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营销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1
O2O这个概念从被首次提出以来迄今不到五年时间。这一个新的模式在世界上被很多行业所探索实践,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在我国,O2O也是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据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到2211.6亿元。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需要我们去研究O2O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利用好O2O模式。
1 O2O的内涵
1.1 O2O的定义
O2O的概念最早由TrialPay的CEO和创始人Alex Rampell于2010年8月7日提出。他在分析Groupon、OpenTable、Restaurant.com和SpaFinder公司时,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它们促进了线上―线下商务的发展。然后Alex Rampel定义将该模式定义为“线上―线下”商务(Online to Offline),即O2O。
O2O的概念非常广泛,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如今普遍被接受的定义为一种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即用线上营销和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消费模式[1]。卖方在互联网上自己实体店中的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进行营销,消费者在网上完成支付后去实体店享受产品和服务。但是这样只进行了一次O2O的过程,并未将消费者此次的消费体验反馈给卖方,这样和传统的营销一样不能有效收集顾客反馈的信息,因此,真正有效的O2O过程是带有反馈机制的形成闭环的从线上到线下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
本文认为O2O是一种用线上营销和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并在互联网上形成消费者体验反馈的全过程。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中的过程依次为①卖家在互联网上产品或服务信息;②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产品或服务,在线预付;③消费者预付的产品或服务发送到卖家;④消费者去实体店提取产品或享受服务;⑤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体验反馈。
1.2 O2O的特点
1.2.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本地业务
从对O2O的定义中可以发现,它是一种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模式。消费者在进行一次O2O的电子商务行为过程中需要亲身去卖家指定的提品或服务的地点去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这一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电子商务模式与B2C和C2C不同,消费者进行B2C或C2C模式的电子商务消费时只需在互联网平台上选中商品在线支付,然后等待快递上门即可,如果是服务类产品,消费者就无法通过物流获取该服务。从这一个不同可以看到,O2O在本地市场的潜力巨大,消费者进行O2O交易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本地的卖家。Alex Rampell在提出O2O时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现今的美国互联网网民每年网络购物的消费大约有1000美元,假设这些网民每年的收入有40000美元,那么剩下的39000美元将会消费在咖啡馆、餐馆、加油站、理发店等本地市场中去。有数据表明,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1]。由此可以看出,O2O比较适合那些无法通过快递送达的且离消费者近的本地的服务型产品。
1.2.2 物流成本降低
目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当前物流业的“最后100米”成为各大物流公司的难题,亟待解决,而O2O商业模式则很好的规避了物流的最后100m这一环节,采用线下实体消费的方式来让消费者主动去寻找商家,从而扩大了服务的覆盖范围,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还节约了成本[2]。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卖家的价格竞争力,近年盛行的团购网站就是O2O模式的代表,在团购网站上时常可以提供卖家的促销、打折等信息,这些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低价格一定程度上来自物流成本的节约。
1.2.3 在线预付、营销效果的数据监测
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预付线下商品、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对于O2O卖家来说,销售数据的量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线下的卖家通过发传单、广告等传统营销方式来扩大销售量,即便是用到网络宣传也无法计算其营销的效果。而B2C和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在线支付来统计销售情况。O2O模式融合了B2C和C2C的这一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来弥补了线下商务的这点不足和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O2O模式同时可以准确地统计出消费者的行为,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2 O2O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卖家诚信问题层出不穷
国内O2O企业暴露出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以团购网站为例,某网络调查结果发现,诸如付款后卷款走人、网上货品或服务描述与实际不符、线上诱人线下限制、额外消费多、高标底价、发表虚假折扣信息、服务注水、退换货比较困难等等问题层出不穷[3]。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随时退款、过期退款服务的退出,“消费者在付款前是上帝、付款后什么都不是”的现象少了,但是实际服务亲身享受后才知道与描述不符后无法要求退款这一现象仍大量存在。O2O互联网平台由于需要获得商家资源,对商家资质审核要求降低,导致服务品质低于预期,很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发生。
2.2 个性化程度与用户黏度总体不高
社会大生产的环境下提供的产品有时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他们更加注重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O2O模式对服务型尤其是体验型的产业将是最佳的选择,O2O依靠线上推广交易引擎带动线下交易,加大商户的介入和用户的体验感[4],因此,用户体验对于消费者更加重要。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因人而异。一些卖家在接触O2O时只是简单的将线下产品或服务搬到了线上,服务的个性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潜在消费者需求,导致用户黏度不高。
2.3 O2O经营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对于O2O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团购,团购网站在开始阶段赢得了风投的热捧,各种关于团购的商业计划在风投的帮助下成为现实,团购成为O2O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2013年6月来,风投对于团购网站的兴趣降低。有些团购网站为了提升用户数量,扩大经营领域,不断在全国扩张,虽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各大团购网站开始打上价格战,毛利率在10%左右甚至更低。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已有1027家团购网站倒闭,占所有运营团购网站总数量的18%。即使是团购巨头境况也不乐观,继高朋、开心团购裁员之后,包括窝窝团、团宝网等网站都开始大规模裁员,数量超过50%[5]。单一的经营模式使得各大团购网站缺少核心竞争力,把价格作为武器,出现倒闭浪潮。
3 问题解决的对策
3.1 加强诚信体制建设
O2O平台如团购网站应加强对进入平台的商家的资质审核,严格把关,宁可少一些商家入驻,也不能让资质不够的商家蒙混过关。本文对O2O的定义中提到消费者的体验反馈机制,O2O平台首先应利用好这一反馈机制。消费者完成一次O2O体验后再回到线上对此次体验进行评价。正面评价帮助卖家进行宣传;同时一旦卖家实体店的质量低于网络承诺时消费者可以对其进行负面评价,同时其传播迅速对商家的负面影响也更大。由于O2O模式线下的主体多数是服务企业,保障线上描述与线下服务的一致性将是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重视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第三方支付的引入可以是消费者放心购物,提升顾客体验质量。
3.2 以CRM(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提高用户黏度
营销效果的数据监测是O2O的特点之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对O2O平台网络流量、用户点击行为、购买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出哪些是关键客户、哪些是普通客户。对于关键客户需要通过情感维护、销售维护等方法维护客户关系,挖掘相关需求。情感维护主要是通过E-mail或手机短信发送节日问候、生日祝福、订购优先权等;销售维护是记录客户消费记录,分析消费习惯,以在以后向用户推荐产品或服务[6]。对于普通客户应分析客户行为特点,针对有升级潜力的普通客户,努力培养成关键客户以提高客户黏度。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2
“精众化”需赋予品牌更多探索意义
今天,大众市场的碎片化加剧,市场正在被瓦解与分化,消费者因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而呈现出精众化聚合的趋势,而互联网思维进入各个领域,互联网思维深度浸入大众市场,带来的是潘渴谐〉募度繁荣。原有的消费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有品质的消费市场目前还处于稀缺阶段。消费群体的重新聚合,在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升级与转型,品牌需要去思考如何激活和创造精众消费的新需求。
对于面向精众时代的产品和品牌而言,不仅仅是要解决产品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中国很多品牌在过去主要面向大众市场,解决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但是,面对精众市场却缺乏吸引力。
很多引领趋势的品牌,则重点把精力放在了“为什么”上面,例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未来中国很多本土品牌都要思考如何解决精众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终极价值的追求。
另外,对于精众而言,消费不简单是一种需求的满足,更成为一种探索,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例如,这几年在旅游行业,自助游、自驾游兴起,旅游服务行业正在面对精众市场做新的产品定义,核心点在于为精众创造更有体验感的探索,发现新的内容比看到更美的风景对于他们而言会更有意义。
再比如,华为手机对其品牌进行升级再塑,推出主打爵士人生的Mate7,使华为在精众手机市场牢牢站住了脚,对于精众而言,他们需要和品牌建立“更具品味的生活”以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科技体验”的联系。
品牌需融入“年轻化”的语境
如何能够融入年轻化语境,使用年轻人所习惯的沟通方式,是品牌年轻化升级的首要任务。对于85后、90后人群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与产品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有独特风格;第二,需要具备有情感态度的表达;第三,需要具备高颜值,无论是在产品包装上,还是在广告内容传播上,都需要展示极致和简洁的品牌形象。
同时,在品牌融入“年轻化”语境的过程中,品牌需要关注和了解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他们特有的“文化”中寻找品牌立足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关注自我,品牌所塑造的形象,一定不能高于他们,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玩到一起,建立相互的认同与匹配。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品牌所标签化和符号化,他们所需要的品牌,一定是能够让他们可以深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新形态下的年轻营销是让年轻人自己加入到品牌传播战役中来,发挥他们的才艺和特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成为品牌传播的一员。不管是高逼格,还是高大上,让他们自己去定义,让年轻人为品牌做创意,让年轻人来塑造他们所需的品牌,而品牌只需为他们提供平台和产品,以及肯定与认同。
品牌如何应对互联网商业?
所有的传统企业和本土品牌都想拥抱互联网,而目前互联网更多的是被用于品牌营销的通路与平台。对于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成为它们线上销售的渠道,将线下的产品搬到互联网进行电商销售。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只专注于提升线上的销量,反过来又将会冲击到线下经销体系,其中利弊需要企业主平衡把握。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3
前不久,微博曾盛传,某位没做过互联网的成功学讲师的弟子,大开微博营销课,只喊几句口号,便能赚得传统行业老板数百万的上课费。而以此为生的团队、个人,全国还有很多很多,在微博营销的热度慢慢散去的同时,微信营销正当热门,各类所谓成功案例也
纷至沓来,讲微信营销的人通过微博招生,或者在大谈微博营销落寞的同时,自己却还用自身微博僵尸粉大作品牌推广,让人哭笑不得。
微营销,不能简单地以推送为重复动作,这个与在大街上重复贴牛皮癣广告的动作毫无差异,如果仅仅是按照教材、书籍上将微营销定义为:信息推送、卖萌、活动告知等,就失去了微营销的特色,也产生不了实际的结果。
从整体来看,微营销,更应该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销售结果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更可以看成是营销行为中的品牌包装、推广。
通俗来讲:任何微营销平台,都不能完整解决营销问题,仅仅是更好的推广和传播产品品牌、服务、口碑的途径。基于微营销的平台,需要的注意的因素:
1. 用户粘性,需要经营和时间。用户数量不可能一撮而就,所以现有老用户的转化,和种子客户的培养,需要时间。
2.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推送,用户更喜欢是贴心的交流、指导、专业信息的沟通,而非强制的显摆、卖萌。
3. 基于粉丝属性的定向推送,对于内容专业度要求较高。常见的微营销从业人员,喜欢从各种途径寻找段子,甚至是代运营托管,严重忽视了自身产品或者行业度的专业度。所以尽管有客户群体,但枯燥的复制粘贴,无法进行有效的内容沟通,往往丧失了成交的机会。
4. 移动互联的碎片化信息,轻应用类似插件有助于提高线上服务质量。互联网的网友更重视的是自身的感受和虚荣心,若有条件,可以基于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或者手动,增加关于自身客户群的专属服务,如:VIP 会员的专区、基于商户的积分、等级、特权。
5. 线上服务感受,需要客服的技巧,但实际自身产品口碑和客户关系维护要有完整的规范、体系,并且有强大的执行力,不能简单粗暴的去套销售说辞。
6. 网友的互动,要有归属感,符合目标客群的购物习惯,互动内容简单,适合用户传播。将简单的线上互动,适当转化为线下的活动形式,增加目标用户的好感。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4
张波是上海翼码公司业务支撑部总监,是国内电子凭证和O2O领域的先驱之一。翼码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是二维码,最早开发电子凭证是为了供中国移动做营销回馈用的。手机用户拿着移动发送的短信去麦当劳,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领到一个套餐。2012年,生活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化势头开始高涨,“O2O”开始成为业内热炒的商业模式。实际上O2O这个词是由美国人Alex Rampell在2011年8月提出来的,指的是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这两个“O”是指Online(线上)和Offline(线下),并没有明确的顺序方向,既可以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也可以从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或者可以排列成长长的循环链条,实现线上线下的多轮互动,这中间有无数种可能。
按照Alex Rampell的说法,移动互联网模式下O2O的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前景惊人。张波把自己贴在博客上的思考文字集结成书——《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探讨的就是O2O两个世界的关联:虚拟的互联网和现实世界。
《商学院》:你认为O2O的本质是什么?
张波:我这本书的核心是讲商务的三个基本类型:营销、交易和消费体验。营销是企划行为;交易包括线上和线下的,都是营运行为;体验是用户感受行为,比如看电影、坐火车、吃麦当劳、打网游等。在当今互联网领域里,这三种行为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实现,都是我们讲的O2O。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O2O的概念一目了然地定义出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服务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真实世界互动的新型商业模式。更简单地讲,就是虚实互动的生活消费新商业模式。它将改变我们的消费理念,这是未来10年O2O大发展的新模式。所以现在有种观点认为单纯的电商会灭亡,就是因为电商会跟零售融合在一起。以后无处不电商,就是这个道理。
《商学院》:给你印象最深二维码营销成功案例有哪些?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5
一、互联网推动政务服务升级
所谓线上政务服务,是指政府将面向公众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进而提高信息到达率和透明度、减少线下资源配置、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以及提高市民满意度。譬如网上驾照约考的提供就可以减少线下排队人数,汽车上牌摇号则可以通过信息化监控避免利益寻租,要避免造谣传谣也需要政府善用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
线上政务服务在悄悄升级:不再只是与政务门户网站划上等号。政府部门正在通过多种渠道与市民良性互动,进行信息和服务提供。此前线上政务服务主要形式为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账号,但在精准匹配用户的服务诉求、提供基于HTML5行业模板的富媒体应用上,百度直达号更胜一筹。
二、除了直达号,百度拥有政务合作基础
相比微博、微信和官网,直达号可以被精准搜索,当用户用手机搜索“兰州社保”“兰州违章查询”这些关键词,均会给出兰州三维服务的直达号,这让用户更容易发现线上服务进而避免去“办事”时走弯路。直达号拥有更加丰富的接口、基于行业模板的强大自定义功能,还能将政务服务极度依赖的地图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整合起来。
百度此前与政府合作已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北京健康云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云计算应用,百度大数据引擎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进行流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与药监局合作提供药品查询,与山东旅游局深度合作……不胜枚举。
可以看出,百度对政务服务其实是有雄厚的沉淀的:不同领域和地方的政府部门需要什么,信息化症结在哪里,是否需要舆情监控,与地图、大数据这些新兴业务如何结合,双方数据如何同步共享这样的细节问题,百度都比较清楚。
政务服务期望更加智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百度直达号刚好具备对应的特性,未来或将成为政务服务又一个必选项。
三、直达号在营销之外的服务价值
百度拥有PC和移动端的流量入口,通过可以基于大数据、LBS等技术精准地匹配用户需求,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拉新、获取订单以及挖掘用户需求,具备极大营销价值。
政务网站显然不是以“营销”为目的,而是重视“服务”:便民服务、政务咨询、官民互动和民意收集等等。
线上营销定义范文6
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指出:“企业有两种营销:一种是下游的营销,发现并满足消费者需求,达成产品的销售;另一种是上游的营销,研究和思考未来市场,树立人们心中的品牌,发展一个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不断创新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人们对上海世博会的关注转变为对企业品牌的认知,进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呢?
“世博牛奶”―伊利重新定义牛奶的“世博标准”,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线上线下兼顾的营销战略,以“公益”、“绿色”为营销支点,创新体验营销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最终促进产品销售,伊利在上海世博会的营销大战中表现极为出色。
“世博标准”:重新定义乳品标准
伊利认为只有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系统管理方法,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持续创新,才能让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伊利走向世界的“练兵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成为伊利向世界展示魅力的大舞台,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系统管理能力,伊利为世界乳品行业定义了一个超越以往的“世博标准”。
伊利的“世博标准”工程是一次对品质、渠道、科研及公益形象原有的诸多标准和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第一,升级伊利品质标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营销质量;第二,全面深化伊利产品的销售渠道,确保产品销售的及时性及精确性;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刷新“国人饮奶”的生产标准;第四,用公益路线的营销方式达成企业和社会多方的共赢,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增加品牌价值。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重大事件营销成败可用三大“指标”衡量:首先,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能力大小,这直接体现在销售布局上;其次,品牌提升空间大小的检验;最后,企业是否由此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的能力。
由此可见,“世博标准”工程为伊利的世博营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传播
为了充分运用“世博会唯一乳制品企业”的营销优势,伊利制定了线上线下兼顾、内外兼修的营销战略,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掀起世博营销。
在线上宣传活动方面,电视媒体的力量依旧强大。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受众是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上海世博会各项信息的,有29%的受众选择通过电视观看上海世博会,仅次于选择亲临现场的46%。因此,伊利选择以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为主的广告传播战略,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全方位地宣传伊利作为“世博牛奶”的品牌理念。
2009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节目中,伊利组织消费者现场见证伊利“世博标准”牛奶的899项检测,用事实告诉世人“世博标准”是怎样炼成的。2010年当上海世博会开幕时,伊利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直播主题广告。伊利的品牌影响力,在上海世博会开园之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线下营销活动方面,有了北京奥运会营销的成功经验,伊利的世博营销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早在2007年,“世博未开,营销先行”,伊利“世博牛奶”便携手世博吉祥物“海宝”,伴随着上海世博会宣传走遍了中国各地,将伊利“世博牛奶”的品牌诉求嵌入消费者的心智。伊利还借助上海世博会,顺利地完成了“以华东为龙头,盘活全国一盘棋”的营销布局,通过创新的体验式营销模式,吸引消费者参与到分享世博、分享“世博标准”牛奶活动中,将“中国馆”、“世博牛奶”概念融合到一起,引入社区普通人的家庭。通过世博营销,伊利精准布点,拓展销售网络,有力地巩固了伊利品牌的市场地位,提升了品牌形象,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除了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外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外,伊利还加大了在上海世博会园内的营销力度,精心策划各种营销活动。针对来自国内外每天高达30多万的消费人流,伊利在原有43个固定销售点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100多个流动售卖车,这些流动售卖车分布于园区内各个热点场馆以及人数较多的地方,让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伊利“世博标准”牛奶。
以上海世博会为营销平台,将事件传播、品牌形象推广、产品销售促进等多种营销手段整合、统摄到“世博标准”牛奶的品牌核心诉求之下,伊利的整合营销传播取得了预期的营销效果。
正是得益于伊利线上线下兼顾、内外兼修的营销战略,伊利的世博营销有力地促进了产品销售。例如,今年5月上海世博园开园,在两周之内,仅仅在世博园园区内,伊利的日均销售额就突破了35万元大关。
互动参与:创新体验营销模式
伊利的世博营销,注重强化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在赢取消费者好感的基础上诉求伊利的“世博标准”牛奶。为此,伊利创新世博体验营销模式,让消费者在回归爱和自然、享受关怀与绿色的同时,记住伊利的“世博标准”牛奶。自上海世博园开园以来,伊利以“公益”和“绿色”为主题策划实施了多项营销活动,同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传播相关活动信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伊利组织的“公益”、“绿色”活动。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残疾人兴建的馆。为了践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伊利参与了生命阳光馆建设,为关爱残疾人尽了自己应尽的力量。伊利参与育乐湾建设―育乐湾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绿色天然牛奶的加工过程,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
而世博母婴服务中心是伊利为上海世博会贡献的又一个公益项目。在遍布整个上海世博会会场的伊利世博母婴服务中心落成之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对此项目进行了详细报道、解读,将伊利世博母婴服务中心介绍给全国电视观众,同时将伊利品牌的“公益”内涵清晰地传达给了广大的消费者。
在“公益”之外,伊利的“绿色”体验营销同样是出手不凡。上海世博园入口处矗立的“中国馆”,是用伊利的绿色包装盒搭建的;育乐湾内由废旧的伊利牛奶盒压制成的“环保座椅”,时刻向游客们传递着伊利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伊利的“绿色”体验营销还借助社会化媒体,通过新浪微博开设了“绿社会”公益主题微博,让无数粉丝进入发现上海世博会之“绿”的美妙旅程,引导一个“绿社会”从线下走向网络: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记录了伊利和上海世博会的“绿色”闪光点。伊利通过“绿色”体验营销,直观地再现了自己近年来一直在践行的“绿色产业链”发展战略,同时也影响了更多的参与者和受众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议题。
业内人士指出,体验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对参与者情感和行动的肯定,继而获得价值认可、品牌认知。在伊利世博体验式营销活动的背后,是伊利世博营销理念、品牌价值诉求、消费者意愿的和谐统一,伊利满足了消费者体验世博、追求快乐的心理需求,并将伊利品牌及产品的“公益”、“绿色”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创新世博营销模式,在为消费者创造品牌价值的同时,丰富品牌内涵。伊利品牌倡导人类之爱、自然之爱,其行为发自内心而真诚,是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高度关注的,它们自然乐意追踪报道伊利的“公益”、“绿色”活动,著名品牌与强势媒体的力量合而为一,作用于更多的消费者,使“公益”、“绿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