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升执法能力、增强业务能力、促进队伍建设,加快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日常执法和强化监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战实操相结合、提升能力与加强保障向结合,着力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会查、不愿查、不敢查问题,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科学练兵。合理设置练兵项目,鼓励创新练兵方式,加大现场练兵权重,增强练兵实效。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软硬件能力建设,既提升执法人员自身能力,又完善硬件设施和制度建设;统筹个人与团体能力建设,既培养能力突出的执法尖兵,又提升团体整体执法能力;统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既营造比赛竞争的氛围,又培育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组织领导
成立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练兵领导小组,州生态环境局局长任组长;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副组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由同志负责办公室相关工作。
三、练兵范围
(一)全年练兵。全局人员要把本次大练兵活动贯穿于全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大练兵按时保质落到实处。(二)全程练兵。大练兵活动结合日常工作或专项工作及肺炎疫情期间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实工作开展,通过规范现场监督检查、案件办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通过规范的执法行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企业守法服务等工作,持续优化执法方式;通过加强执法信息化、非现场监管执法等工作,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四、练兵方式
(一)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勇于扛起坚守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政治责任,坚持执法与普法、检查与帮扶相结合,主动靠前为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杜绝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的现象,严厉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现象,切实做到执法公正、文明执法、执法为民。(二)加强本领建设,突出实战练兵。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化监督为练习场和战场,采取“以老带新,互相学、交叉学”的方式锻炼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调查处理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全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三)强化日常监督,督促长效练兵。将日常的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环境案件处理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等执法工作和通过建立执法正面清单充分应用“线上+线下”监管模式,将各类工作融入到执法大练兵中,实现以学助练、以查促练、以查练兵、以案强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对企业进行指导培训,切实增强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和能力。(四)提升案卷质量,全面规范练兵。结合行政区域特点开展业务培训采取专业研讨、案例评析、现场比武等方式,加强实战交流,着力提升现场检查、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程序遵守能力,培养理论通、技术精、擅执法的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
五、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7月)。认真总结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的工作经验,梳理实际执法中存在问题,根据2020年大练兵活动要求,拟定大练兵方案,开展动员部署。将动员部署情况、实施方案和联络员名单报送支队。(二)活动实施阶段(2020年8月—11月)。要组织开展多样的大练兵活动,每月上报活动简报和宣传情况。10月25日前,完成自评,并将大练兵总结和自评报告、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候选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支队。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2
**乡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年工作思路
xx年工作总结 1、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效益农业发展。
积极探索粮经优质高效轮作模式,提高耕地综合利用率。种植业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逐步转到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重点上来。引进推广新香优80、两优2163、福优964等杂优组合,全乡水稻优质率达到90%以上。扩种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并通过引进试种新名优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改造提升基础产业。进一步了环溪边洋的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突出开发设施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积极扩大豆、瓜等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比例。今年,全乡的蔬菜外销量预计达8136吨。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突出道路交通、集镇设施、水利水电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成了洋沙溪至长坑道路硬化工程、丘山至路口段路基工程、苋下机耕路等工程。投入资金37万元,完成了**小二型水库和**等地质灾害点的除险加固工作;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恢复水毁面积0.2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注重水电能源开发,完成了下村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农田生态环境进将进一步改善。
3、多渠道增收节支,财政困难状况有所缓解。高度重视骨干财源的培植,加大税收管征力度,加强税法宣传,为财税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向上争取资金,实现了今年财政“双过半”的目标。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安排好预算盘子,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5、增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加大初卫生保健和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巩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目标,深化“三为主”的各项要求,切实推进两个转变,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乡共落实四术239例,其中二女扎13例,双查率达99%以上,帮扶率98%。积极贯彻实施《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进一步强化乡服务职能,规范及归并设置乡党政事业机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实施“进百乡、入千村、到万户”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化创安工作,在19个村开展了创建治安模范村活动,新型防范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严打整治斗争、禁毒、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社会安定稳定。按照要求,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基层工作的连贯性。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做好抗灾防汛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桑美”台风之后,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启动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预案,坚持一手抓防台减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乡已修复倒塌房屋8座30间,抢修受损房屋220间,安置受灾群众352人,春节前,将全部搬入新居。水、电、路和通讯设施基本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3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生活,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创美好幸福生活,认真贯彻落实《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__镇实际,充分利用__镇资源,开展了系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__镇科技活动周时间按照《__县20__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于5月17日开始,5月24日结束。
围绕今年科技活动周“科学生活.创新圆梦”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认真组织“科技活动周”活动,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会同水利站、林业站、计生站、司法所等站所,组成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和医药卫生科技推广宣传服务队,集中到四个村和两个社区开展适用农技知识宣传、培训、新品种展示和法律知识讲座。同时在5月22日,组织水利、计生、司法所等站所走上街头,在镇人民广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农牧站以我镇农业生产特点为依据,重要宣传与之有关的新品种,新技术,并现场解答种、养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发放精心准备的科技资料,发放节约能源资源、抗震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的科普宣传资料,共10余种,1760余份,受到种、养户的欢迎;司法所当街悬挂警示教育挂图,并在群众观看挂图学习同时,发放各类小册子和法律知识读本,使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增强了群众法律、法规的意识。林业、水利等部门也积极解答群众提出问题,发放3000余份科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了科技下村队、园区活动。县科协和镇农牧站组织技术人员并邀请县畜牧中心兽医师深入养殖、种植园区,开展了畜、禽病防治技术咨询和现场诊疗活动,对种植园区群众给予技术指导,得到了种植、养殖户的欢迎。同时宣传了科技在农业,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使种植、养殖户在今后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科学技术来增加收入。
(三)陶乐镇妇联在5月23日举办了“妇女法律知识及健康教育”讲座,讲解《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妇女卫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等知识。以普法知识和健康教育为基本原则,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动家庭学法、讲法、守法、遵法,积极参与普法读书活动,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的良好氛围。参加人员达25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4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开创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家喻户晓。(二)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方面,完成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粮、油、棉、茶、果、林等各类生态示范基地,实施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了生态渔业名牌战略项目和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兴起使池州4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业方面,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否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待上项目。采取以新带老、扶大关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环保型的企业;通过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生。通过招商引资,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无污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落户池州。旅游方面,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九华山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池州有色等企业的搬迁工程,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户、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使一批乡镇、村和农户成为田园风景中的绿色明珠。文化建设方面,以九华山佛教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挖掘“尧舜文化”、“傩文化”、“目连戏”、诗文化等文化宝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升了池州生态文化的品位。
(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54,工业企业基本完成达标排放任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始
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7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进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八年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抓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区、乡镇挂职任生态经济专职负责人,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抓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几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新闻会、在池州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会议和第一届九华山生态经济论坛,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抓规划,加强建设指导。中国科技大学和原池州行署共同编制的《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各县区编制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示范区建设。
——抓制度,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决定》、《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池州市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抓培训,开发专业人才。我市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培训机关工作人员20__多人次,并定期在地方党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专题 教育。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高了一批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专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组织编写《生态经济》科普读本,作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并创建了生态学校和生态教育基地。将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
——抓示范,实行典型带动。多年来我们培育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点70多个,投入2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区建设。
——抓科技,硬化技术支撑。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星火计划2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池州有色“年产10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项目获专项贷款1.7亿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抓联动,整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接口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果林开发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二、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扬州、绍兴、长沙
、上虞、岳阳、台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来讲,马鞍山、淮南、黄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
市试点申请。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议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将池州市列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的建议。省人大十分关心和支持池州生态市建设工作,7月初,昆森主任率领省直有关部门就此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来我市进行督办,并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报告,为池州生态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设生态市,我市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的基础优势、先行优势、能力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市理应成为生态安徽建设的“排头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
制约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自然灾害影响频繁;等等。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标准,我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中,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经济发展类指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生态市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池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生态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把池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
城市。
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__年,为生态市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形成以生态系统工程为主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基地化、系列化、集约化的生态主导产业,奠定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__年到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加强系统管护、产业深化和生态宣传,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形成生态社会风尚,把池州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重要城市。
第三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资源与能源消耗动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5
一、目标任务
以“立足岗位当先锋、法律服务惠民生、推动发展作贡献”为己任,围绕“公平、诚信、文明、守法”等行业准则,开展符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的载体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亮身份、强党性、履职责、做表率,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组织观念,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依托法律援助、公证、法制等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
“法律服务惠民争先锋活动”以“四三三”即“四字三服务三结合”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多方面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多层次的法律服务、多角度的人民调解工作等,使法律服务更专业、更具有针对性、更高效便捷。
“四字”,即:“宣、询、调、训”。
一是“宣”,围绕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今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特别是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询”,开辟多种法律咨询途径。一是现场咨询,每个乡镇司法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集中进行现场咨询活动;二是通过电话、网络咨询,向群众公布咨询电话、公众邮箱、微博、微信等公开平台,通过各种媒介开展非现场咨询,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
三是“调”,今年要加大人民调解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借鉴枫桥经验,发挥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现场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因人就地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四是“训”,开展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素养,加强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服务”即:
1.开展“律师助力企业腾飞工程”。由党组成员带队分别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到全县33家企业开展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抓好抓实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相关工作,围绕“一谷一城”建设为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复工复产顺利经营步入正轨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协调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解决企业涉法纠纷,做好涉生态环境保护各类案件为政府部门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为推动县域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开展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完善和落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随时掌握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社会矛盾纠纷新特点、新动向,及时化解由疫情引发和防控期间积累积压的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服务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复工复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3.实施关爱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活动。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室”,举办法制宣传、庭审旁听、参观看守所、法律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引领未成年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即:
1.与法援活动相结合,开展助力农民工活动
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法律援助中的引领带头作用,以党员干部为主体,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一方面围绕服务农民工就业创业、劳动权益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等任务,为农民工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围绕“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应援尽援”的服务理念,全力做好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五类”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
2.与法律法规知识相结合,定期开展理论学习
今年,要把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打造学习型党员作为重要目标,特别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是我们司法行政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我们将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每周的固定学习日时间,通过自学和已过司法考试的同事讲解经验及方法,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储备我局法律职业人才,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3.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一是开展普法主题党日活动,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法律咨询的方式,有效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二是定期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工地、送法进企业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法律宣传,引导企业依法用工、规范招工,从源头上防范劳动争议,为农民工做好维权活动。
三、组织领导
1、精心组织。开展“法律惠民争先锋”活动,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各科室、各司法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生态环境普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兰溪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
1.水文化宣传方面
(1)对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内容认识不足,忽略了在精神层次上的文化宣传;(2)缺乏总体规划。由于兰溪市从事水文化研究的力量不足等原因造成其对水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长远性及完整性;(3)水文化创新意识淡薄。宣传流于形式,宣传内容缺乏对本地水利历史、水利文化的深入;(4)水文化成果与水利建设实践脱节。当前的水利项目偏重实用,缺乏美感和艺术气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水利工程技术方面
(1)水利设施紧缺,融资渠道狭窄。因水利工程投入大、回报慢的投资特点,长期以来都以政府投入为主,资金缺乏尤为严重。这同时影响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工作,造成现行的水利设施防洪能力不高,居民用水环境受影响的局面。
(2)水生态保护不足,修复任务艰巨。兰溪市的水利开发过程存在河道污染、土质变化等生态受损的现象,加之重工业发展带来的水质污染,水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3)水景观开发不足,管理粗放。兰溪目前对水景观的开发存在文化挖掘不足、管理经营粗放的问题,现存的景观中也存在规划局限。
3.水法制建设方面
(1)立法有缺陷,执法缺力度。兰溪市的地方性水法内容不完备,可操作性差,缺乏整体协调性,加之执法队伍思想认识不足,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不达要求,造成在监管和惩治方面力度不够。
(2)水法制普及度不够,公众认识不足。兰溪市目前的普法活动局限于片区,宣传普及流于形式,力度不够,造成多数人对水法制的内容模糊。
(3)民众参与度不高,企业配合度不够。民众的水法知识不足,企业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转变,其主动参与水法制建设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造成了执法部门的工作困境。
二、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水生态文化
(1)宣传节水知识,构建节约型社会。在全市大力倡导人与水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水生态意识,营造节水文化;(2)弘扬水利精神,提倡以水育人。努力将兰溪丰富的水利文化体现在现代的水利工程中,大力宣讲水利精神,让水文化深入人心;(3)普及水法知识,树立环保法制意识。通过宣传普及水法规有关知识,使人民以法律视角审视生活中的用水问题,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结合兰溪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的地方性水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在保护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便于水利执法部门发现问题和及时有效地遏制大案的发生。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排查,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厂家执行法律管制,做“零容忍”,树立执法威严。
3.扩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入资
兰溪政府需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和力量投入水利建设,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积极筹措财政水利资金,加大对水利的专项投入。此外,应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4.兴水利,除水害,求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用水氛围。以“强塘”工程、城乡供水工程、水环境整治工程、节水工程等为建设重点,建设“四强”水利。最终实现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防汛防灾安全体系建设及已建水利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建设方面有较大突破。
(2)加强水利管理,完善水利规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解决好水利风景区发的目标、模式和方向等几个重大问题。规范管理秩序,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对外辐射能力。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从科学的角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实施河流专项处理,严格把控江流附近的工业排污量,对违规现象实施相应的惩罚。
三、总结
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兰溪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建立“美丽兰溪”的客观需求。据调查,目前兰溪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宣传力度不足、水利建设受限及水法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全市应从发扬水文化入手,通过立法建制,扩宽融资渠道,建立水法威严,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相信,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市的逐步推广,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兰溪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丁惠英.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07,7(8):59-62.
[2]詹卫华.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3]李启家,罗吉.加强水法制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J].农林牧渔,2004,(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