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市场运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1
当前,人才的就业已不限于各类场地的现场招聘,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已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论人在何处,哪个时间,通过招聘网站、各种移动客户端、甚至各类APP、QQ、微博等移动手段,人们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寻找就业企业。互联网招聘的各种方式,不仅深受就业者的青睐,更是受到各类企业招聘HR的关注,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招聘求职的主打方式。相比现场招聘会来说,互联网招聘不仅大大节省了场地费用,人员劳务,赶场时间,而且信息更新实时,方便快捷,让就业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选择到自己意向中的工作岗位。然而,各类互联网招聘网站的海量信息也给就业者带来了各种烦恼:首先,互联网网上招聘的公司企业众多,网站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业者可能无法辨别,甚至上当受骗,大部分人员只能选择相对安全可靠、口碑比较好的招聘网站投放简历,不同的招聘网站还得重复输入相同的简历内容,同时面对海量企业,也只能盲目乱投,或者花大量时间精选企业,费时费力。其次,企业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企业招聘HR人员也会产生视觉疲劳,浏览一份简历不超过几十秒,如果就业者的简历没有闪光点,更多的是眼睛一扫而过,对于就业者而言只能是石沉大海,了无音讯。现场招聘会,能与企业招聘负责人直接接触,面对面沟通,就业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岗位的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企业也可在与就业者沟通的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意向有所掌握,以做进一步的筛选决定。但从纸张耗材、人员劳务上确实需要一些成本。企业公司带着易拉宝、纸质招聘简章等预先进场布置,就业者梦抱着厚厚的一摞简历东奔西走赶场子,甚至简历不够时,还需花钱现场复印继续投递简历。低碳环保,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最好保护,传统的现场招聘需要根据时展,与时俱进,无纸化人才市场应运而生,它给招聘企业、就业者带来充分的便捷和成本的节约;同时通过招聘大数据的存储、挖掘、分析能力,将为今后的人才市场带来全新业务模式。无纸化人才,利用网络招聘的电子化和现场招聘的面对面沟通的直接的特点,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利用电子科技手段为现场招聘的人才市场带来了变革。
2无纸化人才市场的目标
各地的现场到人才市场本身建设有网络招聘网站,主要服务于本地企业。网络招聘的优势不用多说,现场招聘,面对面直接交流其实也不可或缺,这也是现场类人才招聘市场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的重大差异就在于信息(简历、招聘信息等)的电子化与否,无纸化人才市场的目标就是打通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的信息割裂,将二代身份证作为唯一标识,利用智能设备将网站录入的简历以电子化收到显示在招聘摊位的信息屏上,从而让整个现场招聘全场无纸化、电子化和数据化。从招聘企业、应聘人员进场、现场招聘过程,及至离场,所有的数据都被记录。随着时间累积,无疑将形成大量的数据。这也为我们提供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来源,大数据分析系统自然必不可少,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3无纸化人才市场的运营过程
招聘人员在入口闸机处刷卡入场,在签到一体机处刷卡签到后会自动显示摊位引导,同时摊位上的升降一体机会自动升起开机,信息一体机也会自动开启并显示招聘单位介绍和招聘岗位要求。招聘人员只需安然入座,泡一杯已准备好的咖啡,静候面试者的到来。应聘者通过刷二代身份证的方式实名认证入场,入场后一块LED大屏映入眼帘,上面滚动显示着各个摊位的招聘信息。在每个摊位上都有一台电视机或大屏显示器,上面显示着当前摊位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应聘者也可通过现场的查询机当场录入或更新自己的简历。应聘者坐在摊位前,刷一下身份证,用人单位即可在电脑上看到其简历信息,并可在电脑上记录、评价应聘者,甚至可以选择是否有意向录用。每个摊位上面的摄像机全程记录面试过程,以作备案查询。招聘单位结束本场招聘,持卡轻松签退,自动打印费用清单和餐券,同时摊位各个设备自动关闭,节能环保。招聘结束后,人才市场后台系统实时采集入场人员信息,自动统计单位签到率、应聘到场人数、男女比例、地区分布、年龄结构等信息。随着时间的积累,招聘应聘的数据累积,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进而能进行各行业招聘数据对比分析、就业率分析、岗位需求趋势分析,为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如经济发展趋势和就业分布之间的关系等。招聘单位回到单位,也可登录人才市场的网上招聘系统,再次进行筛选或通知第二轮面试或者确定录用意向,发出通知。
4无纸化人才市场的设计实现
无纸化人才市场系统将网上招聘系统、人才市场运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控系统、一卡通系统统一集成,采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包括招聘摊位上配备的信息电视机、升降一体机、平板电脑、身份证读卡器、面试摄像机等各种智能化硬件设备,同时配备简历投递一体机、签到一体机、导航屏、招聘职位一览屏、室外LED广告屏等先进硬件设备。如何将各类硬件设备和运营系统互联互通是无纸化人才市场的设计关键。根据无纸化人才市场的运行过程,结合硬件设备。网上招聘系统和人才市场运营系统根据地域的不同,其应用方式也不同,其实现主要靠软件平台支撑,这里不具体展开描述。不同的地方人才市场,硬件设施的品牌是无法做到标准统一的,这是设计必须考虑的,不能因为硬件的不同而要调整运营系统的逻辑架构。整个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硬件设施系统提供统一软件接口,将硬件和运营系统隔离,统一对接已有运营系统的对接;同时提供了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将招聘数据深度挖掘,为政府等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终上所述,无纸化人才市场能更好的服务体验、更便捷的运营、更有序的无纸化招聘流程;其次高度集成性,将各个硬件子系统融为一体,接口标准统一,无缝对接人才市场运营系统。
5未来展望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2
1.1繁荣度不够
河南省人才市场有四千多平米的办公场所,服务人数也有百人以上。但除了每年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会有两百多家单位进行办公场所开展招聘以此吸引十多万人入场求职外,其余的招聘会不管是在招聘单位还是求职人数方面都不够理想,通常都只有几十家单位和几百名求职者。加之,很多招聘单位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以及求职者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导致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呈现出真空状态,最终使得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繁荣度不够。
1.2分支机构管理不严谨
河南省人才市场有十多个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机构都有特定的经营出发点以及隶属的行政关系。但也有个别分支机构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了一些违规的行为。这也是各分支机构管理不善的后果。
1.3网上人才市场未能全面发展
河南省人才市场在网上有三个人才交流网站,分别是天基人才网、中原人才网以及河南中等专业人才网,但这三个网站中只有天基人才网有河南省电视台的支持,能获得足够的信息跟资金保障,另外的两个网站因为缺乏资金、管理不善等原因,未能真正发挥出网上人才市场的作用。
1.4信息途径受阻
河南省人才市场不仅有十多个分支机构,还有经营管理者市场以及中国中原毕业生人才市场,但在运营资金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制约;人才市场的办公条件以及信息显示屏也较好,但缺乏稳定的对外信息的途径,也没有固定的宣传媒体,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宣传刊物,因此,宣传力度完全不够,信息的途径也受到了阻碍。
2河南省人才市场管理的创新性思考
2.1改革并完善人才市场管理制度
创建并实施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管理制度,对于各个岗位的人才招聘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岗位的任职完全靠个人能力决定,杜绝一切靠关系、靠身份的现象,让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实质性转变。创建完善的专业技术职务招聘制度,始终坚持按需求设立岗位、按岗位要求招聘人才、按能力强弱决定招聘人员的原则,真正发挥出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和能力。创建完善的人才市场流动制度以及人才需求信息系统,就河南省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现有结构及需求做全面分析,针对个别行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可以使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及时做调整,使得人才市场产业结构以及培养结构都得到优化。
2.2开辟有特色和专业化的经营
目前,河南省人才市场有河南经营管理者以及中原毕业生人才市场两种有特色的人才交流市场,也有很多发展稳定的特色业务。但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在发展这些特色业务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要,开辟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经营,积极主动发展人才租赁跟猎头。如网络人才、工商管理人才、谈判人才、物流专家、法律人才、保险人才等。
2.3强化人才培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河南省人口众多,而且也是农业大省,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就要因地制宜,根据这两大特点逐步发展。虽说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明显缺乏。因此,河南省人才市场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可以借助人才市场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严格挑选专业性人才,然后对这些专业性人才进行道德、知识、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最后将这些高质量、高水准、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推向社会。一来可以解决河南省人才市场专业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二来可以提升河南省人才市场的影响力,增加经济收入。另外,培训出来的人才还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开展业务,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让河南省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收获更多的经济利益。
2.4促进网上人才市场全面发展
2.4.1强化舆论宣传工作。借助各种途径对网上人才市场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多种作用、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大力宣传,让社会人士都认识到网上人才市场的优势,呼吁社会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到网上人才招聘中,使河南省人才市场囊括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4.2创建标准化的网络系统。保证网上人才市场有完善的配置跟运作方式,创建信息及时精准、内容清晰明了、交流方便快捷、服务科学合理、收费公平公正的标准化的网络人才市场系统,让求职者深刻感受并体会到人才市场发展的新理念。
2.4.3拓展网上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网上人才市场应该具备自身独特的服务功能,如求职信息中心、在线人才招聘、市场服务指南等,要注重对这些服务功能的改进和完善,不断研究出更多更适合求职者的服务功能。
2.4.4坚持市场化的服务原则。网上人才市场的崛起是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必须要坚实市场化的服务原则,积极主动给市场提供服务,促使更多的人为网上人才市场的发展做广告、传信息,使得网上人才市场的信息资源不断扩充,发挥出的市场效应也更加强大。
2.5加强对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
对河南省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从四大系统入手。
2.5.1决策控制系统。决策控制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管理的核心,主要职责是明确河南省政府人事意志,并且将这种意志转变为实际的措施并落实到实际行动,如河南省人才资源的发展规划、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相关法规、河南省人才市场资源的整体调控对策等。决策控制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主要工作依据。
2.5.2政策调节系统政。策调节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管理的实施机器,通过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使得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政策调节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也是一切业务开展的政策依据。
2.5.3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媒介,借助对河南省人才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传输等,促使河南省人才市场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宏观管理达到目的和成效。信息反馈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主要工作参考。
2.5.4监督保证系统。监督保证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保障设施,保证人才市场内部各个体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使相关政策都能落实并发挥相应的效果,进而促使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监督保证系统是河南省人才市场宏观管理的主要工作保障。
3结语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3
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是由于当前公众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满足,政府也无力承担起如此庞大的义务。因而,政府要主动追求和社会与市场协作,满足公众日益扩展的需求。2、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是实现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需要。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为公共服务的经营性提供了根据。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人才公共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主体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当前政府垄断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政府垄断的形式下,公共服务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耗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和行政资源,将公共服务与经营相结合是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然途径。3、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的需要。我国政府所属的人才市场大多数是事业单位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构,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人才公共就业服务,把承担行政职能的人才服务划归人才机构来办理。另一方面基于人才中介,人才服务业行业本身的特点,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大环境下,也必须依托市场化的资源、平台和手段,更有效地开展好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与经营统筹发展为未来人才市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做好准备。4、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是适应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家已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国家的产业目录。各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加紧推出,在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上都具有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产业化的趋势,源于社会化专业分工的服务外包、人力外包等专业化的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为人才市场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的优势1、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公共服务的作用将专注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性、公益上,避免与盈利性经营活动之间的冲突。经营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吸引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将人才市场经营性业务做大做强。2、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有利于解决公共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利用经营产生的经营收入来贴补公共服务产生的经费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经费保证水平,还可以探索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经营主体承接。3、公共服务和经营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公共服务主体可以承担经营客户的公共服务业务,经营主体也可以深入开发和延伸公共服务客户群体的专业服务需求。
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与经营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笔者长期工作于人才市场,经过研究认为,政府的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快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就要找到现实中公共服务和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其原因。(一)资源分散,公共服务及经营性发展受限当前林林总总的人才市场众多,资源分散,不同的人才市场办理的公共服务的项目趋同但数据却难以共享。为此,人员(注:本文指档案寄存在人才市场人员)为查询档案或者就业报到证等,要经常奔波于不同的人才市场,导致效率低下,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下降。而经营性的服务同样由于资源分散的问题无法更好的开展,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公共服务的传统服务手段滞后不能满足需求当前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受传统管理手段和管理观念的束缚十分严重,公共服务仍是围绕人事档案产生的,如办理毕业生转正定级、档案工资工龄延续、档案工资套改、档案身份的认定等传统人事服务,而现行的大多数的人员所在的单位为企业化或者不在体制内工作,基本上不需要档案工龄、档案身份、档案工资等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员质疑人才市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延续旧的作法缺乏对需求的判断,缺乏人性化服务。同时公共服务手段中对流动人员的需求不太了解,缺乏需求的动态反应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产品粗糙。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手段也比较传统落后,急需再造服务流程,提高信息化支持程度。(三)公共服务的经费不足有碍提升服务水平人才市场的公共化服务是普惠制的服务。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为例,现有有效档案8万份左右,可是每年人事的缴费率仅为8-10%,而管理档案需要建国家一级档案室,配备服务柜台设备,配备档案室管理、审档人员和到高校及市场接转档案的人事专员以及为档案证明提供后台服务的各类人员合计百余人,从设备经费到人员人工成本到各项办公经营场所费用开支,仅以10%的缴费率所收到的费用不足以支付目前公共服务的开支,更不用说业务内容和范围创新拓展的经费保障。(四)经营发展受制于体制约束目前人才市场实施经营受体制约束,经营既不能成为公共服务的补充,又不能完全按企业化运作,服务产品单一,内容简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营和公共服务在实际管理上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内部独立管理,但是总的管理体制仍是一体的,在操作上存在目标、定位、价格等冲突,导致两类服务的业务发展都受影响。以现在开展经营中人才测评为例,该产品本可用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新入职员工招聘、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干部晋级等,具备广阔市场空间,而在人才市场内部尚未充分按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的情况下,该测评产品仅服务于部分国有单位的干部选拔,而且主要针对机关单位提供,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定价,价格远高于市场预期,比如一份电脑出的基础测评报告就要300元/人,手工出的测评报告高达2000元/人。人才测评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经营性主打产品,却成为人才市场偶尔使用的补充性产品,使用频率极低,收益几乎可以忽略。
公共服务与经营协同发展的主要举措
把适合人才市场经营的产品,如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才网络服务等,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注重 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增强经营能力。要积极探索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水平。整合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和行业所属人才市场的相关业务块组,确保形成整体的力量和优质高效服务的链条,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手段,加强产品创新人才市场在保证政策要求的公共服务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改革传统滞后的服务体系,改变仅以传统人事档案为主要产品的服务体系,让各方需求可以在多元的产品载体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创新经营性产品的内容、形式、标准和定价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主决策并实施。针对市场层出不穷的服务需求,经营不仅可以针对公共服务受众的附加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还可以围绕从就业服务入手,从毕业生跨出校门到进入就业单位后的职业生涯提升的全过程开发产品,促进买方市场与毕业生的岗位匹配。同时未来可以将公共服务与经营相结合,针对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中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共同设计完整的契约式服务产品链,提供人才就业信息、职业推荐、人才测评、就业指导、个体诚信档案、诚信评价服务等,还可以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开展高级人才推荐、薪酬管理、管理咨询业务,从而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层次,提高人才市场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强公共服务经费保障,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市场在未来大部份的业务收益来自市场竞争环境下经营所创造的收益,把部份收益投入到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中,改造网络和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建设人才市场网上营业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人员服务。改造服务场所,改善服务环境。推进高校服务站、工业园及技术园服务站的建立,实施公共服务窗口前移,贴近公共服务受众实现“零步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市场在公共服务中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方面要加强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引导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者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以创业带就业,多种形式的就业减少社会承纳待业与失业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目前,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已建立了约50所高校工作站,并且推出了应届毕业生8项全免费服务,包括免费办理就业接收、办理户口落户、职业生涯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服务,丰富了公共服务内容,大幅度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同时人才市场在人员的投入上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成本,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开展人才智力引进、人事人才信息管理、人才流动区域数据服务等配套公共服务,有效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4
一、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注重营造尊重人才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实施“科教兴洛”和“人才兴县”战略中,进一步认识到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和使用等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有机统一,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抓、组织人事牵头抓,有关部门协调抓,业务单位重点抓的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社会氛围的形成。树立了振兴经济,人才为本的新理念,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首先,从宣传导向入手,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抓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组织各部门领导和组织政工干部召开各级各类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和《陕西省人才市场条例》,培训一只长期的、合格的宣传队伍,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再宣传,达到“天女散花”的宣传效果。二是翻印《条例》等有关人事、人才宣传资料余份,利用上街咨询,下乡调查,会议散发等形式达到广泛宣传之目的。三是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了三次人才资源调查和普查活动,及时向县委、政府通报调查结果,使领导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开发人才资源将面临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断层、体制转轨等的严峻挑战。其次,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人才交流和人才市场的硬件工作。县上明确由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此项工作。县上主要领导对人才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在人事工作会上强调,今后的人事工作重点将逐步向人才交流和人才市场转移,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并且在财政困难,编制紧缩的情况下多方协调,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定为副科建制,设编名,财政全额供养。划拨了人才专项经费,建立了人才创业基金。局领导高瞻远瞩,积极协调,为人才中心解决了办公用房,配置了电脑设备,添置了办公设施,选调了工作人员,使人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制定优惠政策,酝酿良好氛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面对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全省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代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洛南县引进人才的若干政策规定》,《洛南县引进人才具体实施办法》,以环境优、机制优、服务优的综合优势开发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不拘一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观念,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制定开发规划,实施人才工程,全面提升人才整体素质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才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要素,必须通过人才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配置,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多层次、多渠道的需求,要想稳定人才,必须搞活人才,以搞活促稳定。一是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全面开发人才资源。确定了开发培养重点,调整了人才开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深入调研,摸清现状,详征博采,科学预测,制定了人才开发总体目标和开发培养任务,起草了《洛南县人才资源开发意见》和《洛南县十一五人才开发发展规划》,印发了“洛南县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意见”,为全县人才工作的宏观决策管理提供了依据。二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育才是增加人才总量、调动人才潜能,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们针对全县急需的专业人才,采取岗位锻炼和院校培养相结合,继续教育和委托深造相结合,引进吸纳和稳定搞活相结合。与有关大专院校结盟,建立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以县党校、县职中等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提高在岗人才的知识层次。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共培训乡土人才多人,注册登记人,认证扶持人,选拔县级乡土人才标兵人,受到省级表彰的优秀农村乡土人才人。基本上在我县形成了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为骨干,以农、林、水、牧、烟、蓄等实用人才为基本的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大了永久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储备质量,增强自我“供血”功能。积极为已就业的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使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四是加大稳定人才队伍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急需的优秀人才,增强纳贤聚才的“输血”功能。面向市场,立足服务,在努力保持贫困地区人才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以省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市场为桥梁,参加了中国中部人才交流会,中国西部五省市人才交流会,陕西省季节性人才交流会以及渭南、商州、商南等地的人才交流会。累计引聘人才人(次),协作技术项目项。此举不仅解决了用人单位对紧缺人才的渴求,而且广交了朋友,交流了信息,宣传了洛南,学到了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调节的管理。克服“外来和尚会念经”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引进外地人才和注重本地人才培养的关系,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宏观调节,对已有人才政治上爱护,工作上重用,生活上关心。对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作用的人才,采取正确引导,理顺疏通的方法,通过人才市场,积极向外推荐。通过盘活人才资源,不仅没有使原有的人才外流,还使新进人才和本地人才没有后顾之忧,避免了人才的浪费,使人才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加强规范管理,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5
1 珠三角产业转型的背景与原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模式以加工为主。但多年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国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2 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模式
2.1 各中小型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联合创建区域品牌
集群区域品牌是集群内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该区域某产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外部化了的区域形象,是一种具有外部经济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区域品牌必须以大量的具有良好形象的名牌产品为基础,因此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区域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2.2 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龙头企业自身需要构筑和培育一个面向新远景的新的能力结构、业务结构和竞争战略,构筑一个新的管理系统和运营系统。龙头企业要创建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加工企业。
2.3 推动企业往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
企业从低端的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从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转型的基础上,实现从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市场驱动型向驱动市场型的转型,使企业从依赖有形产品价值的创造转向侧重于服务价值的创造,由被动的适应市场转向引导市场、控制市场。
3 珠三角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变化
有专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正是这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结果。
3.1 创新型人才是产业转型的必要条件
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为珠三角企业带来理念创新、还可以带来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及营销创新。创新型人才能够为珠三角的经济带来活力,带来新的一轮产业新面貌。要引入创新人才,同时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创新平台,为他们的创新发挥提供相关机制及载体。
(1)科技型人才是产业转型的促进因素
珠三角企业要从产业链的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技术资本密集型、从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转型,离不开科技型人才的推动。科技型人才的进入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最后,还能够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2)技能型人才是产业转型的保障条件
在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对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关重要,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决定性及保障性作用。
4 珠三角企业应该如何做好人才配置
当前,“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珠三角企业如何筑巢引凤继而稳定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壮大走向成功的关键。
4.1 制定珠三角中长期技能人才开发规划
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科技型、技能型人才,制定中长期技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尤为重要。珠三角各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制订中长期技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年度开发实施计划,包括技能人才增长速度、总体规模、分布结构和培养措施等。从根本上保障各类型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
4.2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珠三角人才结构应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移,一是增量调整,在加强珠三角区域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的同时,对各学校的长线专业进行压缩,对已在校学生拓宽专业面。二是存量调整,对各类已过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转业培训。
4.3 完善人才市场调节体制
进一步完善珠三角区域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和其他省市人才信息网络的对接,实现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的整合。注重人才市场的整合,构建对周边地区人才供求调剂作用较大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把高级技能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才市场机制建设,使技能人才流动更畅通,技能人才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
4.4 重视钱途及前途
(1)专家指出:只讲“重视”,不讲“待遇”,不是真正的重视人才。讲到“待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引导人才流向,控制人才流量最有力的杠杆。珠三角地区想吸引并留住人才,就必须认真研究与市场接轨的工资机制,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薪酬缺乏竞争力成为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2)前途。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企业有希望、有发展、有方向;其次、为员工个人发展,向人才提供广泛的事业发展舞台,搭建竞争平台,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人用好,让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并给予合适的回报。员工在实践中各种能力会不断提高,企业要适时提供发展平台,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任,使其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就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需求。
总之,珠三角的产业转型离不开高级人才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人才结构配置是相互作用的。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人才结构配置的支持,而人才结构配置又对产业结构的转型起到推动的作用。在产业结构转型之际,能够引进、配置、留住人才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同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与时俱进,而且重在执行。
参考文献
[1] 毛蕴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港口經濟,2009年7月.
[2]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2月.
[3] 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12期.
[4] 陈淑妮/泛珠三角技能人才分布问题及对策 开放导报.2009年8月.
人才市场运营范文6
网站技术课程建设计算机教育一、当前网站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跟不上IT产业发展的速度,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飞快的。没有一种技术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在IT界没有老资格,做了多年的程序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稳住脚步,甚至对于新技术要和新入门的程序员一起学习。然而,我们学校的课程,却多年不变,或者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学生很难再毕业之后马上融入角色。
2.课程建设与企业真实需求不适应:就我们学校而言,尽管是职业学院,但我们也没有体现出职业学院的特色,课程体系也基本上和大多高等院校一样,偏重学术理论研究。
二、目前互联网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相应的工作职能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是我们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所以我们先分析下目前互联网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相应的工作职能。网站的基本流程:策划――设计――前端页面开发――网站后端开发――测试与运营――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策划
在现在的企业中,负责策划工作的职位叫做产品经理。负责新项目的策划和在开发项目的各流程整体协调工作。产品经理要熟悉互联网的整体环境,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经验,一般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编辑或技术人员的转型。
2.设计
设计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及审美能力。对整个互联网环境也要有深入的认识。
3.前端页面开发
前端开发有两个方向,第一网页构架师/builder,使用html+css标准化页面布局。二是网站前端开发工程师,做JavaScript前端应用开发技术。网页构架师/builder,做的工作有点类似与建筑工人,砌墙码砖的。技术含量不高,却人才需求量大。
网站客户端结构分为三层,html显示层,css表现层,JavaScript行为层,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高,但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却不多。所以现在属于热门职业。
4.网站后端开发
后端开发工程师/程序员,制作网站服务器端web应用程序,目前市场有三种主流技术,LAMP,J2EE及.NET技术。
LAMP技术采用Linux服务器+Apache web服务器+Mysql数据库+php程序语言。Linux,Mysql,php都是代码开源免费的系统,所以很都公司选择他因为开发成本低。php是一种弱类型语言,简单易用,可跨平台,开发周期短。所以为现在市面主流产品。
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php的课程,所以php的程序员较少,但市场需求很大。相对我们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开设php的课程较有优势。
5.测试与运营
在网站运行过程中,要考虑网站的市场推广,seo搜索引擎优化,域名,以及用户可用性等问题。要求对网站的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的能力。在学校里,我们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以及对互联网的市场敏感性。
6.数据库及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在网络公司,这部分不属于站内的开发人员。网络工程师并不关心上层跑的什么程序,只负责安全管理,及正常运行,网站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三、基于人才市场需要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人才市场对网站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掌握网站技术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我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建设与市场需求结合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我校网站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网络系统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维护、信息安全保护、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网络产品技术支持等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定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是基于人才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应用,网站技术开发课程包括以下几部分:
网络技术专业分两个方向,网络工程方向和网站建设方向。其中,网络工程方向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网站建设方向培养具有面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能够从事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小型网站的规划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
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现在从事IT行业的技术人员,非科班出身,个人的兴趣是促使其学习的一个动力源泉。培养学生对IT行业的兴趣,是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课上到课下,多接触,多实践,多看相关业内的新闻。
(2)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工学结合
做IT行业吃苦熬夜是家常便饭。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不到实践锻炼,也没有效果。课上的知识量仅仅是领进门的过程,如果想真正学好,要在课后不断的积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针对市场需求循序渐近的展开教学。通过工学结合,既可弥补老师投入实战经验的不足,也使学生较真实的接触到实际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3)强调团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