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循环利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质循环利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质循环利用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1

养殖场的位置在养殖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规模养殖场过分集中在城市近郊,养殖场又没有或缺乏粪污处理措施,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在规划选址时要进行全面调查,并请环境、卫生等监测部门对当地环境质量、饮用水质量、土壤质量等进行全面监测,且要有长远规划和环保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养殖场要远离大型化工厂、医院、垃圾场等污染源,并远离河流及居民区。

二、搞好圈舍设计布局,减少畜禽粪污排放

在进行圈舍设计时,对雨水和粪水必须采取雨污分流,以减少污物排放,对粪尿及污水必须采取干稀分离,将分离的干粪建堆粪房堆积发酵,以减少沼气处理量,尿及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

三、干粪堆积发酵,杀灭病原还田

畜禽粪便是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正常的粪便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等。但如果所饲养的畜禽有发病的情况,则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病原物质,如果直接施用会出现传染病虫害、发酵烧苗、毒气危害、土壤缺氧和肥效缓慢等情况,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也可能成为畜禽养殖新的传染源。

为此,主要应采用粪便堆沤处理生产有机肥,通过发酵实现对粪便的处理,通过调节畜禽粪便中的碳氮比和人工控制水分、温度、酸碱度等条件,利用腐熟过程,伴随着有机物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有机质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生产有机肥料,然后集中运至果园、林地,用于果园、林地的基肥和追肥。

同时畜禽粪便通过堆沤处理,在高温作用下,既可以杀灭细菌病毒,也可杀灭寄生虫卵。由于腐熟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的优质肥料,有利于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经过发酵的畜禽粪便还可养殖蚯蚓,在蚯蚓消化系统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淀粉酶的作用下,畜禽粪便能迅速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既可以生产优良的动物蛋白,又可以生产肥沃的生物有机肥。

四、污水(尿)沼气处理、实现变废为宝

沼气发酵是阻断养殖场冲洗污水和尿直接侵害和污染周边环境最有效的办法。养殖场一定要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沼气池,一般考虑污水在沼气池内9d的发酵时间,以一个猪单位建0.3m3的沼气发酵池为宜。同时注意整个沼气工程的完整性,流程是:干湿分离池(格栅井)→酸化调节池→沼气发酵池→曝氧池→沉淀池→生物氧化池(塘)。

注意防止污水、沼液外排外漏。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液流出后经专门曝氧池曝氧后进入沉淀池沉淀,而后进入生物氧化池(塘)进行生物氧化处理。规模养殖场要开挖建设一定面积的生物氧化池(塘),一般按存栏猪lm3/头的标准建生物氧化池。这样既可实现污水和尿的无害化处理,又可实现清洁能源的取得。

五、建设排灌设备,减少劳动强度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2013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神经内科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神经内科1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65

作者单位:523750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

尹玲:女,本科,主管护师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通用模型,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ek):检查,A(action):处置等4个阶段,是一个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分析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297例,男156例,女14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62.46±11.24)岁。体重46~82 kg,平均体重(63.72±12.58)kg。住院原因包括脑梗死80例,脑出血92例,帕金森病60例,病毒性脑炎43例,结核性脑膜炎22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8例,大专38例,高中90例,初中72例,小学60例,文盲29例。

以2013年1月~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神经内科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神经内科1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住院原因、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本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1~12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首先对2013年1~12月神经内科发生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1年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8例,坠床3例,药液外渗20例,非计划性拔管4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达24.14%。针对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在2014年1~12月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P阶段。分析神经内科发生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神经内科多为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着听力、视力等生理机能退化,血管状况差、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判断力差等问题,加之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易发生头晕、躁动症状,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2]。神经内科患者留置胃管可引起异物感、疼痛感等不适,尤其是神志不清、躁动患者约束不到位常意外拔管,多发生于夜间。如护理人员未牢固固定胃管,在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时也可导致胃管意外拔出[3]。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精神倦怠,无法细致观察和护理,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导致跌倒、坠床、药物外渗、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风险事件[4]。

(2)D阶段。针对引起神经内科发生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对其本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危害,并对患者进行风险性评估,加强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观察。高危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及时与患者家属或护工沟通,共同做好防跌倒/坠床护理。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病房光线明亮,干净、整洁、无杂物,地面拖洗后及时吹干,保证无水迹、油渍。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盥洗间放置防滑垫,有台阶的地方醒目标志。地面清洁拖洗后放置防滑警示标志[5]。将病床调至最低,固定床脚刹车,对存在躁动症状者适当制动,并安装床档。嘱患者下床活动时穿软底防滑鞋,并由家属或护工陪同,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者建议使用助行器。对使用镇静剂、降压药、利尿药或有头晕、站立不稳者建议其卧床休息,起床或翻身时注意动作缓慢[6]。留置胃管者牢固固定,适当制动,对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胃管,防止牵拉导致意外脱出[7]。患者输液期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情况,嘱患者勿随意活动输液部位,如有输液部位疼痛、肿胀症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搭配资质,避免安全隐患[8]。

(3)P阶段。建立以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控制小组,每日检查病房环境安全工作,检查内容包括病区地面是否干净,有无杂物、水迹,卫生间、盥洗间有无设置预防跌倒安全警示,高危患者是否安装床档,输液期间是否加强巡视。护理部每月组织人员巡视病房,督查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和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如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9]。

(4)A阶段。每月进行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整改干预措施,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10]。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仪表、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责任心、沟通交流能力、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越满意。其中≥90分者为非常满意,70~89分者为比较满意,<70分者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年龄偏大、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是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一直未能较好解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还会引起医疗纠纷,损害医院形象。因此在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十分重要。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可评价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P阶段通过分析引起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寻找护理薄弱环节。在D阶段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人员与家属或护工共同帮助患者避免安全隐患。在P阶段由质量控制小组检查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A阶段实施整改干预措施,可将护理风险事件从事后把关前移至环节管理上来,将一切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寻找和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的环节和纠正措施,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本研究试验组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神经内科的护理风险。试验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莹,师俊萍.PDCA循环在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1-32.

[2]吴鹭梅.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214-215.

[3]郭敏慧,陈雪莲.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晨间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1):128-129.

[4]吴金香,沈立芳,吴丽红.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940-941.

[5]邓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57-58.

[6]李敏.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预防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4):2803-2804.

[7]孙伟燕,吴丽仙,叶丽敏,等.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759-1761.

[8]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3.

[9]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10]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A):1503-1504.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3

2 护理

2.1 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物理论知识的学习,科室每季度组织学习1次并考试,对进入监护室的护士利用2周时间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学习内容包括:(1)各类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2)血管活性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3)联合用药的指征、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风险等;(4)各类型手术术后首选药物的选择;各类监测指标的相关知识和知识更新[2]; (5)统一药物的配制方法,并将其制作成表格,打印贴于治疗室。病房血管活性药物的配制方法为:药物的剂量=体重(kg)×常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常数一般为3,硝普钠,硝酸甘油一般为0.3。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一般采用0.03.可根据实际需要按倍数增减常数[3]。(6)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应用避光注射器和避光延长管,现配现用。配制后的多巴酚丁胺使用时限为24 h[4]。

2.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及药品管理制度,当患者由手术室返回CCU时,CCU护士必须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进行交接.接清楚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并做好标识。日常交接班时,交接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检查血管活性药物通路是否通畅.三通方向是否正确,接头是否连接紧密;穿刺处有无药物外渗。接班者在记录单上详细地记录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及每小时用量,及时记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情况。护士在配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且需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将安瓿弃去,换泵时再次查对微量泵及延长管上的标签,核对无误后再更换。大部分血管活性药物属于高危药品,应按高危药品管理,张贴“高危药品”标识,对名称相似的药物,如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张贴“近似”药品标识,配制时严格查对。

2.3 采用正确的给药途径及方法,血管活性药物原则上均应采用中心静脉给药,本组患者均采用三腔中心静脉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输入,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血管活性药物应从不同的通道输入,如升压药用一个通道输注,血管扩张药用一个通道输注,普通药液用一个通道输注,中心静脉压监测与普通药液使用同一通路。严禁在走血管活性药物的通路上静脉推注药物,以免引起血压骤升骤降,我科刚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曾发生1例,护士在多巴胺通路上推药,至病人血压骤降,经紧急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我科应用颜色区分升压药、降压药和普通药,如缩血管药使用红色标签,扩血管药使用绿色标签,普通药物使用白色标签等,标签两端均印有该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以便标签环绕延长管后两侧均有该药物的名称便于观察[5],标签贴于注射器尾端及延长管两端,便于查对,经过临床应用观察,效果满意。

2.4 微量泵使用的注意事项,微量注射泵因其精确性、可控性、匀速、安全的优越性,在临床中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同,但因操作不当也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因此,使用时需注意:(1)必须熟悉微量泵的功能和性能,定期检测,确保安全运行,备好应急电源,以免断电;(2)应用期间不能随意中断药液,提前配好药物备用,应用泵对泵迅速更换,保证药物使用的连续性,并注意更换过程中是否有病情波动;(3)更换时严格查对标签,并检查注射器连接是否紧密,微量泵是否正常工作,更换前后应密切监测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情况;(4)用药期间严密观察,保证输注通畅,随时观察绿灯是否在闪亮,重点查看延长管连接处有无松脱、三通方向是否正确、深静脉导管是否脱出、延长管有无折叠、漏液等,给患者翻身、拍背时尤其要注意管道情况;(5)停用微泵时,应做好封管操作,禁止直接用封管液封管,以免中心静脉管内存留的血管活性药物快速注入体内给病人带来危害,应先用1付注射器回抽中心静脉管内血液2~3mL丢弃,再用另1付注射器注入封管液封管。整理清洁微量泵,并做好微量泵的消毒工作。

2.5 转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病人转出CCU或转床时,必须备好蓄电充足的微量泵,本组2例病人在转出CCU时,因微量泵无蓄电转运到病房血压下降较明显,经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转运前检查各通路是否通畅,各管道应妥善放置。

2.6 做好病情观察及其他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心率、CVP、尿量、末梢循环等变化,及时发现是否因药物引起的病情变化,排除非药物因素引起的波动。如:血压变化时,应先检查监护仪传感器位置是否正确,动脉穿刺处是否不通畅等,排除非药物因素引起的波动。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

3 讨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加之手术直接损伤,体外循环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及体外循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等,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极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成为主要的治疗目标[6]。每一微小的剂量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循环的改变,故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上一定要谨慎细微,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实施科学、合理的应用及护理,可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安全及保证患者的治疗,对于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璐,饶海英,郑彬彬.注射器上巧用彩色标签标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学报,2010.

[2] 黄少益,李文玉.心脏直视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存在问题与对策.护理学报,2011,18(21).59-60

[3] 宋小燕.使用微量泵药物的简便计算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8):503.

[4] 汤光,吴永佩,谢惠民,等.临床合理用药手册[M].第2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6.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二节,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仅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能量流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但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又学过水(氧)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等基础知识。另外,生活经验也提供给他们大量相关的信息,学生对生物学主题中与实际应用和社会问题相关的内容兴趣较浓,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为此,本节教学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特点和碳循环过程作为重点,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作为难点,应用问题情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和师生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总结,学会思考。教学设计如下。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

2.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片的观察,培养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环境、资源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3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本内容,并搜索相关资料。

3.1引入

播放纪实视频“实拍灰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片段,学生观察:在草原上,一只野兔遭灰狼的追逐最终被捕食,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精彩、直观的视频展示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能否说出草原上一条食物链?学生很容易回答:“草兔狼;草羊狼”等。进一步提问:兔(羊)的能量从哪里来?兔(羊)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学生思考后回答……,那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输入的呢?又是怎样传递和散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提出问题:从上述的食物链中,大家知道了兔(羊)靠吃草获得能量,那么草的能量又从哪里来的?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第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文字,设置问题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是什么?②能量进入生产者的途径是什么?③能量来源的起点是什么?④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设置问题情境导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竞争意识。(2)第二步尝试分析“草兔狼”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级以及所属的生物组成,学生分析后作汇报(如下),明确“营养级”概念。(3)第三步呈现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教师可作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讨论。师生交流: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被植食性动物摄取,这样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教师再问:能量从一种生物传到另一种生物,是不是百分之百传递?为什么?(不是,因为有一部分散失了)能量从哪种生物又流向哪种生物?(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能不能倒流过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排序是否可以变动(不能,单一方向)。能否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学生:逐级递减,单向传递。接下去,可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动画(配解说),丰富学生的感觉视觉,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理解,有突破教学难点;继续展示“能量金字塔”,阐明其含义及特点……通过层层递进,引导和分析,使学生获得新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过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伴随物质的循环,能量由太阳提供,物质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大量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耗尽呢?是因为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的。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课件呈现“碳循环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每一个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及物质名称,可设置思考题:①碳在大气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②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④地球上无数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缺氧?⑤尝试描述碳循环的过程。通过图片观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小组合作能力。接着,播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动画,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碳循环的含义:碳(元素)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碳循环的范围是全球性的,特点是全球性往复循环。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乱砍滥伐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没有影响?你有什么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各杼己见。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资源意识。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5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循环经济作过相关探讨的学者为数不少。学者们纷纷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和描述循环经济。例如,张忠华、刘飞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①施春梅则认为:“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②郭晓岩和王玉辉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重新定位了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不仅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而且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生存方式。”

③尽管学者们对循环经济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核心内涵却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或者说,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具体样态。事实上,生态经济具有多种具体样态(如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循环经济只是其中之一。如果读者要再进一步追问生态经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呢?对此,复旦大学肖巍教授作了深入研究,肖教授在《可持续发展进行时》一书中这样写道:“生态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的经济。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工艺流程,使自然物质得以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如果人们能够以高效、循环和友好的方式来利用自然,使之进入生生不息的代谢循环(metabolism,即新陈代谢或物质变换),形成生态化的运作模式;那么,人的经济活动就可以在地球资源的承载范围内进行良性循环,促使人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均衡地、可持续地发展。”

④从肖教授对生态经济的这番论述不难看出,生态经济的核心思想也恰恰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所以说,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具体样态。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对应的英语单词分别是“Reduce”,“Reuse”和“Recycle”,而这三个单词均是以字母“R”开头的,故通常简称为“3R”原则。学界一般认为,“减量化”是就“输入端”的角度而言的。我们知道,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效率”,就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即“产出/投入”。很明显,提高效率就意味着“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投入减少”或者“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产出提高”,二者至少要满足一项。如果“减少投入”和“提高产出”二者能够同时满足,那当然是提高效率的绝好方法。“减量化”正是从“减少投入”的角度来说的,“减少投入”意味着节约成本,旨在“从源头上”节约能源资源。如果说“减量化”是就“输入端”而言的,那么“再利用”则是从生产过程来说的。所谓“再利用”,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原料。要实现“充分利用”,并非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要通过多次利用才能实现。充分利用原料,目的就是提高原料的使用率,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废料,使工农业废料尽可能地减少。一方面要努力将生产排泄物的量减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要将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率提高到最大限度。事实上,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的利用率都提高的情况下,客观上也就减少了生产排泄物(即工农业废物)的量,所以说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再循环”原则,通常具有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些地方也称作“资源化”原则,二者名异而实同。“recycle”这个单词显然是由“cycle”和前缀“re”这两部分构成的。我们知道,“cycle”具有“循环”的意思,而前缀“re”则表示“再次”、“又一次”。可见,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的话,“recy-cle”确实应该翻成“再循环”,然而这里的“再循环”实际上却内含着“资源化”的蕴意。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再循环”意指生产排泄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将垃圾重新转化为资源。所以,“recycle”原则无论是翻成“再循环”也好,译成“资源化”也罢,它们实际上所表达的蕴意是一样的,二者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再循环也就是实现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过程。当然,要实现生产排泄物的回收与循环使用也是有条件的,其中一项重要条件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进步)。关于这一点,后文将会进一步谈到,故此处不赘。笔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三个原则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内在联动的。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客观上都减少了生产排泄物(即工农业废料)的量。而无论是“减量化”、“再利用”还是“再循环”,都是为了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而这也正是我们现阶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旨归。

三、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循环经济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提出来的,而事实上,这一思想在马克思那里早就有了。尽管马克思生前并没有明确提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但他确确实实提出过许多有关“物质循环利用”的思想。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完全可以看作是当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奠,或者说,循环经济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循环利用”的思想在现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进步),生产排泄物可以循环使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被重新转变为资源。正如马克思所说:“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

①马克思甚至还这样说过:“所谓的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当然,生产排泄物重新转变为资源,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这一基础之上的。对此,马克思解释得非常清楚,马克思指出:“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

③“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

④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还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阐释:“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找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当然,马克思相关的论述还有很多。这些都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循环利用”思想的经典性表述。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永无止境,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而理论则是实践的先导,我们还需要不断从马克思那里获取更多的思想资源,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四、结语

物质循环利用范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道路交通方式与娱乐产业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的噪音污染,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以及工业废水的无处理排放,极大地影响力城市周边的水资源以及周边土壤。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2.1工业区污染控制

在建设工厂时,应将工厂同一集中在同一区域便于地方政府监督管理。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分工明确,按计划对工厂废料进行处理。如在工业区建立工业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部门等。环境监测部门定期派专业人员对各个工厂进行监督和监测并记录在案,观察其是否按照当地政策进行生产销售。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厂商,及时关闭整治,防止出现大的纰漏甚至事故。

2.2居民区污染控制

当地政府设立专业部门进行居民区的环境控制。建立完善的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分区域对各个居民区进行监督以及监测。及时记录各个居民区人口,车辆,以及居民区周边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厂的数量。通过研究并联合实际合理分配各个居民区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渠道。避免因各类原因而造成垃圾的堆积以及下水管道的堵塞,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3.1提高生产技术减少废物的产生

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不了废物料的产生。所以我们应该对建设源头进行研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即在进行生产建设时,通过改革生产技术并运用质量较好的原材料,提高生产建设的效率,减少废料的排放量。与此同时,保证生产建设完成后最终成品的高质量水平可以较长时间使用而不被淘汰。

3.2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的技术

传统的物质循环技术只是单一的循环利用。通过对原有产品废料的回炉重造再次成为原有产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利润,但生产形势单一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应研究更高层次的回收循环利用。即A产品的废料是B产品的原材料;B产品的废料是C产品的原材料;C产品的废料是D产品的原材料。以此类推,虽然最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废料留下,但此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加速产品与废料之间的转换,利于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

3.3加大城市周边的植被覆盖

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同时能通过光合作用净化城市周边的空气。同时也可将填埋在土地重的固体垃圾当成养料,加快土壤中固体垃圾的降解。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