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循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循环方案

水循环方案范文1

关键词:安全管理;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否顺利进行[1-2]。实验室开放情况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点环节,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特色实验室,是由组合式循环水育苗实验系统、闭路式循环水养鱼实验系统、水处理系统、斑马鱼养殖系统、观赏鱼养殖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循环水养殖实验作为长期对学生、企业开放的功能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具有其独特性,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既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又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是实验室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一、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

1.开放时间长。

开展的水产养殖试验周期长,往往是全天、全月、全年不间断开放运行。

2.服务面向广。

该实验室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承担着全校师生、校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大量的科研实验任务。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有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校外的研究人员。

3.开放项目多。

实验室承担着校内教师的科研试验,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大学生自主承担的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型课题。例如:国家自然基金“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机理的研究”、天津市重大种业专项“河鲀鱼良繁体系的构建及大规模繁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鹦鹉鱼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等。

4.人员流动大。

实验室每年都会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验,这就为仪器使用的培训工作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每年都要进行几次仪器的使用方法培训才能真正的达到仪器安全使用。

5.养殖对象多。

在该开放实验开展的项目多,因此养殖对象也不同,常见的养殖对象包括淡水的鲤鱼、鲫鱼、革胡子鲶、鹦鹉鱼、皇冠鱼、招财鱼等,海水的半滑舌鳎、石斑鱼和红鳍东方鲀等。由于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不同,需要对上述因子精确调控,因此对实验室的水、电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运转的实验比较多,导致在实验室负责养殖试验的人员比较杂。上述情况为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一种动态的、全程的、全方面的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3]。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国家对人才资源需求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目前,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轻者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应放在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首位。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电问题。

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内空气湿度大,地面、墙面潮湿。增氧、控温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需要持续供电。这就要求电线、电源接口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必须要做好绝缘措施。若实验室地面不平、下水管道排水不畅,容易造成地面积水。每天检查养殖系统中的水泵、水管和水源,及时排除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

2.硬件故障。

由于循环水系统全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系统硬件损坏率较高,极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引起火灾、触电、漏水等安全事故。

3.监控手段。

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尚未安装实施监控设备和预警系统,不利于管理者对实验室的安全监控。事故发生时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获悉相关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安全使用

由于循环水实验室承担项目多,人员流动大,故安全使用问题是管理的首要问题。虽然每次科研项目开展之前都有实验室安全使用培训,但培训效果因人而异。操作者若不能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改造地面和下水管道系统,确保地面无积水;安装室内排风系统,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购置耐腐蚀、耐高温高湿的高质量仪器设备,减少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安装实验室在线监控和和实时预警系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实验室日常安全培训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4]。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经常对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尤其是加强实验室的日常安全操作培训。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层面开展:

(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规章制度、仪器使用安全、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如灭火器、断电保护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演练。

(2)实验室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循环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3.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还不突出。广泛借鉴各行业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文化的作用,激发师生积极性,促使师生主动遵循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实验室安全视觉标识,如安全警告牌、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的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安全视觉标识的宣传效应。安全视觉标识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直接[5]。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学校和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本校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从建立至今,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实验室评估中得到好评。虽然目前该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但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排除,以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91.

[3]鲍敏秦,张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4-205.

[4]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8-11.

水循环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泵房;循环水泵安装;核电站

中图分类号:TL48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循环水泵为核电站的冷却水泵,用于冷却核电站的二回路,安装在核电站联合泵房内,安装质保等级为QA3级。

2施工技术措施

2.1施工机械选择

循环水泵的及其部件使用卡车或平板拖车运输至联合泵房运输通道,吊装就位使用泵房内桥式吊车。

2.2施工工艺流程

开始先决条件检查下耐磨环1安装泵轴和叶轮安装保护套1、2安装泵盖安装停机密封及支撑环安装导轴承部分1安装泵联轴器及齿轮箱安装导轴承部分2安装导轴承部分3安装机械密封安装基础环及电机底座安装电机及电机联轴器安装自由跳动测量附件安装最终检查保护安装完成。

2.3施工方法及要求

2.3.1设备检查

安装前检查循环水泵及其部件油漆是否有损伤和脱落;检查循环水泵定位十字基准线是否清晰;设备所带的附件包括数量、规格、材质是否与资料一致,出厂合格证、检查报告及各项随机资料应齐全。

2.3.2基础检查验收及放线

根据施工图复测基础标高、中心线轴线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再根据已确定的基准线放出安装中心线、标高和安装方位线。作为设备基准线的基准点,保留至安装验收合格后才能拆除。

2.3.3下耐磨环1安装

先决条件检查符合条件后,开始下耐磨环1安装。吊装前用丙酮清洁下支撑环法兰面及下耐磨环1表面油污,然后将4根导向杆装配在下支撑环法兰面上,并在下耐磨环1侧面涂二硫化钼干粉;使用4颗M12吊环螺栓将下耐磨环1吊装至下支撑环法兰面上,下耐磨环1的4个缺口其中一个必须对准OW线位置,调整完成后,在螺栓上涂好螺纹紧固胶,紧固完成。

2.3.4泵轴和叶轮安装

使用泵房内桥式吊车通过专用工具将叶轮吊装至安装位置,选用简易平尺配框式水平仪进行调整,调整精度保证在0.4mm/m内;在下耐磨环底部通过增减垫片调整叶轮水平度,单边1.8±0.2mm,保证叶轮同心,将叶轮锁紧到下耐磨环1上。

泵轴吊装前在泵轴与叶轮接触面涂洒金刚砂涂粉,增大泵轴与叶轮间的摩擦力。通过专用工具将泵轴吊装就位,用超级螺栓将泵轴固定,注意此时仅需用4颗超级螺栓进行定位,不要求全部拧紧。现场准备氧气-乙炔火焰烘烤联轴器至80~90度,用泵房内桥式吊车将联轴器吊装至指定位置,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联轴器内壁温度,达到允许温度后迅速套下,冷却后测量联轴器水平度,按力矩值将16颗超级螺栓全部拧紧,最终联轴器水平度在0.05mm/m内,验收合格后拆除联轴器。

用缩腰螺栓和超级螺栓机械张紧器连接泵轴及叶轮,在拧紧过程中,要在泵轴上用水平仪监测泵轴的水平度,保证水平度不变。

2.3.5安装保护套1、2

安装保护套2前将16颗超级螺栓和保护套2内壁涂抹黄油,再将O型圈用专用胶水粘接后套入。吊装保护套2至安装位置,就位后将8颗M12x30内六角螺钉拧紧,安装时注意加密封垫片。

安装保护套1前先安装2颗M12x146导向杆,并在保护套2上的M12螺栓孔附近和轴上涂硅胶封填剂。用分半夹箍夹紧保护套1吊装就位,就位过程中可使用木锤或橡皮锤调整,最后用硅密封保护套端面。

保护套1、2完成后,用专用工装通过G1/4孔对保护套进行密封性试验,实验压力0.5

Bar,如无泄露封闭G1/4孔,点焊M12螺栓。

2.3.6泵盖安装

将φ8的O型圈用专用胶水粘接至泵盖上,将泵盖吊起静止5分钟检查O型圈是否脱落,用4颗M27吊环螺栓将泵盖吊装至安装位置,用调整螺栓径向调整泵盖位置,检查测量U值应为24mm。

2.3.7停机密封和支撑环安装

按顺序拆卸密封环1、2、3与充气气囊及支撑板,安装O型圈至密封环1,用乐泰专用胶水胶接充气气囊的接头;按顺序重新组装密封环1、2、3与充气气囊和支撑板,注意安装支撑板与密封环3之间的O型圈;使用吊环螺栓吊装组装好的停机密封环组件至安装位置,通过支撑环上的4个G1/2孔检测停机密封环与保护套的间隙为4mm±0.3mm。调整完成后用螺栓与泵盖固定。

2.3.8导轴承第一阶段安装

将清洁好的轴承支架与泵盖用螺栓调整固定好,轴承支架法兰面水平度小于0.05mm;将导轴壳清洁好后吊装至距安装位置3mm的位置,安装4个测温元件,调整轴承壳与轴的同心度在1mm内,用螺栓与轴承支架紧固;使用吊环螺栓将导向套和盖板套在轴上固定,但不要将导向套和盖板最终安装在泵轴上。

2.3.9泵轴联轴器的安装

用泵房内桥式吊车通过专用工具将泵轴联轴器至泵轴,如需要可使用氧气-乙炔火焰烘烤加热联轴器至80~90度;测量和记录轴间间隙X,根据图纸调整使压板凸缘Y=X+0.25~0.15mm,用缩腰螺栓将板压板固定在泵轴上;联轴器安装完成后,重新复核联轴器水平度。

2.3.10齿轮箱支架、齿轮箱安装

在齿轮箱支架就位前,用水平仪测量基坑里衬8个位置的水平度,测量数据作为调节板水平度依据;将清洁后的齿轮箱支架吊装至基坑里衬法兰面上;先测量联轴器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数值作比较,计算出调整螺栓伸出长度(20mm左右),同时调整并检查上法兰面的水平度;涂洒金刚砂粉,将齿轮箱吊装就位,安装M42x260mm螺栓。

2.3.11泵轴联轴器与齿轮箱联轴器找正

泵轴联轴器与齿轮箱联轴器找正采用静止几何找正法,齿轮箱的输出与箱体的同心度在出厂进已调整好,可以直接采用深度尺测量输出轴的外圆与泵轴相应四点的对称同心度,测量结果小于0.05mm;检查齿轮箱与泵轴连接面间的间隙U,满足U=24±0.2mm;调整完成后测量齿轮箱支架与基坑里衬法兰面的间隙偏差,以OW方向为准测量8个点,并将间隙偏差和基坑里衬水平度数据一并提交给厂家,厂家根据数据制作调节板;安装调节板前复测齿轮箱对泵轴的同心度和水平度;检查合格后,将M52缩腰螺栓按规定的力矩值拧紧;将与齿轮箱固定在一起的齿轮箱支架吊装至调节板,通过螺栓与基坑里衬固定并打定位销。

2.3.12导轴承第二阶段安装

将导轴承滑转子安装至泵轴,将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泵轴上。

2.3.13导轴承第三阶段安装

安装轴承导瓦、导瓦制动块和防护罩,测量轴颈瓦直径间隙,为0.28~0.424mm;将带有固定装置的油位传感器罐安装于轴承支架上,注意液位计方向为OW线方向;调整并将其连接至轴承壳;安装轴承盖至安装位置。

2.3.14机械密封环的安装

将机械密封环解体清洗,涂抹封填剂后重新组装好;将密封保持架螺栓拧在最底端,保持密封保持架与弹簧座在25mm,机械密封通过密封保持架自动调节弹簧的压缩量;用专用工具将机械密封安装在指定位置。

2.3.15基础板及电机底座安装

用丙酮清洁电机基础板及电机底座接触面油污;在地面上将基础板与电机底座组装好,测量基础板与电机底座的同心度,符合要求后坚固螺栓;将基础板与电机底座就位后调整其水平度及位置,水平度要求0.05mm/m;测量电机底座法兰面到齿轮箱联轴器的高度,偏差小于0.5mm;检查合格后进行地脚螺栓灌浆;待灌浆养护期满后,对电机底座进行精调,精调合格后进行基础二次灌浆。

2.3.16 电机安装

拆除电机临时支撑,打开上、下机架顶盖,查看机架油室用汽油清洗轴承及安装平面,拆除轴瓦处保护垫。用氧气-乙炔均匀加热联轴器,用千斤顶把联轴器自下而上平缓的顶入电机轴,使用泵房内桥式吊车吊起电机并在电机下方增加支撑,避免电机晃动,并且吊车吊钩始终保持与电机连接,借助电机本身重量将电机轴承压进联轴器轴孔;联轴器安装尽量一次到位,避免二次拆装损坏联轴器及电机轴;复核导轴承和导轴承面间隙在0.1~0.15mm(单边间隙);按上下机架液位计指示注入46#汽轮机油L-TSA,如液位计无液面指示则油面加到液位计的1/3~1/2高度;电机安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需加电加热保护。

2.3.17齿轮箱联轴器与主电机齿轮箱的找正

将电机与齿轮箱的找正工装安装到位,将磁力表架安装在找正工装上,打表检测齿轮箱固定环外圆跳动,用电动盘车将主电机盘动,电机半联轴器与齿轮箱固定环的同心度应小于0.05mm;用连接齿套提升工装,用两个16T千斤顶提升连接齿套,并手动盘动齿套,使连接齿套在提升过程中与太阳轮啮合,继续提升连接齿套直至半联轴器2与半联轴器1按标记合拢位置,分别安装定位销、连接螺栓,按规定扭矩连接到位。

2.3.18 手动盘车

盘车前确认齿轮箱油冲洗已完成,手动盘车工装安装到位,上导瓦间隙已调小、高压顶起到位并开启高压油泵;安装油用的调试箱,并连接辅助油泵和高压油泵的供电电缆;调整组合轴承四个对称布置的导瓦总间隙达到0.02~0.03mm;关闭高压油路吸油侧截止阀,用高压油泵专用管与高压油口相连,将高压油管放入ISO VG100防锈汽轮机油桶中,启动电动辅助油泵,运行10分钟以下,供油压力应大于0.16Mpa以上,开启高压油泵高压顶起装置,高压供油压力应大于15Mpa,持续2分钟,打表检测输出轴的上抬量应大于0.05mm;利用专用盘车工装手动盘车,逆时针盘输轴器4.24圈(输出轴转动1圈)。

2.3.19 测量跳动

将止推环与齿轮箱调节段间的间隙调整为0,测量并记录泵轴联轴器、导轴承滑转子、轴套的圆跳动,圆跳动必须在0.1mm内,上耐磨环1、2间的间隙为1.8±0.2mm,之后用G1/2堵头堵住测口。

2.3.20 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在厂家现场指导下进行。

2.3.21 安装完成的成品保护

设备安装完成后,严格按厂家竣工资料要求及成品、半成品保护程序执行,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相关的检查保护记录。

3循环水泵安装技术要求

1)泵轴联轴器水平度误差:≤0.05mm/m;

2)齿轮箱与泵轴联轴器端面间的间隙U应满足U=24±0.2mm;

3)上、下耐磨环间间隙误差:1.8±0.2mm;

4)停机密封的气囊间隙:4±0.3mm;

5)机械密封密封保持架和弹簧座的测量距离:25±0.5mm;

6)自由跳动值:≤0.1mm;

7)导轴承轴颈瓦直径间隙:0.28~0.424mm;

8)电机与齿轮箱联轴器同心度误差:≤0.05mm;

9)电机与齿轮箱联轴器水平度误差:≤0.05mm。

4结语

通过安装工艺的改进,循环水泵的安装在质量和进度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水循环方案范文3

【关键词】直流锅炉;启动旁路系统;储水罐水位

引言

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其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特性成为当前国内火电建设的优先选择。对于采用带炉水循环泵内置式启动系统的超临界直流锅炉,其在锅炉启停过程中储水罐水位控制成为一个关键的控制点。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机组采用的两种带炉水循环泵内置式启动系统的对比,阐述其控制方案,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图1

图2

1.内置式直流锅炉启动旁路系统

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冷态、热态循环清洗,建立启动压力和启动流量,以确保水冷壁安全运行:最大可能地回收启动过程中的工质和热量,提高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对蒸汽管道系统进行暖管。内置式启动系统可分为带循环泵启动系统和不带循环泵启动系统。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不仅能适应频繁启动的工况,还具有增减负荷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当机组在系统中作为调峰机组或二班制运行时常选择带BCP泵的启动系统。目前采用的两种设计方案并联式启动系统(如图1所示)、串联式启动系统(如图2所示)在锅炉启动工况下,由分离器经361闻到冷凝器的管路是在冷启动时供水再循环和启动过渡阶段控制分离器储水罐水位用的。在冷启动时,锅炉先要进行冷态清洗,清洗后的炉水通过361阀后的排污管排出系统外,水质达到一定要求后,关闭361出口排污阀,炉水通过361阀到冷凝器,达到锅炉供水再循环;此时启动循环泵,锅炉点火,进行热态清洗,通过炉水质量来确定是否升温升压。在达到要求后,升温升压时的锅炉水循环要求的最低流量主要通过BCP循环泵和锅炉给水泵相互协调配合来满足要求。此时361旁路主要用作分离器储水罐水位控制用。在汽水分离器进口的水全部变为蒸汽时,汽水分离器为干态运行,锅炉进入直流运行状态,BCP停运,360阀、361阀关闭,机组进入滑压运行状态。

2.并联式启动系统

华电某电厂1000MW机组采用图1所示并联式控制系统其控制方案为:启动旁路控制锅炉给水流量;360阀通过控制锅炉循环流量控制贮水箱水位;361阀为开环控制控制贮水箱水位, 这个控制的目的是当汽水分离器水位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向冷凝器排水

2.1 启动旁路控制

在机组启动/停止时流过水冷壁的流体为25%MCR,启动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保持这一流量。在低负荷区域,锅炉循环泵将启动。锅炉循环水的最大流量被认为是20%ECR。为了和锅炉给水泵释放的流量保持平衡,当汽水分离器水位在高位时,这超过的部分通过汽水分离器储水箱液位控制阀到蒸汽冷凝器。

2.2 锅炉循环水控制(360阀)如图3所示

(1)在低负荷最小给水流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本控制通过炉水循环泵使汽水分离器来的水循环流过省煤器的入口,并且水冷壁管得到保护,在启动时,通过减少给水泵到省煤器的给水流量来实现热回收。

(2)为了保护BCP,必须根据汽水分离器储水箱水位来调整锅炉的循环水流量,根据汽水分离器储水箱的水位来设定锅炉的循环水流量,根据所测流量的偏差来进行PI控制。此外,如果360阀全关或者锅炉循环水流量低于预先设定值,将强行给出-10%的偏差,保持360阀全关。

(3)在BCP启动时,为了防止汽水分离器储水箱水位的突然下降,锅炉循环水流量控制阀必须逐渐打开,打开的上限设在20%的位置,当在循环水流量达到30t/h时,将按预定设定率上升到100%的上限。

(4)为了防止汽水分离器储水箱水位的突然下降,用微分控制器来监视储

水箱水位的变化,根据变化来限制开度上限的变化率。

(5)为了启动时迅速提高省煤器入口给水的温度,通过BCP启动在设定值增

加偏置。通常,设定值和经温度补偿的锅炉循环水流量之间的偏差的PI操作来控制锅炉循环水控制阀。

(6)此外,在锅炉冷却停止模式下或者锅炉清洗时,按预先确定的变化率设定预定开度上限。

3.串联式启动系统

天津某电厂1000MW控制系统为图3所示串联式启动系统,其控制方案为:

3.1 给水泵及启动旁路

(1)通过改变给水旁路的开度来实现贮水箱水位控制。为更加快速的响应机组负荷需求增加给水旁路门蒸汽流量的前馈信号;其控制作用中主要采用积分控制。

(2)给水泵调节给水母管的压力,并接受给水旁路的前馈,同时为防止省煤器沸腾现象,增加省煤器入口流量低闭锁减信号;

3.2 360阀控制

炉水泵出口调门调节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

3.3 361阀控制

当发生水膨胀时,由溢流调节阀来辅助控制贮水箱水位,是典型的开环控制。当溢流调节阀不再全关位时,应该闭锁给水旁路开。其控制逻辑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3 360阀控制

图4

串联式启动系统因主给水管道至炉水循环泵入口接有给水管路,所以炉水循环泵对贮水箱水位及锅炉负荷要求并不敏感,炉水循环泵在贮水箱水位较低和锅炉负荷较高时也可以运行。大大减小了炉水循环泵的运行危险,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可以减少因为炉水循环泵最小流量低原因引起的频繁跳泵。认为串联式启动系统具有系统布置简单可靠、运行安全性高和水位易于控制的优点,更适于超临界火电机组启动及低负荷工况的安全稳定运行

4.结束语

超临界锅炉是我国电站锅炉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启动系统则是超临界锅炉非常重要的部分,启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超临界锅炉运行至关重要。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汽水分离器水位的合理控制对于机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关系到启动过程的稳定进行,是直流锅炉启动中一个重要的控制点。

参考文献

[1]李华东天津北疆电厂10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60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09年会[C].2009.

[2]邹县发电厂1000MW机组DCS控制说明[Z].2006.

水循环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电厂;锅炉;泄露;检修;措施

前言

在火电厂,锅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承载着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任,因此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厂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这些因素对锅炉构成破坏,造成锅炉泄露就会使得锅炉内部的水量逐渐减少,而锅炉如果没有及时停止运行就会导致安全事故,而且由此造成的机组运行中断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鉴于此,电厂锅炉检修技术人员应当学习导致锅炉泄露的主要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预案,并做好锅炉主动巡查,发现泄露尽快维修,尽可能减小由此带来的损失,保证锅炉正常运行。

1、导致电厂锅炉泄露的主要原因

1.1锅炉本身的设计缺陷

合理的设计是锅炉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我国的锅炉大多数在设计上都有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锅炉设计人员本身水平有限,在设计锅炉时不能充分考虑影响锅炉运行的各个因素,或者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有差别,例如对锅炉的核定载荷设计较小,导致锅炉在出厂时以及试运行过程中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然而在长时间运行后锅炉的水冷壁管路在经受外部荷载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泄漏,据统计,电厂锅炉泄露事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冷壁管路泄漏。

1.2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电厂锅炉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人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锅炉的运行过程中,人的参与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锅炉启动、停止、运行状态观察、检修等。当前我国大多数电厂都设立了专门锅炉检修人员,为锅炉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锅炉泄露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检修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却也有可能增加锅炉泄露的几率,例如工作人员在检修锅炉时经常在锅炉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按下停止运行的按钮,在检修完毕后又突然启动锅炉,由于启动后和停止的电流很大,在这样频繁的急停急开后,电流就会对水冷壁等部位带来压力,容易出现泄漏问题。

1.3锅炉内部水循环不畅

锅炉内部的水循环是锅炉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水循环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导致冷却水在管道内的聚积,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时极易发生泄漏。例如当电厂锅炉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时,由于内部压力较小,水循环速度较慢,在锅炉水冷壁管道内及其附近就会积累大量的水,而当外界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时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就可能会导致管道泄漏,而且由于水循环管道在锅炉设备的位置较为隐蔽,在巡检时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找到故障点,这就使得锅炉仍然处于工况运行状态,但却是带病运行,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4锅炉运行过程中各位置受热不均

电厂的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是通过燃烧燃料的方式对锅炉的受热面不断加热的过程,在加热的过程中锅炉的各个部位不可能均匀受热,这样在温度差较大的两个部位之间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导致对应位置水冷壁管道可能会由于热胀冷缩作用产生的应力而出现微裂缝,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推移,这个裂缝也会越来越大,当水分子可以通过裂缝时就会产生锅炉泄漏。

2、电厂锅炉泄漏的应对措施

2.1提高锅炉设计水平

锅炉设计方案是否科学是锅炉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设计锅炉时设计人员应当全盘考虑,在认真分析可能导致锅炉泄漏的因素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对于不合理的参数要及时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运行工况。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首先设定一个整体的设计目标,然后将整个锅炉设备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分成若干个子目标分别进行设计,这样有助于设计细节的优化,同时可将计算机建模与设计进行有机结合,用计算机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实际工况,有助于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设备,人都是其运行的核心,电厂锅炉要想安全、稳定地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技术支持,面对当前锅炉操作和检修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的局面,应当加紧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在日常操作中尽可能避免锅炉产生泄漏,并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泄漏点或根据锅炉局部的状态预判可能出现泄漏的位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当经常性地为专业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可将专业水平与工资待遇挂钩,从而激励有关人员主动学习,不断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为电厂锅炉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2.3改善电厂锅炉的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系统是锅炉的薄弱部位,为减少锅炉泄漏的几率,就应当重点关注水循环系统。一方面,可优化锅炉设计方案,以减少水在局部集聚过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循环系统的检修,尤其是可能导致水循环受阻的部位,对锅炉管道要定期除垢,使水循环能够顺畅进行,在除垢过程中如果是采用加酸的方式,就要在除垢充分的同时防止酸液对金属管道的腐蚀,反而增大了锅炉泄漏的可能性,这在工作中一定要倍加注意,最好是采用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弱酸并辅以加热的方式除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锅炉泄漏是导致锅炉出现安全事故较为常见的原因,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不但会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给电厂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因此,分析电厂锅炉泄露的原因并制定出应对预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了解了原因之后就可以在故障检查时对可能导致泄露的因素和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泄漏或者有发生泄漏的趋势,就立刻按照措施预案进行锅炉抢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小的代价的基础上修复锅炉,使其尽快投入运行,从而为电厂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循环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厂;锅炉泄漏;锅炉设计;水循环系统;锅炉检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0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4.035

电厂锅炉的使用环境比较复杂,其本身容易受到诸多外部环境的干扰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锅炉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泄漏。电厂锅炉一旦出现泄漏的现象,就会促使电厂锅炉内部的水不断外泄,导致锅炉内部水位偏低,当锅炉水位偏低的时候如果还在运行就会导致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在锅炉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泄漏现象,并且全面把握锅炉产生泄漏的各种原因,电厂的锅炉检修技术人员应该认真掌握各种锅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定能够满足要求的检修方案,设立锅炉泄漏检修应急方案,从而保证锅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正常运行。

1 电厂锅炉泄漏的主要原因

1.1 锅炉在设计方面存在着缺陷

锅炉的设计是锅炉能够投入运行使用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设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很多锅炉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可能面对的因素,而且有一些锅炉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参数的设计不具有合理性,这就导致锅炉在表面看起来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整体的稳定性能。电厂的锅炉在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外部载荷的作用,如果在设计中锅炉的核定载荷较小,锅炉的水冷壁管路就会出现泄漏的现象。水冷壁泄漏是目前锅炉泄漏的最常见的原因。锅炉的设计环节制约着以后的应用,如果锅炉的设计强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很难保证在电厂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现象。

1.2 在运行过程中人工操作的不合理

在锅炉的正常运行中离不开人的参与,笔者调查到许多电厂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检修和维护方案,从而提高电厂锅炉使用的安全性,都规定了专门人员定期对电厂内的锅炉进行检修,希望以此来促进锅炉的使用寿命,保障电厂能够正常地运行。笔者认为电厂设立这种检修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厂锅炉的使用性能,降低锅炉泄漏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的安全性。但是,没有关注人在锅炉运行中可能带来的影响。实际过程中,电厂锅炉经常会频繁地受到人为的启动和停止,比如说在实行锅炉检修的时候,检修人员经常会在锅炉正常的运行的时候按下停止按钮,检修完毕以后又开启锅炉。在锅炉重复频繁启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这些电流会对水冷壁部位产生较大的

压力。

1.3 锅炉内部水循环障碍

目前,锅炉出现泄漏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锅炉内部的水循环不能顺利进行,在电厂的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就受到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锅炉内部的水循环不能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事故的发生率。举例来说,如果电厂的锅炉一直处于低负荷的状态,水循环不能顺利地进行,在锅炉的水冷壁管道附近可能会集聚着大量的水,引起泄漏。季节等也可能会影响锅炉内水循环的顺利进行,较高的气温或较冷的天气都可能会引起管道的泄漏,从而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但是锅炉水循环位置不能直接观察到,在检修过程中很难发现这一块存在着的问题,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1.4 运行过程中锅炉各部位温度应力存在差异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锅炉进行不断加热,但是在加热的过程中很难保证锅炉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受热均匀,处于一个等强度的温度应力级别上,有的部位的温度比较高,有的部位的温度比较低。这些温度应力不同地方的锅炉内部的水冷壁也会出现温度应力不在同一强度等级上,长期如此,部分水冷壁的管道表面就会出现裂缝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裂缝就会导致电厂锅炉产生泄漏,从而影响运行的安全性。很多电厂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也没有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2 电厂锅炉泄漏的应对措施

2.1 优化锅炉的设计环节,提升整体性能

很多锅炉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可能面对的因素,而且有一些锅炉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参数的设计不具有合理性,这就导致锅炉在表面看起来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整体的稳定性能。在锅炉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全面分析锅炉可能存在的泄漏点,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制定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案,按照模块化的系统进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图纸和设计要求不断进行仿真。

2.2 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做好检修工作

在一切工作中,人都是工作的主体,电厂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尤其是在电厂锅炉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专业型的人才,专业人才凭借专业知识的支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锅炉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在电厂的运行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努力培养具备高级技能的检修人员。同时,电厂也应该制定一整套实用的检修方案,这些检修方案需要组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拟定,从而确保技术性和理论性相结合。

2.3 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泄漏点统计与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过去的锅炉检修中都存在着下面的现象,即哪边出现了问题就针对哪边进行修缮,一直重复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方法是可以暂时解决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解决方案只是暂时性的,而且效率不高,容易重复。笔者认为应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泄漏点进行综合的、整体上的分析,在平时的检修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处泄漏点及其发生的问题,在检修完成以后及时记录、整理、分析,形成一个数据库的模式,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2.4 改善锅炉的水循环系统

锅炉的水循环系统至关重要,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电厂的检修人员应该关注水循环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地运行。在检修的过程中要改善锅炉内部受阻的部位,从而减少发生泄漏的几率。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应该对电厂锅炉进行定期的除垢,可以用加酸、加热的方法,同时也要避免酸对锅炉水循环系统的损害,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 结语

从居民生活到国家部门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电厂的正常运作。电厂锅炉的泄漏是目前影响电厂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地制约电厂的安全和高效地运行,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从技术实践的视野,认真分析电厂锅炉产生泄漏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如何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地修复电厂锅炉,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继续投入运营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目前我国电厂锅炉泄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设计方面的原因、人为操作方面的原因等,笔者针对这些原因,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对而言普遍适用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解决目前锅炉泄漏这个主要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振兴.论电厂锅炉泄漏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22).

水循环方案范文6

一、设计合作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所以得到大力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它有利于学生优势的发挥,促进学生互补学习,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耗时比较长,而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因而并非所有的任务都适合开展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筛选任务,优化地理课堂上的任务设计,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价值的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变得更有针对性、选择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激情。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一课时,教师设计合作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三种水循环的方式。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请合作探究三种水循环的方式,并展开对比分析。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图画形式辅助表达出水循环的形式,并建立表格,展示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主要环节和对陆地水的意义。针对这个任务,小组学生可以分步骤完成。步骤一: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自主尝试画出三种水循环的方式。步骤二: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完善水循环图示。同时,小组内成员一起讨论表格内容,完善表格,初步整理出表格内容。步骤三: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功,并点评。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合作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步骤完成。如此一来,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合作过程,保证教学进度。

二、注重意识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满堂灌”方式教学,学生合作的机会较少,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慢慢弱化。当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探究任务时,很多学生则难以适应,因为习惯性地等待“灌输”。长期如此,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根本没有得到培养,更谈不上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渗透合作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这一课时,教师以合作探究学习营造氛围,并注重合作方法技能的渗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完合作任务后,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形成“利益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如:学生分工合作,分别负责找出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概念、区别与联系。观点提出后,再由一名学生负责整理,并填好表格。针对有些任务,则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然后整合观点,形成清晰的思路。学生经过多次的锻炼后,慢慢意识到合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自身的合作意识不断强化。如果在学生合作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学生“争吵不休”,各持己见;课堂混乱;不善于倾听、表达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干预”,并引导合作。通过渗透合作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展示合作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