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1

世界范围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英语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教育部和财政部联手加大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一贯的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其他一些方式,甚至出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跨国英语教师培训和走出国门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TESOL和BC等国际教师培训机构以及面向中学英语教师的其他国际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每年为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有英语听说培训、读写培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甚至还有针对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项目等。这些措施都助推了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的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2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中学教师工作总结1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__年的工作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撰写学校工作总结,突出反映学校师生成果;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注重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业务竞赛、组织外出学习等途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认真参加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创建博客,把平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个人撰写的《数据的“力量”》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九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四、努力方向:

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0中学教师工作总结2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我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工作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体育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三、教学业绩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喜人,初一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在课余运动队训练方面,我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

总之,在本学年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足,我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2020中学教师工作总结3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初中的学生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冲动、任性、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我经常利用班会和课下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班集体。

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

三、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先选好班干部,定好目标及岗位责任制,提出指导性意见,利用班会、劳动、实践活动等方面,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充分展示其才华,既看过程,也看结果,对于优等生,也指出其不足,对于差生,更是发现其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四、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才。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又和整个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实际情况,摸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尽力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付诸于耐心,做他们真正的、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各种心理负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五、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根据校纪班规,在规定好目标后,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醒自查,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的能力。每天轮流值日人员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每日班级的考勤、卫生、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与劝导。使得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的良好班风,为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做到自觉自律。六、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各科教师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关系。

尊重各科任课教师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他们协商,多倾听和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能够处理好学生和各科任课教师的关系,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2020中学教师工作总结4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生物的几点体会:

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同时,在本学年,我担任了校广播站的工作,管理各班级的广播站投稿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投稿,使学校的广播站得以正常运行。

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5—10班,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不同学校的同等年级,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6个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3、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还得加油。

2020中学教师工作总结52020一年来,本人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向有经验教师请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教学方面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等内容,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从行动上,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

二、学生工作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下半年我和_老师还协助_书记完成团委的各项工作。半年的时间让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我时刻提醒自己新的岗位有新的责任。

这一年是充实的,从新学期开始成立新的学生会、组建新的国旗班、组织好每期的黑板报评比和主题班会的开展、组建了校园文明规范小组;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定期更换宣传橱窗、再到配合校庆筹备组认真完成分配到的各项工作,除了这些常规的工作,团委在这学期还开展各项特色活动,像摄影展、征文比赛、元旦晚会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另外,团委还组织了学生参加各种特色的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代表赴_市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培养学生的敬老爱老的意识;多名同学在_市和_的校园艺术节中获奖;在“_x”,多名学生的作品在报纸上发表;组织参加了_市的校园达人秀比赛等,这些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学校的其他工作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师培训;均衡性;科学性;专业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79-03

多次在会议中指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要狠抓师资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受到了一致的和高度的重视,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师培训项目也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激流勇进,在投入不断增加和教师培训流量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加强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和均衡性等诸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和时代任务。

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培训均衡性认识不到位

对近年来石家庄市举办的“三支队伍”培训(教师、校长和管理干部)和河北省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进行区域和层次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乡镇一级的参训教师比例明显低于县级中学和市级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以2012年“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在8个项目共计92000人的培训中,真正面向基层乡镇中学教师的只有一项,且为短期培训项目,计2300人,仅占总培训比例的2.5%。再以河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为例,乡镇学校参训教师的比例仅占10%和15%,在参训教师中,中学一级职称比例分别为69%和81%,中学二级职称比例分别为5%和1%,中学三级职称比例全部为0。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培训多覆盖在层次较高的对象,大多在优中选优,而没有真正实现雪中送炭的目的,培训的均衡性不够。

(二)培训课程设置科学性不够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基本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上已经不存在明显的短板,这为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挑战。在传统的培训课程设置中,空洞而单调的理论课程总是多于教学实践指导类课程,这样的培训无法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他们的满意度也比较低。

针对传统课程设置的弊端,现在的多数培训机构往往采取尽量减少理论类课程,增加教学实践指导类课程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训的有效性,也调动了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但这样“缺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课程设置是一种贴膏药式的按需施教,只顾及参训教师业务技能的显性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和隐性发展,无法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化持续发展的潜能和原动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决定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素质是否全面决定于教师的素质是否全面,学生是否有创新能力决定于教师是否有创新能力,所以,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学术水平、人生境界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才是我们教师把握培训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才是我们课程设置的中心。过去理论类引导性课程都是首当其冲要考虑安排的课程,普遍重视,似乎理论类课程的高低决定了教师培训水平的高低。发展到现在,由于参训教师对理论类课程普遍表现冷淡,培训机构也机械地认为参训教师对理论类课程不感兴趣,开始不加研究地大幅度减少理论类课程在培训课程中的比例,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

教师对理论类课程不感兴趣,是因为这些课程要么过于空洞无物,要么是教授在讲课时,由理论A推演到理论B,讲授的内容一直在理论的内部循环,不能联系到教师活生生的教学实际或教学案例中去,加之教学形式单调,以致使参训教师觉得此类课程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离他们十分遥远。其实,教师教学技能类课程关注的是教师素养的显性发展,理论类课程在更大程度上关注的是教师知识境界类的隐性发展,隐性发展才是教师发展的源泉活水。从这个方面来说,作为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能力结构和发展动力的进一步研究,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科学安排问题,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科学实现问题。

(三)培训过程缺乏实效性

在培训过程中,和实效性攸关的因素有很多方面,除了前面所述的课程设置,还有培训的模式和学生的参与度等多重问题,而培训的实现模式既是授课教师实现自己授课内容的模式,亦是培训机构通过多元化研修模块实现培训目标的模式,不仅决定了培训课程设置的有效化,也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参与培训的实际效果。

在授课过程的有效性实现上,现在很多授课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已经不符合教学的有效性规律,也开始尝试着调整培训模式,并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增加趣味性内容等有机元素,但大部分教师则处于浅尝辄止状态,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做个教学穿插而已,对教学有效性还缺乏研究。根据实践经验看来,一些区县的教研员因为身处一线,长期研修实践,反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和深化的理论素材。在这个问题上,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中从事基层教育研究的学者应该和基层教研员联起手来,共同对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展开探索。对于培训的承办方,在培训内容或培训模块的实现方面,也部分改变了过去简单地把参训教师视为受训的被动对象,摆脱了传统比较单一的组织方法,但对于培训过程有效性的科学实现问题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发展。

(四)培训程序缺乏严密性

从河北省近年的培训情况来看,对参训教师的选拔上虽然在均衡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在具体培训项目的参训条件上规定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如2012年“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参训条件是: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职称为小学高级及以上,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为中学一级及以上,年龄均为40岁以内。从以上条件来看,教师培训的人口还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是对于入职时间在三年以内,职称在中教二级以下的教师,能获得具有一定专业程度的培训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足见培训机会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在具体培训的过程中,认识不足,懈怠于学习、随意请假、纪律涣散等负面因素仍大量存在,直接影响了宝贵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利用,所以,我们不但要在培训教师的遴选上趋于均衡和严密,在准出上也必须要有明确的量化规则,不能随意地走走过场,浪费紧缺的教育资源。在准出的问题上,可采取如教师在培训结束时,要在培训单位和自己所在单位各交一份培训总结,各做一次培训报告等方法,使整个培训流程更加科学严密,使参训教师本人和更多的人真正受益。

二、遵循科学化和专业化原则,构建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是国家提高教育生产力和广大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对教师培训赋予了厚望,中学一线教师对高质量培训机会的盼望也十分迫切,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培训机构既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也是光荣使命的实现者,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和微观研究,克服存在问题,提高培训水平,从而构建起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一)深入基层调研,保障教师参训学习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从河北省近几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基层调研工作受到了管理层和培训机构的重视,如河北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和有关单位,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我省特点,以及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具体学段和学科的培训目标,突出培训重点,建构科学且有实效的培训方案。”深入扎实的基层调研工作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培训前的基层调研工作,如谁来调研,怎么调研,哪些教育教学问题是当前亟须解决而又能解决的问题,哪些教师是最需要参加培训而又能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等,这是培训管理层应该思考的问题;如去哪里调研,调研什么内容,当前教师亟须要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提升哪些技能和素养等,这是培训承担机构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宏观的管理层,还是微观的培训机构,不能闭门造车,纸上得来,应该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数据,对症下药,从而保障教师参训学习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培训者培训,保障培训实施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随着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从事教师培训的工作者因为长期与基层教育的脱离,其对于不同学科、层次和不同岗位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缺乏认知,加上培训队伍水平参次不齐,从而也就无法保证培训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从河北省近几年的培训情况来看,由教育厅组织的针对培训者的培训往往是一年一次,且每次一个学校只派1-2人参加,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培训单位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兄弟院校进行培训经验的交流与学习,但机会亦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专业化培训团队建设的需要。培训团队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参训教师的学习状态,培训团队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方案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对培训者培训的力度,加强各个培训院校专业化培训团队的打造力度,打造优秀的培训服务管理团队和高质量的示范性培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培训实施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三)加强过程管理,保障教学模块的科学设置与科学实现

在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多元化发展诉求,既要重视理论的引领,亦要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既要观照到教师显性能力的发展,亦要观照到教师隐性能力的培养。所以,培训课程模式的科学设置就变得尤为重要,课程模块的科学设置,如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教育教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等,更宏观一点的划分,如理论模块、学科课程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和实践研究模块等等。根据教师需求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出不同的课程模块,并适当增加活动性生成性内容的比例,为参训教师提供最恰当的套餐。

在课程模块的科学实现方面,要结合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围绕课程设置和培训主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详细的研讨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突出实效、多元开放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发挥培训团队的专业化服务管理水平,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引领参训教师在学习中解放,在参与中提高,激发教师互助学习和自我塑造的自觉性,如有的学校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石家庄学院与自己设在多所重点中学的教师培训基地共同举办的“同课异构”、“主题论坛”和“说课评课”等活动,增加了培训的成长性,保证了培训方案的科学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培训过程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对课程模块的科学设置和实现方式的研究,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参训教师通过培训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收益,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四)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保障体系的实效化水平

通过基层调研-团队建设-过程管理-科学实现建立起来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训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能够激发教师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河北省近年来在培训模式的创新上,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尝试:

1 建立教师教育培训基地,走合作模式。在中学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与中学师生一起策划研修项目和研修形式,已经引起部分院校的重视,如河北师范大学在中国十大名牌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建立的教师培训基地,石家庄学院在石家庄市二中、四中、四十四中、五十四中等中学建立的培训基地等,为提高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效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创新组织形式,走主体参与模式。以自身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培训模式,既可以照顾到个体的差异,又可以照顾到全体比较统一的培训诉求,如部分院校,在培训模式的创新上就走在了前面,探索出研讨-讲座-评议式、上课-说课-评课式、观摩-研讨-实践式、主题沙龙式、学术论坛式、课题研修式和论文答辩式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培训模式,提升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活力,保障了教师培训质量体系的实效化水平,实现了实景化的教学研讨和生活化的课堂回归。

3 加强后续指导与评估,走循环增值模式。现在多数培训一般时间为20天左右,短短20天的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其实效性如何,这些问题,如何考量和评估,关键要看参训教师回到学校以后的后续发展情况。所以,作为培训院校,不能只关注教师在校培训的20天,要建立后续指导与评估机制,做好跟踪调研,实现经验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教师承载着教育兴国的重任,而教师培训工作也承载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任。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力度,及时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化、专业化原则,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和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对培训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打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育才兴国重任贡献力量。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理性角度; 大学英语教改; 说课

说课是教师面对评说者口头表述教学思路、目标、方法和相应依据,体现自身教学思想的教学科研活动,能够起到促进教学科研交流的积极作用。在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说课必须符合教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说课水平,并建立科学的说课评估体系,才能有效发挥说课的作用,推进教学科研活动的不断进步。

1、说课概述

1.1说课的意义

说课能够促进教学研究,通过说课教师可以更广、更深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尤其是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够给教师提出专业的指导,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通过说课能够提高备课的质量,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2说课的内容

在说教材方面,首先需要指出所说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本次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关联以及本次知识对实际工作的作用,还要说明本次学习对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影响;其次要准确说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实际、具体,符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规定知识、方法、技能、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予以实施,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检查和评价;再次要说教材特点和知识重点、难点,明确说出教材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确定知识重点和难点并提出突出和突破的方法;最后要说教材处理方法,需要在确定教学中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突出"精"字,从整体上阐明思路而不需过于追究细节。

在说教法、学法方面,说教法需要说出既定教学情境下选择何种教法并如何结合多种教法,需要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讲明选择教法的原因,指出如何有效运用教法,明确运用教法的程序;说学法需要阐述为最大化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应指明本次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或强化的学习方法、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原因,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阐明如何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说教学程序方面,需要阐述整体的教学安排,指出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在说资源运用方面,需要说明选用的教学资源及依据,指出运用的方法和实际作用;在说教学效果方面,需要结合教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反思,指出落实情况、经验和教训、改进措施。

2、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强化说课作用的方法

2.1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对说课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改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训练基础上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说课,大力推广说课,认真准备说课,并通过说课进行同行间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吸收、学习先进的教法和成熟的经验,切实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确保大学英语教改得到有效落实。

2.2说课需重视的问题

首先,说课需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将课说活;其次,认识到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差异,讲明为什么如此备课,做好理性阐述;再次,说课需要确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难点、理论依据等内容,简化一般问题;最后,说课应多问为什么,力求理论依据充分,方法、策略切实可行。

2.3提高说课水平的措施

在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必须有效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说课水平,才能保障教改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方面,英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说课内容,树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兼顾说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各方面目标;说教法要突出多维互动策略和合作开发策略;说教学程序应体现教学起始情境创设的衔接性、启迪性、含蓄性、生动性和创新性,教学程序要符合由表及里、特例到全体、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各程序时间需要考虑实践的实际需要;说资源运用需要突出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课堂、课程资源库和网络交互平台的作用,充分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并加以灵活运用,为学生学习创设轻松、自由、交互性强的环境。

另一方面,说课形式需要进行创新,传统的示范型、评比型、考核型说课已经无法满足教研发展的要求,需要向互动型、反思型、研修型说课转变。互动型说课强调说课者与听评者的交流,不仅能够更好的集思广益,还可以互补趋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反思型说课强调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向同行阐述教学设计思路,并就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师生互动、资源运用等方面的情况与同行进行反思;研修型说课强调师训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研讨效果,符合高校师训工作和大学英语教改的实际需求。

2.4制定科学的说课评估体系

在说课活动,说课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能够通过判定说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对说课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充分发挥说课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说课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评估原则。说课评估应考虑说课是否具备科学性、实效性,是否有所创新,是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评估方法。说课评估可以采用调查评估法,利用资料收集、谈话、自我汇报等获取说课信息;或采用量化评估法,将说课内容进行分解,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各项目权重进行评分;或采用质性评估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定性分析说课情况,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第三,评估内容。评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教法选择是否合理、运用是否灵活;教学程序是否严密、合理、高效;对学情了解是否充分,调控是否合理、有效;教师教学语言、仪态仪表等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教改要求。

3、总结:

在大学英语教改环境下,大力开展说课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说课作用,能够有效调动高校英语教师贯彻落实教改要求的积极性,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素质教育的继续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姜河,郭廷斌. 说课的原则与程序结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09) .

韩春梅. 关于大学英语教改的若干思考.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6) . 

葛文山,马玲芳,朱俊爽. 在英语说课中有哪些细节值得注意.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09,(06) .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30-0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促进专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师培训。2008年,中小学教师培训采取“天网、地网、人网”三结合的方式,实施远程培训项目,2009年的国培计划在远程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式培训,2010年的国培计划首次实施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并将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

为更好地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从而为教师培训的开展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选取国培计划(2011)山西省中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200名作为抽样结果,从参训教师基本情况、培训动机、培训资源、培训组织形式等角度设计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形式。调查对象为参与“2011年山西省中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教师抽样个体,其中包括小学和中学教师各100名,总计200名。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44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08份,有效率为75%。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17.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教师的先前培训情况。在参加2011年国培之前,大多数教师已参加过不同形式及层次的培训,为了了解教师先前培训情况,特调查教师参与过的培训次数、培训层次等,统计结果见表1。

注:表中的百分比为参与了各层次的培训人数与本次调查总人数的比值,“总计”是指参加过相应培训次数的人数与本次调查总人数的比值。

从表1可知,在参加国培之前,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复杂,参与培训的层次、次数也各不相同。仅有28.6%的教师参加过1~3次国家级培训,其余教师均未参加过;就省级培训而言,32.4%的教师参加过1~3次,仅有1.9%的教师参加过4~6次,其余教师均未参加过,由此可看出,教师参加的高层次专业培训普遍较少,培训层次较低。12.4%的教师参加过10次以上的培训,48%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层次的教师培训,这对于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来讲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培训体制仍有待健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培训。

2.培训动机。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动机对于培训的效果好坏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了解本次培训中教师的动机,现做了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培训动机统计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参与培训的动机是为提高个人素质的教师占40.1%;29.1%的教师参与培训是为了成为学科骨干。由此可见,在本次调查中,多数教师有着恰当的参与动机,但也存在一些教师,参与培训仅仅是为了晋升专业职务(6.6%)、获得学分(5.9%)、听从上级安排(5.5%)等,自我参与培训的兴趣不强,这无疑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3.培训资源选择。培训资源的丰富和恰当,对于培训活动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关于此问题的多项选择中,57.4%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应选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发的资源。38.0%的教师选择国家级培训资源库的标准资源、优质资源,这样既可以避免劣质资源教育培训的费时费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从实际出发,更新了教师的知识和观念。17.6%的教师认为应选用山西省培训资源库资源;选择本土资源的最少,为11.1%。可见,教师希望使用优质的资源来促进学习,对本土开发的资源信心不足。

4.培训师资选择。关于培训师资问题的多项选择中,91%的教师选择一线名师,一线名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是教师学习的榜样。68%的教师选择课改专家,课改专家掌握着前沿的课改方向和理念,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课改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选择教科研人员和高校教授的教师比例相近,分别为41%和40%。只有6%的教师选择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由此可见,在培训师资的选配方面,应遵循多元化和开放式的原则,将一线教师、课改专家作为培训的主力军,在培训过程中以理论为导向,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使参训教师能够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不脱离理论。

5.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的核心,如果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活动就没有意义,甚至只是耗时耗力耗财,没有成效。为了解教师期望的培训内容,现做了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图2 教师期望的培训内容的统计图

根据图2分析得知,教学方法与技能是教师最期望进行培训的内容,选择比例占到31.4%,由此可见,教师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应对各类学科知识的讲解。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本科学教师的必备素养,被选比例达到24.1%。选择信息技术的只有12.4%,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不够强,信息素养有待提高。13.2%的教师选择教师学、心理学,10.5%的教师选择新课标解读,仅有8.4%的教师选择教育科研知识。可见教师对于这类理论知识重视程度不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不强,过多地关注实践。

6.培训方式。为了了解教师喜爱的培训方式,现做了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图3 教师喜爱的培训方式的统计图

从图3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中,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为案例分析,被选比例为33%,这种方式能够深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从具体案例入手,博采众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23.2%的教师选择研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开阔教师的思维,共同进步。选择课题研究、听讲座、系统讲授的比例分别为13%、12.5%和10.3%,6.3%的教师选择自主学习。互联网资源丰富,沟通交流便捷,却只有1.8%的教师选择网上学习,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化意识还有待提高。

7.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基于教师教学压力较大的现状,如何合理选择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有一定难度。调查表明,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人员组织形式为校外集中培训,被选比例达到了46%,采取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专心参加培训,又能够和来自各地的参训教师进行交流探讨。31%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由专家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更容易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科学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但是考虑到这种方式对于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大规模应用这种方式难度较大。教师选择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比例较少,分别为13%和10%,可见教师对本土资源重视不够,信心不足,参与远程培训的兴趣不高,对网络学习的质量存有质疑。

8.评价考核方式。对于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需要严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方式和准确的评价结果对于培训效果总结以及今后的培训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在关于评价方式的选择中,29%的教师选择现场说课,显然,这种方式更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26%的教师选择撰写论文。选择提交作品和建立档案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3%和19%,这两种方式的考核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客观地体现培训效果。建议采用考试来评价学习成果的教师只有3%。

三、培训建议

1.科学、合理定位培训目标。基于培训对象群体的复杂性,参照相关培训文件的精神,应从前期调研开始细致化的进行安排。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认真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内容,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主题,构建科学、合理、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体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培训符合更多教师的现状。

2.组建优秀的培训者队伍。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应用和转换等方式,实现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的活动行为。优秀的培训者队伍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依据调查结果,建议选择下列人员作为培训教师:

首先是本学科优秀的一线教师。一线教师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各类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参训教师的培养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

其次是课改专家。课改专家能够深刻剖析学科、教材的精髓,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向,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再次是大学教授专家。教授专家走在理论的前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培训经验。另外,教授专家能够结合大学教学案例,传递自由、轻松的学术氛围,进而影响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3.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从省市、地方基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改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前瞻性、适用性,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为学生带来新的视眼。再者,要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课程比例,并设置选修与必修课程,让受训教师能够自主选择所需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要构建基于动力机制的培训课程库运营模式,强化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提供机构、管理者、教师等的职责,改革原有资源库运营中的动力机制问题,加强资源库的良性运转。

4.完善培训评价体系。教师培训的实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向研究、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本次调查中,教师最期望的评价方式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如现场说课、提交教学案例、专题讨论等,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培训效果。

另外,应利用互联网进行跟踪评价,持续了解培训后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观念的改革和能力的提升,加大跟踪评价的力度,坚持培训评价原则科学化、维度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的基本精神,真正实现完善的培训评价。

5.合理规范培训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培训制度的建立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育培训研究,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端正培训态度,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二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制度,明确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等问题,从而构建适合于教师培训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教师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教师先前参与的培训层次较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比例较大(占总人数的48%)。教师期望培训以校外集中培训的形式,将一线名师作为主要培训师资,运用国家优质标准资源,以案例讨论与分析的方式,重点对教学技能与方法进行培训,在培训结束时,主要以现场说课的方式,着重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但是,教师对本土教学资源的重视不够,信心不足,且尚未意识到网络学习、远程培训的益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玉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与现行培训矛盾的调查与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13-15.

[2]王月霞. 2000-2010年国家级教师培训研究的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5):45-46.

[3]Casey, Matthew Scott, Dennis Doverspike, University of Akron.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New Technologies Through the Use of Problem-based Inquiry[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2005.,18(1):110-124.

[4]Denby, Steve.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needs analysis[J].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2010,42(3):147-150.

[5]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

[6]卢真金.论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6):47-51.

中学教师素养研修总结范文6

一、 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和项目组对某市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调研,发现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调研中,中小学在完成音乐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校本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化

目前基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教研组内教师自学自研、新老教师结对、公开课研讨、优秀骨干教师讲座等,这些形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而确定。从校本培训的发展来看,这种已显单一的培训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年轻一批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如果还继续按照传统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手段来培训,必然会造成“供需不足”的局面。再次,同校或者同地区教师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性质,必然是以实践课为日常主要工作,对于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只有实践或缺少理论深度的实践,从长期来看,发展空间必然会受到限制。

2.校本培训过程缺乏学术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无论是本校内的,还是校际间的,通常的交流和培训都是就课论课,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前沿发展,虽然有些学校会涉及,但大多是表面的、肤浅的。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要有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专家、学科专家、培训专家的指导,使培训更具学术化、科学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对先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把握和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需要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高师教师合作完成。因此,传统的校本培训过程虽然重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但在培训的学术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校本培训考核的片面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考核多数是以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的:对于自学式培训的考核,大多数学校规定一学期或者一周完成多少数量的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以篇数来衡量完成的质量。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很机械,另一方面必然会造成质量的缺失,并随着时间流于一种形式和过场。许多学校只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如出勤率和到场率进行评价,还有一些中小学只把培训停留在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上,对于培训效果的考核体现不充分。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不妨邀请高师音乐专业的专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整理的案例等引导、提炼,并对最终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考核。对于研讨小组的考核,同样可以由高校音乐专业的专家辅助,申报成课题,并对成果予以考核,这样能大大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小学音乐教科研的发展。

二、 加强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策略

以教科研活动为主要形式,基于本校开展的“自培自研”,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虽然这种形式的培训对于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校本培训的相关专家认为: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是校本培训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而校本培训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构建一种在高师引领、支持下的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就很有必要。

1.进行“一对一”的研讨

这里的“一对一”的概念,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在校本培训中新老教师结对、与优秀教师结对有所差别,主体不再是一个学校内部的音乐教师,也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音乐教师,这里特指高师音乐专业教师中的某个人或者一个研究小组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对一”。在形成“一对一”的模式后,不管高师音乐教师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探讨目标,达成共识后,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过程。高师音乐专业教师提供的不只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指导,也不是口传心授去教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既定的教学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师音乐教师一同来设计教学过程。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将设计的内容付诸课堂教学时,高师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记录问题。在课程结束后,中小学音乐教师从自身上课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高师教师从听课角度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双方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将两种理论和实践操作不同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高师音乐教师的课堂实践性,又加深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认知性。在这种形式下,双方既是实践者又是反思者。

2.共同组成课题研讨小组进行课题式研修

以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成有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题组。高师音乐教师在课题组里担任组织、管理、协调的工作,对问题进行提炼并设计出相应的方案,最后共同执行。就如同普通的课题模式,课题是从中小学音乐课实践中提取,目的是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优化和完善。高师音乐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的角色,管理设计、督促监控每个阶段具体的实施状况,同时又和中学教师一起参与实施。课题研修模式一般具有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收尾四个阶段。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针对性强,所选的每一个课题都是本学校音乐课堂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研究的成果很快就能应用并产生效果,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法、专业技术甚至教材编排都会带来变革,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共同参与网络学习

这种形式要求要有网络的技术支持,所以一般由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撑平台和技术支持。通过网络,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参与。在网络学习中,二者不存在教授与被教授的关系,都可以成为“老师”或者“学生”,同时“老师”的担当者,不只局限于高师音乐教师,也可以聘请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这一领域的专家来担任。在网上获取了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之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可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及时地反馈到网络上,形成良性循环。高师音乐教师根据提供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分析报告,对于研究和总结教学环节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网上就某一专题可以形成特别的讨论小组,专家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在组内展开深入的探讨。这种模式有助于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屏障,促进专业发展。

4.积极开展互助互学

高师音乐教师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互助互学建立在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课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设计教学的任务,高师音乐教师也可以参与和支持教学设计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高师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边听边分析,采取录像和记笔记的手段。在课后的讨论与分析案例中,做到分析全面、透彻、有深度,切实有效地帮助授课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教学上的双赢。互助互学不仅在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展开,也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展开,不同的是课后一同分析讨论后,互换角色上同一课,这就是互助互学的特色所在。互助互学实际上搭起了教学合作及增进教师深度交流的桥梁,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丁钢.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