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营销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1
关键词:微营销;微商;线下活动
一、线下活动的重要性
线上线下的活动融合是微商发展的必然趋势,好的线下活动能够快速吸粉,快速提升知名度,通过参与一些线下活动如聚会、培训、购物团、旅游团等等,能迅速地扩大朋友圈。
二、吸粉活动介绍
做微商组织或参加线下活动很重要,但是活动的选择更重要,一定要选择效率高的、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经营产品相关度高的聚会,这样效果才显著。
(一)微友聚会
微信有很多群,很多群群里会搞一些活动,比如聚餐、K歌、旅游、采摘、体育运动、免费培训等等,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聚会,通过在空闲时间参加这些聚会,既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又能认识很多朋友,可以快速提升你的好友数,通过活动,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可以快速提升信任度,利于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二)创业大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策,为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很多政府和社团都在搞创业比赛。参加创业比赛的团队很多,能够参加这种比赛,可以以创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认识很多的参赛选手,在和其他团队的交流中,可以建立友好的关系,只要大家的项目有着互不竞争的关系,就可以资源共享,进行整合,通过好友互推的方式,迅速提升人气。
(三)企业培训会
很多城市都有商会,大的商会会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企业家培训会,企业交流论坛,茶话会等等,作为微商要积极加入商会,争取参与到商会的活动中去,从商会中挖掘优质客户,目前传统商业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很多商家都在考虑转型,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认识有实力的商家,不但可以挖掘好友,还可以找到优质的,一举多得。
(四)成人培训班
目前城市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会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比如瑜伽班、体操班、美妆班、减肥班等等。参加这些培训班的都是优质客户,生活品质较高,是微商最好的客户群,她们生活时尚前卫,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能够接受价格较高的微商产品,做这些优质客户的客单价高,微商盈利空间很大。
(五)妈妈小孩培训班
现在的年轻人非常重视教育,很多妈妈们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上孕妇培训班,开始进行胎教,怀孕期间,妈妈们很无聊,希望能找点事来做做,是非常好的微商客户群,值得好好挖掘。小孩出生后,妈妈们会停职,在这期间有大半年时间都是空闲的,通过和他们深度交流,在微信上建立一个妈妈讨论群,教授育儿经验,和妈妈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度,可以让更多的妈妈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微商、甚至做微商。小孩子上小学以后,小孩们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跆拳道班等等,培训学校通常会建立班级群,可以通过班级群,与妈妈们讨论,交流小孩们的学习情况,接送小孩的时候还可以与她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符合微商发展的潮流。
(六)单身派对
目前城里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相亲微信群、相亲QQ群非常多,这些群也会举行一些活动,年轻人居多,充满精神活力,充满斗志,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微商不可多得的优质客户。相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面对面了解交流的C会,通过交流可以确定哪些有做微商的潜质或者意愿,能够非常有效的挖掘精准客户。
(七)旅游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自助游、组团游现在非常流行,一边旅游,一边加好友,一边谈生意,非常适合微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旅游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这是开拓市场的最佳机会。
三、结语
微商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方可成功,微商本来就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交互式销售模式,不断参加活动,不断吸粉,不断沟通,不断提升团队作战力,坚持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凌教头.微商创业者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2]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
[3]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1).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2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经济效应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险业是经济的重要助推器之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多方面影响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保险则通过风险的控制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目前,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与保险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保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一、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
(一)为经济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在美国等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劳动力再生产。而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所以要利用社会保障来提高人口的素质,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本。[1]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延迟退休。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然而,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推动我国老年人的就业。老年就业人口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构成我国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能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本。
(二)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资本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劳动者定期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无疑增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供给。国家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因为,对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影响,促进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这也会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与完善。
(三)通过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促使平经济周期更平稳
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筹模式,对经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出现通货膨胀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按照既定的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动增加。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了人们的过度需求;如出现经济萧条时,失业保险又使人们的收入增加,刺激有效需求及就业增加,使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二、商业保险发展的经济效应
(一)经济补偿效应
保险采用的是大数法则,即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风险主体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于风险主体遭受损失以后,恢复其以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商业保险能够促使被保险主体不必担忧受到意外事件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资金融通效应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企业集聚的保险资金,可以普遍投资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一般的企业无法满足这种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保险企业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则具有这种资金融通效应。保险企业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服务。保险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向被保人收取保费,聚集闲散的流通资金,形成保险基金。当被保人遭受风险损失时,按照约定给予补偿。因此,保险企业通过这种经营模式一是可以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劳动需求的增加,提高劳动者收入、降低失业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
(三)收入分配效应
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的经济主体,即被保险人自愿交费,通过保险企业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事故发生损失时,保险企业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采用的是大数法则,这也是典型的交换。同时,商业保险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地进行投资储蓄。收入较高的被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用减低自己遭遇风险后的风险;收入较低的被保人则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自己遭受损失后的经济保障。从社会收入横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有着同社会保险同样的收入支配效应。对个人而言,商业保险是在被保人资金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投保,在遭受损失时获取经济损失补偿的。从个人收入纵向的角度看,商业保险同样有着和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激励性质的收入支配效应。
三、二者经济效应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现阶段是否要坚持顶层结构设计,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降低人们的风险?我国一直在不断地试点和探索中逐渐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
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社会保险部门负荷太重,一方面,全国仅有的不足10万人的社保队伍面对上亿保障对象,无论在收费层面,还是在支付环节,管理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亟待提升。但如果扩充队伍,又面临增大成本的重负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繁杂,收支方面又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以及企业与个人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为数不少的欺保、骗保和逃保等现象,迫使社保部门不得不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化解矛盾和问题。商业保险主要突出对有较高收入能力的一部分人提供额外的保障,而社会保险主要是面向所有居民提供的作为老有所依的一种基本保障。共同作用于生活经济的各个角落。[3]
仅仅从经济效应来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和的经济效是有区别的,但二者经济效应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我们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并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两者的经济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社会养老保险.[A].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5.07:100
[2]陈鑫.浅析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J].金融研究,2009(2):200.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营销渠道 创新策略
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将会大批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先进、完善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商业银行每个营销渠道都会创造一种不同的营销业绩和成本水平,极大地影响商业银行营销组合的其他因素,并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一、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1.营业机构设置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国有银行基本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全国的机构和分销网点,缺乏灵活性和忽视了效益的最大化。而西方银行主要通过科学的模型分析和回归分析,选择理想的地点设立分支行,辐射邻近较大范围的区域。
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过于臃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实行的是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分理处和网点六级管理体制,在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方面存在着环节多、行动慢、时间长、成本高的缺陷。我国各商业银行应遵循“兼并网点、提高效率、增强后劲”的发展思路,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半径,最终形成总行、分行和支行的三级架构管理模式,实现“直通式”的扁平化管理。
3.我国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特色不鲜明。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但是网上银行的业务几乎都是和柜台业务一一对应,而且目前中国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二、营销渠道的管理
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利用营销渠道开展业务的动态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对自设分支机构和销售网点的管理,也包括对所选择独立中介商的管理,同时也是对其直接营销渠道的管理。另外,在金融企业营销渠道的管理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对整个渠道的技术系统的管理。
1.网点的管理
利用下设分支机构如销售网点直接针对客户开展服务活动,是金融机构最基本的营销渠道。
2.中介商的管理
金融机构要通过中介商销售产品,便与中介商建立了一种合作关系。在这一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既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其积极性,也要对其工作进行不断的评估,以便适时作出调整。
3.直销渠道的管理
金融机构除建立分支机构及其网点外,其直销渠道有邮寄销售、电话销售、网上销售等。对这些渠道的应用与管理集中到一点就是怎样组织有效的直销活动。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确定直销目标。二是设计直销信息。三是评估直销效果。
三、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在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业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技术手段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变化着的环境,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也将因时、因势而变,具体而言,将出现以下方面的趋势。
1.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如中国工商银行定位于“身边的银行”、招商银行定位于“技术领先银行”等。但大多数银行的定位尚处于初始阶段,比较模糊,缺少特色。差异化的清晰定位将是未来国内银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以下两个层次的定位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关注重点:
一是立足于核心能力进行发展定位。市场定位是识别竞争优势、选择竞争优势、显示竞争优势的过程,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经过几年的营销实践与定位探索,国内银行立足核心竞争力进行清晰的发展定位将被提上重要议程,可能会出现“全能型银行”、“零售银行”、“批发银行”等发展定位。
二是产品的感性象征性定位增多。目前国内银行的产品定位,以功能性定位为主。这在市场细分化初期是可行的,但银行产品的模仿性强,以功能定位形成的产品特征很快就会被抹平,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国内银行今后将依托产品功能,重视产品的感性象征性定位,赋予银行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象征特点。
2.品牌营销将成为大势所趋
营销竞争中产品的价格弹性越来越小,而品牌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新的利润来源,所以品牌营销在国内商业银行营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的着力点,一是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二是注重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家族化建设;四是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五是加强品牌忠诚管理实践探索。
3.网络营销将成为营销竞争的焦点
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银行被推到网络资源整合者的位置。国内银行对这一角色的争夺战即将拉开序幕,网络营销将成为新的营销竞争焦点。
网络经济曾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本世纪初却出人意料地陷入了低潮。网络经济退潮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信用、安全、资金、物流、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机整合,网络经济复苏的关键也在于这些资源的有机整合。银行业的行业特性,使其在信息、支付、信誉、安全、客户等方面拥有他人无法取代的优势,非常适合电子商务对安全高效的资金支付服务、强大有力的信誉支持和持久可靠的安全保障以及方便快捷的商情沟通的需求,因此,银行业有必要也最有可能成为网络经济各种资源的整合者。
总之,银行市场营销活动效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银行产品的开发与提供,而且取决于银行的分销渠道。前者是形成金融产品使用价值的过程,即银行降低金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式样与功能、制定合理的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后者是金融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过程,即银行通过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将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及时、方便、迅速地提供给客户,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要比组织产品开发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邹亚生.银行营销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4
一、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内在价值
1.加速中小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
风险投资实际上包含着风险资本、各大企业管理人的精神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结合推动中小型企业能够将生产要素由低端升级到高端生产部门。风险投资的相关机构,为了能够保证各个投资者的回报,需要拥有非常严格的筛选机制,从而有效的判断被投资中小企业内部具有的技术水平,以及详细的财务情况,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鼓励各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我国传统的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进行改造,加快产业的升级。
2.提供中小企业新的融资通道,解决企业内部的融资困难
目前,在公募市场中,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以及具体的盈利水平都不能满足上市的具体要求。国内相关部门对股票的发行采用了具体的核准制,创业板的最低要求也需要拥有至少两千万左右的净资产,这一要求使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初级阶段,无法在市场上顺利的获得融资。在私募市场中,银行的贷款业务存在非常严重的配给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初期阶段都无法提供相应的资产担保,从而无法从商业银行中顺利的获得融资。风险投资具有专业的股权投资,通过对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减少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风险投资能够提供基本的权益资本,提供企业内部具有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了中小企业的商业贷款。
3.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盈利能力
风险投资者能够改善中小企业内部的股东结构,从而建立促进企业上市的先进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的财务制度。风险投资机构会委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作为风险投资者来说,想要更好的退出企业管理,就需要更加积极的帮助中小企业快速的解决内部出现的各种经营状况,提供专业的咨询业务。
二、风险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的市场价值
1.风险投资有效地认证中小企业的上市过程
中小企业想要得到上市的有效认证可以通过投资银行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认证,虽然对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属于拟上市公司股东,但是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具有良好的信誉资本,因此可以作为第三方认证,起到认证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机构是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中介,降低了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道德风险,为了有效的保护自身信誉的资本,在进行风险投资前,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全方面的调查工作,并做好严格的筛选,优胜劣汰,选择信誉较高,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的认证工作只能是通过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任何投资者都没有风险投资机构尽职调查,并严格的监督。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都是由一些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的精英人物,管理人员具有的高素质是风险投资机构的最大优势。越是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就会越受风险投资的关注。风险投资机构的有效认证,也成为了中小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
2.培养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的基本精神
风险投资在对不同的企业以及项目进行筛选时,会全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技术水平、具体的管理模式,同时,更看重的就是企业管理者自身具有的专业素质,是否具有创业的热情以及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入驻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风险投资的相关人员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会着重培养企业管理者具有的企业界的精神以及管理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网络安全:账户安全:个人信息:网络维权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这一高效工具在世界的舞台上迅速崛起,“互联网+”的形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而电子商务交易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中心。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易模式和商家的工作、经营、竞争形式。它通过虚拟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家,商家与消费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交流机会,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并且提高了交易效率。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相关的风险也渐渐发生。网络本身的不安全性,犯罪分子窃取信息的手段多样,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潜在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即使电子商务交易存在风险,一部分消费者因其便利性依然选择使用电子商务交易,目前要解决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企业自身加固电子安全壁垒,消费者了解电子商务交易常识,政府颁布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治力度。
二、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利用虚拟网络进行,因此商家将各种信息上传过程中必定会经历多种处理进行美化包装,以至于出现文字夸大或图片失真的现象,若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网络消费,商家则会有假性欺诈的嫌疑。在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商家利用修图软件对商品进行修饰,经过一番调整的商品已经与原来的大相径庭,消费者买到手中才大呼上当。还有某些美妆类商家夸大产品的真实效用,隐瞒或在文字上削减其不良后果,消费者可能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才能得知事情。更有一些店铺自称拥有名牌厂家货源或外贸尾单吸引眼球,但往往超低价买来的“名牌”情况往往不甚乐观。
(二)网络违法犯罪带来的风险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给予商家和消费者自由选择,平等交易的机会。但同时,网络黑客的入侵也是电子商务交易中时有发生的情况,这可能给双方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第一,不法分子窃取企业机密,入侵电子系统,可能会导致整个企业运营的暂时瘫痪,带来经济与信誉上的损失。同时,消费者个人账户的资金也岌岌可危。第二,由于全网的电子商务已要求进行实名制,一旦黑客入侵商务企业系统,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便一览无余。我国曾出现不法分子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的先例。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也会给消费者个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风险
由于网络上消费者与商家信息的不对称,网络犯罪的成本低,不法分子频频将魔爪伸向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但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却常常不能有效维权,这是因为我国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很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法主要由国务院颁布的法规和规章组成,法律层次较低,缺乏系统性。执法范围不确定,法律存在着空白,能使犯罪分子有机可趁。目前,互联网违法构成犯罪的定性不确定,违法犯罪对特定人群的判定不同,新类型的违法如何定性、取证等问题,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相比而言,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较为明确,但在虚拟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认定以及处罚上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
三、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态度
(一)网络使信息触手可及
得益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便捷性,商家能及r并广泛地、更新商品的各方面信息,消费者也能按需求搜索符合条件的商品。这大大缩短了双方收集信息的时间,减小了收集信息的难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功的效率。据分析,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愈近成熟,他们在购买商品之前很可能会四处搜集信息进行比对。收集的信息越多,了解的情况越丰富,消费者的心理越满足,所感知的消费风险也越小,因此做出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网络使商品多样发展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消息相对闭塞,消费者由于地域限制所能选择的商品也相对单一。但受益于网络传播性广的特点,消费者的视线拓展到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因此世界各地的商家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在基础物质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需要朝着细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家也争相上架更具创意,个性,新潮的商品,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我国电子市场保持了持久的活力,各类商品百花齐放,消费者能在众多优质商品中选出最为满意的物品。
四、结果
(一)传统企业加速融入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购消费所占国民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逐年上升。在2006年电子商务尚未普及年,网购消费比例为0.3%,后一年攀升至4.3%。而之前占实体零售业主力的传统企业正加速转型,不断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利用已有的产业链吸引流量,这也使传统企业成为推动电子商务交易的一股潜在的爆发性力量。在经历了2011年的试水期后,从201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电子商务,成立网商品牌。制造商、零售商也争相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并购、合资、在第三方平台建旗舰店等,发展十分迅猛。如耐克、苏宁易购、百事、李宁、相宜本草等传统企业或品牌加盟商都在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极好的发展。而如今已出现了纯电商品牌,其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但能否弥补产品和供应链方面的劣势是它们取得完全成功的关键。
(二)消费者渐形成网购习惯
据《人民日报》调查数据显示,89%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务交易,7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68%的受访者表示在经常通过电子商务消费各类商品,购买各类服务已是家常便饭,65%的受访者表情生活中大部分消费活动都是通过网络电子商务进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消费的商品种类已日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调查数据表明,56.3%的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过图书,47.6%的消费者购买过电子产品,86.7%的人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购买过衣服、饰品、化妆品,52.4%的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过家居建材商品。这四类是目前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的商品种类。服饰类商品成为消费者网购消费的最主要的对象。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标准化的商品,便于商家对商品进行描述。并且商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物流运送。目前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已从销售此类商品人手打开了全国市场。从经历过几年的电商平台“11月11日”购物狂欢节风靡全国可看出,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已经趋于成熟,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线上营销研究范文6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市场为导向
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二) 分层培养人才
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三)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
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但是,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1、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求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2、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3、较强的沟通能力
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4、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研究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 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 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 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 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 理论性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 可以相互促进, 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专业方向对口性强, 因此, 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 “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 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 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 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 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 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之,应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