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实习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实习目的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1

关键词:双目识别 上机管理系统 人体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078-02

人类是靠眼睛来实现视觉的。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单个人眼只能形成二维的图像。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立体的视觉,全凭我们同时使用了双眼来接收图像。若仅使用单个眼睛时,人们只能知道物体的形状,但无法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这个现象及其原理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例如3D电影。本文就是结合了双目识别的原理,改进了常规的人脸识别技术,并将其与传统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相结合,开发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管理系统。

1、双目识别的理论基础

1.1 相机成像原理

一般来说,不同的数码相机成像规律不同,且光路较为复杂,但原理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其中,O点为光学中心,ABC为物,A'B'C'为物ABC在数码相机中CCD(电荷偶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所对应的像。点A'、B'、C'分别由点A、B、C过点O的连线,与像平面相交得到。由几何关系得:

故本文将该光路图简化为图2。此光路图将O至像平面的距离等效处理,等效距离随焦距变化而变化的,其值可由实测标定。

1.2 人脸曲面的逆构建

1.2.1 坐标系

由等效光路图易知,为了建立满足几何关系的方程,需要建立像平面坐标系和系统坐标系。

本文采用的像平面坐标系是像素坐标系,像平面是一个矩形区域,坐标系的 图2 简化后的等效光路图

原点位于像平面的中心位置,像素坐标的最小刻度是单位像素(pixel)。像素坐标刻度与像平面实长之间成一个线性比例关系

在像素坐标系上,目标点坐标值的测量误差限为0.5像素,故对应像平面实长的测量误差限即为厘米。在实际应用当中,比例系数的值并不一定需要进行标定。因为参数可采用像素单位进行标定,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

系统坐标系的建立是为了便于系统的构建,以及结果的运算处理,其构造相对于像平面坐标系要复杂的多。文中所建立的系统坐标系是一个三维的笛卡尔坐标系,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分别对应于:像平面中心连线方向、相机观测方向,以及与前两者正交且过光学中心的直线方向。

此外,像平面坐标系的横坐标是与系统坐标系的x轴重合的,这样便于坐标的运算处理。目标点的识别结果将以系统坐标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存储。

1.2.2 特征点及其定位方法

在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中,为了进行有效的人脸识别,需要寻找若干个特征点,以便提高识别精度。常用的脸部特征点有眼睛、嘴、鼻子等。在本文当中,特征点除了能够进行位置标定外,还能够组织形成三角形网格,用插值的方法来进行结果的估计。

由于特征点选取和识别的技术已经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故对其具体原理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的是双目识别系统观测某点时的等效光路图。其中,是两个像平面中心的距离,和分别是两条光线在系统坐标系xz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的夹角。

实测中,夹角的计算公式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目系统的两个像平面坐标系是关于y轴对称的,因此在两个像平面中的坐标也是对

称的。此外,由于在实际应用当中一般 图3 双目识别系统的等效光路图

使用的是两部相同的图像采集设备,故有

测距结果即为所测点的系统坐标系下的z轴坐标值。此外,要将测点在系统空间中进行定位,还需要计算出x轴和y轴上的坐标值。

通过测定坐标定位公式,我们可以定义人脸面部上的各个特征点。特征点取的越多,对人脸曲面的描述也就越具体。由于所取特征点是一组离散的点,因此应用插值算法可构建出完整的人脸曲面。

1.2.3 结果判定

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检测技术,共含有三个子项,包括平整度检测、图像识别、曲面识别。平整度检测项目主要用于判定测试对象是否是真人,而不是平整的图片等物;图像识别项目采用的是常规的人脸识别方法,用于二维人脸图像特征的检测;曲面识别项目则是用于检测三维人脸曲面的几何特征。

结合以上三项,可以进行较传统方法更为可靠的人像识别。

2、双目识别模块的设计

本文提出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的双目识别功能是通过双目识别模块进行实现的,这是实现该系统功能的关键一环。

2.1 设计思想

双目识别模块主要进行对象的识别,同时通过与主机连接进行实时通信,一方面向主机上传识别结果,另一方面接收主机的指令。

由于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模块是用于学生上机管理的,因此在设计思想上应该要根据设计对象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创新。设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双目识别模块应满足实时进行学生身份识别的基本要求,以便识别成功后进行登录操作或维持登录状态。这也是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

(2)硬件模块应采用柔性设计,具备自动调节功能,使设备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3)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2.2 结构功能

如图4所示,识别模块的图像采集设备使用两个分辨率较高的摄像头,可以保证系统能够获取较为清晰的图像以进行人像识别。

识别模块上安装有伺服电机,用于自动调整摄像头的仰角,以配合用户的身高。摄像头的焦距是固定的,各项参数已据此标定,从而能够保证用户头部与屏幕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设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户以良好的坐姿与距离来进行上机操作,培养用户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力,维护身体健康。

此外,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是通过集成于模块中的ARM处理器进行实现的,而模块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可采用目前较为常见的RS232接口或USB2.0接口,使设备能够实现较好的兼容性。

3、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解决方案

3.1.1 系统架构

如图5所示,机房的计算机分为管理员用机和学生用机,且均需要连接至局域网。在机房入口处,设置一个刷卡机,用于学生上下机的登记。刷卡机连接到管理员用机,在管理员用机上可查看管理界面。管理员用机与学生用机之间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管理员用机通过局域网与远程数据库通信,学生的人脸信息均存储于远程数据库中。

系统的软件部分使用VB作为开发平台,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作为数据库。

3.1.2 主要功能设计

(1)客户端。

登录:学生在刷卡机上刷卡上机之后,即在管理员用机中保存上机信息。已刷卡学生可于任意一台学生用机上的客户端界面输入学号和密码,若学号与存于管理员用机上的上机信息相符,则开启双目识别模块的人脸识别功能,识别通过后即可登录,并向管理员用机报告学生当前的机位。

定时人脸检测:自学生成功登录开始,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人脸识别,若不能通过,则自动将计算机锁定,并向主机通报识别结果。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无故离开座位,便于机房的管理工作。

设备连接检查:每隔10秒(或在进行定时人脸检测时),自动检查网络连接和与双目识别模块的连接,若连接中断,则自动锁定计算机,甚至强制关机。

(2)服务器端。

监控管理:具有对机房各学生用机进行强制下机和远程开关机的能力;查看各学生用机的屏幕画面和各学生的实时人像;了解学生的上机状态。

统计查询:按个人或按课程统计用户的上机总机时、上下机时间等信息。

(3)远程数据库。

远程数据库由教务处进行管理,由网络中心进行维护,主要功能包括:添加删除学生用户,修改学生信息,设置用户名和初始密码;为数据库做备份或恢复操作。

3.2 关键技术

本文所述系统是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与双目识别模块相结合的产物。由于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故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点:

(1)开发成本较低、识别能力较强的双目识别模块。

(2)系统需要建立软硬件通信协议,用于识别模块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对于使用USB2.0进行通信的情况,还另需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4、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装备有双目识别模块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的上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具有双目识别功能的人脸识别设备,用于增强系统功能,减轻机房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此外,该系统还能够督促使用者在上机时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用眼习惯,保护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本文所述的双目识别模块不仅能够用于学校机房的日常管理,还适用于各种上机考试当中,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健.学校机房上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12:127-129.

[2]李外云.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2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会计学专业开设实践环节系列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已普遍设置了实践环节系列课程,充分体现了会计学科的务实性特点。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设置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有待探索。

一、现有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困境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特定课程产生的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现有的实践课程评价标准与非实践课程没有本质差异,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使用传统的和通用的课程评价标准,给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课程评价带来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有通用课程评价标准与实践课程的特点相矛盾

课程的核心环节是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理念,学生是完全被动的。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强调师生互动,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课程评价标准基于这样的理念之上,即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努力程度,因此现有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更注重教学材料的齐备性、学生出勤率、多媒体的应用和教学成果的规范性等。

实践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造不同程度的仿真实验环境,辅以必要的指导,培育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教学特点更符合教学理论中的意义建构理论。意义建构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四个要素是意义建构、情境、协作和会话,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实践课程有自身的特点,使用通用课程评价标准,不仅不能涵盖实践课程的某些评价要素,如实验条件和实验素材的建设等,而且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相矛盾,它过分注重对教师表现和课程材料及成果的齐备性进行考察,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程度和职业素养培育成功度的考察不够重视。应用现有评价标准,不利于培养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利于实现实践课程的目标。

(二) 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与统一课程评价标准的矛盾

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程、校内仿真实习、校外实地实习和毕业实践等不同的环节,各环节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均有所不同。课内实验的实验材料专门为特定课程设计,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于特定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会计实训课程的系统性较强,并不强调实验材料的完全真实性,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一般会计主体某一领域的实务操作程序和方法,如对会计循环的实验安排。仿真中心的集中实习强调在仿真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流程、方法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实验中不仅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通过创设问题和两难困境,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校外实地实习是一种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通过实际工作环境的观察和体会,了解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规范,强化会计工作的职能定位和职业意识,体会会计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掌握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单位选择不同,实习内容和效果千差万别。毕业实践是毕业前的综合演练,通过资料搜集、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培养较高层次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与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相矛盾,给评价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三)会计实践课程应用现有课程评价标准的评价主体问题

在现有课程评价标准下,作为管理者的实践课程评价主体一般并不具备会计知识,不能有效鉴别教师授课水平的优劣。学生是受教者,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直接的感受,以其作为评价主体是必要的。但确实有部分学生,在评教时感情用事,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增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一方面应增加硬性和客观评价指标的比重;另一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会计学专家作为评价主体或以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课程评价活动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建设的必要举措,会计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建立合理可行的会计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相对于定性评价而言,定量评价是一种更细致更精确的评价方式,其关键在于设置一套完备的指标体系。建立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系列课程评价体系,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尽可能设置硬性评价指标,即有客观依据的、不使用个人主观判断和不存在过多争议的指标。指标体系中应兼顾过程评价指标与成果评价指标。过程评价不可或缺,其中学生的主动性、配合性和合作性等是评价的重要内容。鉴于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可有多个,可为校内实验课程、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践分别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每项指标均应明确其观测点和计量依据,并设置不同的评价等级。基于上述原则构建的会计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一)校内会计实验课程评价指标

校内会计实验课程评价指标侧重评价以下方面:教学条件是否满足实验要求,是否有仿真性设计;实验要求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与培养计划和大纲相符合,是否随学科发展而更新;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是否鼓励学生探讨和协作;指导是否及时有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提高,合作沟通能力是否加强,实验过程材料和实验报告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师资培养制度,教材建设情况和教改课题研究和创新情况如何等。与非实验课程相比,校内会计实验课程评价的一级指标并没有显著不同,体现实践课程培养目标的是二级指标,如手工实验室、实验材料、实验成果和实验建设等,这些评价指标应适当赋予更高的权重。

(二)会计学专业校外实地实习课程评价指标

会计学专业实地实习课程与校内实验课程有很大差别,如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指导缺乏系统性安排、实习状况难以观察等。实习地点的联系和选择是决定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该实践课程的瓶颈。为了保证校外实地实习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积极建设和维护实习基地。将实习基地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助于推动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由于校外实地实习实践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实践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设置的特殊指标有实习地点和基地、指导覆盖面、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实习答辩等。

(三)会计学专业毕业实践课程评价指标

会计学专业毕业实践课程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指导和质量控制等环节展开,可以从以下方面设置评价要素:论文选题和调研、教师指导、毕业实践成果和资料、毕业实践质量控制与创新。毕业论文选题和调研环节是决定毕业实践效果的前提,该指标着重考察选题是否属于会计专业领域、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大小难度适宜,选题重复度如何、选题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活动等。毕业实践成果和资料是毕业实践课程效果的直接体现和评价依据,包括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及其附件、答辩记录等,应分别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由于毕业实践历时较长,时间较分散,教师指导的时间安排、方法指导等构成了考察指导质量的必要因素。

(四)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

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时,需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导向性。1.体现实践课程特点和目标的指标应加大权重。例如,校内会计实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材料”与“实验材料”相比,后者的权重应适当加大,这与实践类课程以学生为主、强调实践技能提高的理念相一致。2.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应兼顾。例如,毕业论文和其他体现工作过程的记录材料相比,权重应适当均衡。3.考虑各实验课程的具体特点设置指标权重。由于各会计实验课程的性质有所区别,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前者比较注重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等规范,不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后者则比较灵活,鼓励学生开发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具体应用时,各项指标权重可根据课程性质适当调整。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标准的实施

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是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鉴别优劣,而是发挥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督导、反馈和激励作用。主管部门利用评价标准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高校会计学科和会计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诊断,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要及时修正。应基于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和管理的配套措施及基本制度。该制度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考核、教学成果的存档和教改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规范。该制度潜化为参加实践教学的师生的行为规范和发展指南,对于维持教学秩序和保障教学效果,促进会计实践课程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外,为了保障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建立评价信息搜集、整理制度和评价主体资格认定制度。

进行会计实践课程评价时,所依据的信息来源有多种,对于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应给予适当的关注。所谓可行性,是指信息可能无法获取或获取的成本太高,如学生实习单位的联系方式更换等等。可靠性是指信息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如某些学生对于指导教师的评价,可能过于褒贬。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当事人进行主观判断的指标,不要偏信偏疑,尽可能多收集些信息,以相互验证,必要时需要征求会计专家的意见。

总之,会计实践环节系列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必要内容,应结合会计实践环节课程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建”是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以评价指标为标准,完善日常实践教学管理,才能取得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现象与思考. 教育学术月刊[J],2008,(6):35-36.

[2] 李莉. 谈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5): 28-29.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3

关键词:应用型:情景教室

一、问题的提出

“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模拟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即从教室布局、学生所担任角色,均按现行大、中型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布置,学生学习用资料及案例举例采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方法,其效果是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直接感受现代财务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该教学方法直观,将枯燥的财务会计教学以最直观的情景教学来体现,特别适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现代大学生。从而避免现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会计学科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缺失应用性的怪现象。学以致用是学校办学的宗旨,也是教育的目的,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将现行会计准则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国内外院校各有其特点: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注重动手能力、“情景教室”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国外非常普遍,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的课程设计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其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以浅显为度,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虽然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国内会计学科现状

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来看,专业院校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1、培养研究型的高级会计理论人才。坚持这种模式的主要集中在部委属重点高校及省属院校,他们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理论型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师资队伍重理论研究,轻会计实践。许多重点院校财务会计学课程设置、教材的编著均不严格按会计制度编辑,而是从国际惯例出发,既参考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但又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遵循现行国内会计准则但又不照搬国内会计准则,其培养模式是通过浓厚的理论研究学习和深层次的探索我国会计理论,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但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财务会计学情景教室的课堂实验课程环节。

2、以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性质为主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模式与上述相反。目前这两种模式都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前者空有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后者只是纯粹的簿记劳力,缺乏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从而造成了会计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注重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来。财务会计学科作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顺应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然而,众多的地方本科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仍存在着与办学目标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理念模糊。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众多院校的发展目标仍是以研究型大学为最终目的,应用型模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是在教学、实验设备、师资力量达不到要求条件下的一种妥协,某些院校或者照搬研究型老牌大学的办学模式或者继续执行原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缺乏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操作的独特的办学理念。

2、办学条件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实训基地缺乏,目前的实验场所缺乏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的氛围,实训资料只是脱离实际的简单案例,会计案例随心所欲,缺乏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企事业单位真实案例,缺乏具备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3、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在课程建设上仍照搬老牌大学的模式,除了公共课、基础课等国家硬性规定外,专业课仍遵循着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模式,实践课仅在临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由于临近毕业,学生找工作与实习同步进行,应用型学校最关键的实践操作形同虚设。

4、教材建设无法适应应用型学校特色的具体要求。目前会计学科教材,从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等专业教材,基本采用重点大学主编的教科书,由于重点大学均属研究型大学,课程教材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制度现实,所编教材将现行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结合,既遵循会计制度原则但又不苟同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很难想象学生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现实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办法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理论知识能真正地应用到现实的具体事项,“应用”必须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现时的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科课程体系摆脱不了上述两种模式影响,实践课程涉及的会计案例随心所欲,与现行会计制度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无法及时进入角色,“应用”名不副实;基于上述理由,财会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是:会计理论是以遵循会计准则为主适当超前为度;加强应用性的实践环节,最好的办法是到厂矿实习,然而现实厂矿企业会计岗位特点:岗位重要、数据保密、人员需求量少,因而将大量的学生集中在某个企业实习的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毕业实习环节对财经院校来说属于薄弱环节,而应用型人才经常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练却少不了这一环节,为此,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室,“情景教室”由以下部分组成:一是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二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新会计准则为规范的企业经济事项案例为教材,以“情景教室”课堂教学方式为环境,营造浓厚的会计氛围。

(一)“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意义

案例实践技能的运用是应用型学校的重要手段,而注重实践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则是解决应用型新型地方高校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非凡。表现

在以下方面:

1、财务会计学是社会科学,必须以社会为工厂,学习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即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学好该门知识,而从中学直接上大学的现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社会经验,“情景教室”教学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有效途径。

2、企业会计账簿忌讳涂抹的特殊性不允许学生在下厂实习中亲自动手操作,“眼看手不动”是目前财会学生实习的尴尬待遇,“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让尴尬化为乌有。

3、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宗旨是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是学以致用的必然环节。而“注重实践”的最佳选择是采用“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建设

1、“情景教室”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着国家会计制度和国家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而设计的,强调基础、实用,并对前沿未知领域知识有一定的关注。它区别于传统的以会计基本原理为立足点,以国际惯例为原则,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研究型会计课程模式。

2、“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这种人才能力培养是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室”实验教学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它的培养比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实践训练,更要有良好实践环境和氛围的体验。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需规范下列内容:首先规范“情景教室”环境。“情景教室”的布置必须按照现行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报账大厅格局设置,应具备出纳柜台、凭据审核组、材料组、成本核算组等会计核算程序各环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会计核算软件,并在大厅内按现行会计记账凭据格式印制相应的账、表、凭证等,营造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其次账务处理程序按企业现行通用的核算程序进行账、证传递,为配合会计电算化,可在采用手工记账的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由于是同一套凭据按不同的记账程序处理,其结果必然相同。因此可以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4、由于采用“情景教室”环境。学以致用,理论课程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5、“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特殊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鞭策了教师更加努力学习,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既懂得教学规范,又有丰富的企事业会计实践经验,并严格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则从事教学进程,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工作,从而造就了一支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情景教室”的实际应用价值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4

论文关键词:本科,会计学,实践教学

 

一、国外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1.美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美国会计协会和美国政策会计师协会确定了本科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的定位,①由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89年第一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育是让学生准备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而不是马上成为职业会计师,就业前的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把终生学习能力概括为三个要素:技能、知识和职业面向。②第一,技能。终生学习所要求的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公关技能。沟通技能包括流畅的文笔和口语能力;智力技能包括判断、分析和解决事务的能力;人际公关技能包括与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第二,知识。知识要求包括一般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知识包括对会计职业有影响的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的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包括组织的运作和结构,以及管理学的知识。对于“会计知识”,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认为对会计的深入了解是保证学生获得成功的必备要素,重点放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准则的机械记忆上。第三,职业面向。职业面向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和“正直、客观、关心公共利益”等价值判断标准的能力。从美国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中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特别,在美国没有正规的实习。很多学生都是半工半读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总结出其实践教学一定的特点。其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课程实践,主要以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讨等方式毕业论文题目,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第二,实验操作,例如模拟经理人、模拟会计师。第三,项目研究,探索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并深入地应用团队计划和口头报告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将更多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强调会计学专业教师和实务界人士的合作,将实务经验和当前最新的发展引入课堂。

2.英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欧洲作为发展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地区。与之相适应,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而著称,并将理论研究较好地与实务研究相结合,形成自成特色的会计教育模式。英国各个大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有不同的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科学,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二是会计学专业和课程设置紧扣时展的脉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每学年进行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总结、修改和替换。

英国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实践。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课程内容的30%,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的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

文献标。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学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当然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实地考察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

3.澳大利亚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澳大利亚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对培养学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组织系统中的职业角色,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其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具有的权利。这在澳大利亚各大学的教学宗旨中,都有明确的说明。例如,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的态度,即“渴望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发展与创造;愿意开始并参与变革;重视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中的事实、正确、诚实与道德的标准;承担责任、义务并主张权利;欣赏自己及其他的文化与风俗”。并且,强调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增长知识、严谨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拥有完整的、广阔的学科知识;清晰地交流与流畅地写作;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拥有解决问题与做出决策的能力;自信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见;逻辑地推论和从观点中辨别事实。”④澳大利亚大学基于职业资格证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就业导向,使职业教育的摘要紧密联系,有利于教育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塑造。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的,澳大利亚大学会计学专业教学活动形式有多种形式,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Course)为主⑤。其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与辅导(Tutorial Questions)、计算机实验室练习(ComputerLaboratory Practice)等形式毕业论文题目,当然,澳大利亚有的大学也可以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他们的实习会有专门的辅导教师。特别是硕士阶段,要经过一段的企业实习,这段时间有专门的辅导老师,然后通过一些课程的考试,就可以获得CPA(注册会计师)。 当然澳大利亚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美国有相似的地方。澳大利亚本国的许多学生都是PART-TIME的学习者,因此,学校也没有正规组织学生实习的时间。与硕士阶段的教育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4.加拿大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加拿大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践,课程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以及相关开放性作业。例如,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会计问题建立会计准则等。另外一种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实地训练⑥。学生通过参与一门合作教育课程加强学习的实践部分。合作课程由加拿大联邦政府资助,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相关业务相结合。会计是合作课程的主要领域,参与合作课程的学生将与外界的管理人员一起工作,目的是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在阿尔伯塔注册会计师学会(AICA)的支持下,实地训练课程卓有成效,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新手所应具备的工作经验。

二、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几个国家的实践教学模式各具特色,对于我国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实践教学的形式看,非常注重课程实践,而且学生是课程实践的主体。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美国,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项目研究、模拟实验以及开放作业等课程实践方法。事实上,国内大学经常采用这些方法,但是在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如,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学生观摩教师模拟的过程。因此,方法的运用偏离实践教学的本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从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看,具有多样性。对我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有启发作用的应该是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在美国等真正实施学分制的国家,很多学生采用半工半读的形式,其实践的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对于我国的会计学教育来说,什么时候实践是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

第三毕业论文题目,从实践教学的时间来看,较为充裕。在澳大利亚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教师授课的时间较少,而是通过作业,项目实践等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美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使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时间。从英国的三明治课程来看,其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则更加充裕,有1-2年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因此,从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看,其实践教学时间多,对于学生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会计学的学生以讲授法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从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来看,重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

第四,从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看,基地建设的主体是多样性的。在国外,建设基地的主体有教师个人、学校、政府。在我国常见的是教师利用个人关系建设的实践基地和学校建设的基地。加拿大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加拿大开设的合作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

借鉴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本科会计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落实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基地。只要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①陈立齐.从死记到探索的美国会计教育.2004年10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会计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上的主题报告.

②陈录.我国本科会计教育.[D]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4,12:8-9.

③英国特色的三明治带薪实习课程[EB/OL] eduwo.com/hotnews/ukstudy/focus/files/mbNjGY5gJZc=.shtml.

④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7,10:18.

⑤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66-70.

⑥Lin,Z.J.andHunter,Al.Accounting educationfor the 21st century:ACanadianexperiment[EB/OL].search epnet.com/2002-08-15.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从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来看,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实际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把握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操作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强加会计实践教学。

一、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的现状分析

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目前会计学教学的主导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不能把实践教学穿插理论教学之中,

导至教师在讲授知识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位置,至使学生也不会把实践能力的锻炼放在首要位置上。另外,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讲授,学生没有感性认识靠自已去想象推理实践业务的处理方式,而实践教学严重依赖理论教学的按排,使教学内容、要求、目标不够明确具体。二者相互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开设了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会计的手工实

验在前,电算化实验是后,导致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电算实验得以验证,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的相互关联得不到相应的体现。

3.校内实践综合性不足

校内实践综合性不足表现在:首先会计学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大多数高校都是围绕

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设计的,很少深入到会计预测、决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会计检查等管理会计的内容。同时,会计核算类的实践缺乏系统性。这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全面挖掘现代会计处理方法。其次会计在校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一般先开设手工会计实验,学生毕业之前开设电算化会计实验。两种实践教学形式没有相应的结合,学生不能通过实验来认识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之间的关系。最后高校没有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校外实习效果不理想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但是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校

外实习基地难于开展、学生得人数较多,实习经费和教师有限,至使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专业认知实习、专来见习都是走马观花;学生的毕实习、社会调查等外校实践环节一般采取学生自我进行的方式,缺乏监管,实习质量难于保证。此外,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由于担心账务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所以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只是接触原始凭证等一般常识性业务,因此实习中普遍存在“只看不干“的现象,学生实际动操作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效果不理想。

5.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的会计学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的实践经历。而且高校没有把教师

参与社会实践例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经费、时间、组织上没有相应的保证与安排,导致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现象存在。由于上述原因,致使会计学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少、课时不足、实践系统性差,缺乏一系列完整的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不于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

习基地为依托,以手工实验与电算化两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完整理的全方面的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1.以实验环节为基础,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学的实验环节是由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组成,会计的实验环节可以结合会计学专业

课程进行,按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进行。会计学专业主要实验课程有《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审计学实验》、《纳税会计实验》等,通过实验课能达到每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以实习环节为依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与大中型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的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作为会计学专

业实习的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认知学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指导,与基地领导协商按排学在实习期间或寒署假期间到企业实践学习,用专业知识协助指导老师做一些具体的财务工作,解决业务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以科研环节为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高校应从大二开始实行学校教师与实践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制度,用来指导学生学积极参

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企业大赛、在校期间的学术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社会实践项目,深入企业调查,编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中;学生参与创新性与研究性项目,学校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最终教师指导学撰写课题论文;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共同参加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4.以毕业论文为综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撰写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

过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使学生初步熟悉科研过程和科研方法, 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未知、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供锻炼机会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与会计学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践指导老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要运用大学期间所部的全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科手动能力。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专业实践

经验并能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改革中要具备明确的创新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会计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会计运用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应通过多种路径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及实践动手能力。高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人员担任实践老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学实习目的范文6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普遍提出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要求,对会计与财务方面的用人尤为明显,这对应届生很不利。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机会较少,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用人单位普遍具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招聘的员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很快投入工作状态。若聘用刚毕业、毫无实践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则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投入。结果是,在人才市场上那些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届生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开展并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执业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并完成一系列的完整实践操作训练,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流程,不仅可以弥补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选择空间,而且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开展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各个部分的时间、地点安排如表1所示。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校内专业实习尤为重要,投入师资众多,耗时长,学生也非常重视。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专业实习内容、安排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即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其实习内容安排如表2所示。

    专业实习1在大三上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即在完成《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前半部分内容后,学时为8周,基本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同时结束。专业实习1采用“多媒体网上会计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不统一安排实验教室和时间。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学生自备电脑、自主安排时间登录实验系统进行操作。若实验中遇到问题,通过网络给指导老师留言,由指导老师进行网上答疑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操作”与“综合案例”两大模块的实习项目,并按要求提交纸质实习报告后,可取得1学分。

    专业实习2的方式与专业实习1相同,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的后期进行,即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之后,学时为1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企业的全部会计业务处理,并按要求提交纸质版实习报告后,可取得0.5学分。与专业实习1相比,专业实习2通过模拟一家制造企业的全年的会计业务,要求学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完成从原始凭证填制与取得到会计报表编制这一全部账务处理过程,因此,业务更加复杂化,也更具仿真性。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两个阶段的实训操作,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主要业务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执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然而,根据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与学生反馈结果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统一考核标准,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开展专业实习前,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考核标准,而由于缺少统一的要求和标准,由指导老师根据各自理解提出实习要求并对实习结果进行考核,而又因部分指导老师要求严格、部分老师要求宽松,考核标准不统一,引起学生的不满。另外,专业实习2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专业实习2在大四上学期的后期进行,即在12月初,刚好是大四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时间,也是招聘会高峰时间,学生既要忙于准备考试,又要奔波于人才市场,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实习。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正在备考研究生,更是无暇顾及专业实习。结果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按要求真正认真完成实习项目。

    2.学生不够重视,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尽管开展专业实习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熟悉业务流程很有帮助,但是有小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应付了事。由于采用网上会计模拟系统,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并且所有实习项目的操作过程都附有参考答案,学生何时进入系统进行实验难以掌握,是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还是完全照抄参考答案难以辨别;而且由于实验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即使学生登录进入系统,是在进行实验还是待机也无法区分。但由于实验系统会自动记载在线时间,为了通过考核,部分学生进入系统后并不进行操作却也不退出,不仅占用了资源,也误导了指导老师。

    3.部分指导老师不够认真负责。由于采用网上会计模拟系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通过网络、电话等咨询指导老师或专门的实验管理员,不需要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因此大大减少了指导老师的实验准备工作量,也减少了学生和指导老师当面交流的机会。有些老师把实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进度不关心、不监督、不过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复、不解答,在最后的考核环节评分随意性较大。由于指导老师不够认真负责,难免会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不仅引起学生的不满,也影响专业实习的效果。

    (二)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1.统筹安排,统一考核标准,强化激励与约束。由于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规模较大,班级较多,涉及的指导老师人数也较多。因此,应在正式进行专业实习前,成立专门实习指导小组,对实习项目、实习时间、实习进度、考核与评价标准、预期目标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统一标准,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错开学生期末考试、考研、找工作等时期,可考虑将专业实习2的时间提前至大四上学期开学初。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可以考虑采取增加专业实习的学分、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优先推荐校外实习,对那些在实习过程中不认真、不积极的,不予通过考核,要求重修等措施。对于指导老师,必须规定最少指导次数、指导时间,并由学生进行评教。如评教分数低于75分的给予批评,评教分数低于60分的取消下一年度指导资格,评教分数高于85分的,则给予表扬等。通过建立管理、学生与指导老师三位一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管理与实习过程控制,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开展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加深对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工作的认识,还为学生将来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等教学内容的认识很模糊,认为专业实习的意义不大,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不积极,不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因此,在正式进行专业实习前就要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