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创业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52-03
在进行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相辅相成地推进会计学专业创业实践教育。各类院校可通过在大学中设立创业基金、与公司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建创业团队、开办创业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制作、社会实践等)进行合理配置而建立起来的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严格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当中,并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具有指导能力的实践教师、建立能承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等。
二、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
会计学专业的创业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并以此为基本目标,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之中。其中,创业意识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因素;创业品质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应具有的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基本工具和手段;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顺利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一个关键要素。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一)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会计实验课,要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自主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等教学。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实行自主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真实型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实行开放型实验、竞争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向他们传授创业知识;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实行应用型实验、科研型实验和效益型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三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具备了创业的意识和品质,形成了创业能力。
(二)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习教学模式
实习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实习创业模式,即校内实习创业模式和校外实习创业模式。
1.校内实习创业模式
校内实习创业模式主要是模拟创业实习。模拟创业实习是依据模拟创业实习的目标,确定模拟方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学校模拟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习系统或模拟的创业公司,设计模拟创业方案,进行模拟创业。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的创业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规划的制订、创业资金的筹集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都是由学生亲自安排与操作。在模拟创业的过程中,实习学生要进行模拟创业演示和讲解;在模拟创业结束时,实习学生要提交模拟创业实习报告。通过模拟创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校内模拟实习创业,学校应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建立会计学专业校内实习基地。
(1) 经管实践中心
以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为主的经管实践中心,是紧跟现代科技、生产、服务和管理发展前沿的实习训练场所,它能实现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经管实践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既有硬件建设,又有软件建设,涉及面较广。因此,要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办学思想、生产实际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遵循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经管实践中心的建设。
(2) 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充分利用与会计学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学校实习基地,使教学、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它可以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形式,也可以是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其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和服务等,既实现了高校教育、科研和开发的同步进行,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创业指导中心是学校促进校企文化结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机构,负责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信息,普及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知识,开展创业指导和专题讲座,推广成功创业者的经验,负责创业社团的管理工作等。
2.校外实习创业模式
校外实习创业模式主要是到创业公司实习,这里的创业公司主要是指与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的高新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创业实习的目的,选择恰当的实习公司,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和布置,带领实习学生进驻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做好与公司和学生的沟通工作,做好对学生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控制和考核。学生在公司接受创业教育,参与公司相关的实际运营活动,在实习结束时要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和心得。公司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的实习成果,由指导教师和公司共同享有。
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实现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真正结合。会计学专业开展校外创业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与充满活力的高新企业及社会各界充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引入学校,将学生送进企业,使学生有机会进入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经历和体验创业的真实过程。这有助于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学校也应当定期将企业的主管请进来,为学生做有关创业教育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起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互帮互教的亲密关系。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业者联盟,让准备创业的学生和已经创业或成功创业的人士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创业者联盟这个平台可以让准创业者学习、积累经验,可以检验他们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可以丰富他们的创业实践内容,可以放大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功能。
(三)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创业模式主要包括自主选题方式、成果形式多样化、指导模式多样化、过程控制以及成绩评定五个方面。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课题、就业岗位或创业计划自主选题;设计过程中,采用教师指导、硕博协助指导等多种指导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制定阶段性计划、进行中期答辩等措施控制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成果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创业公司+创业计划书、管理实践+研究报告等形式;最后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成绩评定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将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三)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会计专业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主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活动面向现实需求创造了条件。基于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如图2所示。
四、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管理
首先,将教务、团委、学工系列中涉及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人员统一在一起,组成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对实习相关工作人员的评价工作。例如:学生辅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等工作业绩的考核、培训及工资待遇等要实行统一的标准。
其次,要加大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之间的联系,杜绝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将所组织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到实践教学内容的统一管理当中,实行统一考核。例如:在组织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系统性、计划性的原则,做到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实践教学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转型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科学的解决好大学生创业问题,特别是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在会计学专业的创业教育中,构建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会计学专业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一个任务。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不断探索,在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创业教育并举,才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完成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理念—实践锻炼自我—实现就业创业—立身服务社会的求学过程,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特色、有实力、高质量、受欢迎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孔庆书,唐文,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2).
[2] 陈坚民.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3] 李红霞,李立明,等.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
[4] 张林,张莉.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9,(5).
[5] 张林,陈欣.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2011,(11).
Stud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accounting specialty
ZHANG Lin,TANG Xian-jie,LI Yan
(Accounting college,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advancing by leaps. In such circumstances, all kinds of College accounting education how to adapt to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needed high-quality training suitable for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highly skilled accounting personnel,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Practice teaching a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an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so on.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xperiment desig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rnships, graduate, start with the main link, discussion on entrepreneurship-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jor.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joring in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责任编辑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03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会计模拟实验 课程体系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也对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它撕裂了传统经济体制下会计教育和职业界的固有联系,但二者之间新的联系通道却未能及时开通,这导致了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脱节。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用人单位需要能尽快直接上岗的人才,他们不愿意花费培训成本和时间来进行培训,所以从学校毕业刚走上岗位的学生必须在学校里就要培养实践需要的动手能力,而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设计,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中高级专业人才,是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会计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管理科学,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要实现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有着极强技术性的经济管理专业,它对实践性教学更是有着特别的要求,实践性教学不仅应贯穿于其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其各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而且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并由浅入深、环环衔接,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才能实现其预期的教学目的,较好的完成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任务。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
1.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所构成。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法、财务会计法规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三部分的课程在整个大学阶段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做到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又不相冲突或是知识衔接不上。
2.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只是简单的做账、记账,他还应该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在前面开设,大一上一般是开设通识课程,从大一下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非常重要,因为专业核心课程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如果基础没有学好,后面的知识学起来就会很吃力。首先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是讲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核算程序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全面了解会计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其次就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重点在于会计经济业务的实务处理,是全面阐释财务会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课程。财务会计分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内容核算基本上都包括了,而高级财务会计则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业务,它比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更深;第三是成本会计的开设,掌握了财务会计的内容之外,还应该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第四是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是只会做账,还应该会进行财务分析及资金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在掌握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习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最后开设的是审计学,审计学是为社会培养经济监督人才开设的课程,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也应该自觉把关,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及税收法律制度,只有懂法,才会守法,企业的经济业务与税法知识紧密相连,因此,还应该开设财经法规及税法课程,以上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将前面课程的知识学好了,那么学习下一门专业课才有基础,才会更容易理解。而专业选修课程则基本上都是些行业会计,里面有与核心课程交叉的一些知识,但又有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的核算内容,这些课程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到大四上开设,这样就避免了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冲突,课时可以安排少一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二、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
既然各会计理论课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那么对于会计实验课程的安排也毫不例外。会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1.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全仿真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二是可以让学生毕业一走上会计岗位就能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可以提高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四是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有了更具体的体会,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指明了方向。
2.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非常重要,要注意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协调,他们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如果有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习,就在实验中出现这些内容,那么就达不到实验课所需要的效果。有的实验课需要专门进行单独实验,而有的则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随堂进行。
大一学生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以后,就可以在本学期末进行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也可以在紧接的下一个学期开设,这样既可以学习实际的账务处理流程,又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巩固,同时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指明了方向,因为会计学原理是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建议进行专门的单独手工实验要好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了中级财务会计后,就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较会计学原理实验来说,要综合一些,其中会涉及到税法的一些知识,所以它应是在学习了税法之后开设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建议单独进行,既可以采用手工形式也可以采用电脑做账。大三上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以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实验课程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相结合。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习了成本会计理论课之后来开设,也可以随堂进行。税务会计模拟实验的开设也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学习了税法、税务会计之后,对企业的税务登记、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及报税表的填制要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理论知识对这些讲得虽然很详细,但不很直观,难以理解,而通过模拟实验,会让学生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并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大四上还可以安排一个大综合模拟实验,这一实验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之后来进行。这一实验应是模拟一个较大规模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内容进行,既有财务会计的知识,又包括成本会计的知识,还涉及到税务方面的处理,即从审核原始单据到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最后报税的整套账务处理流程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而且它包括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处理两部分,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经过这几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能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培养更高级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及经济监督人才,建议还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以及审计课实验,这两门课程的实验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
而会计毕业实习则是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主要采取的是校外实习形式,完全让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中去实习工作,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的一次锻练。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毕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会计学专业全部主干课程的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来讲,实践课程的开设比较多,那么如何来安排各门实验课的开设内容及开设学期、学时就显得很重要了。象会计学原理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因此其实验教材内容模拟的应该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经济业务,其分录处理题可以稍微简单一点,重点在于学习流程,可以安排在大二上进行,学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中级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要丰富一些,因为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很丰富,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各种业务,因此其经济业务题的难度可以比会计学原理实验有所加深,同时经济业务里面还可以加入一些涉税内容,可以安排在大二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成本会计的实验也很有必要,主要是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可以安排在财务会计实验后进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的核算及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等,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税务会计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涉税处理事务,因此实验的内容应涵盖经济业务中的涉税处理及纳税调整,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知识,各个税种均应涉及到,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28个学时左右。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是会计学专业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会计实验室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到财务指标计算与分析等全部会计工作的操作程序,涵盖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安排在大四上进行,课时分配56个学时左右。
总之,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科学合理地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宋轶君.从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职业圈,2007,(2).
[2]周凤.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02-21.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3
一、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的危机
(一)生源危机
我国共有2 305所大学,其中有综合性大学547 所、财经院校242所。目前不仅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很多理工院校也设立了此专业。与此同时,我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却在大幅减少。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有957万名考生参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比上年减少65万人,许多省份出现了生源未满的现象。权威机构的预测显示,高考生源下降的现象将延至2017年。这对招生规模巨大的高校会计专业影响尤甚,高校会计专业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
(二)就业危机
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3%,在调查覆盖的565个专业中排第22位,2010年这一排序降到38位,并且多数学生从事的是低端岗位。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初级核算工作会逐渐被电脑代替,吸纳低端会计人才的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失业量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已达到0.4万,在全部本科专业中排在第9位,2010届失业人数更多,甚至排到了第7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日趋放缓,初级会计人才的失业问题将愈演愈烈。与低端人才过剩并存的是高端会计人才的短缺。会计行业初级人才与高级人才“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早已存在,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三)信任危机
2010年我国有34万人放弃了高考,部分原因在于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索性直接放弃高考。因此,有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也有许多人直接参加“洋高考”,到港澳或国外念大学。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选择国外高校,大批国内高校会计学院将被淘汰掉,甚者一些名校的教育质量也面临公众的质疑。
二、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贯彻通才教育目标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
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具备很多素质。首先,要具备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等职业道德和公民素质。其次,要具备专业知识、行业知识、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提供制度设计、政策判断、系统设计、管理和战略咨询等高端服务。总之,企业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通才,如此全面的要求目前的高校会计教育难以达到。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给高校会计教育敲响警钟,只有通才教育目标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通才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正如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所描述的,其目标是让学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情知道的多一些”。这与当今社会对高端会计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重技能、轻人文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通病,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浮躁功利,这与大学会计教育的初衷恰恰相反。大学会计教育的最终成就是培养出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卓越的学习能力、创新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公民素质、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通过开展会计通才教育不仅可使学生获得功利上的满足,也能通过实施德育、美育使学生的伦理道德、心理健康、人文修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才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在会计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以全人教育为方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大学会计教育必需真正贯彻通才教育之目标,唯此方能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高端会计人才。
(二)培育完善的会计学科体系
为了应对挑战,我国高校开展了形形的会计教育改革。有的高校引入一流的原版专业教材,有的高校开设外国财务会计专门化专业,还有的学校将会计学分为注册会计师、双语会计、会计等多个方向。这些改革无疑各具特色,但却都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全面的缺陷,既没有实现完全的国际化,又不能适应本国的实际需求。在此,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划分方式。
美国高校将会计学划分为5个方向:1.公共会计:就业方向为国际会计、审计、保证服务、税务、环境会计、法务会计、信息技术服务、个人财务规划。2.企业会计:就业方向为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税务规划、预算分析。3.政府财务:就业方向为审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预算分析、研究类工作。4.教育财务:就业方向为教师、科研机构、咨询服务。5.非营利机构或组织财务:就业方向为会计、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和财务记录保管。
较之于美国高校对会计学的划分,我国高校会计学的专业方向设置却欠全面。虽然也将会计学分为多个方向,但却很少关注政府会计等其他领域,即使涉及也只作为选修课来处理,多数学校仅以企业会计、审计等作为专业方向,并且各个专业的课程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学生可选的课程较少,造成其知识面狭窄、落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面对就业危机过于急功近利。例如,当注册会计师短缺时,各个高校就一拥而上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形成学校间的恶性竞争。
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架构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盲目追赶热门专业的短期行为并不利于会计教育的发展,却只会使我国会计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最优条件为使命,构造完善的专业方向和全面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化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
在大学里,学生应该能够追随自己的激情和兴趣,选到感兴趣的课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同时课程安排比较死板,必修课安排过多,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发掘个人兴趣,因而学生视野狭隘,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会计学院的课程安排涉及到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会计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更须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埋没学生个性。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应强调文理交融,学校应减少专业必修课,提供更多的选修机会,增加选课自由度,允许学生广泛涉猎相关课程,增加各界学者的讲座数量,并通过更多的专业实践来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学校应制订灵活的培养计划,在大学前两年,可以不分班只分课程,后两年再确定专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一门课程,既可加强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让其根据自己今后欲从事的领域来选择细分的专业方向。应在培养计划中鼓励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满学分,让有能力的同学在大一就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课。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避免课堂学习与专业实习的冲突,应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增大学生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留出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假期学分课程,允许学生利用暑期和寒假选课以提前完成学业。
(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我国会计教学上大量的课时都用在向学生讲授基本理论,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报告写作等方法,但仍然无法跳出传统讲授法的束缚,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仍很突出,因此要尽量少用单纯的讲授方式。课程可以设计成研讨会等形式,即使课余的学习也尽量安排成小组讨论和团队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其知道为什么。对于新生事物,做与学结合效果会更好,学生往往会迫不急待地想继续深入学习。除了要加大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辅导等教学方式的比重之外,还应重视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必须强调对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使学生的知识融合贯通。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泰国的经验。在泰国,许多学生往往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晚上就在政府、企业等部门进行工作实践。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因为这关系到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
(五)推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应鼓励学生举办社团、进行社会实习,支持学生开展各类辩论、演讲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在服务中学习以及参与式的研究,学生可以接触现实并学会人际沟通和相互合作。学校应推动学生平等参与讨论社会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文底蕴,让其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加强学生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让他们能够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变迁。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4
一、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一)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与小微企业人才匮乏的矛盾 小微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80%以上,最终产品和服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据易才集团和CHINA HRKEY共同的《2012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显示,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技术人才、高层管理者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50职业”中“会计”排名第一,这也证明了小微企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两者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既能有效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又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克服人力资源瓶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较为现实的办法是,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应紧密联系小微企业实际,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同时设置小企业管理、小企业理财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培养能够胜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一专多能和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毕业生要适应小微企业多个岗位一个人的实际,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其次,提高学生的小微企业岗位意识。针对部分学生不愿到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到小微企业发挥聪明才智,施展他们的才华。第三,小微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提高引进会计人才的薪酬,提高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竞争力,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瓶颈。
(二)能够完善会计学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我国会计教育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而言,《企业会计准则》更强调遵循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相关原则,强调职业判断,坚持会计与税法的分离,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实是税务会计,虽然也考虑相关会计原则,但更多地强调服务于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它大大地减少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因此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缺少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小企业会计课程。
有观点认为,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一些课程中都有涉及,没有必要再单独设置一门课。也有观点认为,既然会计、税法课程中有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就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强化其小企业会计的综合运用功能,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而不必单独设置课程。其实,这两种认识没有差异,前者认为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自然就了解了小企业会计,后者只不过强调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小企业会计内容训练。虽然这两种思路不否定小企业会计的内容,但主张的都是课程渗透、融合式的。
主张渗透融合式小企业会计者认为,如果再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有“叠床架屋”之感,因此没有必要。这种认识也出现在小企业会计的教材编写者中间,他们在编写小企业会计教材时,都力避其他课程中已有的内容,把小企业会计作为其他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其实,这种做法没有正确地理解小企业会计和其他课程内容的差别。同样的内容,小企业会计与其他课程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理解角度也不同。因此,小企业会计的内容不但不会“叠床架屋”还能收到相辅相成之效。笔者并不反对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小企业会计内容进行渗透,但有意识的渗透小企业会计内容,既破坏了原有课程自身的独特性,也不利于对小企业会计内容系统性的把握。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视角,选择一门课程,就意味着要按照其视角来选取和组织教学材料。这些课程的内容可能与小企业会计有某种重合,但看待问题的视角却不同。同时,一门课程若负载的价值太多,就有可能忘记它自身本来的价值。即便小企业会计的某些内容适合以潜在的方式融入相关课程中,但这种渗透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实有独立设置课程的必要。
(三)符合特色专业建设需要 自从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07]1号文明确提出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在全国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开始,各类高校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国家级特色专业”作为专业创建目标。但大部分高校在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办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雷同,课程体系无创新,实验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提炼”特色,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像部属高校和研究型大学那样定位于面向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或科研院所培养研究型会计人才,应充分突出服务“地方”和“应用型”,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同样需要大量懂管理、业务精的会计人才。盐城工学院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位置和江苏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急需大量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实际,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微企业财务负责人”。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要有特色,因此面向小微企业的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受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岗位分工明确性较大中型企业差,岗位的复合性高,具有一岗多能、多岗一人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决策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参谋作用要求高。小企业会计课程的开设,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常见税种的涉税处理、纳税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纳入其中,一方面将原有的包含在3-4门课程的内容综合在一门课程中,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小微企业规范的会计核算和涉税处理,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另一方面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有利于学生从小微企业视角来理解会计的目标和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以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开发并增设了适应地方小微企业岗位群的其他课程模块,如小企业管理、个人理财、税务筹划等,满足了小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第四,通过与小企业会计课程配套的“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平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材建设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2004年根据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编著了《小企业会计》,作为校级选修课参考教材;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情况,撰写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小企业会计准则》后,笔者编著了《小企业会计实务》,作为我校《小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在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立项建设中,笔者主编的《小企业会计》教材被列入“新编教材”名单,正在建设中。
(二)理论课程大纲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小企业会计课程是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基于小微企业岗位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小企业会计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并能熟练处理小企业常见涉税事项;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小企业会计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小微企业会计工作需要。(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小微企业会计及涉税问题。(3)课时安排。本课程理论课32-48学时。(4)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会计学原理和税法,其后续课程为《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5)课程主要内容。小企业会计课程以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小企业常见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以及涉税处理。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包括小微企业的范围及特点、小微企业的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资产部分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含消耗性生物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等,包含相关的涉税处理。负债及权益部分包括流动负债、应交税费、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小微企业收入与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含所得税费用)、财务报表及分析、特殊会计业务等内容以及小微企业的纳税申报都有独立章节。
(三)实践教学 我校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小企业财务负责人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与实务资源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包含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五个模块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循序渐进的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基于小企业财务负责人能力资源的项目制、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强调生产实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实现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小企业会计课程的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训练、电子报税和通过人机对抗方式的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几个部分。“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平台模拟一个小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等四大模块,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训练学生从小微企业CFO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学生可以在开放的平台拓展经营思路,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实习基地完成,实习基地主要由记账公司、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协会(商会)、小型企业等构成。
[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JSJG264)和盐城工学院2013年教研教改重点项目“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2]余谦:《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教学计划;会计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99-02
引言
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会计学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中。据统计,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583所左右。从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会计学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94%。该报告同时也显示会计学专业也是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达到前十位的专业之一,失业人数达到了0.73万。高薪职业像财务分析师、个人理财顾问、信用分析师、信贷面谈员和办事员、贷款顾问等所对应的专业也包括会计学专业。毋庸置疑,因为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都需要会计和财务人员,因此会计学专业相对其他本科专业来讲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从上述调查来看,失业的会计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这与全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比较多,会计学毕业生较多不无关系。因此,如何在众多承办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中脱颖而出,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下工夫了。本文通过对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较有特色的若干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分析,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独立学院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的几点建议。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制定探讨
本文对财政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下属的中国会计视野网站联合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2011年度最佳会计院系”中位居前十的十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给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建议。
从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来看,大部分院校都针对自己的生源情况和学校层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北京大学就希望通过“研究型学习+参与式讨论+团队化实践”的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者的基础素质;熟练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财会工作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辅助决策能力以及战略领导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东北财经大学则指出广义的会计学专业(含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会计、审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审计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奠定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技能,拓宽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定级考试,取得计算机操作证书。政治思想过硬,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那么,针对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为本科三批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备较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结合合办学校本部的特点以及生源特点等来制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比如笔者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校本部北京科技大学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所以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师资,结合招收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笔者建议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和基层生产一线,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业务规格指定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税务、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受到过专门的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素质和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财务会计尤其是工商业企业会计实务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会计、企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企业常用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从事业务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在课程设置方面:
1.从和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关系来看,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绝大多数财经大学都开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国注册会计师(ACCA)等专业方向。通过和组织这些考试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不仅学好相关的学位课程,还针对考试的相关要求和科目进行专门的培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可以尝试通过承办实验班挑选英文水平专业水平较高,有志于向国际化发展,家庭条件可以负担的起这些考试费用的同学参加国际合作办学的国外注册会计师班。通过此举,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出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人才。
2.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突出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就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和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包括在大二学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的会计手工实训,在大三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在大四要进行的会计综合大演练。除此之外,还有在学习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每门课程之后,利用网中网软件操作平台进行的模拟实训过程。所有这些,都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开始从事相关的出纳,会计等工作。
3.从课程设置的时间安排来看。鉴于学生考证考研工作的需要,建议将部分专业课提早开设。比如在大一大二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课程;在大二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务。这样考研相关的基础课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的相关课程在大二就能够学习完毕。也在大三开设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收概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这些专业课程为学生在大四和毕业之后报名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三开设高级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会计理论,资产评估,投资学,国际金融等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笔者认为,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结合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等的需要,学校可以对相对应的专业课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附加的讨论课、习题课,采用专门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习题探讨等方式进行,当然这些课程主要以学生自行组织为主,教师只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
2.建议开展小班教学,增加选修课范围,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专业教育。既实施通才教育,又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之后,真正学有所长,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这就需要学校在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无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还是增加选修课的范围,都需要一方面扩充师资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生的模式,值得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教学计划也要随着实践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亦骏.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特点浅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8,(1):92-94.
[2] 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8,(1):69-70.
[3] 鹿丽,田丽娟.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2007,(3):69-70.
[4] http://news.省略/focus/collegelist/index.shtml.
Study on the Draft and Implemen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Pla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WU T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College,Tianjin 301830,China)
会计学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E232.5
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以能力为本位,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对应岗位为“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大型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或会计实务工作。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企业或组织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足够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些培养要求,本文着重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讨如下。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教育为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撑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的高低。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全球意识和应变能力。合理设置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它圈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涉及到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否为将来的工作、深造和立人服务,综合素质能否全面提升等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设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围绕高考而准备,因此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差。学生进入大学后,高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些方面的再教育。
对大一新生来说,进入高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此时,他们或许非常迷茫,所以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将来干什么,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按照单位用人的要求不断塑造自己。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在学校要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走上社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大学生在法治社会必须知法守法,大学要加强“校纪校规与普法”教育,否则,学生被开除学籍或身陷囹圄后已悔之晚矣。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说,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礼貌素养和语言沟通能力,这是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大学必须开设“口语表达与礼仪”课程。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必须要知道本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情况,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特色理论”。大学生不仅要能说,而且对各种实用文书要熟悉和会写,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实用文书写作。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大学生在大一必须学习计算机基础(如word、windows、excel和网络应用)等知识。作为社会人,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市场,我们的任何计划和行动希望有序高效,大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可或缺。为了学生以后能够深造,为了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大一学生需要开设实用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设置
大学二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如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电算化、金融学、财政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收学等,实用英语可以继续开设,此学期要为大三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专业课设置
大学三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课,如商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现代会计学(英文版)、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电算化、国际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这些专业知识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向选修课程群设置
大学四年级第7学期开设方向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去选择某个方向的3至4门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如:财务管理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会计方向、其他相关方向等,每个专业方向可选修3-4四门课程。这一学期同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使学生在生活自理、心理素质、自主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毕业准备
大四第8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动手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答辩,准备毕业。
四年制应用型会计学本科8个学期课程安排参考资料:
这种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其次,可以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科学地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再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这样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的设置
实践教学包括模拟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好的效果,要认真编制教学大纲,加强专业实训室、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创新,将实践教学与正常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毕业时真正成为实用型人才,为此,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一方面要注重校内专业实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
(一)校内专业实训
校内专业实训是理论课的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初级阶段。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的课时比一般为7:3,比例高一些则为6:4。学校必须要加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确保本专业所开课程学生的实训,努力做到让学生把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然后化为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是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双方共同打造实用型人才,学校要根据实习学生规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也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教师也可通过与企业接触了解社会改革动向,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素质拓展训练
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懂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法律、政策,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和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大学生必须要进行专门的综合素质训练才能成为高级人才。综合素质训练包括通过独立生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通过社交能力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彬彬有礼、沟通自如,通过团队精神训练使大学生能够以大局为重、合作协同,通过自主创新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等。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训练、科技创新、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个性发展。
因此,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人才,必须设计合理的培养机制,科学地设置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分析解决问题果断,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与他人团结合作,有创新意识,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应用型会计学本科才能实现其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3)
[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江苏高教,2006(4)
[3]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衡水学院学报,2007(9)
[4]高晶.金陵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