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引言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
1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
结束语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一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研究总要包括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或效应指标三个基本要素。下面对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要领及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1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指接受实验的动物或人,亦称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或观察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试对象的选择合适与否,对实验成败是很关键的。如果进行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对拟施加的处理因素反应敏感,反应稳定,尽可能近似与人,并且经济可行,容易获得。特殊要求是健康合格,种属一致,品系相同,年龄,窝别,体重差别不大,性别要求雌雄各半。
2 处理因素
就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给研究对象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各种条件被称为处理因素。在科学研究中,任何实验效应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抓住主要的,带有关键性的几个因素。
3 实验效应指标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显示出的结果被称为效应。为了具体的,准确的反映出实验效应,就必然需要使用效应指标,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揭示实验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用来判断某些特定现象或事实的依据与标准。在医学研究中,不论那种类型的研究,要探索的因素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反映出来。
二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就是确定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其效应。
对照的意义在于通过它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在医学研究中,除了正常解剖生理数据的调查以外,都要有对照。对照基本要求是除了实验因素作有计划的变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2 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保证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验过程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与实验的样本大小有关,样本大重复的机会多,样本小重复的机会少。二是设计中提出的方法,别人也能重复进行。
3 随机化的原则
就是被研究的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抽取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取。常用的随机化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关键词: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
1 一般水平定向钻进钻孔轨迹
一般意义上的水平定位钻进,多选择以地面作为参照,并进行相应空间坐标系建立。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其水平定向钻孔则需要依据井下钻场为参照,建立相关的空间坐标系。为确保钻孔钻井精度及效率,需要综合考虑矿井实际状况,确保空间坐标系建立准确性,并研究表征钻孔贵轨迹空间位置的实际点、线、面与角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关系,确定描述钻孔轨迹的方法及相关计算方法,将其作为钻孔轨迹设计与钻孔轨迹数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定向钻孔轨迹,以空间曲线参数作为划分标准,则可以分为设计钻孔轨迹、实际钻孔轨迹与实测钻钻孔轨迹。其中实际钻孔轨迹,指的是钻头钻进过程中由钻头中心点沿着钻孔轴移动所形成的实际的几何路径,其钻孔轨迹,是由众多点组合而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条件限制无法对钻孔轨迹中的所有点实施测量,因此其实际钻孔跪进仅仅具备抽象意义,无法将其完整绘制展示。钻孔实测轨迹,指的是在钻进过程中,对实际轨迹中存在的某些特定点执行测量操作获得的轨迹,这些店称之为测点,以测点为基础,绘制出的钻孔轨迹表现为折线,折线与实际轨迹之间所具备的近似程度,是由测点的密集程度来决定的。
媒矿井下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空间坐标作为基础,逐步实现钻孔轨迹描述与绘制作业。其操作步骤主要为:第一,依据区域特征及实际,建立钻孔轨迹空间坐标系,对钻孔轨迹所处于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行确定。传统方式的地面钻孔,多会选择以地面作为参照,依据钻孔表现的方向,多将向下方向作为垂直轴,设置为Z,表示正方向,然而井下钻孔作业,不仅仅存在着垂直孔与下斜孔,还存在着近水平孔,钻有上仰孔,且其钻孔地点均位于地面以下,为方便研究与描述其钻孔钻进状态,其基本参照物多选择井下钻场,依据其参照体系,构建出垂直于轴向上为正方向的煤矿井下钻孔坐标系。第二,地面钻井作业中,其关于井斜的描述,多是选择钻孔垂直轴及轴线之间所存在的夹角作为重要参数来表示。然而煤矿井下钻孔,多选择水平面与钻孔轴线之间的仰角作为重要参数值,且考虑到地面情况与井下条件下,其X,Y轴在正反向取向上保持着一致性,然而在坐标系中,Z轴方向却存在着相反性。地面坐标系中,多将Z轴向下作为坐标系正方向,其坐标系统满足右手螺旋法则。在井下坐标系统中,则多将Z轴向上作为坐标系正方向,此时坐标系则满足左手螺旋法则。具体如图1所示。
2 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
在实际开展水平定位钻孔轨迹设计操作、测量操作及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一般多选择钻孔轨迹L中的某一个测点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象,其选择测点所相应的孔深、倾角与方位角,则被称之为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依据相关理论,则测点数据信息仅表现了该点位置的空间位置,测点位置的切线则表示为钻进过程中的前进方向线,亦被称之为钻孔当前轴线,可以通过钻孔当前轴线、来表述测点附近一段钻孔轨迹。测量数据的处理操作与钻孔孔迹绘制,其对钻孔轴线的绘制,均是依据钻孔轴线进行操作的。为确保钻孔轨迹绘制及描述的准确性,要求对钻孔孔迹中存在的测点相应的孔深、倾角与方位角基本要素进行精确处理。在其基本要素中,理论孔深定义为:测点位置所具备的实际钻孔深度值,在近水平钻孔中,多指的是孔口位置到测点钻孔曲线之间的实际长度值,多采取钻杆进行测量,一般用L进行孔深记录;倾角:是指钻孔当前点的切线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方位角:是指钻扎当前点的切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北向(N轴)之间的夹角;设计方位钱:开孔方位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代表钻孔深度廷伸主方向。
3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孔轨迹的一般形式和描述方法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高瓦斯矿井,从瓦斯治理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经常需要在煤层及其顶板或底板中布置一系列的钻孔用于抽采或释放瓦斯,以确保生产安全。根据钻孔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主要分为预抽钻孔、防突钻孔两种。根据抽采瓦斯的位且或来源不同,水平定向钻孔主要分为本煤层预抽孔、顶板高位孔、底板穿层孔等形式。
本煤层预抽钻孔的布且形式预抽钻孔一般情况都布宜在煤层厚度大、透气性好、瓦斯含且高、煤层硬度较大的称定煤层中,这样不但有利于成孔和后期钻孔橡定,同时能够保证钻孔的高渗透性。有利于瓦斯的逸出。报据钻有利于瓦斯的逸出。报据钻孔相对于工作面延伸方向的不同水平定向钻孔布龙形式主分为走向和倾向布置两种形式。为了保证良好的抽放效果,不能使钻孔穿透工作面或从巷道穿出帆,在实施定向拐商钻孔前,孔相对于工作面延伸方向的不同水平定向钻孔布置戳主钻孔布t形式一般以走向或倾向平行布皿为主。在实施向拐夸钻孔后,可采用“一孔多分支”的钻孔布1形式。这样可在顺槽直接开孔,减少钻机椒运次数,提高钻进效率,同时起到“一孔多用”的效果。
4 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方法
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中,提出应用平均角法进行轨迹计算。为确保钻进轨迹描述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点测量,降低两侧点间距,提高计算精度,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在实践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此外,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钻孔轨迹数据处理中还可以采取平衡正切法。然而其方法应用精度偏低,为满足现场实际需求,本文提出应用Excel进行钻孔孔迹测量参数计算,并绘制钻孔轨迹图。Excel工具具备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测量仪器,收集测点深度、倾角与方位角等信息,通过Excel形式进行保存,采取相应的计算方式进行孔迹坐标计算,选择图表导出方式,直观获得钻孔轨迹水平及垂直投影。
5 结束语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性,实现生产效率,在煤矿开采中多采取定向钻进技术,以实现对煤矿钻进工作的有效控制。在分析钻孔孔迹一般水平定向钻进、水平定向钻孔轨迹的基本要素、煤矿井下水平定向孔轨迹的一般形式和描述方法等基础上,探究钻孔孔迹数据处理方法,典型的钻孔孔迹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三角法、平衡正切法等,本文提出Excel法进行钻孔孔迹测量参数计算,实践证明其可行性,且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胡小林,黄麟森,王清峰.煤矿井下随钻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 矿冶,2012,4:89-92.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课程 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愿、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多个层面。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课程建设。
一、明确课程设计思想
1.注重课程基本设计的平衡性
课程有三种基本设计已被人们用来作为进行课程决策的选择基础。它们分别是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和注重学习者因素的设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既需要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艺等系统知识作支撑,又需要着眼于使大学生掌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业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需要强调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兴趣和责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尽量把这些基本设计融合在一起,以保证创业教育课程的平衡性。
2.强调课程基本要素的一致性
课程设计主要关注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与安排。高职院校课程高度的一致性来源于对课程基本要素的审慎考虑。如果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每一种基本设计及课程基本要素所作出的决策是慎重的、相互协调的,则课程就会有内在的一致性。例如,对创业教育课程而言,当注重于学习者因素的设计时,对各种课程要素的处理方式应为:一是学习目标要通过教师和大学生的创业学习计划合作来确定;二是学习内容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来选择和组织好;三是学习经验要由大学生计划和选择,或者由教师和他们协商;四是学习评价应成为教师和大学生的共同任务,要实施大学生自我评价。只有当创业教育课程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时,它才能更大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明确课程发展动力
探究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变化的支配力量或因素,从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偏重于课程外部因素的研究,而对于课程内部因素的关心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要着眼于创业教育课程自身,从其内部的深层原因之中去寻找其发展的动力。
1.内在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使他们获得应对职业岗位变动后的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持续变革和调整课程。为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也应运而生。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除了受上述的课程外部因素影响之外,还存在着课程自身的内部影响因素。譬如,创业教育课程究竟是应当使大学生获得创业的直接经验,还是应当给予大学生创业的间接经验?应当注重人文教育,还是注重科学教育?应当给大学生提供实用的创业知识,还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根据大学生个体创业的需求和兴趣设计课程,还是根据社会的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考虑课程?应当构建成学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这些课程内部基本关系矛盾运动,是推动课程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基本关系,才能真正明确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才能明确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真正动力。
2.明确课程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正在兴起和发展的教学隐喻。它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其中,这些支持性条件主要包括活动、情境、资源和工具等。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必须创新学习环境,为支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首先是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实践教育。创业实践活动,既是大学生创业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支持性条件,又是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创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科技园、孵化园、创业园、产学研基地、风险投资机构、学院创业组织、创业者俱乐部、创业校友联合会、校园主题商店等处进行。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了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大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为大学生搭建了丰富多样的创业平台。但是,这些创业实践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2.1明确真实的创业实践任务;
2.2密切联系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3积极利用各种创业学习资源;
2.4审视和建构创业学习情境;
2.5采用与企业实践专家结对的学习形式;
2.6通过协作对话完成创业实践任务;
2.7鼓励大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业学习过程;
2.8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与专家、同伴的进行比较;
2.9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
2.10评价自己的创业学习过程及结果。
3.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创业实践经验,只有帮助大学生经历有效的真实的创业学习体验,方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其次是要建构创业学习情境。情境,是任何学习环境设计的核心部分,包括一般的氛围、物理情境和当前的“背景”事件。创业学习情境,除了前述的科技园、创业园、产学研基地等物理情境之外,还包括创业项目、创业竞赛、创业论坛等“背景”事件。创业学习情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真实性,除了要注重其物理情境外,还要强调其氛围和当前的“背景”事件。具体讲,高职院校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3.1创业学习情境应当最大限度地反映大学生创业所需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运用的方式;
3.2创业学习情境应当注意镶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及学习策略,使大学生在解决创业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一同得到发展;
3.3创业学习情境应当具有丰富性、多样性、整体性,以保持现实创业情境的复杂程度,并使学习结果具有跨情境的迁移力;
3.4创业学习情境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创业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迁移性,使大学生体验不同创业实践专家的思维方式,掌握创业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方法。与情境相关的概念,还有问题和任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真实性。
所以,在建构创业学习情境时,还要注重现实问题的呈现和真实任务的设计。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就产生于现实的问题解决、真实的任务完成或经验的创业学习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1]李青.浅谈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科教纵横,2011,(2).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CIS品牌物业管理
一、CIS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译为“企业识别系统”,它是以企业识别标志为中心,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为基础,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为中介,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为主导的网络组合,即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运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虽然CIS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引入多年,但并没有被广大企业所重视,其在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方面的重大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CIS有三个构成要素,即MIS、BIS、VIS。其中MIS是CIS运作的原动力,是企业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核心;BIS是CIS的中介,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主要活动中的总体行为形象及其行为表现,是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项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准则,包括对内行为和对外行为两个方面;VIS是CIS的基础,是通过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将企业理念、文化特征、服务内容等转化为具体符号,塑造出企业独特的形象,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
二、CIS在物业服务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物业服务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具体运用CIS,应充分认识到CIS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即MIS(理念识别系统)是CIS的核心, BIS(行为识别系统)是CIS的中介,VIS(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的基础,并紧密围绕这三要素展开具体工作。
(一)物业服务企业MIS(理念识别系统)的主要内容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以来,业主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物业服务企业要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明确业主是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核心对象,树立“让业主满意”的理念,在充分认识和分析物业服务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发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确定企业精神、企业本质和特征、企业质量观和服务观,从长远的角度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对企业的理念进行革新,适应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的脚步,通过对MIS的设计,形成企业自己特有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精神标语等,对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对内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物业服务企业BIS(行为识别系统)的主要内容
BIS一般分为对内的企业行为和对外的企业行为两大部分,设计中应严格以MIS为核心,将MIS确定的经营理念具体应用到企业对内和对外的行为中。对内的企业行为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安排、组织架构的设置、奖惩规定、行为规范、工作环境等;对外的企业行为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商品规划、公共关系活动、客户管理等。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在实施物业管理的实践中运用BIS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
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部分。由于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操作层员工素质普遍低下,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设计规范员工的行为,并积极推行奖惩制度,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员工的晋升提供发展空间;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服务礼仪培训等规范员工的服务用语,改善员工的服务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
2、认真开展市场调查,提供业主满意的服务
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住宅及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非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深入开展市场调查,获取招标信息,并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物业管理方案,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让业主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提高中标的能力。
3、积极推广公共关系活动,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物业服务企业面对的公共关系客体主要包括业主及业主委员会、开发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专业服务公司和新闻媒体等。业主是物业服务合同的主体,是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企业应把与业主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很多住宅小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关系紧张,业主无理由不交纳物业服务费、业主和保安人员有肢体冲突、物业服务企业弃管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引入BIS,积极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例如:通过年末回访、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倾听业主的心声;建立业主QQ群时刻与业主保持联系,形成快捷的沟通渠道;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近距离与业主互动;开展业主满意度问卷调查,积极发现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等。物业服务企业只有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寻求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效缓和双方的矛盾,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与开发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专业服务公司和新闻媒体等的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度。
(三)物业服务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的主要内容
VIS一般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个方面,设计中应该将MIS的理念通过视觉传播,强化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专用印刷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造型与图案、企业宣传标语等,基本要素是表达企业理念统一性的基础;企业固有的应用要素有:企业产品、事务用品、办公室器具和设备、招牌、标识、旗帜、制服、衣着、交通工具等,应用要素是基本要素的延伸和拓展。物业服务企业在工作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VIS:
1、物业服务企业基本要素的设计
在物业服务企业VIS的基本要素设计中,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是整个VIS的核心,是企业地位、规模、理念等内涵的外在集中表现,构成了企业的第一特征,也是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的主要因素,而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并不注重VIS的作用,企业的名称和字体没有更多的意义,因此物业服务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寓意性、直观性、创造性和传播性,以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其他企业,形成企业特有的标识。同时,在企业象征造型与图案、企业宣传标语的选用上,也要注意与MIS相一致,充分发挥传递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
2、物业服务企业应用要素的设计
物业服务企业的办公场所所传达的信息不仅是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场所,同时也是企业的象征。因此对企业建筑物与环境的规划设计,要力求向公众传达企业信息,使之统一在CIS的总目标下,充分体现出企业工作有序、办事效率高、实力强的特点,增加公众的信赖感;与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关的要素,例如办公用品、企业证件、工作人员制服、交通工具、企业出版物、印刷物等,也应该统一设计,形成企业特有的标识,既便于与其他企业区别,又在潜移默化中将企业的形象传达给公众。
三、结语
目前,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运用CIS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很多知名开发商在寻找物业合作伙伴时更关注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度,利用优质物业服务企业的品牌效应促进销售,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全面改善形象、通过品牌建设形成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和全国用户委员的调查显示,围绕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已经成为住户最不满意问题之一,物业服务企业亟需运用CIS来提升企业形象,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以更好的适应物业管理市场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 范克危,徐家凤,盛承懋.物业管理公司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79
② 赵凯,牛忠毅.物业公司组建与运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36
③ 韩朝.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3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治安管理学 教学设计 理论基础 基本要素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决策部署,加快促进公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治安管理学为例,分析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要素,力求推动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一、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在西方国家研究起步比较早。在我国,教学设计作为新兴的教育学科,是在教育技术学中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在我国逐渐成熟和完善。
(一)系统科学理论
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著名的美国学者肯普曾经用系统的观点,对教学设计定义进行分析。他认为,教学设计是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各部分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乌美娜是我国教学设计方面的专家,她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考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战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们对以上两个定义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出教学设计实质就是一个系统,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就是一个系统,通常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我们应实现教学设计系统要素整体组合与优化。同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科本身内容,并注重学科逻辑结构和学员自身身心发展差异,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安排。这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提高了,无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上,还是学员本身的学习中,都应有所体现。系统理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学理论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是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世界上关于教学理论提法很多,在我国教学理论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上,具有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而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学观点,孟子的循序渐进、自得等精辟的教学论断。我们通过分析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设计的材料,发现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这些可以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认为,突出治安管理主体、客体及其运行规律是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的鲜明特色。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研究范围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原理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以及课程与教材等方面。
(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应吸收学习理论新的科研成果。从广义上说,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其目的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并不断分析其形成机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环境,是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需要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应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理论对于教师课堂授课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例如,认知学派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学习过程是一个学员主动接受刺激和积极思考的过程;学习要依靠学员的主观效能,应该以原有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从而接受和理解新知识,进而形成最佳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以确保学员进行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学员特性的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能力、认知结构等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授课内容的分析,充分考虑治安管理学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员认知结构的一致性,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员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对其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还应特别重视教学措施的制定、充分合理利用媒体,以确保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员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广泛了解学习活动过程。学习理论则恰恰阐述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什么是学习有效,什么是学习无效、为什么导致有效学习与无效学习等,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四)传播理论
依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以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治安管理学教学信息传播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它通常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构成。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它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信息反馈应做到及时、全面,教师应该了解各种层次学员的基本情况,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主次,抓住要点,根据教学进度进行控制。
二、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四个基本要素。
(一)教学对象
治安管理学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知识水平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智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公安院校的教学对象既有全日制的本、专科学生,也有各种层次在职培训的民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教学对象,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的起点或倾向,学员在接受新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结构与基本技能、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准备,也就是学员的原有基础知识。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学员的原有基础可以看作是新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学习的效果;其次,应该分析学员应该达到的使能目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员一定有许多知识、技能还未完全掌握,而掌握这些新知识、技能又可以看作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公安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从终点目标出发,进而一步一步地揭示其使能目标。
(二)教学目标
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要尽可能用可测定的、可观察的行为术语精确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尽可能地表明学习者内部心理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首先立足于教育目标的特性,制定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三个目标领域,分别是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公安教育实际情况,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这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三)教学策略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法和谋略,主要体现在“教”和“学”的交互活动过程之中。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应该怎样教”和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具体方案。教学策略通常是隐藏在教学活动之中的,它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层面上,这些思想往往深深印在授课教师的头脑中,促使教师较好地实现教学理论具体化,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根据授课科目的不同以及课程的特点做出选择,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可分为教学传递策略,指教学信息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顺序传递给学员;教学组织策略,指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教学管理策略,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进度管理和教学活动控制管理等方面。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而设立的,因此,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涉及治安管理实训的内容,实践性非常强,制定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实训这一特征,并通过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来实现。
(四)教学评价
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是指依据客观标准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开始于确定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如果没有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就失去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治安管理学常用的教学评价有三种,分别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事前评价),它是一种摸底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评价判断学员对学习的准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主要原因;形成性评价(事中评价),通过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掌握师生自己的教和学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具体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对于没有理解的学生和已经完全理解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达到教学的初始目标;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这是一种“事后检查”性评价,通过考察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员对某一学科整体掌握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次数较少。事后评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惠燕.教学策略本质新探.教育导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