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1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学**”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深入实施“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出勃勃生机。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增加值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9%、30%;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44个,合同引资91.65亿元,实际到位境内资金51亿元、境外资金1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2%、57%。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50.6%;实现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同比增长76.3%;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2个,实际到位境内资金17.1亿元、境外资金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36%;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现将工业发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全力加速平台建设

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促平台加速建设。去年,全区各类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7亿元,新入驻企业85家,集聚效应明显,承载能力增强,其中**经济开发区规划扩园至30平方公里,当年征地2700亩,拆迁房屋10万平方米,新修主干道5.3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87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1家,引进到位资金11.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工业园与市开发区联片发展,扩至12平方公里,征地1600亩,拆迁房屋4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正在申报省级开发区;**、**、**等乡镇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80万元,入驻规模企业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6亿元。

二、创新方式,强力开展招商引资

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树立“第一要务是发展,要务之要是招商”的观念,进一步创新方式,加强以企招商、驻外招商,聘请40名规模企业负责人为招商顾问,新设立**、**、**3个创业者协会和山东招商联络处;区领导带队外出43批次、226人次,主动“找”商,认真“选”资。当年仅在建(含续建)工业项目就有340个,实际到位资金34.2亿元,占全区招商引资总额的85.3%,其中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有50个、超五千万元工业项目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有10个,**晶润微电子、鲲鹏电子、利保露饮料等项目均已签约、即将落地。由于示范区政策优、品牌好,招商跟进快、力度大,目前正在接洽或即将落实的意向重点项目尚有70多个。

三、突出重点,合力推进工业项目

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领导联系包保;对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常委、一个班子”的常委负责制;对投资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专门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去年全区工业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共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64.2%;项目落地建设速度加快,其中投资10亿元、征地614亩的江淮电机产业园,一期15万平方米厂房已开工建设;龙兴公司与新腾飞建筑陶瓷合作投资1.5亿元的龙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投资1.72亿元的凯旋大麻新上10万锭大麻精纺项目,1号车间已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金城齿轮、明牛服饰均已开始投产;同时,保威特梭造纸机械、锦兴合成革、龙腾压铸铝、科瑞达化工等项目还填补了全市同类行业空白。

四、扶优壮强,着力壮大骨干企业

坚持把做大做强作为着力点,支持企业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加快技改。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共完成技改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全区现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参与编制国标9项、行业标准16项、拥有发明17项、专利44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5家,总数达9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6家、超5亿元企业有3家,其**淮电机产值达13.6亿元;列入省重点调度的10户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4亿元,已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0%以上。

五、优化环境,大力帮扶企业发展

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年初兑现了2010年度发展工业有功之臣、“十佳”工业企业和优秀法定代表人奖金共328.25万元。加大瓶颈问题协调力度,组织8次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园区融资6.1亿元;加大土地复垦、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力度,帮助工业项目解决用地3050亩。加大效能提升力度,全面开展行政服务首席代表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认真执行“两告知一签字”制度;严格运用“发展环境千人评”结果,坚持有案必查、查必到位。加大开发区领导力度,成立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开发区工作责任组,实行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协调督办、函询约谈等五项制度,加速推进开发区主平台建设。

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示范区建设机遇,继续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精心实施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四个百亿”工程,即:**经济开发区百亿园区、**工业园百亿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百亿产业、工业增加值百亿元。力争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增长3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27亿元以上,增长3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境内外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20%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以上、亿元企业5家以上。实现全区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合力攻坚,建设发展平台。拓展**经济开发区,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年各类园区建设投入11亿元以上、新建成10平方公里以上。**经济开发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7亿元以上,新建成3平方公里以上,同步启动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链接区2平方公里建设;**工业园争取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新建成2平方公里;**工业园修建道路1.5公里,启动路东二期工程;**工业园修建丰乐大道1.2公里。

二、强化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项目对工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创新项目引进方式,加快建设速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综合运用“一圈一带一长廊”政策叠加优势,主动出击,加大力度,将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推进全民创业相结合,力争2011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40亿元以上。

三、加强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启动“工业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大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今年重点打造节能电机、汽车零部件、大麻纺织、新型建材和轻纺服装加工5个专业产业园,加速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2

坚持保存量与拓增量相结合、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提升传统商贸业能级相结合、服务区域企业发展与支持区属企业做大做强相结合,全力做好保增长各项工作。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的主线和核心,以发展楼宇经济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企业与税收落地率。一是千方百计保住存量。针对各种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采取有效措施,按照“区保重点,街道保一方”的要求,全力做好安商、留商、稳商工作,尽最大努力巩固税基。二是全力以赴拓展增量。进一步完善“左右贯通、上下联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任务,积极引进一批功能性、标志性和行业先导性企业。

加快推进楼宇载体建设。充分认识楼宇尤其是高品质商务楼宇在城区经济发展中的载体和基础作用,继续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进一步加快商务楼宇项目建设。一是协助创兴金融中心大楼尽早通过竣工验收,加快推进众鑫城二期、申大厦等已竣工商务楼的招商工作,积极引进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B4地块年内要完成动迁并开工建设;三是抓住市场回暖的时机,力争出让1-2幅已拆平的地块;四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尽快解决部分企业动迁难等瓶颈问题,加快拆平一批在拆地块;五是完成大生大楼的整体招商和盐业银行大楼的保护性修缮,早日启动新新大楼居民、区属单位房屋置换工作。

继续做好商业结构调整和商业促销活动。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商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扩大规模,提升能级,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加快南京路东段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实施南京路周边支、次马路调整改造,推进豫园黄金广场建设。加强商旅文联动,以南京路步行街开街10周年、豫园建园450周年等节庆纪念活动为契机,做好季节性和节假日商旅文营销工作。加快实施品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优质品牌的扶持力度,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

积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完成中铅、老凤祥、工美公司资产重组,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做强老凤祥品牌,实现企业规模和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加大国资监管力度,规范和完善区属企业集团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区属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

(二)加快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增强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性和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给*金融发展下达的7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加快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步伐,大力拓展金融发展空间、加强金融创新、传承金融文化、完善金融环境,进一步集聚金融机构与人才。

尽快建立实体化运作机制。组建国有独资的实体开发公司,积极参与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老大楼置换、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

抓紧编制三个文件。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任务和措施。制定总体发展纲要,明确十年总体目标、五年重点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和每年的项目措施。形成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服务配套、交通设施及组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文化传承等六大要素,形成功能定位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总体规划。

进一步促进机构集聚。积极引进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功能性机构,加快引进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外优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一批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新兴金融企业和创新型金融机构入驻*。

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股权投资企业(基金)试点工作。加快推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产品,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鼓励区域企业参与REITs产品创新。

切实完善金融服务。丰富外滩金融文化内涵,抓紧外滩金融广场建设,积极引进证券博物馆等功能性、公益性金融文化机构。开设外滩金融网站,市区联手建立金融家俱乐部,举办金融家沙龙、金融论坛等活动。充分发挥金融审判庭的作用,依法打击金融犯罪,处理金融纠纷,维护金融安全。

(三)努力突破动迁瓶颈,扎实推进旧区改造

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改善民生、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区功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作用,必须始终将这项工作放上极其重要位置,正确处理资金、房源、政策、队伍四大要素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阳光动迁机制,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又好又快又稳推进旧区改造动拆迁工作,确保实现拆除旧房30万平方米、10个动迁基地拆平收尾的年度目标。

坚持拆改留并举,多种形式推进旧区改造。一是全力以赴推进成片旧里土地储备,抓好董家渡13A、15A地块,复兴和环绿及北侧地块的动拆迁,力争完成收尾任务。二是集中精力做好世博周边地块动拆迁推进和收尾,力争收尾5-6个地块。三是坚持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认真做好东元坊地块旧改试点工作。四是进一步推进二次征询试点,继续实施光明初级中学扩大用地及保屯路瞿溪路东南侧等零星地块改造。五是积极做好北部地区旧里集中街坊改造选点工作。

(四)全力攻坚克难,基本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主要任务

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已进入后300天的冲刺和决战阶段,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全力完成每个百日的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世博配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按照年底基本建成的目标,抓紧世博配套路网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外滩滨水区景观综合改造工程,9月底完成*公园和九江路以北段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外滩源项目建设,半岛酒店年内竣工开业,洛克外滩源项目完成部分老大楼修缮和外立面工程施工,新建建筑开工建设,33号公共绿地年底建成,益丰大厦完成土建工程。

加强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由点到面、加速推进,继续做好建筑立面整治、架空线入地等各项工作,确保9月底前基本完成世博园区外1000米范围内市容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高架以及苏州河沿线市容环境整治任务。完善市容环境整治联合执法和分级错时管理机制,建立并实施立面整治后续管理机制,提高城区常态长效管理水平。

切实改善窗口服务。从解决文明指数测评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强质量监测、市场监管和诚信服务建设,大力开展创星级活动,全面实施窗口行业规范管理。充分运用每月5日“窗动日”集中行动、商业营销活动、劳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强内功、立标杆,闪亮点、展风采,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

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大力开展“畅议世博”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知晓度、参与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市民改除陋习,着力消除公共场所和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公共秩序日”等集中行动,营造文明守序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落实与世博局的合作项目。积极筹划好运营期间园区内外共办世博的计划方案。抓紧做好老字号餐饮企业入驻世博和老凤祥世博产品生产方案策划等工作。

(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为民,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事关民生改善的领域,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

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96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4040人以内。高度关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继续完善和扩大创业基地,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加强劳动监察,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综合帮困救助力度,给予政策边缘困难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救助。做好廉租住房配租工作,提高实物配租比例,确保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困难家庭配租率不低于95%。

推进社会事业布局调整。完成市八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启动大同中学学生公寓新建项目建设,抓紧推进新市二医院项目的动迁,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完成*会馆史陈列馆工程建设。

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完成豫园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改建,半淞园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启动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完成新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矛盾化解的体制机制,继续做好领导下访接访工作。落实“平安世博”工作方案,完善条块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城区发展和生活环境。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倾听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努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以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为抓手,重点推进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改革,更主动、更积极地推进政务公开。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3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国家、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加快苏区振兴发展为抓手,以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已任,围绕“完成六大任务,抓实八项工作”目标思路,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

二、主要目标:完成六大任务

1、污染减排有新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877吨以内,削减率2.6%;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5.5吨以内,削减率2.2%;氨氮排放量控制在323.4吨以内,削减率2.6%;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75吨以内,削减率2%。

2、生态创建有新成效。年内分别申报市级生态村10个,申报省级生态乡镇3个,争取命名市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

3、环境质量有新改善。确保赣江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Ⅱ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县城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4、争资争项有新增长。环保项目资金在现有较好的水平保稳定,五河源头以奖代补资金有新增长,积极争取赣江源生态补偿享受到位,完成县下达的争资争项任务。

5、环境执法有新水平。县域内排污企业监管全覆盖,依法取缔违法排污“十五小”企业。环境投诉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6、服务全局有新贡献。积极抓好招商引资、“三送”、党建、综治等各项中心工作,力争评为全县目标考评综合先进。

三、主要措施:抓实八项工作

1、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新进项目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环保服务。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严格坚持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制度,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落户。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

2、抓实污染减排和防治。拓宽污染物减排空间和渠道,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抓好减排计划的落实和具体项目的实施。贯彻落实好“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计划。着力开展好“保护一泓清水”专项行动,重点抓好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治理,推进河、河、河、河、河环境治理,对沿河污染企业及污水、垃圾进行清理整治。落实污水处理厂运行核查机制,强化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抓好年存栏500头猪以上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抓好城区餐饮业污水预处理,推进厨余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认真抓好2012年度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

3、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加强对生态创建工作的统筹、督查、指导,出台生态创建工作方案,浓厚全县争创省级生态县的氛围。研究报批生态创建激励机制,对被省、市命名的生态乡镇、生态村予以奖励。做好省、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资料的编制、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乡镇为主,部门联动,示范引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着力建设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积极协调制定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七个一”工程的实施。

4、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健全排污企业档案,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投诉受理调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化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征收任务并有新的增长。重点加强城区噪声、油烟等污染治理,建立机关干部划片包街(路)、领导带班轮值巡查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与公安、城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使城区噪声扰民和油烟污染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5、着力突破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着力抓好监测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计量认证等工作,争取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创新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监测工作专业化、市场化、效益化。年内力争自主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赣江源保护区水质、县域出境断面水水质、县城环境噪声和空气质量等常规监测;配合排污收费、污染案件和纠纷调处、污染减排等工作,开展污染源监测,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萤石矿选矿厂、钽铌矿选矿厂、歌舞厅噪声等监测。建立环境质量评价和公告制度,编制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6、全力服务中心创先争优。以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加强与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对我县政策、项目、资金的更大扶持。做好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力争做到“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建立招商引资考评和激励机制,在继续做好原引进宁波恒发机电、恒昌矿山机械、鑫永益实业等项目服务工作的同时,力争在项目引进、申报、储备上有新突破,努力完成县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切实抓好党建、综治、三送、计划生育等其它各项工作,确保责任落实、成效明显,争当先进。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4

此地旧时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坐落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德清县的新市镇,自古以来就是浙北地区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从新市镇往东30公里,便是乌镇和西塘,往北30公里外,有南浔与周庄。相比一些过度开发的江南古镇,新市古镇的静谧与秀丽显得别具一格。

2010年12月31日,新市镇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成为浙江省27个、湖州全市两个试点镇之一。据新市镇党委书记陈永明介绍,当时浙江选择小城市试点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离县城比较远,第二是经济总量大,第三是辐射人口比较广。新市三条都够格,就此入选。

眼下,距离浙江省发改委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到期仅剩下半年时间,虽然新市镇完成了“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指标及年度安排表”上面的绝大部分指标,但陈永明显然对新市镇的小城市发展现状并不十分满意,在浙江省去年考核27个试点镇中新市仅在“合格”之列。德清县县委书记张晓强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在小城市培育这件事情上面他们都感受到了压力,“客观来讲,小城市培育,新市镇还没做透。但是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陈永明的办公桌对面的墙壁上,三个图表被拼装到一个宽约两米、长约一米的相框里,依次写着“新市镇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指标及年度安排表”、“新市镇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分类汇总表”和“新市镇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表”。

“我坐在那边天天看得见的嘛!哎呀,没办法……”每天对着镶嵌在图表里的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陈永明苦笑着打趣道,“这血压已经高了,真的!每天放一个血压计在边上,血压高起来的时候就量一下,压力很大的。”

“新市”的心事

新市是江南七大古镇之一,现在却要变身为浙江省新兴小城市的先锋。

陈永明对新市镇的愿景,就是将这个小镇打造成一个宜居的小城,在他的描述中,新市镇的老百姓对小城市建设的要求非常高,外地的人们将这里称为“小上海”,这是说新市人跟上海人一样精明,他们希望政府的投入能够转化成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实惠。这和他的顶头上司——德清县县委书记张晓强的说法近乎一致,张晓强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老百姓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变化,说明小城镇建设是失败的。”

扩权强镇给新市带来了新的变化。

2011年,浙江省《关于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指出,在保持镇级建制不变,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赋予全省27个试点镇与县(市)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包括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公共事务管理权,打破试点镇在管理权限上的桎梏。

以新市镇为例,德清县第一年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24项,2012年是27项,累计下放151项。以前需要到县城审批办事中心审批的事项,现在只要在镇的审批办就可以审批。2012年,新市镇总共审批7.6万事项,而在这之前,可能只有两万多件。在执法事项下放方面,2011年下放的执法事项有265项,2012年又新增执法事项21项,涉及城管局、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

事权下放,意味着行政工作量的翻番。从新市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至今,新增行政事业编制共27人。即便如此,新市镇还缺编二十来人。2012年底,德清县行政服务中心新市分中心、新市镇城市综合执法中心、新市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市镇综合治理与应急维稳中心正式启用,方便了镇里的居民办理审批、求职、、调解等需求。在陈永明看来,这些民生项目,大大节约了当地居民的办事成本,是将新市镇打造成为现代化宜居小城市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放权是为小城市发展松绑,那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就是小城市的引擎,从而大大助推招商引资。

新市镇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作为德清县中心镇,新市利用距离杭州、湖州、嘉兴均50公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家电物流、通讯线缆等产业。

浙江省发改委城乡体改处处长施方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介绍,浙江省单独为小城市试点镇建立10亿元的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27个小城市试点镇项目建设。县里以1:3的比例进行配套。施方道出了浙江省政府想达到的目的,就是“以十个亿的专项资金拉动100个亿的地方配套资金,最后再撬动1000多个亿的配套投资。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浙江省是按照27个试点镇的人口规模来分配专项资金的,像新市镇这样的人口规模较小的试点镇,每年能拿到的专项资金是4350万元,省政府在每年初预付4000万元,到了年底验收时,如果考核通过的话,会再把剩下的350万元付清。

“这样一来,加上县里配套的1.2个亿,可以做很多事情。”陈永明说。

从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平台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新市都有了财力去集中资源办大事。列入小城市试点的城镇,与没有被列入的相比,不管是用地、空间、资金的支持力度还是政策的兑现都有巨大优势,继去年用1200多万把镇里的农贸市场改造成四星级农贸市场后,在新市镇未来的蓝图里,还将耗资1.5个亿建一个体育馆,这在浙江省的镇一级的行政区里绝无仅有。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5

抓项目、增投资,努力在稳增长中走在前列。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五年大会战”,力争2015至2019年建成13条高速公路,2016年开工建设“麒沾马”轨道交通项目,扎实推进铁路建设,加快曲靖西南航空物流基地、宣威民航支线机场等航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阿岗、车马碧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确保引进市外国内资金翻一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20%,市内生产总值增9%。

抓转型、调结构,努力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融资12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双友易切削钢、沾益铝加工产业园、中宣液态金属等项目建设,完成地方煤矿关闭任务,改造提升煤化工、冶金等产业,发展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力争2017年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扎实推进健康城、“淘宝特色中国・曲靖馆”等项目,大力发展物流、文化旅游、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滇东次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2017年将金融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抓机遇、求突破,努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机遇,按照“一核三带三山五水六组团”布局,打造麒沾马15分钟经济圈,把曲靖打造成森林之城、宜居之城、创业之城。抢抓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机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好联想佳沃蓝莓、康恩贝银杏、褚苹庄园建设,加快云南省山地牧业示范园区建设,争当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标兵。

抓环保、建生态,努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严格项目准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开展“森林曲靖”建设,扎实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加大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抓好珠江、南盘江、牛栏江流域治理,努力把曲靖建成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抓改革、促开放,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医药卫生、公务用车等领域改革,大力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经济林木权证抵押、活畜抵押贷款,切实抓好陆良县小百户镇恨虎坝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做好申报综合保税区工作,努力在改革开放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范文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作为国定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着力抓好“四资四业”,深入实施“三年大会战”,做到“赶”与“转”并举、“量”与“质”并举、“稳”与“进”并重,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

突出项目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大提升。

坚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领域,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以上。

在项目包装上求精。敢于无中生有、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支撑全局、带动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全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在推进建设上加速。把握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组团作战方式,启动G211黑獭至印江县城改扩建工程、沙沱大桥(复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通村公路水泥路531.1公里、乡道油路改造98.3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0%,建制村通客运率达91%;完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建设,实施簸箕岩、廖家坝等水库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5处,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泉坝35KV输变电工程,实现农村用电可靠率达到99%。

在破解瓶颈上发力。坚持项目建设计划和要素保障规划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全力抓好用地、投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争取年内实现融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突出产业培育,推动富民支撑大提升。

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层次提升,实现新投产企业15家以上,全县新增规模企业5家以上。

着力发展山地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特色鲜明、高端发展”的理念,发挥沿河县农特产品“优质、生态、有机”优势,着力发展以富硒、千年古茶为重点的生态茶业,以沿河山羊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沙子空心李为重点的生态果蔬业,以铁皮石斛、白及、青钱柳等为重点的生态中药材产业,拓展建立一批大健康产业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

着力破题文化旅游。牢固树立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理念,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合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逐步形成以餐饮服务、民族服饰、旅游中介、农特产品等多元并举的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结构,激发消费活力,积极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延伸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商务物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体系,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10个以上,以电子商务激发市场活力。

突出绿色引领,推动生态建设大提升。

突出“导”。开展“多彩贵州・保护乌江母亲河”系列活动,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

突出“建”。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营造林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绿色长廊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抢抓乌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执行机遇,加快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农业面源、工业点源、城镇截污和垃圾处理、河道整治。

突出“护”。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山水田园风光保护计划,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大力实施“保绿”“还绿”“增绿”“添彩”行动,着力建设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生态风景带。

突出“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启动农村垃圾清理设施工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突出“创”。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认真研究制定国家生态县创建计划,细化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积极争取申报创建命名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促进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实现“多赢”。

突出城乡统筹,推动特色城镇大提升。

建宜居县城。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把现代元素、文化元素、生态元素融入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全力推进县城风貌打造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继续推进城市交通、绿化、水系、灯饰等工程建设,着力建设“最美江城”。

建特色集镇。突出山地特色,彰显水韵魅力,围绕绿色主题,按照“8+X”要求,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加快官舟省级示范小城镇、洪渡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其他乡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小镇。

建美丽乡村。突出展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易地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小康寨整乡镇(街道)推进和农村集中建房工程,注重传承好民族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着力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彰显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突出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创新大提升。

全力深化改革。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稳妥推进,努力在农村产权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投融资、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最大限度激活农村“沉睡”资本,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全力招商引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亿元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以上,民营私营企业200户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亿元,带动民间投资40亿元以上。

全力开放创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深化与周边区域交流合作,着力建设一批科研基地,引进科技成果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培养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突出惠民利民,推动幸福指数大提升。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进程,因人因地精准施策,实施易地移民搬迁2112户9007人,实现年度脱贫人口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4.56个百分点,46个村出列贫困村。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山村幼儿园升级改造工程,启动第五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完成6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3所学前教育工程和官舟高级中学。

实施健康沿河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发展。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全民健康。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切实推进大众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让更多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

实施特色文化工程。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加大传统村落、民间文艺等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着力发展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为主的文化业态,让土家特色文化更加多彩。

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工作,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突出基本保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继续推进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启动城市中心敬老院建设,新建夹石镇敬老院、2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住房改造工程。突出住房保障,持续推动保障住房向乡镇、园区、学校延伸,建设公租房300套、棚户区改造215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60户,努力实现群众住有宜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