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金融理论由宏观转向微观。金融理论可以划分为侧重货币供求机制及货币政策的微观金融和侧重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的宏观金融。西方金融理论的学科重点由货币、银行,发展到资本运营与资产配置,再到金融危机以后转向金融市场的研究。对应的学科内容设置由货币、金融机构拓展至金融市场,逐渐偏向微观。

(二)金融业务创新趋势明显。早期的金融业,围绕货币和银行展开,业务范围以银行传统业务为主。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规模的扩大,金融业务创新频繁。因此,金融学课程内容也增加了银行表外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知识点,课程的应用性增强。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的难点

(一)综合性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基础要求高。与经管类其他基础课相比,金融学对前续课程基础要求较高,文理结合较为明显。学生除了需要具有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逻辑推理的功底。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知识水平有限,文理科折衷平平的学生占主体,偏科现象也明显,经管专业尤以数理薄弱为主,这对金融理论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学形成了障碍。

(二)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知识链形成困难。金融学课程内容涉及到资金融通的各个要素,知识点繁多,包括货币、利率、汇率、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知识点之间表面上看联系不紧,而实质上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货币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造成通胀或通缩,学习就不能停留在现象认识上,而应将重点放在问题的治理。再者,商业银行业务不复杂,但简单的存款业务却能带来货币总量的成倍扩张或收缩,而这种变化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学生如果没能正确理解银行的业务运作及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在下一个环节就很难弄清楚货币供给模型的构建与推演。因此,单纯强调独立知识点而忽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金融学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落到实处。

(三)知识更新迅速,教学内容需随时调整。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学原理不断深入和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产生较大的变化,教学内容需对应调整。比如,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再到消费信用、国家信用以及国际信用,信用的实现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借助征信系统及信息技术,业务形式创新繁多。然而,学生在接受这些抽象的新知识新业务时,由于接触少且陌生,极易形成理解上的障碍。此外,当新旧理论和方法存在矛盾时,如何权衡和取舍,如何把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清关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难点。

(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需求。美国国家实验室记忆金字塔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听的记忆率为5%,单纯阅读的记忆率为10%,视听并用记忆率20%,教师示范记忆率30%,小组讨论记忆率50%,实践练习记忆率75%,学生互助或实践所学知识记忆率90%,学生参与度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此,在金融学这样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中,传统讲授法必然面临较大的变革。

三、华科武昌分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讲授法的继承与创新。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在一次教学中完成对较多学生的授课。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蓬勃发展,金融专业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亲睐,生源较好,特别是在独立学院,招生数量稳中有升,传统讲授法仍不可避免地成为主流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作为现代教师,应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动画设计与演练,让枯燥的理论推演或业务步骤清晰地运动式地陈列出来,视听并用,加深学生的记忆及理解。必要时,学会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微视频等,随时将教师日常积累的与对应知识点相关的重要信息生动地传递给学生,让讲授法的课堂生动起来。

(二)视频辅助案例分析法。金融业的发展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各类财经访谈节目百花齐放,如,财经郎眼、解码财商等,节目大都围绕近期的热点金融问题展开,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学者等现身解读,有一定专业性,是金融学教学的良好素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与章节相关的访谈话题作为导入案例或复习案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将访谈视频放给学生看并不可取,一次富有效率的视频辅助案例分析,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视频的话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最终鼓励学生们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得出结论。视频辅助案例分析应注意几点:一是视频内容应简练,时效性强,与教学内容充分吻合,专业程度也要与学生能力匹配,整门课程3-4次即为上限,否则产生视觉疲劳起负作用;二是视频案例播放之前应设计好需要讨论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导向,明确观看视频的目的,同时,还要合理设计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要具体到讨论的分组、方式等;三是采用头脑风暴法,广开言路,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往往会有很多意外却欣喜的结果;最后,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不仅巩固知识点,还能用学生自我成就感激励下一阶段学习。

(三)调查探究法。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调查探究法直观实用。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类组织。具体组织机构的特点、业务运作如果采用传统讲授法势必让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地处省会城市,金融机构密集,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实地考察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学习和生活的城市,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武汉市相关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通过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办理业务,或咨询业务,真实地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在实地调查探究后,学生们往往会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再回到课堂上,首先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查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与总结,教学成效显著提高。

(四)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金融学课程中不乏实践性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如果通过单纯教师抽象的讲解常常让学生无法明白实际的操作细节,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曲解其意。比如,消费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又是当下的热点,撇开住房贷款还款方式的计算与选择,开发商、银行、消费者之间的借贷关系如何产生及偿付,具体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等都足以让学生费解。在这种情况下,纯讲解只会让学生越讲越混乱,而此时,若采用先简单讲解并板书流程图,再邀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三方的代表,教师扮演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服务人员,模拟真实情境,完成贷款环节的演示即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理解三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为日后从事银行贷款业务工作,或是贷款购房提供基础。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三赢的局面。在对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专业英语基础欠佳、双语比例不协调等。需要注意在教材的配套、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内容的渐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配套措施

引言

2001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位成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中国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行业的相关岗位在对金融类专业的大学生招聘时,金融英语能力成为了一项基本考核指标。在2009年的台湾语言训练测验中心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职位高低与其英语水平高低成正比关系,当然这里说的英文水平并不是单纯的基础英语,其包括了金融专业英语。笔者作为一名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师,通过对过去近10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6级通过率普遍较高,但是往往专业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应聘过程中,面试官一旦用专业英文术语提问时,应聘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题目而导致熟悉的知识点无法有效表述,从而影响面试结果。因此,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同时能以中英文熟练处理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课程体系中包涵大量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的应用性已经渗透到国际范围。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特别是南京的高等院校,无论师资力量或是学生素质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找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江苏乃至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以及积极的示范作用,适时的对《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近10年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源源不断,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只是聚焦在大概念的双语教学问题上;随着双语教学的逐步深入,直接对《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零星出现,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对“金融学双语教学研究”进行主题搜索,发现15条匹配记录,时间跨度从2004年-2012年,年均约2篇,与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研究数量相比稍显不足。当前《金融学》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概念不清、目标不明,模式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连续性不强,教材选择有待完善[1];同时,在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课程选择容易出现偏差、参考教材选择两难、教学进度缓慢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2]。特别是双语教学中会遇到师资的英语水平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应该拨专款提升师资英文水平,自编英文教材,增加课时量和实训环节,完善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3]。但是,对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推广,到目前为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成为《金融学》双语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合理的从根源找出教学的问题,仅仅一味追求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的结果,那么会给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使得高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空谈。

二、《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对高校后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教育部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大力推广具备条件的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确定了金融学等六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计划;200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指标做了新的修订,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双语课程数目要大于总课程数的10%。因此,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推广活动,将有利于高等院校在评估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提升本校的综合实力,对学校今后的招生以及就业率的提升都将带来正面影响。

(二)对高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是近年来高校的热门学科,各校都在该专业上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教师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由于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这迫使这些教师必须积极充实金融学科的新的知识体系、最新搜索国外先进文献资料、掌握发达国家的最新原版教材以及统计数据。这无疑促进了金融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长足进步,提升师资质量。

(三)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课程的国际性较高,金融业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中心,国外原版教材相比于国内的教材更加先进、专业、符合时势,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通常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表述内容,这可以增强读者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开展金融学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还可以使学生掌握金融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表述及运用方法,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带来积极作用。

三、江苏某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

笔者作为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对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66名学生进行了关于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填写采用匿名形式,实际回收问卷66份,有效应答率为100%。该问卷共分为7个内容,包括: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教学效果、教材难易程度、教师双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我们通过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点:(1)这66名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4.8%,六级通过率为57.6%,明显高于同届学生的平均通过率。但是,对于双语教学只有2个学生能在课堂上就可以将知识点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3%,其余90.9%的学生,共60人需要在课堂外通过预习与复习帮助理解,达到完全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另外还有4人无法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6.06%。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较好,但是不仅要重视教师课堂的授课,更要突出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2)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而言,问卷显示45人非常赞同开设《金融学》的双语课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8.2%,他们普遍认为双语课程贴近现实的需要,能够获得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对自身的各项帮助大;有18人希望双语授课,占总人数的27.3%,但是要求适当增加中文比重,保持中英文6:4左右;另有3人不赞同开设双语教学,约占总人数的4.5%,其认为会影响学习效果,对今后帮助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是认同《金融学》开设双语教学的。

四、完善《金融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设计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学》双语教学进行完善。

(一)配套教材的编写与补充

国外原版教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知识内容以及语法词汇,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选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应该注意对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使用。单纯的原版教材对于英文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中英文参考书,帮助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教师需要安排课程前期中文导读材料,促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程体系,避免由于理解的偏差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二)双语比例的阶梯式递进

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遵循由简入难的过程,授课中英文授课比例逐步提升。在课程的前10%的概述部分建议用30%的英文加70%的中文进行授课,然后逐步增加到各50%的比例;课程过半之后,以70%的英文加30%的中文展开授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理解课程,从而更好的融入教学。特别是,要注重中英文双语的交互使用,不能简单的用英文“满堂灌”;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与定义,一定要用中文解释清楚,再用英文进行解释,避免影响学生理解。

五、深化《金融学》双语教学建设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目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逐步的发展与推广。

(一)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是展开教学的关键,在双语教学中,对于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或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否被有效的传授,因此,加强对于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是必要且紧迫的。我国自己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教师,一般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普遍英语口语水平显得较弱,学校可以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安排定期的国内外师资的交流活动,促进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结构的优化与更新。特别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外教,以外交与中方教师相兼容的形式开展教学,真正帮助中方教师适应、掌握双语教学。

(二)科学设置教学计划

《金融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不宜过早开立,以大学三年级为宜。高年级学生通常已完成了英语六级的考试,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繁重的考级任务也已经完成,可以专心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同时,前期专业基础课程也已经学完,此时开展《金融学》的双语课程教学比较合理。笔者每年分别教授两个专业的《金融学》双语课程,一个专业在大二下学期授课,另一专业在大三上学期授课,通过对比发现,在大三开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大二。另一方面,建议在开设课程前,先设立一门专业英语课程,促进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英语词汇的掌握。

作者:姚萍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芹等.论金融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路径优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61.

[2]卢有红,彭迪云.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广场,2009(10).

[3]李树杰.浅议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6).

[4]李延喜等.金融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课件设计 理念 技巧 艺术

多媒体课件设计是融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其核心在于将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结构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制作技巧在实践中完善教学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艺术手段的烘托优化教学效果。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创新是教学理念、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综合创新。

1 现代教学理论与货币金融学课件设计的有机融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深刻的核心任务是,体现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变革,并将之与货币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结构深入整合。

1.1 货币金融学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货币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地介绍货币与信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结构及其运作机理、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体系、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以及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准确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透彻地了解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现代金融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金融系统的总体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释金融现象的能力,进而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演进趋势。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和前提。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涉及大量金融概念和理论推演,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课程学习者是大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热情易于激发,思维活跃,但在学习毅力、情绪稳定性、理解能力方面较高年级学生有所欠缺,而且尚未建立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上不具备金融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特征给予充分关注,设计和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特征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并利用学生个体之间在性别、性格和学习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1.2 教学模式改革与课件设计主导理念的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沟通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决定着课件设计的主导思想。理论界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分别反映着不同的教育哲学观:

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这一模式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严格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教学,但相对忽略了调动学生能动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单纯地充当具体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新一代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有效的“建构”和领悟。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中国实际教育环境,以及作为课程学习者的低年级本科生的普遍特征,货币金融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吸取上述两种模式之长,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 “双主模式”,教与学兼顾,并以“学”为重。教师在教学课件设计中,首先应确立自身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主动地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而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货币金融现象的性质、运行规律以及金融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课件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在此前提下,教师对关键知识点和难点作重点讲解,并对学生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

1.3 现代教学策略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模式的确立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提供了主导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加以实现。

1.3.1 基于“教师中心”的教学策略

从“教师中心”的角度看,教育学家瑞奇鲁斯(Reigeluth)认为教学设计中有四种关键的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激发学生动机策略。这里重点讨论课件设计中的教学组织策略。

(1)教学组织的“宏策略”与课件的框架设计。教学组织的“宏策略”的主旨是揭示学科知识中的结构性关系,是教师对课件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关键环节。其代表理论是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即对知识按层次结构加以组织,抽象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师应该从全局考虑,合理安排货币金融学课件的总体结构。

首先,教师应从课程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作为课件开篇的 “教学概要”。在首次授课时,不宜直接切入具体知识的讲解,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现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说明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的关系,及各自在金融学理论体系中的角色,然后,向学生进一步展示现实中货币金融体系的组成和运行机制。从简化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建立对学科体系全局性的认识,了解其内在逻辑。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逐级区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各级知识点在本课程学习重要性中的差异,突出重点,避免平均地投入教学和学习资源,顾此失彼。比如,“金融市场”部分包含大量专业术语,教师可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市场”作为1级概念,子市场作为2级概念,各层级概念用不同字号和色彩标明,一目了然。

教师不仅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本课程的新知识,同时也要建立当前所学知识与先导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2)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与课件的局部主题设计。“微策略”研究如何对某个教学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根据成分显示理论 (Component Display Theory),教师可以将《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归为概念性、过程性和原理性和事实性四种类型,它们对学习要求(记忆、运用、发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据此确定教学主题,并选择适合的多媒体信息传递方式:对于原理性知识,比如利率理论,可以用公式和曲线图描述理论模型;对于过程性知识,如股票发行与交易过程,可用流程图辅之以动画演示展示其全过程;对于事实性知识,如道·琼斯股价平均数等代表性股价指数,可用股市成交量价走势图加以演示。

1.3.2 基于“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

从“学生中心”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1)学习情境创设的课件设计。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法,为学生构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介绍“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时,可在课件中插入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历史照片等资料,重现当年的严峻形势,自然地引出凯恩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接着通过“提问”和“求解”营造理论研讨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进而用结构层次图解析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理论逻辑和政策主张中的重要地位。

(2)协作学习的课件设计。对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例如“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或“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教师可围绕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教师提前公布讨论主题;提出正反两方的观点立场,让各学习小组进行选择,并要求每组制作论证自己观点的幻灯片;各组在讨论课之前向老师提交幻灯片,教师对各方的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并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在讨论课上,首先由各组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幻灯片,并阐述观点,最后,由教师配合预制的幻灯片进行总结和点评。

2 货币金融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

2.1 课件的脚本设计

教师通过脚本设计,对将要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演示顺序及各步骤间的关系进行规划。首先应构建《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流程,并将知识内容按其属性以及逻辑关系划分为各个知识单元,并对知识单元进行解析。教师应编制课件的文字脚本,确定各知识点占用的屏数以及展示次序,并对每幅幻灯片进行屏幕设计,包括版式、配色与字体、动画设计等,并描述课件结构中内含的链接关系。

2.2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备

教师可在课件中穿插各种表现手段,如图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音乐等,使课件富有表现力。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素材并进行加工。对于银行同业拆借简况、债券和股票成交量价走势图、各类债券发行量、全球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年度排名等资料,可在专业网站采集。对于交易合同、票据单证等,可扫描或拍摄实物。教师还可收集有教学价值的视频素材,如新闻媒体对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访谈。教师也可亲自制作素材,比如用PageMaker和Photoshop绘制矢量图和位图,用Visio绘制流程图,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并为课件录制解说词。教师可建立课程素材库,将各种素材分类存贮,按需选用。

2.3 课件的程序框架设计

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通过交互性、非线性的方式将信息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课件框架设计为顺序结构或是交互式结构。前者顺次安排教学模块,适用于讲授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交互式结构的特点是在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跳转。比如,教师可在每一章的幻灯片首页上设置导航系统或内容选择菜单,根据教学安排在各部分间自如地切换。

3 课件的艺术处理与教学效果优化

多媒体课件并非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融合美学、心理学的一门艺术。通过将图形、文字、动画、色彩及各种特技的有机结合,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对课件主题设计不同风格,或庄严深沉,或委婉清新,或幽默诙谐,或生动活泼,强化课件对情境营造的感染力、冲击力,并令观者产生愉悦的美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创造最佳学习心理条件。

3.1 色彩运用

色彩在学生的视觉感受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要么色彩单调,寡淡无味,要么杂色铺陈,令人眼花缭乱。在货币金融学课件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基本配色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具体特征,对色彩合理搭配。首先,幻灯片背景色与前景色应形成较强烈的明暗对比,使教学内容醒目突出,减少学生视觉负担。其次,同一知识单元的背景色应保持一致,单幅幻灯片中出现的色彩不宜过多,色彩变化节奏简洁明快,总体风格整齐统一。在图表制作中,对核心要素或重点环节可使用高纯度的色彩加以突出。色彩运用还可和文字内容相呼应,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

3.2 插图、动画和音效的组配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界面丰富多彩,在课件中插入大量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图片,实际上变成干扰教学主题的“噪音”。多媒体视听素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烘托课件承载的教学信息,而不是喧宾夺主。比如,介绍纽约证券交易所时,可首先展示华尔街的繁华景象,进而展示交易所的外观与股票交易场景,配以英语简介,让学生感受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运行的地位。

在课件设计的艺术处理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把握教学内容精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宜为内容服务的多媒体表现手段。课件制作艺术的真谛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协调,切忌华而不实。同时,课件设计也要结合学生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总体风格的设计可相对活泼清新,间或凝重庄严,张弛有度,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中下).电化教育研究,1998(2、4).

[2] 骆德汉,姚会春,朱茂峰.多媒体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教育与现代化,2002(2).

[3] 张二锋.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

[4] Merrill,M.D.,Components of instruction toward a theoretical tool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Instructional Science,Volume 29,2001,Pages 291-310.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北京吉利学院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当前金融学教学现状,探讨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问题。金融学课程革,不仅需加强案例教学、启发教学,还要注重过程考核,注重课程细节,让课堂教学丰富多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金融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和互联网金融的推进,金融市场日益活跃,金融体系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庞大的金融体制成为社会经济的调节机构和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前提下,金融市场运动规律复杂化、金融工具形态多元化、风险形成和传染高速化,对各国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金融学课程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是必备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一些比较基础的金融前沿理论,这些理论会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而这些理论还有可能与后续的课程中有内容重叠。要使本科生掌握完整的现代金融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最新的金融政策与金融实例探讨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资金的融通涉及各个要素,也就是说金融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繁多,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学生既要具备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逻辑推理的功底。对金融学理论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学无法落到实处,对于我们三本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学习障碍。金融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抽象的金融理与多变的市场变化相矛盾时,需要教师调整教学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但在现实中,学生不管是课堂案例讨论或是课下收集资料,作业独立思考及时上交,参与度都是很低的,为了完成而完成,缺考一套有效有完整的学生过程考核体系。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专业培养方案都开设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但对于金融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还是课时安排上均偏向课堂理论讲授,缺乏直接的实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

二、金融学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是本科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先修课程。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学生的本科院校,根据学校特点和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以突出我院《金融学》教学的自身特色: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决定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现实。以此为基础,吸收市场经济国家多年来积累的金融发展经验与规律性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确立现代金融的理念。

2.力争确立合理、适用的内容体系与结构框架

尽可能把金融学全貌以简明、通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为此,《金融学》的知识面应该覆盖金融学科的主要方面,如: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运行。

3.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尽量使学生多学习一些基本的、带有方法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正确处理《金融学》与经济学原理、金融学科各分支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同时,也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确定了以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金融市场;利率与金融市场模块实践教学;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业务实践教学;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安全、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这八个知识模块。本课程最终需完成“构建北京吉利学院金融馆”项目策划书,“金融馆”的搭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1)本土金融的演化;(2)金融与次贷危机;(3)金融造就了我们的成长;(4)我们生活的金融圈;(5)动人心魄的黄金。在每一块主题当中,我们以金融的重大事件为引,让学生体验历史,告诉学生,金融是什么?金融为什么?金融给人类社会、给中国社会能带来并实际带来什么?在项目的设计中,多角度的将金融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其发展也与专业课程一一呼应。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分析与讨论,理解相关知识,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普通存在的弊端。为了完成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金融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学习中安排了实践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主要分验证性实践、参与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三种形式。验证性实践如到银行营业部调查实习,到金融博物馆参观通过现场调查,充分挖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洞察力。参与性实践主要通过案例,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及独立思考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分析能力。创新性实践采用辩论等形式如利率市场化是中性政策还是宽松政策进行辩论,通过此种形式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货币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案例导入式教学

在教学中,每一次授课均可以以与之相关的近期的热点金融问题作为导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采用世界咖啡教学法

一组一名组长(一组4-6人),教师设计与金融相关的问题,讨论可以只探讨一个问题,也可以在几轮的对话中用一系列的问题来不断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人人皆有发言权,放开心胸、用心聆听,学生用海报纸尽情发挥想法,通过交换各自的观点,从而大大提高出现令人惊奇的新见识的机会。最后各组成果展示及总结汇报。

3.情境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上也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如在商业银行业务时,设计小型金融沙盘,通过角色扮演、协同工作以及角色轮换等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掌握利率计算,同时了解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4.金融学的课堂教学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无非就是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这需要一套完体的过程考核体系。金融学的5个子项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并同时提交工作结果。展示时可使用电子文档(PPT)方式。每位同学每个子项目(作业)的得分由两部分组成:个人项目讨论成绩+小组项目展示成绩。作业展示一定是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分别汇报答辩,并组织评审组进行提问进行统一打分,评审组同学的分数则根据其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考核。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锅饭”的问题。我们按照以学生为主体对金融学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想提高金融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件质量如何,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只有注重课堂细节,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士岩,李萍.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

[2]马宇.提高《金融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1.金融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金融学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教师一般采用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练习题目”的传统单向教学法,结果往往是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金融学是开放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通常以在职的银行职员、保险公司职员或者公司从业者居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只是讲解书本概念,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也只对划重点感兴趣。课堂改革方向重点是让在职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到基本金融学概念的同时,接触到可实际运用的热点知识或者金融实时热点案例,避免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的脱节。能否通过这一改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课堂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今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众多教师和教育学者对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针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建设和实践纠正。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尝试阶段,不仅要从课堂教学,电大金融教师等方面找原因,同时也需要强调多方的配合。综合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阐述:

2.1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金融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习人员夯实金融学的知识基础,从而构建起初步的金融学知识框架。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对紧急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理解和涉猎,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货币、证券、外汇。金融市场等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看到的是,金融学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将金融从业知识进行了细化,因此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合并删减”金融学与其余学科的重合内容,突出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则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金融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汇率”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现在的汇率变动前框,利用图标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汇率的变动机制,原因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金融案例相联系,也是金融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金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市场的现行以及参与金融活动的各方,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时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所欠缺的部分,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金融活动和热点的敏锐感。

2.2 课堂授课形式要灵活多变

金融学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注重课堂的讲授内容,更需要注意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金融学热点话题进行论述,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用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解读,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减少与课本理论的“生疏感”,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热门,广大开放教育教师可以吸取这些方法中有用的模式,并结合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电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金融学》的课堂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金融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开辟出新的道路。

2.3 课堂教学改革要对开放教育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是金融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其授课质量和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的金融学教学改革中,对于电大金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教师应当将平时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就学活动当中的积极引导者——不仅引导其余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更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需要其对个人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培养,也需要来自校方乃至教育学界的积极支持。具体而言,学校应当创造条件来满足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改革需求,让教师及时参加教学培训和专家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帮助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加强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不仅注重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穿是偶,而且积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学生的想去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对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剂”,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必定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开放教育的教师需要提高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关注度,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实际金融生活的“连接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金融素质。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金融学 差异性教学 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经济对金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得格外迫切。因此,如何培养新经济和新金融人才,高等教育肩负重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

一、“金融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从历史上看,货币、信用等金融要素的产生已有几千年了,在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确立以前,无论是货币的演进,还是信用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式银行的出现把货币经营与信用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金融范畴,由此金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世纪中叶,尽管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但主要的金融活动仍然在货币系统和以存款货币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覆盖之下,因此,金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货币和银行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资本市场运作、金融资产估值和经济主体理财已经成为金融活动的重要内容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面对新的变化,国内高校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宽口径金融的研究范畴,即包括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资产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活动的集合。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新的融资方式、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手段及市场热点层出不穷,“金融学”课程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1.金融活动的国际化趋势。

金融交易越来越国际化。投融资活动不再拘泥于一国范围之内,经济全球化迅速促使金融国际化。资本流动促进货币及各类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网络,一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通过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及传染效应而迅速波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及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国内银行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一方面,跨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伴随资本的国际流动,银行网络遍布全球,同时促使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这些都榻鹑诨疃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2.金融活动的市场化趋势。

金融活动的市场化是指融资方式或资产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市场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定价由市场决定,资产流动性越来越强。伴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大量银行信贷或应收账款这类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被作为虚拟的本金发行证券,并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交易。资产证券化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交易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及效率的提高。金融活动的市场化,使金融理论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转向了一种市场化的研究。以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3.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资产组合理论第一次提出把数理方法引入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多因素套利理论将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解成多种因素,从而更加贴近市场实际。分解过程需要技术支持,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期权定价模型更需要数学和统计技术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需要工程化思维与技术的支持。

现代金融业务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有关金融学问题的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使得金融学科与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交叉,金融工程、行为金融、数理金融等多个交叉学科孕育而生,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种金融问题。此外,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的运行方式,导致传统支付和融资业务向电子化、网络化、证券化的方式转变。

二、“金融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了货币、信用、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宏、微观金融活动。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对整个金融体系有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如《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对于这类学生而言,“金融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微观市场领域,如资本市场的运作、有价证券的交易等方面。

由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不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的掌握深度与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涵盖的内容众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授课学生的具体专业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三、“金融学”课程在不同专业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践

1.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教学要求。

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等基本范畴,又涵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微观金融领域,还涉及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总量与均衡、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稳定与发展等宏观金融层面。鉴于该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学生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现代金融理论的前沿与发展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提高专业素养。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多方面的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业务技能,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市场营销、企业风险控制等活动。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可适当放低非金融学专业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同时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资金管理、投融资决策及风险管理等活动。

2.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1)金融学专业。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全面掌握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基本范畴、基本原理、金融理论的前沿与发展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针对金融学专业学生专业性强及小班教学的特点,在“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研究性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3―5个研究专题,由教师引入专题的研究背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讨论,再以组员报告的形式汇总小组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做进一步的总结与点评。通过互助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讲授金融理论时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教授完之后,通过具体案例,如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金融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

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探讨角度与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货币一章可以引入人民偶尤SDR一篮子货币的话题,教师可以从微观层面展开探讨,如人民币加入SDR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老百姓的出国旅游、对居民的资产配置等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如在金融市场一章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交易及策略分析的介绍,对于股票交易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动员参加股票交易模拟大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金融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

3.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金融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目前,我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未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取消期末笔试的环节,总评成绩的构成应更加多元化。结合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可以对专题讨论中学生的讨论发言、相关章节布置的课程论文、上课时的新闻分享等环节都设置考核标准,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总之,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真正实现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

对于非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考核方式应由重知识测试向重能力测试转变,要降低闭卷考试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考试的题型应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金融学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结合“金融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要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金融素养,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就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提高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3,4:49-51.

[2]康立.《货币金融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2,5:77-80,84.

[3]钱丽霞.《金融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48-249.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博迪.默顿.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