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循环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循环水 化工装置 药剂

1、前言

石油化工中冷却循环用水用量很大,对于企业的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发挥循环水的作用,需要采用循环水药剂保障水质,避免循环水换热器管道结垢、腐蚀。大庆炼化公司动力一厂空分二车间有三个循环水场,分别为四循一站、四循二站、四循三站,设计循环量分别为5000t/H、7000t/H、7000t/H,为炼化公司聚合物装置及聚丙烯装置提供循环水。

2、循环水水质特点与影响因素

2.1 水质特点

为了保障水质处理,需要对循环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对循环水场的水质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的参数可以看出,车间的循环水Ca2+、Mg2+、C1-等离子较高,属于严重结垢型水质,而且水中的悬浮物、灰尘较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中的溶解固体与悬浮物不断增加,而且因为可溶性气体等进入循环水,导致循环水水质恶化。2010年5月份大庆炼化公司动力一厂空分二车间四循二站的循环水水质出现过较大波动,总体离子含量接近2mg/mL,COD达到100mg/mL,pH值低于7,循环水颜色变红,导致聚丙烯装置换热器前循环水滤网堵塞,E-853板式换热器堵塞,影响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2.2 影响水质考核指标的原因分析

循环水场生产环境相对较差,对于循环水水质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达到标准,除了需要选择合适的循环水药剂之外,还需要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避免对水质造成影响。

2.2.1 周围环境

在大庆炼化公司动力一厂空分二车间循环水场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为该水场周围具有聚丙烯装置、宏伟热电厂等装置,粉尘以及微粒等杂质易进入循环水中,造成循环水悬浮物增加。因为水中固体增加,容易沉积在换热片管壁,造成管壁腐蚀,影响管壁的换热效果。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这些蒸汽混杂水蒸气加速了换热器的挂片腐蚀,缩减了换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2.2.2 循环水药剂不合理以及加药方式落后

该水场选择的杀菌用循环水药剂主要是液氯进行处理,但是因为水质对于液氯的杀菌能力影响较大,而且易产生氯离子,造成水质恶化,易造成点腐蚀。在选择循环水药剂的处理过程中,采用连续投加液氯杀菌剂,采用加药装置连续投加缓释阻垢剂。药剂随着循环水的流动浓度逐渐降低,导致药剂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水处理效果。

2.2.4 补入循环水的水质

循环水的补水除采用新鲜水外,主要使用污水回用水作为补水,污水回用水的特点是氯根高、电导高的特点。而且聚丙烯装置换热器材质多数为不锈钢材质,由于氯根高极易产生点腐蚀,进而使循环水的铁离子含量增加,影响循环水水质。

3、循环水药剂的选择

3.1 缓蚀剂的选择

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达标,车间采用189C药剂作为循环水药剂[2],观察系统运行过程中水质变化与影响。为了对循环水药剂的影响进行观察,控制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在3.0±0.3之间,pH值控制在8.3±0.2之间,并且以70 mg/L的速度投放药剂。为了实现工艺的控制与管理,共补水2980L,补189C药剂2122mL,观察循环水外观与检测水质标准。

3.2 杀菌灭藻处理药剂

采用连续投加氧化性杀菌剂固体氯以及B250杀菌剂交替杀菌,为了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需要隔周采用不同的杀菌剂,投放的方式如下:每单周加杀菌剂固体氯0.125吨,每双周加0.1吨非氧化性杀菌剂B250。每月投加一次粘泥剥离剂739,以抑制生物粘泥在管壁上沉积[3]。

3.3 循环水药剂的工艺

大庆炼化公司动力一厂空分二车间循环药剂的工艺流程如下:循环冷却水经过加药剂处理,待药剂作用一段时间之后,药剂通过循环水流通运转,根据中石化《实验室缓蚀评定试验法旋转挂片失重法》进行取水,对于工艺中的循环水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判断循环水药剂的影响。

3.4 现场管理

为了避免现场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加入液碱进行中和循环水PH值,避免酸度过高造成的腐蚀作用,控制pH值在7.0以上,定时对回用水的pH值、碱度、氯根等指标进行监测;(2)采用连续投加的方式加入循环水药剂,稳定控制锌离子浓度在2―3mg/L;(3)加强对旁滤系统的管理,将挂片箱材质由碳钢升级为不锈钢,合理地安排污水的排放。

4、结语

循环水水质对于石油化工装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循环水水质达标,需要采用合理的循环水药剂、对现场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投药方式以及及时做好查漏堵漏。大庆炼化公司动力一厂空分二车间为保证循环水水质达标,加入189C缓蚀剂作为循环水药剂,并且对投药后的循环数参数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来看,采用189C缓蚀剂能够有效的改变水质,增强换热能力,性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189C缓蚀剂在含盐量好,容量较大的循环水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采用交替杀菌的方式,能够有效杀灭循环水中的细菌,避免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周东 大庆炼化公司循环水系统运行方案的优化[D]硕士 2005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循环水;余氯;影响;控制

中图分类号:TE9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业循环水的应用和发展,除了节约新鲜水量,减少排污水量之外,还可以防止热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设备体积,节省钢材投资,减少企业投资及运行成本。但不足之处在于:循环水重复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冷却水和空气接触,吸收了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泥沙、微生物及其孢子,使系统的污泥增加。冷却塔内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和养分都有利于细菌和藻类的生长,从而使系统黏泥增加,在换热器内沉积下来,使传热效率迅速降低和水头损失增加,沉积在金属表面的黏泥会引起严重的垢下腐蚀,同时它还隔绝了缓蚀阻垢剂对金属的作用,使药剂不能发挥应有的缓蚀阻垢效能。如何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将成系统运行和管理首要关注的问题,而衡量微生物是否滋生除了通过肉眼观察冷却塔框架及水池上是否有藻类滋生外,一个感性指标就是一段时间内余氯是否在控制范围,而循环水余氯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天福化工循环水系统的生产实践就影响循环水系统余氯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余氯的操作控制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与材料

NaClO:是强碱弱酸盐,次氯酸[ClO-]在水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氧气和盐酸,盐酸可以杀菌,次氯酸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原子{[O]},两个[O]再结合生成氧气。[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微生物组织氧化[如蛋白质变性],并将某些有毒物质氧化[2]。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气味,沸点为11℃,且易溶于水,液态二氧化氯在-40℃以上时会爆炸,气态时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也会爆炸。它是一种广谱性消毒剂,在水溶液中几乎100%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易透过细胞膜,其杀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渗入细胞内,将核酸氧化,从而阻止细胞的合成代谢,并使细菌死亡。

1.2 现状分析:

天福化工循环水装置的设计冷却水处理能力为50000m3/h,根据原设计采用5台设计产气量为投加二氧化氯作为系统的杀菌,但自2009年10月装置运行以来循环水余氯始终未能检测出来,给装置的工艺操作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经过组织技术攻关及现场模拟试验,2011年7月公司上了一套次氯酸钠加药装置,每天进行冲击式投加,整个系统的余氯方才能够检测出来,同时也便于操作控制。

2 影响循环水余氯的因素分析

2.1大气温度。由于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氧化性杀菌剂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当地大气气温高低对这些药剂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具有很大的影响。若当地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小,循环水的蒸发较快,相应药剂挥发就快,余氯就低,甚至没有余氯;若当地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循环水蒸发较慢,相应药剂挥发就慢,相应投加量下余氯就高,甚至高得离谱。

2.2冷态/热态

循环水系统运行状态决定了其回水温度高低。若循环水系统处于热态运行随回水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能力也相应的增强。相应的余氯扩散也较快,余氯控制也较难。若循环水系统处于冷态运行,细菌繁殖能力也相应减弱,相应的耗氯量也较低,余氯也较好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循环水系统的给水温度一般在25~30℃ ,回水温度一般在32~38℃ ,而30~40℃这个温度正是细菌的最佳繁殖温度。通过比较分析,仍然是低温下的处理效果要好于高温的处理效果。

2.3有机物

循环水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因水冷器及风机减速箱的泄漏,而造成系统的COD及油等有机物的增加。有机物会消耗余氯,从而降低杀菌效果,而且容易被细菌利用作为生长繁殖的营养源。在有机物丰富的中水中,细菌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会迅速繁殖,直到营养源被耗尽才逐渐减少。正常情况下循环水中的COD最好小于5mg/l。若COD急骤升高,说明水中有大量微生物滋生,循环水的耗氯量将会增加,余氯将无法控制。

2.4.氨氮

氨氮对循环水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正常循环水系统是不含氨的,但当系统漏氨或吸入空气中含氨时,冷却水池池面会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并且PH值急骤上升。同时,回用中水中也会带入氨,当系统含氨量达到10mg/l以上时,氨氮会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胺(NH4C1)等,消耗余氯,造成没有余氯或余氯降低,降低杀菌效果。特别是回用中水中反硝化菌的生化反应还可产生NH4+,消耗次氯酸,增加氯离子(氯离子是引起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水中的氨在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会被亚硝化细菌分解产生氢离子,降低循环水的PH值,加速缓蚀剂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的水解,既消耗了药剂的有效浓度,又增加正磷酸盐的浓度,加速磷酸钙垢的生成。也会与铜合金直接反应,生成铜氨络离子,加速铜设备的腐蚀[3]。

2.5还原性物质

循环水系统现场环境状况对循环水余氯的操作控制影响非常大。我们公司周边区域化工厂及治炼厂较多,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氟化物。当这些还原性物质大量随空气吸入循环水系统时,循环水中的亚硝酸盐及硫化物会骤然增加,造成循环水耗氯量增加,测不出余氯。

2.6药剂投加方式

在循环水实际运行过程中杀菌剂是采用冲击式还是连续性投加对循环系统余氯的控制影响较大。根据设计我公司在2011年7月~9月采用计量泵每天连续投加次氯酸钠过程中发现,虽然整个投加量严格按照1000m3循环水投加24~30Kg次氯酸钠计算进行投加,但每天都检测不出余氯,并且冷却塔塔体上有藻类滋生。

2.7磷酸根

磷酸根同样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存在时还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磷酸盐,使之变成磷酸盐以利于吸收,但是如果水中的磷酸根浓度进一步增加,同样会有磷酸钙结垢的危险,所以,水中的含磷量和细菌繁殖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磷酸根促进细菌的生长,细菌的生长又促进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3微生物控制方法

影响循环水系统微生物控制的因素之多决定了循环水系统杀菌工作的复杂性。控制微生物不是消灭微生物,只是将其控制在不引起危害的一定数量之内。控制微生物的数量不是根本目的,主要是控制微生物黏泥及其带来的污垢和腐蚀的危害。为了增强循环水系统的杀菌效果,提升循环水余氯的合格率,车间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循环水加氯系统进行多次技改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有效防止了系统黏泥滋生,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3.1每天冲击式投加次氯酸钠

为了提升循环水系统的杀菌效果,我公司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经过现场试验按循环水的保有水量及循环水量计算,每10000m3/h循环水量冲击式投加280~400Kg次氯酸钠 ,能将循环水余氯控0.1~1.0mg/L范围内。3.2定期投加二氧化氯

为了防止细菌适应杀菌剂而产生抗药性,在投加次氯酸钠杀菌基础上,我们采用定期投加二氧化氯。每周定时投加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约`1ppm。循环水中亚硝酸根超标时,用二氧化氯控制非常有效。当菌藻降下来以后,改用冲击式加次氯酸钠,可将监测余氯控制在0.5~1ppm。

3.3间断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

由于循环水系统的复杂性及我公司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单靠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来控制微生物的滋生困难比较大。为了增强系统的杀菌效果,我们每个月或每半个月根据系统工艺状况及现场环境状况间断的冲击式投加一次非氧化型杀菌剂和粘泥剥离剂来控制微生物。经过近两年的实际运行,天福循环水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大量黏泥滋生。 4.结论

影响循环水系统加氯杀菌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循环水杀菌操作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来探索的课题,经过笔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4.1循环水系统杀菌必须坚持氧化性杀菌剂为主。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气等氧化性杀菌剂虽然容易在冷却塔内流失,不能持续杀菌,但其成本较低。所以,在循环水系统的杀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2. 每周定时投加二氧化氯。每周根据现场监测还原性物质和异养菌测定结果在适当调整次氯酸钠投加量基础上根据余氯情况定时投加二氧化氯增强杀菌效果。

4.3科学使用非氧化性杀菌剂

在坚持加好氧化性杀菌剂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的前提下,根据细菌的抗药性及现场环境情况,每间隔15d交替定量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和粘泥剥离剂来控制菌藻生长[1]。

参考文献

[1]吕宏德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2]韦明肯赖洁玲 詹平 二氧化氯杀菌机理探索 微生物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脑出血;应激;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07-04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其起病急骤,病情发展极快,如不能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1]。有研究显示,只有大约20%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能够恢复自理能力,多数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也给医疗系统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2]。根据现有研究文献结果,患者在急性期的机体应激水平与患者康复情况有一定联系,且这种关系是可以通过外界影响来干预的,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就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应激水平及康复功能的影响做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6±8.6)岁,平均高血压史(8.45±3.98)年,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确认患有高血压脑出血[3],出血量小于30mL,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1例、丘脑出血19例、脑叶出血17例、脑干出血3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及出血部位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物理疗法及早期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项目。我们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4-5],将循证护理干预项目分为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护理两部分。

1.2.1 急性期循证护理 在急性期护理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快捷准确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有一定了解。根据相关研究文献结果,术前健康宣教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缓解患者因发病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有良好作用。同时,心理护理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度。近年来,对于急重症患者,运用家庭支持系统降低患者疾病急性期应激水平也多有报道[6],在本干预中也有所应用。

1.2.2 康复期循证护理 在康复护理中,我们根据临床经验与文献报道成果,将临床上患者在康复期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模块化,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制定相应的模块化护理策略。在临床应用中,我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模块化护理策略拼接组合成为符合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护理方案。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模块包括运动康复模块、营养支持模块、神经康复模块和电针模块。在运动康复模块中,我们要求对脑血肿控制较好、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治疗后24h内就开展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以预防关节活动受限情况的发生,治疗后1周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加大运动强度,但需注意动作要缓慢轻柔,不可勉强,以免造成损伤。在治疗后2周左右,应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如患者已达到相应标准,则应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在营养支持模块中,我们主张进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并尽快使用自制营养液替代营养药物。在神经康复模块中,我们要求患者进行姿势训练,在康复早期能够保持正常,且经过训练,能够自行控制。同时,我们要求在患者治疗早期,使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温水,刺激患者口腔和咽部,以强化其恢复功能。鼓励患者多交流,减轻语言障碍程度,并对患者的二便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电针模块中,我们主要是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刺激患者包括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部位,以达到强化康复效果的作用。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指标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是对患者急性期的应激水平进行比较。主要包括在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SOD活性检测使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MDA水平的检测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使用罗氏公司UV2754型分光光度计,所有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第二部分是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神经恢复情况和肢体运动能力进行比较,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使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EES),对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使用Fuglmeyer运动能力积分进行评估。第三部分是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质量进行比较,使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在第四部分,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发生后遗症的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法,α=0.05,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激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MDA水平的比较中,两组患者在入院时MDA水平未见显著差异,在治疗后第1天,达到最高值,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MDA值下降更显著,在各时间点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MDA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EES和Fuglmeyer运动能力积分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此两项均有所改善,在出院前,两组患者的EES和Fuglmeyer运动能力积分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患者EES得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能力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康复质量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康复质量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语言和情绪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关节强直率低于对照组(x2=6.27,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新型医学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对患者的一种新思维。其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依据,提出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寻找实证,根据实证来将最适宜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完整的护理策略方案[7-8]。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疾病特点和老年人自身的因素,该病预后效果往往不良。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强调早期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护理、情感护理等内容,且往往将急性期护理与治疗后康复阶段的护理分开,评价指标也不够全面[9-11]。我们认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不仅应从患者康复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还应延续到患者的急性期护理中来,即强调如何提高患者早期的功能康复水平,也关注如何降低脑出血给患者带来的伤害[12-13]。而循证护理,正是综合这一系列内容的一种完整的护理策略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急性期应激水平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脑出血后继发脑组织损伤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发生相关后遗症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李芳芳,罗丹,谢鹏,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23-3424.

[2] 吴艺,许小明,陈琼,等.农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124-125.

[3] 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4] 吴亚丽,任蕾蕾,廖颖,等.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88-1689.

[5] Knecht S,Hesse S,Oster P.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Dtsch Arztebl Int,2011,108(36):600-606.

[6] 林陶玉,程青虹.高血压病患者家庭支持系统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5-16.

[7] Beyea SC,Slattery MJ.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J].Nurs Sci Q,2013,26(2):152-155.

[8] 李琦,李百升,黄应玲,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脑出血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11):38-39.

[9] 程娟,柯开富.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10):787-791.

[10] 韦海楼.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103-104.

[11] 陆敏敏.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99-101.

[12] 周玉琛.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2-23.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循环水 腐蚀速率 酸性气体 pH 水质控制 细菌

1. 引言

某煤化工厂有四套循环水系统,其中第一循环水场负责向气化、净化和硫回收等装置供水,自2010年7月份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水质指标经常发生异常波动。

2. 水质变化的特点

2.1 循环水PH突然大幅降低,人工加碱量增大,系统偏腐蚀

第一循环水系统采用MS6209和AZ8104缓蚀配方,一般情况下循环水pH值控制范围为8.0~8.6,在此范围内,各监测点分析化验结果显示系统的腐蚀和结垢均可以控制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结果一般显示为优等。从2010年冬季以来pH值分析结果看, 2010年6~9月份平均值为8.3,而2010年10月以来份平均值为7.98。pH值的偏低,必将造成系统偏腐蚀,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10月份以来,朗格利尔格指数平均合格率仅为11.86%,正常值50个百分点,且均超低限,显示水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换热器管壁上不能形成CaCO3垢膜,设备易受腐蚀。

2.2加氯量大幅增加,而余氯值较低

自2010年12月25日起至2011年4月份期间,在余氯值控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一循受环境影响其加氯量始终高于其它循环水系统3倍左右,多加入的液氯全部转化为氯离子,而氯离子超标会明显增加系统的腐蚀倾向。

由图1和中数据可以看出。一三循的余氯值控制的基本相同,但是一循平均加氯量为249kg/d,三循为79kg/d,一循的日加氯量是三循的3倍多。

2.3 细菌量增多,水质发黑,有黑色泡沫产生

细菌数增多,最突出反映在耗氯量上,过多的黑色泡沫及粘泥会沉积在换热器折板等流速较慢的地方,影响换热效果,且易造成局部腐蚀,它们的来源一是环境灰尘;二是细菌尸体残留;三是腐蚀产物。从目前状况来看,细菌尸体残留和腐蚀产物的可能性最大。

引起以上两大明显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是根本原因还是装置中介质漏入水中,而可能串入循环水系统的介质主要有H2S、CO2、NH3和CH4等。各种介质的漏入,必将在水质

在水质指标中反映出来,最终对生产造成影响。

2.4 水质变化的原因分析

2.4.1 H2S漏入系统,可溶于水发生一系列可逆反映:(有臭鸡蛋气味)

2.4.2 CO2漏入系统,在水中产生碳酸平衡:

CO2 和H2S漏入越多,产生的H+ 就越多,水的PH就越低,从而引起碳钢腐蚀。

水中的藻类还可通过碳的同化作用,借助阳光,使水中的CO2和HCO3-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碳作营养并放出氧,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使水中溶解氧增多,加剧腐蚀。CO2还成为多种细菌的营养品,加重细菌的繁殖,形成恶性循环。

2.4.3 NH3漏入系统,在水中产生:NH3+H2ONH4++OH- 氨最初泄露的时候,pH会升高。

但是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NH4+被转换成NO2- ,在氯和硝化细菌的的作用下, NO2-转化成NO3-,这个过程同时也消耗的大量的氯,并且生成HCl,从而使水体pH下降。

所以,氨发生大量泄露时,会消耗水体中的氯,造成余氯值低,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使水质发生恶化。同时生成酸性物质,使水体pH下降,造成系统的腐蚀。

2.4.4 CH4不溶于水,但CH4在光照的情况下可以与水中的游离氯气产生反映。

生成的少量HCl仍可使水的pH有所下降,由于CH4不溶于水,它产生的气泡在换热器及管道中产生挠动, 使水中的粘泥、细菌尸体等微小颗粒不能沉积下来。我们曾在循环水回水管处发现有明显的气泡, 分析发现CH4 含量> 30% 。CH4 作为有机物,完全可能成为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发酵得到细胞所需营养物的异养菌的养份。

细菌和藻类的增多必将耗费更多的杀菌剂, 并造成杀菌困难, 硝化细菌也同样增多, 加氯量也翻倍上升。由于细菌的作用, 曾造成水中氯离子明显升高, 最高达到1369.14mg/ L, pH 下降严重, 仅靠少量加碱不能解决问题,后采用瞬间加大,待pH 上升后再用少量碱将水的pH 维持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查找, 发现合成CH4 漏入水中, 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对其进行了处理, 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

3 .控制水质的措施

为保证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中心针对循环水水质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3.1 加强管理, 加强监测

要求班组认真作好各项例行工作, 如指标控制,旁滤运行等, 尽量降低腐蚀率,降低水中粘泥量。

3.2合理调整药剂配方

针对系统偏腐蚀的情况, 中心和药剂厂家对MS6209和AZ8104的配制作了一些调整,加入了高效的碳钢和铜的缓蚀剂。在日常的控制中,缓蚀剂的投加量偏上限控制,增加了缓蚀剂的用量,降低了pH降低对系统的腐蚀。日常的监测换热器和挂片的腐蚀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装置于2011年1月15日在监测换热器内装入试管,在2月22日完成监测换热器内试管的拆除,并联系分析检测中心处理后干燥、称重、分析。

测得的一循腐蚀率,碳钢为0.0022mm/a(国标≤0.075 mm/a);铜及不锈钢均为未检出。

3.3合理调整指标控制范围

将pH值控制范围由7.9~8.4,提高至8.2~ 8.6,并要求合理提高水中PO43- 的含量。

3.4投加各种杀菌剂

为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药剂厂家先后投加了非氧性杀菌剂(型号NX1100)、杀菌增效剂(型号BD1501E),强力溴等杀菌剂,基本控制了细菌的生长, 尤其是真菌的生长。

4 .结论

中心和药剂厂家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生产, 但从水质管理的要求来说, 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治本, 只有将泄漏消除了才能使水质彻底好转, 良好的水质又可以保证换热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者相辅相存, 形成良性循环, 进而保证长周期运行, 降低水处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龙荷云.循环水冷却水处理[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1

[2] 周本省. 工业水处理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110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伤科熏洗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共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和4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伤科熏洗方下调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疗RA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伤科熏洗方;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hangke Xunxi formula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regulating effects on serum TNF-α and IL-1β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RA enrolled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angke Xunxi formula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4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Syndrome profile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oreover, ELISA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serum TNF-α and IL-1β.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72.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9.1%). Clinical syndromes were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it was more obvious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ESR, CRP, TNF-α and IL-1β level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P<0.05), but no obvious change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own-regulation of TNF-α and IL-1β levels with Shangke Xunxi formula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its therapy of RA.

Key words:Shangke Xunxi formula;rheumatoid arthritis;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1β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1]。RA发病率高,病机复杂,治愈率低,对该病的治疗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2]。伤科熏洗方是我们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研制开发的用于骨关节疾病外用方[3]。为了客观评价伤科熏洗方对RA的临床疗效,2006-2009年期间,我们选择110例活动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伤科熏洗方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0例RA患者来自武汉地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修订分类标准[4],为活动性RA患者(疼痛、关节肿胀和血沉增快),排除Ⅳ期及服用激素患者。所有受试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其中男性41例,女性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其中男18例,女37例,平均(48±13)岁,平均病程(52±29)年;对照组55例,其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49±15)岁,平均病程(55±36)年。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比例、年龄和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心、肝、肾、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病史,检测前6个月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及激素。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对照试验,试验前停用其他内服、外用中药及其他西药,服用安慰剂进行为期1周的清洗,然后进入试验,共观察4周。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 mg,每日2次,于早晚餐饭后口服,共4周;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柳氮磺吡啶,第1周每次0.5 g,每日2次,如无明显不良反应,第2周开始服用0.75 g,每日3次,共4周。治疗组采用伤科熏洗方熏洗联合西药治疗。①伤科熏洗方熏蒸方法:中药材在治疗前浸泡30 min后,放入电饭煲加热至煮沸冒蒸汽后,患者躺在熏蒸床上,开始对病变关节进行熏蒸,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4周。伤科熏洗方药物组成:川芎30 g,羌活20 g,独活20 g,桂枝10 g,桑枝3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15 g,花椒10 g,艾叶20 g。方中所有药物均购自武汉协和医院中药房。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在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不加用其他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以免影响结果的评定。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沉(ESR)改善<30%为无效;改善30%~49%为好转;改善50%~74%为有效;改善75%及以上为显效。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1.4.1 临床指标 包括晨僵时间、握力、休息痛、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定义为早晨睡醒至关节僵硬消失持续时间,以分钟计算。握力测定采用水银柱型血压计,先将气囊充气至20 mm Hg,读数后减去20,双手各测3次,分别取平均值。休息痛采用10 cm目视模拟标尺法计算。关节压痛指数按4级评分:无压痛,计0分;有压痛,需医生询问才能察觉,计1分;有压痛,无需医生询问能察觉,计2分;压痛明显,呈痛苦面容,计3分。关节肿胀指数按4级评分:无肿胀,计0分;肿胀低于骨突,计1分;肿胀与骨突相平,计2分;肿胀高于骨突,计3分。

1.4.2 实验室检查 ①RA活动性指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②血清TNF-α、IL-β水平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标本后置于-70 ℃冰箱保存备用。血清TNF-α和IL-1β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所用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体实验操作由专人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取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与筛选期基础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对照组为49.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2组RA患者疗效比较(略)

2.2 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治疗组在治疗后,TNF-α和IL-1β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见表2。表2 2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略)

2.3 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指标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影响

试验前2组患者临床指标ESR、CRP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除肿胀关节数和关节肿胀指数外,其他临床观察项目明显改善,但是ESR和CRP下降不明显。治疗后2组相比,治疗组对晨僵时间、握力、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ESR和CRP改善更为明显。见表3。表3RA患者临床指标及ESR、CRP治疗前后2组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3 讨论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年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目前临床上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缓解症状的NSAIDs、缓解病情的DMARDs以及糖皮质激素等[5]。以DMARDs为代表的药物可以防治病情恶化和缓解关节组织破坏,但因其诸多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以及易发感染,同时在部分患者缺乏疗效,使其临床应用收到一定的限制[6]。近几年来开发的生物制剂,由于口服活性差,需反复注射,且价格昂贵,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7]。中医中药在治疗RA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加快研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中药,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伤科熏洗方具有活血疗伤、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类型关节炎和骨折等[3]。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伤科熏洗方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初步显示伤科熏洗方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RA活动性实验室指标发现,联合用药和单纯西药治疗,均能明显改善RA的临床症状,但联合用药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提示伤科熏洗方可以与NSAIDs在改善症状方面产生协同作用。ESR和CRP两项RA活动性指标,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作用,考虑可能是柳氮磺吡啶起效慢,但联合伤科熏洗方后,ESR和CRP明显下降,提示伤科熏洗方可以抑制RA活动病变,增强西药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炎性因子在RA中发挥重要作用[8],其中TNF-α和IL-1β处于中心地位[9],在RA活动期表达明显升高[10-11]。二者协同导致滑膜炎,激活滑膜细胞分泌IL-6等其他炎症介质,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加重关节病理破坏。因此,目前各种研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阻断TNF-α和IL-1β,从而抑制RA的病变进展[12]。在本研究中,为了探讨伤科熏洗方的作用机制,在治疗前后我们检测了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同时,为了避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病例选择中,我们排除了正在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结果显示,单纯服用西药对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无明显作用,但联合伤科熏洗方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考虑其可能的机制是,伤科熏洗方经皮吸收后,通过抑制局部的炎症改变,继而影响全身性炎症因子分泌水平,这可能是该方治疗R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总之,伤科熏洗方可以下调活动性RA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减轻RA患者临床症状以及ESR、CRP,这为伤科熏洗方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伤科熏洗方作为外用药,如何调节RA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以及其治疗RA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Burton W, Morrison A, Maclean R,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f 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rheumatoid arthritis[J]. Occup Med (Lond),2006,56(1):18-27.

2 Saag KG, Teng GG, Patkar NM.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08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nonbiologic and biolog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2008,59(6):762-784.

3 熊鹏程,寿折星,熊昌源,等.伤科薰洗方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19-21.

4 Arnett FC, 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5 Ward MM. Rheumatoid arthriti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breadth versus depth[J]. Nat Rev Rheumatol,2009,5(6):302-303.

6 Katchamart W, Trudeau J, Phumethum V, 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methotrexate (MTX) monotherapy versus MTX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non-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Ann Rheum Dis,2009,68(7):1105-1112.

7 Bongartz T, Sutton AJ, Sweeting MJ, et al. Anti-TNF antibody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h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s and malignanc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re harmful effects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AMA,2006, 295(19):2275-2285.

8 McInnes IB, Schett G.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Nat Rev Immunol,2007,7(6):429-442.

9 Zwerina J, Redlich K, Polzer K, et al. TNF-induced structural joint damage is mediated by IL-1[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 104(28):11742-11747.

10 Saxne T, Palladino MA Jr, Heinegard D, et al. Dete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but not tumor necrosis factor bet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luid and serum[J]. Arthritis Rheum, 1988,31(8):1041-1045.

水循环的影响范文6

绿色植物稳定了水循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

水循环的成因: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