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1

一、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学校是各种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干预的重点场所,也是进行国民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可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医室建设和校医队伍的配备,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不少学校既无校医室又无校医;有的学校虽有校医,但无工作室;有的学校有人有室,但建设与管理滞后,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是目前现代学校建设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以笔者所在的武定县为例,该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27万余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教职员工近3 000人,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有19所。但是,目前配备有校医并建有校医室的只有武定一中、武定民族中学和县幼儿园,而包括县直属的近城小学和县职业中学在内的其他学校都没有配备校医。位于农村乡镇的13所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从未配备过专职校医,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多半由总务处或德育室负责。

已配备有校医的3所学校校医室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武定民族中学拥有2 700多名在校学生,在世界宣明会的资助下,于2008年才建起了现有的3间砖混结构的校医室,但里面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配备少而简单,全校也只有一名校医。而武定一中的校医室还是由上世纪50年代就建盖的教室改造而成的。并且,两所学校的校医在传染病监控、学生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校园卫生及保健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等现象。

二、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要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必须做到政策落实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

1 政策落实到位

(1)国务院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学生人数的600:1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保健教师”。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争取校医专职人员编制。各级人事编制机构部门要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对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农村中小学配足配齐专职校医,不足600人规模的个别特殊学校至少也要配备保健人员。

(2)学校校医室也是一个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要求,须经当地县级卫生行政机构登记,并核发医疗机构许可证,由具备医师资格的校医在本机构注册登记后,开展相应的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学校校医室核办医疗机构许可证,为专职校医的培训、进修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晋升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3)各级发改、财政、住建和教育等部门要把校医室硬件建设列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和现代学校建设内容之一。

(4)学校校医室的医疗器械设备等的配置应列为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并按规范化、标准化配置。

2 管理措施到位

(1)学校校医室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应当把它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使校医不仅有岗位,还要有事可做。不能把学校校医室当做是摆设,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甚至把校医当做学校勤杂工来使用。学校校医室主要是为学生服务,在开展医疗卫生救治和保健业务时,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2)卫生主管部门要把学校校医室和校医的管理纳入正常的业务管理范围,经常深入学校加强对校医室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对专职校医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和职称晋升的管理和服务,使专职校医人员有盼头有奔头,不要使校医功能逐步萎缩。

(3)健全校医工作和管理体制,使之成为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校医的主要职责除了承担学校日常的寻医问药职能外,更重要的是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做好因患传染病休退学学生的记录和档案。校医室每年都要为在校学生建立完整的《学校卫生档案》,并上交卫生、教育部门,还要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2

关键词:学校踩踏事件;学校设施建设;学校安全管理

2010年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五校发生了一起课间操引踩踏事件,41名学生受伤,其中34人轻伤,6人重伤,1人病危。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阿克苏市五校课间操时,学生下楼至楼梯口发生拥挤,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起踩踏。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再次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本文将就此次校园踩踏事件从学校角度对学校安全建设进行反思,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在实践中给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校园踩踏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反思

新疆阿克苏五校踩踏事故的四大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安全管理有漏洞,学校未安排老师组织疏导;二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这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三是教学楼设计不合理,是按照传统的办公楼楼道设计的,比如楼道的宽度、转弯处直角设计等并没有根据学校的特性设计;四是学校安全教育简单生硬,学校在课间操时没能以班级为单位,按顺序组织学生排队下楼,保证疏散秩序。“靠右行,不跑步”的训练未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

这些原因从学校角度主要可以归纳成两大类:学校设施建设方面不达标;学校教育管理方面不到位。

1.我国学校建设的标准都有着详细规定,如在校址选择、学校建筑和绿化方面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跟踩踏事件紧密相关的学校道路建设和楼道、楼梯建设标准。楼梯是楼内垂直交通的“大动脉”,学校人员密度大,课间人流集中,因此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坡度、形式等都很有讲究,楼梯设计应遵循保障安全、便于行走和紧急疏散时保证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达到室外的原则。在设计楼梯时,还要考虑某特定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中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最好采用普通的折跑楼梯;楼梯的踏步高和踏步面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合理设计。另外,一些基本的标准,如学校建筑的主楼梯不宜是全开敞的室外楼梯,以免人流密集时发生意外;楼梯间靠墙侧应设扶手,以保证疏散安全;超过五层的教学楼应设封闭楼梯间等。而笔者注意到,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并没有达到这些要求。

2.在学校管理上,一些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和组织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因而各项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各安全工作组织间也缺乏协调,从而造成了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落实到人的现象。另外,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为学生购买安全教育教材或购买后发给学生就万事大吉。还有些学校甚至连把安全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物理或生物等相关内容中都没有做到,造成了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表现在安全活动开展不够上。很多学校仅在学校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校园安全文化缺乏还表现在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校园里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安全主题宣传和安全氛围营造的工具上。

二、对于学校安全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1.要学校明确领导及教师责任,真正从制度上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是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3

关键词 小学 教学管理 探讨

教学管理是一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全面管理行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及时高效,是广大教学管理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下面,我们就如何提高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浅谈。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树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服务水平的教学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并具有捍卫新的管理理念的勇气与毅力。本人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工作中一定“敢为天下先”,顶住来自于社会和家长的舆论压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还要善于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将教学管理理念转化为深入人心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付诸于实践。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内容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注重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从强调分数转变为强调能力,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管理内容。在传统小学管理内容中,过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新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的获取,以及教师的教学业绩。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坚持“质量内涵”的发展道路,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都要积极投入教育管理工作中,努力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案,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转变低效的教学管理方式

(一)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

深入课堂是校长获取学校教学管理情况的直接途径,也是最佳途径,通过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具体检查指导,校长可以及时了解教学信息与动态,全面掌握第一手教育资料,有助于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并将最新的、最具有时代气息的管理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校长要主动关注教师

作为一校之长,应主动关注校内的每一位教师,关注他们的个体与潜能,关注他们的教学情况及个人实际情况。要想办好学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校长是关键,而教师是基础,可见,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师。为了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最新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校长应呼吁每一位教师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给教师留下了充足的创新空间。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今天,作为小学校长,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帮助教师在新的环境中塑造自我,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与智慧,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转变落后的教学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要注重转变落后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小学管理工作中的检查、激励、评价三个环节。

(一)教学检查要严格、认真

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管理,其前提条件是认真贯彻执行教学检查工作,因为教学检查具有督促和反馈的作用,是推动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教学评价要客观、真实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不但有助于明确检查方向,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得奖励更有依据。

(三)教学激励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奖励是评价之后的激励措施,也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激励的目的在于全面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注重引导解决教学中的落后环节,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均衡发展;三是通过强烈的激励性,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错综繁琐,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与实践,才能更加完美、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有效。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管理职能作用,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真正完成预期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平峰.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1,(04).

[2]李万恩.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杨金贵.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4

关 键 词:艺术专业 教育管理 思考

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高等学校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艺术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部分,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艺术专业学生优点

①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较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对迎接社会挑战有危机感,因而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提高。

②专业情结浓厚,有一技之长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和社会中完善与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③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考试。相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直率大方,重感情的优良素质。

2.艺术专业学生缺点

①集体主义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较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②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思想深度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成绩偏低,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一些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注重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轻视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而只重视专业课。

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成因

1.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世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较为优越,相对而言,一些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意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所以专业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特点。

转贴于 4.主观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一些艺术类大学生聪明、好强、思想开放,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文化素质较普通文理类大学生普遍偏低,社会活动多,交往面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基础文明修养不够,从中学到大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艺术类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这就形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象。

三、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不否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特点,不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劣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关爱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适时地抓住热点、焦点问题,适应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充分而深入地进行教育。

2.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转第133页)(接第140页)因而产生了一些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

3.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校艺术教育产生良性互动。

4.为艺术生搭建成才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活动吸引学生,开拓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积极发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大胆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师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工作的成就和享受到服务、奉献的乐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利用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既有助于专业的钻研和拓展,又有助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先锋、名家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院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张信群.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4]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05).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的重要使命,可谓任重道远,积极稳妥的细化学校德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一、当前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相脱节

当前,技工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的教学特点,德育课程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化,缺少对德育目标实施的针对性,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模糊不清,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在技工学校中没有管理者愿意对德育工作做深入的工作,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工作,偏离了技工学校要求,造成了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的脱节。

(二)德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相脱节

技工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只是口头上的单一宣传,肆意夸大德育教育内容,学生在社会上听到或看到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校宣传的德育内容不符,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怀疑。宣传多,理论性强,大而空洞,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相脱节,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自然而然就实施不起来。

(三)德育工作防范与疏导相脱节

不少技工学校实施德育工作主要是注重学生行为的限制和防范上,针对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制定出许多条条框框,似乎有了这些条条框框就能让学生很好的遵守纪律,提高素质。然而,事实上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疏导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很多学生出现了“冒天下而大不韪”的逆反心理,与学校所设定的条条框框逆道而行。这就是技工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把防范与疏导相脱节,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所致,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增加了困难。

(四)实施的形式与得到的效果相脱节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开展了德育教育工作,并且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这样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运行,并不能对学生真正的进行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只是个形式,脱离了学生主体,至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校就无从过问了,从而使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德育课程改革与教育对象的发展相脱节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多元化,认识和创造事物的心态更加强烈,这时如果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还是一直以老师为中心,采用课堂机械的说教方法去讲德育教育工作,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就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育核心内容向学生有效的输送和渗透。

二、给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困难的原因

(一)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不齐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不少技工学校都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不少技工学校为了招到学生,不得不降低门槛,导致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学校中打架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开展的步履维艰,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开始放弃对那些后进生的有效管理。这些都给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受不良影响严重

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变化给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影响,市场经济一方面催化了青少年个性的觉醒,主体意识大为增强,另一方面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让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责任感淡化等不良倾向,出现了道德滑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时候,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不考虑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要,这些都导致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难以有开展。

(三)社会就业环境严峻,学生不求上进

目前,我国的就业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从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这就使技工学校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了悲观情绪,认为下岗职工那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何况技工学校的学生,于是就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懒散拖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的情绪,给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我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开展素质教育,积极转化问题学生

对当前的技工学校来说,如何转化那些品行不端正的学生工作,是实现教学与德育工作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在德育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认识到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材施教,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技工学校中的青少年学生处于半成熟期,有很大的可塑造性,是形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教师要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如果学生对教师有疑虑,教师要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信赖自己;如果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则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激起自信的心理。通过心理辅导工作,实现学生人格健全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协调教育关系,实现德育良性发展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我们理想的教育目标相反的道德价值标准。这时,教师就要积极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分析和批判丑恶现象,达到净化与塑造学生的目的。学校教育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负面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看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强化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作用

针对目前班主任受传统教育观念较深,管理方法简单,习惯于机械带班方式,对自己在德育中所处的中心缺乏认识,不善于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班级工作形不成合力的状况,学校要强化班主任的职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机制,是当前落实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环节。

结语:

在当前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细化德育教育工作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清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式,积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化,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确立新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的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努力开创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对学校的管理意见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软件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8-02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系统等教学平台,计算中心、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科研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投资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软件资产已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针对计算机软件资产这种具有无形、易复制、时效性强等专属特征的特殊资产,仍参照传统硬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作为一般性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在资产核算、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一套切实可用的管理方法。

二、软件资产界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明确规定{1},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计算机软件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成本价值、使用价值和创造利益的作用,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属性。然而,相对于一般固定资产而言,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易复制等专属特征,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软件资产的认定认识不够。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往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载体上,又因软件载体的价值很低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软件的真实价值,故从观念上忽视了软件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性,购买软件产品时,单位只是获得装有软件的载体(如光盘)和授权许可序列号(或物理密钥);仅从软件载体本身无法感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许可软件装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其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用户界面或其他硬件设施体现出来。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表现为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无需成本即可随意拷贝复制,虽然成品软件大多设置了加密授权程序,但若管理不善容易被他人盗用许可密码,给单位带来侵权违约风险,若加强管理,使用价值就能大大提高;时间效应是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高性能软件不断涌现,促使单位加快软件淘汰更新速度。正是由于软件的专属特征,使得人们对软件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正是由于其“无形”,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将其作为资产真正加以管理。

2.软件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很多,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对不同配置方式形成的计算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存在无章可循,核算难度大的问题{3}。

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其价值核算按照购入成本计算,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和固定资产一同购入的软件,往往没有区分与固定资产是否可分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与固定资产不可分的软件,往往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可以分开的软件,其价值核算需要根据购入时的单独计价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国内高校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一般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而对资助开发的软件,其价值或者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受赠的软件,其价值核算往往需要根据该软件是否是商用软件区别对待。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维护和升级要求,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体现与时间效应相关的价值核算方面管理比较混乱。

3.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欠完善。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5},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等。上述软件的配置方式又可能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不同配置方式下不同类型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6}。

更多的高校由于进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针对价值较低的软件或者专门的工作软件, 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 由此存在许多重复的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软件的无形特征, 在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固有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软件的日常维护、版本的更新,使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对软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急需改进。

4.软件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和专有人才缺乏。我国高校仍主要以实物管理的模式进行软件资产管理,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资产的无形、易复制和时效等专属特征。

软件资产管理的对象既包括购买后存储于某种载体中的软件,也包括被安装在各个计算机硬件中的软件,其存在方式比一般有形资产要丰富得多。大多数高校现有的“一物一卡”、“账实核对”等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

软件资产的形成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不同方式,而且软件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软件采购(研发)、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与删除等全过程。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购置且具有标价的单一软件,而对其他配置方式形成的软件资产和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过程软件资产的变动管理往往是空白。

另外,由于高校设备采购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缺乏软件价值核算和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在软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力不从心,漏洞较大。

三、高等学校软件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参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4}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专属特征,提出如下软件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征及其与固有设备(如计算机或固有仪器设备)的依附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对伴随计算机购置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和与专有仪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其价值需要依附于具体硬件设备才能体现,对于此类软件资产,可采用实物资产管理的现有制度进行管理;对各类可单独购置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测试软件等,不仅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进行价值核算,而且需要考虑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软件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考虑到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受赠而形成的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核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宜与上述购置类软件区别管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软件资产化的认定及价值核算尚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对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认定及会计核算问题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有形管理制度。

2.完善软件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建立相应的价值核算和配套的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依据购入成本进行价值核算;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宜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对自主开发的软件,不仅应该按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成本核算,更应正确评估所形成软件资产的可能创造利润、节省投资方面带来的附加价值。

同上段所述,对软件资产,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建立等软件资产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

3.建立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在国际上,软件资产管理(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有专门的标准“ISO/IEC19770-1”可依。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单位(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为指导企业或部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及删除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事实上,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2},也全面体现上述软件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该暂行办法对软件资产管理中授权、配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定,为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软件资产界定、入账价值核算、建立软件资产档案管理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现软件的配置、使用、保管、维护和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软件资产管理包括授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等过程,需要具备预算、采购、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

目前国内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并培养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为软件配置、招标采购、验收测试、处置报废等重要环节把关,确保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注释:

{1}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2}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No.(6):122-125.

{3}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浅析人民银行软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基层论坛, 2011年,No.11:64-6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