的制定与实施落后,阻碍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1.2科技金融信息交流效果不佳
加强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实现有效联合,才能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的科技部与财政部就科技金融发展问题已经与国内的许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一些科技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科技金融信息的交流效果不佳,交流平台建立不足,使得科技金融信息被封锁,没有作用于科技金融的发展。鉴于这样的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制度完善极为重要。
1.3金融创新力度不足
我国的金融行为的创新业务发展速度不高,金融业目前所经营的业务一般较为传统,没有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这也是我国金融业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表现。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资产证券化以及基金等方面,金融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技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与配合。但是,鉴于金融行业创新力度不足,使得这些需要金融服务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我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加强对策的探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等相关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加大重视力度,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力度,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共同进行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每一个地方可以成立一个科技金融发展的领导班子,从融资机构或者其它机构的建立开始,明确科技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责,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做出规划,并研究有效的执行方法。政府部门更应与监管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政策的开发来引导科技金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与科技金融体系建立与健全相关的政策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其进行修正与补充,使其与国家现行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人才政策者相符合,建立一个全面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发展。
2.2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
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科技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得以建立,才能使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有效沟通,了解科技金融优化政策,使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吕。另外,要建立一个科技金融专业组织,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网络上的实时咨询服务,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帮助二者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互利共赢。
2.3加大金融体制的创新
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加强金融体制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式可以有无偿资助与贷款贴息、科技信用担保等等。金融机构要建立一个投资与融资的基本,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吸引其它金融机构的投资或者私人投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利用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需要金融体制创新的配合。
3、小结
综上所述,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金融服务的提供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希望政府与金融机构正视科技金融的正面意义,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政府扶持与业务创新来加快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春市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姜丽丽. 构筑福建科技创新金融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 海峡科学. 2010(11)
[2]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03)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新常态 金融创新
新常态意味着和原来靠吸引外资和靠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的常态不能维持,应该适应扩大内部需求,进行创新经济的时代。经济决定了金融的走向,金融又是经济的核心,因此,把握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尤其是扩大线上和线下合作,将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的深度融合,打开藩篱求合作,让传统金融行业凤凰涅,重建生机。
一、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现状
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些不良平台的倒闭潮和转型潮。以网贷行业为例,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与2015年数量大幅增加呈现截然相反的情况。由于互金平台整改政策日益收紧,预计2017年平台数量将进一步降低,同时互金行业经过了过去两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进入了洗牌期,有平台退出也是必然,去“泡沫化”将成为2017年互金平台发展的关键词。2016年,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接连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两个大关,单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网贷成交量或超过3.2万亿元。2017年随着金融政策的收紧,互联网金融合规平台数量将越来越少,大浪淘沙之下,优质的互金平台发展潜力无穷。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金融技术快速发展,互金行业规模也将持续增加,更多资源也会向优秀平台靠拢。
2016年,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政策推动下,消费金融牌照快速增加,各路资本纷纷涌入,消费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翻番,保守估计将达到2万亿。
二、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和对策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必须谨防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增大,洗钱等一些恶性犯罪事件恶意出现,主要加强监督力度。2017年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2017年工作会议,该次会议将货币政策的描述从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会议还将“金融风险”任务次序从2016年的第五条提到了2017年的第三条,将防范金融风险置于金融创新之前。央行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亦从创新发展改为平稳健康发展。
一定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政府引导,不能让互联网企业野蛮式增长,应该加强政府的把控,让互联网企业能够顺利有序的发展。2016年8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由此迎来重大利好。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大大降低了信息搜集和甄别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风险的界定、控制和定价能力,让更多资产和资金实现高效对接,优化了金融生态,同时促进金融业高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草莽时期,随着互金平台越来越趋于合规化,预计2017年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展望
互联网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以创新为导向的,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万众创新,终身平等的创新理念是互联网企业得以烽火t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扩大影响力,更好的为居民服务。通过创新,吸收更小规模的贷款,更偏远山区农村可以用到更加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将自己触角伸到更大的平台上面去,新生的互联网银行一定能够通过竞争整合传统金融企业,让传统的银行和互联网融为一体,检验人民群众代表性开始就是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让政府和银行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创新驱动力[J].南都学坛,2015,35(3):102-108
[2]杜莉娟.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3(6):407
[3]程举.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J].现代经济探,2015,(6):65-68,87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3
1.1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业科技园区的探索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限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因素逐渐显现出来。1)政府和科技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未能提供稳定的、明确的支持政策和支持渠道。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同科技园区一样,建设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且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又因为农业的特性使园区的发展额外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农业科技企业因其涉及的行业而注定不能仅仅追逐利益,所以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而目前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与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区别不大,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农业科技金融的研究刚刚起步,建立的政策体系和支持渠道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支持渠道。2)农业科技企业的科研能力不足,缺乏高新技术成果,忽视自主创新,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本质需求,但是目前很多园区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开发都不甚重视,部分园区仅仅通过临时聘请科技人才来满足需求,甚至园区之间项目雷同,互相模仿经营模式而放弃自主创新。部分园区没有适合当地开发的高新技术成果,无法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还有部分园区脱离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不考虑产业发展需求,盲目上马高新技术,造成资源浪费。另外,一些高新技术因为风险大而被放弃,导致园区产业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据有关部门统计的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业科技项目开况:截至2011年年底,共引进项目2148个,自主开发项目1302个,占比不足40%。总体上,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科技进步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2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符合农业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是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更是以现代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建设现代农业可以更大限度地综合配置、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符合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园区的建设为农业科技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纵向一体化,是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途径,促进农业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的关键点。
2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撑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2.1建立金融支撑体系的总体思路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力度,汇集更多不同的金融资源,完善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服务机制及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产业投资初期的主导作用,明确市场在产业运行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提升农业科技企业的资本发展层次,充分调动园区内投融资机构的积极性,活跃服务市场。强化投融资平台的纽带作用,疏通核心区到示范区和辐射区的道路,以建立的园区金融服务高地带动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目标。
2.2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原则1)政府推动原则。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多专门的、高效的公共服务,新的政策措施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发展农业科技与普通高新技术的区别。政府推动需要追踪现代农业的产业政策,抓住机遇,以改革为动力,以引入为手段,加强政府协调和行政保障,建立信息平台,争取政策资源,扩大园区投融资规模。2)市场主导原则。农业科技企业应当积极寻求融入市场机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成熟的园区必须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必须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活跃市场主体,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引入风险投资,组建担保机构,吸引不同层次的资本投入,取代财政资金,促进投资多元化。3)企业主体原则。坚持以引入的投融资服务企业为主体,开展投融资服务,园区应当运用服务、引导、促进的手段,满足主体的需求,保障并促进投融资服务企业的活力提高,力图形成各种市场化的服务平台以及社会组织网络,促进市场机制的成长壮大。
2.3建设内容
2.3.1打造金融环境以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体系为基础,优化投融资生态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发展区、示范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信用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将园区打造成区域金融服务高地。1)政策环境。出台政策促进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鼓励各类金融要素的加入,促使金融要素互利共生,形成合力。2)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意识,避免引入过多坏账;建立企业诚信系统,规划利用引入的投资担保机构,联合国家工商、税务、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保障信用环境的健康和谐。3)制度环境。制定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融资管理制度,规范园区金融秩序,维护引入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农业科技金融的特有风险。4)社会环境。在园区内培育创业文化,鼓励企业形成自主创新、敢于尝试的企业文化,避免企业之间抄袭项目,园区之间抄袭模式。建立行业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有意向,有能力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金融信息。
2.3.2汇集金融资源以引入的金融资源为基础,创建金融服务的平台,建立和谐平稳的运行机制。1)引入金融服务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入各类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汇集金融资源,形成集群效应。把握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开拓创新,寻求真正适应于农业,能服务于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创建金融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企业初创期由政府引导,孵化的企业交给完善的市场,在园区内建立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投资平台、担保和保险平台、管理信息平台等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机构、企业与企业、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沟通,高效实现平台的价值。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农业的高风险伴随着农业科技项目的始终,有针对性的、适宜可行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提高农业项目之于其他行业项目的竞争力。开展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业务,合理利用财政资金。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4
关键词:科技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被中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共同协商制定了相关政策等,在企业战略调整转移、空气质量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道桥,机场,港口建设开发等一系列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并已初见成效。其中科技和金融可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动力,如何加强合作以促进京津冀三地高科技产业及金融业规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
长久以来,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化合作在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区域化合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区域内各省市经济水平的进步,并辐射拉动了周边省市经济实力的共同提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两个地区,足以作为范例,证明区域协同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进步方面的良好效果。而以京津冀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发展极,经济圈范围内各省市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进步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2014年,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同年,总理也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一.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分析
天津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在高科技行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早在1988年,天津就创建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吸纳高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来促进拉动高科技行业发展。2006年,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对天津滨海新区高科技行业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功能定位方面,“滨海新区发展重点放在先进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孵化器、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国际运输和物流业、金融改革创新等领域,并最终在以上四个方面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中心。”高科技行业已成为天津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1)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依托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以及各类高科技企业的努力,近年来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到的较大的提升。
(2)高科技行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超过千家,这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此外,天津始终重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养,通过实施科技型“小巨人”成长计划,选拔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并进行积极宣传推广.
(3)科技实验基地不断增加
天津市科技实验基地主要依托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研发部门。
(4)科技服务体系平台建设进展迅速
为相应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号召,天津市于2012年开始,在高新区范围内着手就科技体系建设进行尝试。
天津金融业发展概况
天津市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良好契机,不断推进金融业改革向前,金融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并取得可喜成就。
(1)投融资主体不断丰富
除传统的银行体系投融资主体外,天津市投资基金业发展迅速。
(2)金融机构类型日益全面
渤海银行、天津银行等总部设立在天津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快全国范围内分支机构布局的步伐。
(3)金融资本要素市场建设成果卓然
天津市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建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天津滨海柜台交易所等地方性金融资本要素市场。北京市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显现,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加大了对于高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行,高科技行业在北京各产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并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北京市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1)北京市金融行业结构完善
北京市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商业银行方面,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各类商业银行均将总部设立在北京。北京市已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
(2)北京市金融产出水平高
北京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北京2014年金融行业产值为3310.80亿元,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9.91%,占全市2014年GDP总值21330.83亿元的15.52%。
河北省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于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不断建设。目前,河北省共有省级以上高新区18家,其中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燕郊、承德五个国家级高新区。
河北省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河北省金融行业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占比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融资渠道方面,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Y为主,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新平台构建的政策建议
1 .加强金融要素区域内自由流动,鼓励服务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面向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创新,特别是河北省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应努力抓住京津冀科技金融协作的良好契机,加强创新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缩短与北京、天津金融业之间差距。重点挖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引导社会资本借助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助推其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丰厚投资回报的机会。鼓励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上市承销、转板、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服务,帮助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2.重点发展特色化高科技产业
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构建,其根本目的之一,在于促进三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行业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其包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细分子行业。京津冀三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且符合本地区产业长期发展规划的子行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优势,加速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由于发展重叠所导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3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分工合作
高科技行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研发活动主要在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高校及科研院所基于学术研究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另一种是科技型企业基于产业升级或开发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前者成果相对前沿,通常难以直接应用于具体产品的生产,后者则贴近市场需求,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但两种渠道并非彼此分离,一些科技型企业受限于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通常会选择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二者将市场经验和创新能力相结合,以研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总之, 科技金融作为一项涉及多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还必须发挥政府在引导其他科技金融主体及营造制度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涉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地基于自身利益考虑,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在放慢科技金融创新活动发展步伐的同时,也造成了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因此,需要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这一能够统筹三方的机构,从更高的视角出发,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规划,以营造能够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并肩负起调节平衡三方利益的关键职责,以坚定的决心推动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事业的最终完成。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中译本.李默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215-274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5
一、中国天使投资支撑要素分析
中国天使投资大体的支撑要素主要由经济金融环境、科技环境及政策环境组成,这些要素单独作用并相互影响,对中国天使投资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和金融环境是为天使投资的资金提供保证,是天使投资运作的必要渠道。天使投资经济环境包含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两方面:良好的经济水平能提供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开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的经济增长能为天使投资提供更多的投资项目。金融环境是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金融通的集中地,天使投资属于金融行业,其各步骤的运作都离不开金融环境的影响,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天使投资的运作。
由此,提出假设H1:经济金融环境对天使投资有支撑作用。
科技环境包含了科技的培育、应用、产权的保护、技术交易和科技人才等。天使投资的大部分投资项目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科技的发展、产权的转让与天使投资的潜在投资标的和收益紧密相连。重视科技的培育,会促进更过科技创业的项目及企业出现,为天使投资提供丰富的项目源。科技的应用转化及产权的交易使得科技可以顺利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科技成活率,使得天使投资的成功率提高,收益增加,促进天使投资的积极性。
由此,提出假设H2:科技环境对天使投资有支撑作用。
政策环境规范天使投资行为,加速天使投资的发展。天使投资一方面具有高失败率,另外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其在起步阶段,多有国家政策扶持,例如欧美多国为天使投资搭建天使投资网络,促进其发展。在中国,一方面是需要规范和监督天使投资的运营环境,保证其有序健康的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是对天使投资提供扶持,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给予天使投资者税收优惠,给予天使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等,提高投资收益。
由此,提出假设H3:政策支持对天使投资有支撑作用。
二、中国天使投资支撑要素体系分析
支撑要素体系即为某种行为所需的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经济和金融发展推动着科技进步,能够为科技提供资本供给,而且不断向科技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日愈增多的科研项目及应用,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更有利于为天使投资的运作提供远远不断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为天使投资创造市场需求。同时,经济和金融环境需要靠政策保障有序运行,其发展影响和推进着政策的制定。
科技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和带动新产业,从而促进总体经济规模的增加,同时,科技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同时,科技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这带给金融市场巨大活力,促进资金供给,使得金融市场融投资活动活跃,促进金融市场的交易进行。
法律法规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经济金融活动需要法律进行监督管理,科技活动需要法律为其创新提供保护,另一方面,经济金融及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法律不断更新,更好更完善的对其进行保护和监督。
由此,提出假设:H4:经济金融环境与科技环境相互支撑;H5: 经济金融环境与政策环境相互支撑。H6:科技环境与政策环境相互支撑。
三、天使投资要素体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分析选取一下指标进行天使投资支撑要素体系的构建。
实证数据来源于2008-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年鉴》、《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中国工商局的数据以及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范文6
关键词:新常态;银行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9
1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产生新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与过去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呈现出“新常态”。对银行业而言,新旧常态过渡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宏观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势必带来经营环境全面、持续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为五大挑战。一是“一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整体风险上升,导致银行业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加大。二是“一增一降”,不良资产增加,盈利能力下降,银行业维持和提升盈利能力面临挑战。三是“一增一减”,资金成本增加,高端资产配置客户减少,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银行争夺资金和客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一快一慢”,金融市场变化快,金融机构转型慢,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将受到大数据、微支付、零物理网点的强劲冲击。五是“一破一立”,刚性兑付打破,新型机构不断设立,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监管政策环境变化对银行业产生新的影响
除了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金融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将给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是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对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新要求。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银行业的流动性和资产配置面临新考验。银监会正加快推进监管体系改革,新监管规则、监管标准的陆续出台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宽进严管”趋势加强,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宽管制、严监管”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共识,监管部门将强化依法监管防范风险,监管套利的空间不断被压缩,依法经营的边界将更加清晰,监管问责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3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暴露新的特点
3.1信用风险持续暴露
一是部分“两头在外”招商引资企业良莠不齐,经营风险大、资金链紧张,资金链断裂后反映到银行就必然有不良贷款的暴露。二是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压力仍然较大。今年是平台第四个连续集中还款高峰期。国发43号文件出台后,债务管控新规对地方融资政策的较大调整,将影响既有融资规划,还款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原有平台贷款未纳入财政预算的部分,信用风险可能增大。三是信用风险的梯度转移和传染压力。沿海地区部分龙头企业的信用风险加快向周边、向内地转移,特别是与风险地区企业有资金、业务往来甚至关联关系的信贷客户风险增大。
3.2押品价值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机构不重视押品与授信本身的关联性、管理缺位等都导致押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下降。以储备土地、项目在建工程或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风险。在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下,其实际价值和处置效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生产型企业的厂房或设备抵押的风险。由于抵押品行业属性强,债权形成不良后资产处置很困难。这两种情况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其风险应特别关注。
3.3流动性风险管控难度加大
流动性风险具有“突发性强”、“传染性高”、“低频高损”、“资本不能完全覆盖”等特点。银行机构存款集中度较高,稳定负债较差,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发起行的流动性输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内在动力不足。
3.4信息科技风险压力凸显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外部性强的特点。当前有些地区已出现信息科技风险突发事件,业务连续性受到很大威胁。除村镇银行外,各银行分支机构信息科技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保障网络、电力和中心机房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3.5社会金融风险传染性增强
一是融资关系复杂的客户风险输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借贷等各类资金渠道助推企业过度融资,一些企业既从银行贷款又参与社会融资,导致资金链过度紧绷,最终形成银行信用风险。二是外部机构的风险输入。一些担保机构、小贷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除了与银行合作,还与民间借贷等多种社会金融合作,形成过度担保和过度融资,再加上有的基层银行过度依赖担保而疏于贷款“三查”,导致风险传染可能性增大。三是个别银行员工参与民间融资和涉嫌非法集资,违规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对群众的煽动性和蒙蔽性很强。
3.6声誉风险隐患增多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参与受众更广,传播内容辨识难度更大,也更具冲击力。银行机构的各种风险事件都可能通过舆情发酵,特别是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媒介对银行业的负面舆情的传播激增。
3.7合规风险压力加大
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强调合规管理的至关重要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业合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少机构抱着“罚不及众”、“打球”的侥幸心理,对合规要求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忽视内控与员工行为管理,违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浮利分费、借贷搭售、未提供实质而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问题时有发生;误导营销、违规销售和保险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以贷转存、虚增存款、办理结构性存款操作不规范、资金用途管控松懈等问题屡查屡犯。2014年重庆银监局对10家机构的违规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471.9万元,罚款241.8万元。此外,在监管政策的传导和执行上,不少机构也存在层级性衰减、地域性衰减和技术性衰减等问题。
4新常态下有效化解银行风险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一是切实防范逃贷、倒贷、骗贷和抽贷导致的信用风险。加强对行业和客户的情况分析,对于暂时困难的企业不贸然采取一刀切式的抽贷、断贷,对于涉及非法集资和民间融资的企业及时处置。同时,要落实好业务尽职指引,进一步规范跨业合作,在保证自身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注意分清责任,避免由于责任不清造成其他行业信用风险殃及银行业。二是坚持依法处置不良贷款。对于已经暴露的风险,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完善不良贷款处置程序和流程,加强政策运用,加大核销力度。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互动沟通,推动相关诉讼加快审理、判决和执行。三是积极化解存量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要继续加强平台贷款动态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在建项目后续贷款的合规性,提前做好还款方案,防止个别地区利用地方债新规悬空银行债权;对于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要尽快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协商,共同推进贷款资产保全;强化转型后融资平台的风险管控,与之建立起一种基于市场和法治原则的新型银企关系。四是坚持风险隔离原则。深入分析风险区域梯度转移暴露的规律,充分了解客户所处行业的风险形势,切实防范跨区域、跨市场风险传染。
第二,切实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银行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全行流动性管理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偏好、策略、政策和程序,将流动性风险治理机制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要对“流动性救助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细化救助方案、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流动性应急能力。
第三,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能力。一是严守风险底线。各机构要加强“业务连续性、电子银行、科技外包”三大重点风险领域的风险排查和应急演练,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严守“业务不能停摆、信息不能泄露”的风险底线。二是提升信息科技治理能力。要高度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努力推动信息科技风险的规划、实施及监督评价;提升业务部门对科技规律的认识,统一部署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培养壮大信息科技队伍。三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信息科技系统改造升级,加大自主可控设备的推广使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业务创新转型。此外,各分支机构也要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设施的巡检力度。
第四,综合防范声誉风险。一是做好服务从源头上防范。在产品销售和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及政策时,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考虑消费者诉求。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应公开的信息要主动公开。二是提升舆情监测有效性。要落实舆情监测人员和责任,优化舆情分类提示制度,完善舆情参阅制度。三是完善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做好声誉风险应急处置,整合专家、媒体资源,加强处置的联动性,防止出现。
第五,切实防范化解社会金融风险。一是持续推进风险防火墙建设,积极关注、研究新常态下新兴金融业态风险传染形式,阻断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内部传染的人员、资金、业务渠道,严密防范融担、小贷、民间融资等外部风险转移至银行业体系。二是加强监测、提高风险敏感度。在银担合作及贷款授信环节,不得过度依赖担保而疏于贷款“三查”。要加强甄别,对涉及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等容易诱发风险的担保公司和企业要提早采取防范措施。要加强对融资担保贷款数据的分析和上报,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监管部门沟通。三是配合做好打击非法集资相关工作。要加强内部风险排查,强化监测,切实防止银行业员工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积极支持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