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1

关键词:水循环 水资源 气候

水资源是一个特别庞大的“家族”,它包含江河湖海、潮汐、井泉。它不仅给予人们生理需求,同时为人类提供田地灌溉、动力发电、发展航运 、养殖业等等。没有水资源,生命的诞生无从谈起。丰富的水资源离不开稳定的水循环,而水循环的稳定是建立在气候稳定的前提之下。万物生机勃勃表现,离不开的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但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人们大量的使用化工产品打造化工基地,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随意开垦森林等等,严重制约着生态的正常循环。目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而调查发现,人为因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的大肆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1.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 . 1自然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是指太阳活动高峰期黑子的余波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导致地球出现像厄尔尼诺这样的气候。有时太阳光强度有所变化,导致辐射增强,加速地面水分的蒸发。但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到达地球后也所剩无几。当然,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压迫,也会使陆面发生热力、动量交换过程和水循环的改变,但仅此一点,就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说法有些牵强。所以,自然因素并非导致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

1 . 2人为因素

其次是目前最有争议的人为因素。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在当前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更加显而易见。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为加快自身国力的快速发展,完全没有顾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大量的砍伐植被,导致森林覆盖面不断减少,无法制造出足够的氧气,更无法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终导致温室效应的出现,继而大量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遭到海水破坏等气候问题。当前,地区水循环一般是分解为陆地支流和大气支流两大部分,水循环中的陆地分支是由降水量、出入本地区径流量、蒸发量和土壤的含水量组成的。所以,本地区水土的流失,植被储水量的下降,以及气候的变化,都严重影响着水循环的吸收环节。水在循环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原动力,继而造成水资源的流动性降低,给水质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而大气支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沿海地区的通过水循环系统带入内陆,缓解地区干旱。

2.气候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主要影响

2 . 1降水量的缺乏或超标

一直以来,水资源被人们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重要基础。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气候的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不同特点的天气类型,自然会出现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我国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降水量比较少,有时甚至会出现超量降雨。但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降水量相比于南方就较多。因此我国一直以来就有南涝北旱的说法。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温室相应带来的冰川消融。不仅南方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样北方因降水量过多,而导致大量的房屋坍塌。甚至出现因植被无法及时吸收大量的降水,而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 2水质的严重破坏

化工产品中含有大量的热能,在融入空气后与水循环相融合。经过水循环的作用,在降水过程中进入地表,对地下水资源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另外,气温的不断增加,必然也会导致水温的上升,从而造成大气中的水分蒸发总量的不断的增多,导致地面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径流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的现象。造成水资源无法进行流动,内部的杂质无法分解沉淀,最后成为一潭死水,这也是对水质的严重破坏。

2.3冰川的快速融化

冰川作为水资源的另一种储备方式,它一般都在极寒地区中,很少会受到外界的破坏。近年来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北极地区冰雪不断融化。很多生活在极地地区的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温度的升高而死亡。动物的尸体长期漂浮在水中,造成了水资源质量的恶化。

3.稳定气候,保护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措施

3. 1加强植树造林

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也可以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植物特有的循环能力,证明了人类只有和大自然和平共处,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的真理。我国很早就提倡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就是大自然。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强大早已有所领悟。我国政府在意识到气候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重要影响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大自然中,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一直都在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民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民众了解植被对二氧化碳强大的吸收能力,以及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制造出人类所必须的氧气,植被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等等。很多人深刻认识植被对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本来贫瘠荒凉的地方,早已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3.2减少化工燃料的排放

(1)有毒小颗粒的过滤。

二次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破坏我们有目共睹。工业革命期间,各国建立了大量的炼油厂、金属厂、硫酸厂、磷化物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基地。例如,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工业区常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造成河谷内严重的逆温层,致使60多人在一周内丧生,同时这些有毒气体中的微小颗粒落入水中,杀死了水中大量有微生物,使得河水出现发臭、变色的现象。还有一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在蒸发后进入水循环中,最后在降雨时与雨水一同进入地表,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为了稳定气候保护水源,对于化学物质排放出的有害颗粒,相关工作人员一定会要做好排查工作,在发展的同时要寻找污染较小的替代品,对于严重影响气候的企业要强制关闭,升级废物排放设备中的过滤器,从源头中处理有害颗粒。

(2)绿色出行。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也有很大的污染。很多人习惯开车出行,但现在车辆原动力普遍的还是以汽油为主,而汽油中含有的硫在水中的易溶性,使它在进入大气候迅速进入水循环系统,形成二氧化硫,俗称酸雨。酸雨进入植被的根部、渗入地下水资源中,污染一旦扩大,那么整片森林包括森林下的地下水,都有可能遭到损伤。气候的稳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久的坚持,从点滴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控制机动车辆数量、私家车数量的不断上升,提倡大家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为稳定气候保护水资源做出一份努力。

4.结语

国际气候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一直处在激烈的探讨中。为了阻止全球气候不稳定的进一步恶化,保障全球水循环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质量,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了气候研究大会。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巴黎气候大会。我国当前人口众多,水资源极度紧缺。因此对气候的保护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国积极应对气候的变化,不断加大环境的保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世界制造更多氧气,严格审查化工基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完善与气候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严重破坏气候稳定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治。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不仅仅关乎大自然的和谐与稳定,更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麦日也木・吾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0).

[2]孟丽,李莎莎.浅析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1).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2

关键词:锅炉 水垢 危害 预防

一、前言

水垢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水中有钙、镁离子及其他重金属离子存在,这是水垢形成的内因;固态物质从过于饱和的炉水中沉淀析出并粘附在金属受热面上,这是水垢形成的外因。当含有钙、镁等盐类杂质的水进入锅炉后,吸收高温烟气传递热量,钙、镁盐类杂质便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

二、锅炉水垢事故的成因

锅炉的水垢包括沉积在锅炉下的泥垢以及受热表面的坚硬水垢,造成水垢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水质的原因,由于水质中含有一定的镁盐和钙盐,这些盐类在锅炉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就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水垢。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长期供给超标的给水是锅炉水垢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锅炉的设计、结构以及安装与水垢的形成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锅炉内水垢的形成时一个较为复杂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由于锅炉的水中含有较高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以及其他的重金属离子,当这些重金属离子进入锅炉内部之后,就会在高温热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当锅炉内部的水随着热量的升高不断蒸发至一定的浓度后,这些重金属离子形成的难溶物就会附着在锅炉的内部上,这些难溶物一般会附着在受热情况较高的锅炉金属壁上,因此,这些固体沉淀物的形成厚度就会有所不同,那么,这些固体沉淀物便是我们常说的水垢。

三、水垢的危害

水垢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有很大的危害作用。其危害主要有:

3.1、 降低锅炉热效率,浪费大量燃料

锅炉接成水垢后,受热面的传热性能变差,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不能迅速的传递给炉水,因而大量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温度升高,增加排烟热损失,使锅炉热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住锅炉额定参数,就必须更多地向炉膛投加燃料,并加大鼓风和引风来强化燃料燃烧。其结果是使大量未完全燃烧的物质排出烟囱无形中增加了燃料消耗。

3.2 引起金属过热,强度过低,危及安全

锅炉受热面使用的钢材,一般均为碳素钢,在使用过程中,允许金属壁温在450℃以下。锅炉在正常运行时,金属壁温一般为280℃以下当锅炉受热面无水垢时,金属受热后能很快将热量传递给水,这时两者的温差约为30℃。但如果受热面结生水垢,其两者的温差就大了。如:当工作压力为1.25Mpa的锅炉受热面结有1毫米厚的水垢时(混合水垢),金属壁与炉水温差会达到200℃左右.当水垢是3毫米时,金属壁温将上升到580℃,远远超过了钢材的允许温度。这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就会降低,锅炉受压元件就会在内压作用下发生过热鼓疱、变形、泄漏、甚至爆炸。实测数据表明,金属壁温是随着水垢厚度增加而增加的,水垢越厚,金属壁温就越高,因而事故发生的机率就越大。

3.3 破坏水循环

锅炉水循环有自然水循环和强迫水循环两种形式。自然水循环是靠上升管和下生管的汽水比重不同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的水循环。强迫水循环是依靠水泵的机械动力的作用而迫使循环的。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的水循环,都是经过设计计算的,也就是说保证有足够的流通截面积。当炉管内壁结生水垢后,使得管内流通面积减少,流动阻力增大,破坏了正常的水循环,使得向火面的金属壁温升高。当管路被水垢堵死后,水循环完全停止,金属壁温则更高,长期下去就会发生爆管事故。

3.4 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一般锅炉的使用寿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20年左右。但现在大部分使用单位的锅炉没有达到这一寿命,有些锅炉因鼓疱面积过大且变形严重不得不作报废处理;有的虽然可以修复,但因修理费用过高,无价值,也不得不报废。当酸洗方法不当或酸洗频繁,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

四、水垢的预防

要保证锅炉不结垢或薄垢运行,就要加强锅炉给水处理,这是保证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预防水垢生成,通常采用下列方法来预防:

4.1 锅内水处理

此法主要是向炉水中加入化学药品,与炉水中形成水垢的钙、镁盐形成疏松的沉渣,然后用排污的方法将沉渣排出炉外,起到防止(或减少)锅炉结垢的作用。炉内加药水处理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火管锅炉。定期加药主要靠加药罐进行加药;连续加药则在给水设备前,将药连续加入给水中。对于蒸汽锅炉,最好采用连续加药法,这样可使炉内保持药液的均匀。凡采用锅内水处理的,应加强锅炉排污,使已形成的泥渣、泥垢等排出炉外,收到较好效果。

4.2 锅外水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的锅炉。目前锅外水处理效果可靠的有石灰+纯碱软化法,是向已经澄清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和纯碱达到软化目的。石灰──纯碱软化法有冷法和热法两种。冷法是在室温下进行,使水中残余硬度降至 1.5~2 毫克当量/升。热法是将水温加热到 20~80℃,使水中残余硬度降至 0.3~0.4 毫克当量/升。因此,应尽量采用热法,以提高软化效果。离子交换软化法主要是依靠钠离子交换器中的交换树脂进行软化处理。

4.3 锅炉的除垢处理―――酸洗

4.3.1 酸洗锅炉应具备的条件:

(1)做模拟实验,确保盐酸对该炉的水垢能有效的清除。

(2)锅炉结生水垢的平均厚度在0.5mm以上,且水垢对受热面的覆盖率在80%以上。

(3)锅炉的铆接,胀接,焊接等部位经检查无泄露,切受压元件无严重腐蚀。

4.3.2 酸洗的前期工作:

(1)根据检查的情况,确定酸洗范围:上下锅筒,各集箱,水冷壁管,和对流管束。

(2)清洗的材质:上下锅筒为20g,对流管束,各集箱和水冷壁管为 20(GB3087-86)。(3)清洗介质:4%~5%的盐酸溶液和 0.3%的“02-缓蚀剂”。

4.3.3 SHL20―――13/A锅炉酸洗除垢的有关计算:

(1)盐酸采用 31%的工业盐酸,欲配置 5%的稀盐酸溶液。

纯盐酸量:12500*5%=625kg

(2)“02―――缓蚀剂”需求量:12500*0.3=37.5kg将此折算为31 的工业盐酸 9.375/31=30.24kg因该盐酸用量应从总盐酸用量2016kg 中提取。故该锅炉酸洗时配制的总酸量需用 31 的工业盐酸为 2016-30.24=1985.76kg“02―――缓蚀剂”溶液为:375+30.24+18.75+18.75=442.74kg配制总酸液冷水的用量为:12500-1985.76-442.74=10071.5kg酸洗水冲洗结束后需用0.2~0.3 的碱液进行中和残留的酸液,每吨水加2~3kgNAOH.ZE 则加入 NAOH 的质量为 3*12.5=37.5kg。

4.4 工艺过程

4.4.1 配制溶液前需对购进的工业盐酸的浓度进行复测,以确定工业盐酸的准确浓度,并与标签上的浓度进行比较。

4.4.2 配制 5%的稀盐酸溶液:根据耐腐蚀容器容积的大小可分批次制取. 所需 31%的工业盐酸 1985.76kg,加入的冷水总量为10071.5kg,并搅拌均匀。

五、结束语

锅炉作为一种特种设备,是企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因其高压力、大容量,又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保证其安全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锅炉的水处理,使用单位不能掉以轻心,应防止锅炉结生较厚的水垢,以避免锅炉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善让等著.换热设备污垢与对策[M]. 科学出版社, 200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3

【关键词】节水;水资源;灌溉;设计技术

一、渠道水力设计

1、纵坡的选择

纵坡的选择是渠道水力水机中的关键。选择时要注意纵坡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以及地形特征,要确定坡度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含沙量,避免在水力输送时,导致泥沙淤积、堵塞管道等情况的发生。纵坡的坡度不易太大,也要注意坡度的连贯性,以保证管道的整体性能不被破坏,也从另一方面节省了工程建造的成本。

2、边坡系数

关于小型渠道边坡系数的确定,需要通过标准的技术规范来进行定夺,还要根据实际的坡度情况以及地质构造条件作出最终的决定。

3、糙率

糙率主要是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一般情况下,表面越粗糙,代表糙率就越大;表面越光滑说明糙率就越小。冬季时,由于气温过低,容易结成薄冰,这时就要注意糙率值的大小。可以选择设定该情况下的糙率值选取范围,将糙率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4、渠道岸顶超高、衬砌超高和渠深

对于小型渠道岸顶超高可以取衬砌超高,岸顶超高可按照规范计算确定。渠道的衬砌超高可采用0.3~0.8m,也可综合考虑渠道运行管理特点、分配水管理水平、暴雨流入量、土壤特性、衬砌材料等条件取渠道的衬砌超高高于计算确定的岸顶超高。

5、堤顶宽度

根据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经验,初步拟定堤顶宽度可以按照加大流量时水深加0.3m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m。

二、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

1、条田面积过大

传统的条田面积过大,主要是为了适用于大型的机耕机械进行作业操作,大约宽度都在300~500m之间。且条田中不再设有任何的标志物,如渠道、林带、道路等。然后这种过于宽阔的条田,由于条田过宽,对土地的灌溉和铺平作业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同时不设立沟渠,使浇灌后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对土壤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土壤盐碱化严重

新疆是我国盐碱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省区,新疆农业是以盐碱地为主的灌溉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两条:用好水和防治盐碱。尤其是处在各流域下游的灌区,土地盐碱重,地面坡度缓,地下水排泄不畅,据兵团垦区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兵团宜农荒地153.18万hm2,其中盐土82.66万hm2,盐碱化土壤31.37万hm2,两者合计占农用荒地的74.45%。

3、灌排系统不合理

条田面积过大,造成末级灌溉农渠间距过宽(300~500m),渠道长度过长,田间渗漏很大,在土地不平的情况下更为严重。这样,不仅延长了灌水时间,先浇的地已经干了,后浇的地还很湿,使机车不能及时下地,影响机耕作业。

4、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新价格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有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对于渠道建立的防渗漏处理则显得十分的重要。目前来看,渠道渗漏造成了水流失占据了年补给量的20%~30%,使水资源的浪费程度加重,并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水资源流失浪费之外,还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进行对田间的灌溉时,没有合理的设置灌溉的时间;也没有按照田间的实际面积来估算用水量;以及灌溉技术陈旧,用水量大,从而引发水资源的浪费。

三、新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

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灌溉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区域的地质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导致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某些技术上,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和一些相似的科学技术需求。下面我们将针对新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具体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

1、灌区水循环的模拟和评价技术

水循环是指在灌溉过程中,多余的水分被土壤吸收,通过低下水的吸收和渗透,将水资源再次利用,成为一个水循环。我们可以通过对渠道的防渗漏措施老节省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灌区水循环带来了优化和改进的作用。

2、渠道防冻涨技术

造成新疆防渗渠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冻涨,这种状况与灌区普遍进行冬灌、秋浇等有直接关系。冬灌、秋浇一般定额较大,抬高了地下水位,特别是骨干渠道沿线的地下水位有时甚至高于渠底,致使冻涨量过大。新疆灌区渠道防冻涨问题不宜单纯依靠防冻涨措施解决,应提倡针对渠段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措施解决。

3、大规模、高精度平整土地技术

高精度平整土地是提高大型灌区田间水利用率的基础,用人工和推土机进行这项工作,精度不高,耕地大平小不平,致使灌水仍不够均匀,灌水定额过大。目前提高田间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划小畦块,缩短沟长,但不利于农机作业。激光平地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应该在灌区节水改造中推广该项技术,这符合农业现代化的长远要求。

4、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概是新疆相当一部分缺水灌区的必然选择,对于灌区,普遍采用非充分灌概的关键在于需要对灌溉系统功能重新定位,对灌区运行调度也提出严格要求。

5、耕地盐演化的控制技术

新孤灌区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以及排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开灌后都不同程度存在盐演化问题,因此必要的排水配套措施应该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渠道断面设计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节水技术;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是困扰国计民生的关键。在进行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节水施工的技术水平。但是在目前的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还是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利用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质量,为建设集约型社会以及贯彻落实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筑生活用水中影响节水的因素

1.清洁水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2.设计用水定额偏高。

3.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部分用水点压力偏高,冷热水供水压力不平衡,热水循环系统效果差造成用水浪费。

4.输配水管网的管材,管件,阀门等产品质量低劣,施工安装技术不到位,检查维护不及时等造成管网跑、冒、滴、漏。

5.未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节水水嘴。

6.计量水表安装不到位,或质量低劣,灵敏度差等,致使用水得不到有效控制,收费制度不合理,不能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二、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

1.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雨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免费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是节水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要在规划阶段降低不透水的路面铺装,增加地面植被的种植,这样既增加了雨水的回渗,又降低了雨水的径流,减少对城市雨水管道的冲击,降低城市发生雨涝的危险。同时因地制宜地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用,可作为供冲厕、绿化浇洒用水的中水水源。将多余水量回灌地下补充水源,达到节水的目的。

城市污水排放量为城市供水量的80%-90%,又就近可取,便于收集,其再生处理成本远低于海水淡化。因此对城市污水回用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的共识。在设计中,当有城市污水再生水供应管网时,建筑中水应优先采用城市污水再生水,对缺水型城市且无城市污水再生水供应的地区,新建和扩建的下列建筑宜设中水处理设施:(1)建筑面积大于3万m2的宾馆、饭店;(2)建筑面积大于5万m2且可回收水量大于100m3/d的办公、公寓等公共建筑;(3)建筑面积大于5万m2且可回收水量大于1050m3/d的住宅。

2.制定合理的节水用水定额

建筑给水设计的最基础参数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中列出的用水定额。用水定额偏大,供水设备选型,管径的确定均偏大,既浪费水又耗能。随着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节水器具,节水设备的使用已逐渐普及,原有最高日用水定额已经不能反映当今的实际用水情况,规范应给出平均日用水量指标,为节水设计提供依据。

3.优化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

(1)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

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既节能又可消除水的二次污染。

(2)竖向分区控制好用水点水压

给水系统竖向分区过大,使用水点处水压超压,一次用水量增加,造成用水浪费。超压状态下的管网在接口,阀门处及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滴、漏水患。在设计中,系统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且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置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控制卫生器具流出水头,采取有效减压限流措施,做到各层用水点的均衡供水是节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3)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避免热水循环造成的浪费

有集中热水供应的系统,要合理布置管网,选择合适的管径,经水力计算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减少调温时浪费的水量。热水循环系统的设置应保证系统循环的充分,减少末端用水放出的冷、温水量。

4.选用优质管材、设备,加强系统检查、维护,减少管网跑、冒、滴、漏。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质量低劣的管材、管件、阀门,或材料代用不合适,加上施工安装质量差,试压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原因造成管网跑、冒、滴、漏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给水管网的检查、维修不及时,有时责任不明确,对管网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是造成城市管网漏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设计中坚持选用优质管材、管件、阀门及给水设备也是节水技术落实的重要环节。

5.推广、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设备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卫生器具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规定。应采用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两档式水箱节水型坐便器;公共建筑中的蹲便和小便器应采用延时自闭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式冲洗阀。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水嘴、淋浴喷头宜选用内部设置限流配件的产品;对公共场所的洗手盆应优先采用感应式和延时自闭式水嘴。冲洗汽车、地面的用水点应采用节水喷水阀。

6.重视用水计量,完善用水收费制度

安装水表计量收费是通过经济杠杆达到节水的目的。在设计中我们要设置分户水表保证用水分户计量;水表前应设置检修阀门,选用管径合理的水表以确保计量的灵敏度。对学校,工厂企业的公共浴室采用IC卡计量用水。为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费可分档收费。

三、结语

总之,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建筑生活用书占据60%,建筑生活用水的节水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我国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技术工作中,首先应树立节水意识,从设计、管理和施工的每个环节将各项节水技术得到落实,为我国构建节水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5

[关键词] 暖通空调 设备安装 施工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物中的空气调节系统已成为中大型建筑的标准配套设施。建筑物通过暖通空调进行通风、采暖实现空气调节,提高了建筑物内住户的生活舒适度。暖通空调的施工安装质量,对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然而暖通空调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施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一、 暖通空调安装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家用空调器经历几展,已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所需,暖通空调具有舒适、健康等特点,因此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的青睐,逐步取代家用空调器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暖通空调施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安装施工的复杂程度也非常的高。暖通空调设计主要包括新风系统、制冷供暖系统以及排风系统等设计,所覆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供暖这个小范围。因暖通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所以就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其安装质量。

二、 暖通空调施工安装管理

1. 技术协调

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做好班组技术交底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 管理与组织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安排施工,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比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伍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三、 暖通空调施工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 不合理的管线标位

暖通空调设备安装过程中,因用途各不相同,导致其涉及的各类管道安装就显得比较复杂。而一个完整的暖通空调设计,其所包含对空调末端设备、电气桥架、排风管、送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以及消防管等各种各样的设备与管道的设计。比如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一些尺寸以及功能的管道规划、布局不合理,就会使得定位交叉、管线标高等严重现象的出现,给整个工程施工以及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一般情况下,在图纸设计不严明的情况下就草草进行施工,因此就导致了后期管道安装施工难度变大等的问题出现。使得某些管道被迫安装在不合理的标高或位置上,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2. 水循环的故障问题

暖通空调中,如水系统出现了故障问题,就会使得供暖通风的施工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因此,确保水循环系统的通畅是暖通空调设备安装中的重中之重。在水循环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其冷冻水系统循环管道的不通畅。而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道交叉;二是水系统管道不清洁,而出现的这两方面问题都可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3. 暖通空调设备的噪声超标

一般情况下,空调末端设备之间的相互碰撞所引起的设备噪音是暖通空调设备安装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我国的风机盘管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所生产出的产品也都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噪音标准。但是其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生产厂家所提供的产品参数值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噪音标准值以及现场测试值。因此,暖通空调设备布局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设备的噪音超标,必要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

4. 暖通空调设备的结露滴水现象

结露滴水的现象是空调系统在调试以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致使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道安装不规范、管道保温不良、管道与管件以及设备之间不严密的接触等的问题都可能造成结露滴水现象的出现,关键材料的优劣以及管道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安装的效果。在设计管道布局时,管道的长度以及坡度都必须合适,不然也会出现结露滴水的现象。因此,在管材安装之前,就必须对其进行严密、系统、仔细的检查。为了冷凝水的尽快排出管道的布置安装要适合,必须时,甚至可以采取水封装置。

四、 暖通空调设备施工问题解决方案

1. 安装水管

安装水管是要考虑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法规。进行吊架时,冷却水管及冷冻水管要选用弹簧减振吊架,弹簧减震吊架尽量不要固定于楼板上,应选择梁以及固定在两根梁之间架设的槽钢横梁上。

2. 对于空调设备噪声的解决

空调设备的噪声是一直困扰着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问题所在,一般而言,处理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暖通设备安装时采用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的强度,这是从设备本身出发解决方案。

(2)从建筑层面也就是外界因素来说,对机房进行吸引处理也是一个很好地解决措施。可以选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或是机房内增加吸音材料以减少噪声外传。同时在施工初期尽量减少机房的门窗,对已有的门窗使用吸音材料进行处理,以减少空调设备的噪声外传。

3. 关于水循环故障问题的解决

水循环故障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即物理与化学解决办法。其中物理法可以实现对水质的有效处理,同时实现空调设备的连续排污。不足点在于需要每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排污处理,化学法主要是想循环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但它不适合对冷却循环水进行处理,整体的操作也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操作。一般而言,物理法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处理方式。

4. 关于水凝结的解决办法

(1)在对空调施工管道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管道的长度和铺设坡度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空调设备滴水凝结的现象。

(2)冷凝水的问题应该在安装布置管道时就考虑到,最终目的就是方便冷凝水尽快排出,同时需要重视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冷冻水管管道保温方面要考虑两点:一是管道是否完整,管道不能有冷损状况的出现,否则要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处理;二是管道是否密闭,这就要求施工时对管道仔细保护,不能出现疏忽导致管道出现损伤,需要做到不透气的效果。

五、 结语

暖通空调施工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保温的施工质量造成冷热源的流失,施工不良造成管道水逆流、制冷量不均匀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表述。正确处理一些常见异常的问题,才能保证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保持规范与严谨。在进行工程施工之时:首先要仔细了解施工图掌握设计的全部意图,紧紧把握空调安装工程的施工要点,全面对整个工程实行工程管理。从源头上加强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而确保暖通空调系统能常年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金祥.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范文6

关键词: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

正文:18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征服自然的物质革命。这场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发展,但是,人类物质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人类不断扩大的物质活动在加速物种灭绝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全球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水资源严重短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与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大量消耗各种自然资源的产业。建筑业产值约占世界产值的10%,为全世界提供了7%的就业机会,但消耗了人类所使用自然资源总量的近50%,能源总量的40%。以美国为例,商用和住宅建筑正在消耗近40%的总能源、70%的电力、40%的原材料和12%的淡水,建筑排放出30%的温室气体,并产生1.36亿吨重的施工和拆毁废料(约2.8磅/人/天)。我国现有建筑的总面积约400亿,未来中国城乡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建筑需用大量的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接近30%,加上建材的生产消耗16.7%,约占全国总能耗的46.7%,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在可以饮用的水资源中,建筑用水占80%左右,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用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站垃圾总量的40%。在当今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传统的发展观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观,它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中保持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和可持续文化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保护历史文化特色,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筑生态化成为实现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如果建筑领域不能够首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就谈不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建筑就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学领域的真实体现。

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结合一些国外的设计案例,介绍生态建筑的特点。

一、 设计结合地域气候,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的系统

结合自然气候的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在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的同时,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例如:英国BRE环境楼,三层框架结构,南面采用活动式外百叶窗,既减少阳光直射,控制眩光,又可根据需要调控日光进入;建筑物整个系统运作均采用计算机最新集成技术自动控制,各灯分开控制,自动补偿照明到的日光水平;南墙采用五个通风竖井构成自然通风及冷却系统,起到强化自然通风的烟筒效应。

二、 妥善利用水资源,建立建筑物内外的水循环系统

采用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自来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以及形成对能源的转换效应。如:柏林国会大厦的地下蓄水层(地下湖)的循环利用,柏林夏日很热,冬季很冷,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源和地下蓄水层的存在,把夏天的热能储存在地下给冬天用,同时又把冬天的冷量储存在地下给夏天用,国会大厦附近有深、浅两个蓄水层,浅层的蓄冷,深层的蓄热,设计中把它们充分利用为大型冷热交换器,形成积极的生态平衡。

三、 设计选用再循环材料,制定建筑物内外的各种物资循环再利用方案

在设计中对整个建筑生命循环的未来预先做出价值评判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铝材的初始能量值要比钢材高,然而,当结束在建筑中的使用寿命时,如果再循环利用,铝材比钢材消耗须较小的能源。循环利用铝材比从头制造它要少消耗90%的能源,同时减少95%的空气污染。使用循环利用玻璃与重新生产玻璃相比能减少32%的能耗、20%的空气污染和50%水污染。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内的亚洲研究院办公楼的整栋大楼中,就有50%左右的建筑材料是重复使用的,同时亦有50%左右的材料以后还可能被再利用。

四、 设计采用可再生资源,建立建筑物内外清洁能源合理利用系统

建筑师必须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常规能源,尽可能多地有效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天然资源,如太阳热能应用系统,用太阳辐射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取暖及制冷。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或者以建筑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生态建筑的本质是通过自身的合理存在把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地联系在一起,生态建筑不仅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价值观,还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建筑美学,是一种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真正体现了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共生美学。生态建筑学不再把功能与形式、空间与表皮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而是以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生态建筑美学成为一种与生态伦理紧密相连、与人类的未来紧密相关的崭新的审美维度。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生态建筑学进行探索,并初见成效。我国约有20多座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等都先后对生态建筑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如北京奥运村;广东科学中心等。我国建筑业正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建造一座便利、舒适和愉悦的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鹏飞主编.建筑生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