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字化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数字化政策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1

当前,社会各界在努力推进普惠金融,将其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基础设施,这说明普惠金融正成为金融改革的着力点。即便如此,我们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应是赋能型金融服务,即普惠金融在向有融资需求的群体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给予其技能、能力上的支持。

尤其是在涉农金服领域,普惠金融须驱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资本流入农村,激发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在发展赋能型普惠金融方面,我国农村信用社有着较好的示范性案例。比如,不少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户发放贷款的同时,还向其提供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等上门服务,力求在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提升其生产技能,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此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主流需求,密切配合我国中小微企业和城镇化发展的融资需求,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

其次,建立与政策激励相容的市场化普惠金融体系。

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时,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其社会公益的属性,但归根结底仍须实现盈利来确保其经营的可持续性。可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金融资源要实现向“三农”产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城乡低收入群体的配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时,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和服务民生之间的平衡,还需依仗国家政策的介入。比如,国家可从财政、税收、产业、金融监管层面给予普惠金融机构以扶持,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从利率、风险补偿方面给予补贴。从国际国内的发展历程看,普惠金融为实现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的使命,经营模式要避免因过度商业化而导致的利率过高、负债过度、偏离服务目标等问题。

最后,要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是普惠金融的一把“双刃剑”。

今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通过并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也明确提出需要平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

一方面,金融机构借助数字技术,尤其是移动端技术极大程度地扩展其服务覆盖面积,并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在享受数字技术给普惠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警惕其创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监管盲点。

比如,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的低门槛、低成本和高覆盖特质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的传导速度和范围。监管力度、范围或因赶不上数字金融的创新速度而出现监管空白等问题。再者,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对数字化产品的接受能力通常较低。因而普惠金融在运用数字技术升级服务、产品的同时,还须避免数字鸿沟影响该群体享受普惠金融的福利。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2

一、金融功能的定义及理解 

金融功能包含两个方面:金融和功能。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含:与物价有着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功能指的是事物或者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概括地说,金融功能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以及整个金融系统对经济社会所具有的推动、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功能的四个层次 

金融功能的各个功能之间并非杂乱无章,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一)基础功能 

金融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发挥的基础功能是中介功能和服务功能。中介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在资金的供求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资金的顺利融通。服务功能则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业务、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活动、财务管理及信托等业务。 

(二)核心功能 

随着市场和金融领域实现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说,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 

要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要求放松管制。政府应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逐步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相互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扩展功能 

金融的扩展功能是伴随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节货币资金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通过调节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和配置,影响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布局。 

3.借助利率手段、汇率手段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等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 

(四)衍生功能 

金融的衍生功能体现在金融的信息化上。信息化是金融未来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电子化,未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判断工具,也将越来越信用化。究其原因,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传递工具,既然本身没有价值,就可以用信息化来替代其价值传递工具的职能,去掉其本身的物质形态。信息化货币后,可以加快货币的流转速度,减少货币损耗等。 

三、金融功能的演进过程 

金融功能的演进是伴随着金融体系由萌芽到成型最后再到复杂化的过程而发展,随着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一)金融体系的萌芽:基础功能的显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交换的需要,为使交换顺利进行,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便产生了货币。之后,金融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务功能就主要由货币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的简单中介功能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金融体系的成型:主导功能的显现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向工业经济社会迈进。这时,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与融资的需要,促使金融的简单服务与中介功能向资源配置功能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交易需求越来越旺盛;交易范围不断扩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逐渐的发展和完善。 

(三)金融体系的复杂化:衍生功能的显现 

原来的世界,每个人是一个经济实体,未来的世界,每个人都将会变成一个金融实体。金融主体的变迁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影响犹大,会使得表内业务萎缩;对于投资而言,会使得投资分散化;对于监管者而言,将会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需要以新的思路来监管金融业。 

四、金融功能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也展现出新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充实金融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普众性 

由于技术局限性,传统金融忽略了数量众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小经济个体。以贷款为例,传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中长期大数额贷款,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则比较少。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分享性使得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成为可能,贷款更加灵活快捷。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例的各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正在不断深化金融功能,使其能更加深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二)实时性 

当今世界正在向数字时代迈进。金融领域也进行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数字化和金融介质数字化。实时性是数字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极大的方便资本流动,应对日趋变化迅速的市场。近期,比特币的火暴正在唤醒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实时性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的必然趋势。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的支持下,金融功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以应对更加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有待于现代金融的支持,只有不断深化发展现代金融,才能引领现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白炜.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5):2-4.

[2]胡月晓.金融功能的全球化发展与银行业国际化[J].新金融,2009,(10):24-27. 

[3]马钰翔.浅谈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时代金融(下旬),2013,(5):183-183.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货币”生产力水平;交易;银行;生态环境

一、“数字化货币”概念

作者理解的“数字化货币”概念是:由公民或法人(各机关团体企业)存入银行账户,一直以“数字”状态存在于银行网络系统账户上,借助银行支付平台行使转移支付职能,不提取纸币进入市场流通的货币。经济学中称为银行信用货币,“数字化货币”是信用货币的表现形式。

目前物资交易和各种支付活动过程中,是以“数字化货币”形式完成支付为主,纸币交易为辅。银行投放市场的纸币,仅为货币流通量的绝对小比例。公民、法人提取少量纸币用于日常生活零星支付,大大节省了纸币的使用量。银行永远不必拿出巨额纸币兑现。

纸币交易的特点是,交易双方“当面”完成交易,不借助任何金融网络平台,纸币属于广义的“数字化货币“,本文讨论仅指狭义“数字化货币”。

二、货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货币作为物资交易媒介,一直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在同步升级。原始社会物物交易,没有货币;农耕蓄产社会,货币由贝壳等到一般金属铁、铜铸币,逐步升级到贵重金属金、银铸币,在金银作为主要货币时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相对繁荣,银票应运而生,银票为最原始的“数字化货币”表现形式(银票本身不具有价值,是以钱庄信用为质押,可以随时换取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在特定的区域内流通);蒸气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纸币随之为各国流通法定货币,替代金、银等金属货币完成物资交易,是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价值符号--当时在人们的观念中,真金白银才是货真价实的货币。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移动互联网和与之匹配的智能手机普及,物资交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本大多用于法人之间大额异地交易的“数字化货币”流通方式,迅速深入寻常百姓家,客户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移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网银”“财富通”“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以“数字化货币”完成交易。纸币在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弱。

三、“数字化货币”在交易中的广泛运用,是信息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趋势

全面实行“数字化货币”,从目前各种互联网支付平台实际使用实践上看,已经没有技术障碍。使用“数字化货币”交易方式的有,法人(机关、团集、企业)之间的物资交易跟专款划拨和税收征退,法人支付公务人员、劳务人员工资性收入,社保系统支付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公民、法人在网上、超市购物、旅行订餐、订房、订票等等。

人们已越来越喜爱这种以“数字化货币”来完成交易的全新交易方式。普通公民合法收入基本习惯于存入银行转为“数字化货币”,理论上推定,市场流通纸币将进一步减少。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趋势。

四、现行银行体制与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的弊端

目前的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和各类地方化集团化商业银行并存的金融体系,使公民、法人可以在银行系统多家银行设有两个以上不同账号的账户,“数字化货币”信息隔离,各商业银行信贷与转移支付功能交叉重叠,商业银行以追逐银行商业利润为目的,相互不健康竟争,影响了银行对公民、法人进行信贷与转移支付信息的全程监管,带来金融秩序混乱,银行监管乏力,宏观调经济调控与杠杆作用弱化。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半纸币半“数字化货币”交易方式,让纸币流入市场彻底失去监控,少数不法企业利用政策真空与金融管理体制漏洞,巧取豪夺迅速暴富;少数公民、法人在此银行欠下巨额债务,又改头换面往彼银行设立账户另起炉灶,给商业银行造成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损失;各类偷税漏税及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层出不穷;部分政府官员被腐蚀,巨贪频现触目惊心;同时为盗窃、抢劫和非法幕后交易等提供了温床。社会主义社会构筑的正能量价值观与信仰被稀释,严重扰乱正常经济发展秩序。

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银行系统的地方化、商业化运作和半“数字化货币”半纸币交易方式,阻碍了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五、探讨“数字化货币”的本质属性与信用保障

“数字化货币”本质属性是国家信用货币。是以全民物质财富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表现形式,是人们劳务、服务利益或经营利润的价值体现,是由国家为商品与服务交易的价值尺度。“数字化货币”不具备金属货币的“特殊商品”属性。

“数字化货币”本质属性决定了实现信贷与转移支付的银行不具备商业属性,属政府特殊的行政职能机构,属非营利性法人范畴。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和全民所有,人民币发行权撑控在国家手里,为全民服务,银行利润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这就为银行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以全民物资财富作为信用保证的“数字化货币”,是公民、法人的合法财产以数字形式存入银行指定账号,神圣不受侵害。中民人民银行投放与管控“数字化货币”,享有绝对全威性与对公民、法人合法财产的绝对保障性。“数字化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发行量始终与经济发展规模需要量保持总体平衡。

“数字化货币”是国家强制推行以全民社会财富作为信用担保的一种价值标准,代表的是全民社会财富,搭载网络平台实现转移支付与信贷,只能由统一封闭的唯一权威的国家职能银行履行转移支付与信贷。

一切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我们视信用货币有金属货币潜质,具备商品属性,视银行为商业“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而存在。而地方化、集团化银行机构不具备全民财富信用保障资格(外资银行性质等同于地方化集团化银行),其“有限责任”无法抵御因不可预测的不良信用信息网络迅速传播,拥有两个以上账户的公民、法人瞬间将存入的“数字化货币”全部挤兑,商业银行“数字化货币”被立即全部掏空的局面。给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带来混乱,给国家银行“数字化货币”信用造成危机。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人账号为其身份证号一致的唯一的终身专属账号;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投立中国公民银行、中国法人银行发行“数字化货币”,分别为中国公民、法人“数字化货币”转移支付信贷等一切业务服务。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各种层出不穷的虚拟货币和网络金融诈骗,预防因推行“数字化货币”给公民、法人财产带来难辩真伪的陷阱,保障公法、法人财产权不受侵害。

公民、法人持有效身份证在对应的银行系统申请注册,银行账号同时具备信、贷功能,实行存贷合一账号(或分设借、贷账户])管控贷款与存款。公民、法人一切经济往来流水,即记入中国公民银行或中民法人银行。

信息化生产力把我们带入“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公民、法人,将全部融入公安户籍系统(或公商法人信息系统)、国土资源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银行“数字化货币”系统。而“数字化货币”载体的银行,将是与公民、法人互动更加频繁而紧密的系统。

六、推行“数字化货币”对银行重组和职能转变的要求

推行“数字化货币”对银行重组与职能转变的要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设立中国公民银行、中国法人银行(机关集团企业)和中国银行(外币),省、市、县及规模经济人口镇设立对应银行分支机构。其他任何地方化集团化商业化和外资银行等,全面退出银行领域,转向从事实体产业生产经营。

中国公民银行基本职能:统一作为公民“数字化货币”信贷与转移支付业务,中国公民银行可设网上营业厅,初步设立:公民信贷窗口;公民转移支付窗口;公民利益分配窗口;公民税务窗口等。

中国法人银行基本职能:统一作为法人“数字化货币”信贷与转移支付业务,中国公民银行可设网上营业厅,初步设立:法人信贷窗口;法人转移支付窗口;法人利益分配窗口;法人税务窗口等。

社会保障机构交纳和支付社保资金及税务机关征税、退税及其它涉及公民、法人一切罚没奖惩等,由两大职能银行实现“数字化货币”转移支付。

中国银行基本职能与现行体制一致,拒绝外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外币有中国银行兑付成“数字化货币”转入公民或法人银行。外国公民进入中国境内工作生活,币转入中国银行,由中国银行根据其护照号设定唯一账号,由中国银行根据汇率转换为人民币“数字化货币”实现转移支付等业务。如申请中国籍为中国公民,其“数字化货币”转入中国公民银行或中国法人银行,享有中国公民或法人同等待遇。

七、推行“数字化货币”的主要障碍与应对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将面临很多障碍,如银行体制重组,银行系统信贷支付平台全面升级扩容,智能手机的功能升级,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及老弱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使用等,但最大的阻力将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而经济发达地区普通公民将是最积极响应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软件”上必须具备:⒈“数字化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⒉公民、法人对“数字化货币”信心保障;3、承担信贷与转移支付载体的银行体系的唯一性、强制性、全威性保障;“硬件”上必须具备:1、政府高度重视与广泛宣传;2、全体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实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功能升级为卫星定位、指纹开机、眼膜设密、个性化数字设密等);3、银行系统重组和现行转移支付平台的全面升级。

八、结束语: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中国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进一步完善供给侧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等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可持续与健康平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银行机构重组与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给市场经济物资流通装了上精确制导“北斗”天眼;给宏观经济调控配备了超级定海神针,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发挥银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指挥、调控与杠杆作用,有针对性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阳光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产业的投入,遏制产能过剩清理经济泡沫。保障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进入快车道。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将使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偷税漏税、非法洗钱、以谋取私等社会痼疾得到彻底根治;一切以纸币为目标的违法犯罪行为失去生存空间。中国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将进入“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轨道。

信化互联网普及不足二十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不足十年,商品流通体制与货币交易方式都已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生产关系如何适应信息化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没有任何西方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发挥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全面推行“数字化货币”引领信息化社会生产力一起向前飞,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给货币交易带来的一场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世界将因此而震惊欢呼与喝彩。

参考文献:

[1]袁庆玲.基于数字化的纸币防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大连工业大学,2011.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4

在6月28日召开的2017上海MWC主题论坛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表示,数字化社会发展对运营商提出了新诉求,通过提供数字联接,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开发云上的应用并做好大数据分析这三部曲,运营商可实现新增长。

四大场景寻求新增长

近几年来,从国际上看全球移动用户数趋于饱和,运营商只能在存量用户中竞争,得到的只有零和游戏。但是,当前社会正在朝数字化发展,这对运营商产生新诉求,而运营商也有能力沿着个人、家庭、企业、政府这几个场景,去追求新的增长。

对此,郭平分别在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层面分享了华为与运营商合作寻找新增长的成功故事。

在个人服务方面,十年前,华为Mobile Money解决方案就与肯尼亚运营商Safaricom合作开展M-PESA移动金融业务。“今天在中国,我们用二维码已经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现金生活’,但其实好多年前,肯尼亚居民就可以使用M-Pesa买水、打车。”郭平表示。

据悉,这些年M-Pesa业务继续发展,从十年前的转账到后来支持缴水电费、教育费、加油等生活服务,再到现在做深度的金融合作,现在Safaricom已经能够提供小额存取款业务、保险等金融服务。据悉,截止到2016年,M-Pesa的转账和交易流水量已经相当于肯尼亚的GDP总额的50%。M-Pesa收入已经占到Safaricom总体收入的27%,对ARPU值提升超过1.5美元。

“华为的Mobile Money解决方案在不断发展,帮助肯尼亚居民真正实现了‘无现金生存’。”郭平表示。

在家庭服务方面,华为与软银合作Air项目可谓是驶出了商业新蓝海。

针对在日本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享受不到高速宽带服务,软银推出基于WTTx的Air业务。

该方案引入Massive MIMO技术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合约部署和CPE发放,即插即用。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100万用户,带动整体宽带收入同比增长51.9%。在今年,软银计划新增100万用户,未来目标发展到500万用户。

在企业服务方面,华为与中国电信、深圳水务合作智慧水务项目。深圳水务在智能抄表系统部署之前,面临着两个经营难题。

首先是基于政府要求的“抄表到户”原则,深圳水务在未来5年内要从各小区物业接收130万用户,如果按照传统人工抄表方式需要新增大约210名抄表工人。其次是现有管道无法实现及时异常告警。对于长期小流量、突发大流量、高流速等异常问题不能及时告警。

使用远程抄表能够节省运维成本,同时基于高频次抄表,实现大数据分析,减少了漏损。“基于这个方案,未来有望降低漏损,产销差下降3%,相当于实现每年3200万元的效益,同时节约1500万元的人工成本。”郭平表示。

在政府服务方面,华为与Safaricom合作打造平安城市项目,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振兴当地旅游业。

三步战略迈向数字化

郭平表示,从之前与运营商合作案例的经验来看,要想抓住数字社会带来的机遇,寻求新的增长,华为总结了三点成功因素。首先,在组织上需要高度重视,有独立决策小组。其次,在技术上要跟进,根据业务适配相应的IoT、安全、大数据以及AI等技g能力。最后,运营商需要争取到政策支撑,包括业务牌照、频谱和业务开展便利性。

同时,郭平认为运营商参与行业数字化可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提供联接是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除了继续做好现有连接的体验之外,还需要拓展家庭、企业、政府的新连接。

第二步,是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传统行业的数据采集、业务流程正在逐步数字化,作为决策支撑系统的输入。所以,这就需要运营商要设法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改造。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5

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

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

随着高清监控应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智能分析的发展,并对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监控系统智能化后,安防行业逐渐融入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安防初见雏形,视频感知随着视频分析以及高清监控技术的发展在物联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监控系统随着计算机发展水平的提高,已经由模拟系统向数字化系统转变,数字化系统在功能上较模拟系统完善,操作极其智能化和集中化等。

与此同时,智能监控的发展使得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实现对动态场景中目标的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现如今,我们已经对智能交通系统不陌生了,抬头看信号灯已经由红黄绿三色变为带箭头指向和时间显示,全市快速路、主干道的可变信息板24小时路况,告知司机们前方道路哪里畅通、哪里拥堵。这些都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悄悄做着贡献。

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是视频监控系统公认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所以,视频监控发展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

金融数字化政策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服务转型电信运营电信业务运营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19.000 中图分类号:TN92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19-0000-00

引用格式:邵建,童恩. 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转型[J]. 移动通信, 2015,39(19): 00-00.

Digitize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Service Operation

SHAO Jian, TONG En

(China Mobile Group Jiangsu Co., Ltd., Nanjing 21001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both inner and outer environments of telecom industry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of domestic telecom operators becomes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Therefore,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service has been strongly driven.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s, the digitalize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operation was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in aspects of value connotation, terminal, network and service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lecom operation.

[Key words] digitized servicedigitized servicetransformation telecom operationtelecom service operation

1 电信业务运营的发展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国内4G网络的建设与部署,以社交和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OTT(Over The Top)业务快速发展,如微信和微博等,这类业务基于通信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VoIP或即时消息等通信服务,并且已发展了数亿的用户群体。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与短信等传统业务。近几年来国内移动通信基础业务的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可知移动话音和短信的使用量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移动话音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而如图2所示,从2012年以后,移动流量的资费开始下滑,4G的快速普及和行业的政策管制加速了流量资费下滑的趋势。

图1传统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图2流量资费的下滑

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市场。在个人市场领域,除了互联网企业外,电信运营商还面对虚拟运营商的竞争,虚拟运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通信服务,如蜗牛移动将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游戏相结合、京东通信将通信与电商的商品销售相结合等;在家庭领域,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和互联网电视服务面临着广电企业的竞争;在集团客户领域,国内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均考虑进入,如提供企业级的通信服务产品等。

综上分析,电信运营商同时面临互联网企业、广电和虚拟运营商的竞争,因而电信业务的市场竞争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语音和短信等业务未来不能支撑电信行业收入增长及流量资费持续贬值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需要探索新的业务空间并实践新的业务运营模式,而数字化服务已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转型方向。

2电信运营数字化服务的内涵

当前国内4G移动用户数已接近3亿规模且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巨大的移动宽带需求,未来几年内流量业务还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这也是电信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流量”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具备一定的商品属性,如自由流通,即可购买、可转增他人甚至“等价兑换”(如国内某虚拟电信运营商推出的1分钟语音=0.75M流量、1条短信=0.5M流量的服务)等。未来企业用户或商家可以批量购买流量,将其作为营销资源免费赠送给最终的个人用户,以提升其业务、服务或商品的推广效果和用户使用量。因此可知流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数字化“商品”。

移动用户订购流量的目的是手机上网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应用/服务,其中每个应用/服务的提供者即为商家(电信运营企业也可以充当提供某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的“商家”)。手机用户和商家的交互内容即为“信息流”,其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信息流”的载体是流量,因而属于流量的价值延伸。发挥电信网络的优势以更好地搭载应用/服务、基于“信息流”挖掘移动用户的价值、拓展新业务,这些是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方向。

如上以移动流量为例分析得出未来电信运营商除了要提供数字化“商品”外,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服务,才能保障业务收入的增长。图3为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趋势,可知在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模式下,“交易”的双方是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用户购买通信产品(如语音、短信等)后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用户间交互的信息不能为电信运营商带来额外的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是发展用户;但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电信网络基础上叠加了商户提供的业务应用,“交易”的双方是用户与商户,交互的信息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可以产生额外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转变为发展用户和商户(即拓展新业务应用领域)。

图3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

综上研究分析,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

(1)拓展和延伸提供和使用电信业务的主体范围:使用电信业务的“用户”不仅仅是人(手机终端),还包括物(物联网终端),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提供业务/产品/服务的“商家”不仅是电信运营商,还包括各个行业的企业级“商户”(如银行和大型互联企业等);

(2)增强“信息”的交互能力,打造智能化的通信网络;

(3)提升用户的价值、挖掘信息的价值;

(4)促进电信流量的使用;

(5)创造新业务领域,实现增收。

目前中国移动已确定面向2020年的战略愿景:“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打造优质智能管道,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实现从移动信息专家向数字化服务专家的转型。

3数字化服务的体系架构

如图4所示为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主要包含终端、智能网络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3个层面。

图4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

(1) 终端

新型的电信业务运营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人(使用手机),还包括“物”,如视频监控终端、金融终端以及智能插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终端等,“物”所连接的对象是商户(即“业务应用”的平台系统)。数字化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因而服务对象变得广义化。

(2) 网络

在数字化服务时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要能快速、高效、便捷地支撑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因而对网络的要求大大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应用如NFV(网络虚拟化)等技术,使得网络建设、部署和控制更加灵活和低成本化;在网络服务方面,拓展现有的PCC(PolicyandChargingControl,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面向不同的业务应用可提供差异化的QoS服务保障,分别对应不同的资费策略。电信运营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价值,因而电信网络的运营将变得更具成本效益。

(3) 业务

未来的业务支持跨行业并面向多个应用领域,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业务的提供方我们称之为商户,其也具有一定的广义性,电信运营商和各行业的集团企业等均可作为提供业务的商户。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业务平台化是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可以独立建设或者联合第三方商户建设业务平台并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又能为公司带来增收。

用户(终端)、网络和业务应用之间交互的信息在电信业务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留存,基于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企业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通过后向的运营(如广告和付费的增值服务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 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思考

以当下互联网上很风行的打车APP应用为例,实现了用户、司机和业务平台之间现金的流转和打车服务的O2O(线上线下的交互),系统中的交互信息包括如用户的位置、手机号、银行卡和车主信息等,业务平台侧(商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如基于用户的经常所处的位置和手机号等信息,可以为其推介周边的生活消费;也可向车主推介维修保养等服务,再进行后向的收入分成,这就突破了打车应用本身的框架,体现了数字化服务的创新价值。在这类互联网化的应用中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智能化的管道外,也可与业务平台方(即商户)合作,如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定向4G流量,在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业务使用的同时,通过与商户进行后向运营合作分成(如广告、付费业务等)实现共赢。

当前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也向数字化服务方向发展,中国电信重点投入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生产服务领域,在数字生活领域,以流量经营和互联网应用为主体发展新兴业务,如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向家庭用户以光线宽带为入口提供网关、机顶盒和互联网电视应用等产品;在数字生产服务领域,重点切入医疗、教育、政务和物流等领域。中国移动未来将面向个人、家庭以及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在个人领域,发展社交、娱乐、购物、学习和衣食住行等业务应用,如成立的咪咕公司,为用户提供了音乐、手游、视频、阅读以及动漫等诸多产品;在家庭领域,提供家庭娱乐和安全监控等业务应用;在企业领域,深入企业的供应链、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提供ICT产品或系统级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5结束语

在流量价格不断贬值的趋势下,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市场发展必然,以语音和短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业务将逐步被以流量为载体的数字化服务所代替,因而电信运营商需要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接入多样化的终端、提供智能化的网络管道以及拓展丰富创新的业务应用,才能保持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刘杰,许立东. 运营商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开展多重属性家庭数字化服务[J].世界电信, 2015(5):70-75.

[2] 杨晓芳.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3] 陶伟强. 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初探[J].通信企业管理, 2015(8):78-79.

[4] 龚勉,王旭昊. 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现状及流量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2(2):40-42.

[5] 王卓. 电信行业转型的思考[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3(4):6-9.

[6] 汪军,李明栋. SDN/NFV――机遇和挑战[J]. 电信网技术, 2014(6):30-33.

[7] 黄国斌. 什么样的数字化服务有前景[J]. 商学院, 2014(9):67-69.

[8] 王晋. “三条曲线”带来的启示[N]. 经济日报, 2015-03-10(5).

[9]素文. “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N]. 人民邮电, 2015-01-16(1).

[10] 周宇. 面向移动流量经营的电信业务支撑[J]. 科技展望, 2015(9):237-237.

[11] 穆致君,何阳. 国际运营商发展数字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电信科技, 2015(4):75-7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