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1

经甲乙双方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甲方将位于 项目的景观工程设计委托给乙方,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设计周期

此项目设计周期 天,本合同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二。乙方的景观设计工程

根据项目的特点乙方的设计工作分 概念及初步设计 阶段。 深化扩初设计 阶段。 施工图设计 阶段

根据乙方的设计进度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设计阶段

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

会审时期

第一阶段

概念及初步设计

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

第二阶段

深化扩初设计

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

第三阶段

施工图设计

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

甲方对以上各阶段的设计如作修改,应向乙方补给相应的设计时间。

三。乙方的详细工作任务

1、 概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

甲方将项目总体规划方面的情况告之乙方,乙方根据甲方确认的项目总体规划和甲方对景观设计的初步设想,开展概念设计,确立总体景观设计的主题,能够和项目总体规划有机的结合,内容如下:

A) 概念设计说明;

B) 总体景观设计概念分析图和组团分析图;

C) 总平面图;

D)主要景观区域的分布图,可用图片的形式来表达。

·初步设计阶段

(1) 乙方根据经甲方确认的概念设计及其意见,开展方案深化设计(进一步表达方案的构思和内容)。

A) 方案设计说明和主要植物品种的说明;

B) 景观方案彩色部总平面图,其中包括道路铺装、绿化;

C) 景观结构分析以及景观立体模式分析;

D) 项目各级景点和景区的平面、立面和文字说明;

E) 用以表达主要景点( 经与甲方商定)的彩色效果或图片:主入口、中心道路、景观小品;

F) 项目景观道路设计图,提供平面和文字说明。

2、深化扩初阶段

扩初设计是为了控制景观设计的细部效果,并根据甲方确认的总体环境规划,完成分区的细化及深化设计工作。

该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

1. 总技术说明:

2. 项目园境规划平面图(彩色),以及分区放大平面图:

3. 3-5张A3彩色透视正式图,用以表达方案确认后的景点透视效果;

4. 各种户外空间小品的资料、部分大样图象提供局部透视或参考图片);

5. 提供各种铺装大样和地面停车处理方式;

6. 各种水体设计的资料及部分大样图和说明,包括部分景观节点详图;

7. 园林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喷灌系统组织的布置图及部分大样图、灯具的选型图;

8. 绿化栽种区域地带的地形整体,垂直分布图;

9. 植物品种和布置图及观赏特性(主要景观树木的选型图和选择苗木的艺术要求);

10.提供物料表及各种材料、颜色资料。

3、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

1.硬园景布置图

2.灌溉布置图

3.户外标高图

4.园林 建筑界面之立、剖面图

5.水体平、剖面及施工大样设计图

6.各种小品的平、立面及施工大样图

7.各种室外选材之布置图及施工大样图

8.设计说明及物料表

9.材料明细表

10.植物技术指标

11.硬园景定线图及工程做法表

12.水电设计的施工图

四。报酬及其支付方法

参照国家及河南省规划设计收费有关标准,经双方协商确定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单价为 平方米。景观的计价面积为:总规划用地面积减去规划用地内建筑单体的总基础面积。即:总规划用地面积 平方米减去规划用地内建单体的总基础面积 平方米等与 平方米。则项目的总设计费=总景观设计面积乘以设计单价。

本项目实际确定的景观设计费总计: 元整。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 在乙方进行景观设计的每个阶段,甲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供建议。

2. 乙方进行景观设计的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甲方组织会审验收。

·义务

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设计所需的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及项目的技术资料(包括设计所需设计院的总图。设计所含的所有专业电子版图纸)。

2. 在乙方进行设计过程中,甲方应保持与乙方的充分沟通,定时会审图纸。

3. 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审核确认后,在乙方进行深化设计时甲方不得原来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而重新设计,否则甲方向乙方补偿合同额50%的修改费。

六。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权利

1乙方发现甲方不能及时提供设计所需的图纸及其他技术图纸时,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赔偿乙方损失。

2乙方基于本合同完成的设计成果著作权归乙方,不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将本次工程设计成果转让给第三方或用于其它方面和项目。

3如果甲方不能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设计费时,乙方有权终止设计。其间造成的延误的工期及其他损失由甲方承担,并支付乙方损失(按合同额的2倍)。

·义务

1. 乙方要按时按量完成甲方交给的设计方案,乙方不能擅自改变设计内容。

七。违约责任

1.如果乙方未能按照合同要求日期进行景观设计工作,赔偿甲方的损失。

2.甲方如果不能按约定要求与乙方交换意见,定期会审方案,图纸及甲方多次修该设计造成乙方工作延误,乙方可以解除合同,甲方支付乙方违约金。

3.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审核确认后,在乙方进行深化设计时,甲方不得原来的概念和初步设计方案而重新设计,如果甲方执意要改变方案,应向乙方补偿相应的设计费。

八。其他

九。本合同一式4分,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合

同双方盖章签字后方可生效。

甲方:

乙方:

法人:

法人:

日期:

日期:

委托代表人:

委托代表人:

开户行:

开户行:

账号: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2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基本园林;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众多、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将生态主义理念融入到行业的建设当中,特别是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目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是园林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焦点,一个好的园林生态景观,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还能够陶冶居民的艺术情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应加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力度,使生态主义理念更高地融入到园林景观项目的建设当中,从而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2.5 尊重生命

生态设计认为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应该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使其他生命重新在城市中定居。

2.6 尊重过程

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着大量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将河流拆弯取直,再用水泥硬化,使河流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消失,自然景观被破坏;城市中动物的食物链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渐少;任意引进所谓稀奇物种造成生物入侵等。

2.7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例如,在做一个居住区或一个公园的景观设计时,把这个居住区或公园视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其内部设计有一个小湖泊,在其相邻区营造一座栽植各种植物的森林小山体。那么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既要使小湖泊和小森林符合各自的生态系统原则,又要使两者达到有机的联系。具体到设计的手法上,如在城市中,一个水体的四周用宽阔的硬质铺装围合封闭,称为湖边休闲游步道。这种全封闭硬质道路布局就会切断“湖泊生态系统”与其相邻的“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能流就会中断,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生态原则。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实质上,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4.1 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

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4.2 确立规划设计目标

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4.3 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

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4 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4.5 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

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4.6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7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生态主义设计理念园林景观工程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园林事业的重要动力。因此,设计人员应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并逐步完善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以发挥出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3

景观设计教学景观新概念乡土景观

一、前沿

早期景观设计城市化认知有片面感、不强烈,主要是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原因。当我国及部分国家进入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决定设计师接触的“城镇一体化”“乡村转型化”等景观设计项目较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相关课程、景观认识得也较浅,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项目设计工作,所用内容必须重新学习,资料也得重新整理收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作用不大,更糟糕的是,他们把这种思想传导给学弟、学妹,会严重影响新生在大学里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增强课程结构上专业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教师在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计时取舍性较强,多以“城市景观”“小区景观”“休闲广场景观”等内容教学为主,给学生造成片面的景观认知感。专业知识点构架的串讲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发展性与连续性是早期及现在景观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滞后型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延伸。景观设计教学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概念带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景观的存在是相对的、广义的,这样能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了解景观的“实事求是”性、健康性和发展性。将炙手可热的“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教学实践,能延伸出很多新鲜、前卫、和谐的景观设计概念,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本土景观”等,这些新概念的注入,有利于构建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2.促进多学科等知识的交叉综合教学,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深度

旧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的问题,无延伸性与交叉性。有些老师将某些错误的景观设计理念传导给学生,而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教学深度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景观设计及设计成果欣赏的认知程度。借“乡土景观”概念能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发展学及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点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价值的认知度,学生在模仿设计、思考设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勇于开拓思维,不再是单一考虑景观视觉形式美丑,而是更注重景观的存在,即发展价值。

3.引导学生深化景观设计内涵,体会景观设计的综合复杂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一些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多存在只重审美和形式,如紧抠景观设计的比例、平衡、对比等基础的美学角度,作品给人形式感好,而实时操作难、设计内涵不深,仅赋予形式的模仿。“乡土景观”引入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认识城市与农村乡野景观的差别,探讨社会发展、演变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考虑不同组织空间关系的景观处理手法的异同,考虑本土材料利用的优点,景观地方风土人情的表达,对不同自然地域、社会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健康的、可持续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景观设计作品。

三、将“乡土景观”设计概念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

1.深入乡间,调查实践

景观设计初期,实地考察是必备步骤,教师可尝试摆脱“校园景观设计课题”“城市休闲绿地设计课题”等常规课题进行“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战略,多做“乡土景观”课题安排。深入乡间,有利于满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景观设计原则。可就近选择村镇为考察基地,引导学生对农村特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拍照、注记及现场写生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区别与城市景观设计考察的方法,少用或不用问卷等城市景观勘察常用方法,换以访问等方法以交流为主,启发学生发现农村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并辅助学生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工作。

考察内容应主要包括:全面的考察农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特征、本村的建筑风貌、特有的艺术设计符号、历史风土人情等现状条件。

2.对比城乡,认识景观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乡土景观”“新农村景观设计”“生态景观”等方面知识点的信息。辅助资料能提高学生对多种景观规划设计认识的能力,较有深度地了解“乡土景观”的相关概念,如区分“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景观设计基地特有的区位环境、交通道路要求、功能分区要求、建筑景观的设计风格、植物恰当的配置及其他构筑物景观的合理设计等,从整体上重点把握各景观的共性与特殊性,从“乡土景观”切入式的认识到景观的发展趋势。

3.重返乡村,实践改造

乡土景观多属于本土型、环保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表现为朴素且有韵味、小巧却显精致,材料上多利用本土或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些优势都可促使学生再回到规划设计区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改造或在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景观的实际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对景观的细部设计和空间的尺度及景观施工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仅依靠讲解的方案是不够的,锻炼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变通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结语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而风景园林也得到了长足的建设。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也是风景园林的生命特征。因此,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其设计工作。下面,就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展开探讨。

1 园林植物景观发展概况

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套用于指导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园林作品。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剧,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在日益增大。同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项目类型也更趋于多样化。从传统园林中的庭院栽植以及花坛、花境设计到现今的城市开放空间、河湖绿化、城市景观营造、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尺度的规划设计,以及屋顶花园、暴雨花园、生态修复、废弃地修复治理等项目的增加。现代风景园林包含的内容越来越趋于综合、多样化,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

2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衡量一个园林作品的好坏在于其真正落地实施后的效果。植物景观更是如此。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风景园林师缺乏对于植物规格、体量以及苗木来源的认知,而造成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建设,或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初设愿景相差甚远的现象。因此,植物景观施工图纸的绘制和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的调整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生态价值的优秀园林植物景观作品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套用以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从植物景观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完整体系。该体系可以解决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可以拓宽植物景观规划层面理论研究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师提供一份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方法。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及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的现场调整六个阶段。

3.1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现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阶段的内容包含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三个部分口

3.1.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包括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场地所属地区的地域性植被分布;当地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况;地方志中提到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典故等。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3.1.2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对场地信息搜集的过程,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等。

3.1.3 周边考察

除了要熟知场地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属城市的绿化用地状况,如城市绿化整体面貌、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概况以及苗圃用地的苗木情况等。通过对场地周边大环境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特征。

现状分析是对场地解读的过程。利用人工判读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3.2 概念及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初步确立植物景观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和亮点。

3.2.1 植物景观概念规划

植物景观概念是基于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主题,结合现状分析,提炼出的属于该场所的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立意。概念规划需要认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明确植物景观基调,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植物景观结构和内容,是指导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

3.2.2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

现代大尺度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占有较大比重,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多样,尺度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以宏观尺度的空间疏密分布及其序列为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重点。空间疏密主要是指植物覆盖地表的程度,一般分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三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是植物景观立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3.2.3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概念规划的深化内容之一,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也是体现场地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了解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在适宜地段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确定分区基调树种。植物景观特色分区是植物景观的立意表达,各特色分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同时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

在面对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时,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是指导植物景观深化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法之一。

3.2.4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

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时序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尺度空间内。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为规划重点,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将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统筹在园林空间中,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特征强化空间中的时序性。植物景观季相规划要与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相结合,不同的特色主题对应不同的季相变化。植物景观远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作为调整节点。根据植物预期的生长速度和变化速度,对目前的植物规划提出调整建议,进行远景规划。

3.2.5 植物景观色彩规划

色彩是对植物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内容。在植物景观营造中,色彩不仅可以使植物景观变得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植物景观色彩规划从宏观层面确定植物色彩的基调及布局,明确植物景观主题立意。

3.2.6 树种规划

树种选择应从抗逆性、生态功能、美学特性三个方面人手。抗逆性主要包括植物的耐早性、耐寒性、耐膺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等。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指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养分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美学特性包括植物外在的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等。

3.2.7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

植物群落是植物景观构成的基本单元。乔灌草复层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功能需求及植物景观立意的需求,植物群落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含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本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二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应从宏观层面梳理植物群落结构的布局,初步确定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分布。

植物景观概念及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力地指导下一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风景园林中植物观规设划计的程序与方法

3.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对概念规划阶段内容的调整、深化过程,需要从大尺度宏观规划层面深人到中小尺度的设计层面。这个过程需要在充分掌握、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以植物特色分区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组合单元内,针对空间构成的主要群落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群落的空间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群落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3.1 空间设计

方案阶段的植物空间组织设计,以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为单元,通过功能、视线的分析,对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开敞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3.2 植物材料的选择

为不同的群落单元选择组成该群落的主要植物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等。同时要明确构成该群落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以及各类型植物之间所占比例。

3.3.3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指群落构成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平面布局反映了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及群落内植物材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前后关系。林缘线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林缘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3.3.4 立面设计

群落的立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其二是林冠线设计。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指群落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尺度、疏密、空间关系。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

3.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继方案设计之后的再一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调整和细化的过程。初步设计可充分借鉴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初步设计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同时需要控制数量及株行距,并标明现状植物。

在项目实践中,种植初步设计往往与方案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相结合。

3.5 施工图设计

植物施工图设计是植物种植施工、工程预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应准确表达出种植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植物施工图设计在对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后,标明植物种类、名称、株行距、栽植位置、栽植密度、植物规格、数量。保留植物需标明树木的名称和数量。植物施工图绘制需结合放线网格,或放线尺寸。关键植物应标明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对于种植设计较复杂的地段,可分为乔木种植图与灌木种植图。对于需要特别说明的设计可配合植物立面图。

除此之外,还需根据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写种植工程说明书及植物材料表。种植工程说明书包括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质量要求、苗木栽植方法、栽植土理化性质要求、大树移植方法以及养护管理手段等。植物材料表是对项目所用苗木的统计,材料表应包括序号、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苗木规格、数量及对苗木的特殊要求。

3.6 设计的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是设计调整和再优化的过程。在种植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设计阶段无法预见的问题,这有可能会影响到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景观效果,此时需要设计师快速地进行设计的现场调整,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预期效果。设计的现场调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植物景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的养护管理对植物的成活及长势尤其重要,此时一旦忽视了养护管理的内容,即使效果再好的植物景观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虽然养护管理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工作范畴,但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关指导思想和方法还是必要的,及时的养护管理措施会对营造植物景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乎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同时,它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5

关键词:快速推演;景观设计;教学探索;素质复合型

近年来,“景观快题设计”一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环境发展与更替的节奏愈发加快,要求设计师加快设计节奏和提高工作强度以适应项目进度要求;第二,在设计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考核重点之一;第三,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良好的设计快速推演能力成为景观设计专业入职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的敲门砖。因此,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一、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优势

1.时间短、效率高

快速推演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针对设计任务书中的各种设计要求,逐一梳理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组织设计语言而形成的设计构思。它大大缩短了常规设计模式的时间,有别于常规的设计程序,以较高的效率不断展现设计过程。

2.效果生动、艺术感强

快速推演的过程是一个设计思维不断演化和设计灵感瞬间捕捉的过程,会产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设计图解内容,它们是设计师在设计分析和问题解答过程的直观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其设计效果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情趣、鲜明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实践意义

1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快速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展现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它们需要通过长期设计实践作为基础,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得到提升。图解过程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布置,逐步梳理清晰设计思路,为各种设计矛盾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面对设计项目中大量的需要整理和分析的可见的或潜在的信息,设计师应充分发挥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将设计构想用鲜明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

2 计划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在设计周期有限的背景下,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开展应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及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相关工作,从理解设计任务书到完成方案图纸的绘制,还要安排好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

应变能力主要体现设计师快速应对突发或复杂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反应,面对设计任务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设计要求,设计师应快速梳理出主次关系,重点考虑主要的设计要求,对那些次要的设计要求给予适度的考虑就足够了。

3 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常规的长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推导过程的效率,很可能造成学生养成设计时间观念不强和设计思维敏捷度迟滞的缺陷。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强调短时间的高强度设计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形成良好的设计时间观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应作为景观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来对待。

三、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设计深度

1 重点照顾全局,适度注重细节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深入权衡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只能集中精力重点解决全局体性和关键性的主要问题,比如空间结构构建、道路系统组织、软景与硬景布局、重点空间形体塑造等内容;而对于设计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景观设施的材质和颜色,地面铺装的纹样和拼接,树池和水池的饰面材料等内容,快速推演并不能给出具体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能适度给予相应的表达。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过程绝不能因为注重处理设计细节,而影响了总体方案的构思和定位。

2 既求设计效率,也需完整表述

虽然景观设计快速推演受时间限制,很多设计成果都没有办法全部进行表达,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高效的设计表述方法,它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设计构思和整套的设计图纸内容。其中,概念构思部分的图解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充分展现其优势。快速推演所表述的总平面图、重要剖、立面图和重点空间透视图应该保证全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绝不能因为时间局促,就忽略某些设计内容的表达,或者出现前后设计表述不一致的矛盾。

四、我校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现状

1 教师对快速推演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

从每月的景观设计专业教研室交流会来看,部分教师在景观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对设计快速推演环节的教学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⑴ 课程教学安排环节中没有单独进行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⑵ 误认为手绘效果表现训练就是设计快速推演训练;⑶ 快速推演能力培养属于“快餐式”教学,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培养,也有悖于常规设计教学的循序渐进;⑷ 未能真正认识设计快速推演在设计构思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2 教师对学生手绘表达训练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⑴ 多数作业设计效果的表达几乎看不到设计思维过程表达;⑵ 几乎所有景观核心课程的作业都是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徒手表达的图示内容极少。

3 教师对学生设计思维训练控制力不足

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图解内容进行设计思维表达,这对设计专业来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如何把握学生的设计思维环节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进度安排的控制力显得经验不足,而且该环节的训练强度也不够。

五、实行多维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举措

1 正确教导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

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应明确其核心价值的引导:⑴ 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核心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地在设计工作实践中充分展现其魅力,解决实践中的某些问题;⑵ 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训练设计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上的,切忌“走形式”,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⑶ 理想的快速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并促使其强化基本功,能快速进入状态,并真正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1];⑷ 快速推演环节的训练并不能代替设计全过程的训练,应梳理清楚两者的相互关系。

2 强化快题设计训练的持续性

快题设计训练是技法和思维的综合练习,也是设计快速推演的重要训练方式,强调其训练的持续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效解决了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设计思维与表述的训练,强调思维的敏捷性和连续性,突出了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和训练手段的多样性特点。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还可以克服单向思维方式的局限,强化多向思维方式的设计意识。

3 多样化的设计表达训练

设计表述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形成快速的思维习惯。常规课程的设计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图纸和语言,而模型和视频作为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对于需要较的制作周期的视频表现,模型的表达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更适合运用于构思阶段,其空间形态表达更真实和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提倡概念小模型制作在设计构思阶段的应用。

4 多样性和生动性的课题设置

课题的设置应注重多样性和生动性,尽量避免使用“假题”形式。真实场景能够反馈给体验者更多直观的感受和信息,学习价值也更具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时间长短,设置一系列有意思的课题:短期课题(一周)、现场课题(半天)和随堂课题(一节课)等。一方面加强了课题的丰富性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课题间的延续性和短期性,都是对学生的快速推演能力的训练,其价值甚至可能大于常规的一个长期课题的考核。

5 强化“问题”意识学习

设计快速推演过程无不包含一系列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其操作过程正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学习不仅要带着“问题”意识,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① 培养反对形式化和机械化的“问题”意识,明确不同课题特点的差异性,加强“问题”意识的针对性,杜绝生搬硬套的、与场地无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形式,解决方案应具有鲜明性和适宜性。② 培养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同时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共同形成综合的设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向三维空间的转译过程[2]。

六、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或是设计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并大力推行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把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徐振 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速设计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研究分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00-203页

[2] 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年4月,第74-76页

[3] 黄艺 叶眉.景观设计师是怎样练成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理念;讨论;发展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场所,在外型上不仅要优美、整洁,同时还要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它应该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建筑如果依然局限于原始建筑设计,最后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将会很少有人追捧,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思想。

一、关于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认为景观设计在与建筑物本身相比从重要性上来看,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着的情况。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条件和前提,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就会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建造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树立景观意识,在景观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建筑的本体设计。

二、景观设计概念性在建筑设计中的植入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要求外观整洁、优美的同时,与周围的环境景观协调一致是建筑艺术的自然追求。在为人类提供宽敞舒适的活动场所的同时给人美的感受,建筑师和景观环境师给出了良好的答案——将景观环境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按照景观设计的原则,将建筑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也就是将建筑的外在美与周围环境实现相互协调,提高建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随着人们对建筑概念的认识的不断改变,要求建筑设计在完成自身主体设计的同时,也要对环境、景观的把握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程度,在我国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景观设计概念的植入,始终贯穿着对景观的理解、协调与统一。我国的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建筑样式和艺术的多样性发展起来的,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和关注,使得景观设计概念的必要性融入到建筑中,真正的景观环境设计是基于原始自然景观形态的基础上,以自然、安全、经济性为主。建筑的风格、造型应该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把建筑和景观环境充分体现到“意与境”的完美融合,建筑充分融入景观环境,让景观环境影响建筑,在自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充分融为一体,造出完美和谐的的建筑,体现现代建筑的发展水平和高度。

三、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共性

1.在设计基础方面具有共通性

所有的建筑工程设计学科,学习的都是相同的设计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学立面构成学、色彩构成学、形态构成学。

2.在表达方式方面具有共通性

在设计方案思考过程中,都需要掌握速写、素描、水彩等必要的绘画技能,在后期方案的绘制上都采用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大样图、节点图,个别地方采用轴测图等表达方式,在软件上虽然有少许差别,但使用的绘图软件大体上就那么几种。

3.在空间规划上具有共通性

说到空间,就不能不说总图,好的总图正是标志着一个真正的景观设计的开始,一个建筑的学习者甚至是一个建筑师都应该在总图上保持着清醒的景观意识,并能谦逊地与农学家、植物学家、以及其他相关的地质、水利、能源专家协作,这样才能引导出一个相对健康的景观设计的雏形。有了一个健康的雏形,有了一个系统的构筑思维,资源才能得到保护,地形才能得到尊重,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优化,景观之美也就赋韵其中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总图规划阶段,建筑师已经根据建筑的功能、私密性、朝向等规划出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以及各类空间之间的必要过渡。景观设计师在承担本专业的设计内容时应充分理解建筑在整个规划中的作用和定位,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建筑。

四、做好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1.将“以人为本”作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对自然规律的顺从,是对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是两者的相互一致,现今的建筑设计大师们都有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在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善待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理念,就是更加重视设计的服务对象—-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方面,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同时另一方面还要节约自然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理念,就要在设计方案中,注重生态平衡,顺从人文在自然中的发展,维护自然和人文系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好人与自然的利益。将“以人为本” 作为设计理念,就是反对人类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与占有,反对片面的设计观,支持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融合,在具体设计时,能够将对人类多方面的和全方位的关怀体现地更加深入,“以人为本”就是善待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强调这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正处于发展之中,此时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人与自然能够长期和谐相处,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付诸于建筑规划中的实际行动,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2.以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和设计目标

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其实用及审美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尽量避免破坏;最大程度的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避免依靠人工水;最大程度的让自然做工,尽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最大程度的延长可持续运转周期,尽量实现可持续生长。最大程度的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生态之美,亦即自然的野趣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表面富丽堂皇的效果,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必须将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作为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设计方向应该向节约用水用地、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迈进,迎合科学先进的设计趋势。

3. 注重建筑景观化与环境协调

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设计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策略上,还应在协调方法上下功夫,我国建筑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内容,景观设计的方法、工艺充分融入设计过程中,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捏合,从而实现建筑的景观化。欧美国家的建筑设计已经从外观融合扥表征现象深入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联、渗透中,相互协调要求景观设计符合建筑整体风格和意向,各个细部环节有机结合,完善景观和建筑的统一协调。

五、总结

景观的设计是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出现和迅速发展起来的,而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日趋重要,人们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与建筑设计相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