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发展现状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西港区 三农问题 绿色经济

一、引言

2008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其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江市城西港区是江西省沿江开发总体战略的核心区域,是九江沿江开发“一核两轴六板块”空间架构的主板块,也是九江开发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

基于此,本文运用实证比较环鄱阳湖经济圈成立前后九江城西港区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在环鄱阳湖经济圈中的现状与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并探讨其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为促进九江市的经济发展,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二、文献回顾

自2008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特别是以局部带动整体区域发展的研究更是彻底,比如鄱阳县旅游生态开发,九江市港口开发的研究等等。刘海勇(2007)认为九江市城西港区是江西省沿长江开发总体战略的核心区域,地处鄱阳湖平原,位于万里长江、千里京九和五百里鄱阳湖的交汇点上,毗邻湘、鄂、皖三省,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处于环鄱阳湖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刘安炉(2010)认为九江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在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理应成为主战场、主力军,发挥主体作用。

1.综观以上观点,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都论述了九江城西港区在环鄱阳湖经济圈的重要地位和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发展现状,但现在的研究有以下缺陷:(1)关于环鄱阳湖经济圈和九江城西港区分析不够严谨,缺少一个基于数据的实证模型(2)大多从GDP方面分析环鄱阳湖经济发展现状,缺少从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指标的全面分析。

2.本文的扩展研究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1)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和DW检验预测九江城西港区的未来发展(2)通过统计数据,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指标全面评价九江城西港区和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三、城西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自2007年来,城西港区开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港区各项配套设施较完善,一座现代临港新城雏形初显。城西港区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大量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同时,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视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未来,九江城西港区必将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在环鄱阳湖经济圈中高效高速健康地发展。(表1)

基于九江市2007年至2011年的主要数据指标,分析如下:

1.GDP:从2007年到2011年,全市的GDP呈现稳步较快的发展,四年内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13.58%,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增长速度。

2.就业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员在三大产业的分布结构不断优化,结合各产业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我们可以更好地得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也大。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就业和经济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72.16%,农民的生活达到很大的改善。

2007年以来,城西港区飞速发展,为返乡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工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2011年,九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两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完成了工业“三年决战2000亿”目标。其中,占全市面积不到三成的沿江区域实现了超过六成的任务目标,贡献显著,是全市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域。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环鄱阳湖经济圈秉承着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城西港区的发展模式也必将遵循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

四、实证研究

1.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基于统计数据做的对GDP的时间序列分析: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表2,时序分析中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处理有两种方法:(1)确定性分析方法,即序列的趋势是时间t的确定函数,常用的方法有图1;(2)随机分析方法,ARIMA模型是典型代表,通过差分方法提取确定性信息,能提高非平稳序列的拟合精度,但难以对模型进行直观解释。而残差自回归(auto-regressive error model)模型1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

注:资料来源《江西省统计年鉴2008》

模型〔1〕

构建的确定性回归模型如下:

…………………………………………(1)

xt代表GDP,Tt代表年份,εt代表残差。由于受模型本身的精度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因素分解方法对确定性信息的提取可能不充分,需对残差序列进行自相关性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性,须进一步提取相关信息,可用自回归模型对残差序列进一步拟合,构造的模型如下:

…………………………………(2)

将两式结合,就构成了残差自回归模型:

………(3)

2.Auto-Regressive模型:时序图显示该序列有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但没有季节效应,所以考虑建立Auto-Regressive。

自变量为时间t的幂函数:

自变量为历史观察值:

由上图输出结果显示DW统计量的值等于0.2839,输出概率显示残差序列显著正相关。

3.最终拟合模型

该部分输出三方面的汇总信息:收敛状况、极大似然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轨迹。最终拟合模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线性回归模型的R2为0.8304,拟合残差自回归模型后的总体R2上升到了0.9795,拟合误差MSE也由2964降到了823.80847,表明考虑残差自相关后,不但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而且模拟的曲线更符合数据变化的实际趋势(如下图2)。

五、发展建议

城西港区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使命。2012年12月4日,九江城西港区正式由内贸码头升级为外贸码头,这不仅意味着国外航线可直航到该港区,也使江西多了一条水路运输的绿色通道,进出口货物不需再绕行上海、宁波等港口,就能直接在九江办理通关手续,这无疑是一条利好消息。为了实现“一港三区”的目标,未来,城西港区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五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企业集群效应。积极构筑沿江物流大通道,推进城西港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争取国家把城西港区列入开放口岸。

2.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湖区生态农业,做到高排放的项目不上,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上,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上,同时搞好岸上绿化。

3.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力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西省从沿海返乡的农民工有40万-50万人。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可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对于城西港区来说,应当加快配合城镇化的脚步,致力于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4.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科学布局构筑支撑力。城西港区要侧重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大进大出型临港工业产业,出口加工区、汽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发展定位各要有侧重,互为补充,加快形成功能完善、产业协作的发展格局。

5.重视引进资金与人才等资源。大力引进投融资公司和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信托公司与港区重点企业、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开展合作。鼓励沿江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完善人才支持政策,对沿江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为沿江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对九江城西港区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其在环鄱阳湖经济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现状良好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十三五期间,环鄱阳湖经济圈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城西港区应当抓住时机,利用自身和周边优势,实现绿色、科学、飞速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肩负起新阶段的发展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海勇.九江日报,2007.03.15

[2]吕烨,钟叶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N].江西日报,2010.02.2

[4]刘安炉.九江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2010.3

[5]九江新闻网.九江城西港区:激流勇进正当时,2012.5

[6]中国人民九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九江近现代经济资料下集(M).第五辑.九江文史资料选辑.1989.1

[7]孙述诚.九江港史(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10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2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重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也有实践性课程,但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一些课程所设置的实验或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一门课程教师讲授完理论课程一节课或两节课后,再讲授一节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这种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大都在“电脑+软件”的机房完成,实践教学课程也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意向、兴趣或者特长来设计,专业实践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根据金融行业发展需要而开设实践课程,以致学生很难在实践性课堂上学到马上应用的金融知识。

1.2专业教师团队能力不足

担任金融学专业的教课教师绝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到高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比较强,但没有在银行、证券或保险等金融部门工作过,他们的金融实践能力表现不足。有些高等院校也会到金融部门或其它高等院校请些专业人士,但这些外聘教师的责任感方面不强,在实践教学积极性方面也表现不强,经常是讲授完课程后就离开学校,很少有机会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并且,他们对本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如专任教师熟悉,以致,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薄弱

有的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并且,有些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设施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衡,以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很难满足所有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外的金融实训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所联系的单位有些是从事业务工作、有的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学生很难接触到金融实际操作业务,致使学生的校外实践兴趣不高。更多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很多工作是专业不对口,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实习任务,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提升。

2提高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2.1完善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投资业务、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三个方面。普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要按这三大类业务进行分类操作,最终形式证券投资基础技能训练、证券投资综合技能训练、理财业务操作训练、银行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保险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训练等方面专项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高等院校还要强化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环境。同时,还要对《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保险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将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微信课堂等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上,并且教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组织学生对金融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性。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专项科研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2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首先,要让教师参加金融行业的相关培训,考取金融行业的一些相关资格证书,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资格,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其次,要定期、有计划地聘请一些金融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培训,这样专业教师能够更熟悉金融行业,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当然,学校也可以聘任一些金融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让这些兼职专业指导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本样专业教师随堂听课,慢慢学习,使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而且,聘任兼职教师也是改善学校师资力量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再次,要广泛利用与金融机构、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定期地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到这些金融机构或企业进行学习,使专业教师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练掌握证券、银行及保险等行业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这样就加强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后,要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研讨会,与会交流,可以吸取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

2.3加强和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建设

学校要从制度和资金方面重视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备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方面建设。金融学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证券模拟交易实验室、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室、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以及模拟银行和模拟保险公司等,建立了这些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金融学专业学生在证券、期货、外汇、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要求,以提升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还要加强金融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多方面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理财公司、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且签订的协议合作时间要长,使这些合作单位成为金融学专业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保证金融安全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派学生去各个校企合作基地学习,这些单位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尽快熟悉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伊.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5.

[2]任鑫鹏,苗闫.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时代金融,2015.

[3]装东慧.浅谈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企业导报,2016.

[责任编辑:朱丽娜]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3

金融工程是一个崭新的金融领域,许多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还正在发展中,所以学者们对金融工程的理解和诊释也不尽相同。

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学科概念的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

笔者对芬纳蒂的相关研究文献中涉及金融工程界定的表述进行了总结后,认为芬纳蒂指出了金融工程的实质在于“创新”和“创造”。1.金融领域中思想的跃进,其创造性最高。2.指对已有的观念做出新的理解和应用。3.指对已有的金融产品和手段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某种特定的情况。

二、金融工程的应用原理分析

金融工程是市场追求效率的产物,它本着以问舞为导向和不断创新的基本原则,将工程思维引入到金融领域,设计、开发出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手段及相应的策略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金融业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笔者在本文重点对于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的途径进行分析,在对于金融工程的概念进行阐述之后,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于金融工程的应用原理进行必要的说明。

首先,金融工程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再分配。金融工程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创造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战略,使原有的风险在不同主体间重新分配,风险厌恶者以支付一定费用方式将原来承担的风险转移到风险偏好者或中立者身上,或风险回避程度高者将部分风险“卖”给回避度低者,根据这种原理设计出如远期协议、期货、期权等,已成为风险管理的“有力武器”。

其次,金融工程可以实行比较利益之间的互换。金融工程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性将金融市场上运作成本的相对差异充分利用,产生了大量的以互换为基础的金融工具和经营策略,互换类金融工具已在国际金融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再次,金融工程可以缓解信息的不对称。金融工程的方式是设计“信号显示”机制,在不违反保密原则下让信息不完全者借以了解相关信息,如可售回股票的设计,规定如果在未来某一时点发行者的普通股价低于某项设定值时,持有者可按预先设定价格将可售回股票卖给发行者,这个预设价格即是向投资者“显示”了发行者对公司未来价值的看法。

此外,金融工程可以增加流动性。金融工程运用不同流动性含义创造了许多新产品,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帐户保证最大限度地更方便获取现金,使暂时不用的现金投入运用,有些产品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市场深度或吸收能力来改善流动性,采取把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标准化,对工具结构进行改造以更易于在二级市场变现,以及通过以抵押资产、应收帐目的形式发行证券将高风险变为低风险,增加流动性等。

三、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金融工程在我国应用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在项目融资方面,珠海高速公路项目是我国第一笔采用金融工程的资产证券化技术,成功地实现了项目的融资。

在货币互换方面,1992年8月,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中介,上海浦东和广东佛山的两家公司做了一笔1亿美元与5.8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交易。此次交易大大节约了互换双方的资金成本。

在资本运营方面,比较成功的是在1996-1997年间,香港百福勤公司和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为北京在香港的公司京泰集团策划,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北京企业投资公司,并同国内企业进行“股权置换”,成功的包装成立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最后,北京企业投资公司以低廉的成本控制了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和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上述的一些成功案例说明金融工程的一部分成果在我国已具有了运用的价值,我们可以引进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程技术来解决我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

四、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途径思考

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金融业融合日趋紧密的今天,我国正处于由不发达向日益发达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重转变过程中,实施金融工程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宏观经济建设非常必要。

1.发展金融工程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首先,发展金融工程,首先需要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并且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其次,约束市场投资主体的行为,塑造真正的市场参与主体。此外,积极把高新技术引入金融业,加速金融科学化的发展。

2.引进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工程产品

在债权式、股权式和货币式这三种金融工程工具中,我国应优先在股权式金融工程工具中发展期货和期权两种。期货的股权式金融工程工具有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两种。相比较而言,由于我国股市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投资者较多、相应的法规制度比较健全,在发展的条件上要优于另外两种金融工程工具。

3.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为了保证金融工程的风险不被滥用并波及整个市场,除了市场交易者自身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还需建立严密有效的监管体制。创新与监管是一对矛盾体,管制过严就扼杀了创新,监管过松,风险性加大,但正是“监管一创新一再监管一再创新”的动态的过程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有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让金融工程在“统治下的自由市场”中运行,未雨绸缪,在大规模地发展金融工程之前,中国还需建立完善高效的监管体系。

4.深入研究金融工程内在运作原理

金融工程与其开发的金融产品的关系如同建筑中的工程设计与建筑物的关系。因此,研究金融工程最重要的是学会工程设计,即如何根据客户需要并结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设计和计算等过程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并最终推向市场。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金融工程的一些基本条件,金融工程的很多技术在我国还不具备应用的条件,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盲目等待,而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借鉴金融工程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应用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用于解决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俊立,余维彬,张正鑫.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字:农村妇女;体育;综述

对于城市妇女而言,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严重滞后,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是空白,没有农村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称不上全民体育健身。因此,我们在加强宣传引导以城市、小康乡镇为重点的“一二一启动工程”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在此,笔者以全国各大期刊上的文献为依据,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工作的管理,、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农村妇女体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行有益的探索给与一定的帮助。

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我国农村妇女素以勤劳、纯朴、拼搏而著称,她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同男子一道创造出繁荣的经济社会。由于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一直处在农村社会的最底层。今天虽然农村妇女的地位有了巨大的改变,但群众体育参与的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一直存在。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于农村妇女体育现状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共有文章五篇。

朱家新在《福建沿海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现状研究》一文中以经济发达的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对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余暇生活内容、体育认知(包括体育价值观的认知、参与体育的目的)、体育行为(包括体育参与及体育人口、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参与体育项目的选择、参与的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福建沿海农村妇女的健康现状较差, 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的人高达88.0%。(2)她们的余暇时间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只有 34.2%。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以快走、慢跑、羽毛球、健身操和韵律操为主。(3)参与体育活动以个人行为为主, 有组织的活动很少。

林朝晖、黄丽春在《农村妇女体育生活探析--以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为例》中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坂东镇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她们休闲活动情况;体育参与的总体状况、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的年龄特征、体育参与的文化特征、体育参与的职业特征、体育参与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的体育参与的结构特征;他们的体育认知现状(涉及到体育健康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体育参与的动机);以及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体育参与的项目选择、体育消费、体育参与的形式等他们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杨露、杨树盛《我国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以辽宁、内蒙调查为个案》中以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的901名农村妇女,专指以务农维持生计并且具有农村户口的成年已婚农村女性居民,不包括个体工商者和智力型劳动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农村妇女体育价值观、农村妇女的体育参与率及组织形式、农村妇女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分析。

曹阳的《西苗族农村妇女对民族传统体育再传承的价值与对策》一文对湘西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种类、开展形式与时机以及主要的参与人群进行了调查,马德华、熊建设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法,对河南省农村中年妇女体育的发展现状和体质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中发现:(1)农村中年妇女体育人口的比例与城镇中年妇女体育人口差距更大。(2)农民的体质情况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体质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男性的体质状况优于女性。(3)农村妇女的体育意识、体育设施等相对较好,农村中年妇女体育和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王俊奇在《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现状》一文中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赣皖交界区域的徽州、休宁、婺源、景德镇、上饶等县市中抽取15个农村乡镇,从15个乡镇中抽取1 500名农村妇女作为调研对象,对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0.3%;年龄主要集中在45~55岁的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农村妇女人数集中在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目的比较明确, 40.6%的人是为了增进健康,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休闲娱乐、增进社会交往、减肥健美、感受节日气氛。

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结论

(1)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我国农村体育、农民体育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农村妇女体育理论的研究却相对单调,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紧迫性与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性间的矛盾。

(2)目前对于我国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仅限在福建、河南、赣皖交界区域、辽宁、内蒙等省份和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研究却很鲜见。

(3)目前涉及农村妇女体育方面研究论述相对零散,普遍性差,针对性不强,尚需系统化、条理化和科学化。全局性、系统性方面的研究不多,区域性、断层式的研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的本质和规律。

(二)未来展望

(1)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农村妇女体育带来了一定的机会,体育科研人员应充实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综合性研究,逐步构建我国农村妇女体育的理论体系。

(2)深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使对于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得到总体全面的发展,对开展农村女性体育提供可行的方法、措施的研究,使得发展的对策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3)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农村妇女本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权益的保障,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信息的宣传服务,体育活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新.福建沿海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04): 13-14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5

论文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 要: 作者从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入手,指出了本校原有金融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校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即“商学院”模式的观点,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此相应地规划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性内容,并提出了教材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的措施。

一、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

21世纪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金融阶段的新特点及新趋势,伴随着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银行经营的理念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型、国际性、复合型、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我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区现有金融从业人员中这类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区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担负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重任的金融高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面对新世纪、新经济、新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有必要对我校金融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我校金融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金融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得较高,缺乏特色。

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能较好地考虑金融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地方实际和本校实际情况,定得较高,未能注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金融本科生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

2.现有的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且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是走“经济学院”模式还是走“商学院”模式之路;未能很好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分层安排四年的教学计划,使层层之间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虽也设置了许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未能恰当地处理好,等等。

3.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未能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模糊,与外界联系较少,等等。

三、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精简内容,优化课程,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原则:(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2)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课不减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还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3)加强平台课程建设,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建立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教学体系;(4)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强调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5)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6)立足知识传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素质提升,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体,培养能面向未来世界、把握环境变化、适应工作转移的人才;(7)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注重交流技能的培养。

四、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金融学教育呈现出多头并进的竞争格局,传统的金融学优势专业通过创新极力维持固有的地位,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依靠学校名牌和综合资源优势抢夺高端市场,一般的综合大学和各种专科性大学遍地开花争办金融专业。对于我校金融专业而言,如何在下挤上压、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下找到自己的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校金融学科的基础和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应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定位。因此,我校金融学科的发展要强调办学特色,以差异性竞争策略来获得领先的地位,并将其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和具体教学之中。

结合以上专业定位,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操作和公司理财及投融资运营的基本能力,以及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以及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该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注重素质教育和原理性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

在分析了西方国家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应该考虑前述培养目标的界定,倾向于基础性、适应性、应用型人才,参照国外“商学院”模式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和金融发展新趋势的需要,增加一些微观应用课程,进行课程整合,适当归并和改革专业课以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根据这个思路,在对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安排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安排的特点是:(1)能依托我校经、管、法等学科优势,突出金融学科发展中对财经、管理、法律及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性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2)把金融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既涵盖现代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又符合国家教委对金融专业的统一要求,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要学习,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3)注重了微观应用性课程,减少了重复设课的现象;(4)以《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为专业基础课,改变了传统的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为专业基础课的观点;(5)体现了教学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六、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诸环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一套规范且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规范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对国外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材的大体模式应该是:21世纪优秀的高等教育教材应是由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编写,被大多数院校采纳,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系统反映现代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并便于教学的新型教材。为此我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教材选择的基本程序是:(1)首选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教材;(2)选择面向21世纪教育部推荐教材;(3)选择省部级优秀教材;(4)在国内没有的教材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选择国外翻译的教材。二是自行编写。选用原则是:选择2000年以后编写的教材;选择权威部门推荐教材。

七、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各门课程的设置意图及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实现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目前,我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手段较落后的情况。因此提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改革与创新,增加投入,添置设备,以利于我校金融学科教学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倡针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而在教学手段上要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要。同时应实行考试形式多样化,对有多名教师授课的课程坚持统一出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与同一性,促进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密切联系,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金融学发展现状范文6

现状对大学生们来说,网络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可能会脱口而出: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等。网络的普及和便利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每个人对娱乐的不同需求。当然除了娱乐,人们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办公、联络和学习。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期刊、教育教学网站、专业论坛等等,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来说覆盖面更宽、视觉冲击力更强。大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领域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实际情况是青年学生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网络中丰富的娱乐工具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轻松有趣的娱乐氛围使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学习上;二是“不会”。有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很渴望了解各方面的资源和知识的,但其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法还不了解和熟悉,导致他们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频率不高。第一种情况是主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是客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只需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和使用资源的方法,这些在《计算机引论》等相关课程里都有介绍;第一种情况就相对复杂,需要社会、家庭、高校等各个主体的氛围营造和途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下面以金融专业为例,选取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来探讨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途径引导。

二、教师应结合各课程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

1《货币银行学》课程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在讲授这门课程中的《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章时,我们可使用网络播放《世界货币集锦》的视频短片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的货币(包括面额、图案、颜色等);同时可登陆到“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浏览图文说明以及播放《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指南》的短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时,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拿出第五套人民币,对照视频里的防伪方法仔细进行辨认,还时不时地相互交流防伪的细节。从中既了解了人民币这种货币本身,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辨别货币真伪的方法。在讲到《金融机构》相关章节时,可布置类似于“查阅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其资产、负债、中间及表外业务发展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银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这样的课后思考题。学生们要去完成这样的思考就必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也许有些学生就会发现和比较不同银行在开展同类业务时的不同情况;也许有些学生会锁定一家银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业务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存在的制约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散。

2《国际金融学》课程

《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如在讲授《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相关章节时,在介绍了部分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登录“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其中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统计表”、“中国外债数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等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一般都是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比教材中的历年金融统计数据更具说服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教材中的历年数据和网络中的最新数据间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当前中国、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来讨论其变化的原因,并预测今后变动的方向。可以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以撰写课程小论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增强学生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总结、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证券投资学》课程

《证券投资学》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门课程研究证券投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该门课程中的《证券投资实务》部分实践性更强,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证券教学软件。完成多媒体教学、证券行情实时同步解析、模拟操盘、讨论、答疑等实践教学环节都离不开网络。

4《会计学原理》课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原理》课程也是金融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科目、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会计账务的处理等内容。在涉及到《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时教师们可引导学生采用手工记账和借助专业财务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学校软硬件设备允许的前提下,还可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讲解,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训,进行仿真实验,对学生熟悉和掌握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