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质;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初级阶段(1979~1991)。这个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计划经济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对体育经济的认识比较模糊;体育产业的起步,主要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为模式。同时,体育产业主要从事生产体育用品、场馆出租、兴建公司等经营创收活动。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体育用品进入商品化进程,涌现出“李宁”、“健力宝”等众多体育产品品牌。当时,体育用品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体育竞赛基本处于国家包干状态。

(二)发展阶段(1992~1996)。这一阶段,掀起了体育领域发展体育经济与产业的热潮。1993年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1995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将“体育产业”作为主要议题,明确提出今后要“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体育经济和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国家体委统一发行了体育彩票,从1994~1998年共发行了22亿元的体育彩票,获公益金18.6亿元。1994年广州市仅市属体育场馆创收达3,400万元;而深圳市现已建有保龄球、高尔夫球、网球、桌球等活动场所160多家,总投资额60亿元,年营业额5亿多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199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产值达1亿元,目前上海体育产业产值已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的15%。

(三)繁荣阶段(1997年至今)。1998年“中体产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拥有体育场地60余万个,全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达500多家。1999年第七届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数达550家,成交额为6亿元人民币。2001年我国甲A足球联赛的观众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次,涌现出了大连实德、上海申花等经营成绩优异的俱乐部。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一)体育消费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的拓展和体育人口的增加,实物型体育消费迅速增长。在物质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各类体育产品开始成为消费热点。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体育市场已具规模化。我国体育市场已基本形成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在内的目标框架。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奠定了体育竞赛市场的基础;健身娱乐市场,群众健身娱乐消费的扩张,激励了社会、私人、企业投资举办体育场所的积极性;体育用品市场,在各类体育消费的刺激下,体育用品的生产规模也随市场需求而不断扩大;体育彩票收益每年约为国家筹集250多亿元的体育公益金,体育彩票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轨”或者说“转型”时期。虽然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已脱离政府的行政体制,但许多省市自治区为了自身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的管辖范围下,束缚了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可能性。此外,目前我国已出台的大多数体育产业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对管理细节及各运动单项的规定不缜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一致情况。比如,国家体育管理总局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管理职能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体育部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缺乏必要的政府扶持。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如:体育彩票是由政府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体育产业政策,在目前情况下也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但是体育彩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立稳定的发行政策。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三)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另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四、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对策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一)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吻合的体育经济政策,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积极抓各地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抓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在体育彩票的公益金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体育的发展基金,对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行政策倾斜与扶植,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二)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由于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转型阶段,体制需要不断创新,产业结构必须优化。除了按市场规律进行发展外,还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三)培养体育人才。一是规范体育市场。针对我国体育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国应加强体育人才的培育和教育,努力造就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管理型人才。首先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再次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二是要加强市场。规范运作,正确引导和刺激消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档次,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四)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姚明、刘翔的出现,其蕴涵的价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全国人民的奥运狂潮掀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体育与民族情结、国家兴衰联系到了一起的时候,它所迸发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完全可以影响国人的体育消费习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育消费市场。然而,体育市场作为一个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目标的市场,它富有弹性,不能以“民族”一词蔽之,体育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是需要经营者去了解和把握的,同时也是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去开发和挖掘的,只有这样,这个市场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宪林等.试论中国体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J].平原大学报,1999.4.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经济圈;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8-0077-04

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然而,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无序竞争所带来的问题凸显,尽快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呼声渐高。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无论是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解决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问题考虑,都要求京津冀地区必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担当起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明显滞后。资料显示,就单位国土面积GDP产出而论,“长三角”是京津冀都市圈的3.45倍,“珠三角”是京津冀的3.25倍;以人均GDP而言,“长三角”是京津冀的1.84倍,“珠三角”是京津冀的2.63倍,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行政区划观念过强,适应市场经济的合作机制还未形成。突出表现在:行政意识远远强于市场意识,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缺乏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重复建设、产业雷同问题突出;跨省市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还缺乏有效协调,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缺乏高层协调机制,长期以来主要局限于学术讨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实质性进展。

2. 受“分灶吃饭”财税体制的局限,条块分割严重。区域内各省市的绝大部分发展措施往往首先考虑本行政区利益的最大化,地区间经济协调的成本很高;各地区几乎还是封闭的,这与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流不相符。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不仅对外,而且也要对内。

3. 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区域发展的市场推动力。京津冀区域经济结构明显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对企业干预比较大。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多是以城市群的面目出现的,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五大湖区城市群、日本关西城市群、英国中部城市群、德国中部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大小城市之间,在避免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产业部门合理分工的多层次网络型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可以说,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在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大城市的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规划的必然选择。

4.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感觉是走走停停、时冷时热,而且理论探讨多,实际效果不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区域发展权威协调机构与机制,这已成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当务之急。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1. 城市规划与布局一体化。城市规划与布局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首要问题。区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指向于城市,主要是由于城市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缘故。然而京津冀区域除了具备一般城市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和流动性点状布局的特征外,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该区域是集全国行政力量与经济强度于一身的经济中心与科技中心,这就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具备了一体化较为明显的空间特征,即它的等级性与多层次性。

2. 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体制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拥有科技体系完整、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密集和科研开发深度强等优势,但三省市经济技术水平的明显差异决定了该区域只有尽快改善区域科研管理体制,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变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和现实优势,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受经济技术梯度差异规律的影响,任何国家或地区均存在着一个完整的技术分工与协作体系。因此,三省市在推动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应选择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根据技术体系构成、技术发展规律及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区域技术分工,从而达到各有侧重、联合攻关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垂直分工方面,三省市要围绕该区域已具备的先导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强大优势,借助北京科技开发和综合配套能力强、天津科研成果转化条件好以及河北基础研究有一定特长等优势,建立科技开发与成果转换、主机生产与零部件配套的区域协作。

3.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中国航空、海运、铁路、公路和管道网络的枢纽地带。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各国经济与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使生产和流通过程更加规范化,从而引起了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这种变化将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必须建立一个以联合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输网络。从国内外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看,综合运输网络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综合枢纽布局。它不仅是各种运输干线的汇集点,大宗客货中转、换乘、换装与集疏场所,而且也是联运生产的主要基地。它决定了不同运输方式间联运换装地点的分布,而且还会对主要客货流的运输、路径、运输效率和物资运转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4. 产业结构与生产力配置、基地建设一体化。京津冀区域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应以能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为准则,扬长避短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和调整自己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强同国内外、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和配套,逐步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产业特点,又能同周围区域相协调的产业结构体系。

5. 旅游网络建设与综合开发一体化。旅游业已成为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九五”期间,京津冀三省市旅游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以上,特别是天津已达到5.91%,表明该区域除了具有区位优势大、交通通讯便捷、景点相对集中的条件外,还具备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区的巨大潜力。然而,从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素质看,仍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状态,旅游服务滞后、旅游产品单一、缺乏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是三省市旅游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地区旅游科技投入少,高科技在旅游决策科学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利用程度低,导致该区域旅游环境管理中高科技产出效率不高。

三、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

1. 强化合作意识。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首要的问题是合作,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提高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通过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分享机制,使我们从区域合作中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实现个体“共赢”,在树立先进的“竞合”理念的同时,增强整体发展意识。区域合作的目的是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必须加强沟通、联系与配合,实现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协调发展。

2. 打造 “京津塘高科技产业带”。“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发展最可贵的经验,就是产业链拉动区域经济联动,形成经济圈。而京津冀地区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链,仅有的几个产品的产业链十分单薄。其原因主要是这一地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占主导位置,产业自然是“大而全”,“强势政府”自觉不自觉的“大而全”行为,自成体系的后果是区域内产业链的残缺。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其一,京津产业严重趋同。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齐备的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而天津则应发挥其天然的港口优势,利用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制造业、物流业、海洋经济等等。其二,除京津之外的周边地区以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为主要表征的城市竞争力落差太大而且活力不足,导致一方面北京核心地区功能过密,大量第二产业急需外移;而另一方面城市能级落差太大,周边地区很难接受京津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利于双方的发展,形成两难窘境。笔者建议在构筑大规模的交通网络体系的前提下,在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地兴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合理的产业链。

3. 组建京津冀区域发展权威协调机构。三地政府应从区域发展的大局出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并积极争取中央出面协调,尽快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权威协调机构与机制,并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建立、区域资源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选取条件成熟的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4. 建立京津冀地区资源补偿机制。京津冀山水相连,而地处京津上游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一些学者提出在张家口、承德建立“首都生态特区”的设想,使其享受国家特殊政策,突出绿色屏障、饮用水源、治理污染、城市环境四个重点,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增量消化高污染、高能耗工业存量,进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河北省政协与会同志提出关于建立京津冀地区资源补偿机制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天津与会代表的理解与支持。大家认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资源补偿机制问题被忽视了,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加剧了河北省一些地区的贫困状况,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京津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只有解决了资源的补偿机制问题,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才能立足长远,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5. 在构建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上实现突破。从国际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大都市经济圈的范围按尺度和作用强度分为两种:日常都市圈和大都市圈。日常都市圈也称“1小时都市圈”,即从核心城市到周边城市之间的单向时间距离在1小时左右,距离约为100公里;大都市圈也称3小时经济圈,单向时间距离一般在3小时左右,半径可达300公里~400公里。1小时经济圈主要表现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通勤圈,它们的内部联系十分密切。3小时经济圈主要表现为核心城市对腹地内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与腹地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要素聚集和辐射扩散效应。按照上述城市理论,河北省绝大部分区域在京津的辐射圈内,11个设区市都在3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区域交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城市之间时空观念的更新,为地区空间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可能性。京津冀要积极推进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建设,强化通道运载能力,为城市布局的扩展和城市体系的组织创造新的条件。京津两大枢纽应加强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强化航空港、海港、信息港等交通通信枢纽与区域及城际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有机联系。要留出足够的发展余地,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加强沿海港口的协作,合理分工,形成港口体系。要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全方位融合交织,让区域间血脉贯通畅行,城际融合零距离。

6.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职能。从国内外大都市圈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仍将是协调、整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政府的作用仍然是首位的。(1)政府职能发挥的主线应是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制度供给,通过制度规范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从而减少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政府职能要积极引导并发挥市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主体,政府服务于市场,为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由于政府的作用往往是先导的、显性的,因而往往容易被高估。但不能因为市场的作用是分散的、潜在的而忽视其在区域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3)政府职能还体现在加强市场不愿涉足的公共领域的跨区域协作上。所谓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市场不愿意提供也无力推动的公益性项目。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打破行政界限,按一个生态整体加以宏观治理,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唐茂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5).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困境;出路

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如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

1.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根据调查资阳市雁江区集体经济可知,许多村民大都认为集体经济与他们关系不大,实在的是找到一个工资高的打工机会。而村干部工资低、任务重,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则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认为集体经济应该集体管,从而存在严重的“等、拿、卡、要、靠”思想。另外,部分城区村集体因建设占地补偿收益高,觉得集体不缺钱,发展意识淡薄。

2.干部激励机制还不完善,调动不了积极性。有些乡镇只是在认识上赞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上没有足够的激励行为。譬如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整体规划;没有将发展集体经济的任务落实到乡、村;对于发展好的乡村也没有奖励等,这样难以调动村干部以及村民的积极性,“要我发展”的被动心理没有真正转变为“我要发展”的进取状态。

3.农村资金的缺乏。农村大部分的集体收入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集体经济的收入少之又少,甚至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村里的正常工作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出;而且大部分农村集体负债较多,每年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有限,导致农村大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创建集体经济,另外,银行的贷款难,即使有人想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由于银行的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困难。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管理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普遍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现行政策环境不利于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集体资产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少数村发挥村民代表议事不够,缺乏村务公开,造成了部分集体资产的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

1.提高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2.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大力发展“菜蓝子”工程,打造效益农业和特色产业,采取资金倾斜,政策扶持,积极协调贷款等办法,以切实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审批、土地转让等方面,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先给予照顾,严格禁止各种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人选进班子。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转变他们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体育经济;健身娱乐;发展。

美国杂志报道指出经济时代必将促进社会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体育和休闲健身行业。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外交的重要方式。体育所包括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健身娱乐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有学者预测健身娱乐行业必将在未来席卷世界,带来新的经济大潮。有一些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健身娱乐的社会,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城市也已经感受到了健身娱乐所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距离这个时代尚且有一定距离,但科学技术发展已经为体育的健身娱乐提供了物质基础,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基础已经充分具备。如今政府对消费的支持政策极大刺激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娱乐健身行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表现即体育类的娱乐健身活动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国家实行的工作制及节假日制度使得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发展表明娱乐健身业作为新型经济增长点所形成的一个产业正向我们快速走来,成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论文和期刊十余篇。

2.逻辑分析法。运用了类比、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相关研究的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与探讨,以求得到较完整准确的论证结论。

3.专家访谈法。就研究内容,走访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高层管理工作者及健身教练,进行了相关专题的探讨,将讨论后的各种信息汇总、分类。

二、现状。

全民健身氛围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健身娱乐行业发展的现状成了很多体育产业管理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休闲体育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就当前状况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太乐观,很多地区体育施设与体育活动开展尚且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一)农村的公共文化休闲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比较单一,几乎没有什么设施可以用来锻炼。很多农村人如果想锻炼身体的话,只能去县城的休闲广场,极不方便。因此,这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农村人民需要的,不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农村的健身设施落后于城市,农村的居民所获得的福利体育服务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有很大难度。

现阶段我国政府尚且缺乏专门组织机构来负责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事务的组织和传播,很多地方政府都只是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投资体育事业并不十分关心,导致体育事业很难开展。此外,由于一些群众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认为参加体育休闲活动还不如在家看电影。很多人都有宅在家里的想法,这样不仅不能够带动娱乐健身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且自己也不能真正得到身心上的愉悦。

三、问题。

(一)休闲意识比较薄弱。

通常休闲的体育产业都被看成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消遣及恢复体力活动,其实不然。人们在参与娱乐休闲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身心进行调整,而且这一过程还有可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休闲娱乐健身业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的质量。国民应当认识到休闲娱乐健身业的意义不仅仅是恢复体力这一个方面,调整精神状态更为重要。实践证明,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让那些处于高竞争压力、高节奏中的人们暂且走出喧嚣的尘世,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休闲体育的场地不足。

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休闲活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统计表明所有休闲的活动当中,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休闲活动占总体比例的75% 左右,这充分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休闲活动主流。当前我国的休闲体育还处在初级起步的阶段,其投资过低,而其中用于发展娱乐健身的体育投资更少。我国的人均体育用地的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体育场地的分布也不均衡。一般来说,人们经常在广场和住宅小区进行休闲活动,然而这些体育场地仅占总数的10% 左右,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休闲体育类型的服务经济同传统的休闲经济有很大区别,它的本质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致力于提高社会的发展素质。对于增强国民的素质来说,休闲的体育服务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休闲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制造等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休闲体育需要专门人才来为其制定发展规划,扩大影响,目前,休闲体育的经营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健身娱乐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之下,培养专业的健身娱乐管理人员对保证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作极为重要。

(四)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制度还不健全。

体育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程度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增强,有很多的体育活动不再是简单胜负问题,它们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及其它利益。另外,体育事务管理与运作也会跟企业运作等诸多的社会经济领域挂钩。我国当前体育法制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的,一些法律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和体育发展,所具备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执法和监督的体系。如果休闲类型的体育产业想得到切实发展的话,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促进娱乐健身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对策研究。

作为一种产业,健身娱乐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极为迅速,已逐步进入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行列。相应的,其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管理的制度和法规也更加完善。在我国,健身娱乐产业仍然十分年轻,尚且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一行业必将在我国取得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健身娱乐包含的项目比较多,从按摩、桑拿等高档项目至健美运动等比较普及的体育项目;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的种类资源培训,几乎全部包含在健身娱乐经营的范围内。甚至有部分企业开设了气功、武术及至拳击等特色项目,呈现出了全方位的发展态势。从当前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消费来看,健身娱乐这一行业的总体正呈现出逐渐兴旺的发展趋势。有相关数字表明,我国的居民健身娱乐消费趋势正在逐年上升。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健身娱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体育经济价值。健身娱乐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它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体育健身同休闲娱乐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带动一批相关的产业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扩大内需,最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体验经济背景下健身俱乐部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2] 袁绍辉。体育健身娱乐业对于体育经济发展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5)。

[3] 胡爱本。体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甘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6)。

[5] 李政,姜彬。试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33)。

[6] 石岩,舒宗礼,刘华冰。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体育学刊,2007(5)。

[7] 王宝珍,刘建敏,周永亮。试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0(2)。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 基层 农机推广体系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28-02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传统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弱化和退化,不少已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边缘,服务乏力,举步维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已迫在眉睫。

一、全县农机推广体系的现状

1.机构设置现状

全县县乡两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共有11个。县一级设有县农机化推广站(与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隶属县农机局;乡镇跨区域设置10个农机管理(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站,人、财、物“三权”在县农机局,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2.人员配置现状

县农机化推广站核定事业编制7个,实有在职人员7人,其中女性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高级工2人;乡镇农机中心站核定事业编制52人,实有在职人员36人,其中女性4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人,高级工17人,中级工1人。现有人员年龄结构:现有在职人员中35岁以下5人,占11.6%;36~40岁7人,占16.3%;41~45岁6人,占14%;46~50岁14人,占32.5%;51岁以上11人,占25.6%。

3.经费保障现状

县农机化推广站与县农机化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97年后改为差额拨款,乡镇农机中心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财政拨款仅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至今未实施,政策性“开口子”待遇也无法兑现。农机推广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多数单位站房破旧,办公条件简陋,下乡管理无交通工具,技术推广无设备机具,政策宣传无电脑相机,严重制约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功能的发挥。

二、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机科技推广技术人员匮乏

全县农机化推广机构虽然较稳定,但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农机推广中心站多年没有进人,农机技术后备队伍青黄不接,有的乡镇农机服务中心站只有1至2人,而且大多数在岗人员以前都是从事其它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少,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缺乏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多年来,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只能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来形容,财政拨款除人员工资外,无正常的办公经费,县农机推广站差额预算,县、乡人员财政“开口子”工资(福利)得不到兑现,严重影响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3.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落后

全县乡镇农机站10个,其中尧渡、龙泉站无站房,其他站只有几间办公用房和几张办公桌椅,缺乏推广示范机具和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检修工具、电脑、服务车辆、培训器材等,服务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需要。

4.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领域狭窄、方法单一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还仅局限在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中服务上,而且服务的水平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差距较大;农机推广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十技术”的方式,主要靠开会、印发材料的传统手段,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

5.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不活,难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要,管理体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农、科、教脱节,不同所有制、不同推广组织之间缺少联系。

三、创新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金融部门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优先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

2.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县、乡农机推广机构承担着本区域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工作繁杂、任务重。政府部门应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其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推广机构提供必须的试验示范基地,新型机具及必备的设备,保证试验、示范所需的经费,保障农机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奖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农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应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公平竞争、奖罚并用的运行机制,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以岗定位,竞争上岗,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人人工作有目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创新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要不断引进、试验和推广适合本地需要的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通过建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做好示范引路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扩大推广成效。同时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机经营实体,基层农机站可以尝试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新办新技术、新机具经营部和维修服务点等经营实体,弥补工作经费。

5.建立各种农机服务组织

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的设备和资金扶持,彻底解决农户大型农业机械用的上,买不起的问题,鼓励乡镇农机站成立农机服务队,以服务促培训、促推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6.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

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流媒体;流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19.8

流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是互联网时展的必然要求。媒体在网络上的传播由最初单一的文字、图片、音乐到如今的网络视频,远程对话,人们在急于寻求解决“信息多样化获取”方法的阶段,媒体技术也经过了一个尝试和升级的过程,因此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不单是媒体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受众的强烈心理趋向所致。为了更好地发展流媒体技术,我们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以“方便广大网络用户,提供高效媒体服务”为目标,对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流媒体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

1 流媒体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1.1 流媒体的概念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的形式。流媒体文件格式是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输方式,利用流式传输将视频和音频作为压缩包,由服务器向计算机用户进行实时连续的传送,以此用户只需待几秒钟的启动延时便可对视频或音频进行播放,剩下部分继续下载,无需如非流式播放那般待视频音频文件下载完全后方可播放。这一系列“流”的过程中,便捷了媒体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2 流媒体的关键技术

(1)编解码技术。编解码技术需要根据流媒体业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编解码格式,目前常用的编解码格式有音频编解码格式、视频编解码格式和文件格式,例如MPEG-4、AAC、AVI等。除此之外,编解码技术还要根据流媒体业务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标准,以此适应国际媒体传播平台,对于压缩、存储和运算要求根据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不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总体来说,编解码技术随着媒体传播介质的改变而改变,是流媒体技术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之一。

(2)业务协议。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协议栈是实现流媒体数据的高效传输的保障,主要包括RTP协议、RTCP协议、RTSP协议、SDP协议和RSVP协议。RTP是实时传输协议,它确保了“流”同步,但是单靠RTP是无法完成数据包的可靠传送的,这时就需要RTCP。RTCP是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它确保了流量或拥塞控制,实现传输效率的最优化,为实时数据的传输提供高效保证。RTSP优于RTP和RTCP,它以RTP或RTCP为基础进行一对多网络多媒体数据传送。而SDP作为会话描述协议则只负责在不同协议间进行传输消息的通知。音视频数据的高质量传输辅助协议之一便是RSVP,RSVP通过预留手段,减少音频数据流对网络的延时,一定程度上使音频数据的传播更加高效。

2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网络视频直播

网络视频直播是流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应用。人们可以在低宽带,低连接速率的环境下实现影音的高质量播放,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获得多媒体信息。例如对地方电视台的直播电视剧和中央电视台时事新闻的播放,对球场赛事的点播观看,对明星MV的随时放映等等。

2.2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实现了老师的在线授课,学生的在线答疑,解决了传统远程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老师不再是枯燥的讲,由于音频、视频的同步,在近乎“面对面教学”的通信方式下,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了一个含有答疑系统的整体且富有交互能力的网络课堂。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学科内容,反复播放,实现真实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学环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应用在学生群体,也同样可以面向广大社会群体,只要你想实现高效学习,远程教育都可以帮你圆梦。

2.3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作为交互式通信业务,融合流媒体技术,对会议内容进行及时的广播和录播,实现了流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视频会议与远程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在富有交互能力的环境下,众流媒体用户取得了现实会议所产生的等同作用效果。不仅如此,视频会议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录播和实时储蓄,确保事后会议内容的再现,流媒体用户便可以通过访问和点播回顾会议。

3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流媒体技术优势所在

流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高效的完成多媒体信息传播,为流媒体用户提供一个交互式的交流网络环境,获得等同于或高于现实情境下的沟通作用效果。实时视频点播,实时网络对话,远程医疗和教育等等,这些生活中流媒体技术的常见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娱乐、学习环境。从技术层面来讲,流媒体是多媒体网络与无线通信的结合,是网络与媒体通讯业发展的必然结晶,它符合了人们对高品质,快节奏生活的迫切追求,在达到技术的可行性后,流媒体技术必定成为兴盛行业,横扫网络媒体世界。

3.2 流媒体技术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案

(1)误码。误码是无线传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无线传输不同于有线传输,它的稳定性极差,传输环境也相对低端,这就导致了误码出现频率的加大,同时无线传输条件下的误码更容易被数据包所接收。误码最直接的危害是对视频、音频质量的影响,为了减少误码,提高视频、音频质量,首要措施便是提高信道的容错性,采用强效的编码和检验技术,核实接收到的数据,以此最大限度的减小误码率。

(2)编码及压缩。数据丢失是实时传输中常见问题之一,数据的丢失影响着解码,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恰当的控制来减少数据丢失和丢失后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状况是出于不断变化中的,这就对流媒体的编码或压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于编码格式的正确采用,还在于对网络速率的适应,只有各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实时传输的顺畅运转。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服务器性能和高压缩比、低运算量两个方面。只有先进的服务器性能才能适应高规模、大范围的流媒体实时传输,促进流媒体服务的传播。流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体积小,信息量大”,要想实现体积小,就需要采用很高的压缩比。利用压缩编码算法,结合运营成本和终端的功耗程度,设计合适的压缩比,在不会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高压缩比、低运算量的目标。

(4)终端适配和耗电问题。如果不能实现终端与流媒体服务器的适配,那么即便是同一个节目在不同的终端上放映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原因在于终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终端对于音像、字符、格式支持的能力各有差异,要想实现终端放映的高品质效果,就需要配置合适的传送音频、视频,在两方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流媒体实时传输的高效运转。

4 结束语

作为新兴的媒体技术形式,流媒体技术响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一体化的媒体传播方式,符合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类对“数字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生活追求掀开新的篇章。本文不仅对流媒体技术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于流媒体技术的现代应用及漏洞不足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一一展开简析,流媒体技术能否在未来的媒体传播领域独当一面,关键还在于技术漏洞的及时发现和填补,顺应时展的步伐和大众心理需求,在技术层面不断进行升级,在完善中实现流媒体技术的突破,引领网络媒体实现革新。

参考文献:

[1]典型的移动流媒体业务[N].人民邮电,2005-08-26(007).

[2]刘继兴,李墨.3G网络中的流媒体业务及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5-03-02(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