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1

一、工作目标

围绕**一污制定“一厂一策”提质增效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提升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

二、污水厂问题分析

**一污2019年1-12月、2020年1-2月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考核工作不达标。经过多方面考究论证,造成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指标不能达标主要原因有:

(一)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一污周边管网早期建设大部分都是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厂负荷率受春冬两季影响较大,年头年尾负荷率不达标;进出水浓度差受雨季影响较大,进水浓度不稳定,以至长期不达标。

(二)产业园区制约。**一污周边工业园近年发展较大,工业用水量比往年占比有所增加,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受工业污水冲击,导致进出水浓度差不达标。

(三)管网缺乏专业管理制约。排水管网产期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部分管网存在破损、堵塞、渗漏、混接等问题情况,影响了污水的正常收集。

(四)规划与现状不相符制约。污水厂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到逐年人口增长,污水产生量可满足污水厂生产要求,但是由于杨梅片区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近年来人口增长较慢,对污水厂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配套管网未完善制约。随着近年来**片区经济发展,新建产业较多,但是相应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未能跟上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短板,对污水厂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下阶段整改措施

由于污水处理厂增效提质是一个长期实施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我镇现状情况,从长远考虑,从大局出发,制定高质高效的整改措施,逐步提升提升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

(一)**镇第一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针对污水厂配套管网短板问题,在**片区新建DN400-DN600管径污水管道,总长约5.1公里。项目在2019年5月实施建设,2020年12月完工投入使用。

(二)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审批工作。针对新建厂企、住宅从工程验收手续上严格把关,落实排水户严格按照雨污分流规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按要求办理排水许可证,该工作长期跟进实施。

(三)开展排水管网统一运营。针对现有管网缺少专业运营,我镇积极配合区开展全区管网统一运营工作,通过第三方开展DN300以上管网探测工作,管网存在的破损、堵塞、渗漏、混接等问题制定工作方案,最后移交至**区城乡排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统一运营。项目于2019年初开展,计划2020年5月逐步移交运营。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2

一、多方联动、多管齐下,不断夯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基础。

1、完善多方联动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格局。坚持“党委领导、行政主办、工会协调、纪委监督、群众参与”厂务公开工作格局,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总经理、工会主席、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工会、纪委及党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公司纪委书记任组长,工会副主席、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公司厂务公开监督检查小组。企业基层的车间、工段、班组也相应选配民主管理工作联络员,负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联络、反馈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2、完善系统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一个受控点,纳入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特别是职代会相关工作内容,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化。同时,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企业内部的《厂务公开实施办法》、《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厂务公开及职代会组织制度、职代会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职工代表提案工作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厂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职工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的“1+6”配套管理模式。

3、完善良性运转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体系。建立完善的含公开内容、公开范围、公开载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体系。形成职工代表大会管理体系和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厂务公开内容体系,规范职代会的时间、内容、程序和管理,强化了职代会“审议建议权”、“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审议决定权”和“民主评议监督权”;明确公开形式,各个职能部门按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层次、时间、方式、责任部门的要求各司其职,实行标准化、程序化操作。形成“网络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措施有力”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体系,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

二、助推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不断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才能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深化开展,实现职工有话可说、有议可提、有技可展的和谐劳动关系局面。

1、在发展战略和完成任务目标中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职代会主渠道,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向职工公开。将实现目标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安全生产、市场竞争等问题向职工亮家底,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对职代会上确定的年度目标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细化分解、层层细化,层层落实,把方向性目标转化为实质性工作内容,把任务、责任、实践落实到人,使广大职工把企业目标化作个人追求,找准个人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发挥自身积极性和责

任感。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3

笔者期望构建或找寻一种理论框架,为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发电商务提供理论指导,为管理会计应用于电厂经济分析建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一代适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的商业化运营系统一电厂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

1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都是信息的汇集,功能的简单堆放,没有一个总体思路.必须先建立一套理论、一批模型来指导整个系统的设计,以某种思想、思路或者理论总揽全局,在一个统一的思路下指导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工作当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未来情况进行测算时,其计算的复杂程度和计算工作量往往是人工计算所不能及的,通常只能将现实经济过程中的复杂联系简化,因而产生的测算结果肯定会与实际情况有相当的出人.而计算机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手段.可以在各种经济预测中(电量、成本、利润)更加方便、直观地分析各种经济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在经济决策文献标识码:A中,通过计算机迅速地形成全部可能的决策方案,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等,从而将人员从具体的核算中解脱出来.计算机的应用可能使其他岗位上的人员也能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对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管理会计只能解决涉及成本、定价、预测、长短期决策等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完全覆盖发电商务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其它一些理论予以丰富和发展,使发电商务成为一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系统.

2.理论模型

2.1管理会计的基本定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2选择管理会计作为竞价上网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相比又有它新的使命,它特有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是传统会计核算不曾有的,而这些功能恰好是电厂竞价上网所需要的.

2.2.1电厂的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昭示成本总额与特定发电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电力成本项目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7=a+bx).利用变动成本法,根据历史资料作出固定成本年度计划、月份计划;根据及变动成本的年度计划、月份计划、计算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实时数据库资料和变动成本计划数计算实时变动成本;根据固定成本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计算实时固定成本.两者合并计算出实时成本总额,再根据实时电量计算实时的电量单位成本.

对于竞价上网的电价成本来说,它与管理会计理论下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关系远比传统的会计核算出来的完全成本更加重要.

2.2.2电厂本量利分析

电量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一发电量一利润3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CVP分析,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掲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上网电价、电费收人、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电厂通过本量利分析,可以计算电厂的投资利润率、年平均投资报酬率、原始投资回收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然后根据电厂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报价策略.

    2.2.3电厂的预测分析

    负荷、售电量预测是其他各项预测的前提.短期的负荷预测可为机组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提供参考.不同时期的负荷、售电量预测还可以为电厂决定大小修时机提供参考,发电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费用的特性及有关历史数据,对未来时期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计和测算,这是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挖潜降耗的重要工作,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企业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的变动趋势,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成本决策和实施成本控制提赚据.作为电厂来讲,固定成本的预测是相对准确的,变动成本的预测是随燃料等直接消耗原料的价格密切相关的.在期货市场发达的条件下,燃料的价格预期是可知的,某种程度上讲电量的变动成本也是可以预测的.

目标利润预测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成本费用的固有特性对成本费用、售价、发电量和利润四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最佳经营方式或项目抗风险能力.通过目标利润预测,可以确定电厂目标及相应的发电量、成本和价格水平以及生产经营的安全状况等.

2.2.4电厂的决策分析

生产经营能力分析是通过对电厂发电能力计算,判断决策是否符合近期电网发电能力的需求.评判负荷需求是在电厂的正常发电能力之内与否.

成本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的决策方案的利润,成本的差异,列出各项成本的相关性和金额.通过不同成本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生产方式、报价决策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变化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变化.企业的成本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种类型展开:相关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可分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无关成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

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能过计算、分析和比较有关生产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据以作出选择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通过对机组出力的预测、机组的起停成本掌握,确定机组起停、旋转备用决策.

定价决策分析通常要考虑电的价值、成本的消耗水平、供电的质量水平、供求关系与竞争形式、价格的弹性、定价的目标、差价与价格体系、国家的电价政策和定价的方法与策略等因素.

长期投资分析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优劣,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它是由一系列综合反映长期投资的效益和项目投人产岀关系的量化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电厂主要用的分析新建和扩建机组的可能性,机组的技改和维修事故等.

2.2.5电厂的全面预算

通过全面的预算,明确电厂全年的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缋.科学安排电厂全年生产资金、技改和科技项目、成本的计划.

业务预算是指为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预算,主要包括售电量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发电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电厂收人与费用的构成情况.它是电厂的基本目标工作,一般编制日常运行,维修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电厂为那些在预算期内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活动所编制的预算,也称特种预算.主要包括:根据长期投资决策结论编制的与购置、更新、改造、扩建固定资产等决策有关的资本支出预算.一般编制电厂的大小修、技改、扩建等项目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反映电厂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这些预算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电厂各种预算编制的顺序应该是:首先编制销售预算;然后再依次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同时编制各项专门决策预算;最后,根据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再编制财务预算.最终通过财务预算得出电厂的年度财务成本.

2.2.6电厂的成本控制

作为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立概念的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正常发电和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发电量成本目标.发电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构成,所以应按照不同成本项目的性态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制定标准成本.

2.2.7电厂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由1名对其行为负责的管理者领导的组织单元,组织中对成本的发生或收入的产生负控制责任的部门.责任中心有3种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责任中心的确立是开展责任会计的前提和开始,责任中心的确立要职责明确、边界清晰.通过责任中心,计划、控制全年的生产支出,明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职责.以及对各责任中心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可以将发电商务的决策分析,分解成3个中心,由各个部门予以控制,由发电商务平衡3个中心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出报价决策.它将竞价上网的工作广义化,不仅限于在确定的成本后的报价博弈分析,将发电商务的工作延伸到成本控制和长期投资等方面.这种变化也是电力市场实施方案给电厂带来的变革,真正使电厂的管理变成以经济为中心,可以将机组、班组、部门、工程等分别定义责任中心.

3电厂推广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促使各个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靠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效率.毫无疑问,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管理会计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上引导电厂经营者的价值向与电厂根本利益趋向一致,促使其关心电厂的经济效益,对电厂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必然有将对外报告会计转向对内管理的会计需求,这就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电厂管理会计比传统核算型会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明显要高很多,它包括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全过程.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其具有更强的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深刻地把握经济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培养大批电厂管理会计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尚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除了在长期投资建设项目的评价中,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须使用的某些指标和方法外,其他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分散、自发的状态.我国的电厂很少设立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或机构.

4.竞价上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发电商务工作今后对电厂的作用将随着电力市场的推进日显重要,因为电厂通过向电力市场的报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力计划的安排,生产计划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电厂手里.电厂内部考核目标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以前的电量考核转变为效益考核.出现了新的岗位一报价员,其职责是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电厂的报价是无先例可循的工伤,报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一套主要基于火力电厂报价决策过程,辅助电厂相关人员的决策过程,使得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厂能根据市场信息、电网信息、机组运行信息,制订最佳报价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本设计主要适用于火力电厂,其设计思想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非火力电厂。

    4.1设计总则

依据《实施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拭行),《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要求》(讨论稿),制定出本系统设计,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和运行规则是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市场运营模式确定,运营规则的不断细化完善,本系统设计需要做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本设计不但详细介绍了各)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对所采用的决策理论、数学模型及算法都作了具体说明.辅助决策系统是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报价格式、信息传送应满足本省(或区域性)电网运营公司的市场化运营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应与本厂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相协调,避免功能、设备重复配置.报价决策系统建设宜统筹考虑与厂内电能量采集系统、调度自动化分站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及全厂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通信、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快速交换,功能共享.辅助决策系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数据通信接口,确保与厂内其它系统的应用连接.报价终端冗余配置,满足报价员和决策者不同的需要.报价统采用调度专网传输数据时,实时报价系统、调度专网不与公共英特网相连.

4.2系统结构及总体特点

系统处理的数据,基本涵盖了机组本身技术数据,电厂成本类数据,成交电量结算数据,合同电量考核和管理类数据、电网实时的运行信息,交易类数据,报价分析决策类数据等.数据流分析是报价系统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库建立、与电厂内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等均与数据流关系密切.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关系见图1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市场外部信息分析(包括负荷分析)、负荷预测、保本分析、报价决策、结算/评估、预调度计划、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机组安全域分析、机组组合、与管理信息数据接口软件(包括:合同管理、成本分析、燃料管理、检修计划)等.对于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低的电厂,设计了人工输入数据的手段.下方框图给出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见图2.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82-02

生产运营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转换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新的效用,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并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的变化。

1生产运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高效、灵活、及时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库存、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质量和最佳的服务,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求得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和调整。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设施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

二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涉及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其内容有生产决策和计划、生产组织和指挥以及生产控制和协调三项。

三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为了使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经常对系统加以监控、评价、维护和改进。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可靠性管理、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采用。

2生产运营管理咨询概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咨询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系统论中的“暗盒子”理论为运营管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企业是一个系统,输入资金、原材料、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经过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咨询人员可以通过运营的最终输出效果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线索后,层层深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挖掘理念和机制存在的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进行改善,改善效果体现在新的输出效果上。

2.1从输出结果发现成绩与问题(发现问题)

咨询人员应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一套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输出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细致周密地收集生产相关数据和资料,应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找出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2从管理环节找出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观念、体制与机制找根源(分析问题)

咨询人员应依据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开展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仅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在每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上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3针对主要原因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解决问题)

就问题论问题,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的咨询可能解决企业表面上的问题,但不久之后老问题又反复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管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上入手,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2.4在实施方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定期到企业现场检查实施进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要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所取得的变革成果。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A开关厂是生产开关件的中型厂,有职工1200人,年利润650万元。其产品分13大类,共2000多个规格,为2000多个用户服务。每年签订4000份以上订货合同,每月要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零件,临时任务占总任务的20%左右。这种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类型十分复杂,A开关厂如果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将难以形成稳定的生产秩序。

A厂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零件齐套难,零件生产急件多。另外,生产资金占用大,全厂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实际占用460万~470万元,生产资金27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587%。因此,A厂领导决定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咨询,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来改变生产的被动局面。

3.2调研分析

咨询组经过调研分析,证实厂领导提出的课题是该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A厂从订货到车间收到生产计划需25~55天,直接造成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紧张和生产过程的忙乱。另外,该厂只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而无车间作业计划。厂生产科每月不核算、平衡生产能力,经常向车间下达紧缺件计划。车间生产进度仅由每天早晨的调度碰头会来决定,生产忙乱、零件不齐套的现象必然会发生。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不齐套零件积压,紧缺件越滚越多,全厂长期处于应付紧缺件的局面,占用了生产能力和资金。当年的月平均零件消耗额为456万元,可实际半成品库存的月平均占用额为1178万元。

咨询组对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了ABC分类,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可看出,A类零件只占少量品种,却占用了近1/2的零件生产总工时,对A类零件运用大量系数的公式来计算(大量系数=生产该零件的工时数/设备的制度工时数),各工序均大于0.1。因此,A类零件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类型。可以认为该厂是一种包含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因此,产品及零件的作业计划应按照各自的生产类型制订不同期量标准和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经过专题调查和分析,咨询组达成以下共识:

a)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应该进行改进,设计体系框架图。

b)企业的产品是多品种、多规格的,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生产特点编制计划。开关产品和A类零件生产比较稳定,应实行定人、定设备、定加工对象,采用标准计划。其他零件要制定期量标准,零件加工的规格、数量由滚动计划确定。

c)订货、计划编制都要核算和平衡生产能力。

3.2.1改善方案设计

(1)生产计划体系的改善

合同汇总采取滚动式,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汇总最近三个月的合同。汇总的依据是订货合同、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组装车间盘点数、上期计划完成情况。合同汇总后,制订出外协、外购计划及模具、工装计划。

每月安排月生产任务,进行零件分解。月生产任务包括成品计划和零件生产计划。月任务安排的依据是季度计划、临时合同、齐套库盘点数及毛坯库盘点数。月作业计划下达给车间、零件车间及齐套库。

组装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成品计划编制车间进度计划。由齐套库供给零件,每月定期盘点并上报生产科。

零件生产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零、部件作业计划编制车间零件生产的进度计划。生产出的零件运入齐套库。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产能递减 精细管理 持续稳定发展

前言:采油厂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资源阵地接替不足,新增储量品位逐年变差,且老油田稳产难度在不断加大,制约着采油厂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稠油油藏储量占全厂储量的四分之一,但产量接近一半,是采油厂重要的产能接替阵地,如何高效地开发稠油油藏,如何加强稠油井的运行管理,实现稠油井的高产稳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稠油精细化运行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创新工程是以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以精细油藏研究和创新工艺技术研究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人才资源为后盾,促进分析、技术、创新、管理四结合,从而实现稠油的高效开发。主要创新点在于:

1、实行油田单元的矩阵式管理

在油田开发管理上,由于部门(单位)分割,地质部门提出的油田地质开发方案,只是从地质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考虑工艺实现的可能性和地面管理、地下管理的难易程度及措施方案的经济性,工艺部门只是考虑工艺问题,对工艺的经济性,对地质部门的要求、地面管理的难易程度考虑较少,地面管理部门(单位)由于地质、工艺要求较高,实现其目的的难度较大。其结果是地质方案落实率低,工艺投入较大,地面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趟,油田开发管理水平较低,仍是粗放经营。

2.突出技术创新在油藏开发中的作用

郑王油田及单家寺油田是胜利油区新区产能建设的主要阵地,该油田属典型的敏感性疏松出砂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原油物性差。与开发初期方案区对比,井区层薄、渗透率低、油性稠、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具有一定的边水,为低品位油藏。

3、重视人才在油藏开发中的地位

疏松油藏的高效开发必须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为前提,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需要人才去创新和实施,这就凸现出了人才在油藏特别是新区开发、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4、突出了效益观念

传统管理只注重产量,而忽略了成本效益,“系统”油藏管理法是效益优先,产量、成本并重,强化了日常管理在增产、降本中的作用,顺应形势发展,激励职工创效积极性。根据采油厂勘探、开发和油藏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立措施方案奖励、高效新井奖励、优秀开发单元奖励、高效开发方案奖励,为稳才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5、提升信息竞争力

采油厂专门组建了信息中心,建立覆盖厂区三级和四级单位的网络,构建局域网上“信息高速公路”,并与外部技术公司合作,培养高层次的程序员和网络管理员,增强了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为采油生产价值链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硬件支撑。

二、精细化运行管理的实施过程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油藏管理体系

为使油藏管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是保障运行顺畅、高效的基础,成立油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下级相应建立了油藏管理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统一领导、职责明确的油藏管理系统。

2、加强注采分析,严格落实油藏管理制度

为切实抓好以“四个到层”为中心的油藏管理,全厂严格执行“日观察、旬分析、月总结、季调查”的动态分析管理制度,认真坚持多层次的油藏注采分析活动。

一是建立和完善“3462”管理体系,引导和激发职工参与油藏开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坚持开展多层次的油藏分析活动。采油队每旬举行一次油井动态分析会,及时对单井进行调控,重点提出油井措施调整意见;采油矿实行月度分析例会,明晰和掌握油藏的变化趋势,提出下步工作思路和措施工作量;而地质、工艺每季度组织一次大型的油田动态分析会,重点对上季度油田开发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季度开发管理进行部署。

3、推行资料录取的三级承包制

几年来,油田开发方面始终坚持资料录取的“真、准、稳、效”四字方针,为油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真”就是保证录取资料的真实性,通过制定严格的资料录取制度,成立资料督查小组,宁要真资料,不要假指标,避免假资料真分析;“准”就是保证资料录取的准确性,对所录取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稳”就是保证资料录取的连续性,做到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效”即实效性和实用性,是真、准、稳的最后落脚点,是资料录取到位、分析应用到位的最终体现。完善的标准制度和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职工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的自觉性,由要我录取资料变成我要录取资料。

4、运用科学决策,为编制新区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针对储层特点,精细油藏描述,深入研究油藏分布规律,为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技术依据。

5、 运用优化决策技术,筛选开发方案

在创新完善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部分稠油油田敏感性油藏的特点,以技术创新为龙头,优化开发方案,优化措施工艺,为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精细化运行管理的主要成果

通过“精细化”油藏管理法的实施和运行,提高了稠油油藏的开发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采油厂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达到了“三稳一保”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了整体开发水平,油田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加强,作业、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油藏潜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挖掘,开发动用达到了与优质储量同等的开发水平,实现了高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2、精细思维和理念,提升了经营质量水平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滨南稠油的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平台,做到了施工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了单井作业的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效益考核控制,确保了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及安全环保等工作的高效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3、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提升了队伍战斗力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精细严谨”的管理文化,通过实施,职工“练内功、强素质、增才干”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工艺改造、技术创新的参与热情明显增强,抓管理、保安全、创效益的能力大幅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大为提高,达到了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四、结束语

油藏开发管理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稠油油藏的开发更为艰难。但我们厂通过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实现了滨南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形成的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系列,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姜伟.现代企业的创新管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 .

[2] 胡燕文. 论企业创新管理. 山西建筑, 2008,(07) .

工厂生产运营管理方案范文6

2004年,新木采油厂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抓住一个中心、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优化四个结构、实施五个工程、实现六个新水平”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在全厂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完成原油生产任务43.51万吨,吨油操作成本控制在276元/吨,实现利润28678万元,投资资本回报率达到18%,各项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以油田开发为龙头,发展四项配套技术,不断拓展经营管理工作的潜力与空间

新木采油厂投入开发近30年,如何有效地缓解各类开发矛盾,充分挖掘油藏潜力,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是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课题。2004年,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各类适用技术的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与新木油田发展相适应的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注水技术、措施增产技术和采油工程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我厂原油产量和开发水平的同步提升,拓展了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的空间。

(一)应用油藏描述技术实现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对油藏描述工作的投入力度。我们不仅始终保持有5名大学本科生专门从事油藏描述工作,还要求动态管理人员逐渐的向该领域渗透,引进了dss、discover两个软件,先后派出6名同志到外油田和国外学习先进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

二是扎实开展油藏描述工作。在油藏工程处的统一指导和帮助下,今年的油藏研究实现了从统计性描述到认识性描述的过渡,我们根据新木油田的主要开发矛盾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充分应用discover、dss等两个软件,开展了木125等7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块的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16个区块的油藏描述工作,绘制了400多张地质分析图件,建立了900多口井4.67万条记录的静态数据库。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工作,重新认识了构造、油水界面、油藏类型、储层的空间分布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三是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油藏描述成果指导注水工作,完善地下井网,含水上升率始终控制在1.0%以内,老区可采储量增加139万吨,采收率增加3%以上。应用油藏描述成果指导措施挖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裂选井选层随着开发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少的局面,提高了措施经济有效率,自2002年以来,直接应用油藏描述成果开展措施挖潜58井次,平均单井增产由“九五”期间的116.1吨达到了216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应用油藏描述成果指导产能建设,提高了老区的动用程度。在老区11个区块规划效益井位275口,实施246口,新建产能15.27万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木125区块的产能建设工作,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40口新井,在此基础上,随着完钻井数的逐渐增加,对区块储层的认识不断加深,产能建设规模扩大到最终的69口井。不仅扩大了产能建设规模。同时节约了今后可能再次扩边调整所涉及到的一些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在产能建设方面,我厂由过去的只能跟着放井位转变到目前能够完全按照油田公司对老区产能建设的要求,独立承担从井位的论证部署到完钻投产各个环节的工作,为做好今后产能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应用有效注水技术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我们在油藏研究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找准开发矛盾,有针对性的优化注水技术政策和方案,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地层压力稳中有升,有效注水合格率达到80.21%,动态分注率达到71%,油田自然递减控制在9.2%,综合递减控制在4.9%。

(三)优化措施增产技术提高经济有效率

我们坚持以压裂为主导措施,努力提高措施经济有效率,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选井选层,提高方案水平,二是精心工艺技术研究,优化施工参数,三是按照“一个中心、八个精心”的原则,强化措施全过程管理。

(四)精细采油工程技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在优化采油工程技术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坚持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优化有杆泵系统参数,开展区块综合治理,油井泵效由2003年的39.2%提高到40.2%,提高一个百分点;二是延长油水井免修期,加大了作业质量监督力度,精细清防蜡管理,实行作业费承包,完善井下工具管理,油井免修期达到506天,水井免修期达到1229天。

二、以成本控制为重点,突出四项专业管理,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工作的程序与标准

在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法律事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工作程序,强化过程控制,从而确保经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管理的标准和质量显著提高。

在投资管理上,我们确定了“完善一个流程,做好二个控制”的工作思路,设立产能建设项目经理部,形成了“三部多组、阶段分开、矩阵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做到了“五个强化”。一是强化投资项目的规范运作,我们针对以往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新木采油厂投资项目业务流程》,在简化管理的同时,增强各业务部门之间衔接能力。应用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对木十站建设项目进行倒推管理,对制约项目的原因进行总结,并计划将今年的项目管理中运用该软件。二是强化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计划会,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工序配合;三是强化投资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不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最大的浪费”,因此,我们积极参与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及时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并严格履行设计变更程序;四是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验收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做好协调工作。监理、现场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到现场,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及时填写监理日报、周报、月报,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五是强化投资项目的预、决算管理,建立了投资项目管理数据库,将产能建设项目全部拆分到单体,既有利于投资控制,方便决算审查,又可以在决算完成后直接生成决算审核报告。而且该数据库还为决算完成后的转资工作提供了便利。2004年,我厂共计批复投资26549万元,完成投资25093万元,决算投资23843万元,较好的完成了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在财务管理上,我们坚持以降低成本为主线,不断完善各项财务内控制度,各项财务指标控制在预算之内。一是建立了横向职能部室责任共担的指标考核体系,以此来调动各职能部室和基层单位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二是借助财务信息平台,建立动态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和财务预警机制,从制度上避免成本超支情况的发生。

在物资管理上,做好三个控制。一是以定额体系为标准进行物资管理控制,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避免了库存积压;二是加强了物资采购控制,自采物资价格下降4%;三是加强了物资质量控制,为选购更好的产品提供依据。2004年,我厂在增加89口井的情况下,材料费与去年持平。

在法律事务管理上,严格要求各部门认真履行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市场管理的有关制度,坚决按程序办事,各部门的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业务管理更加规范,全年未发生一起法律纠纷案件。

三、以节能降本为手段,开展四项创效工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益与效率

为了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我们开展了节约用电工程、节约自用油工程、资产重组工程和单井、区块效益评价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实施节约用电工程,与2003年相比,节电514.39万度;实施节约自用油工程,通过优化锅炉燃烧、以气代油等措施节约自用油2009吨;实施资产重组工程,作为“15544”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油气资产复活、报废资产处理利用、不良资产改造等五项措施,创效1321万元;实施区块、单井效益评价工程,优化油井生产和成本分配结构,使区块、单井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四、以人力资源为保障,强化四项基本建设,不断增强经营管理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员工素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建设,全力以赴为员工营造一个“健康发展、安全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共有43人参加公司骨干培训班,其中有38人获得星级员工称号;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行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公开招聘中,共有63名员工报名参加,有12名同志通过考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干部管理岗位;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用发展的成果凝聚人,用发展的目标激励人,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智慧潜能,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强化安全生产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深入进行风险评估,积极治理各类隐患,实现了连续四年无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五、以基层管理为基础,注重四项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我们始终将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列为年度一项重点工作,更新管理思想、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基层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基层基础管理的模式,推行程序化管理,使管理者、操作者有序的进行生产管理工作;创新基层基础管理检查方式,在“查、摆、改、创”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以自检为主的模式,并实行了“汇报不考核”制度,提高了基层自检的质量;创新基层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将小改小革活动的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基层基础管理体系,结合新木采油厂实际制定了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新木采油厂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努力实现从“被动式”的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2005年,吉林油田分公司要实现年产原油550万吨的历史新跨越。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新木采油厂要完成43.96万吨原油生产任务。完成这一目标,是公司实现历史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新木采油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责无旁贷,唯有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保持新木采油厂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司明年550万吨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按照公司的要求,围绕2005年的产量目标和其他各项业绩指标,结合我厂的具体情况,经过厂党政班子研究决定,2005年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坚定两个目标、抓住三条主线、强化四个保障、实现五个提高。

——围绕一个中心:实现新木采油厂可持续发展。

——坚定两个目标:一是坚决完成2005年产量目标,二是坚决完成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

——抓住三条主线:在全年的工作运行中要紧紧抓住资源运营、生产运营、资本运营三条主线。

——强化四个保障:就是强化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管理保障、环境保障,为完成各项业绩指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五个提高: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基础管理水平、提高油田稳产水平、提高经营创效能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围绕2005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我们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做好四项工作,实现新木油田稳产

(一)做好精细油藏描述工作。一方面以储层认识及剩余油分布认识为基础,优化老区开发方案,充分挖掘油藏潜力,为老区稳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勘探成果,寻找新层新块,围绕高产探井及控制井部署开发井,及时扩大新区规模,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可采储量奠定基础。具体做好以下工作:应用油藏描述寻找新层新块;开展裂缝研究;开展剩余油研究;分区块油藏描述,重点做好木126、128、83、35等重点区块的油藏描述工作。

(二)做好有效注水工作。要在油藏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注水政策研究,科学制定注水方案,完善地下注采井网,合理优化注采结构,加强注水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夯实油田稳产基础,改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全年计划转注12口井,开展周期注水100个井组,有效注水合格率力争达到80% ,动态分注率达到72%,水井免修期力争达到3年。

(三)做好措施增产工作。用好公司的政策,科学优化措施结构,计划压裂60井次,重点做好木125区块大砂比压裂及新层动用的试验及推广工作;计划在146、152、147等高渗区块继续进行10井次复合射孔;以近井地带解堵为主要内容计划开展酸化解堵20井次;开展木g块调剖和混注井调剖20井次;机械解堵20井次;降压增注8口井。细化措施方案,引进先进工艺技术,优化施工参数,强化施工过程管理,提高单井措施增量。

(四)做好采油工程管理。突出做好延长油水井免修期、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和木125区块螺杆泵管理等三项重点工作。

二、持续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强化两个控制,增强经营创效能力

(一)强化投资控制,提高投资项目的运行质量

做到“一个优化、两个强化”。“一个优化”就是优化工程项目业务流程。一是加强项目阶段性运行控制。二是加强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要求设计变更必须履行审批手续,现场签证必须计划科到现场。三是加强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审查。参与方案设计,明确设计要求及投资构成,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使其即能达到设计要求又能节约投资。“两个强化”,一是强化项目效益评估工作,对已经通过竣工验收的投资项目,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经济评价标准,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后评估评价,以检查投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下步工作;二是强化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费用承包制度,将公司下达的费用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和单井,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承包制度。要继续发挥财务的控制职能,在成本管理上,突出事前控制,妥善应用财务信息平台的预警功能,为各单位、各部门制定下步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指导。计划在操作成本中预留3% 的资金作为年度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资金,对这部分特殊成本的使用将全部采用立项、预算管理模式。

二是物资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消耗定额,依据定额来指导生产,检查管理水平,开展物资消耗定额分析工作。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网,实现生产建设、基本建设物资管理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要坚持做到物资采购管理与使用管理相结合,对所有产品和厂商进行综合评定,为公司引进好的厂家及产品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甲供材的管理,配合好施工单位管好甲供材,确保物资的使用效果。加强物资的维修管理,开展基层队自修工作竞赛活动,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是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达到帐目清楚,帐物符合率100%。加强资产运营过程管理,建立资产分析评价体系,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强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周期。加强资产创效工作,开展资产分析活动,盘活闲置、报废资产,加强不良资产的改造工作,以达到降耗增效,特别要加强油气资产的分析评价工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四是法律事务管理。坚持定期召开经营管理会议,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业务流程,规范部门和基层的基础工作。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招投标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新木采油厂合同管理办法》,规范合同管理。同时设定《内部合同签订审批表》,解决对外施工合同主管领导不清楚和缓解我厂具备合同承办能力人少的问题,实现规范运作。

五是区块、单井效益评价工作。一方面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在减少现有的低效、无效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核准效益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前提下,将单井效益评价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采油队,由基层单位对自己所属的油水井的效益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在效益评价的过程中,增强岗位员工的产量、效益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最大限度的避免无效井和低效井的发生。

六是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做好节油、节电、节水三项工作。在节约自用油方面,继续采用开展优化锅炉燃烧、采取措施提高炉效、降低循环水用量、降低联合站脱水温度、以气代油等具体工作;在节约用电方面,要继续开展低压线路调改、抽油机安装双功率节电箱、合理匹配各中转站循环泵、调整抽油机参数、换抽、低效井间抽等具体工作。在节约用水方面,我们要继续将注水费用承包给地质所,依靠科学的方案,实现节水节电。

三、持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五项管理,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完善业绩考核机制。以解决专业化管理和业绩考核内容相重叠的问题,确保考核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全面实施“450”工程,在全厂操作岗位员工中树立50名操作者明星;在采油岗位员工中树立50名优秀采油工;在全体员工中树立50名革新能手;在全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及各项工作的承包人员中树立50名创新能手。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在实际操作、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方面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基层岗位员工的技术素质。四是积极推进基层基础革新,进一步规范基层技术革新管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完善基层技术革新工作的项目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岗位员工继续开展群众性小改小革活动,加强对项目的总结、评价,确保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强化“三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一是推进基层技术管理工作的“六大体系”管理。全面实施以“六大管理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新木采油厂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基础管理在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促进作用,以基层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上水平,为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业绩指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实现检查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为了迎接检查而搞突击的做法,把平时的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表现列为管理检查的重要依据。将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作为检查评比打分的重要内容。检查工作以不定期检查为主,开展定期讲评,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的运转状态。三是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三)强化qhse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三是加强风险评估,增强员工的应变能力;四是加强隐患治理,改善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五是加强木125区块的环保工作,努力将区块建设成为公司“环保示范区”。六是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始终把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组改制以来,我们遏制了产量递减,原油产量即将达到44.66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创效能力明显增强,员工收入显著提高,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以此为基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完善活动中心、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等员工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定期组织文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强化信息管理,提高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