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 课程 教材 开发 教学

当前,在我国的职场环境中,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自2010年秋季起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江苏省已经推进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通过系列活动,已经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缺少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整合各自学校自身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集聚了资源与开发力量,力图开发体现江苏精神,具有职教特色,兼具通识性和普适性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教材。

通过课程开发,我们重新审视研究背景和课程定位,提炼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于完善课程模式,推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材的开发特色

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材的开发能够集聚多方面力量,在编写团队、价值取向、体系结构、教学模式等多领域体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1.凝聚骨干力量,形成编写团队

课程教材的开发凝聚了骨干力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把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规范融入到教材中。同时,教材编写成员都是各职业院校的一线骨干教师以及在研究课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因此,由于教材建设团队组成结构合理。所以教材既能把握职业教育的理念,又能符合职业规范要求,同时又能零距离地把握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形成地区特色。

2.源于教学实践,活动夯实基础

课堂教学是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材编写前,江苏省已经在2011年全面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试点工作。部分试点学校将此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用李洪编写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在一、二年级课程体系中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于2011年纳入江苏省职业教育“两课”评比,为教材的开发奠定了课堂实践基础。

只依靠课题和教师,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在试点过程中,我省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让此项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各部门。试点职业学校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企业实践体验、主题创新活动设计、社团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模拟演练、专题演讲比赛、知识辩论赛、板报与手抄报设计评比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实施此项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和比赛切实推进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为课程教材的开发夯实了实践基础。

3.明确价值取向,强化素养提升,逻辑体系严密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在价值取向上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教材的开发内容包含“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个层次的要素,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

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具体技能的表面,而是将健康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中,内化为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来,以此来形成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文化。

教材的逻辑体系严密,既有“工作前”的“预防”,又有“工作过程中”“控制”,以及“工作后”“治理”“保障”,也就是说“防、控、治、护”构成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内在的一个逻辑体系。教材依据这一逻辑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以及内容的呈现。

4.体现学生中心,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版教材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研究,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教学内容贯穿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练习中。

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很重视预习的作用,经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调查任务。鼓励学生寻找、记录安全隐患,课上展示讨论。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注重实践演练。例如消防安全一课,老师设计知识拓展,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疏散方法和疏散线路,活学活用。学校还把过期的灭火器发给学生操作练习,相互纠错,评价鉴别。通过以教材为依托设计出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二、课程教材开发中的问题

随着新教材的出版,江苏省各试点学校在二年级毕业生中广泛使用了新教材。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的仓促和编写人员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存在的一些体系内容、资源及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今后继续完善课程找到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1.缺乏统一标准和后续资源开发

经调查,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采用的课程形式有专业课渗透模式,有选修课形式,有些形式还未纳入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中,具体的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各学校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准。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学校授课教师反映缺少课程标准、教学指导、学习手册资源等配套用书,这样使得教师缺少课程教材实施使用的方法指导,无的放矢。职业学校还缺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专业特点、整合学校自身资源的校本教材和资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的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并且把这些基层试点学校的教学资源汇总起来,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拓展训练。

2.师资力量匮乏

从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材实施主体来看,试点学校的师资主要是由专职教师、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但由于职业健康安全是一门通用技能课程,既有文化课程的知识特点,又更多地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因此导致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均不能胜任此非所教领域的教学工作。同时在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中,专业教师比例较低,且参与积极性不高。专业教师的缺乏使得这项教育的职业性不强,且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因此,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3.缺乏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课程没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活动难于在课堂内展开,缺少活动的真实环境和场所,缺少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例如要求学生学习防尘,但是缺少口罩等教具;对机械专业的学生讲机械安全则缺少真实的实训环境。

三、完善课程教材的建议

1.组织形式多样,重构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年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组织教学课程。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生产实习活动等建设健康安全校园文化,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学校尝试组织机电专业学生对校企合作企业参观,听取工厂安全员关于机械行业安全知识及防范技能的讲解。

要完善教材,就要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建设,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数字化平台,构建江苏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学校以“职业健康与安全”市级重点课题为抓手,建立了课题资源网站,定期上传课件、视频、讲座等资源。学校从苏州工业园区地域出发,实现特色开发,邀请企业专家结合实训参与资源开发,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

2.培养专业师资,打造骨干团队

针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状,要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师资培养。继续优化课程教师的组成结构,提高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将教育主题融入各主题培训内容中,逐步提高教师健康安全的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例如,从2011年起,省职教学生发展中心组利用班主任培训契机,开展专题培训。参训骨干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论文等方式,从能力上获得实践的经验,为课程教材的后续开发凝聚了骨干力量。

课程的后续开发,应该组成一个由德育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等主要执行人组成的团队,同时也鼓励职业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形成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团队合力,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任务。

3.自编学习讲义,进行专业渗透

职校专业种类较多,所以在使用新编通用教材基础上,还可尝试应用自编教材,广泛进行专业渗透。例如学校在省编教材基础上,由何语华主任主编了《珍惜安全 远离危险》的安全读物作为职业健康教育的补充。该教材从学习和锻炼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心理健康和社交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方面阐明了提高安全素养的必要性。学校还结合各专业的职业特点编写讲义,与主教材、校本教材配合使用,实现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直接与职校学生未来的岗位对接。

参考文献:

[1]许曙青,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透视[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2]王妮.安全教育:基于生命教育的模式探讨[J].发展,2012(12).

[3]许曙青.以生命的名义――江苏省职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掠影[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4]李全寿,程慧.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文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8).

[5]顾建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我之教学观与教材观[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6]杨晓华,许曙青.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2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及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卫生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加强、实习中的巩固和岗前再加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 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字] 建筑施工 安全 培训理论与操作实务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人的素质决定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阐明了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应达到的以下要求:

一、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首先是必须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中有很多关于安全生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必须掌握有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建筑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安全生产过程的危险源也非常多,对任何一个危险源未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从业人员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活动的具体操作者,必须掌握与生产有关的安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本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是必须掌握有关的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在可能导致从业人员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从业人员应当了解掌握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

二、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以部门令的形式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包括地方性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等。对这些规章制度,从业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许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从业人员工作的准则、行动的指南,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以便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切实抓好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岗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每个岗位的事故发生率。

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与培训,这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建筑业的人员素质来看,在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80%以上来自农村,其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如何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以进一步提高行业职工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业务素质,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管理的角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多个领域和部门,从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本身的角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贯穿了计划、实施、评估(检查)、改进等几个子过程的PDCA循环系统。该系统的流程图如下:

下面就以上流程图,对安全教育和培训涉及的几个子过程进行阐述。

一、必须确定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必须确定安全培训的指导思想,这是企业开展安全培训的总的指导理念,也是主动与否开展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关键,只有确定了具体的指导思想才能有规划的开展安全教育的各项工作 ,这也是实现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基础工作之一。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改进等诸多环节,只有确定了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才能实现企业安全教育系统的PDCA循环,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保证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的前提下,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才能得以顺利的实现。

二、企业必须制定符合安全培训指导思想的培训计划

确定了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后,企业必须依据年度承接任务的情况编制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主要的内容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通用安全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的培训,企业在对使用的法律法规适用条款作出评价后,应开展法律法规的专门培训;

2、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3、建筑施工主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同行业或本企业历史事故的培训;

第二部分: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4、岗位安全培训;

5、分阶段的危险源专项培训;

内容确定后,应确定培训的对象和时间,一般来说,培训对象方面主要分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般性操作工人;培训的时间可分为定期(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年度培训)和不定期培训(如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分阶段的危险源专项培训等)。

培训的内容、对象和时间确定后,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还应对培训的经费作出概算,这也是确保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实施的物质保障。

然后是确定培训所需的师资,最后确定培训的形式。

三、应建立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目前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讲,学员听",如果是对于管理人员,一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的同志在某些问题上的见解,不一定不如某些教师,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推广交互式教学等现代培训方法。从培训手段看,目前多数还是"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的不太普遍。从解决行业内较大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看,采取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大范围开展培训势在必行。

特别是对于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方面,应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趣味性的原则,建议采用发放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小手册,播放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的方式增加培训效果。

一般的安全知识小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

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可采用计算机和投影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人进场时进行;内容应以声、像、动画相结合的为主要体现模式,安全教育多媒体教程一般框架内容如下:

通过采用多媒体教育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寓教于乐,针对一般性操作工人的特殊情况,取得最大的培训效果。

现场的技能专项教育与培训适用于专门的工种,如井架、龙门架操作人员的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培训等。

另外,班组班前活动作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补充,应予以充分重视,班组成员通过了解当日存在的危险源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并作为自己在施工时的指南,当天作业完后由班组长牵头对所属工人进行安全施工安全讲评。

四、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

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是搞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关键的一个环节。分阶段的专项培训主要按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作业活动)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饰装修阶段、退场阶段,首先在工程开工前针对作业流程和分类对整个项目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和一般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的分布制定培训计划。项目危险源的识别与分阶段专项安全教育一般流程如下:

五、培训与考核

考核是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据考核结果,可以评定员工接受培训的认知的程度和采用的教育与培训方式的适宜程度,也是改进安全与培训效果的重要输入信息。

考核的形式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面形式开卷,适宜普及性培训的考核,如针对一般性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书面形式闭卷,适宜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年度考核。计算机联考,将试卷用计算机程序编制好,并放在企业局域网上,公司管理人员或特殊工种人员可以通过在本地网或通过远程登陆的方式在计算机上答题,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公司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

计算机联考网络拓扑图如下:

现场技能考核的方式以现场操作为主,然后参照相关标准对操作的结果进行考核。

六、培训档案的管理

培训档案的管理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培训档案,在整体上对培训的人员的安全素质作必要的跟踪和综合评估,在招收员工时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比对的结果可以作为是否录用或发放安全上岗证的重要依据。培训档案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管理,并通过该程序完成以下功能:个人培训档案录入、个人培训档案查询、个人安全素质评价、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综合评价。

七、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

开展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改进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诸多环节提供信息输入,评估的内容主要从间接培训效果、直接培训效果和现场培训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间接培训效果主要是在培训完后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培训采取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技巧方面进行评价,直接培训效果的评价依据主要为考核结果,以参加培训的人员的考核分数来确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现场培训效果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情况和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频数来确定。以上几项构成了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的综合评估数据。其一般的计算公式如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其中提到的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核心,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才能保障安全生产,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安全管理人员能抓、会管;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病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还非常严峻,职业病人数非常多,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

本文结合南京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具体状况, 对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现状、特点、培养内容及培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教育的多方面原因分析

(1)安逸的生活环境。高职学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温室里,未经历过风吹雨打,也就不曾意识到被风吹被雨打的危险性。如今的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在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去重视日常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生活的危机已悄然降临。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形成单纯的心理,缺乏社会经验,使得他们对复杂社会中的不安全因素都缺乏心理准备,更不用说应对能力了。

(2)学校的疏忽。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不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更是很少投入资金和精力。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片面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殊不知,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不应无足轻重,而应非常重视,并应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以考核。

(3)年轻的心态。经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细节,且喜欢依赖别人,生活较为懒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因为年轻,所以缺乏社会经验,想法不成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年轻又有活力的时期,喜欢挑战冒险性的事情,又往往不具备自我防卫的能力。当危机降临时,自己却无动于衷。

2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特点

职业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心理等素质的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 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 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普及安全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安全素质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校园环境、专业交叉、教育资源、大学生自身状况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3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由于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场所和岗位不尽相同,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同,潜在的危险因素差异也很大,开展与本行业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不同专业有不同安全知识结构、安全技能,比如工程机械类应加强工程机械安全操作知识学习,化工类应加强化工安全知识学习,等等。

(2)行业相关的应急知识。不同的行业发生事故后产生的事故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加强适用于本行业的应急知识培训,比如工程机械类专业应加强翻车、火灾和机械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3)事故案例分析。加强与本行业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筑类可重点加强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对策

(1)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必须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得到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

(2)加强专业师资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现场接受职业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3)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为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学、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更广的安全知识、接受的渠道更多、学习的形式更丰富,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5结语

社会大家庭,应该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输入血液,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供支持。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职业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 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

[3] 刘伟,陈晓红.现代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研究[J].安全,2011(2).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5

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体育教育中缺乏生命安全教育,会导致 教育丧失应有的完整性,致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缺少较强的适

应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从体育课改推行后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

期望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改;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一、体育教育中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有关生命与安全的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们生存能力和生命安全自我保护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充分注重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能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感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提高他们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内在价值

危险或灾难的降临往往瞬间而至,毫无前兆。在体育教育中有机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能够使学生们掌握某些运动原理和运动技能,并指导学生在灾难来临时的自救。体育课改客观上提高了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地位,本质上提高了体育课程的内在魅力和实践效果。

(二)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实现体育教育的追求目标

注重生命安全教育,是“以人为本,生命无价”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具体体现。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意愿的基础上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体育教育的重大目标会得以自然顺利的实现。

(三)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实现体育课改的内在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长远目标。因此,体育教育改革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体育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个人安全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实现其团结协作精神。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时展形势。

二、当前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

素质教育的进程正在推进,因此,多数学校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观点和立场,即非常注重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考评,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使生命安全教育显得有些失衡。

(二)学校出现不尽合理的怪现象

文化教育课的重要性,致使学生在承受繁重学习负担的同时,忘记了自身体质健康。因此,很多学生运动量少,体质差,认为体育教育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长此以往,学校内的胖学生逐渐增多,眼睛近视的学生也逐渐增多。

另外,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大,致使家长不理性的想法也影响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现。家长一味严抓孩子的文化课,而不愿孩子过多的参与体育活动,防止孩子被碰被伤。这无疑成为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一大障碍。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合时宜

可能基于对生命安全事故的恐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着较大的改变。他们在教课时往往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学生的素质达标成绩就会掺杂虚假成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远。

三、改变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措施

(一)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高度的生命安意识。老师也有责任将这种意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健康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细心体会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心里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才能真切懂得不安全因素及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学生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二)改变家长和学生的学习观念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因此,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改变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生命安全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拥有了健康身体,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所保障。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更应当具备长远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融入体育教学,及时接受生命安全教育。

(三)革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直接载体。学校应当革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他们正视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不要因为一些事故,而放弃对体育教学的信心。毕竟,体育教学直接关系的生命安全教育的落实和实现。

另外,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体育教师更应当杜绝体罚学生现象,并注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挖苦学生,顾及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所引发的事故。

(四)严格抓好体育教学课堂的纪律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是理所当然的。在体育教学时,老师要严格抓好教学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完成学生更好的自我约束,杜绝教学气氛散漫的现象。此外,老师要秉持人文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友好行为和身体伤害行为。

(五)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排除生命安全隐患

体育教师在课前应当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总之,要消除对学生生命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四、结语

体育课改的推进客观的要求注重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因此,学校要从整体上树立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并时刻强化这个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注意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及职业道德的提升;注意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纪律性的培养;注重体育教学设施隐患的排除。总之,在体育课改前提下,抓好生命安全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冉幼义.学校安全事故的思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5).

[2]张雪梅.从学生伤害事故谈学校与未成年学生的责任关系[J].中国教师.2003(1).

[3]孙惠春.学校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3).[4]秦毅妮.体育课程中英渗透生命安全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和高中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离开过父母、家庭的新生来说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处处充满挑战。如何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就是入学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丰富而繁杂,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都是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拼搏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大学的学习为他们的兴趣和知识的积累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对专业及课程设置的了解和认识是他们今后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他们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学习目的,他们才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才能正确认识所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学院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介绍有关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的想法,以及每门专业课教授的内容;也可以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给新同学做专业知识报告或专业前沿介绍,让新同学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使他们坚定专业思想,热爱所学专业,乐学自己专业。

二、学习方法教育

大学的学习由高中时的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一下子变为讨论、多媒体、讲座,甚至是脱离课本的大量信息的介绍、启发,以及教师科研领域、成果的介绍,对这些方式方法有的同学会陷入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学习。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甚至出现多科不及格被迫退学的现象。因此,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优秀的老生介绍学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开展讲座、辅导员老师勤督促、同学之间交流体会等方式都是新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三、校规校纪教育

让大学新生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遵守执行,是他们能够顺利在校学习生活的保证。在入学之初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哪些做法是学校允许的,那些是不允许的。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些同学就是因为缺少对校规校纪的了解而糊里糊涂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校规校纪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发放《学生手册》自学,也可以组织班会集体学习,组织校规校纪知识竞赛,找出本校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更可以自编自演小品、话剧等活泼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自己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学校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如今,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大,而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将来学生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已经由国家分配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为了将来能顺利就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到将来就业有计划,不盲目。学校对新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让他们一踏进校门就要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避免“直接告之学生适合什么职业,不适合什么职业”的误区,更多地是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职业和选择职业,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去定位职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切忌把职业生涯设计简单化。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并配备专门机构和教师加以指导。

五、心理健康教育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难免产生焦虑不安、无所是从等心理问题。大学生虽然从年龄上已经成人,但他们的心里还远未成熟,难免在处理一些事情时遇到挫折,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从新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网络文化教育

出现与发展,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思维、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接受新知最快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此时如果对他们不加以正确引导,听之任之,长此下去,他们就会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会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毒害。对大学新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懂得利用网络学习和娱乐,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关系,教育他们遵守网络道德和国家法律。

七、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