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1

关键词:道路交通环境;人文环境、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引 言

道路交通环境系指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者为交通参与者提供的、可供交通参与者利用的交通条件,是通过人的行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为交通参与者营造的适宜于交通的“小环境”。通过交通环境的营造,可以使交通得以快捷、舒适、安全的实现。

1 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1.1 标志标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标志标线的相对完善,能够起到交通语言的作用,对车辆驾驶人员的诱导和行人、骑车人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道路上交通标志标线数量上明显不足,致使信息提供不充分;新旧标准的标志同时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易对驾驶人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交通标志上的内容繁多或表述含糊,易导致信息模糊;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失去存在的价值;多个交通标志并设,造成信息过载或信息忽略;普遍存在道路中线和地面标线不清晰或退化且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这些都容易造成驾驶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1.2 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线形几何要素的不合理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人因景观单调而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会措手不及而肇事。另外,驾驶人在长直路段不自觉地超速行驶,致使车辆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速度仍较高,若遇到弯道车辆重心偏移,超高车辆往往导致倾覆或其他类型的交通事故。

1.3 生活习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参与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一个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相反,就会影响交通环境的畅通和安全。许多交通参与者随意乱扔垃圾、随意行走、随意摆设等,让原本宽阔的道路变得狭窄,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在驾驶人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受到限制,遇到紧急情况不能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另外,部分交通参与者酒后驾驶、拨打接听手机驾驶车辆,不遵守交法,随意变更车道,见缝插针,都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从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1.4 道德观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道德是道路交通参与者在交通中的行为规范,包括驾驶道德、骑车道德、行路道德以及交通民警的职业道德等。如果公民自己没有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意识,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公共交通秩序将无从谈起。现在,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道德观念下降,不遵章守法。谁都知道闯红灯违法,但仅仅知道违法,却没有强烈的意识和荣辱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相反,很多人却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一两次违法行为没有关系。另外,由于法律制裁的力度不强,道德约束力下降。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肇事致人死亡且负主要责任,一般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大多数是缓刑;而在美国却要受到谋杀罪的指控。导致的后果是一些驾驶人在撞伤人后,不去及时救助,或延缓救,因为撞死人只要赔几万、最多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救助伤者却可能要花十几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些经济困难的驾驶人往往愿意选择前者,或肇事逃逸。

1.5 执法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在交通管理执法上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交通管理执法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有依据而无具体措施,或者有依据有措施,因为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无法执行。例如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特权车”等现象,在交通管理执法中司空见惯。这样的执法环境很容易让交通参与者存在侥幸心理,依靠所谓的“特权”、“关系”,以致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更加放纵,认为只要托熟人说情就可以减轻处罚甚至免于处罚。这样会让交通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大打折扣,让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载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蔓延、泛滥,而影响交通安全的正是这些严重违法行为。

2 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对策

2.1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改进事故多发地段的道路条件

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标线,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驾驶人员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驾车行驶,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应元件”从不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信息提供的充分性、容易辨认等特点,充分论证,科学设置。如在易滑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点设置限速标志,要科学论证。在弯道处设置反光标志,并在标线上间断地涂上反光漆,必要时弯道上设置一定间隔照明设施,以便浓雾天气时开启,提高能见度,协助驾驶人导向、超车和变更车道等。各种标志标线要鲜明醒目,路面、桥梁、附属设施损坏或破旧要及时维修,使驾驶人能在一种轻松的交通环境中心态平和地驾驶车辆。

2.2 加强道路规划,优化设计

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驾驶人的心理、生理因素。为使驾驶人保持适当的紧张,甚至可采用诸如变直线为曲线的道路设计。道路的设计人员要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平、纵曲线的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选用高指标。平面线形要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保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纵面尽量做到纵坡平缓,竖曲线设置合理。尽可能避免下列组合:线形突变,长直线末端接小半径过急弯道,下长坡道突然急转弯;坡道上连续反弯,形成驾驶人视觉的负荷过重;坡顶急弯,视线不连续,常引起驾驶人疑惑造成翻车;短直线介于两同向曲线之间,形成“断背”曲线,使驾驶人产生错觉,把路线看成反向曲线,易发生操作失误;凹曲线底插入小弯道等。从而确保线形组合尽可能优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

2.3 提高道路交通道德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提高道德约束力

加强交通道德宣传,就是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把外部的交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交通道德要求。交通道德宣传教育要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市民、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等重点交通群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拓展交通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宣传交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讴歌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行为和道德风范,谴责交通陋习,努力营造良好交通道德教育氛围,建立健全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交通,从而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2.4 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威慑力

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让交通参与者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制裁严重违法行为,增强法律威慑力。另一方面要细化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让那些有条款无措施的法律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作为构成交通系统中一重要因素,它对于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道路交通环境的研究,道路建设要与时俱进,逐渐改进道路设计、交通信号标志标线设置、交通人文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的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志强.论道路交通安全环境[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12(4).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2

2009年12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春秋几度,1000多个日日夜夜全天候监管服务无休止;

2013年5月6日,世界级沉管浮首节运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海事监管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关键节点胜利结束。

港珠澳大桥承载着广东海事人的光荣和梦想;广东海事人在特殊的岗位上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增彩添光!太多的工作记忆留给悲欢岁月,日夜延展生长的港珠澳大桥,见证着海事人无言的奉献和守望。

启航:使命在肩

2009年12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风尘仆仆赶赴珠海唐家湾港珠澳大桥建设基地。上午10时,宣布“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礼炮鸣响,礼花升腾,珠三角的交通运输史就此改写,一幅天堑变通途的壮丽画卷,在南中国海展开。

港珠澳大桥计划投资近千亿,是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项目。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岸的关键性工程。大桥建设对于完善国家和粤港澳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然而,建造这样一座“百年大桥”、“超级工程”,施工环境异常艰难,由此造成的监管难度前所未有。

这里汇集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的主要港口,是我国港口密集最高的水域;

这里每年进出的大型船舶达4000艘次,货物吞吐量6亿吨,广东外贸货物的90%要靠这条通道运输,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船舶在此交汇,它是大型船舶进出珠三角的唯一通道,是我国水上运输最繁忙、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是“华南社会经济发展生命线”;

这里每天航经船舶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既有十万多吨的大型船舶,又有多如牛毛的小渔船,既有上百艘日夜作业不停的大桥施工船舶,又有上百艘次往来于珠海、澳门、深圳、香港的载客数百人、航速高达40节、年运送旅客近2000万的高速客船。是我国最频密的水上客运通道;

这里一年的台风、大雾、寒潮等季节性极端天气达200多天,风、浪、流、潮汐瞬息万变,是我国气候最变化多端的水域;

水域环境使然,这里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事故极易发生,是水上交通安全的敏感区域;

——这里就是我国的珠江口水域,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地域环境最敏感、水域条件最复杂、通航安全保障要求最高的超级工程。

建设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海事监管难度史无前例。时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指出,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尤为特殊且艰巨!

“监管服务三座大山”之一:协调难

为贯彻落实部长李盛霖关于“海事部门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指示要求,确保港珠澳大桥施工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树立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形象,2009年5月,广东海事局成立了广东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文简称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梁建伟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副局长庄则平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文简称大桥办)。

领导小组按照有利于发挥海事监管资源综合效能、有利于施工现场监管的组织实施、有利于为施工单位提供便捷服务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开展大桥施工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同期,为更好地支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了“一个水域、一个工程、一个标准、一个窗口”的工作思路,要求海事部门按照“一个机构对外、一个窗口办事、实行一套规则、执行一个指令”的工作原则,做好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2009年10月,部海事局成立了以常务副局长陈爱平为组长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广东局大桥办合署办公,主要职能为全面负责大桥建设的海事行政许可、船舶施工前检查、船舶安检、船舶签证、现场巡航监督管理、港珠澳大桥VTS专台运行管理、危险品与防污染管理、信息交流等海事工作。

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央视评语)。港珠澳大桥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对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环境影响重大。大桥预计工期七年,要完成29.6公里的海中桥隧主体工程,3个海上人工岛,33个单体重达8万吨的隧道管节的拖航沉放,900航次的大型构件运输,高峰期时有2000人次作业人员的往来海上,1000艘施工船作业,总计有30万艘次施工船舶的监管工作量。

80多艘大型、超高、超宽特种施工船和500多艘普通施工船的防台压力,近千次沉管隧道管节浮运及沉放、承台和大型钢箱梁运输及吊装等作业的交通组织和通航保障,隧道建设期间开挖伶仃临时航道代替主航道,临时航道转换期间300多家港航单位的沟通协调和大型船舶的通航安全维护;桥梁段施工期间涉及的高速客船航线和施工水域航路调整的组织协调。

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世界级跨海通道,更涉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海事部门、港航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调难度较大;工程水域涉及广东、深圳、香港和澳门三地四方海事机构管辖水域,海事监管协调事项众多。

“监管服务三座大山”之二:监管难

2011年12月10日,广州海事局大桥处海巡船“海特1504”因风浪过大停靠在桂山避风。凌晨两点钟,一艘装载了9000吨危险化工品货船与一艘装载5.5万吨煤炭的货船在桂山附近发生碰撞。接到报告后,当天值班的成宝刚带领大家飞快穿上棉衣冲上了驾驶台,乘着海巡船顶着8级大风及时赶往事故现场,一边指挥发生事故的两艘船到安全水域抛锚,一边联系救助船将船舱进水的煤炭船拖至浅水处搁浅。由于处置及时有效,此次事故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污染物泄漏入海,一场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得以避免。这样的应急处置每月都可能碰到,特殊的工程项目、特殊的监管环境,决定了监管的难度前所未有。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广东海事局水上安全监管的多个首次,这些“首次”没有监管经验可以参考——

首次参与由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的水上工程项目的监管,首次监管集桥、岛、隧、路一体的超大型跨海大桥,首次承担世界级隧道管节拖带浮运的全程通航安全保障,首次协调组织亿万吨级港口主航道的临时转换,首次对施工环境要求极高的钢圆筒振沉作业进行现场维护。

港珠澳大桥所处水域通航环境极其复杂,是水上交通事故易发的敏感区域,大桥建设加剧了通航环境的复杂性和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工程建设水域涉及三地四方海事机构,广东海事局内部又涉及广州和珠海两个海事部门,各个海事机构在水工项目海事监管中的监管尺度、监管方式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工程建设涉及航标工程、VTS改扩建工程、海事监管设施设备配备等安全保障系统工程建设及相关费用补偿问题,海事监管工作量大;工程建设期间海事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监管服务三座大山”之三:服务难

2012年8月15日,唐家海事处执法人员在港珠澳大桥总营地码头现场巡查时发现船舶“港珠澳1”持高速客船证书,但不满足高速客船的安全管理要求、不具备适航条件,随即向该船发出停止作业通知书。为了解决“港珠澳1”船舶的安全监管问题,执法人员主动走访中交股份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营地,向企业负责人了解该船的安全管理问题。随后,珠海海事局监管处领导带队到总营地码头考察“港珠澳1”船的船员配备和船舶安全管理问题。2012年8月31日,珠海局港珠澳大桥监管办牵头组织珠海局监管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广航局、中国船级社(CCS)等单位代表14人现场办公,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完成了对“港珠澳1”船的定性问题,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管理难度。中交港珠澳大桥局负责人也表示愿意配合海事部门做好“港珠澳1”船的安全监管,对海事部门主动倾听企业呼声,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做法表示由衷地感谢。

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工程同时跨越广东和深圳两个海事机构辖区水域。工程建设期间将会有众多的施工单位和施工船舶参与施工作业,施工单位需要到不同海事机构办理施工审批手续,势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海事监管协调服务,统一对外受理有关施工审批申请,及时协调处理施工审批手续,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够极好地提高海事工作效率和海事服务水平,树立海事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目前,广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等均在大桥建设一线配备了精兵强将。

“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大桥处远离陆地,时间一长给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大考验。海上无风三尺浪,更别提在风大的冬天,船上的缆绳一天晚上断好几根,船长都不敢安心睡觉。但我最自豪的也是这份工作,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负责监管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港珠澳大桥在通航密度这么大的水域施工,施工水域和航道离得很近,施工船舶的锚都几乎要伸到航道里边,每年经过这条航道的货物达6亿吨,只多不少,一天都耽误不得。我觉得我很自豪啊,自己的活儿都没有白干。”广州海事局大桥处王均龙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目前在大桥处工作的人员中,有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的林涛,有广州市劳模王均龙,有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成宝刚,还有像处长陈炳文一样更多默默无闻奉献的海事人员奋斗在大桥施工一线,实践着“最严格的监管就是最有效服务”的职业诺言。

护航:迎难而上

面对大桥建设海上监管服务的“三座大山”,广东海事迎难而上。大桥开工建设以来,广东海事局“先行先试”,创新思路,统筹规划,科学攻关,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多项创新性的工作举措。广州海事局大桥处的设立,是广东海事创新思路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2年5月18日,中国第一个建在茫茫大海中间的海事处成立了,广州海事局大桥处的驻地“海趸1550”,位于北纬22°17.220′;东经113°46.563′的珠江口,距离最近的陆地超过18公里。管辖范围为港珠澳大桥轴线上下游3海里的广州海事局辖区水域。该处负责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等工作。在这个仅有2125(85×25)平米的趸船上,博风浪,战酷暑,对参与大桥建设施工的所有船舶(数百艘)及航经辖区的大量(每日4000多艘次)船舶进行监管,查处交通违章违法行为数十起,纠正违章行为上百次,圆满地做好了大桥现场施工船舶的检查监督等工作。

提前谋划

谋定而后动。从大桥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海事部门就着手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的顶层设计工作,编制并印发实施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总预案》这一总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通航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从总体到局部、宏观到具体对海事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

以《总预案》为纲领,广东海事局还建立了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合作框架协议》、《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通航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方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实施协议》及各项实施细则为支撑的五个层次的文件体系,为海事全面履职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科学构建

建立了以部海事局水上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为最高指挥机构,广东、深圳海事局为现场领导机构,广州、珠海、深圳蛇口、航标、海测等海事机构为执行部门,各监管分区监管队伍为实施单位的四个层级的组织架构。

根据大桥设计情况和船舶航行需要,提前规划了大桥施工期及营运期间航标设置和调整方案、海测和海图改版方案、航海保障宣贯方案;根据珠江口水域应急反应特点和机构现状,构建了科学的应急指挥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大桥建设期间水上交通事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有效沟通

港珠澳大桥工程涉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海事部门、港航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调难度较大;工程建设涉及航标工程、VTS改扩建工程、海事监管设施设备配备等安全保障系统工程建设及相关费用补偿问题,海事监管工作量大;工程水域涉及广东、深圳、香港和澳门三地四方海事机构管辖水域,海事监管协调事项多。

几年来,海事部门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建立了双周协调例会和月度安全生产形势通报例会制度;牵头建立了粤港澳海事机构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安全监管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现场监管趸船租用和改造事宜;主动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安全保障系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招标工作;协调处理大桥建设对23DY锚地的影响问题;组织编制《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航安全保障框架协议总体实施方案》等,有力地推进了大桥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召开的各类协调会议共计200多次,涉及参会人员近万人次。

创新监管

组建专门监管队伍。广东海事机构按“四型海事”为要求,以“精干队伍、精湛业务、精良装备、精细管理、精美文化”为建设目标,为港珠澳大桥全力打造一流的现场监管队伍。

海事部门抽调优秀业务骨干在深圳、广州、珠海水域组建现场监管队伍,并配置了装备精良的船艇投入大桥监管。

实施网格化监管。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类似项目海事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最有利安全、最便利施工”的原则,突破传统的辖区管理模式,根据水域的通航特点、功能和施工组织,重新划分广东和深圳两个海事机构大桥监管水域,实施了“五线四区三域”的网格化管理。(以桥轴线、施工水域边界线、预警水域边界线为五线、四个监管分区及施工水域、桥梁管理水域、预警水域等三个区域),最大限度保障监管服务的有效性、连续性和施工安全。

构筑智能监管体系。在大桥建设海事监管中,利用VTS、AIS、VHF、CCTV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广州VTS设置专门负责桥区水域监控的专台,在现场监管趸船上设置智能监管专室,要求所有施工船舶和砂石运输船舶安装AIS、VHF等设备,形成“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控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责任落实有专人”,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主动与互动相结合、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三结合的海事监管新格局。

夯实施工船舶防台安全基础。针对珠江口水域防台应急锚地严重短缺及超高型施工船舶防台要求高等现状,为了保证台风来临时施工船舶有合适的水域进行防台,海事部门在对投入大桥建设的施工船舶的种类、数量、防台需求、珠江口水域特点等进行仔细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划定了三处专用防台水域专供参与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的船舶防台使用,并编制施工船舶防台工作指引,合理确定施工船舶避台时机、撤离路线,明确施工船舶航行及锚泊注意事项,引导施工船舶在台风来临时安全有序撤离,保障施工船舶防台安全。为施工船舶规划专用的防台水域,在我国涉水工程建设上尚属首次。

加强现场监管。广东海事局在跟踪指导建设单位做好岛隧工程沉管浮运安装及桥梁工程钢箱梁、承台等大型构件拖运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制定针对性的清道护航、现场监管和交通组织方案,并协调广州局、中山局、东莞局等相关单位做好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切实保障沉管浮运、大型构件拖带等特殊作业和重要节点工程的水上交通安全。

深圳海事局、广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等现场监管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监管队伍,调用专门的监管船艇,实施24小时巡航监管和现场值守,有力地维护桥区水域通航秩序和通航安全。

优质服务

统一对外服务窗口。由大桥办一个窗口办理大桥建设涉及的所有海事业务,解决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奔波多个海事机构的困扰。

优化行政许可工作。逐步探索并建立了“统一受理、集中办公、联合会审、统一对外、统筹实施”的行政许可模式,优化了行政许可程序,缩短了行政许可办理时间,提高了海事行政许可效率。

完善现场服务网点。构建了“两岸基两趸船”的服务网点和“一个窗口对外”、“绿色通道”、“电话预约”、“24小时服务”、“网上办理”等一站式海事业务便捷办理渠道,最大限度地方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大桥开工以来,海事部门协助组织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珠澳口岸人工岛工程的通航安全审核,代部海事局出具通航安全审核意见;受理涉及大桥建设的海事业务,协调办理大桥建设施工许可,审批施工船舶,有效地推进了大桥工程建设进度。

提供全面业务支持。在海事内部和外部分别组建了四个海事专业(航标、海测、基建、技装)技术支持小组和航海专家顾问团队,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大桥建设涉及的航标、VTS、海事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及临时航道转换、沉管浮运安装等难点问题上出谋划策和技术咨询,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安全。

强化人员安全培训。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施工作业安全管理需求,及时组织海事人员在施工现场举办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了从“你要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提供全方位的航海保障服务。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以来,完成了三次伶仃航道转换、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地质勘察、桥梁埋置承台足尺模型工艺试验、试桩平台建设、水文气象监测以及桥梁工程施工的航海保障服务,累计完成海底测量勘察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累计完成航标移动、撤除171座次,在大桥水域新设置74座航标,为过往船舶和施工船舶安全航行提供良好的助航服务。

续航:任重道远

“海巡1551!海巡1551!指挥船海巡1503呼叫!”

“海巡1503!海巡1503!海巡1551收到!”

“海巡1551,你船左前方约1海里处正有1艘拖网渔船驶近我编队,请你立即出动予以拦截!”

“海巡1551收到!”

这是海事部门为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实施封航警戒的工作现场。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迎来了这一关键节点。

广东海事局出动多次完成重要使命的“海巡31”船和1架直升飞机在珠江口“当万夫莫开之关”,还有广州局以“海巡1503”为指挥船的共11艘海巡船,100多名执法人员全力为沉管浮运、安装工程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封航警戒工作。

广东海事局局长、广东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梁建伟一线指挥,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广东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庄则平同步在总指挥室协调指挥,通过信息化监控设备实时精确关注编队动态。位于VTS船舶交通服务中心的交通组织工作组按照要求做好交通组织方案落实和交通组织工作,各个岗位都由全局经验最丰富的专家值守。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其中深埋于伶仃航道下44.5米深海底的沉管隧道长达5664米,为当今世界同类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隧道沉管共有33节,标准管节长度180米,管内将建设双向6车道。沉管浮运、沉降和对接无疑是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首节沉管(E1管节)长112.5米,宽37.95米,高11.4米,吃水深度约为11.3米,总重量为47000吨。这节沉管在桂山岛牛头预制场制作完成后浮运出坞,沿专门为其开挖的榕树头沉管航道航行,再进入榕树头航道,再接伶仃临时航道,到达大桥西人工岛东侧的岛隧连接处,高精度沉降海底,高难度对接后实现西人工岛和隧道的贯通。

风险和难度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首先是封航、警戒监管难,沉管浮运、安装施工作业所在的水域——珠江口水域是世界上船舶交通最为繁忙的水域之一;

其次沉管吨位大、吃水深、造价高,要知道,英国的“无敌级”卓越号航空母舰也不过才22000吨,一节沉管足有两三艘“卓越号航空母舰”那么重;

再次是浮运、安装作业时间长,因为要保证沉管安全并充分考虑海上潮流、波浪、风吹和能见度的影响,浮运拖带编队前行的速度不到1节,相比普遍提高的海上交通,真的是“蜗牛的速度”,7海里的路程要行11个小时。莫测的海上,11个小时什么事情都可能会遇到。

从5月2日中午警戒开始到5月6日中午沉管微调、对接完毕,整整五天四夜。如此大强度的监管工作,考验着所有参加沉管浮运和安装工作的海事人,也体现着海事人高水平的保驾护航能力。

经历了五天四夜的艰苦工作后,“技术难度堪比太空飞船在宇宙中的对接”的首节沉管与西人工岛隧道接口实现“初吻”。海事监管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关键节点胜利结束。

四年来,在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桥管理局等业主单位和大桥各参建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广东海事部门攻坚克难,全面履行海事工作职责,使港珠澳大桥各项施工作业安全有序,施工水域水上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通航保障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阶段性成果。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朱永灵感概地说:“没事海事部门保驾护航,在这么繁忙的水域施工不可想象。”

随着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沉管浮运安装、大型钢箱梁吊装等特殊水上水下活动陆续展开,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形式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未来,广东海事人将港珠澳大桥建设作为实现个人梦想的主战场,将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组织做好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物质保障工作,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全力保障大桥建设安全。

(二)再接再厉,切实组织做好沉管浮运与安装、重大构件运输与吊装、船舶防台等关键工作的通航安全维护。

(三)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海事机构的沟通联络,研究制定施工船舶跨境作业、跨境运输等安全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的政策方案,共同做好桥区水域各阶段高速客船航线调整及宣传宣贯工作。

(四)进一步加快《桥隧工程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费用标准》专题研究工作力度,为规范我国涉水工程建设通航安全费用保障提供参考;在桥区水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智能管理系统,提升通航管理科学化水平。

(五)及早谋划大桥建成后的海事管理工作,提前开展营运期桥区水域海事管理模式、航行管理规定等研究和制定工作。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3

一、加强教育演练,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1.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主题(专题)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第八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及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视抓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和平安暑期、寒假专项作业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支持,在各类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布置、开设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功能室及专题讲座;加强与广播电视、手机媒体、公交电视、户外传媒合作,大力宣传普及综治安全法制和基本常识,及时报道综治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和成绩经验。利用“两微”平台、手机短信、校讯通等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综治安全意识。

2.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各学校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并列入正式课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使用好《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3.加强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两项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4.全面深化“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巩固创建成果,增强创建实效,提升创建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创建考评激励机制,把“两项创建”实效作为精神文明、党建先进评选和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纳入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重点和目标责任制考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精品特色,确保完成2015年辖区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及“平安校园”等级创建评审达标率不低于65%的任务目标。

5.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3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凝聚校园安全精神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6.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7.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县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

8.提升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水平。借助“福建省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探索新媒体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平台应用操作培训,开设在线安全教育课程,组织线上安全教育活动,布置平安寒暑假作业,实现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互动式安全体验教室(馆)、体验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9.强化队伍建设与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县、校两级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保卫)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保卫)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市、县、学校四级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内容纳入开展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师训干训的必修课程。指导推动各校利用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校(园)长、安全管理(保卫)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岗位安全远程教育培训。

10.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11.加强理论研讨与优秀成果推广。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总结交流安全教育及管理经验。适时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专题调研和经验推广交流活动。

12.加快推进综治安全信息化建设。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学校综治安全信息(网络)系统,推进省市县校综治安全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地方和学校建立集治安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校车管理、安全管理、网格化服务及公共应急指挥等多位一体的校园安全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适应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要求,强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信息综合运用,加强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学校安全”网站(页)建设,及时通过网站(页)信息资讯、解读政策法规、传播安全知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13.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即学校门口显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5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14.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县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交通安全举报监督制度,严查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补充、修缮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提请地方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生周末班车开通运营工作,进一步规范规模较大学校校园内交通安全及师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

1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强化“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16.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食堂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人员培训,有效治理校园餐桌污染,强化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7.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周边综治防范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闽教安〔2014〕2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综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护校安园”、“清剿火患”、“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联动推进、督导检查机制,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管理,建立心理预警、疏导机制,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18.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19.加强阶段性督导检查。建立全县学校综治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探索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健全完善督导检查、督查通报、落实整改、限期反馈和“回头看”等工作制度,提高督查效率效能。探索建立学校交叉检查机制,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叉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重点加强防溺水、校舍安全、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网络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等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挂牌整治,实现督导检查与隐患整治、规范管理、督查通报、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六、落实岗位责任,构建履职考评体系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4

交通本是为人而生,为人而用,却成了困人之路,害人之途。

诚可见,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顽疾。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十二五”末,中国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如何破解因交通而带来的诸多难题显得尤为迫切。除了采取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等手段和措施外,有效运用科技创新,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理手段。

5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会,介绍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期间,中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2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投资4.7万亿元略有增长。“十二五”末,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目前,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ITS)呼声最高,被称为“治堵”和“安防”的利器。资本市场也是一片看好智能交通产业及其相关概念股,各大券商不遗余力地纷纷撰写研究报告,点评智能交通的巨大发展潜力。更有不少分析师预计,未来5年国内智能交通行业的投入将达数千亿元。

中国的智能交通处于什么现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对解决交通难题究竟起到多大作用?带着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专门求教于业内权威专家关积珍。

《新经济导刊》: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智能交通系统(ITS)备受关注,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

关积珍:从国外来讲,社会机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咱们现在面临的交通拥堵、污染、安全问题,以及交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它们在几十年前就遇到了。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它们陆续重视这些问题,那时没有明确提智能交通,主要从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可持续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左右,形成了智能化的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这个概念慢慢形成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启蒙阶段。主要通过两次比较大的学术性会议,一次是科技部发起的中欧国际智能交通研讨会,另一次是亚太智能交通研讨会,这两次会议对国内业界认识智能交通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部与建设部、公安部、交通部组团参加了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等国际性会议。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真正开始于“十五”期间,这五年是概念形成和理念导入阶段。主要做了一些科技性的引导工作,当时还确定了首批10个智能交通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还包括一些中小型城市,如中山,对智能交通在国内的普及和导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这期间有几个大的标志性事件:第一,科技部首次设立了现代交通基础领域的863,把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作为专题,同时也启动了一批863项目和几个比较大的支撑计划项目,这样科技对智能交通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很明显。第二,原来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结合一些重大的应用需求,显现了很好的效果,比较典型的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面向奥运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保障和运用,还有上海2010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等。那一轮共启动了7个支撑计划,叫国家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这种支撑计划对行业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好的格局。这期间基本上是有一定交通专业基础的、又掌握一定高新技术领域的、对这行业有一定感悟的企业,实现了稳定的发展。2000~2005年,大家对智能交通的理解和认识也有限,感觉市场很大,但是做什么不是很明确,所以许多企业都想挤进来,包括一些大IT公司,但是后来都退出去了,因为交通的专业性很强,没有这方面的积淀很难开展业务。当时我们开玩笑说,不要把智能交通系统ITS理解成IT+S,到现在业内认识到,traffic或transportation这个概念一定要强化。

到了“十二五”,我认为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到了一个提升阶段,不管从技术水平还是产业格局,都会有一些大的调整和突破,智能交通将真正走上一个比较好的快速通道。

《新经济导刊》:从资本市场看,原来智能交通的概念成分偏多,是否可以说从“十二五”开始,智能交通更多转向应用了呢?

关积珍:“十五”、“十一五”期间,大家对ITS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太清楚,“智能交通成了筐,什么都往里装”,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当然,这也是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机动化进程是最近几年突然加速的,原来机动车保有量也有限,整个社会不是一个机动化的社会,对路和车的理解还有偏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这与有没有智能交通没关系。原来没有,现在有了,大家一看,智能交通原来就是干这个的?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误解。

有人认为,交通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因为每个人都是交通的参与者和感受者,都可以对交通发表意见。我们刚开始确实从理论体系上到技术支撑体系上,也没有拿出很先进的东西,这样让大家产生了误会,“智能交通继续搞下去,有什么好搞的。”有认识误区很正常,也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十二五”可能会有大的转变,原来大的城市应用效果已经很明显了,同时全国范围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很快,这两方面对交通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原来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拥堵,现在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甚至许多小城市都拥堵了,恐怕仅靠修路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拆迁修路成本太高,占用太多耕地、绿地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既有的道路资源怎么利用好,把管理水平提高上去,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发挥更好的效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大家觉得智能交通必须要搞。尽管有这个实际需求,但概念这东西是难免的,有时候概念是为了强化大家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车联网,虽然有所认识了,但其本质和内涵需要去进一步挖掘;还有物联网,自从IBM提出智慧地球,后来咱们提出物联网,一直在推进,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物联网究竟是要干什么?交通物联网从本质上说还是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但这些大的背景大的趋势大的变化无疑将给智能交通注入新的内涵,促进一些新的领域技术方面的发展,有效结合好,发挥积极作用,就是有意义的。

智能交通里面有一个核心系统――采集处理,从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到,可以给管理者,包括交管局、交通指挥中心等,同时也面向社会。在北京路上开车可以看到路况显示,前方是否拥堵,这个过程就是“采处发”。从采集来讲就是感知,原来在路上设检测器感知,将来车上都有ID了,那就变成车辆感知了,再先进一点,车与车之间可以通信了,车联网就形成了。另外路旁边有信息采集装置,跟车辆实时交互,那就车路联网了。路再通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连接起来,那就构成一个大的物联网概念了。不管叫车联网、路联网还是物联网,只要大家接受就行。本质意义是广泛的获取信息比以前要多。如果说以前是路边设一个检测断面来获取信息,现在是广义的多维的网络化的全景式的交通信息环境的建立。这在物联网背景下,是一个重大变化。在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概念是难免的,但不要单纯追求概念。

《新经济导刊》: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了,有哪些自主创新成果?

关积珍:交通本身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素,比如道路指示牌,国外的拿过来中国人看不懂,中国人在认知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惯性思维和文化传统,把国外的高速公路编号G25、G18拿到中国,建立不起概念来,不适用。只有以地域概念命名,中国人才能记得住,比如京藏、京沪。

智能交通是与国情、地域相关的,除了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一样,在应用层面有很大区别,我们成功的地方恰恰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一些领域,比如联网不停车收费(ETC),日本早就有,而且做得还比较成功,欧洲也有相关标准,美国发展比较慢,因为美国高速公路不收费。中国因收费造成排队拥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针对中国的国情、车况和收费管理等要求,需要一套很复杂的体系。我们在ETC方面做了很多创造性工作,形成了自己的国标,建立了相应的示范项目,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示范项目做得很好,现在向全国进行推广。基于此,下一步将延伸到城市交通拥堵收费。

另外,我们在面向重大应用需求上,做得还是很成功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有人说这是国家项目,有政府力量,但政府推动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最终变成现实需要技术去实现,我们实现了,这是很大的成功。有些典型的系统与国外相比一点都不差,像北京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二、三、四、五环以及进出京高速公路都设有专门的检测器,现正向主干路延伸。首先检测手段不是单一的,有微波、超声波、视频、旅行实验检测,把这些数据汇集上来以后,实时地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对外,这需要的技术手段还是比较高的。而国外区域性的有,整个城市这么做并不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从周边省市进入上海的客流状况的获取,基于移动的手机定位进行客流预警、宏观状况信息的采集,做得也很好。北京还做了交通拥堵评价,对交通拥堵建立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指标是拥堵指数,把拥堵从0~10分成五个区间,分别代表非常畅通、畅通、缓行、拥堵、严重拥堵。这套智能化交通运行分析系统很有价值,将来有机会可以适合公众接受的形式对外出去。

这些年,智能交通在基础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果,重大应用上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在国际的智能交通发展格局里,中国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新经济导刊》:现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都讲究顶层设计,您所领导的企业也是做解决方案的,你们如何实现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

关积珍:你问得很好。智能交通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有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去做智能交通,首先要有整体的顶层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和任务,然后决定投入多少,如何分步落实。我们在做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的时候,首先建议对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然后再制定安全管理规划和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管理规划,包括需求、路线、发展目标、系统建设的远景规划等,特别是面向中小城市,更需要去引导。这样做才有意义,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初的时候,我就对一些地方城市交通主管部门说,建设智能交通系统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交通意识和素质 ;三是做各种系统,用先进的技术来保障。这样的智能交通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无法保障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因为与人的交通素质和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这种倡导到现在依然管用。所以我们公司一直设置一个部门―交通工程事业部,业务职能就是做交通标志、交通区划等,这是天大的小事。作为企业,我们不能只盯着市场和项目挣钱,要把智能交通当成民生工程来做。

《新经济导刊》:中国的智能交通产业链是否形成?现在有分析人士说,“十二五”智能交通产业规模有几千亿,你怎么看?哪些领域发展潜力大?

关积珍:坦率地说,现在智能交通产业链是初步形成,但还不成熟,分工也不合理。许多企业发展定位不清晰,产品、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什么都想做,但又做不精。没有形成比较大的稳定的各环节的龙头企业。这是任何产业都要经历的阶段,需要一个逐步发展过程。

至于产业规模,智能交通的产业空间确实不小,到底有多大,不好预测。首先产业边际就不好界定;其次,交通管理、交通服务、投入主体都是多元的,政府投入只是一方面,还有企业投入、风险投资等。我认为每年几百亿的投入还是有的,现在没有一个全国的智能交通投入汇总数据,因为城市智能交通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

中国的智能交通有个特点,是民航、铁路、公路、轨道、城市道路、水运等综合交通领域全面推进,而国外更多关注的是道路智能交通,中国把道路交通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两块。中国正在进行交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和智能交通很难分清楚。民航的业务系统一直跟国际接轨,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如客票订制。铁路业务运营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是比较高的,面向公众服务这一块还比较欠缺,现在也意识到这一点了,正在改进。这两个都是行业纵向管理。公路比较分散,各管一段,全国公路资源统一协调难度比较大,交通部也是积极推进,并且计划对全国公路进行智能监管和紧急处置,从国家战略角度也是很有必要。真正热点和比较关注的是城市道路交通,主要是解决拥堵,但智能交通不可能完全解决拥堵,只能为缓解拥堵提供一个技术支撑手段。解决拥堵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公众出行方式、城市交通的结构构成等有很大关系。智能交通只是这一揽子交通解决方案中的一个,这一块,智能交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不仅仅是硬件建设,人的观念也要转变,要尽快适应城市化的要求。

《新经济导刊》:据了解,交通运输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也表示将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请问什么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关积珍:新是相对的,业内对此说法也有不同认识。我认为,新一代必须从本质上有突破。当然,这种提法也反映出一个趋势。智能交通发展到现在,对中国来讲,除了借鉴国外的经验,也要满足国内的应用需求,有很多不太成熟的技术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我们需要结合国内需求去创新发展,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现在的技术环境与美日欧当时的环境完全不一样了,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新技术日新月异,如何运用现有的高新技术来提升中国的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这需要去重点探讨。还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出行、享受新技术成果运用的需求也不一样了,智能交通技术、服务和运用的理念也需要调整,要实现安全、通畅、环保、智能化服务等多元目标而不是单一目标。原来的技术系统无法满足,需要集成创新,有新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实现新的展示,这也可以说是新一代的内容。新的需求、新的技术环境、新的理念上的突破,这样才能对智能交通有一个新的发展。

《新经济导刊》:“十二五”期间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关积珍:第一,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提升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十二五”是智能交通提升的阶段,包括关键技术要有新突破,比如车路协同技术,智能交通服务于交通管理和出行的需求要有一个提升。中国的特殊性是综合交通运输,公铁水民都要一体化去考虑,不能偏颇哪一个。在863支撑计划里有一些交通枢纽的布局,加强枢纽之间的能力协同。典型的讲,从天津坐高铁到北京南站,从北京南站换乘地铁到中关村,这样就比原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出行效率。

第二是智能化交通管理向智能化服务转变。原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侧重于管理上的需求,服务的理念体现不充分。实际上交通是面向服务的,应该面向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让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更高。民航这方面走在了前面,网上可以订机票,走不了可以改签,登机牌通过手机和网络都可以换,这都是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方便。其他火车等出行方式都可以这么去做,最近火车实行网络售票,这就是一个进步。还有诱导,不能光告诉哪里堵哪里不堵,应该在出门之前告诉全市的交通状况,你所去的区域是否有重大活动,通往那个区域的道路,哪条交通流量大,以便提前绕行。

第三是交通安全要下功夫。机动车保有量、道路增加、人口流动快、交通安全意识淡漠等因素将对交通安全带来很大压力。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在“十一五”启动了一项《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对有效防治、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系统的技术研究,这也要继续深入开展。另外还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无小事。交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交通宣传要日常化,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引导和监督力度,开辟专栏天天讲交通知识,日日讲交通法规,形成良好的交通文化氛围。

第四是提高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水平。现在信息化发展很快,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是智能交通的一个核心系统,这方面还有很多要做。因为不管是科学的管理还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都要依赖于对交通实际状况的充分了解,这就要靠信息的获取和采集,同时还要快速地处理和高效率地。

第五是建立公共的智能化交通服务平台。原来智能交通是做单项技术、重大集成应用,现在要转向构建面向公众的多媒介、多功能、方便快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大平台,切实发挥为民服务的智能交通作用,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计划和方式,从源头化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通畅。

第六是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智能交通是典型的产学研用多技术领域集成的体系,发展到现在,要扩大和提升产业规模,否则技术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我国已经在特大型城市、大城市集中应用了许多很好的技术成果,要加快产业化推进,结合各地特点向全国进行商业推广。要加强对智能交通产业和企业的引导和支持,这方面已经有迹象了。最近资本层面的运作如并购、上市已经开始。未来五年,将形成有梯次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格局。

《新经济导刊》: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5

一、坚持三严三实,探索网格管理。领导班子开创新思路

该公司人员分散且流动性强,因此从人的管理着手,坚持以人为本,推出管理新思路,采用网格化管理来提升企业形象。网格化管理分为“向上”、“向下”和“传递”三个要素,即:向上反映问题明确接待人,向下了解民情落实责任人,横向传递信息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网格化管理使职工群众需要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希望了解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情况,都有了正常的渠道和及时的反馈。

创先争优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在网格化管理中体现,一是增强了各级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心。在这个管理网络上,所有干部、管理人员都是条线上的一个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对象,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形成了群众工作全覆盖,努力造就一支心齐、气顺、风正的员工队伍。网格化管理中推出了“首问责任制”,明确规定干部、管理人员对驾驶员提出的问题不得推诿,确保“群众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消灭了工作中的“盲区”,有效地增强了处置、解决问题的应δ芰Γ真正做到了“全覆盖”。三是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和关心员工、稳定队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效益。该公司领导一班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舍得投资705万元,实现智能设备和系统的全覆盖,运用科学管理打造了智能化的公交设施,了解掌握监控驾驶员规范操作和安全行车动态。

该公司还采用“走出去”形式与杨浦区、虹口区管辖的10个街道文明办分别签订了同创文明公交的共创协议,聘请了街道文明办、区市民巡访团成员作为特约监理员和平安志愿者,对公交规范服务和终点站环境卫生开展监督和志愿服务,促进公司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和文明城区创建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与社区的主动联系、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共享、互补、互动机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

二、坚持服务提升,严格履行职责,各个车队推出新举措

该公司在构建和谐、推动发展上,坚持围绕巴士集团“十二五”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目标,紧扣“创新转型显优势、聚焦发展作表率”这个主题。针对公交车经营管理的特点,狠抓服务提升和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创新上,建立健全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保证体系,制订严格的服务规范考核标准,以“乘客满意度指数”为标准,采取动、静态检查,加大营运服务督导力度。同时完善服务投诉查处制度,确保整个企业服务质量工作的不断提升。

942路是一条往返于地铁上海站北广场到杨浦中原地区的公交线路,横跨闸北、虹口、杨浦三区,途经长海、岳阳、市中医医院等多家医院,连接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杨浦科技园、五角场等文化商业场所和几个大型居住社区。除了上下班的日常客流外,来上海求医看病、找工作出差的外地乘客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每天有大量询问乘车线路的乘客,令驾驶员和乘务员应接不暇。因此该线路自筹资金印制1500多本“乘车指南”小册子,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乘客。这本18页的“乘车指南”小册子上详细列明了该线路沿途21个站点的名称,每个站点可换乘的公交和轨交线路,以及在该站下车后可换乘的公交线路。

上海工人先锋号55路车队为方便乘客换乘各种交通工具,组织党团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沿途各站点调查,详细记录可换乘的线路和地铁,专门制作示意图张贴在每辆营运车上,受到广大乘客的好评。

每天清晨7时,公交6路车队在长白路终点站开出一辆学生班车,沿途停靠多所小学和中学,学生乘车人人有座,而且车上专门备有挂书包的方便钩和备用雨伞,车厢上还挂有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提醒学生平安出行。

为缓解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公司先后开辟了1201、1218、1228和1229路四条公交线,满足了新江湾城地区市民出行需求。

天气炎热时,空调车辆门窗关闭,空气流动少,经常出现异味。70路车队推出在车厢里喷空气清香剂的举措,为广大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此举在本市公交行业中尚属首家。

三、坚持管理创新,加强效益提升,管理人员建立新风岗

安全管理创新。建立了一整套教育防范、管理上应急和处理措施,定期分析、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层层签订责任书,利用GPS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人员动态的管理、跟踪,全力保证安全工作有序和健康发展。

效益管理创新。针对公交行业近些年经营效益的滑坡,公司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创新转型,向管理要效益,向控制成本要效益,通过有效的措施,保持了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作为连续多年的上海市文明单位,公司积极履行员工责任、诚信责任、经济与服务责任,企业与社区联动责任的推动,确保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特别是各车队领导带领行车管理人员在关键路口,重点路段及事故多发路口加强对行驶车辆的巡查,及时纠正个别驾驶员出现的违章,消灭了事故隐患。这些行管员无论是炎夏酷暑还是严寒隆冬,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为公交营运车安全行驶和市民安全出行站岗放哨。

公司还组织安全干部来到各学校向学生们上交通安全课宣传讲解走路要走人行道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受到了安全教育。同时该公司把严格规范安检列为长效管理,加强对重点线路终点站的管理,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用铁的决心严管,用铁的手腕严治,用铁的意志严查,用铁的措施严惩。为此公司加大安全稽查力度,稽查管理人员深入各站点不辞辛劳对营运车辆的技术性能、安全措施配备和对危险品的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典型引领,倡导岗位成才,党员司机开好新风车

新公司,新风尚,公司注重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进典型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先进评比,通过“党员新风车”和“工人先锋号”的挂牌营运,以先进带全体,以身边人感染影响全体员工,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车队一位驾驶员朱某是个耗油大王,行驶车速快,经常发生客伤,总是领不到节油奖。车队党支部在班M里安排一名党员与他结对,一个月以后朱某节油明显,违章少了,客伤也少了。三个月后,他处处规范操作掌握了节油要领,在安全节油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至今近百位驾驶员在党员驾驶员的帮助下谦虚学习共同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十三车队6路驾驶员孙仁祥凭借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荣获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办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办评选的“上海好司机”荣誉称号。在他长达36年的驾驶生涯中,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立足驾驶员岗位,用实际行动传播文明行车、安全驾驶的理念,弘扬了公交司机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品行。在六年开“学生班车”的经历中,爱心为学生,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广泛好评,也荣获了2014年度延吉街道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称号。

公司同时重视全面提升员工技能素养,一是让富有工作经验的骨干担任班组长,适时进行培训,同时加强班组建设,坚持每月的班组学习,增强全体员工的集体观念。二是党支部、工会定期组织车辆检查,交流工作经验,让老同志向新同志传授服务技能,做好传、帮、带,使新进员工能尽快提高服务技能,推动员工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公司集团安排,新增当年安全公里无事故(含客伤)上报另外奖励一千元的奖励措施,这一举措极大的调动了一线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积极性,同时对服务优良、受到乘客和新闻媒体表扬的驾驶员,公司都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五、坚持群众路线,注重服务一线,广大员工弘扬新风尚

巴士一公司用党风促民风、民风扬新风的方法促进了公司两个文明的建设。将“三严三实”活动融入经常性工作。公司要求全体干部和管理人员以“用爱,构建和谐社会;用情,关爱全体员工”的工作理念来开展做好事活动。今年以来该公司员工队伍中涌现的拾金不昧、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新风尚蔚然成风。为乘客做好事205件,收到感谢信115封,锦旗28面。

这里略述两例充满正能量的事例:

47路驾驶员陈董懿下班经过杨浦区逸仙路仁德路口时,发现两名嫌疑人尾随一名年轻女子,他高度警惕地跟随两名嫌疑人,在他们伺机作案偷盗被害人手机时,他立即>中上前去阻止了偷盗,将手机归还给了被害人,避免了被害人的财物损失。回车队后他却未张扬过此事,直到杨浦检察院寄来表彰建议书,车队才知道他见义勇为的事迹,市主流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张小姐乘坐公交33路外出,匆忙下车时不慎将一只装有近干元现金和储存20多万元的银行卡及身份证的皮夹从裤袋中滑出,落在座椅旁的夹缝里,自己却浑然不知。当该车到达军工路终点站时,驾驶员包宇伟在“一程一检”清扫车厢时,发现了这只皮夹,立即交给了调度室。由于皮夹内没有联系方式,无奈车队只得等待失主前来认领,下午5时过后,仍未见失主身影。傍晚6时30分,车队干部徐以洪想到失主丢失皮夹肯定非常焦急,他不顾劳累,也顾不上吃饭,凭着身份证上的地址,骑着助动车寻找失主。经多方打听问询才找到了失主家。当张小姐接过失而复得的皮夹时激动万分,连声赞扬说:“真是没有想到,公交人把丢失的皮夹送上门,高尚品德真的值得学习。”张小姐皮夹失而复得的故事在街坊邻里中传为美谈。

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改善,新的公司营造新风气

今年来,公司坚持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一是实行“十五个必访”包括:驾驶员新进公司上岗必访;驾驶员本人生病住院必访;驾驶员家有婚丧喜事必访;驾驶员家遇突发事件必访;驾驶员家中生活困难必访;驾驶员家属生病住院必访;驾驶员有思想情绪必访;驾驶员经常发生违章必访;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必访;驾驶员营运中发生客运纠纷必访;跳车检查不合格驾驶员必访;驾驶员家中发生家庭矛盾必访;驾驶员营运技能差必访;驾驶员家乔迁和改善住房环境必访;驾驶员受表彰奖励必访。通过“必访”制度,缓解了这些驾驶员各类实际问题,让他们“轻松上阵”,保障行车安全。

线上交通安全宣传范文6

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是否成人更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几个大人宠爱一个孩子的现实,德育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结合学校为地震灾区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我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谈感受,让同学们知道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1一、学校基本情况概况:

我校现有一至六年级共计10个教学班,在校生共270人。本年度因思想行为或专题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学校奖励的学生余__人次、区级奖励x人、市级奖励x人,国家级奖励x人,校级德育典型x人。无严重不良行为学生。

二、学生思想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校学生养成了勤学、善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在日常表现上,学生能够做到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学生们尊师敬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具有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学生们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大多数学生能与同学交往良好,在集体中生活得愉快、幸福。

三、上级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完成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布置的各项工作,如开展了班主任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清明节系列文明祭扫及网上祭英烈活动、“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完成了《开学第一课》作品征集活动,开展了多次消防、地震应急演练及灭火知识培训。成功举办我校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个人才艺大赛、迎新年系列体育、艺术活动以及国防、安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完成20__体质健康测试,接待做好了本年度的两次全校体检活动等。在年度学校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中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的学生人数多达200余人次,其中,表现突出获得学校奖励的学生近200人次、区级奖励18人、市级奖励5人,国家级奖励13人,校级德育典型2人。无严重不良行为学生。

四、自主安排特色活动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了全员参与的__小学首届班主任主题班会大赛活动。

(三)、家校合作,本年度中召开春季、秋季学生会各一次,举行家长学校讲座一次,多次下发征求家长意见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家长委员会。

(四)、内涵丰富、形式灵活的艺体活动。开展了我校庆六一文艺汇演、阳光体育运动会活动以及迎新年长跑体育活动。

(五)、坚持德育为先,抓好班级教育主阵地,开展了全体师生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评比活动以及班级文化创建评比活动。

(六)、按照常规进行“__小学硬笔书法”每日一展活动。

(七)、依托__社区资源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

(八)、各月具体开展的主题活动:

3月:“__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纪律与安全主题教育”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4月:“阳光体育、健康体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周”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月:“安全铭记心间”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

6月:庆祝六一儿童艺术节主题活动及保护环境主题教育

9月: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和教师节——师生情主题教育

10月:“国庆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启动校园读书节活动

11月:疾病预防、健康主题教育

12月:安全与法制主题教育,法制知识进课堂,开展全员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制知识竞赛,总结校园读书节活动

1月:迎新年——回顾与展望系列主题教育,包括迎新年文艺活动,美术、电脑绘画制作大赛五、师生典型事迹为了对我校在德育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全校学生具有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我校于20__年就建立了德育先进典型档案制度。几年中德育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20__年1月四一班段博凯同学在小区捡到身份证交到保卫科,20__年12月1日五一班王涵学校一楼台阶捡到千足银手镯一个交还失主,同学们能做到拾金不昧,积极主动上交__保卫科,受到一致表扬。

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学期里,为了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全面发展,德育为首。

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是否成人更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几个大人宠爱一个孩子的现实,德育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结合学校为地震灾区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我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谈感受,让同学们知道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事实证明,班队活动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平时我更是利用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使许多同学改掉了自私的缺点,形成了团结互助的班风。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是保证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为保证学生的安全,班主任们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除利用班会课、放学时间进行讲解、学习外,还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值班教师每天到校后都要对教室进行检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针对上下楼梯易出现事故这一情况,我每天派学生值勤,监督、提醒违纪学生,禁止追逐打闹,教育学生上、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各班按学生回家的方向编排路队,并委派一名负责人的学生担任路队长,真正落实路途安全。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习。

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了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从开学之初,年级就狠抓班风班纪,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并开展了主题活动:“谁最棒?我最棒!”,进行量化管理,同时举行了“告别不文明行为我能行”的签名活动,使班上的纪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使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持久,班主任进行了改革,创立了“超级积分卡”,让学生在快乐积分的同时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促进了积极的学风。

四、搞好卫生,关心健康。

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搞好班级卫生,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少生疾病。今年三月以来发生了手足口病。对于学生卫生,年级更是关注。班主任专门安排学生监督,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不留死角。为预防学生生病,老师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提醒他们吃好、睡好、穿好,每天早上一到学校就到教室里去观察有哪位孩子不舒服,课堂上,除了教学,也时时关注孩子的脸色,一旦发现有不舒服的,立刻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这学期,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也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亦有出色的表现。今后的工作,我将更加努力,再创佳绩。

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五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认真勤恳,兢兢业业,努力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以德育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以常规教育为中心,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安全教育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二、教育培养班干部。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 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其四、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教给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需要老师耐心的教给他们具体的处理班级事物的方法。其五、我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团结友爱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我认为建立融洽的师生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首先承认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人。学生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和欢乐,需要受教育也需要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其次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及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内化过程的千差万别,因此,在学生中会出现极其丰富而有差异纷呈的个性。 第三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是重视学生的"潜在性",既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不歧视后进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一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事事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如高闯、李爽等)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这样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二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五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班级管理中我还注意以赏识教育的思想为核心,树立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基础,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尽量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解决问题;当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如个人卫生还要下大力气,课堂纪律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能力发展方面,文明礼貌方面都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4又到学期末,细细回顾,现总结如下:

一、严抓德育,把爱洒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工作,千条万条,德育工作是第一条,这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深刻体会。俗话说得好,玉不雕,不成器。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针对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的特点,应该制订严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增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促进行为规范。

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又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点。

在工作中,抓好班级制度的建设,强化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小学生的过错行为,按照不同程度进行教育,做到一视同仁。如有的学生喜欢迟到,我就给他们讲关于迟到的故事,让他们引起重视,及时的教育,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管理,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好,对那些迟交作业、抄袭作业,我会找他们谈心,毫不留情地要求他们改掉,不能出现任何不良的苗头等等。这样,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同等对待,从不手软,使学生增强了纪律观念,为创建良好的班风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注重小干部的培养

每个班都有班干部,老师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是班级的核心。我觉得培养干部其实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重点,他们不但要对自己有责任感,也要养成对别人的责任感。每个干部分管到位,这样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少数同学则对他们实行一帮一的政策,学习自觉的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但是在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也有不少的过失。我会在他们做错了事以后单独找他们谈话,问他们:你觉得这件事你这样做对吗?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在班队课上强调: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且要让其他学生明白,小干部做错了事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平等。但是也要帮助小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如果谁不听小干部的话,就是不听老师的话,那么小干部的责任就很大了。要让各处干部管到位,层层负责。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们都在一个班级里,班级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们有关。我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以折断的简单道理,培养孩子的集体凝聚力。本学期学校分别举行的四次比赛,我们班拿了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说这是大家合作的成果,单靠一个人的成绩是不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的,从中让学生懂得合作的快乐;让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尝到劳动的快乐;让他们听同学讲故事、唱歌、读书,去发现别人的美,产生学习的动力,渐渐明白:集体是有你、有我、有他所组成的。我们作为三(1)班的一员,要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互相进取。

四、关心学生,使家长放心。

关心学生的学习。在十、一长假期间,学生由于忙于旅游或走亲戚往往会懒于完成作业。因此,在长假的最后两天,我就利用晚上打电话给一些顽皮的学生,提醒他们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这让家长十分感动,他们教育孩子说:“看,老师连放假了也这么关心你,你应该好好学习呀!”自然而然,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总之,班主任应将创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教育的氛围,使创造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新学年德育工作总结5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班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通过德育教育,学生们辨明了是非,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