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营销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营销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营销研究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1

关键词:微营销;微商;线下活动

一、线下活动的重要性

线上线下的活动融合是微商发展的必然趋势,好的线下活动能够快速吸粉,快速提升知名度,通过参与一些线下活动如聚会、培训、购物团、旅游团等等,能迅速地扩大朋友圈。

二、吸粉活动介绍

做微商组织或参加线下活动很重要,但是活动的选择更重要,一定要选择效率高的、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经营产品相关度高的聚会,这样效果才显著。

(一)微友聚会

微信有很多群,很多群群里会搞一些活动,比如聚餐、K歌、旅游、采摘、体育运动、免费培训等等,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聚会,通过在空闲时间参加这些聚会,既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又能认识很多朋友,可以快速提升你的好友数,通过活动,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可以快速提升信任度,利于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二)创业大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策,为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很多政府和社团都在搞创业比赛。参加创业比赛的团队很多,能够参加这种比赛,可以以创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认识很多的参赛选手,在和其他团队的交流中,可以建立友好的关系,只要大家的项目有着互不竞争的关系,就可以资源共享,进行整合,通过好友互推的方式,迅速提升人气。

(三)企业培训会

很多城市都有商会,大的商会会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企业家培训会,企业交流论坛,茶话会等等,作为微商要积极加入商会,争取参与到商会的活动中去,从商会中挖掘优质客户,目前传统商业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很多商家都在考虑转型,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认识有实力的商家,不但可以挖掘好友,还可以找到优质的,一举多得。

(四)成人培训班

目前城市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会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比如瑜伽班、体操班、美妆班、减肥班等等。参加这些培训班的都是优质客户,生活品质较高,是微商最好的客户群,她们生活时尚前卫,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能够接受价格较高的微商产品,做这些优质客户的客单价高,微商盈利空间很大。

(五)妈妈小孩培训班

现在的年轻人非常重视教育,很多妈妈们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上孕妇培训班,开始进行胎教,怀孕期间,妈妈们很无聊,希望能找点事来做做,是非常好的微商客户群,值得好好挖掘。小孩出生后,妈妈们会停职,在这期间有大半年时间都是空闲的,通过和他们深度交流,在微信上建立一个妈妈讨论群,教授育儿经验,和妈妈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度,可以让更多的妈妈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微商、甚至做微商。小孩子上小学以后,小孩们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跆拳道班等等,培训学校通常会建立班级群,可以通过班级群,与妈妈们讨论,交流小孩们的学习情况,接送小孩的时候还可以与她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符合微商发展的潮流。

(六)单身派对

目前城里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相亲微信群、相亲QQ群非常多,这些群也会举行一些活动,年轻人居多,充满精神活力,充满斗志,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微商不可多得的优质客户。相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面对面了解交流的C会,通过交流可以确定哪些有做微商的潜质或者意愿,能够非常有效的挖掘精准客户。

(七)旅游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自助游、组团游现在非常流行,一边旅游,一边加好友,一边谈生意,非常适合微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旅游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这是开拓市场的最佳机会。

三、结语

微商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方可成功,微商本来就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交互式销售模式,不断参加活动,不断吸粉,不断沟通,不断提升团队作战力,坚持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凌教头.微商创业者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2]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

[3]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1).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2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经济效应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险业是经济的重要助推器之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保险则通过风险的控制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目前,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与保险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保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一、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

(一)为经济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在美国等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劳动力再生产。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所以要利用社会保障来提高人口的素质,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本。[1]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延迟退休。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然而,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推动我国老年人的就业。老年就业人口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构成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能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二)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资本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劳动者定期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无疑增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供给。国家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因为,对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影响,促进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这也会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与完善。

(三)通过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促使平经济周期更平稳

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筹模式,对经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出现通货膨胀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按照既定的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动增加。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了人们的过度需求;如出现经济萧条时,失业保险又使人们的收入增加,刺激有效需求及就业增加,使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二、商业保险发展的经济效应

(一)经济补偿效应

保险采用的是大数法则,即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风险主体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于风险主体遭受损失以后,恢复其以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商业保险能够促使被保险主体不必担忧受到意外事件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资金融通效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企业集聚的保险资金,可以普遍投资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一般的企业无法满足这种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保险企业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则具有这种资金融通效应。保险企业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服务。保险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向被保人收取保费,聚集闲散的流通资金,形成保险基金。当被保人遭受风险损失时,按照约定给予补偿。因此,保险企业通过这种经营模式一是可以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劳动需求的增加,提高劳动者收入、降低失业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

(三)收入分配效应

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的经济主体,即被保险人自愿交费,通过保险企业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事故发生损失时,保险企业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采用的是大数法则,这也是典型的交换。同时,商业保险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地进行投资储蓄。收入较高的被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用减低自己遭遇风险后的风险;收入较低的被保人则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自己遭受损失后的经济保障。从社会收入横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有着同社会保险同样的收入支配效应。对个人而言,商业保险是在被保人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投保,在遭受损失时获取经济损失补偿的。从个人收入纵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同样有着和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激励性质的收入支配效应。

三、二者经济效应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阶段是否要坚持顶层结构设计,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降低人们的风险?我国一直在不断地试点和探索中逐渐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社会保险部门负荷太重,一方面,全国仅有的不足10万人的社保队伍面对上亿保障对象,无论在收费层面,还是在支付环节,管理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亟待提升。但如果扩充队伍,又面临增大成本的重负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繁杂,收支方面又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以及企业与个人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为数不少的欺保、骗保和逃保等现象,迫使社保部门不得不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化解矛盾和问题。商业保险主要突出对有较高收入能力的一部分人提供额外的保障,而社会保险主要是面向所有居民提供的作为老有所依的一种基本保障。共同作用于生活经济的各个角落。[3]

仅仅从经济效应来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和的经济效是有区别的,但二者经济效应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我们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并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两者的经济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社会养老保险.[A].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5.07:100

[2]陈鑫.浅析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J].金融研究,2009(2):200.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3

【关键词】 辽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社会贡献;因子分析

一、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数量繁多,投资者、债券人和地方政府等信息使用者很难综合地评价和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只考虑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无法全面地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此,需要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并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相关指标。

在构建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遵循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为体现辽宁省上市公司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的贡献,针对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特点,引入反映社会贡献能力的指标(比如上缴国家的税费、为职工提供的工资及各种福利等内容),对已有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重新构建一套具有辽宁特色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及处理

本文以辽宁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把ST上市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剔除后,最终选取了42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为了避免前后指标变动的影响,更好地反映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使用上市公司2008―2010年三年数据的平均值,主要指标数据分别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新浪财经等网站。本文选取的18个指标,代表了经营绩效的主要特性。

由于原始指标数据单位不同,数值上有正有负,在进行分析前应该对其进行同向化和标准化处理。经过SPSS统计软件标准化后的数据服从N(0,1)标准正态分布,且不改变各指标间相关系数。

(二)适用性检验

本文运用Bartlett球度和KMO检验方法对原假设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文中18个原始变量的KMO测度值为0.653,大于0.5;另外,Bartlett球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43.859,自由度为66,显著性水平为0.0,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原假设成立,所选样本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模型。数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三)因子提取

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如表2所示。以特征值大于1为依据选取前六个公共因子。这六个因子一起解释辽宁省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得分的76.650%,可以认为这六个公共因子充分地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2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四)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方法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由因子分析原理可知,提取的6个公因子(F1、F2、F3、F4、F5、F6 )之间互不相关,而每个公因子与其所代表的各指标间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共因子在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上有高载荷,反映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可称为盈利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股东权益比上有高载荷,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包括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可以称为偿债因子;第三公共因子在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对净利润比率等指标上有高载荷,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称为现金流能力;第四公共因子在投资人所得贡献率、国家税费贡献率和职工所得贡献率等指标上有高载荷,可以解释为社会贡献因子;第五公共因子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上有高载荷,反映企业的运转效率,可以称为营运因子;第六公共因子在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上有高载荷,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可称为发展因子。

(五)因子得分及排序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得到42家上市公司在F1、F2、F3、F4、F5和F6公因子上的得分,这六个公因子得分可以代表原来数据76.650%的信息量,再以每个公因子特征值的贡献率为权重,根据公式:

F=(26.602×F1+15.485×F2+11.837×F3+10.068×F4+6.817

×F5+5.841×F6)/76.650,计算得出42家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篇幅有限,本文只列示前五和后五的公司),如表4所示。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表4可以看出,辽宁省42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獐子岛、荣信股份、辽宁成大、鞍钢股份、凌钢股份,这些公司经营绩效较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金杯汽车、金城股份、商业城、沈阳机床和大连控股排在最后五位,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等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能力等几方面的水平共同影响着经营绩效。因此,要提高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近年辽宁省上市公司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这一严峻形势,各上市公司必须及时找出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保证未来的发展空间。目前,许多上市公司没有真正了解自身的资源能力,缺少创新能力和意识,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辽宁省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找出自身优势和潜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资本结构,确保足够的偿债能力

要提升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必须改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充分利用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寻找最优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使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维持适当的比例。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积极防范投资风险,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保证企业充盈的现金流。

(三)挖掘资产使用潜力,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辽宁省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差,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不高。建议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实现缩短货款回收期限和避免坏账损失的目的。针对辽宁省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偏低的问题,各企业要及时找出在资产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挖掘潜力,提高资产使用率。此外,还要重视加强存货管理,避免资金呆滞。

(四)注重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财务竞争力

近年来辽宁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明显,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查明原因,寻找解决对策。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创新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要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寻找最佳成本控制方案,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目前中央在财税政策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适当支持,各上市公司一定要认真研究有关政策,准确领会政策内涵,把国家一系列税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辽宁省上市公司要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及时发现与先进地区、先进行业、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从以上几方面做起,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春,朱金明.奥运板快上市公司财务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6):46-49.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线上供应链金融 融资创新

研究背景和意义

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税费、吸收就业人数占比分别超过60%、50%和8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被广泛使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队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时至今日,国内银行都已经推出自己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全面、专业的银行支持服务,力争实现银企双赢。

供应链金融摆脱了陈旧的信贷理念,在现有信贷制度框架下,为原本缺乏信用资源的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资金来源。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供应链,国内物流经济发展迅猛。在诚信机制不完善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降低银行信用风险,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我国现行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界定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表1所示。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

1.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解决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偏大多种因素叠加的效应,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融资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遭遇的头等难题,如何化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业、工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科研及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上述行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83%。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运营情况呈现出销售下滑、成本趋升、毛利下降、融资需求和缺口加大等特点。中小企业一次资金需求量少,但资金需求频繁,导致融资成本高;一些银行开始主动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或成本,实现“以价补量”。目前银行利率表面上是基准上浮30%,实际上各家银行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扣存放贷”等方式,使利率上升至月息1.2%左右,超过原利率的1倍多。

大中型金融机构贷款难催生了民间借贷的盛行。然而,这种融资方式贷款成本巨大且风险高。一些中小企业坦言,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融资,企业经营风险极大。往年的民间融资利率在10%至20%,现在到了30%以上,而且还在不断走高。 正如一家企业主所说:“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一笔资金跟不上很快就会死。如今的高利息对小企业来说就像是‘吃鸦片’。不吃资金链就会断裂,吃了又会搞垮身体”。面对“合法的高利贷”,企业无所适从。

2.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自我积累机制,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余来进行融资,即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金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主要有企业的留存盈余、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的流动资金转移。因此,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等因素。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

外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的借款或者投资者筹集资金,一般是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来实现的,主要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民间借贷、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成本等原因,中小企业较难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融资渠道,进入条件较高,很难解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随着资金积累和配置体系的转变,中小企业筹资出现渠道多元化、来源社会化、行为市场化的趋势。但在整体上,资金供给渠道仍比较单一。一方面,社会资金大部分以居民储蓄形式进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没有变;另一方面,间接融资仍以信贷为主要形式,但由于中小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少且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有限以及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银行无法对企业信用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估等原因,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直接融资则以股票市场为主,其他投融资渠道和手段即使有,规模也很有限,形不成有效补充。就中小企业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

线上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 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和原理

1.含义。供应链金融产生于1803年,最早叫物流金融,是银行围绕相关行业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审查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实力的掌握,根据企业以货物销售回款自偿为风险控制基础,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的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银行不再单纯看重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财务指标,也不再单独评估单个企业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Michael和Hunoureux(2007)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

2.原理。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通过物流和资金流,实现动态风险管理的同时,系统化抢占行业市场。这意味着市场争夺将由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的“1+N”模式,即通过一个核心企业去链接N个上下游的企业,其中“1”为核心企业,“N”即为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和终端用户。“1+N”构建起一个信用平台,起到了“增信”效果。把存货、订单、应收账款等潜在抵押品的价值挖掘出来,综合运用信用证等成熟金融工具,重新包装组合而构成新的金融产品。

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之中考量其融资问题,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创新价值。核心企业“有组织”的融资安排,中小企业融资更快、成本更低。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的资金缺口,往往由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造成,比如核心企业向上游赊购或采购库存前移,向下游预付款销售或成品库存后移。现在,核心企业凭着很高的信用等级,将经过信用考察评估之后的成员中小企业推荐给银行,并且开放与成员企业的交易信息,有的核心企业更进一步给予银行必要的协助,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银行得以引入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变量之后,风险控制就更有把握了。

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是中心,中小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银行是其中的剂,银行的资金或金融支持应该能够满足供应链上任何一家企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的任何一个需求,实质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对银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仓储企业带来多方利好,形成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和原理

1.含义。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金融服务。

2.原理。“线上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的在线服务平台,将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数据,可以无缝嵌入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从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构建对企业客户全方位、全流程、多层次的线上服务体系。

上下游企业在银行有多少授信额度、还有多少库存、销量流转如何等,在网络平台上清晰罗列,一切都是可见的、实时的,并且可以授权共享。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之后,供应链企业即可在线下订单、签合约(包括贸易合约和授信合同)、选择融资与否、在线出账、支付结算和还款。

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还与物流公司对接,对于那些采用了动产与货权质押授信的客户,还可以在线办理抵/质押品入库、赎货,而物流监管公司则可以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全国各处分散监管驻点的统一管理,在线统计和管理抵/质押品,而且这些商品的信息(品名、规格和价格等)还可以从核心企业发货时自行取得,非常方便。

概括地讲,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接嵌入,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得以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线提供、在线使用,这种将金融功能无缝嵌入供应链实体经济流转流程的安排,对于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革新意义。它为供应链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多方协同共赢的平台,如图1所示。

第一,核心企业可在线确认贸易背景,帮助经销商、供应商获得融资,实时了解上游发货情况、下游库存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产供销进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第二,经销商、供应商通过与核心客户的线上贸易往来,获得银行信用支持,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线办理融资及还款手续;第三,物流企业可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物流运输和质押监管管理的电子化;第四,银行可实时跟踪和监控整个供应链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及时掌握整条供应链的运转情况,从而进行融资决策和在线融资、支付结算服务,并可根据客户需要进一步提供账户管理、押品/保证金明细等业务往来信息咨询、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推进线上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基于企业网银提供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无法实现协同管理

当前一些银行基于企业网银而提供的所谓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不能解决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协同管理,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出了全新的需求。首先,供应链电子商务,使得核心企业真正实现全国乃至全球一盘棋管理,整个链条的交易与办公无纸化在线高速实现,金融服务需要高速跨越时空,这种提速并非简单的企业网银所能解决。因为供应链涉及到核心企业、成员企业以及物流等多个主体,并且包括需求、生产、供应、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实时传输与共享,远远超越了支付结算等一般金融服务,不仅要建立起多方衔接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供应链全程电子商务的实际,设计包括融资、支付结算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全面在线服务解决方案。在供应链电子商务新模式下,金融如何注入供应链,并在调整与优化“1+N”资金与信用结构、畅顺支付结算、促进链条贸易等方面全面在线提供服务解决方案。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协同加速但缺乏财务协同

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整体竞争的趋势。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以期增进供应链协同,但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价值认同和理念,仍然存在重销售商、轻供应商,重自身利益、忽视供应链整体利益的现状。供应链往往基于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考量,而形成供应链伙伴之间“输赢”的博弈关系,比如核心企业向上游赊购或采购库存前移、向下游预付款销售或成品库存后移造成上下游成员企业的资金缺口,存在供应链结构失衡和合作短期化的倾向,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财务协同。

(三)缺乏协同线上供应链金融主体通行的语言

长期以来,供应链协同难以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在于,供应链“1+N”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与服务于供应链的各方协同主体(包括物流、银行、保险、行业信息服务机构等)之间,对于商品的识别难以统一,更谈不上多个行业、多个主体之间商品不同识别体系的编译、协同和实现数据化传输。

需要体系设计科学、编制规范,具有原创性、兼容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标准编码,解决各个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供应链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服务主体之间,对不同商品识别体系的兼容问题——“线上供应链金融标准商品编码体系”将成为协同供应链的数字化“世界语”,为供应链“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各利益相关方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创设基础条件。

加强线上供应链金融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

(一)中小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务部专家指出“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远远好于运用传统模式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高达84%,而运用电子商务类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为16%”。供应链金融弥补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充足的抵押物及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的劣势,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解决其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导入IT系统,更深度地融入供应链和协同于供应链,可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能力,以实现协同发展。

(二)核心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

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可使上游供应更稳定和持久,同时也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了一种金融资源,成为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易的砝码,有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核心企业的产品成本,将有利于供应商加大接收订单能力,经销商增加销售能力,核心企业也能逐步扩大产能和规模;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与现金流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可促成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供应链通过核心企业“1”与上下游企业“N”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同时也变得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核心企业具有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向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级别。在这个过程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信用捆绑关系。在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过程中,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风险,这种风险也必然会随着交易链条扩散到系统中的上下游企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牛鞭效应”(BullEffect),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可通过确保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完整信用的协作支撑和通过第三方物流来规避风险。

电子供应链融资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实时对接,将网络融资完全嵌入供应交易链当中,大大简化了传统供应链融资业务流程,提高了业务效率,实现了融资的自助化、便捷化和跨区域功能。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小企业享有的金融便利更加具有创新意义。

(三)银行实现供应链金融线上化与平台化发展

银行通过核心企业过滤客户,即通过一个优质客户带动,培育更多的优质客户,优化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提高综合效益。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掌握,解决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降低授信业务的风险,为拓展市场和新客户提供支援,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批量化,与企业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线上供应链金融”这一在线服务平台,将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数据,可以无缝在线嵌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共享“1+N”供应链实时交易信息,从而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真正实现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和财务供应链优化有着革新性的贡献。银行从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构建对企业客户全方位、全流程、多层次的线上服务体系。

线上供应链金融同时构筑了适应于多个行业“1+N”供应链客户,满足多方无缝对接、可视界面统一、信息实时共享等条件的电子作业平台。跨行业、多主体、全面服务功能的电子平台“无缝对接”之后,供应链相关各方通过系统嵌入,相互融入对方的日常运营操作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谁能把握住大数据时代的先发优势,对数据加以有效地处理、分析、运用,谁将成为领跑者。银行应逐步实现电子化平台操作,逐步完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在线整合与衔接各方流程,建立商务、资金服务与物流服务衔接的工作通道,让融资“在线可得”;实现整合与共享银行、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以及物流伙伴之间割裂的分散信息,银行通过企业在平台上留下的“痕迹”信息,为企业整合所需信息提供增值服务,让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清晰可见”实现多方面协同,同时解决财务协同的短板;另外,以电子平台为基础,向多方位延伸,集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银行、海关、软件服务提供商、大宗交易市场、政府采购为一体,实现平台化发展。

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的竞争已经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更加灵活有效地融资安排,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整个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中小企业享有的金融便利更加具有创新意义。

平安银行最近完成的一项对800多家企业进行的供应链管理调查显示,企业对供应链协同趋势与可见性存在需求。数据显示,75%的受访企业认为企业建立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需要合作共赢,无论是在产品和业务流程设计,还是在生产计划与预测,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需要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有近70%的受访企业希望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了解上游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库存和生产计划等信息,超过七成的企业也表达了希望获取下游经销商的财务状况、销售计划和库存等信息的诉求。线上供应链金融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中国企业无论在供应链管理组织、人才培养,还是供应链的可视化、风险管理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需要在供应链管理层面进一步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内部采购、销售、财务、物流等多个职能部门,同时协同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决策与流程也跨越了企业的产权边界。如此复杂而重要的管理活动,需要顶层设计和管控。

按黛米卡(Demica)公司提供的数据,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年平均成长率为10%至30%,发展中国家为20%至25%。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的市场条件下,我国企业在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兼并和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力开展线上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谭诗乐.中小型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

2.于泽水,陈华.基于联盟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5)

3.张曼.供应链融资在大型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1(2)

4.易雪辉,周宗放.核心企业回购担保下银行的存货质押融资定价决策[J].系统工程,2011(1)

5.彭宏超.银企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作用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5)

6.孙强,彭梅珠.厦门打造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心”的条件及路径[J].福建金融,2011(5)

7.梁小燕.“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8.张苗荧.浙江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和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1(10)

9.吴东.企业为何要加入战略联盟[J].中国林业产业,2011(3)

10.邹莉.基于战略联盟视角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1(30)

11.盛勇.银企战略联盟共生的基本特征、演进路径与驱动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 2011(4)

12.王慧华.如何看待企业的战略联盟[J].经营管理者,2011(20)

13.彭宏超.供应链银企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作用[J].经济与管理,2011(5)

15.吴萍,王征,吴安.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0(20)

16.宾海珍.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供应链融资[J].市场论坛,2010(5)

17.任旭,刘延平.对企业战略联盟内控制权的探讨[J].中国国情国力,2009(1)

18.王灵彬.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

19.张新艳.银企战略联盟下的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09(4)

20.刘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银企双赢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

21.吴革山.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22)

22.何卫萍.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3.冉晖.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钥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4.M.Y.Jaber.S.K.Goyal.Int.J.Coordinating a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with a Vendor and Multiple Buyers[J].Production Economies,2008,16

25.弯红地.基于银企联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经济问题,2008

26.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27.白少布,刘洪,陶厚勇.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运作收益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28.张丽.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有效途径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5

关键词 矿物源石灰;水稻;应用效果;江西宜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34-01

通过试验,研究矿物源石灰不同用量情况下,肥料减量对土壤养分、pH值、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宜丰县芳溪镇南田村进行,试验地pH值5.1,含有机质3.3%、碱解氮138 mg/kg、速效钾88 mg/kg、有效磷17.2 mg/kg。试验安排在二晚生产上,供试水稻品种为五优308,试验面积为666.67 m2。试验时间为2014年6―10月。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1-3],分别为处理1(CK):常规处理(即不施用石灰);处理2:常规处理+增施石灰750 kg/hm2-10%肥料用量;处理3:常规处理+增施石灰750 kg/hm2-20%肥料用量;处理4:常规处理+增施石灰750 kg/hm2-30%肥料用量;处理5:常规处理+增施石灰600 kg/hm2-10%肥料用量;处理6:常规处理+增施石灰600 kg/hm2-20%肥料用量;处理7:常规处理+增施石灰600 kg/hm2-30%肥料用量;处理8:常规处理+增施石灰450 kg/hm2-10%肥料用量;处理9:常规处理+增施石灰450 kg/hm2-20%肥料用量;处理10:常规处理+增施石灰450 kg/hm2-30%肥料用量。不设重复,小区面积66.7 m2。试验区四周为保护行及排灌沟,保证每个小区能单灌单排,四周栽保护行。

常规处理(CK)施肥量及施肥方法:施纯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12.5 kg/hm2(折合施用45%配方肥750 kg/hm2)。

1.3 试验方法

每个小区施肥方法相同,移栽前每小区把用肥总量的60%作基肥,移栽后第7天每小区将用肥总量的30%作分蘖肥,把用肥总量的10%作孕穗肥,石灰在移栽前整田时一次性施入[4-6]。病虫防治及水分管理按常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处理播种期6月26日,移栽期7月17日,返青期7月22日,盛蘖期8月2日,始穗期9月10日,齐穗期9月16日。

2.2 农药及病虫害情况

每个小区施用农药相同,每个小区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相同且较轻,属于轻发年。但纹枯病和稻飞虱发生程度不同:一是纹枯病发病率不同,以不施石灰的CK最为严重,发病蔸率34.51%,发病率11.85%;二是稻飞虱发生程度不同,以不施生物源石灰的CK最为严重,平均每蔸有稻飞虱达30只。

2.3 农艺及经济性状

分小区进行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考查,收割、晒干、分别称重计产,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试验10个处理中,处理2的理论和实际产量最高,千粒重、结实率均较高;处理2、5实产比CK分别增产427.29、389.81 kg/hm2,增幅分别为5.58%、5.09%,增产效果相对明显。其余处理除处理10外,均比CK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2.4 土壤养分及pH值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施用石灰处理对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碱解氮、增强速效钾和有效磷活性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增施石灰750 kg/hm2-10%肥料用量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 080.96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58%。施用石灰处理对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吴新乐,詹荣辉,吴焰华,等.婺源山区稻田不同石灰用量和肥料减量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5(4):1-4.

[2] 方祖柽.石灰抑制稻纹枯菌的效应及应用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4(3):100-102.

[3] 唐莉娜,熊德忠,张永成,等.酸性土壤施石灰对烟稻轮作后效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517-520.

[4] 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等.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10):3133-3139.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6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市场为导向

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二) 分层培养人才

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三)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

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但是,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1、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求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2、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3、较强的沟通能力

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4、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研究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 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 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 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 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 理论性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 可以相互促进, 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专业方向对口性强, 因此, 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 “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 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 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 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 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 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之,应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